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五讲


2014/9/4    热度:255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五讲

 

  修行的法则呢,它不离于心体。这个心体又是什么呢?我们在平常的时候去注意观察,都可以感受到心体那种微妙的力量。

  心是什么?我解释过不止一遍,心的概念主要是指的你的信念和行为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力量,这个叫心,而那个体呢,叫性。心作用在哪呢?作用在本性里头。为什么心有作用?心是信念和行为这两个东西综合出来的,它为什么会作用?因为它有那个本性的那种所依体。所以说我们感受到心相的时候,就是感受到心的作用的时候,你就应该当下就觉察到本体的妙用。

  那你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感受到呢?我别管是好坏心情,它都要过去。什么是心?好和坏哪个是心?你看,我今天很高兴,高兴的时候,哪个是心?是你高兴的那个感觉?还是说你高兴起来的那个念头?这两个哪个是心?这两个它综合起来,那个叫心。而它作用那个、所依的那个东西呢,那个叫体性,知道吗?你看,你高兴完了,它还得还原,你就是还原的时候,这个还原的状态它还是一种心,它叫平常心。

  所以别管你在任何的状态下,任何的感受里头,它这个统统都是不变的,它是清净的,它没有相的分别,它没有啊。你记住,这是你发现心性、发现体性的一个线索,一个缘起。你别管你在任何一个状态下,你都有一个所谓执受吧,对吧?执受从哪来?执受由我念而生,有我念,就有这个执,这属于心念,这是我现在给你揭示的根本,一切缘起法的根本。有我念,这个叫心念,有我那一念妄想,叫心念,而围着我念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心的行为,行为,你的思想,全部都是“行为”,这两个东西综合起来,这叫妄想心。

  就是我们构成这个世界的一切根本,这叫妄想心,也叫缘起的根本。再说一遍,我念,有一念我执,我执,它必有所对境,心是由信念和行为的综合,我那个念呢,本来是没有的嘛,它是虚妄的。围绕这个妄念所有的行为,这两个综合作用,它就是妄想心嘛,它就是虚妄之心。而这个虚妄之心,恰恰就是一切缘起法的根源。

  我们知道,一切三世十方,无非是缘起嘛,缘起法的根源在于什么?就在于这,一切缘起的建立,就是建立在这个妄想心的基础上。这个妄想心它包括什么呢?包括我们这个十方世界一切什么国土啊、宇宙虚空万有森罗,这全都是妄想心,身心、世界全都是妄想。缘起的建立全部是妄想,只要有缘起,它就叫妄想,因为它是依虚妄想像而生嘛。

  你包括成佛,我们理解的所谓的成佛,成佛要有众生被超度,对不对,是不是妄想啊?是妄想吧。我们要跳出轮回,是不是妄想?全部是虚妄。为什么说是妄想呢?因为你有一个我念嘛。那你说:“菩萨度众生?”菩萨度众生也是有我念啊,他有我念,所以说他才有众生可见嘛。他不依这个相去说,他依心体去讲,知道吧?他所依的东西不一样。他不依那个相,我不管那个相是什么。我在乎的是什么?这个东西在哪存在,这个东西呀,我们所在的相是存在于何处?是存在于你这个心体之中,知道吗?我们依这个心体的时候,就明了这一步了,就是说,我们能看到感受到这个心体的时候,那你就能够怎么样呢?就能够把这个相去改变掉,它随着你就转了,所以说菩萨可以度众生。

  菩萨叫什么?觉悟的有情嘛,对不对?菩萨他就可以怎么样?可以颠倒黑白,呵呵,可以倒转时空。明白意思啊?这也就是菩萨的自在功德呀。他自在,自在什么了?他把那个相,不去管它,去把那个相所存在的地方,那个心体的作用,那个心体是什么呢?妄想心成就,虚妄想像之心,但他那个虚妄想像,就比众生界那个虚妄想像要实在得多,力度也大得多。

  我昨天讲过,你对本性那种信念深度,决定了你成就的东西。你有多深的理解程度,你就有多相应的行为,你自然所产生的力就不一样。菩萨对他自己那个真实生命的那种理解,比我们强。你看,什么几地菩萨,几果罗汉,他们比我们来说,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他比我们强,对不对,对真理的一种信念,他比我们的理解程度、信心程度要强,所以说他那个行为呢,就比我们自然而然的增上了很多。因为我们没有那么理解的深度,我们没有那么积极的信念,所以说我们就不如人家那种行为标准,行为准则达不到。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哪,比如说,作为一个大人,他对一件事物的理解,跟小孩子的理解绝对不一样,所以说小孩子他就没有一种自制力,把那个行为趋向这个事物,他没有规范力,对不对?比如吃饭来说,大人他有意识啊,我不吃饭会饿得慌,身体会怎么样,他这种信念力,就是这种念力非常强,他这种意识深嘛,他从小熏染熏染,他就深嘛,那小孩子就不一样,小孩子就饿了他才吃,不是说到时候了再吃,他饿了啥时候想吃就吃,半夜起来叫要吃。对不对?他对食物的理解,那种信力呀,那种心仪的坚固,跟大人不一样,大人是非常坚固的,他到时不吃他就饿得慌,因为他认识到这个地步了,所以自然而然的到时候他就会吃啊。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啥时候饿了啥时想去吃。

  所以说我们对佛法,对真理的理解,也是同样如此。我们对佛法、对真理的理解,同样你不如佛菩萨,佛菩萨对真理的那种理解,人家那种行为,自然比我们超出、殊胜,更符合健康的生命原则,对不对?我们就不同了,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毛病贪嗔痴慢疑,全都有,为什么?因为你对那个真理,真实生命那个本体的作用,你信解程度就不一样,这就是法性的功德。所以说我们在修学般若思想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呢,你就知道如何从日常生活当中去体现佛法的真理去,去不断的实践、增上它,念念去增上它,知道吗?那时候你很快就会契入所谓解脱的境界。

  所谓解脱的境界是什么呢?解脱,是解脱观念对你的束缚,就是说,我们作为人以及人所具有的观念,你能把这个解脱,它这法的根源就不存在,因为法的根源的不存在的话,所谓的人法界就不存在。人法界不存在,人法界所有的一切对你来说,它就不存在障碍。那怎么去把人法界的障碍去息灭呢?很简单一个道理,你就是进入绝对空有,思维绝对空有,绝对的空,和真实的妙有。

  知道吗?什么叫绝对的空呢?见心体,你去感受心体的那种力量,不要感受相的那种执著,把对相的执著那种念力呀,我们这种念觉性,对相的感受转移一下,你去观察,我们在这所有的生活境界当中,有一个真实和恒常不变的,就是我们的心体,知道吗?它不变,它恒常。它感受一切,但是它并不被一切所障碍,就包括我们的五蕴色身,它也不会障碍它,你信吗?你的念觉力同样是圆满的,就是我们作为烦恼众生,我们那个念觉性同样是圆满的,你说你的念觉性怎么不圆满呢?你说你哪儿没有你的念觉性了?是不是?突然之间门响了,你就知道这门响了,说明你的心体是遍一切处啊。

  那为什么我们从主观意识上感受不到呢?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现在局限于这个色身呢,知道吗?你被它局限住啦!你对这个色身的念力执著太坚固啦,所以说除此以外的东西,就没那么多感觉。但是跟它有关系的呢,你就有感觉啦,跟它有业缘,有缘分,因为它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缘,你肯定有感觉,因为它,因为它产生什么?产生家庭啦、婚姻啦、朋友啦、工作啦、事业……这一大堆世界,有感觉吧?为啥?因为有念执著嘛。你念执著在哪呢?执著是这个东西(色身),因为你执著的是这个(色身),所以说你因为它而建立的一系列缘起,所以说它一切相应的法全就有感觉。全都有感觉吧?包括有形无形的,对不对?啥叫有形的?有形的家庭啦、婚姻啦、子女啦……财产、名利、地位,名利还是无形的呢,名是无形的,你说这人名气好好,名声好大啊,都有感觉吧,人一赞叹你,你看,有感觉吧,其实是赞叹你吗?不是,是赞叹这个(指色身),对吧?其实不是赞叹的你呀,因为你那个心体是无相的。你去从现象生命这个层次当中你去剖析,你就能剖析出来那个清净不动的本体。

  所以说,佛不是“修”的。为啥叫禅那?禅那是静虑,静下心来你去思维,你去感受,哎,那个就出来了,剖析出来。觉悟明了,因为你觉悟这个心体而产生一系列的所谓感受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害怕,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有人听了《金刚经》会惊疑、恐怖,“哎呀,心里头好象跟别人不一样了!”……这都属于惊疑、恐怖,这都是《金刚经》所讲的道理。

  《金刚经》给你讲的什么道理呢?就是揭示生命本有的东西,把那个浮皮去掉,让我们显现本有的东西。可能你有感觉,这两天你们听《金刚经》,绝对有感受,“欸!我是觉得心情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你本有的佛性显发出来了嘛。那个佛性是你本有的,换句话说,你心里头本来有一个佛。这个佛是恒常放光的,无时不刻在放光,普照一切,就是你迷惑啦。你迷惑啦就象空中有云彩一样,我问你呀,天空那么多云彩把太阳遮住了,然后下大雨,你说那个云彩到时看还有没有?下完雨云彩上哪去了?哎,就跟你的心情一样,如幻而有,知道吗?这个世界,山河大地,我们的一切生活境界,就象云彩一样,如幻而有,并不真实。看似有,恰是无啊。

  我们眼前的一切,统统都如此,都象云彩一样。你要去剖析一下你就知道,其实今天我们所有的一切,已经不是昨天的啦!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我们身体一天的新陈代谢全部换了一遍,对吧?昨天的已经死掉了,是不是?这不就跟云彩一样吗?修行在哪呢?修行,你就要看那个“不变的东西”去,对不对?什么不变呢?我清清楚楚的了知这一切的变化,能了知它的,就是不变的。

  你别管过几十年,你都很清楚,“哎呀,一晃这几十年过来了!”你看,谁在知道过来呀?有没有思考过?我问你,谁在知道这个日子在过啊?谁告诉你这个日子过来啦?想过没有?没有想过吧?谁跟你说的?你看,这不是自觉性吗?这是自觉性嘛,你自觉觉他,你是不是佛呀?对不对,谁告诉你啦?没人告诉你,“哎呀,一年又过得快呀。”你看,你是不是在念无常啊?你自然而然就在念无常,对吧?是本有的东西呀,呵呵呵。你本有的东西你自己就发现出来,只是你不觉悟罢了,只是你不认为你那个东西是真的,恰恰你那个东西就是真的,是不是?你并不认为,欸!本来你知道觉性里头有无常这个真理,对吧,但是你不肯承认啊,你还妄想啊,妄想什么呢?妄想我要长寿啊,这个身体要好啊……其实这个身体跟你的心有啥关系呢!其实这个身体这个东西跟你的心并没有关系啊,它好你也受,对吧?健康,你也受吧?有感觉吧?它不好的时候,你也有感觉啊。但是它不好的时候跟你好的时候那个感觉,不会少一点的,你信不信?好的时候跟不好的时候那个感觉绝对是一样的,那个力量,绝对是一样的。你不能说我好的时候,我那个感觉就多一块,能不能?你不好的时候你感觉就少一块,不可能吧。

  这道理怎么讲呢?一想就明白了。“呀,今天心情特别好啊!”这个世界都光明灿烂,对吧?“哎呀,今天我不想活了。”看这个世界都是黑的。你看,还是变化的都一样吧。所以说嘛,这个身体世界跟你那个心就没有关系。那你常常去念那个不变的,用你那个直觉性啊,用你那个能觉心,你去感受你那个不变的东西,那你自然而然的,你那个业力呀,啥叫业力?执著的习惯,全部就变啦!不要执著这个东西,要执著那个清净的、不变的,是不是?我跟你说,那你就发现……发现别人奈何不了你啦,谁也奈何不了你,我告诉你,包括阎王老子都奈何不了你。

  阎王爷为啥奈何不了你呢?咱们不是读过《地藏经》吗?生时死时是他主宰的,对不对,不生不死他还能主宰吗?能不能?啥叫生时呢?生时就是你缘起心念动的时候,你心念动了,他就逮住你啦,鬼神就抓住你啦。为啥叫鬼神了呢?你这个六根的作用,就变成阴暗的啦,你一动心,就变成这种很局限性的东西。死是什么?念头消亡的时候,你有生念,有灭念,我告诉你,那阎王准找到你。

  听懂了?了生脱死的关键,就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怎么去找?用你的直觉性哪,能觉性,去观照你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去,对不对?那一下就进入不生不灭啦。啥叫不生呢?今天,这个东西来了,我也不作来想,这叫“无所从来”,懂啊?今天一切因缘,一切缘来了,缘来了,我不作来想。缘灭的时候,我不作去想,“亦无所去”,这是什么?这叫如来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来的时候你不生心,这叫不生,去的时候你不作去想,这叫不灭。这叫什么?这叫不生不灭。你真正的无所从来的时候,它来就来嘛,一切安然,去无所去的时候,一切随缘,这叫什么?这叫空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呢,你就进入绝对有了。

  我们看第九分,一相无相分。这个一相无相就是我跟你讲的不生不灭的道理。何谓一相呢?我那个心住一相,心住绝对有,不生二念就是一相,你不生二念就是一相,一相就是无相嘛。你纯一就有觉性了,还有啥相可得呀,是不?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段文字看似很难,其实道理很简单。“须菩提,於意云何?”这话在这里头反复出现几次,这话说明什么意思呢?你能否理解这个意思,问他。“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陀洹叫初果,什么叫初果?就是断尽见惑嘛,它这个见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成天修行的人呢,见思二惑障着你烦恼,就把你箍住了。见惑,就是根本认识要清楚,要建立一个绝对的主观意识,知道吗?而不是相对的主观意识。啥叫绝对的主观意识呢?你看,《金刚经》提的一个标准就是说,要依心体而建立信念,要依绝对的心体而去建立绝对的信念。前面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他这种发心,这种信念的建立,这就叫见惑的断尽,知道吗?这就是说,依绝对的真理而去起的观察一切的那种观念,这就叫见惑断尽。不要依现象而去起念,不要依这种现象有的境界而去起的思维观察,起一种见解、认识。

  啥叫现象有啦?“哎呀,这尊佛像不错啊!”我告诉你,这个绝对是他的一个角度,绝对是不对的一个念,主观意识就开始起来了,知道吧。你要是依那种绝对有的境界呢,它就不存在好坏的问题,这就叫见惑断尽,永恒的中道思想。我们这个见惑断尽,你处处都显示的是中道解脱,处处啊,你去观察人也好,观察事也好,观察一切有的现象,一切统统都是中道解脱,而不是带有任何的偏执观念的,这属于见惑断尽。因为你这个见惑,见是从哪儿立的?是从绝对有立的,而不是从相对来说的。所以说这就叫见惑断尽。

  见惑断尽能证须陀洹,须陀洹完全的是无我状态,见惑断尽就已经证入须陀洹位。换句话说,你这个见立得坚固不坏的时候,你已经超凡入圣,六道生死解脱,为什么?因为在你心里头没有我念,哪有六道轮回的事啊?所以说佛问他:“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证初果的人能不能作是念,能不能认为“我得了什么果了”?成就初果圣位解脱的人,能不能有这么一个想法:“我已经得了初果圣位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须菩提回答:“当然不可以。”“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他从他那个证量解脱上给你解释,为什么不能作是念呢?须陀洹名为入流,入什么流?入圣者之流,而无所入。啥叫无所入?他把所对境全部消亡啦。刚才我不是说吗,你这个见解从哪立?从绝对有建立,你在绝对有建立的观念,你在相对境界当中,你有任何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对不对?而你生灭,一生灭就是相对法,你绝对是错了嘛。

  所以说我告诉你,做任何得想,都是错的。入圣者之流而无所入,他所对境消亡了嘛,他建立绝对有的思想了,知道吗?你要不去解这个须陀洹意,你根本不知道它这里讲的什么。你知道怎么叫成须陀洹了?你不知道怎么成须陀洹,你怎么理解它这个意思啊?而无所入,无所入是什么?没有所对境,因为它是绝对有状态,绝对有的观念,它没有所对境,所以叫无所入嘛。

  佛又给你解释一下:“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它是不在这个六尘相中的,它离六尘相,它的观念是“绝对有”啊,一切众生全部皆入无馀涅槃嘛,对不对?它是不是离一切相了?所以说这种认识叫须陀洹。能听懂吗?你只要能听懂,我告诉你,能听懂就是初果啊。

  你建立绝对的观念了,你就肯定跟这个一切法不值了嘛,但是你要行为增上才行。你平常用你的行为去增上这个观念,你就OK了。你在一切境界之中还执著不执著,执著你就不是,知道吗?只要不执著了,一直在修修修,我跟你说,最笨最笨的,要一年半载,你绝对身心全都静止啦。

  这叫“慧解“圣位,今天你能见到的慧解圣位,慧解圣位也入无漏位,也解脱烦恼啊。所以说佛法真正的东西,一闻就解脱,对不对?所以说这个就是福德资粮(不够)。概念非常清晰的你能理解,这个你绝对圣境种子发芽了,这绝对是没有疑问的。是名须陀洹,人家佛祖告诉你,这样的人叫须陀洹。

  “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斯陀含叫什么?二果嘛。二果是一往来,人间天上他还得来一回,他来一回而实无往来,人家人间天上来一回,指那个了脱最后那种识,识心的分别。二果就比须陀洹就厉害了。须陀洹只是说对六尘的妄想消除啦,六尘怎么消除了?他依绝对有了嘛。依绝对有叫入流了。还有一个“观念”存在

  二果,啥叫一往来?他把那个观念也就消融了,对他起的这个观念,也消融了,所以称为一往来。“而实无往来”,其实他并没有动啊,心体并没有动,他依那个心体的时候,好象是说,还有进有出,好象是去观照心体、不观照,这叫往来,有个能觉性的生灭。我们能觉性有生灭状态,“我要观照一下,轻安快乐”,对吧?“我念经,挺好,不念经,不好”,其实不是那样子,其实你那个心体是不动的。

  明白吗?你就是二果圣人,参破一往来境,他破的的一往来念,无往来想。啥叫无往来想?我那个念觉性观这个也是,观那个也如是,这个就不存在内外差别,这叫二果,是名斯陀含。知道从哪儿解脱吗?我今天把四果阿罗汉都给你讲完了。

  这是实证了,不是简简单单去说叨说叨,是真的实证的东西。“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三果是阿那含,阿那含什么叫名为不来呢?他完全已经消融了那种能觉性的起灭。二果一旦消融能觉性的起灭,他就进入阿那含境界。“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啥叫实无不来呢?阿那含他对那种心体的感受还是存在,我们内外消融那个境界没有的时候,你还会产生一种感受。

  这个怎么讲呢?我们从那个门出去,再进来,这叫一往来。我把这个往来的心消融了,我们还是有种感受——平等感受,这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好象是说分别心没有了,那个分别意没有了,但是你还有一个正受在那放着的,你还有一个正受也来了嘛,它很细。它还有法生,对心体还有感受,还没跟心体融合呢,他能觉性还在那觉着呢,但他能觉性已经成了习惯了,他没有内外的分别,他遍布了,这叫真正的成片了,他没有说:“现在我念经,和我不念经”,他没有这种分别。他念也是如是,不念亦是如是。

  一往来呢,斯陀含叫念,叫能念了,须陀洹叫开始念了,阿那含叫会念了。念的啥?都是念的佛,知道吗?这就是在家人所证的最高境界啦。阿罗汉叫无证无生法,阿罗汉就是跟那个本体已经融合了,能觉性跟那本体融合了,叫无生法,他不生感受了,那个跟他就无二无别。

  阿罗汉严格来说,叫初入圣道,他刚刚证入法身境界。真正要判教来说,阿罗汉修证的地位相当于七地菩萨,无生法忍嘛,你得能无生法忍,才算初证法身,才刚刚的瞄到那个佛,才刚刚看到点影影、光。

  “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啥叫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呢?其实没有任何一个规范的法则能证阿罗汉道,因为阿罗汉他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实无有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存在于心体外面的东西,才有法可得,是心体本有的东西,他不需要得,知道吗?他显现本有的东西,所以说称为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如果他生出个相对的念头:“我成阿罗汉了。”他就已经又落入那种相对观念了,他又生念了,他就不是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他不需要生念,他不需生,称为无生法忍,他心跟体合一啦。这是四果圣位的概念。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佛曾经赞叹过须菩提,他得了一个无诤三昧,啥叫无诤三昧?心已经入了无生法忍境界了,还有什么可以诤的呢?任何东西都没有。那时候的行为叫真正的随缘,我们现在就不叫随缘。人中最为第一,这种人德行、品行、行为决定是人间最高尚的,决定是任何世间人比不上的。所以佛说赞叹他“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为啥离欲呢?那个欲不是离呀,因为你证了无生法忍,心体相融啊,心跟体合二为一的时候,它自然一切的东西都在你心体当中的,你就不生一点欲念啦,不需要生欲念嘛。

  我曾经给他们说一句话:“要是你要的什么都给你,你还会想什么?你还想要什么?”对吧,是不是离欲阿罗汉,没有欲望了嘛。四果阿罗汉他初入此道啊,他就象一个穷小子入了个富翁家,放心,他啥念头也没有啦。过去他想这个,要那个,他一过去,哦,傻眼啦!所以称为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当然你不能这样想,你这样想了,你就已经不是了嘛。所以说你看,圣凡只差一念,是不是?我们那个般若空性,心体的东西,你入的一相之行,你用的一相之观,你用这一相绝对有的观念,自然你那个现象成为无相了,因为它是本有的东西。你绝对的观念建立起来了,你再看待一切问题,它就叫无相了。

  为啥?你不用看待一切问题,一切问题就会围你转,这就象入了法王家的感觉一样。一下入了大富家,你会发现,什么东西你别动心,你那个动心也不叫动心了,啥东西都围绕着你开始转起来了。那时你会自得其乐,你对一切的外缘、执著,全部都放下了,自然就放下。你对外缘不执著了,为啥呢?因为你一切丰足,一切满足了嘛,你的心地全部满足了。全部满足的时候自然你就安乐了嘛,安乐你就不会想别的了。

  所以为啥,离苦,才能得乐。但想离苦,你得悟道。所以说,不要作是念,这里头告诉我们,不要作有想,你不作有想,自然不生一切,对不对?你不作无想,自然不灭一切。自然证入不生不灭、绝对空性。如何去证呢?很简单啦,平常你就记住了,见一切境界,不生有想,见一切境界,不生无想,有和无,统统去吧。有无俱遣,是非俱排,你这个内依身心,外遣世界,全部都解脱。道理就在这。

  所以说你明白这道理了,你就成为乐阿兰那行者,你的心清净了,行为清净,行为清净了,则国土清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因为人家真正的不起现行,这实无所行,并不是人们解释的那个须菩提啥都不干了,不是那个意思。实无所行,以真实有,息灭一切虚妄有,因为真实有不需要所对境,叫实无所行。你面对真实有的时候,你心就不会乱动,心不乱动就无行啊,没有形象可得。这叫实无所行,所以说你真的实无所行了,你就是乐阿兰那行者,你是真实的清净修行人。

  这个东西不是说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些,佛法真实的道理呢,你这样去听闻,他就会有种种解脱的功德,你能够依着理性的思维去闻思修……为啥我说证初果是最容易的?你一二三四解脱果位,包括菩萨解脱果位,它不是说一个啥东西?不是说你要先努力才能得到,不是。是什么呢?你能明晰这个道理以后,然后你就闻思修,你就成了他那个样。你不要认为你那个东西你得“修行”才能成就那个样,不是。

  是啥呢?因为佛法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在哪呢?佛法它是圆融无碍的,你明白它那个道理以后啊,你明白他那个道啦,通过法的那个传承啊,因缘啊,你明白这些个道,然后你照着走,你就是他那个样。听懂了吗?你修行,第一位,如果你不明心,明心体,真的明心了,你就已经入了初果位了。入初果位有什么好处呢?你渐渐的会显现不可思议的六种神通。为啥渐渐呢?随着你的心念力呢,不断的那种坚固,熏染力不断的增强,自然你那个力量就发出来了。

  因为人家真正的不起现行,这实无所行,并不是人们解释的那个须菩提啥都不干了,不是那个意思。实无所行,以真实有,息灭一切虚妄有,因为真实有不需要所对境,叫实无所行。你面对真实有的时候,你心就不会乱动,心不乱动就无行啊,没有形象可得。这叫实无所行,所以说你真的实无所行了,你就是乐阿兰那行者,你是真实的清净修行人。

----------------------------------------------------------------------------------------------------------------

更多佛光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