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23


2014/9/4    热度:198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23

 

  释迦牟尼佛来此世界的本意?

  讲金刚经大家要感受到金刚经是关于我本来面目,它逼迫我们放下自己的妄心,妄心顿歇,歇即菩提;心歇下来了,菩提自显;就象我们的金矿一样,就在烦恼里面,烦恼一断,妄心一断,烦恼即歇;烦恼一歇,本来的金子就出来了;我们要会到这个道理,结夏我们能闻到金刚经,我们能开显我们的自性,我们能歇下我们的妄心,歇下我们的烦恼,也是释迦牟尼佛来到此世界的本意,也是我们今天来到此世界的本意,来到这个地方的本意,所以要认识到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寺庙的最佳位置在城边?乞食为什么要规定平等次第乞七家?

  昨天晚上我们讲到“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尔时,释迦牟尼佛着衣持钵,于城边入舍卫国大城乞食,为什么住城边呢?不入城故,守本;入城是为教化众生;可以得到二边的利益。我们不要离开城市太远,离开大远不能修大悲心故,众生是我们的因,离开众生即离开此因;但是我们妄心未停未断啊,跟众生太近了,反而把我们的烦恼给牵起来了,象我们无量寿寺非常好的地方;在九江县城,又不在中心,在山高处;现在很多人喜欢到深山老林里面打坐修行,也不是当处释迦牟尼佛的本意,也不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本意,深山老林修行作为自疗。现在寺庙为什么在深山老林里面呢?离城那么远呢?听说在某个朝代,有个大臣,对佛教有很大的反感,不欢喜;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要把出家人赶到深山老林里面去;赶尽杀绝,皇帝听信而赶;但是那个大臣,知道佛教厉害有智慧啊,要不赶尽杀绝的话,就象小火一样还会烧出来的;皇帝还是有点觉悟的心,说已经赶至深山老林了,不需要做绝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就这样,出家人就保存下来了;由此感觉我们出家人应该在深山老林里面,其实这里面还有这样的一个由来;这是我闻说的,不知道是否真实;

  须菩提迦叶的乞法有何问题?寺庙本来不讲话表何甚深法意?凝神捏手何时何情可以使用,各有何妙意在其中?

  次第乞已,次第代表佛陀平等之法,时须菩提专门找富人家乞食,迦叶尊者专门找穷人家乞食,偏食,前者讲富人造业多再不培福报来生如何办?迦叶尊者认为:穷人不种福田下辈子更穷,所以只乞讨穷人,不到城里面去;被维摩诘居士所诃斥;须菩提说“宝贵的人享受太多了,再不乞他,下辈子不就贫穷了吗?”,所以专乞富人,穷人他不去;他们都有菩提心,但都还是有分别心;心是善,但还都有我执;分别心非常的强;亦为维摩诘居士所呵斥,不敢见维摩诘居士;释迦牟尼佛制定出家人应该次第平等乞食;代表平等法;一般乞食只能乞七家,超越七家就不应该再乞了;不管讨得到,还是讨不到都如是。到七家后不可以再讨了;过去出家人有锡杖,上有很多铃铛,先是摇一下,不出来,摇三下,再不出来,摇七下,还不出来就走到下一家;不可以有任何嗔恨心、埋怨心啊;是一种非常清净的心,他是表法的,不管摇几下,也不管人出来不出来,他的心都是如如不动。

  寺庙本来是不讲话的,一切听法器的指挥,非常的清晰明白;打板吃饭,打钟上殿,敲鼓上殿,我们听到钟声就知道该干什么了;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心,愿成佛,度众生,闻到钟声就应该坐起来,不能懒睡了,过去有位比丘听到钟声后翻过来到过去,就是不起床,非要鼓打完后才起来,后来堕入畜生道做蛇,后被一法师救起问何因,只因闻鼓不起懒睡;你不起来也没有关系,但是你要有智慧观察,闻钟的声音,不感觉自己在睡觉,静闻而立即清醒过来,大家打坐的时候,或者被风吹了,比较懒,这个时候我教你一个办法,能令你非常的清晰,就是把手捏起来就可以了,只要你把手捏起来,然后静一下,身上就有力,有了力血液循环就非常的快,马上就清醒过来了;不能散开。你在打坐的时候,不能坐得身上好软,把手捏起来坐着挺好,一下子身上就有气;身上有气转就会有力;有力腰竖的就很直,有人为什么一天到晚往下驼背呢,他没有力啊太软了,一发软坐就坐不起来了,这样一捏,就完全有力量。你身上没有劲的时候,只要稍微这样捏一下就可以;捏者内收,内守;收守而力聚;腰自然就伸直了;如果你晚上睡不着,你只要手捏一下,让气凝固,手这样捏着睡觉,不要散气;

  睡觉是散气的知道吧,久睡必散气,讲话就没有劲,有人为什么一天到晚都没有力气呢?睡多了伤气了,坐多了伤肉,走多了伤筯,想多了伤心;你在哪里没事胡思乱想,你就会伤心,思考及多了伤你的血液,有人说我为什么贫血呢?思多而伤故。看书思考多了,一定要补血,不然你会伤害血的;经行多了会伤筯;喜欢苗条,打坐肯定有好处,坐久伤肉故;很多女孩子不知这个道理,你坐着不睡觉,一定会瘦下来的,她去拼命吃减肥药;不知道坐上几天后,保证她就瘦下来了;坐着睡,一定会减肥的,靠减肥药有什么用?睡多伤气,气很重要啊;我们身上没有气就软了,身体一软,道心就很难生起;越吃越馋,越睡越懒,从早晨睡到中午,从中午睡到晚上,晚上又可以睡到早晨,真的不想起来,睡的气伤的,最后还生病了,还爬不起来真送医院去了;真要想睡告诉你一样功夫,睡功,睡功他有力啊;他的手是捏起来的,呈吉祥卧姿,还是结着手印的;睡着是不会伤气的,知道吧;气凝固故气不散故,观照什么东西都很清晰;您早晨爬起来,上殿了好懒啊,你把手举起来,然后捏着;过一下子气就好了,你自己调节一下就可以了;您平时走路时,也是尽量不要把手伸开,没事就把手捏着;身上就有气,气能凝固故有力;气凝则神凝,神凝就专,能专则可更好的闻法听法修法;我每次打坐被风吹了以后,身上气散掉了,一点劲都没有,我稍微动一下念头,如此捏着搞一下就可以了;有时候中午一直给人开示到做佛事,做佛事时好想睡觉,我就稍稍的凝神一下,并在凝神中稍微的睡一下,就清醒过来了,要不然本来就没有睡觉,再一个佛事做下来,那不累得要命;恰恰相反,这趟佛事做下来,反而更加清醒,更加有精神;在这里面稍微静下来,用点功夫,气凝固了神凝了,自然会养身,养心;自然会达到一种效果,这就是说的养身之道。

  “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都是表法的,平等吃完了以后,先把饭乞回来,拿到城外,到住的地方,吃饭,洗手,收衣钵;洗足代表恭敬法的意思,敷坐而坐就是打坐的意思,我们在念佛堂念佛、修行、打坐前,洗洗手啊表示恭敬,恭敬心修好了,念佛就能得力;念佛前洗手洗澡啊,修的是恭敬心;很多婆婆念佛之前洗手洗澡啊,代表一种恭敬。佛陀做个示范给我们看,让我们起恭敬心;佛陀来到这个世界,本来是虚无之体,无极之身,不需要休息吃饭的,但如是这般的示现同我们一样,是表法的。代表着戒定慧三持,无漏之法;戒,你看平常生活中,乞食有好几种乞食:

  乞食:佛制出家人不可以四种方法养命;一是不能够种植,种田种树挖地啊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这叫下口食,只为养命而已。不能只为生存,种植养命,这种方式叫下口食;二不可以观天象,给人家观天象,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个叫仰口食;三是交通四方,做生意赚钱开车子,跑四方,象这些呢叫方口食;我们常常在外面赚钱,做生意来养活自己的生命;这叫做方口食,跑四方,我们东跑西跑只为一口饭而已;社会上哪些做木匠铁匠都叫吃四方饭,四是不可以卜算吉凶,曰维口食。有些出家人为了修寺庙,给人家算命看风水啊,。上述四种统名为不净食,不清净的,邪命食。唯许乞食是谓正命食。

  为什么要讲乞食呢?降伏我慢故,为了养命,不管什么拿来我就吃;有吃就吃,没吃也无所谓,饿死也没有关系;有口饭就可以,不为“吃”而奔波;这个叫乞食。一般社会上都为“食”而奔波,此乞食制,意为折伏我慢,不贪口腹,专意行道。社会上人及国王,都是不欢喜的;你想想看,我给饭给你吃,你就要给我拼命,但是出家人他就没有办法了,我只要维持生命就可以了,我绝对不会为你服务,我不会把整个的生命给你;你给我吃我就吃;不给我就不吃;死了也是无所谓;就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乞食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破悭贪故,增福慧故,令一切众生生欢喜故;另出家人不可以存钱,菩萨戒不这样讲,你可以存钱,但要看您的发心是否为了众生,心中能不起贪著,还是为了自己。前者没有过失,后者或为将来医病,或为……还是有好大过失的;我们存钱,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这种观点要改变过来;如是心存钱才是可以。沙弥戒中有一条不捉金钱,在家人没有这条,八关斋戒中也没有这条。

  佛陀这种示现,尔者法的意思,时者自然的意思,法尔自然。后面一个“时”,须菩提完全是自然而然因地所行,因地本体无为,但众生不识啊,是故有疑,时须菩提(没有尔时),代表疑的意思,法尔是金刚的意思,金刚起什么作用呢?金刚心,金刚心是破疑断惑,佛陀在住世,你不要看这个东西,他这个法尔自然,是代表佛的示现,是要破众生的疑惑,令众生闻到这个法以后呢,获得金刚心,这段话:“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代表着佛陀的戒定慧具足故;乞食就是戒,次第也叫戒,敷座而坐代表定,坐是叫定,金刚经叫慧;要说法了,叫慧。这个里面的法是无言之法,没有言词的法,释迦牟尼佛这种示现,无法可说的当下的体就是一个法的示现,第二个呢平等护摄,因果同时的护摄行,下面慢慢的给你们讲;第三个叫平常行,我们的心建立在平常心上面;第四个三昧行,第五是因地密行,这五个代表佛自己的本身,第六是因地有什么好处,道平常行;七难易行,八戒定慧行,刚才我讲了;九不偏行;十无事行。十一统归行;后面还有十个,这个无说法行:……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以平等心示现

  释迦牟尼佛,我们想一想,每部经典所示现都有他的特别处,但是这部经典呢,佛陀是安住当下的这么一个体,佛陀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佛陀本来是没有相的,他无缘无故的到我们面前来,跟我们一样的,他行住坐卧,示现的是不一样的体;他是佛,我们是众生。我们众生看到佛都大生疑惑,不但天魔会疑惑,为什么?天魔要统治天下,要一切人听他的,释迦牟尼佛来到此世界,他示现的是佛,但用一个平常的心介入的,也就是说我们平时,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平常人:着衣持钵吃饭穿衣睡觉,跟我们众生是一样的,平时他讲经时总是惊天动地的放种种不可思议光,释迦牟尼佛三十年中带领弟子:着衣持钵吃饭穿衣睡觉,一直是这样子的;后来还是这样子的。

  众生三种疑惑,如何断疑生信、绝相超宗?

  众生在这里面会生出很多的疑惑?如果不讲般若智慧,众生都会生疑惑的,为什么会疑惑呢?众生有三种疑惑:一、佛陀有大身有小身,二、怀疑这个法,怀疑佛法;释迦牟尼佛讲法时有时讲十地法,有时讲十二因缘法,平时讲法互相冲突,弟子心中难免怀疑;三、怀疑自己,我能不纳受佛呢?佛是佛,难道佛有跟我不一样的地方吗?他不也是着衣持钵吃饭穿衣睡觉吗?跟我一样吗?佛陀用种种方法示现,放光动地,种种跟弟子不一样的地方,弟子总还是认为我不是佛吧,佛才是佛;常常追求啊我要成佛,或者象释迦牟尼佛一样带领弟子走来走去的,我也要象他一样,要度众生;常常心中认为自己啊比佛差,或者说我不能度众生;怀疑自己故;怀疑法故,怀疑佛陀有大身有小身,有这种佛可得的体,这三种怀疑在每个弟子心中,三十年中不曾间断,天人会怀疑,佛陀的弟子会怀疑,国王会怀疑,所以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如法华会上,500阿罗汉退席,乃至于有大声放哭者,哭什么呢?佛陀如此珍贵的法,我怎么如聋如哑听不懂呢,佛陀说金刚经:到底金刚经是什么?

  其实金刚经就是金刚心,而金刚心是什么?是破众生的疑,起这个作用;在破疑过程之中,把他起个名字叫智慧,其实呢是无智的,是金刚心能破疑故,就是能破众生烦恼故;佛陀在讲金刚经无非是示现佛心,释迦牟尼佛一辈子在这个世间,其实他没有来也没有去,他到底要讲些什么东西呢?他到底要示现什么呢?很多弟子都在看着?佛陀着衣持钵吃饭穿衣睡觉跟我无二无别,到底在讲什么?示现什么?到底什么东西跟我不一样呢?弟子在想啊,我要成佛,佛就是这个样子的;我要度众生,佛陀度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弟子认为佛陀应该是不一样的,度众生应该是不一样的,心中的疑惑未破之前,所谓的现前的佛就是这个样子的,所谓的度众生现前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的;我现在这个众生就是佛所度的众生,那么说我成佛与不成佛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度的我不还是没有度吗?难道我就这样的跟释迦牟尼佛一辈子吗?

  释迦牟尼佛讲的小乘中乘大乘,跟小乘讲,要有佛要成佛啊;有的弟子盲目的跟在后面:我要成佛啊,我要成佛啊;其实呢释迦牟尼佛的大悲心并没有示现;也就是说并没有告诉他佛法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本体就是;因为金刚心也就是佛心,是实相;这个实相不是用智慧这二个字来表达的;它是绝对的,是诸法的实相,众生以为妄心把它迷惑了,释迦牟尼佛没有迷失的妄心,他当体即是;无得无失,但是我们迷失了妄心以后呢?以为有所得有所失,把妄上失去了呢叫众生,所有有所失;有所得;释迦牟尼佛法尔自然的情况下,佛法就是这样子的,着衣持钵吃饭穿衣乞食还至本处,经行睡觉;后面不是讲了吗:应如是降伏其心,什么是如是降伏其心呢?就是法尔自然。就是这样子啊!什么叫成佛呢?就是这样子啊;你看我们坐在这里,吃饭穿衣睡觉,我在庙里降伏其心呢?就是这样子啊,没有什么啊,这就是降伏其心呢?哪个须菩提心里想,未然世尊,我既然可以会到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意思,佛陀的威德啊我是知道啊,须菩提通达于空意,知道当体即是,他能了知众生的疑啊,他说:“既然法尔自然,当体即是,”但是还是有很多众生,包括佛陀的大弟子,还在疑惑之中,难道就这样的一辈子吗?你说我们这里面有几个人愿意心甘情愿的这样子一辈子呢?就这样的一辈子?没什么得没什么失;

  你拼命念佛干什么?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么出家?为了成佛,都是有个求在哪个地方,因为有所求故,或者说我要度众生,我要利益众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我就这样了,你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佛已经成了,众生已经度尽了;如果你把这个道理搞懂了,当下歇心的话,实相就现前了;妄心一断,歇即菩提吗;当下体里面就是真实如来实相吗?如果你真正的歇下这个体,当体即是众生不就度尽了吗,当体就是啊;只要你把这个心歇下来了,哪个众生不是佛呢?哪个佛又不是众生呢?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了,就是没有人能知道我们吃饭穿衣睡觉,这本身就是个佛性,没有言词的佛法,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这个法呢本身,无法,示现于法;好象是有法,其实没有法,应众生而显,好象是有法可得,因众生妄没有失,释迦牟尼佛没有妄了,吃饭穿衣睡觉对释迦牟尼佛来讲的话,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佛可成;当体即是;般若之体;因为般若之体就是金刚心,金刚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实相,你安住实相是名般若;没有另外的般若可得;另外般若可得是谓智,有智可得还是妄见;还有妄见。当体即是的时候,就进入佛陀的真实知见;所以我们要破妄。释迦牟尼佛来这个世间来,示现给大众一样的体,佛就在我们当下,示一样的相,是不同的体;不同的体就是他是佛我们是众生;他也是一样的相,无二无别,为什么他叫佛,我叫众生呢?他没有……

  释迦牟尼佛示一样的相,他说的法,所做的事,所立的规矩,都跟社会上不一样,他所说的法是实相,这个世界无妄,但是众生呢以妄制妄,所有众生的境界是以妄制妄;魔王就是五阴魔摄受我们,是以妄来制于众生,如果破妄,魔必动就有人诽谤;佛陀住世有天魔来作怪,坏你的事;为什么呢?因为魔王不喜欢跟他不一样的人,我这样做,你也应该这样做;所以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妄不断的在跟我们这个当下在争论,在打仗,所以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降伏五阴魔的时候,这边是大梵天王劝请,这边是魔王的劝请,魔王劝他做转轮圣王啊,劝啊劝啊争啊争啊;最后终于降伏了魔王,成等正觉。降伏魔就是把妄给降伏住了;我们不断在动妄念,把这个妄念,把五阴魔当成是成佛的法了;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动妄念,不知道歇妄念,把这个妄念歇下来;歇妄顿悟,你不歇妄,在妄中如何修?大家想一想,水里起波,波能离水吗?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难道能够离开水吗?水是一真法界,一切波一切菩萨法皆从水中出;难道西方极乐世界能离开水吗?所以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来,我们的本体,后面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罗汉的正觉心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不一样的,后面会讲),他这种行为,他的目的是干什么?无法行就是破有法行,我们有法行就是我执与法执;

  释迦牟尼佛这个实相的显现,就是破众生一切思量,我们有思量,有思维,无法是对于有法来讲的,我们有法行不知道我们当体的无法就是有法的体,你有法除了你当体的体之外,一切言词都是妄的,都是虚妄的体,所以我们把这个妄体当成真实而失去根本。所以佛陀善护念、善咐嘱;什么叫善护念?他这个吃饭穿衣睡觉,一切跟我们同住故,善护念;善咐嘱,金刚心故;把我的金刚心来咐嘱给你;不识金刚心者,就等于失宝了;佛陀示现什么?示现“衣中珠”“粪中金”,但是我们无始以来把宝迷失了,看不见了,佛陀用种种方便,先是善护念,然后帮助你把衣服里面的宝放出来,显露出来;这个宝是什么呢?就是金刚心,金刚心就在我们里面不在外面;只要你在外面求就与金刚心越来越远,如果你在里面求,在当下求,去妄即真,只要你妄歇,所有的实相当下即显,所以这个妄念非常的紧密,非常的细腻,如果你了解了,你现前的识啊;你了解了这当下一念,这个体;所以你看到释迦牟尼佛,叫表里如一,表:吃饭穿衣睡觉,里:代表他的实相,他的实相和他的表是表里如一;我们的里就是实相,我们的表就是法界,行住坐卧,那么说这个是不是表里如一?为什么现在不能表里如一呢?因为你没有现出你的实相,总认为我们行住坐卧里面,另外有所可得;不知道行住坐卧这个表就是我们实相的体,这种实相是表里如一的,所以呢妄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现在吃饭穿衣睡觉,就是我们表里如一的实相,离妄,你离开这个妄,来找妄是妄上加妄;你在这个实相里面另有所求,这也是妄上加妄;在真上加妄,另找实相,在实相上面找实相,不是妄吗?在妄里面去找实相,也叫妄;只要你不寻找,当下承担即是;这句话很……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示现种种……用平常心来示现,就是吃饭穿衣睡觉,金刚经里面没有任何神密,完全是个平常心,用平常的事,平常的悟,来表法,而这个法表实相,而实相与法合一,叫表里如一;所以释迦牟尼佛走路的时候如如不动;无来无去,一切变化是实相,叫如;不管是生老病死,吃饭穿衣睡觉,吃喝拉撒,都在这个如如不动的体上面;如如不动的里上面;他说吃饭就是睡觉,睡觉就是吃饭;理上不变叫表里如一;所以呢吃饭的时候穿衣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这个都是表里如一。无法,没有法,没有什么说的;知道吧,就是这样子了,佛法就是这么简单;叫做法尔自然。法跟自然是同一的,法尔是里,自然为相,内和外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所谓看到的外就是我们的内,内就是外,如果你这样的明了了,释迦牟尼佛这个金刚信心,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要示现的;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这段话你听懂了,原来释迦牟尼佛这样做……

  所以过去我看哪个圣一法师讲:我观察金刚经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在平常事里面不动心,就对了;吃喝拉撒行住坐卧。后面我们会讲到,所依处;不得不依处,你现在行住坐卧都不得不依他,你离开这个体再去找的话,全部是妄见;如果在这个体上面另有所求就是妄求了;但是你现在想离开他,又不可能;你现在能够离开我们的身体吗?你讲的天花乱坠的,境界再好,但是能离开这个当下体吗?不得不依这个体;你要依这个体还要跟般若相应,那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说这并不相违;叫无法可行;所以释迦牟尼佛所示现,不说一字啊,唯识上讲三轮体空,我能所三轮体空;现在的我是空的,所谓的法是空的,我中间的能是空的,三轮体空,无法之法,无所说;

  平等护摄:对上会于理,对下会于大悲心,所谓大悲心跟慈悲心是相应的,佛陀身体跟众生的身体啊,是互摄的,不管是迷者还是觉者,他的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确实跟我们众生是一体的,并且还是一模一样的,你迷了,不迷他都在摄受当中,你悟与不悟还是在他的摄受里面;既然含摄其中,佛陀在四无量心里面,叫做互摄,护摄于众生;叫做同事;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走路,一起乞食,敷座而坐;他示现的是佛,理上讲是佛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体,但是我们认为我们是众生,佛陀是佛,但从相上显示是一体的,一样的,令众生不生惊恐啊,众生迷在哪里呢?不了体故,以为佛有奇特处,就因为我们心中佛陀比较奇特,所以佛陀常常与我们产生距离,不能互摄;不能同体故。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的示现,他是大慈大悲,不舍众生,以自己的本身作则,他成佛的哪一天开始,一直到最后圆寂,都是以乞食行住坐卧作表率,示现与众生同事,只要你懂得金刚心,把佛陀的这个法纳到你心里面去,你获得了金刚心,你的行住坐卧一切就无二无别了;只是他的信心大,我们的信心小;我们的信心不具足,他的信心具足,如果你信心达到具足的时候,一模一样的;所以呢大悲显大智,大智大悲。

  又现空和不空,从理上讲他是空,从相上讲他不空;不空能互摄故,空不离诸佛故;不离实相故,不空不离众生故,对上跟实相相应故,在实相上是没有众生可度,对下又不离众生故,众生度尽,所以佛陀住在实相上面,但是安住在不空的体里面,众生有不空的体,但是呢佛安住在实相里面,不空自空;空而不空;你说他空吧,对众生是有;你说他有吧,他却是实相;所以释迦牟尼佛住在世界上面,在大悲里面显大智,表实相,在大智里面显大悲,代表护摄于众生;这个叫第一义谛摄二谛法,第一义谛:究竟处;二法:胜义谛与俗义谛;胜义谛与俗义谛是什么?就是一;对众生方便言词有胜义谛与俗义谛之说;

  什么叫胜义谛?比如:智慧之言词,有实相之名词,所谓实相即非实相,你不要以为有个实相可得;实相就在我们现在的当下体,什么叫非实相?就是实相;没有一个实相的固定名词存在;有个固定名词存在,有实相可得,有实相可舍,那就麻烦了;实相即非相,非相即实相;实相跟非相是不二的;第一义谛讲实相是名词,讲非相,叫众生就是俗义谛;俗义谛就是胜义谛,胜义谛就是俗义谛,比如:释迦牟尼佛,二谛是什么?普贤跟文殊,普贤菩萨叫俗义谛,文殊菩萨叫胜义谛;胜义谛通达于般若体,而普贤菩萨呢俗义谛,无量大愿,摄持众生故,一个众生不成佛,他誓愿未尽,但是呢在般若里面讲呢?本来是佛,般若是叫佛,从大愿上讲是摄取众生,上面是实相,实相跟般若部分……但是在第一义谛上讲,没有另外的实相可得;也没有另外的众生可度;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讲二谛去会于第一义谛,讲言词会于无言词,如我现在手指虚空,手指是有,指空的时候是没有,手指的时候是谓言词,正好是指着没有的言词,手指于空,但是我们众生执著于手指,以为有言词可得,有言词可舍,言词正好是通达于第一义谛,就是二谛通一谛,二谛的言词讲出来了,你懂了,正好是跟第一义谛吻合的,相应的;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