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 小乘人以七菩提分为修行,大乘以八胜道分为…
2014/9/4   热度:243
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 小乘人以七菩提分为修行,大乘以八胜道分为…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九讲之 小乘人以七菩提分为修行,大乘以八胜道分为修行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小乘人以七菩提分为修,大乘以八胜道分为修行 最关键的是要看看我们的见道。 刚才说过,大乘的菩提道次第是从凡夫开始的,但凡夫不算道,道有五个: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佛果)。 其实很简单,就像我们要开车远行,资粮就像备干粮盘缠。准备资粮是出发之前最繁琐的一个过程,不停地要准备,想这想那、买这买那。加行位呢,就像把东西都买齐了,上车以后得给汽车加油,如果不加油就没有动力,我就动不了。资粮和加行已经差不多了,汽油加足了、吃喝的都已经满足了;见道就像把车开始开出了地库,一出小区门,一条大道摆在自己面前,见道了。这就是大乘的第三个道:见道。见道位是初地,加行道是初地之前的四个位次,资粮位有三个过程。在见道之后就是修道,就像汽车虽然上了公路了,但前面漫长的公路还要小心地开,要是开得不小心也还是到不了目的地,到不了佛果、无学位。最后一个是无学位,为什么叫做“无学”呢?“学”是针对于“道”来说的,无学就像是路上没有障碍了,没有警示牌,没有警察了,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已经放心了,就不需要再进行其它的学习、准备了。 大乘有这样五个道,刚才我们说了资粮道和加行道,现在说见道,就像汽车开出地库门了,公路在你的车轮底下了,已经见着“道”了;见着道了他所要做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大乘人在见道的时候,他“修行的受用”是七菩提分,也称为七觉支,就是有七个地方获得了觉悟: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知。这七个觉支每个部分都让大乘人直接见道,直接获得初地菩萨的果位。我们常琢磨哪个人、哪个法师有没有登入初地,或者看到某个法师发脾气了,就想他是不是登地了?于是去检查他的七觉支。其实确确实实就是要检查这个七觉支,七觉支部分的成就关系到一个大乘人见道与否。但从理论上对一个圣者进行检查是十分困难的,谁知道他发脾气是真发还是假发?或者是需要发还是不需要发?证悟的这件事情,下下是一定很难判断上上的,但上上的想要判断我们就太简单了:我们一睁眼睛或者说一句话,人家心里老早就有底了;而我们自己还在那里摸索盘算,盘算得很辛苦也没有结果,每次都不一样,今天这次好像是这样,明天又好像是那样……很难判断出什么! 大乘的见道人所见的道就是七菩提分里的这七种道。这七种道对小乘人来说很麻烦,小乘人在修行七菩提分的这种觉受获得的时候,这是他们的修道。他们是把整个修行过程都潜藏在自己的五蕴世界,一直都不露出头,也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也不关心一下我该对某个人进行布施还是不该对他进行布施,一直把自己藏在自己五蕴的大海深处,即使是七菩提分的修行有了,他们还不是见道。 大乘的人七菩提分以后,就正式进入修道了,进入八圣道分。有一部佛经叫《八大人觉经》,其中有几个“正”: 第一个是正见、 第二个是正语、 第三个是正思惟、 第四个是正业、 第五个是正命、 第六个是正精进、 第七个是正念、 第八个是正定。 对于大乘修道位的菩萨来说,八正道已经是八种圣道,不光是一个正念的问题,是因为有了内证以后,他的这个念头,要正是正的,不要正也还是正的,他已经产生了决定性的增上生的修道动力,正念等即是加行。这个八圣道就正式形成了。 对小乘人来说,这个八圣道的部分才是见道,也就是说他从他的五蕴世界的海底露出头了,他认为这个才是真正的见道,到了最后一个才算见道。而且这种见道与大乘人的质地还不一定相同:等小乘人真正见道的时候,大乘人借助这个已经登入二地、三地、四地去了,已经在路上跑了好远了。 所以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就充分地理解到:大乘人的修行与小乘人的修行相比是要超越很多的,单在人无我空性的部分就已经超越很多了。七菩提分和八圣道分的区别是至为关键的。 小乘人以七菩提分为修行,大乘人以八胜道分为修行,是由来已久的教义角度之区别,由此决定了大小乘基本路线的根本不同,明了此理,则,既是原理不同,根本不会产生相互高低的争议或诽谤! 下课!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