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焕法师:苦难的根源
2014/9/4   热度:302
仁焕法师:苦难的根源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11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 (初七下午) 苦难的根源 佛教是一种信仰文化。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有许多都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产生的。那么,佛教的精神特点是什么呢?重在成全生命。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就是了脱生死;用现在比较科学的说法,就是生命改良。 佛的思想观念认为:人成了,一切都完成了;人不成,那一切都不成;拥有生命就拥有一切,如果生命不行了,什么都不行。众生颠倒,都是忘记自己的生命,去追求外在的东西。本来,生活也需要外在的东西,但它毕竟是生活的依报而已。追求生活享受,忘记生命,结果得到什么好处呢?一点好处都没得到。 生命虽然需要生活,需要营养,但不是最好的物质才有营养。以我个人的实践体会,营养在于吸收。吃什么都能消化吸收,才成为良好的营养,而不是山珍海味成为营养。 佛教为什么提倡知足常乐?快乐是人的光明,烦恼是人的黑暗。也可以说,乐是人的健康,烦恼是人的痛苦。知足,就是合理接受物质的营养,不到位不行,过量更不行。我们人都追求过量,始终没有满足,结果变成睡也睡不好。什么时候都感觉满足,什么时候都感觉满意,才能睡得好。 心中不满足,自然是吃什么都没有味道,睡也睡不着了。对情感方面,看谁也不惯,看谁都不满意,结果自己成为永远不满意的人。我们也没有想过,自己有不满足,自己就永远不能满足别人;自己看别人不满意,自己就永远不能让别人满意。要想达到自己的满足,应该先满足别人;自己要想得到满意,首先要做到满意人人。所以,我们心中都有需要,却没有想到对方也需要。 如何解决这件事?就是知恩。知,就是理解的意思,也等于明白的意思,明白自己有需要,那么别人也需要。大家都有需要,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礼让。 现代人的信仰没有回归到精神信仰,都是追求物质信仰。重于物质信仰,所以才受苦受难。于生活上,如何达到最好呢?生活尽量简单就是最好了。生活越复杂,就越不方便。于感情上,你都追求人家给你的满意,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满意过别人,那么你又怎么达到满意呢? 我们生命的障碍大不了就是两个层次:生活上不满足,感情上不满意。这就是生命受苦受难的原因。佛教教育我们看破放下,但是并不是教育我们不要生命,不要家庭,不要事业,不要生活,而是教育我们如何把握生命,如何爱心家庭,如何用道德来创立事业,如何满足生活。这就是佛教的智慧。 佛教的五大菩萨当中,为什么以地藏王菩萨作为出家的代表,而弥勒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在家的形象呢?地藏王菩萨出家,超度他生生世世的父母,而其他四位菩萨没有谈到度父母,说明出家就是非常孝敬父母。因为出家以后,才有能力和缘分,把父母超度出世,所以出家是大孝。如果以在家身份和父母在一起,永远轮回在六道里面。 为什么《地藏经》专门宣扬地藏王菩萨孝顺父母的过程,而且是释迦牟尼佛亲自讲?因为释迦牟尼佛不想宣扬自己孝顺父母,正好目犍连非常孝顺父母,所以他就宣扬学生的功德。同时,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说法,宣扬地藏王菩萨的精神,他是专门为报答母亲的恩德而宣扬的,说明本师释迦牟尼佛非常感恩他的父母。 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子女是生命的树果,父母是生命的树干,老祖宗是生命的树根。没有树根就没有树干,没有树干就没有树果。知恩就是子女不要忘记树干和树根。如果忘记了,树果就自动落下来了。 今天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树根而来到这里。但是每个佛七,都有不少的同修缺少知恩,忘记写老祖宗牌位,纯粹为自己的健康而来,错了,真错了,实在错了!错了以后怎么样呢?树果永远不成树果。要给树果更加好,必定在树根上培土施肥。所以灵阳寺专门做冥阳两界共同离苦得乐的法会,也是专门宣扬知恩感恩报恩的功德。因为树根树干是树果的依靠。树根树干忘记树果,永远不能超升;树果忘记树干树根,永远不能离苦得乐。 我们想在这个世间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也难以达到根本的目的。因为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翻译过来就是灾难的世界,不安祥的世界。而极乐世界叫做离苦得乐的世界,也叫做安祥的世界。我们把命交进极乐世界,首先就于环境上得到安祥。因为我们亲近阿弥陀佛,从缘分上讲,生命有了依靠。 所以我们今天让老祖宗和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得到超升,离苦得乐,他们的安祥就是我们的安祥,他们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有痛苦,老祖宗就是在地狱里面;我们有烦恼,老祖宗就是在六道里面。不管在哪里,今天统统超升。方法是:信心欢喜接受佛的接引。 我们来到这里,应该是统领我们的老祖宗来。统领我们的老祖宗交命,才能完成我们冥阳两界共同离苦得乐的大事因缘。虽然我们不完全认识所有的老祖宗,而且也不会看到他们,但是你心中意念,他们就会来到。所以你统领他们一起交命,就有缘回归极乐。意念他们互相统领,相互转告,愿望不漏网一个生命,大大小小统统来。灾难是有差别的,但是离苦得乐一律是平等的。谢谢大家!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