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关于“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一文中相关问题之质疑


2014/9/3    热度:276   

“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一文,是十年前的旧稿,本是受《法音》杂志卢浔先生之约撰写的,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发表于《法音》,幸承刚晓法师不弃能将这一内容尚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的旧稿,刊登在贵刊上,又能得到时贤不吝教正,此实为我之幸也!

  关于“初探”一文,我首先要做一声明,我是佛教徒,我的立场是具有价值性质的,我反对没有信仰的宗教学术研究,所以我的论述是护教的。信仰是我的出发点,理性是我判断的尺度,抉择料简是我对文义上工作。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初探”一文自然会给人留下“护教”印象,这是完全正确的判断,我是接受的。至于“初探”一文之相关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再作申述细辨。

  1、 关于大乘佛教是否有“正统”问题

  我认为大乘佛教是有“正统”的。一贯奉行“实相印”的就是大乘佛教的“正统”,“正统”是指佛教的一贯法要,即“一真法界”之理。(话外话:前不久读了一本纪念欧阳竞无先生的学术论文集,其中有一篇文章误解“一真法界”为贤首宗命题,说欧阳大师袭用贤首宗“一真法界”来讲唯识,其实“一真法界”一词出自《成唯识论》第九卷中。)在言教中,没有内在的统一性理念是逻辑上的无效,自然在悟他度人上也是无效的。非但佛教必有“正统”性,乃至一切理性言教必有“正统”性。持无“正统”性观念者,一定是怀疑论者、相对主义。这种观念是颠覆价值,否定绝对真实性,实际上这是时下所谓的学术客观主义,也就是一种新迷信、新信仰,对于佛教而言这是邪道。

  2、 关于“护教”问题

  我是佛教徒,我的文章发表于佛教弘法刊物上,我的立场观点都是佛教之内的,说我“护教”是对我的最高褒奖。佛教在护教,也讲学术。佛教的学术是在护教的前提下,佛教与学术是相统一的,佛教不会承认有一种纯学术、纯客观。时下学术研究的是不具科学性的,因为时下一些学人把非信仰当成一种信仰,其实也是一种信仰态度,也是一种“护非教”学术。

  3、 关于“外道”问题

  “外道”一词一般就是用来区别于“内道”而言,本非贬义,小乘讲有“外道”,大乘更讲有“外道“,如《三论玄义》中云:“所言摧外道者,夫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外道多端,略陈其二,一天竺异执,二震旦众师。”该论有详细辨别,内道与外道之文,请读者自去索解。又据《楞伽经》中云:“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惟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又据《瑜伽师地论》七十卷中云:“又外道法,是颠倒说。”又《显扬圣教论》五卷中云:“一切外道略有五种:一、说我外道,二、说常外道,三、说断外道,四、说现法涅磐外道,五、说无因外道。”又据《成唯识论》一卷中云:“然诸外道,品类虽多,所执有法,不过四种。”在《金刚经》中,佛甚至讲有邪道,如该经中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从上引文中,可以证明大乘法中确有“外道”这一概念。再说中国的《六祖坛经》中也讲没有传承的禅徒为“天然外道”。

  4、关于“异化”问题

  “异化”一词本是汉语中的一般概念,据《现代汉语小词典》第656页中解释“异化”:“①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②哲学上指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我在“初探”一文中用“异化”概念是在适应于佛教历史现象的,我在讲佛学问题,并不是在讲纯哲学问题,更不是在讲西方哲学问题,“异化”一词,黑格尔、费尔巴哈乃至马克思都有论述,在我国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有过一次关于“人性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异化”一词是哲学常识,一般不会用错,又何况我用“异化”是讲“佛学”,与西方哲学并不相干,但确有相似之理也。“异化”者就是由两种原因:一是内在的,二是外在的,佛家思想的历史形态的变化也是受这两种原因所决定。如果能克服这两种原因,当然就不会“异化”。比如从佛教的立场上讲,净土世界就不会存在“异化”问题,而在我们所居的五浊恶世,就会有“异化”现象。关于名词的运用,我想只要从其具体的语境中去把握它就可以,不必要到处格义,关于用词之义有差别,这是自然的事,我用“异化”不必苟同西哲,时下讲哲学者,也多用“本体”一词,然中西之“本体”含义是大有区别的。关于哲学知识,我虽然不是“鲁班”,但绝对是一个“木匠”,肯定不是一个外行。

  5、关于“佛法的绝对真理性”问题

  佛法是讲绝对真理的,“一真法界”就是绝对真理。绝对真理似乎是一切信仰主义的基本前提,反对有绝对真理的是一种世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不可知论者的谬见。从证伪原则讲,谁能证明绝对真理不存在?《法华经》讲“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佛教的绝对真理是内证的,通过世间道理是无法得知之义。立场不同,结论有异,这很自然。绝对真理对于佛教来讲,即是信仰的对象,又是亲证的境界。这就是与世间不共的真实法。

  6、关于般若与中观问题

  《金刚经》是般若系经典,中观是关于诠释《般若》经典的论学,说中观学属于般若尚可,说《般若金刚》是属于中观学则为大错,解经者多家也,中观或许是正宗,但不是正本,正本在《般若经》中。《金刚经》是讲了三心空四相的,他的目的在于破一切于言教中有实自性见者,因此《金刚经》是以无所得为正得。《金刚经》讲“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句义是讲,于一切法皆可证得正觉,故一切法可为佛法。又《金刚经》云:“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佛法有教正二法,既有依言之佛法又有离言之佛法,万不可依于遍计所执性思维揆度经典文句,望文生义害人最深。佛法的本质就在于真如,而真如妙理就是楷定是非的标准。

  7、关于疑伪经问题

  疑伪问题,我认为有的疑伪经或许有与真经相同相似道理存在,有的确实是地地道道的与真正佛经相违的。我主要批判的是违反真正佛经的疑伪经。当然对即便是有其文义合理性的也是要批评的,因为托人之名是一种弄虚作假,用现代话讲,是具有侵犯知识产权的盗版行为。用佛教来衡量,就是犯大妄语戒。

  8、关于“中国化佛教的判教”问题

  中国化佛教的判教就是自我抬高,这是一个事实,无需再辩。自宗与他宗相互非难,自宗内部分裂互相攻击,这样的文献都在藏经中,大家可以去阅。这是自然的事,不必见怪,说实在的,我也说我是对的,批评我者也一定认为他自己的是正确,我是错误的。问题不在于抬高不抬高问题,而在于有理没有理问题。中国化佛教的抬高中是没有理的,而印度《解深密经》中的佛自己判教则是具有绝对真理性。为了抬高而抬高是门户之见,中国古人确有此陋习也。

  9、关于“批判佛教”问题

  “批判佛教”是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思潮。我们不必对其动机去做民族文化心理分析,我们要从纯佛教思想本性上讲,“批判佛教”是要求证一个“纯粹性”的佛法,目的是有其合理性的。我研究佛教没有受其影响,更多是得支那内学院之精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有批判中国化佛教的思想了,这是受吕澄先生之影响,而不是近年才传入的日本“批判佛教”思潮。

  10、关于“大乘佛教是否是开放体系”问题

  思想体系是一种方法论建构,目的在于实证真实境界。大乘佛教是有系统的体系完型,也就是以缘起论为主体的实相真理论。所以就体系而言,不存在开放体系,若有所谓的开放体系,那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体系,从而丧失其本有的价值。方便与究竟是对治悉檀,是佛教中接引的应机妙法,它们是互依互成的,绝不是有方便就是无定式无体系,可以任意胡来。在语言思维中,体系的内在统一性是保证其理论有效的最要因素之一,佛教之教言也是如此,说开放就是自我否定,所以我认为佛教不是开放体系。

  11、关于“人本”与“法本”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化佛教是“以人为本”,不是“以法为本”的,这我完全赞同。但是“依法不依人”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原则之一,人也有情也,以有情为本,自然要任情作解了。

  另外,我再次声明一下,我认为大乘佛教是有思想正统性、体系固定性,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就是绝对真理性与体系的固定法则。“法四依”是大乘佛教以法为本的具体体现,“护教”是佛教徒的本份事,“外道”是佛教的对治对象,“异化”是娑婆世界的自然法则,“疑伪”是一种侵权行为,“判教”实是以己之意进退佛说,“批判佛教”确有其合理性,但是我并未受其影响。这就是我的基本立场与观点事实。

  善意的来难者,以后不再作答。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