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KJ法师答居士问
2014/9/4   热度:231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KJ法师答居士问 多“捡宝贝” 加强熏习 选好环境 ——KJ法师答居士问 2011年2月27日于天开寺客堂 (弟子根据录音整理) 居士:师父您好!我的疑心一直很重,从小如此,越大越严重。概括来说,就是对别人没信任,对自己没信心。事情无论大小,第一反应就是疑心,除了对家人和特别好的朋友以外,都很难信任。严重的情况是,别人帮助我我会怀疑他为什么帮助我,为什么对我好?这个心结总也解不开,也影响到人际关系。事情从表面上看也是有其原因的,但是现在因为开始学佛了,知道了疑心是不对的,不能因为有自己认为的原因,就继续这样疑心下去。自己也觉得学佛后有好转,但是如何真正改变这种状况? 释宽见:其实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不过你今天的态度很好,你自己愿意面对并且认识、肯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一个问题的解决,首先,第一步你要面对它,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才有解决的可能。这是第一步,你具备了,你走出了第一步。实际上,这第一步很多人都走不出来。 你看我的“炼心二十四字”,“别不平,莫抱怨”,首先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从别人身上找问题,听过这句话吗? 居士:听过是听过,但我以前抱怨特别多。 释宽见:永远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永远不要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人他就能超越这个问题;从别人身上找问题的人永远无法解决问题。因为你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你无法改变别人。就算是别人身上的问题,那又怎么样呢,你改变不了。但是如果你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你可以改变自己,是不是?它具有改变的可能性。这个问题,现在你实际上走出了第一步,很好,很可喜。这一步恐怕也不太好走啊,事实上也是很大的一步。所以我很恭喜你。所以你也不用自卑,你现在走出了这一步,以后接着这个步伐迈下去。 人生有些习惯,就是不好改。习惯的改变刚开始是很痛苦的,但是只要你不断地去练习,练习得多了,习惯成自然,慢慢地习惯就可以改。要学会去欣赏。 过去有句话“同行是冤家”,越是在这个领域里有些才华的人越容易这样。其实要超越它,真正的才华是什么?真正的才华,如果没有包容心做支撑的话,这个才华是会很容易郁郁不得志的,很容易带来很多负面效应的。人生需要冲过很多关口,刚开始可能是我们没有才华,没有才华的时候是一个问题。当我们有才华的时候,面对的是另外的问题。有才华的时候会把它执着住,把它作为一个骄傲的依据。它会使自我坚固化。你要知道啊,要认识到,其实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这个才华本身,也是无常的。包括我们所猜疑的对象其实本身也是无常的。 居士:本身自己就多疑,再加上以前一些事情,就把它们…… 释宽见:就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因为有丰富的联想力…… 居士:也是确有其事的。一方面有真实发生过,另一方面是过去的延续下来的,那么现在只要跟那个地方那群人有关系,我第一反应一定是“他们是故意怎么样的”,心情都不对。其实如果换一个对象也未必那么严重。可能是积冤太深,应该有个方法真正地改变吧?如果不是根本改变的话,也还不是修行的真正的结果吧? 释宽见:提供一些意见供你参考。你可能对那个地方或者哪个人有积怨,对不对? 问:是一群人。 释宽见:首先,第一个问题,假如说其实他们没有这样,只是你误会他们了。假如说是这样,那你就完全不应该积怨;如果他们真的是曾经对你不好,就算他们现在对你还是不好。我们先不讲用佛法,用现实来讲,那你更没必要积怨,知道为什么吗?比如说,他们想要给你穿小鞋,目的是什么? 居士:这曾经几乎就发生了,就是想把我赶走。 释宽见:就是想伤害你呗。或者让你痛苦。如果说你对他们有积怨,如果你在意这个事情,那么你恰恰就中了他们的计了。 问:对。但是,我控制不住啊。 释宽见:是啊,所以这样真的很傻。有这么一句话:“你要气我不气,我要生气就中了你的计,所以我不能中你的计。”你对我不好不就是让我生气吗,不就是你的目的吗?我为什么要满足你的目的呢?但你恰恰就中了人家的计。 真正佛法的方法应当是什么?他在气我,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切都是有因缘的。那么你上一世,或者上上世,以至于某一世一定这样对待过他,否则他没来由(这样做)。就像释迦牟尼佛过去的族人,释迦族整个被灭族啊,是被琉璃王大军踏平了,把族人都杀死了。释迦牟尼佛也曾经头疼了几天。 这都是有因缘的啊。一切事物都是有因缘的。明白吗?受苦就是了苦,就是他们真怨你,就是帮你了了苦,帮你还了债,你不但不应该怨他,还应该感恩他。你说你受的怨算什么啊?你看,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是他的堂弟,用种种手段要害他,你说他们所谓害你,既不会让你没吃的,没喝的,也不会让你没穿的,你现在好的很呐。 居士:师父, 如果他们把我赶走了,把我的饭碗砸了,那我就是没吃的,没穿的。 释宽见:你会活得更好。 居士:可能吗? 释宽见:可能吗?!说句老实话,你这个伤害真的很小。打个比方,你现在有没有六根不全,有没有缺胳膊少腿,有没有? 居士:没有。 释宽见:有没有大脑糊涂? 居士:没有。 释宽见:你的父母还在不在? 居士:在,还都不错。家里人都还不错。 释宽见:现在有没有关心你的人? 居士:有。 释宽见:你现在有没有好朋友? 居士:有。 释宽见:你现在有没有接触到殊胜的佛法? 居士:有。 释宽见: 你怨什么?有多少人没有你这些东西?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你总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还有很多你想拥有而没有拥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对你怎么怎么的。有这么一句话:“凭什么别人就不能伤害我,凭什么别人不能给我穿小鞋?”凭什么?哪个人没被别人穿过小鞋?古人说“哪个背后无人说”?我问你,你有没有委屈过别人,有没有冤枉过别人? 释宽见: 你怨什么?有多少人没有你这些东西?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你总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还有很多你想拥有而没有拥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对你怎么怎么的。我有一句话:“凭什么别人就不能伤害你,凭什么别人不能给你穿小鞋?”凭什么?哪个人没被别人穿过小鞋?古人说“哪个背后无人说”?我问你,你有没有委屈过别人,有没有冤枉过别人? 居士:应该有吧。 释宽见:对啊,但是你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居士:或者不觉得,或者不知道。 释宽见:当你这样对别人的时候,你很容易就忽略不计了。别人这样对你,你就不能忽略不计吗?“以苛人之心律己,纵己之心容人”,你看啊,我博客里有,要以苛刻挑剔别人的心规范自己,以纵容包庇自己的心包容别人。我们恰恰相反,允许自己犯任何错误,不管我对你怎么不好,你都必须原谅我;不管我怎么对你不好,我都完全地基本上很容易忽略;不管我怎么对你不好,我都希望你原谅我。比如说,如果我对你不好,我希不希望你记我一辈子仇?会不会给自己找借口:我只是那天有点不冷静,就是心情不太舒畅……总之,你得原谅我。但是如果你这样对我,不行,一丁点都不行,我是不可以被侵犯的。 居士:自己肯定也是这么做过的。但好象,只要是跟“那堆人“有关,就格外地敏感…… 释宽见:假如说那个人在我眼中是“那堆人”,可是在另外一个人眼中,我可能又是“那堆人”。我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但是你怎么样呢,可能就完全漠不关心了。你应该反过来注意到,我是不是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那我对他们应该怎么样?我希不希望他原谅我呢?你希望别人怎么样对待你,那你就要先这样去对待别人。难道你不可能就是在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吗?那你希望这些人怎么样对待你?恨你一辈子吗?永远猜疑你吗? 居士:我想问的是,现在具体到还是那堆人,我具体地应该怎么做? 释宽见:很简单。你就想,当现在我就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的“那堆人”, 我希望他怎么对我,那么我就怎么对这些人。应当反过头来,因为想到,哦,我是这样怨恨这部分人,那么他也是这样怨恨我的。我不希望他这样怨恨我啊,所以反过头来反省自己,其实我这样对待别人也是不应该的。这就是一个智者的思维方法。 居士:猜疑的心怎么办? 释宽见:一样。我猜疑某个人,那一定我也是另一个人猜疑的对象。有没有?有没有这样的人存在? 居士:有过。 释宽见:他也是这样猜疑我的。我希望他怎么样对待我,那我也这样对待他好了。你要多注意,就像我这样猜疑他一样,他也在这样猜疑我啊。我希望永远被他猜疑吗?我希望他永远也不原谅我吗?你希望吗? 居士:不希望…… 释宽见:所以他也跟我是一样的感觉,不希望永远猜疑他,不希望永远不原谅他。所以,我希望他怎么样对待我,那我就应该怎么样对待他,将心比心。实际上他这样对待你是消了你的业。如果你能够“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你们之间的恩怨就此了掉了,你欠他的已经了了,报过了。但是你这样猜疑下去,永远互相地生生世世纠缠下去,这一世你疑我,下一世我疑你…… 居士:又造了很多新的业。 释宽见:是啊,现在赶紧从这种纠缠中跳出来。 居士:那么如果碰到具体情况,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释宽见:赶紧多想,按照这个思维方法去想。当我控制不住,那个人也这样控制不住地对待我呢。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消业想。 居士:还有一个问题,好象我们得到别人帮助了,应该感恩。但是这种感恩的心并不是真的那么强烈或者那么持久。比如来了一件事,别人帮助我了,也很感动,但是过去就过去了,并没有那种我想象的真的感恩的心,或者按佛法说的那种感恩的心,没有发起真正的感恩的心,好象都是浮在表面上的东西。 释宽见: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这样,当别人稍稍地委屈我一丁点,我会把它放大很多,我会记他很长时间。比如十年前有些人曾经对我不好,我现在印象还很深刻。可是昨天有人对我很好,我简直就快忘记了。所以说大多数人往往都是这样,因为自我的缘故。我们最在意的是自我,比如我们在意自我是不是受伤害,但不在意别人是不是受伤害。我们很在意我是否被别人伤害,但我不太在意别人是否被我伤害。我们很在意我是否帮助了别人,但不太在意别人是否帮助了我。我帮助了你,如果你不记得我,见了我不笑的话,我会很介意的。你下次见了如果我没有表现出“感恩的心”,我会很介意的。 居士:从世俗的‘礼尚往来’来说呢,我也做到了。但是现在既然知道了佛法,知道了真的东西、好的东西是什么了,对照一下,就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释宽见:这个事情也是个过程,你想象的也未必准确。这里面从几个方面来讲。感恩,为什么要感恩?“练心二十四字”里面,“要感恩”,它有很多的益处。首先,每天你多思维思维,哪些人对我有恩?你的烦恼会少很多。你对别人什么穿小鞋啊乱七八糟的会少很多。我曾经说过,“你要拣宝贝不要拣垃圾”。人生,多想想我们拥有多少,不要老想我们还没有什么。聪明的人总想,自己拥有什么,他就会开心。比如在沙漠当中有一杯水,积极的人想:“哎呀,我还有一杯水呢。”悲观的人就想:“唉,只剩一杯水了。” 居士:我就是那个后者。 释宽见:聪明的人总看自己拥有什么,愚痴的人老看自己还没有什么。要感恩,感恩有很多益处。我先从现实来讲,它能帮助你快乐很多。要拣宝贝不要拣垃圾。比如说有人到别人家去参观,他不看别人家大厅富丽堂皇,装修得很漂亮,他一到人家,直接奔抽水马桶去了,看一看,闻一闻,再舀起来尝尝:“哎呦,不咋的嘛!” 而有些人即使到垃圾堆,他能发现宝贝。比如,像印光大师说的“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惟我一人实是凡夫”修行的方法,要拣宝贝不要拣垃圾。感恩,真的是有很多作用,不但可以让你快乐,作用太多了。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三宝恩。今天我能吃上米饭,多亏有农民伯伯给我们种的米,有市场上专门给我们买,别觉得自己付了钱,如果付了钱可是没有米,付钱有啥用?别以为你挣那么多钱,没有农民伯伯,你得饿着。 每一个人对我们都是有恩的,(甚至)呼吸的空气,(我们)还有空气可以呼吸,树木、氧气,每一个人都在成就我。你慢慢思维吧,你会看见每个人,你都会散发出柔和的目光。慢慢这样思维,真的会改变你,让你成为一个菩萨。我坐在这里,感恩这个桌子。一切都是啊。你看你现在拥有很多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比如那些六根不全的人、没有父母的人、失去亲人的人、汶川地震的人,他知道你现在这样子居然感到不开心,他们会怎么样? 居士:抽我啊。 释宽见:对了。他说你没有资格烦恼,你有什么资格烦恼,你有什么资格喊苦啊?为什么不把你的爱心分一点给别人?很多人比你苦得多,但你看不见,你就看见你苦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你这本经最难念。真的吗?当你的眼睛放到众生身上,你会发觉众生的经要比你的难念得多。你是得了富贵综合症,以及身在福中不知福症,泡在糖水当中不知道什么叫甜。 居士:师父,世界上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世间的人就会想我要成为那20%的人…… 释宽见: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有些人问为什么我不能有那80%的财富?那是他的错误,那是他的问题。世间大部分人习惯的思维都是错误的啊。比方说,我看见有人今天出门,包里一万现金被人抢了。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抢包的呢?这个思维道理是一样的。这种思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世间人的思维,都是只顾自己嘛。不会想我会成为被抢包的人,而是想警察到现在也没破案,为什么我不可以成为那个抢包的人?我很需要一万现金啊。这种思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你应该对那80%的穷人生起怜悯心,对20%的富人也生起怜悯心。 居士:为什么? 释宽见:如果他已经开始把财富与大家分享,像比尔盖茨那样,那是一回事;他如果像葛郎台那样,那我更对他生起怜悯心,他将来的果报可想而知。同样看一件事情,我们的思维是不一样。你的思维一定有误区。 居士:是啊,因为世俗的世界…… 释宽见:我们现在就是要跳出这个世俗世界,跳出世俗的思维。比如说,按照狗的思维,我们是要吃屎的。我们现在要不要做狗啊?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跳出世间普通人的思维,跳出狗的思维。 居士:还有一个问题,好象我们得到别人帮助了,应该感恩。但是这种感恩的心并不是真的那么强烈或者那么持久。比如来了一件事,别人帮助我了,也很感动,但是过去就过去了,并没有那种我想象的真的感恩的心,或者按佛法说的那种感恩的心,没有发起真正的感恩的心,好象都是浮在表面上的东西。 释宽见: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这样,当别人稍稍地委屈我一丁点,我会把它放大很多,我会记他很长时间。比如十年前有些人曾经对我不好,我现在印象还很深刻。可是昨天有人对我很好,我简直就快忘记了。 所以说大多数人往往都是这样,因为自我的缘故。我们最在意的是自我,比如我们在意自我是不是受伤害,但不在意别人是不是受伤害。我们很在意我是否被别人伤害,但我不太在意别人是否被我伤害。我们很在意我是否帮助了别人,但不太在意别人是否帮助了我。我帮助了你,如果你不记得我,见了我不笑的话,我会很介意的。你下次见了如果我没有表现出“感恩的心”,我会很介意的。多不讲理啊! 居士:从世俗的‘礼尚往来’来说呢,我也做到了。但是现在既然知道了佛法,知道了真的东西、好的东西是什么了,对照一下,就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释宽见:这个事情也是个过程,你想象的也未必准确。这里面从几个方面来讲。感恩,为什么要感恩?“炼心二十四字”里面,“要感恩”,它有很多的益处。首先,每天你多思维思维,哪些人对我有恩?你的烦恼会少很多。你对别人什么穿小鞋啊乱七八糟的会少很多。 我曾经说过,“要拣宝贝不要拣垃圾”。人生,多想想我们拥有多少,不要老想我们还没有什么。聪明的人总想,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他就会开心。比如在沙漠当中有一杯水,积极的人想:“哎呀,我还有一杯水呢。”悲观的人就想:“唉,只剩一杯水了。” 居士:我就是那个后者。 释宽见:聪明的人总看自己拥有什么,愚痴的人老看自己还没有什么。要感恩,感恩有很多益处。我先从现实来讲,它能帮助你快乐很多。要拣宝贝不要拣垃圾。比如说有人到别人家去参观,他不看别人家大厅富丽堂皇,装修得很漂亮,他一到人家,直接奔抽水马桶去了,看一看,闻一闻,再舀起来尝尝:“哎呦,不咋的嘛!”有些人即使到垃圾堆,他能发现宝贝,比如像印光大师说的“只看好样子,只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惟我一人实是凡夫”。修行的方法,就是“要拣宝贝不要拣垃圾”。 感恩,真的是有很多作用,不但可以让你快乐,作用太多了。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三宝恩。今天我能吃上米饭,多亏有农民伯伯给我们种的米,有市场上专门给我们买,别觉得自己付了钱,如果付了钱可是没有米,付钱有啥用?别以为你挣那么多钱,没有农民伯伯,你得饿着。每一个人对我们都是有恩的,(甚至)呼吸的空气,(我们)还有空气可以呼吸,树木、氧气,每一个人都在成就我。 你如果学会这样思维,你就会看见每个人,都会散发出柔和的目光。慢慢这样思维,真的会改变你,让你成为一个菩萨。我坐在这里,感恩这个桌子。感恩一切(精神的、物质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感恩啊。你看你现在拥有很多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比如那些六根不全的人、没有父母的人、失去亲人的人、汶川地震的人,他知道你现在这样子居然感到不开心,他们会怎么样? 居士:抽我啊。 释宽见:对了。他说你没有资格烦恼,你有什么资格烦恼,你有什么资格喊苦啊?为什么不把你的爱心分一点给别人?很多人比你苦得多,但你看不见,你就看见你苦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可你觉得)就你这本经最难念,真的吗?当你的眼睛能够放到众生身上时,你就会发觉众生的经要比你的难念得多。你是得了富贵综合症,以及身在福中不知福症,泡在糖水当中不知道什么叫甜。 居士:师父,世界上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世间的人就会想我要成为那20%的人…… 释宽见: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有些人问为什么我不能有那80%的财富?那是他的错误,那是他的问题。世间大部分人习惯的思维都是错误的啊。比方说,我看见有人今天出门,包里一万元现金被人抢了,为什么那个被抢的是我(而抢包的不是我)呢?这个思维道理是一样(错误)的。 这种思维是错误的,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世间人的思维,都是只顾自己嘛。不会想我会成为被抢包的人,而是想警察到现在也没破案,为什么我不可以成为那个抢包的人?我很需要一万现金啊。这种思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你应该对那80%的穷人生起怜悯心,对20%的富人也生起怜悯心。 居士:为什么? 释宽见:如果他已经开始把财富与大家分享,像比尔盖茨那样,那是一回事;他如果像葛朗台那样贪婪吝啬,那我更应对他生起怜悯心(因为他将来的果报很可能堕落三恶道受苦)。同样看一件事情,我们的思维是不一样。你的思维一定有误区。 居士:是啊,因为世俗的世界…… 释宽见:我们现在就是要跳出这个世俗世界,跳出世俗的思维。比如说,按照狗的思维,我们是要吃屎的。我们现在要不要做狗啊?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跳出世间普通人的思维,跳出狗的思维。 居士:还有一个问题,关于贪心的问题,比如体育比赛“更高更强更快”,还有做事想要进取,您说这个跟贪心是矛盾的吗? 释宽见:不矛盾啊。第一,世间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体育按正规的体育精神去比,没问题啊,我跑得快就是跑得快。 居士:但是为了一个成绩,大家都想做得更好,要求完美。 释宽见:但是有些人不一样,他吃兴奋剂;有人在单位里暗中下黑手。不要做这样的人啊。我不给你大斗小称,是多重就多重,都是做生意,大不一样啊。(比如商人中有)商中之王范蠡,被称为财神。 居士:即使说取之有道,但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释宽见:我先讲的是世间人的态度。出世间的态度是纵横三世啊。我们世间的态度,鼠目寸光,就像抢钱的,他就看到,我先把钱抢来了。我们稍微有点智慧会想想,抢了钱之后呢?他会受到制裁的。那佛法的空间就更大了,那制裁的因果是三世的,过去无始未来无际的。你是要鼠目寸光呢还是要宽广的目光呢? 居士:即使不追求实际利益,我为了把事情做好,我要完美,那会不会也有贪心之嫌? 释宽见:这是两码事。你要做完美可以,但是你要有道,有职业道德。 居士:就是在正道上,我想做好,也很执着。 释宽见:可以,但是再教你一句:“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比如说搞电影这一行,多少人努力了,几个获奖的?努力是重要的,结果是次要的。 居士:可在努力过程中,还是有执着在里面的。 释宽见:是会有,跟你讲,不要执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这个执着就去掉了。我只管对你好,但是我不管你是否对我好,不管你是否回报我。我今天给你一个包子,我不会老想“我前天给你一个包子,你还记得吗?”每次见你都问你一下。我给你就给你了,就忘了,不在意了。你反而心里过意不去:“你前天还给我一包子呢。”我说:“我早忘了,你别客气,应该的,一个包子算啥呢?”哪一天马路上你跌倒了,我把你扶起来,事做完了,我就忘了,我压根就不在意这个事,应该的。 比方讲,等会儿我拿起一块糖吃了,吃完我就忘了,根本不介意这个事。我不会老想,我刚才吃了一块糖啊,这糖有多少营养啊,这糖会不会得糖尿病啊?“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导演如果一天到晚老想“棕榈奖,鸡奖马奖”,那痛苦死了,他当不了好导演。真正的好导演一定要有平常心,我不介意什么奖,我只是在用心拍一个我心中的电影,这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家。 你越在意这种结果,你实际发挥可能越差,你会束手束脚,拼命想别人爱看什么,评委爱看什么,你拼命想,搞出一个怪异的东西来,谁看着都很怪,为评委量身定做。我拍的就是我心中的电影,表达我心中的美好的,表达一种真善美来,不需要做作,不是为任何评委而拍的,我拍的是我心中的道,电影亦有道。OK,金马奖我不在意,你得金马奖我随喜你,你得金鸡奖,我随喜你。但是我要拍我的。你抢钱,OK,我挺怜悯你;你诈骗,我也挺怜悯你,但我不会去跟随你,我不会委屈:你看,贪污的发财了,诈骗的发财了,干啥的有房子,而我仍然两袖清风。不介意啊,我追求的不是这个。 居士:您刚才的话,让我想起来了,我有时候是这样的。有些事情我很有主见,另外有些事情,我也会看着别人,跟着别人,就变了。这也是个长久的问题。 释宽见:是啊,我们是会跟随大众的目光。孟子曰:“虽千万人吾往矣。”世间大多数人的眼光是颠倒的,“颠倒梦想”。真理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居士:那我应该怎么做? 释宽见:应该向圣人学习。建议你多读圣贤书。如果多读世间小人的书,确实容易受他们影响。因为我们现在还缺乏正见,还是很容易被误导。多读圣贤书,看看释迦,看看孔孟,真的不是普通人做得出来的。读古来高僧传,《大学》、《论语》,被称为“经”的东西都是非常好的,被认可的,都是精华。少看一些现代人灵机一动写的,什么情景剧、无厘头,哈哈一笑没了,生命力在哪里呢?真的经典的东西,一字千金。 居士:西方的东西进来了以后,大家对有些传统文化的东西,不自觉地会去比较。 释宽见:慢慢熏习嘛。一下子改变不了,不要紧,改变一点是一点,自然的,所谓自然的,就是因为多了。你也会自然地为传统文化所倾倒。思维习惯也是这样的,习惯成自然嘛。习惯可以培养,需要环境,孟母为什么要三迁?找一个好环境。 居士:那我们现在迁到哪里去啊? 释宽见:迁到哪里去?给自己的思想找一个港湾,找一个有良师益友的学习环境、修行环境。不要老在那里成天跟小人打交道,久而久之,我们也成小人了。小人的意思是指小人的思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就觉得他们的思维应该就是这样,比如狼孩跟狼群在一起,觉得狼的习惯就是正确的习惯,我们就变成狼孩了。跟孔孟在一起,就觉得仁、义、礼、智、信是天经地义的。 居士:其实西方的东西有很多问题。 释宽见:西方也有很多好的,但是我们在捡垃圾。拿来主义,我们是“拿来垃圾主义”。西方都在欣赏、学习东方智慧和文明,现在我们东方人爱捡西方的垃圾,西方人不要的东西我们都捡回来了。像科学也是一样,一般说,科学来自西方,但西方人从不迷信科学,我们中国人对科学迷信的不得了。西方人根本不迷信科学,大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不迷信科学,科学在西方是一种假说。我们现在(对)科学好象就像(对)大神一样,不能动。 居士:确实很多认识是错误的。 释宽见:人的从众性太厉害了。为什么在一个好环境里,大家都这样仁、义、礼、智、信,所以如果一个地方很干净,你不自觉地也干净了,人家都不乱丢垃圾,自然而然你也就不好意思乱丢了。即使你很爱干净,但如果到一个地方很邋遢,你也就邋遢了。我们大多数人,说句老实话,真的很愚痴,我们都在染缸里,我们不会去分辨这个缸是个什么缸,反正我现在在哪个缸里,我就愿意被染成那个样子。你要学会辨缸识缸,好缸还是坏缸。我们要选个好缸,泡着。 居士:好的缸不多。 释宽见:我们现在说好缸是啥样子的。不要老说世间怎么怎么样,世间就是你家的缸,我们现在探讨的不是你家的缸,是应该是什么样的缸,什么样的缸是好缸。我们探讨的是这个。 我们现在还缺乏化腐朽为神奇、化坏缸为好缸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好缸,可以离开坏缸,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好缸并且泡进去。 居士:感恩师父,真的太好了! ---------------------------------------------------------------------------------------------------------------- 更多KJ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