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9


2014/9/4    热度:380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9

   「法位」是什么意思呢?「位」就是我们的座位,标上你的名字,你的座位在这里,你的座位,他的座位,每个人都有位。但是凡夫的位都是苦恼境界,现在说修行人,他若是入了圣道以后,他所安住的位,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他的无分别智所安住的地方,那么就叫做「法位」。

  这件事,若是你常静坐、修止观,很容易明白这件事。我们平常的人,这个心都有所缘境。所缘境就是你的心分别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你心分别的。我们平常人都在这个虚妄的境界上虚妄分别,在色声香味触在这上分别,富贵荣华的境界上分别,就是贪瞋痴的这些境界上去分别。但是若是常常静坐修学止观,修学圣道的人,他把这些事情都用「诸法因缘生」,一切是毕竟空的,把它破掉了,安住在第一义上,第一义是你的住处,第一义是你一个安乐的住处,这个地方没有土匪,这个地方你住在那里,你感觉到,不管你的生命或者财富都感觉到安全,在这个地方住,就是这个地方没有土匪。修行人欢喜住在什么地方?就是第一义谛,住在这里大安乐境界。在世俗谛,色声香味触上、眼耳鼻舌身意这些虚妄境界上,你若去住在那里,那里有土匪,就是那个地方能令你生烦恼。你在色声香味触上活动,那个地方会有贪烦恼出来、会有瞋烦恼、愚痴的烦恼,各式各样的烦恼都会出来。根本没有什么事,就自己就疑惑,哎!他可能有问题,这就是烦恼。烦恼一出来,心就不安。所有的烦恼都有共同的相貌,就是不安。贪烦恼来了心里也不安、瞋烦恼来了也不安,所有的烦恼来了都是不安,如果你这烦恼虽然有,但是没动,心就平静,心就是平静的。但是这个平静靠不住的,随时就会引发烦恼出来。若是在第一义上,那个地方不生烦恼,所以那叫做「法位」,以法为位;像《法华经》上以毕竟空为座,坐在毕竟空上面,那就是法位的意思。

  「法性」:性是不变异的意思。你住在法位上以后,你那个安乐的境界永久也不变,永久也不会失掉的,所以叫做「性」。世间上的,总是千辛万苦我都不怕,我一定要拿到这可爱的事情,要拿到它。但是,就算是你拿到了,拿到了也会失掉的,它有变化,是可破坏的;一破坏了,令你苦恼。你去求去也很难、很苦,得到了以后,你还要保护它,也很辛苦,失掉了以后更苦恼。其实这件事呢,小孩子可能不大知道,在学校读了书,离开学校到了社会上做事,都能知道这些事情。

  这个孔明,《三国志》的孔明,「茍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不祈求这些富贵荣华,我不求。这是说他有这样的超过了、超越了一般人的见地,虽然自己心里面有十万军队,是一个兵也没有,但是他心里面有十万军队,有人赞叹曹操心里面有十万军队。就是本事非常大,但是他也不显,也不愿意一定要用一用,显示显示我的身手,没有这个意思。孔明很高了吧,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他心就动了,就随着他去了,最后是吐血而死啊!那是别人的经验,但是可以给自己做一个…也就等于是自己的经验,所以应该是放下好,放下好一点。

  这表示什么呢?就算是你求到了,像曹操也有所得,孙权也有所得,刘备也有所得,但是刘备很快就死掉了,他得到了四川很快就死了,他就死掉了,他儿子做了四十年的皇帝也就垮了。孙权寿命也不短,然后也死掉了。曹操想要做皇帝 ,眞实是个皇帝,但是没有皇帝的名,但是也死掉了;他儿子曹丕做了皇帝,做了皇帝又几天也是死掉了,一定都是无常的,不能永久的。

  我们说这个唐太宗,他十九岁的时候,就有这种野心想要做皇帝,他帮助他打天下,十九岁就打天下。他父亲不久就是做了皇帝了,武德元年,武德一共九年,武德才九年吧,他父亲下台了,做了太上皇,这个唐太宗自己做了皇帝。做了皇帝做了多少年,就是贞观二十三年,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帝。二十三年再加九年,就是三十二年,三十二加十九,五十一岁,唐太宗那么大的本事,就是到了五十一岁就死掉了,所有的这一切的成就都没有了。所以都不是永久的,都是无常的。

  但是你若修学圣道,有所成就的时候,「法性」是不变的,你成就了就是成就了,不会再失掉的。这就表示你辛苦了,哎呀!我把世间上的五欲放下了,心里面有点不甘心,还在思惟、还在思惟。但是你要想一想,忍耐一点、忍耐一点,天天用四念处来熏习修行,修学止观,最后成就了是值得的;因为这个永久不再失掉了,所以是好一点。好过你去千辛万苦的去希求暂时的富贵荣华,暂时的荣华不是个好事情。

  「实际」:实际就是真实的境界,不是虚妄的,不是虚妄。就是佛就是法性,也就是法位、法住这些,这个是真实的境界,不是虚妄的。说是我欢喜买一个好车,我坐这个车我还嫌它不好,但是因为有钱我就买一个好车。其实这个车虽然是令你感觉到很满意,但是这个东西是虚妄的;如果你驾驶驾得不对劲,很快地就破烂了。因为什么呢?它不真实啊!世间上所有的因缘生法,这些有为法都是不真实的。只有什么是真实的,就是佛菩萨一切圣人的无分别智所证悟的真理,这是真实不可破坏的,所以叫做「实际」。

  「不可思议性」:也还是前面这个,法相、法住、法位、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议论的,也不可以用你的心去思议的、去思惟的,你思惟的那都不是这个境界。

  所以舍利得到供养,是般若波罗蜜的,也是禅波罗蜜、檀波罗蜜,内空乃至十八空,十八不共法,也是一切智的力量,也是法相、法住、法位、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的力量,也是佛的一切种智的力量,佛所得到的智慧,最圆满的就是佛的一切种智。「是诸功德力」,这么多的功德力使令舍利得供养,是这么回事。

  「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是佛舍利,一切智、一切种智、大慈、大悲,断一切结使及习,常舍行,不错谬法等诸佛功德住处。以是故,舍利得供养。」这底下又招呼:「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你心里面要这样想,是佛的舍利能得到人家的供养,都能够尊重、赞叹,是因为它是一切智、一切种智,乃至不错谬法等诸功德住处的关系。这些功德在这里住过,像那个摩尼珠在那盒子里面住过,这个盒子人就是特别爱敬它,佛的身体的这个舍利,也是这么多的功德的住处,所以佛的舍利得供养,是这么意思。

  是佛的舍利,是「一切智」,一切智就是通达一切法毕竟空的智慧,也是无分别境界。「一切种智」,是通达一切缘起法,世间的有漏法也好,出世间的无漏法也好,有为法、无为法,都能完全地通达无碍,那叫一切种智。「大慈、大悲」,佛不但有智慧、而且还有慈悲心,能令一切众生转凡成圣,那是大慈大悲。菩萨得了圣道以后,都是安住在法性上,都有大慈悲心度化众生,但是没有佛那么圆满,所以佛的慈悲是大慈大悲。

  「断一切结使」:佛有大智慧、有大慈悲,所以能断除去一切结使。这个「结」是什么呢?就是烦恼,这个「结」当个什么讲?当个和合的意思,和合起来。有烦恼的时候有什么不对呢?它能使令你与苦恼和合在一起!本来人没有烦恼,没有苦恼;但是你有烦恼来的时候,苦就和你在一起了,所以这个叫做「结」。「结使」这个使是什么呢?「结」,是烦恼活动出来,叫做「结」;「使」,是烦恼没有动,潜藏在你的心里面,叫做「使」。你说是我也感觉我的贪心也没有动,瞋心也没有动,但是在那个不动的里面隐藏着那个烦恼,还是来对付你的!随时活动出来,你就得听招呼,你要听你的烦恼招呼。这个贪心来了,你就随着贪心去了;你说我不贪,不可以,这个「使」就表示这个烦恼有这个力量来支配你。任何人,你若不修止观的时候,这个烦恼就是在那里指挥你,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说我不做,不可以。说不要愤怒、不可以,偏要愤怒不可,要举手要打人、开口就要骂人。但是学习佛法的时候,说这是不对的,我不应该这样;不可以,你那个瞋烦恼下了命令,你非要骂人不可,就是「使」,实在是什么?就是他使令你、用你、命令你,对你下了命令,你非听招呼不可,叫做「使」。这个「使」字用得很有意思啊!这是什么才是用得合适呢?非佛教徒不感觉到有这件事,不感觉到是烦恼来支配我,不感觉这个事情。我们佛教徒发心修行的人,就感觉到有这个「使」的意思,就是用止观来调伏烦恼,叫它不要动;但是烦恼来了,非动不可;自己觉悟,哦!我听烦恼的招呼,我不能听我的智慧做主。用智慧来决定事情,就是智慧是主人,我们办不到。我们都是用烦恼来做主、来决定事情。

  本来是这个心是主,心是主人;这个智慧和烦恼是个臣,国王周围有臣给他办事的人。心应该是主,但是心不做主的,心若有智慧的时候,心就和智慧和合做事;但是没有智慧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和烦恼在一起活动,听烦恼的话,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那个国王,他自己不做主,有好的大臣叫他做好事,他就做好事,他下命令做好事;若是有奸臣贼使这些坏蛋若做了他的左右手的时候,这个国王就听这个坏蛋去做一些虐待老百姓的事情,所以叫做「使」。实在我们心就是这样子,我们这一念心就听智慧招呼、听烦恼的招呼,所以叫做「使」。我们若常常用功修行的时候,有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哎呀!我现在烦恼支配我做这个事,我不愿意做这个恶事,这个烦恼非做不可,我不能做主,这个心不能自主,这个烦恼叫我做这个、做那个,不自在,心不自在。这还是有点修行人才感觉到这件事啊!才感觉到的。

  佛「断一切结使」,所有的烦恼,活动出来的烦恼是断掉了;不活动的烦恼佛也是清除了,也能掉断,断一切烦恼及习。所以佛的心清净啊,佛是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一切一切都是清净。心清净故,所做的功德也都清净;心若不清净,不清净心去做坏事当然不清净,做好事也被染污心染污了,也不是很清净。说现在佛的大智慧把这些不清净的东西都消灭了,就是断一切结使。

  「及习」,这个「习」是什么呢?就是烦恼的习气,烦恼的习气。譬如这个香放在盒子里面久了,这个盒子里面就有香味,你把这个香拿走了,盒子还是有香。很多的染污的烦恼在我们的心里面很久了,从无始劫来就在我们心里面住。现在修学止观把烦恼断掉了,境界来了,贪烦恼的境界来了,他没有贪烦恼,但是有贪烦恼的习气。阿罗汉有这种事情;就是这是我的钵、这是我的衣;这是我的衣服、这是我的钵,实在这就是一种习气。这个习气在阿罗汉来说,不是染污的,不染污;但是对大菩萨来说也就是染污。这样呢,这是又一种烦恼,这一种烦恼,其实就是所知障。「结使」是烦恼障,「习」是所知障。佛有大智慧、有大慈悲心,不断地这样用功修行,把烦恼障断掉了,把所知障也断掉了,所以是「断一切结使及习」。

  「常舍行,不错谬法等诸佛功德住处」:这个「常舍行」怎么讲呢?佛也是精进的,就是精进波罗蜜,一切时常常度化一切众生的,但是心里面不执着,这个「舍」就是不执着。你听我话,能够用功地精进修学佛法转凡成圣,我心里面也没有欢喜心,我对你有爱心,也没有;说你不听我话,你毁谤佛教,佛也是不执着,也不因为这个而就动了瞋心,佛还是不执着的,都是「舍」。佛于一切法心都不执着,叫「舍」。若是我们凡夫就是差一点,我若是对你有一点恩惠的时候,心里面就执着;如果这个人违背了我的意思,心里面也会恨,还是爱和恨的事情。但是佛没有这种事情,所以叫做「常舍行」。从这些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佛法的伟大,佛法是非常伟大,看得是很深远的,和世间人完全不一样,完全不同。

  我头些日子,我好像讲过,在这里好像没讲吧;我都记不清楚了讲没讲,不过不要紧。我们说是这个曾国藩这个人,大概在道光年间、咸丰年间清朝那个时代有洪杨之乱。国家,清政府,清这个朝庭就是很危险了。但是曾国藩是个进士,进士是个读书人嘛,他就去训练军队,就去平这个洪杨之乱,这件事成功了,使令清政府又安下来,这个功劳是太大了。太大了,事情做完了,他要回到中央政府,回到北京去拜见皇帝,但临走的时候和他的部下说:我去了,我就回不来了,就这样想这件事。他的部下大家商议出来,说是能回来,有办法能回来,如此如此就可以回来,那么这个曾国藩就回到中央政府那边去了。去了,过了不是很久,这皇帝收到了一封信,就是曾国藩的部下来的一封信,来一封信说什么呢?说是大帅,就是曾国藩,他去了,希望他赶快回来,因为这个军队没有大帅在这里镇不住啊!危险!皇帝一看,哎呀!这可不得了,这个兵若造反这可怎么办?赶快又把他派回去了。

  这有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就是这样子,就是功劳太大了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功劳太大了,这个时候,皇帝怎么样来酬劳他都不够,你封他是王也好,给他多少财富也好,总还是不足,总就还是害怕他,因为他有很多的军队的力量,他一想造反的话,这个皇帝没有办法来对付他的,所以皇帝一定是要把他杀掉了心才安,就是有这个问题。所以这个功劳太大了,就是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向前进把皇帝打倒了,自己做皇帝,这是一个办法。第二个办法,就是把他的权力完全放下,做老百姓,这样可能会好一点。第三个办法,就是站在那儿不动,也不向前进、也不向后退,就站那儿不动。站那儿不动是最危险了,皇帝就是想杀掉你啊,不然这心不安啊,不安的啊,就是这么回事。其实这个话说起来太多,我还想讲韩信,韩信不讲了。

  这个我们凡夫就是这样子,自己也执着,我为皇帝、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皇帝服务,功劳太大了,他有仗势,就是执着,其实就是愚痴啊!很明白点说。

  若是佛菩萨他修学六波罗蜜、广度众生,一切法都是无众生可度,布施波罗蜜不可得、戒波罗蜜不可得、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都不可得,他心里面不骄,不骄慢、不骄傲,就和没有做功德一样,叫「常舍行」,不执着。这是什么?这是佛法中特别的一种大智慧,特别的大智慧啊!叫「常舍行」。

  「不错谬法等」:佛做什么事情,没有一件事情做错了,没有这回事情,都是正好,就这个时候,这个因缘、这个时候就这样处理事情,都是对的,不会有错误的。「等诸佛功德住处」,这个舍利是什么住处?就是这么多的功德安住的地方。「以是故,舍利得供养」,因此,这个舍利太好了,所以得到天、人、阿修罗的恭敬、供养、礼拜、赞叹。

  (此品仅誊录出课程部分;以下问答部分缺。)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