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逻辑的高阶是果证 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2014/9/4   热度:380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逻辑的高阶是果证 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逻辑的高阶是果证: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逻辑的高阶是果证: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永明禅师是在西元904到975佛教很不兴盛的时期,他曾经对佛教中国化的完善工程做过巨大的贡献。比如他写了一百卷的《宗镜录》,就是用禅宗的方法来直接检验汉传佛教所有的教理结构。其中他谈到了禅宗的三关,先破本参,再破重关,再破后面的末后牢关。禅宗其实沿用的道次第就这么简单,就是这个三关。破牢关的境界相当于什么?永明延寿禅师有那么一篇文章,他说:跟你们说说唯识宗吧。 玄奘大师到印度去了以后,在那烂陀寺城门上挂出来的是《真唯识量》,“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 ;初三所摄,眼所不摄故 ;犹如眼识”。二十多个字挂在那儿,他承诺谁要能够把《真唯识量》这么一句话的真理给改掉一个字,或者说反驳掉其中一个道理,我可以给他做弟子或者把脑袋给他都可以。 大师命人将《真唯识量》挂上城门,所有的内道、外道高手都来(参加辩论),当时这真是大小乘全体佛教的盛况。最后的结果,十八天没有任何人能敌。有人来试过,但都被玄奘大师给剃度了。大乘佛法给玄奘大师“大乘天”这样的一个美名,小乘佛教的这些宗派给玄奘大师的是“解脱天”这样的一个美名,都是至高无上的赞誉,成了大明星了。 那么,《真唯识量》的这二十几个字,它到底是要我们的理念、理性分析和我们的宗教体验达到什么样的一个共同水平,我们才能真实的去理解这个真唯识量呢?它这个不仅是因明学,而是一个真正的“量”。量即所谓证量,它是一个真的,不光是理解到了,不光是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它还是真正的体验,是从觉受一直到果证。 永明延寿大师给它一个判断说:真实的逻辑思维智慧的最高阶段,一定就是果证,逻辑的高阶是果证。永明大师会台、贤、慈恩三家经论教法,宗归一心,遂成禅宗以来未有之巨著。他精唯识义,云:“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禅教和会有两种,一种是引教通宗,一种是以宗融教,凡是以宗融教者,皆近于永明大师。 所谓真唯识量者,就是末后牢关的证悟。这个说法也是被沉埋了很久,即使在宋元以后,也没有多少人再来延续讨论相关的问题了,因为庞大的教理似乎已逐渐与实际的修行相互不能磨合了,而法眼禅师他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 禅宗形成了以后,既中国化,又佛教化,非常地实用,中国的整体佛教走向越来越跟禅门分不开了。一直到民国时期,太虚大师给中国佛教进行了这么个定义,就是:汉传佛教的特质在禅。 禅,是汉传佛教的形象。如果说哪一个宗派能够用最简洁的方式诠释汉传佛教的话,那就只能是禅宗了。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