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如化品 1 (2002年于无生道场)
2014/9/4   热度:423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如化品 1 (2002年于无生道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化品第八十七 2002年于无生道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是这一部经的题目,我想简单地解释一下。根据唐三藏玄奘法师的翻译,就是《大般若经》。「摩诃」就是翻个「大」,「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彼岸,大智慧到彼岸。这个大智慧,应该说是学习般若法门成功了的时候,名之为大智慧;再明白一点说,就是佛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大智慧了。这个到彼岸也就是究竟圆满的;就是究竟圆满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叫做《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个题目我就简单说到这里。 〈如化品〉第八十七,此经总共有九十品,这个〈如化品〉是第八十七品。这个「如化」的意思就是佛陀的大智慧告诉我们,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如化,都是不真实的、都是毕竟空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平等无所为作,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平等法中不动而行菩萨事,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是诸法平等无所作。若是众生自知诸法平等,佛不用神力,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吾我相;以空度五道生死,乃至知者、见者相,度色相乃至识相,眼相乃至意相,地种相乃至识种相,远离有为性相,令得无为性相;无为性相即是空。须菩提言:世尊!用何等空故一切法空?佛言:菩萨远离一切法相,用是空故,一切法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平等无所为作,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平等法中不动而行菩萨事,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这一品里面,它的大意就是「明得涅槃果」,就是学习般若法门,通达一切法如化,而后证得涅槃了,这一品的大意,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样。这里分二科,第一科是因上品法性平等论化众生义。就是前面这一品,也是佛和须菩提尊者说这个「法性平等」的道理,因为上品说这样的道理,就根据这样的道理「论化众生义」,论教化众生的道理。这个「论」在这里说,有问、有答,说明这教化众生的道理,这一段是说这样的意思。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先是须菩提尊者对佛说,先赞叹佛是世尊。「若诸法平等无所为作」,这个「若」是假设的话,这一切的因缘生法都是平等的。因缘生法是不平等的;但是现在佛在上一品说一切法是平等,没有差别相,那就是一切法空的意思。一切法空,在空里边一切法都不可得了、都无所有了,所以也就是平等,没有差别了。「无所为作」,一切法平等了,你就不能有所作为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此中明显的说到,佛的大慈悲要教化众生,在诸法平等相上看,佛也是毕竟空的,一切众生也是毕竟空的;佛和众生是平等的,这样说也就没有教化众生的佛,也没有所教化的众生,就没有佛教化众生这件事,所以叫「无所为作」。若诸法都是毕竟空的,就没有佛、也没有众生,就没有佛度众生这件事了。 「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平等法中不动」,既然是平等无所作为了,为什么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来度化众生呢?那不是自己同自己矛盾了吗?是这么个意思。「于平等法中不动」,就是这个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也有凡、也有圣,凡夫的菩萨虽然发无上菩提心了,他还没能证悟诸法平等性,那就是不及格了,就不在此例。已经由凡而圣,得无生忍的大菩萨,他是证悟了一切法的平等性,就是证悟一切法的毕竟空性,就是「于平等法中不动」,就是心不动了。心不动,有两种不动:就是在世俗谛上,在虚妄境界上心里不动;在毕竟空这样的理性上,心里也是无分别的,离名言相,没有分别,就叫做不动。现在这里明白的说:「于平等法中不动」,不是在世俗谛上,是在胜义谛上,心里面无分别住,叫做不动。 「而行菩萨事」,但是这位已入胜义的、已入圣道的菩萨,他又能够发大悲心广度众生,做菩萨所应做的事情,这个菩萨所应做的事是什么事呢?「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去做这个事。就是以这个布施,或者用佛法来饶益众生,或者是用财物来利益众生,都可以称之为「布施」。还有个无畏的布施。「爱语」,就是菩萨为度众生的时候,他能宣说对于众生有利益的语言,就叫做爱语。我们平常的人,说出来的语言,令他人欢喜,那叫做爱语。那么现在说,菩萨说出来的语言对于众生有利益;有利益,不一定是令人欢喜,但是也应该包括令众生欢喜的语言,都叫做爱语。布施、爱语、利益、同事,这个「利益」是什么呢?就是菩萨善巧方便的布施、善巧方便的爱语,众生接受了菩萨的教化,肯修学圣道,那么得到利益了。就是众生修学圣道,能改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三业清净,与圣道相应,就是会得到利益了。「同事」,菩萨教化众生,众生能这样接受教化,得大利益,菩萨自己呢,同事,和众生一样的也修学圣道,也与第一义相应的,叫做同事。不是菩萨教化众生用功修行,菩萨自己不修行,不是那样的事情,那样就是不同事了。 这一段文主要是前面这句话,就是一切法是平等的,那有众生可度呢?菩萨若认为有众生可度,那与诸法实相的平等性是有矛盾了,是这样意思。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这下面佛回答须菩提的问题,「如是如是」,你说的是对的,是的,就是佛同意,这个「行般若波罗蜜,平等法中不动」,这句话说得对,对的,是这样的。但是度化众生就与平等法有矛盾,这句话佛是不同意的,所以下面就解释了。先说这个「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像你所说的,诸法是平等的、是无所作的,这句话是说得对的,但是菩萨度化众生、佛度化众生也并没有错误,并不是与诸法实相、与毕竟空有矛盾。怎么解释呢? 「若是众生自知诸法平等,佛不用神力,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这个佛菩萨并没有这种执着心,佛犹有分别,就是通达了诸法是毕竟空、是平等的,而又执着有众生可度,佛没有这个分别心;佛也观察一切众生,也都是毕竟空寂的,无众生可度,所以也没有矛盾。那为什么要度众生呢?「若是众生自知诸法平等」,说是这些在六道轮回的这些众生,他们的这一念明了性的心,「自知诸法平等」,不需要佛菩萨的开示,他们自己就通达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的,没有差别相。若这样的话呢,「佛不用神力」,佛就不会用神通力来到世间现这个应化身,佛也不会现种种神力,善巧方便教化众生。所以「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吾我相」,佛就不用神力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吾我相,就不用去度化众生、教化众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知者相、无见者相,就不会做这件事的,不会的。就是因为众生虽然他的色受想行识是毕竟空寂的,他也没有真实流转三界,没有这回事,但是众生本身还是颠倒迷惑的。颠倒迷惑呢,那就需要佛菩萨来教化他、来开示他,教他觉悟圣道、解脱生死,这就是需要的。 「拔出众生吾我相」,众生流转生死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我相。这个「吾我相」就是我相;执着色受想行识是我,就是主要是这一点。那么执着色受想行识里有我,有色受想行识,这就是法执、我执,主要是这个原因。这个执着有我,执着有我这个我是有体相的。这件事在印度,佛法在印度的时候,佛是出生在印度;印度除了佛教之外,还有其他的外道,其他的宗教,多数是执着有我相、有法相的。这个执着有我相、有法相,这个怎么叫做我呢?就是执着我是有体性的一件事,这个有两种执着:即色受想行识是我;离色受想行识,另外有个我。若即色受想行识是我呢,当然还是色、受、想、行、识;若离开了色受想行识之外,另外有个我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我,就是六个事情;或者眼耳鼻舌身意、我,再加上一个我。 那么那个我,若是离开了色受想行识之外,那个「我」是什么样子呢?所以有个相。我们读这个《大智度论》的时候,读这个《瑜伽师地论》的时候,会开示我们,外道执的我的相貌。他们执着我的相貌,就是非因缘有的,不是因缘而有,就是自然有的。他的相貌是常恒住、不变易、有主宰性,这就是我的相貌。这样子执着的话呢,这个色受想行识是不具足我的相貌的,那就是离色受想行识有我。离色受想行识有我呢,色受想行识是有老、病、死,是结束了,但是我还没有死,我还存在。我到天上去,又得了一个色受想行识;我还能从天上又回到人间,又得个色受想行识;那么人间死掉了也可能又回到天上,也可能跑到三恶道去,再得一个色受想行识。三恶道的色受想行识也不是常住的,也是老、病、死结束了。结束了以后,我又回到人间。总而言之,我是永久常在,色受想行识是有变化的。那么外道执着我是这样子,执着我的体性是这样子。 这样子执着有我,有我的体性的话,我们中国人听见了这种思想,我们是相信、是不相信?是接受它,是拒绝呢?我看我们中国人可能会接受,接受了这个思想。那我再说一句,再说一句不恭敬的话,我们以前的祖师相信这样的思想,我们从祖师的言论里面看出来,看出来这种思想。我这样说,我是不恭敬了;但是事实上,我是有这个感觉。但是我们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学习《楞伽经》也好,学习《楞伽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或者《解深密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的话呢,否认这件事,否认这件事的,不承认这是佛法,不承认的,这是邪知邪见。你读《大智度论》很明白的有这个思想;读《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也很明白地诃斥这件事,很明白的是这样子,但是我感觉到,我们的祖师不提这件事,不这样讲。 现在这上说呢,「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吾我相」,我再多说几句话,我在这地方再多说几句。我说这个……我们的孔夫子,说这个孔孟之道,我们读这个……是中庸吧!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在这中庸上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个朱注,我若不看朱注,我就不知道天命之谓性怎么讲,不知道,不知道怎么讲。看这位朱夫子──朱熹,他叫朱熹。他解释呢,「天命之谓性」,这个「命」字当什么讲呢?命者,赋也;赋,就是予也。天老爷给你的,就是这么意思。这个性是什么东西呢?性者,心也;就是我们这个明了性的心,应该这么讲。不是我们体内的心脏这个,不是这个;不是物质的心,应该是有明了性的心。那么我小时候是读私塾的,我不是在城市里读书的人,我是乡村里面读私塾的,是读过这个书!当时读是不懂这个话,出家以后又重新读,哦!是这样子。说「天命之谓性」,明白一点说,我们这个明了性的心从那里来的呢?是上天给你的,这样讲。老天爷给我们的,心是老天爷给的;老天爷不给的时候,我们没有心,就是没有。 但是儒家没有明白地说,人死掉了以后,这个心到那儿去了呢?儒家没有明白地说这件事。但是我在想,刚才说:即色受想行识是我;或者说,离开了色受想行识是我。但是这个即色受想行识是我,究竟是谁呢?明白一点说,那就是心。色、受、想、行不是我,而这个识,色受想行识这个识,识是我。识是常恒住、不变易、有主宰性的,这个是我,就是有这种意思。也是明白的说,或者是即识是我。色、受、想、行不是我;但是,识是我。这样讲的话,那可就是更明白的说,我们的祖师,很多人,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样意思。我这么说,我不知道你们心情怎么想。 这样一讲,就是……。这个看出来我们的祖师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不大……。《大智度论》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翻译到中国来;《摩诃般若般波罗蜜经》也是他翻译到我们中国来。在南北朝的时候,很多人是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很多人学习的。我们看这个禅宗的祖师传,这个道信禅师;初祖是达摩,二祖是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道信禅师,他不学习《楞伽经》。(我现在还没有离题吧?)达摩禅师是教慧可禅师学习《楞伽经》,所以后来的禅宗的学者,就是以楞伽印心,告诉慧可禅师以楞伽印心。那我们读《楞伽经》的时候,《楞伽经》告诉我们怎么修行?修我空观、修法空观的,是这样子修我空观;我有这么一个分别,不要说我有智慧,我有这个分别。就是告诉我们修我空观、修法空观。这是一个……实在这话不是我说的,你现在可以读《楞伽经》,一读就知道嘛!它那上就是告诉我们,修我空观、修法空观,就是这样子修观,是这样子。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想法呢,第二个分别心,《楞伽经》是讲唯识的,讲阿赖耶识的,「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这是《楞伽经》上的话,原来这「妄想无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心里面所有的这一切境,心里面所思想的、所思惟的这一切法都是没有体性的,那就是《解深密经》上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和这句话一样,「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那就表示,是唯识所现,那是没有体性的事情,就和「妄想无性」这句话是一句话。我们妄想,我现在想这屋子里有一条龙,实在这屋子没有龙,就是这个意思。我现在看见这有高山、有大海的时候,我心里想这个高山、大海是没有体性的,都是空的,就是这个意思。它是唯心所变现的、是毕竟空寂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我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楞伽经》是讲唯识的道理的。这样讲,达摩禅师告诉以楞伽印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修唯识观就是叫做禅,就是这么意思。就是这么意思,但是禅宗的学者不提这个话,就是一个楞伽印心,这句话就说完了,其他的都不讲。你不讲归你不讲,《楞伽经》还在,我们一看就会知道,这就现在知道一件事,知道达摩禅师是唯识学者!是唯识学者。什么叫做禅呢?原来就是唯识观就是禅,是这个意思。 什么叫做唯识观?就是我不可得、法不可得,就是我空观、法空观,这就是禅。但是这些禅宗的学者,完全不提这件事,完全不提。为什么要这样子?你能保密吗?不能保密的。后来的人一看就明白,不能保密。但是禅宗的人不讲这件事,他的居心何在?居心何在呢?南无观世音菩萨!希望我的话说出来,不要有冒犯。 现在我这话是从这里引出来,「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吾我相」,原来就是这么回事。这个不但是这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告诉我们这样修行,《楞伽经》也是这样子,《解深密经》也是这样子,就是这些佛法:《解深密经》也好、《楞伽经》也好、《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好,乃至《法华经》、《华严经》也好,就是《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也好,这些佛法一致地告诉我们修我空观、修法空观,这样修行的,是这样的意思。 「以空度五道生死,乃至知者、见者相」,就是以我空的道理度化,来度、来解脱五道的生死。本来是六道,加个阿修罗道,就是六道;现在阿修罗不算,阿修罗或者是归属于天道,或者是归属于鬼神之道,那就是五道了。「以空度五道生死」,就是用我空的道理,来解脱五道的生死苦。我们若能够修我空观;我们不修法空观,我们就是修我空观,也能解脱三界的生死的,也能解脱,是这个意思。 「乃至知者、见者相」,我们读《金刚经》里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只是说个我相,没有说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说。一共是有十六个名字,那么那几个名字都没有说,就下面这个「乃至知者、见者相」。这个知者相、见者相,这个「知」指第六意识说;这个「见」,指眼见。眼见,你能见到什么。那么我们会想到一件事,就是:谁是我?念佛是谁?那就是我嘛!是这么个意思,就是这个意思。「知者、见者」,这是什么?见那就是我,这是知者见者。见者相,那就是我,我们这个执着就是这样子。现在说呢,这前面说: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的我相,拔出众生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乃至知者相、见者相,是这个意思,就是解脱了五道的生死,这是个难问的话。「佛不用神力,于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众生吾我相;以空度五道生死,乃至知者、见者相」,就不需要做这个事,众生自己知道,一切我不可得,那佛就不需要来多这件事了。这下面就指这个法相。那个我相……;有十六个名字,主要其实在就是一个名字,就是我相的意思。 「度色相」,就是解脱色的相,就是眼所见的这个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的这一切相,色声香味触这一切的相,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们在这上颠倒虚妄分别,在这色相上虚妄分别,所以我们有生死苦。昨天有人问:譬如说是我们看见这是水,看见这是大海、这是水,那个饿鬼看见就是猛火,看见是猛火;龙、鱼这些东西,看见水是它的住处;或者天看见是琉璃。那究竟是水、是琉璃、是火呢?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这是业力不同。实在说业力不同,这句话说得是对,实在是分别心不同。我们看见是水,就是我们的业力,就是我们的心看见它是水。为什么我们心看见是水?就是我们的业力有关系。为什么饿鬼看见水是火呢?也是业力有关系,就是他的业力使他的心颠倒了,看见那是火。这个地方实在是空无所有的,什么也没有,但是为什么看见呢?就是你的妄想分别。什么是水?水就是妄想也,就是妄想。这个道理是非常的符合唯识义,「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刚才说妄想无性,符合唯识的道理,就是我们心所想的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是毕竟空寂的。说我现在看见这地方有一条龙,有一条毒蛇在这里,实在没有这么回事,都是心的分别。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意思,应该再详细点解释,但是现在我们不要太说多了。 「度色相」,就是解脱我们在色相上的虚妄分别,就是这个意思。观察它是空的,观察色是因缘有,它是空的;空的,我们心就没有这个虚妄分别了。「乃至识相」,还有色相,还有受、想、行;受相、想相、行相、识相,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是自性空的,你这样子呢,就超越了这些虚妄分别,我们再不要虚妄分别,不要在这个色受想行识上虚妄分别,那就是解脱了「色相乃至识相」。 「眼相乃至意相」,就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根是我们的业力所变现的果报,这个也是因缘有;因缘有,它就是自性空的,所以「眼相乃至意相」也解脱了。「地种相乃至识种相」,地、水、火、风、空、识,这个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这一切法由这些--地、水、火、风、空、识组织成的。种者,因也;以此为因,才组织成这一切法。我们的生命体也就是地、水、火、风、空、识组织成的,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都是毕竟空的。在毕竟空上,不见有地、水、火、风、空、识,我们不再去虚妄分别,就叫做度,就是解脱这个识相。 「远离有为性相,令得无为性相」,因为众生不自知诸法平等相都是毕竟空寂,他不知道,所以佛呢,就是慈悲来到世间开示,这都是虚妄的,你不要去分别、不要虚妄分别,那么就是要修止观了,是这个意思。「令得无为性相」,你常常地……。我今天和大和尚见面的时候,他提到一个思惟,提到个思惟。这一句话,思惟只是两个字,但是看出来大和尚不简单,不简单。解脱我相、解脱一切法相,是要靠思惟的。说我知道一切法空了,然而你不去思惟,那你还不能解脱的。「令得无为性相」,你常常思惟这些有为法都是毕空寂了呢,显现出来就是无为相,你的智慧……。原来我们是虚妄分别,但是你在奢摩他里面这样思惟,这虚妄分别就变成智慧了。由智慧证悟诸法无为相,证悟这无为的体性,那么你就是圣人了。「无为性相即是空」,什么叫做无为性相?无为性相,就是一切法自性空,就是无为相,就是这个。所以空就是无为相。 「须菩提言:世尊!用何等空故一切法空?」这底下这是第二番问答,须菩提问:「用何等空」,说是众生不明白一切法自性空,有虚妄分别,所以流转生死。佛若告诉他呢,告诉他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是空的,就是这样。现在须菩提尊者又问:用什么空,说一切法空呢?什么空?譬如说也有我空、也有法空,各式各样的分别。 「佛言:菩萨远离一切法相,用是空故,一切法空」,这时候佛回答说:「菩萨远离一切法相」。什么叫做法空呢?就是一切法离一切法相,这就叫做空。一切法离一切法相,譬如这个声音,声音是没有声音的体相的,这就叫做空,这么讲,这是一个解释。第二:「菩萨远离一切法相」,菩萨经过长时期的修止观,修止观呢,不执着一切法有真实相,就远离了一切法相。这个远离也就是解脱的意思,解脱了一切法的体相,也就是不执着一切法有自相。就是远离了一切法相,也是解脱了一切法相,不在一切法上执着它有真实相,不执着。 「用是空故,一切法空」,菩萨就是因为……用是空,就是因为这样的空,也就是觉悟了这个空,有这样的智慧了,观一切法都是无相的,这就叫做一切法空,就是「用是空故,一切法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现在这个〈如化品〉,已经这部经都要说完了,这部经都要说完了。这〈如化品〉第八十七品,九十品,还有三品就讲完了。这前面品品都说空。佛有的时候,前面简单地说:「一切法自性空」,有的地方说十八空,各式各样的说,这里佛就是这么一讲。「用是空故,一切法空」,就是用这个空,你就能觉悟了一切法都是自相空。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