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文集: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
2014/9/4   热度:294
华严文集: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 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 杭大元 华严大经所诠的理论建构,系以昆卢遮那佛的法身为体,然後本此一真法界的体性,直接欲令众生现见妙性而证法身。以文殊妙智为用,华严大经以此为用者,直接欲令众生明了妙心的大用而证大智。由此依智断习,则普贤妙行为因,华严大经以此为因者,直接欲令众生翻转尘劳而成就妙行。只要习尽智圆,便能达及弥勒一生补处为果,华严大经以此为果者,是直接欲令众生离苦得乐而趣补处也。 古德对本经分为三科来涵摄全经,三科中,各具五位法门,号“三周因果」,“二种常道」。三周因果谓:一、所信因果周—从世主妙严品到毗卢遮那品,共六品。二、差别因果周—从如来名号品到如来出现品,共卅二品。三、证人因果周—入法界品。法界品是以善财童子南游参究五十王位大善知识,乃圆彰重蘸五位因果,可称为去言依行圆彰法界分。二种常道:一、离世间品,同尘不染,利生常道。二法界品,志修绝证,佛果常道。 一、初周因果—所信因果周 佛自分五位因果劝修等者,初会菩提场说六品法,兹分述於下: (1)世主妙严品——惟普贤行能证入,故依普贤菩萨发起也。初集法会,各伸偈赞,显如来因地所修五位法门、。次陈法会云集,有四十一众,表佛自身五位因果,为进修的宗本。 五位法门:1、普贤等十菩萨为一众,表十信位。2、海月光等十菩萨、执金刚神—主药神十众表十住法。3、主稼神—主昼神十众,表十行法。4、阿修罗—日天子十众,表十回向。5、三十三天—大自在天十众,表十地法。此众既集,各能说法,赞明如来所修五位法行,自後所修之法,皆本於此,故为进修本宗。 (2)如来现相品——说法仪式 华严经正宗分起,卅七问:初问十八种佛法;次问十九种菩萨海。皆是诸佛智行境界德用,以发起此经一切法门·经云:「尔时诺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思惟:「云何是智海?」於是如来放光现相以答所问。」 这品经对於四门众齿间放十种光,普照十方以佛神力,其光能说偈颂,召集世界海菩萨众俱来听法,其菩萨众一 一毛孔现种种光明,一一光中现刹尘菩萨,徧事刹窿诸佛,徧度利尘众生,此现华严法界体性智悲目在无碍无尽之相也。如来复放眉间毫相,毫相中现菩萨众,各说偈赞,以显如来无边境界神通之力……此现利海无障碍法,是现智境之相。如来为断彼疑,於齿间放十种光,诸菩萨蒙佛光明,俱来诸佛所。 ③普贤三昧品——非证不说 这品经说明现行境,是总答前面的问题。普贤,德无不徧,表示成佛行门;三昧,是正信、正念、正定也,即由佛神力加被普贤,使其入於加来藏身三味正定的现行境界。经上说:「尔时普贤承佛神力,人一切毗卢藏身三昧……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时十方法界,一 一尘中,有利尘佛,一 一佛前,各有普贤入是三味,以至令诸菩萨,各得尘数三昧行门,是现行境,总答前问,故曰普贤三昧品。 以上解答智境、行境界,目後一藏法门,一切因果,无非智行所摄,故先以二门总答,所谓诺佛境界,乃至菩萨发趣等法,总备於此矣 法性的万德,故对九会之经,品品都具有无量义,如来刹尘心数的因地行愿,及恒河沙数修行的果泣。故澄观大师说:「大哉真界万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人言象而无迹,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而交映。」明代莲池大师也说:「华严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华严无量法门中之一门,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 (4)世界成就品——通明凡圣 别答世界海、众生海之间,意明众生谲佛世界,形相万殊,苦乐净秽,转变差别,各随目行业力所感成就。经云:「诸世界海有微尘数转变差别,所谓染污众生住,则成染污转变,发菩提心众生住,则成清净转变,乃至菩萨所集,则成大庄严转变,诸佛涅槃,则成庄严灭转变,所以言此者,欲令众生知染净境,苦乐等相,皆从业生,遂生正心,修出要道,以入佛智慧海,入佛华藏海《」 (5)华藏世界品——明显本师 别答佛海波罗密海之间。此品说毗卢无尽法界妙庄严境,由依法身智体,普贤愿行,修五位十波罗密之所感报,是谓佛海波罗密。经云:「此华严庄严世界海,在十重风轮上,香水海药香幢大莲华内,有无数香水海,尘数世界周匝」;而裏以金刚大轮围山,计一百一十一世界种,各有所表。 十重风轮,持香水海,出大莲华,利窿相依者,表大愿风轮。持大智海,出生无边妙行之华,严持身刹为佛净土也。中心一世界种,表佛;位总一摄一切偏一切,为万法之本。次十者,表五位一因一果。叉次百者,表五位因果,各具十度,其内十一世界种各二十种,表五位升进乃佛位,各具十因十果。一一世界,有微尘数佛,皆昆卢如来往昔亲事,经於一界,举一佛,各表当位升进之果也,其百世界种,极外一世界种,各有四重,各有四佛,表四摄法,意明十度万行,以利行爱语同事四摄为外防也,其也界网,各具一切胜妙庄严,皆佛智行徧周,摄化所感。其间亦有杂染世界者,表佛慈摄化不舍於此,故经云:「杂染及清净,斯由业力起。” (6)毗卢遮那品——往昔修因 说明古先毗卢遮那如来,亦居於华严世界,说法利生,其法门与今不异,然佛号不同,盖随机有异,非佛异也。前五品举今昆卢遮那成道,因果利生之事,此品则引古证今,以明三世道同,因果不别,使後进者,同证此果。 二、第二周因果——差别因果周 第二会至第八会为进修者五位因果等者,此正乐学者五位进趣之行,初依信心发明正智,破照无明。次依五位,链治惑习,研极正果,是谓设法治习修证分,有卅二品:1、十信位:六品;2、十住位:六品;3、十行位:四品;4、十向位:三品;5、十地位:一品;6、十一位:一品;7、佛果位:十一品。 十信法门,即第二会普光殿说六品:「佛名号品…… (一)佛名号品——身业周循 示佛名迹,随法应机,等众生心,各各不同。示种种身、种种名号品,此因第二会,他方来集菩萨发四十问。初三行经,清凉大师分为十问:一、佛刹、二、佛住、三、佛刹庄严、四、佛法性、五、佛刹清凉、六、佛所说法、七、佛刹体性、八、佛威德、九、佛刹成就、十、佛大菩提。此十问为五对,上句问依报,即「一、三、五、七、九、句是;下句问正报,即二、四、六、八、十、句是。次问十住、十行、至如来最胜,及如来光明,兼十信,成为三十问,总计四十问。 初问佛刹、佛庄中,问如来境界及应化神力,故说此品答之,亦兼答前佛名号海之间。此答佛刹佛住者,广明如来身随利现,名应物彰,令信入者知目心佛本周法界,一切处无非佛利,无非佛住,名皆佛名,礼皆佛体,则华严妙观念念现前。此间为明因行所依之法,果所成法,不涉言诠,故如来现相以总答,已下诺品,皆次第别答。 ㈡四圣谛品——语业该周 开示佛说法:称性应机,各各不同。佛所说法,皆以四谛为体,诸经皆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宗。 ㈢光明觉品——意业该周 佛於初会放眉间果光,照十方已,从足下人,至此又放足下光,光照大千,渐次增广,遍照法界,令发信者,觉佛智境增广大无尽,反观目己法身智行,亦悉同等,因进入五位,开智慧眼,成果地觉。 ㈣菩萨问明品——智明生信 文殊菩萨与九位为首之菩萨互相问答,明显万法,以示十信之解。一、觉首菩萨明缘起甚深;二、财首菩萨明教化甚深;三、宝首菩萨明业果;四、德首菩萨明说法;五、目首菩萨明福田;六、勤首菩萨明正教;七、法首菩萨明正行;八、智首菩萨明助道;九、贤首菩萨明一道甚深。十、问後,尽法界众生界,一切差别之法,以佛神力,悉皆明现。 (五)净行品——触事净愿 广发大愿,为十信之行,意以众生无明贪爱,染诸尘劳,既发净信,须依大愿,净治尘劳,要邮尘劳以成净行。 (六)贤首品——信心成就 明依十信法门,发心修道,功德难量,与佛同等,开示十信之证也。贤首菩萨备陈发心修功德,其目在无碍,同昆卢、文殊、普贤,果行德用,示於十信六品法,目此顿入十住。 贤首者,创从凡夫,首入佛住,邻极亚圣,是谓贤首。目光明觉品至此,答菩萨发趣海之间,盖五位进趣,自…十信发也。 十住法门,即第三会须弥顶忉利天说,计六品,是答菩萨智海:一、升须弥山品、二、须弥顶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由信证人,生如来家,依无住智,永不退还,名住。 (一)升须弥山品——不起而升 於须弥山妙高际天说十位者,表从信升进,入广大际。此品明信终升进及敍帝释置座迎佛之事。经中云佛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升须弥向帝释,帝释置座,请佛安座,此乃净法界身,徧一切处,随缘应现。论云偈中十佛,前三是今却佛,後七是前助佛,明创入十住,古今会同,佛法不异。 (二)须弥偈赞品——说诸法空 法慧等十菩萨赞显当位之法,劝示升进,盖十住以智为体,以慧为用,乃可升进,故依法慧菩萨赞,菩萨众各於十月佛所净修梵行,表十住法,依智起慧为因,复成智月之果,得是果法,则无明顿彻。佛表果,菩萨表因,亦如十信因果同彰。十华世界,即所修法门,要即因华开敷智果。 (三)十住品——直心正念真如法 说十住名义,示当位所行之行: 十住之文,一住各成就十法。开示当位之行,又各劝毕十法,示位住增胜。 (四)梵行品——无相修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 明十住中,观察三业及佛法僧戒皆非梵行,则於身无所取,於修无所著,於法无所住,於梵行无所名,心无障碍,方便自在。又举如来十种智力,令当位修习,为成就慧身之法。 (五)初发心功德品——校量显胜 明修十住法,功德不可称量,十喻为其发心,功齐果海,无限齐故。 (六)明法品——照了真俗。 乃精进慧菩萨问法慧菩萨当位升进之行,令转而更明白,为十行之因。 十行法门,即第四会在夜摩天说四品,为答菩萨行海:一、升夜摩天品、二、夜摩偈赞品、三、十行品、四、无尽藏品。既依普智发信,住佛所住,遂能繁兴万行,目利利人,故说十行。 (一)升夜摩天品——不动而徧 於此说十行,表行依法空,无所滞著,而善应时宜。此品明从十住升进,及敍夜摩天王化座迎佛之事,并说十偈赞,称十如来曾入此殿,愿令所入十行理智与古不异。须夜摩,此云善时分,为空居天,无日月而常,以运花开合分昼夜,故曰善时分。 (二)夜摩偈赞品——唯心所现 即功德林等十菩萨赞显当位之法,劝示升进,以积行在躬,其德广荫,故以功德林菩萨赞显。 将说十行法时,十林菩萨各从十慧世界来集,表此位从慧起行,覆荫摄化故。 菩萨众以林为名,表妙行广荫也,此位已得如来智慧之眼。佛以眼为名,表智眼利生,此因十行所行,因行示法,欲行人法之也。 (三)十行品——深入乐修行正说十行名义,示当位所行之行 (四)无尽藏品——称性修行 说信、戒、惭、愧、闻、施、慧、念、持、辩十种藏,前七名七圣财,以信、戒守护,後一积而能散,又前九蕴积,後一出生,一一行量,体含法界,德用不穷,故名为藏,以此成前十行法,使行行无尽,成十向法,使升进无穷。 十回向法门:即第五会兜率天说,有三品,是答菩萨誓愿海:一、升兜率天品;二、兜率偈赞品;三、十回向品。 前十住、十行,出俗心多,大悲行少,至此以十住所得诸佛之智,十行,所行出世之行,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真向俗,回智向悲,使真俗圆融,智悲不二,而回向菩提寔际。总通五位,利彼一切,智断恩德,由此具足,法、报、化身,由此成就。 (一)升兜率天品——一徧一切 此天不离俗界,而於俗境无所染著,於此天说十回向,表回真向俗,回智向悲,虽涉尘劳,无所染著,常处中道,无所偏滞。 此品明十行升进,乃敍兜率天王敷座迎佛之事。十住法座有百千层彼,十行有百万,十向有百万亿,皆表升进,位位增胜。 (二)兜率偈赞品——诺法无目性,即见般若体。 金刚幢等十菩萨赞显当位之法,劝示升进,表此位智悲利生,破惑摧邪,而目无倾动。 (三)十回向品——悲心救护苦众生 此品正说十向名义,示当位所行之行。 1、救生离相者—大悲广济,大智无著。 2、不坏回向者—於三宝等,得不坏信。 3、等一刃佛者—学三世佛所修回向。 4、至一切处者—悲愿事行,称周法界。 5、无尽功德藏者——缘无尽境,成无尽功,得熙尽果。 6、随顺坚固者—善行常随坚固平等法性,则一切善 根悉坚固。 7、等顺众生者—以平等心,随物饶益。 8、真加相者—体真行慈,无有作相。 9、无著无缚解脱者—不於见著,不为相缚,作用自 在。 10、法界无量者—称性起用,超过诸量。 此回向法,以大愿力,融会智悲生死涅槃,成一法界真目在法,作後二位果德之基,融前三位成十地行。 十地法门:即第六会他化天说一品。经云:趣入菩萨诸地行,一切佛法所从生。他化天乃欲界之顶,依此说十地,表十地之行,依众生应化无目化。 此地(十地品)以普光明智为体,所谓如来普光明地,前四位因蕴积之功末全,不得名地,此地则功行已全,即前四位融为一法,故名诸佛智地。目此至十一地,更无别法。金刚藏说十地名而不能其义,示诸佛智地不轻授,经解脱月与众菩萨三请後说,故名请法主伴,此众前三十七位同名藏,独後一位名解脱月,表此位依金刚智藏积前法加以三十七道品,助令充富广大具足名藏,至获满果,名解脱月。 经中云菩萨住地已,以大愿力,得见多佛,此乃功依地满,能於佛境互参徧彻,故得见如是多佛,承事供养。 论云:一切佛国体性,即无作法性身也。菩提树即法性中觉体,智通王即法性中妙智,人人本具,尘刹同名等者,刚藏菩萨说十地已,十方各十佛刹尘菩萨同名金刚藏,从金刚幢所来为作证,表此地行法,十方同道皆智地果,摧伏一切,而自体无动也。 十一地:即第七会三禅天说,一品·十一地者,即等觉位也,超出十地,名十一地。依此说十一地者,表进修功成,回超诺苦,常享法乐。 佛果行:即第八会普光殿说,有十一品,前六品: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只品、五、如来寿量品、六、菩萨住处品,是明等觉因圆。後五品:七、不思议法品、八、十身相海品、九、随好功德品、十、普贤品、十一、如来出视品,是明妙觉果满。 十信因行与此果行,皆依善光股说者,示修华严行,初依普光本智起信,而历位升进,至行周果满,皆未离於本智也,此则因果不移,本始不二,三世一念,初後迁,乃与不动智佛相应,而证不灭不生法界极果,富华严大旨也。目十定至寿量、不思议、普贤行等十一品,答佛寿量海。佛变化海,佛解脱海。 (一)十定品——示生佛与共有根本智体,为寂用之源,唯 果佛能尽其妙,德用无涯,寄圆显十。 十定者,古今诸佛寂用自在徧周之大体。佛将说十定,先於善光殿入刹那际三昧,明此定礼,全在普光智体。佛目说十定名,令普贤说十定用,明佛为根本智体,普贤为差别智用。二者相资,乃能寂用自在。此众有一百位,前三十位同名为慧,三十表三解脱,後七十各异名,七十表七觉行。谓此位菩萨依三解脱慧行七觉行,觉利群生,其慧则同,其行则异。经云:「摩尼珠玉,能随所求,与物同色,而不失目珠之德。」 (二)十通品——示从定起用,此皆以无障碍大智为体。 十遖:1、他心通、2、天眼通、3、宿命通、4、知未来通、5、天耳通、6、往一切利通、7、善别言词迪、8、无数色身通、9、达一切法通、10、入一切灭尽三昧——定中漏尽。 (三)十忍品——示方便摄化,随行法忍,果行至此满矣。 十地以前以忍成通,十一地後,以通成忍,前即随位进修之伏忍,此即随行利生之法忍。法忍者,经云:菩萨有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如空等十忍,谓以通事利生,寔非同异。(此前後数品,无菩萨号,乃取经意补之)。 (四)阿僧伽品——明徧一切数,举不可数不可说法。 此品乃随好功德品,皆明佛果所迷二愚之法。此品因心王菩萨请问发起,目此至如来出现品,明佛果三业二智广大目在,此则以通成忍,致心业广大目在如王,故依心王菩萨发起。 (五)寿量品—— 明佛地寔投,称性之寿,穷利海无尽时分,而出数域之,表根本智无生灭,此由心业广大自在,以致命业广大目在。 (六)菩萨住处品—— 示无方摄化,不舍世间,此由命业广大目在,以致行业广大自在,命业行业,皆本於心,故皆心王菩萨所说。摄化无方,计举二十二处,唯九处有菩萨名,仍依一间浮提略示。 (七)佛不思议品—— 明佛果法智德,深广超越,非识情思议所及。 (八)十身相海品—— 明大智摄化所感。正报有十种身:l、菩提身、2、愿身、3、化身、4、力持身、5、相好身、6、威势身、7、意生身、8、福德身、9、智身、10、法身。复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相藏严(即法身),故名十身相海。常称三十二相,即化身。观无量寿佛经,称八万四千相,即报身。此示心佛二智不思议报,故曰不思议智清净果佛。 (九)随好光明品——明随窿数相,有尘数好。 以随行智,破诸障恼,成此光明,自严其身,兼以严物。此明行报,成随相好。 八、九二品,总彰三业二智之报。此品告宝手菩萨而说,表法身性光,随行接引。 (十)普贤行品——明佛行海,融前智门,广施利行。 此品广陈普贤行法,融前果智,为人尘刹物,诸佛同行如来果行,至此极矣。十方利尘菩萨同名普贤,各从诸佛所来诣此土作证,表佛普贤行之体用,以处道谦柔为普胜,摧伏目他为普幢,理智悲愿具足随缘为自在,升进位极,冥造此道为来诣此土,如是作证,表佛,普贤行徧一切处,十方同道,无二无尽。 (十一)如来出现品—— 如来性起妙德菩萨,即信首文殊异号。於此请向如来出现之法,示从十信依智进修,至此世出世间智悲行满,则本智如来,从自性起,妙德园具,故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请问如来出现之法,此与前品,融会三业二智之成功,广大自在也。 第九会:离世间品——明果後利生之常道,而通为说法治习修证分也。 三、第三周—证入因果周 第十会,入法界一品。 此品之文,目因推广则示善财百城,自果反约,则示弥勒楼阁,而五位行门,法界理事,目击而尽,是谓圆彰法界,依此证人,故名入法界品,即最後逝多林给孤独园所说。 此林园,即西域人间,於此说法界品者,示不离人间即佛法界也。 结论 华严经在宗教上的精神顶点上,把入的精神提升到顶点,不仅是智慧,一切智慧与宇宙般若菩提合一,各种世界从下层点化到最上层,再安排一个主脑——昆卢遮那佛。佛在茎口提树下,成等觉正觉的境界的显现,昆卢遮那佛代表宇宙最高的智慧菩提,故华严信仰的对象是昆卢遮那佛,是光明本身最高的真理,最圆满的结果,最高的价值论,宇宙论显在我们面前——第一分「举果劝修起信分」。用大般若经说,是把法满光明的状态显出来。 第二分:智慧菩萨的代表:「文殊」——文殊师利法王子,他是从真理中修养出来,文殊的精神亦代表人类智识的最高知识价值水准,代表最高的智慧,故第二会以文殊为主脑,以坚定的信仰为因,再产生行动的计画,根据这行动计画,再加上成熟的智慧,而就一切智,根据菩萨最高的道德知识成就,根据法身佛、化身佛、报牙佛所表现的智慧海,文殊把人世间的一切智,化为道德的最高价值,把智慧结合菩提,不仅成就最高的道德智慧,人格完美的价值。 华严之最高智慧——根本智、根本不动智,代表佛最高之真理智慧,成为信仰的目标,而成为生命的计画,在种种生命中,高级的生命中的精神主体谓大菩萨。最高生命的完成过程,经过分别智,从境界的不同层次有透彻的观照,整个宇宙之差别世界,差别境界,都能适应种种生命形式,智慧从下至上,来完成它的生命,各色各样的世界不笼统而又能归纳统一,把佛的智慧弥漫一刃差别世界,便能适应一切生命境界、物质境界乃至精神境界。面临一切差别世界,得以目在无碍——修因契果生解分。 各式各样的差别世界皆能适应的特殊本领,产生第三分——托法进修成行分。 根据普徧圆满的智识,从理想到行动,根据佛的菩提及文殊的智慧而产生高贵的行动,而在生命上产生无穷的救生计画——普贤行。 普贤从他伟大的行动中,把人类生命从各方面提升到最高的境界。普贤再从不同的问题深入成就人类最高的理想,契合佛的正觉、等觉、妙觉、与佛平等——把法进修成行分。 从最高的信仰、最高的智慧,成就最高的生命计画去富施,提升到目在目由的精神领域,发而为最高尚的行动。昆卢、文殊、普贤的合一平等。 第四分:依人证入成德分——从最高的信仰、智慧到具体人物的实贱—人法界品(不可思议品)(理论的了解,信仰与行动计画的合一 ,故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提出具体的信仰、理论、智慧而把俱体的性命经过多少痛苦丽成就。这一品就是後来的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 真正的宗教价值,根据最高的智慧、精神,把人从现实生命提升到理想的生命,从卑陋的行动提到高尚的行动,再以大慈大悲把一切生活在世界的人都纳到平等的精神领域,在平等的精神领域,把各差别的心灵都化做广大的心灵,所谓菩提心是大心,把大心培养出来之後,心灵在整个世界中有如太阳光把一切黑暗都照汲了。在真正的光明中,每一存在虽是个体,但这个体把全盘的卑陋,从他;的内心生命里最深刻的里面把一切缺漏都揭发出来,在精神的光天化日之下,入我平等,人与物平等,物物平等,人人平等,人佛平等。那么在入法界品叫不思议境界,从寔际的精神的修养中,把一切界线郡消除了,到达圆满无碍的境界。在华严经中最後佛与众生的差别都消除,都是在同样平等的精神领域。 摘自《中国佛教》第28卷第7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