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60
2014/9/4   热度:179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60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这个如是:如—如来,是—真实,是就是实相,如者如如不动之意,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报身的体;清净与如是实相相应,我们平时讲的清净是对于分别心来讲的,是意识的清净,是分别的清净,是妄识里面的清净,和如是真实的清净是二回事;后面他会介绍:“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眼睛闭在那个地方清净,是在一切相上面不生执著,不住故,不应住色生心,不是说不要色,在一切相上面不生住心,大家想一想这个就是金刚经。 在这个世间很多事情,我们为什么不顺,其实是与我们的身心有关系. 我们很多事情往往怪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心中有住生之心。比如我们讲金刚经,我看见很多情景,我们只顾自己个人的自由,我们现在讲金刚经大家没有做一些仪式;这叫自由心;这种自由心就会引来一些像灯暗、灯断等魔的现象,这个魔为什么会一再出现在我们的现场呢,昨天一来马上灯就暗,这个都不是一般的原因,为什么一坐下来,中间出现这些现象呢?就是我在讲金刚经的过程之中,还有不恭敬心,在这个仪式上面色上面没有生起不住之心,我们总认为随便、自由;没有任何仪式随随便便就来讲了,不住而已,不是不要;但是我们不住呢当成不要了,仪式都不要了;所以我们大家都无所谓的,想来听就听,不想来就不来听;我们讲法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就凭我一个心来讲,但是没有注意到这些仪式。比如说刚刚出家人在一起吵架,不是对方有什么的原因,为什么讲经的过程中,有这些过失出现呢?都是因为我们心的错,因为这中间有我这种不恭敬心,出现了这种状态;所以这一切过失都应该是在我身上,自己对法上不尊重;现在寺庙里面大家对供养、对忏悔都没有重视,如在佛面前供哪些东西,我们大家都不重视,因为在这个色上面只是不住,不是不要;我们往往是把这个不住不要分不开,认为不要就可以了;认为不要执著就可以了;相和我们心是一体的,你不珍重,你心中做这件事情有执著,就感召执著的果报,你不执著有不执著的果报,执著于佛他有佛的果报,如果你不执著不住有大福报;如果你执著了最多只有小福报,都是我们个人的原因;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独立的。所以我们应该反省自己:内心中不是别人,一定是你自己有问题;只有你能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够在你内心中生出非常谦虚的心,非常恭敬的心;这个世界上面其实没有二个人,只有一个人,任何东西的发生都会跟你有关系。昨天晚上讲了,菩萨之法,一切众生是菩萨,心生诸法故,一切法由佛菩萨的心生;不是菩萨就会怪别人,这个不对哪个不对;是菩萨只是我心不对,那么说我们讲金刚经的时候马上就体悟到这肯定是我心中的不对,心中有执有舍这个体,我们这里没有感觉到哪个对哪个不对的问题,完全是心中法的显现。所以这种法都应该反省到自己。 所以清净是绝对而不是相对,清净心,心是无相的,如是无相的,如果如是生清净,才能得心,不如是得清净这不是本心了。心是有三心:一个是清净心,一个是分别心,一个是肉团心。肉团心是供血的,分别心是妄想,妄想是了不可得,以妄想心为心,那不叫如是;不叫清净。所以那个清净是虚妄的、不真实的。所以如是才能生清净心,就应该要如是生清净心,不要住色生心,不应该住在色里面,在色里面生善恶、好坏的分别之心;生善者就是善心,生恶者就是恶心,有住者就小,无住者就大;是善是恶是大是小完全是来自于住,清净不清净是来自于分别。什么意思呢?我们众生无始以来,以色声香味触法安住;在这里面生心就生种种烦恼,种种妄执,有妄执就必定有烦恼,我们出家的目的是干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应当无所住,无所住就生清净心;你念阿弥陀佛也好,坐禅也好,首先要达到自己的心清净,清净就一切法无住,所以佛教里面很多地方都有师父的带领,依师而修行,你顺从于师父的教言可以达到清净。师父叫你念佛,你什么都不要想,不要住,就是念佛;清净不是住的体,是你自己内心的清净,从因地上心地上的清净可以达到事上的无住。 比如一个人住在深山老林出来后,到外面发现是无住的,但人不断的接触染著之后也会住。如我可以与一只猪或狗一块玩,但不能与人一块玩;为什么呢?因为人跟人在一块,他会住,有住就会有烦恼;因为畜生它心沟通不上,不了解它心中的善恶,它也不了解你,所以对它没有什么善恶、好坏、取舍的这种体。人在山里住久了以后看外面的东西都是清净的,我们到城里看高楼大厦汽车或路边的人都很清净,都了了分明;但社会上的人不是;为什么呢?那些东西对我来讲,就像花一样,很美的;对城里人讲觉得很讨厌,跑来跑去多吵啊。我们在街上走路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晰,城里人看不清晰,是糊涂的;因为城里人在其中已经被染着了,我们跟他有个距离,就像他是棋里面的人,当局者迷。我们在城里面与他们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有清净心,安住在世间的时候,你看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明了,但你在里面住的久了,后来你慢慢的清净心没有了;你也就跟俗人一样了。 出家人到外面去,像孩子般的单纯,看一切东西都很好玩,他就要玩那些东西,一玩着迷了就完蛋了;我们应该要守住清净心,守住一个无住的心。去看一下可以,但一定要马上回来,不要被它给你沾住了;一旦沾住了,你就不能再回来了;一住色而生心,烦恼必现。所以我们讲生活还是淡泊一点比较好,最好不要在房间里搞那些好看的东西,飘亮的东西啊,世俗那些尘垢的东西;时间一久你就会到尘里面去,跟他们一样了;电视少看,电脑少用,对您并无好处;所以我们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应该生起清净心,清净心有了你自然会有无住心。 应无所住并不是说我们想应无所住就能应无所住,他是佛的一个果德猛然的在我们众生心中产生了一个亮点,社会上讲叫开悟;应无所住真正的到我们心里面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一种果上德相,一种明白开悟的状态,所以六祖大师当时闻到应无所住这句话,他内心里面的智慧就开了,心中的灯就亮了,智慧就打开了。我们在这里应无所住,为什么没有反应呢?因为你不清净故;没有六祖大师的那棵非常纯洁的心,他在农村里面是个樵夫,不认识字。“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他立即感到自己非常的清净,为什么?他本身就不住;他本身有这个功德含在心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法立即就现前;所以一刹那时间心就亮了。我们呢?不发心,心不清净故,不清净就着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往往用这种色声香味触法的这种执著,感情用事,见色生心,听到声音就分别,闻到香味就起贪着,看到好吃的东西就起分别,摸到东西就起触感,感到喜欢不喜欢;遇到法这个好哪个不好,种种法执;这个都叫做“生心”。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不应住;住则生种种烦恼。我们的清净心,清者不浊啊;净者不染;我们清净的体,不会触不会染。内心有触才会不清,内心有染才会不净,五浊恶世像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众生,五浊:劫浊、烦恼浊、命浊、见浊、众生浊;这个浊在我们内心中无始以来非常污垢,非常非常的重。什么叫五浊:劫浊,这个时代的人斗争坚固,寿命短暂,天灾人祸全部现前,这些东西引起我们内心的恐怖和不安;随时随地都会斗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非常脆弱的。没有这个房子没有地方住,我一定要保护他,但保护的这棵心非常的脆弱,好怕他消失掉。所以你挨我一下,我就会挨你一下,互相斗争,非常的快速,你骂我一声,讲我一声不好听的话,我立即反击;即便不打你不骂你,也会在内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不满或要攻击的心;这种心源于劫浊。源于末法时代。我们这些人哪个人内心中没有污垢的地方呢?一点点病就哼在床上不动了,太阳出来一点点小热就怕的要命;一点点小冷就受不了,人家诽谤你一下,就难过的要命,饭也吃不下去了;讲你一句好话,你高兴得要命。所以我们的内心真是是非常的脆弱,这叫做劫浊啊。 见浊:我们的知见烦恼啊,我们的见解,我们的偏执,我们的我执。劫浊必有见浊啊;有这个世界的劫浊,就有保护自己的心,自己学了一点本事,就像那个孩子一样,认识二个字就是天下第一了,唱了一首歌认为自己是歌唱家了,写了一个字以为自己是书法家了,对他来讲,小事变大事;一点点小小的事情在他心中好像好大好大,殊不知自己的心量是愚痴狭小,为什么呢?有劫就有见,见是保护自己的,为什么会有知见烦恼?边见,有我执,我认为怎么样,以我为根本,一般众生都这样,人生下来就有我见,就以自我为中心,人来到这个世界,手抓得紧紧的,到死的时候才松开,其实这个地方松开了,另一个地方(新的出生)又抓紧了。为什么呢?带着我见来的。学佛的目的本身就是化解我见,但无始以来的我见,很深很深的藏在我们的心里,只要稍微的跟他讲几句话就看得出来,乞丐都有我见;就像昨天哪个神经病让我们给抬出去了,连神经病都有坚固的我见,何况我们这些正常的人呢?一个愚痴的人我见都那么重,何况我们这些成熟的还是有点智慧的人呢?我们的智慧不在于我们没有我见,而在于能够化解我见;我们来出家,化解我见、边见、见取见、不正见,我们把我见转为佛见。这个见是什么意思呢?假如这个东西放在哪边,我让你动你再动,你自己动就是我见。这个里面转个什么东西呢?你把你所有的念头放弃,随顺于佛;以佛的知见,建立我的知见;我听佛的,佛教我怎样就怎样;佛陀教我念佛,我就念佛;教我无所住,我就无所住;教我不住色生心,我就色不住。菩萨就是听佛的,菩萨是法子啊,他是真正的佛子啊,他听佛的;我们不是听佛的,还有一个我的东西在那个地方,无法真正顺从佛义,全部顺从于法界,那你就变成法了,妄识就不会再动了。顺从佛陀的言辞,就像我现在讲法,你要把你前面所学到的东西全部要放下来,顺从于金刚义,彻底的顺从佛义,没有我的任何的知见生出来;佛怎么说我就怎么说。但是佛陀究竟的意思你不一定明了,所以要不断的闻不断闻;闻到自己所有的我见没有了,全部是佛的知见了,达到圆融无碍,就成佛了。 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都是圆通的,我们为什么就不呢?为什么有取舍,有边,有我执出来呢?都是因为跟正见不相应故。过去持福但不知道无住,照样是做福,无住福就广大故。过去是我们要做功德,我们要求福啊,建立了我见,我在求福,我在做功德,其实是没有我的,非要个我干么呢?发菩提心,没有我谁在发呢?有个我执牢固的建立在那个地方,怎么办呢?没有我,故菩提心广大,没有我,故福德广大;只要不住,你就广大。只要顺从于金刚义,你就广大;没有取没有舍,有取舍你就有得失,有来去;不能安住当下,不能与佛心相应。所以有边见,邪见;自然会有取舍来去,自然会与佛陀产生距离;有佛的这个体的显现,我就不存在了,我不存在了,我见又哪里存在呢? 有劫浊,就有见浊;有见浊就有烦恼浊,烦恼就是贪嗔痴慢疑啊,贪嗔痴慢疑在你心中。众生浊:众生就是财色名食睡,命浊:命即寿命,计量钱多钱少啊,这种计量生灭的体为命浊;今天是一个样子,明天又是一个样子,在生灭里面在妄里面安住着;在生灭中把这个妄心抓得死死的,越来越坚固;你有贪嗔痴慢疑,你有财色名食睡,你有命浊,你不断的轮转。你的命越贵,你所处的劫就越好,可能到天上去;你的命越贱,你所处的劫就越浊;你的命来源于你的财色名食睡,你的财色名食睡来源于你的贪嗔痴慢疑,你的贪嗔痴慢疑来源于你的邪见,不正见,边见、见取见;你的知见跟这个世界的“脆弱”有关系。所以我们辗转下去,只有你自己在这个法界里面辗转。我们共住在一块,大家都是一个共业,这个共业中有种种灾难;我们内心中应该反省自己。 佛陀说了三藏十二部经典,无非要我们生清净心啊。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佛教里面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什么叫一心不乱呢?一心不乱就是不退转,一心不乱就是心法不二,一心不乱就是应无所住。法就是心,心就是法,心跟法是一的时候,你就是应无所住,心是无住之心,法是无住之法,心法合一了,就是大菩萨再来。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即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一声就可以了;一旦你闻到般若,一声阿弥陀佛你就一心不乱,为什么呢?此心无住故,此法无相故,此相此心一体故,立即进入到三昧,所以圣人、有智慧的人,一声就够了,马上就没有我了,藕益大师讲一心不乱,利根只要一日就一心不乱,顿根需要七日一定会一心不乱,如果你闻到阿弥陀佛或者金刚般若,七日思维法益,了知法是我法,心是我心,心无住故,法无相故,法无相遍法界平等故,心无住遍法界清净故,法身报身化身是一体的,当下这个念叫做智,智慧;智能入法身、报身;如果你绞尽脑汁思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跟法不相应,跟无住不相应,那么说你就是个“识”,是“三界”;我们把这个识转为智慧,怎么转智呢?用七天的时间不断的思维金刚经,思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能生出无住之心,应无所住就是一心不乱,南无阿弥陀佛就叫法,法界故,你这一声阿弥陀佛念下去,就是整个的法界,整个法界就是一声阿弥陀佛;那你心就无住;因为你一直住,认为这个是房子凳子桌子,现在不住了,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不住法故,只住阿弥陀佛;这个世界无住之心,唯以阿弥陀佛现大法界故,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念下去,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念念相续,念念化佛,一念一声化佛,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一个化佛,念一千声阿弥陀佛就是一千个化佛;这一千个化佛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十七愿讲:“十方诸佛皆念无量寿佛”。没有哪尊佛不住般若故,没有哪尊佛不是一心不乱,没有哪尊佛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就是法界心,叫报身;此心是无住心,叫法身;此心是毗卢遮那佛心,是卢舍那佛心。这一声念下去就是诸佛所念,这一声念着你就是佛,你也不是男子,也不是女子,此心与智相应,叫智身,是心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此相是法界相,此心是无住心,此意是智慧之意;所以叫转识成智。 我过去不是讲吗?何谓大智慧?念佛就是大智慧。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大智慧,即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们要发这个心,彻底的跟这个一心不乱相应。我们众生在五浊恶世的这个体里面,叫做“背觉合尘”呢?我们这个心违背了“觉”,心面对尘,与佛相违背;如果你背觉合尘活在尘境里面,活在妄见里面;即是你无量劫修行也是违背于佛。色声香味触法你不住故,是谓“觉”;我们要“合觉”也是很快速的,只要你对色声香味触法不住,你不住生心的时候,这个色声香味触法你不住的那一刹那,这所有的境就是你的清净心,清净心就立即显现出来;清净心的体就是无住,无住生清净相,无住生佛心,无住生觉心,所以你这一念心觉悟了,在色声香味触法的这个体里面,你无住了,只要你无住就是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就是清净心。所以我们的六尘合觉,等待智的显现,我们在不住心的时候,觉的显现,清净心的显现,那您这个识就转为智了,如果你不转尘合觉,你就转智成识了;这只是一刹那时间的事;我们要让我们的智,在我们心中不断地相续,不能随便侥幸的说,我闻到般若了,是这个意思。但是一刹那时间你又转掉。。智者是我本体,智是我闻性,是我觉性,我们违背了觉性,就产生了妄识,三界就显现出来。在佛教里面讲,你不断的喜欢这个妄识,而对于智合觉的体不感兴趣,闻性不能坚固地安住在你的心里面;不能够产生金刚体,不动体,你随意的用识,背觉合尘。我们无始以来都是用这样的心来做事的,我们学佛的人,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寺庙里面住着?念佛,修行安住清净?就是要我们“合觉背尘”,如果你常常在寺庙里面合尘背觉的话,跟世俗人应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佛教里讲“薰习”般若,就是说我们这个薰习般若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是说一天马上就可以改变过来了。有语“不怕妄生,只怕觉迟”,妄生出来没有关系,因为此景都是妄景,但是妄景不碍我们的真觉啊,就是说妄景不碍自性,你有住它就碍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当下觉,那你的智就会被遮盖,没有智,识就出来了,识出来了,你就有我见、边见、烦恼见。因为你在这个世界里边,本来就是劫浊、烦恼浊、见浊、众生浊、命浊啊;你一到这个世界来你就麻烦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没有转智也没有关系的,即是你在妄里面也是清净的,为什么呢?在边地疑城里面它还有一个妄境,它这个妄境是清净的,它没有灾难,没有劫浊、见浊、烦恼浊;在此世界你一妄境就到劫浊里面来了,一到劫浊你就堕地狱,在这个劫浊里面是不会有什么好福报的,本来就是贪嗔痴慢疑,你怎么舍去呢?没有般若,你没有办法舍去,因为你的身体本来就是贪的体,没有贪是得不到这个身体的,贪就是YIN欲的体,你现在这个身体就是YIN欲的体。如果你跟般若不相应,你这个贪心就直接堕地狱;为什么呢?这是劫浊,本身就是个污垢的东西,你跟污垢的东西打交道,能有什么好报吗?不是说你作恶堕地狱,其实你看了这个东西就是你的地狱之本了,经典上不是讲吗,闻金刚经还有人诽谤者,此人先世罪业应堕地狱;但闻此金刚般若故,当灭其罪,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明说,我们都是当堕地狱的,如果你闻不到般若,跟菩萨跟这个无住心是不能相应的;你没有般若怎么跟菩萨心相应呢?你没有无住怎么能跟无住相应呢?就连小乘也不是了,是不是?善法当中,这个世界持戒修行,你怎么持戒呢?都是烦恼的东西,你怎么持戒啊;你不闻般若你持戒都是在情里面做事啊;连持戒都是污垢的;般若才能达到真正的戒;没有般若都是情见,情见就像云彩一样,你以为你在戒里面,其实你全部在用妄识做事啊。妄识做事刹那刹那的都是在造恶业啊;起心动念无非是罪,为什么地藏经中讲这一句话?用识做事的,那个识就是我见;有我见者,起心动念都是罪。,我问你,我把饭给你吃有没有福报?给饭给你吃的这个体一定是大福报,跟佛是相应的才有大福报,它是无住体,它在我们心中为什么念念有罪呢?给你饭吃怎么有罪呢?你起我执分别故;不是饭有罪,是你心中有我执在,那个我执的体有罪,并不是说起心动念是你自然的意识,是起心动念的那个执,充满了贪嗔痴,是个污垢的体,如果不是个污垢的体你不会到人间来,不会到这个娑婆世界来,证明我们动念所有的意识全是罪,如果你不灭它,你就麻烦了。你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如果不把你的妄执舍掉,你就是在粪坑里面生活,舍妄即真,你把妄舍掉全部是真的,一刹那时间这个世界就是佛,起妄者就是恶业。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你在五浊恶世这个妄,释迦牟尼佛悲切地要把般若智慧告诉大众,就是要我们了解真正的唯有般若才能够救度我们。若如果没有般若的这个体,没有这个无住生心的体,那没有人救度你。从这个苦里面能够信般若,能有坚固的信心,有这种力量爬出来的人,就是在苦里面受煎熬能出来的人,他又是不可思议,一下子可以通达到八地菩萨,就可以到不退转。一个苦的人,才有勇猛的想出来的心。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的识是苦,识是地狱饿鬼畜生。我们要不信佛,要不闻般若,非常危险。我们念阿弥陀佛到边地疑城,也是清静无碍啊,也是微妙的庄严啊,也比不念阿弥陀佛要强啊。但是闻金刚经的目的是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干什么?就是为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照样俱足了。上辈往生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往生就算了,不但要往生,还要即生成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是一样。我们必须要闻到金刚般若。如果你把金刚般若搞懂了,那你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上品往生。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品往生者都是对第一谛法不生疑,没有任何恐惧。第一谛法就是金刚经啊,闻第一谛法没有障碍。观经里讲,上上辈往生者,都是闻第一谛法大乘不生惊动,中品跟下品都是没有闻到第一谛的人,修福、持戒,乃至下三辈还有恶业。下六辈见不到佛,见到佛为第一谛,见不到佛不为第一谛。所有闻说第一谛法或者大乘教法的人,都是见佛的,而持戒、修福、做善事、孝顺父母、供养三宝、乃至临终十念啊,都可往生但是不能见佛,没有佛来接引他。但是上上品往生是见佛的,因为闻大乘经典、第一谛俱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是跟第一谛相应的心,所以是上辈往生者。 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是闻第一谛法,就是见佛,佛来接引,或在梦中,或在当下,或在现前,都能够见到佛。上辈往生都是直接见佛,上辈往生者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辈往生者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有胎生者,就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闻第一谛心生疑惑,怀疑不信,心中还有疑在。 金刚经讲的就是不住生心,六度万行,不行执着,不违清静。色声香味触法中不生贪着。六度万行如果有住就不清静。为什么以般若为首,以布施为行?布施是成就六度波罗蜜的。不布施就是贪心。一个贪心重的人怎么会成就六度呢?不闻般若没有信体,就像六度无首一样,又怎么会成就六度呢,成就清静呢?清静是成就法身的,六度是成就报身的,报身跟法身是共修的。色声香味触法不住,成就色声香味触法种种庄严,像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这个庄严就是报身,你不住故是清静心,清静心是法身。色不住成就报身,此色此心是一体。法身在哪里?法身就在报身里面,无住啊,无住就是法身,离开色哪有另外的无住可得呢?不是说没有色,嘴巴上说无住,那不是生心吗?在色里面无住,色而无住,没有色就没有无住了,没有色还有无住就是妄见了。所以法身跟报身就像无住和色,是一体的。法身就在报身里面,报身就在法身里面,法身报身才是妙用,就是你现前的这个智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只要色无住,就成就报身庄严。 所以,生心不住。如果你没有生心,诸色如木。如果在色里面没有安住生心,这个色对你来说已经不起作用了。你别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它能成就我们的无住之心。如果没有外面的色,就不能成就你的无住,不能成就色庄严,像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妙庄严就不会显现出来,就像金矿不能成就金子,不能成就报身,就不能产生妙用。就像水没有波不能产生妙用,变成无明水了。所以,有色声香味触法,才能成就我们无住生心,才产生这个妙用,才有法报化这个体。是迷是圣。法身以无住心而成就的,无住实相成就法身。在没有无住之前,我们这个妄心从哪里来呢?这个妄心就是烦恼,是本身俱足的。烦恼就像矿,烦恼还没有炼成金子之前,那个矿是烦恼的。如果不把这个烦恼矿转为真金,你就不能现清静法身,也就不能现圆满报身,就没有释迦牟尼佛这个化身。释迦牟尼佛就不存在。法报化不能离开金子,但是我们心中本来俱足金子,我们被烦恼所碍。佛来干什么?就是炼烦恼而成金。 所以,我们现在的烦恼虽然是虚幻,但能成就无住生心。如果你不转这个烦恼,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时代,就非常危险。 如果你不住六尘,在六尘中不执着,你就可以显露你自己的真心,清静故。你坐在这个地方,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不住的时候,只要你不住就没有我啊,这个法就变成是你。这个法跟你相应,跟你就比较亲,有住就对立。好像对方对我有意见,对你有意见是因为你有住啊。住就产生距离,不住就产生近邻,不住就非常清静,清静与法界合一故。产生距离起心快。如果你修行修的非常好,常常无住故,不容易生出烦恼的心,因为清静的体令我们见到这个世界不容易生烦恼。如果你不断的这样无住之心在安住着,不会随意的就生起烦恼。所以,生烦恼的快速,是因为你平时在训练住的心。如果常常训练自己的无住之心,他的烦恼一定来的慢。举例来讲,一个人刚刚到寺庙里来,他一直无住就非常清静,如果他要住了以后一定会生烦恼,人住久了就会生烦恼。如果一直保持着无住的体,那你就是无住之心,这个寺庙对你来说,永远是清静的。闻到般若以后,你常常无住,清静心就是我们常住之心,就是佛心,报身跟报身是现前的。所以我们吃饱了没事干不要向外看,看了以后你的烦恼就越来越多。在任何地方修行都是这样,眼睛不要向外看,不要看别人的是非,要做一个老实的和尚。虽然他不懂得任何道理,但是他有一个相似的安住,无住啊。就像我在东林寺我也不知道般若之意啊,人家说某一个人好某一个人不好,我住不到心里面去,我一直安住在这个体上面,但我什么都不懂。安住个七八年后,我再看金刚经,啊!原来我就是住在这个体上面!我懂得我以前的住是什么了。原来我一直安住,所以我现在很清静。现在人家说我讲我骂我,对我来说我确实是安住的。我安住是因为我前面有因在那个地方。外面好的东西,坏的东西,对我来说,我随意可意把它放下来,但是你叫我随意的生烦恼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应无所住,我一直在无住心上面下功夫。不是你意识里面在想无住,是你事实上在无住,你在六尘无住,你的真心就会显露,你就与世界非常相应。不但与任何地方相应,与城市汽车喇叭声也一样。举例来讲,那个乞丐打我一下,我就会打他一下;但是汽车叫的声音刺激了我,我一点不会对它有意见。因为我心里面对汽车建立了一个无住体,虽然这个声音刺激我比那个乞丐骂我的声音大啊,因为你对人有住了就会对他不满。为什么山走不过去,你绕着山转一圈都心甘情愿的;如果一个人站在那个地方,你就会打他一棰?就因为你有个人的住在那个地方,你不认为这是山。这是山你不得不住啊。你想不不住也做不到啊,你就绕着山转。如果你觉得是人,他障碍了我的住,就会打他一棰。人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这样的,很下贱的。我能欺负你我尽量的欺负你;我不能欺负你,像山我不能欺负啊,我就不敢欺负他,就让着他,都心甘情愿的。因为知道穿不过去,内心中有个强行的无住,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有住之心即生烦恼。只要你无住,清静相现前的时候,不管是人还是山,对你来说,一概平等对之。山就是这个人,人就是这个山,这个人跟山你没有相了,无住了,当然人跟山是一模一样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时候,你会对山吼吗?人就不会生烦恼。 所以,人就是这样的,有住真心不能显露,无住真心就会显露。众生执妄为本,失精圆明。我们为什么有这个妄的体呢?妄的本体是闻性里面出来的。就像我的手绕一下大家眼睛里面都有一个圆圈的幻境,这个幻境确实就是我手在动,但是它叫做余迹,像个影子晃过去,这个影子叫做妄,这个妄是一定存在的。就是你与法相应的那一刹那,它有一个迹。你见到第一眼的时候,是个真性;但是从你眼睛面前过的时候产生了一个迹,这个迹就是妄。这个妄可以大可以小。你执着了,这个迹就住在你心里面,产生一种幻境。为什么不讲眼耳鼻舌身意,不讲六识,不讲六根,专讲色?这个色的体里面是什么呢?是无住,就是法身,就是报身,它本来就是成就我们的智身的。,我们在这个色是可以产生妙用的。比如手动的时候产生一个风,有冷暖的感觉,就是我们的心跟法相应的一刹那,就是闻性是遍法界的,我们的身体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变成一个固定的体。外面的大千世界和我们的身体是一,小世界就是身体,大世界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成就我们这个身,但是我们固执为身体,其实就是一个大宇宙。而大宇宙里面有心,我们的肉体里面也照样有心,此心就是彼心,此相就是彼相,我们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实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的闻性,这个心,就是法界的无住体。我们这个身体的无住体就是真心,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们的心。我们这个心因过去的妄识执着而成形、成识,这个身体好像变得很小了,是因为你执着了,在妄识里面执着了。如果你把这个妄识放下来了,你的身体回归于真实,就变成色声香味触法,无住之体的法性就在里面,就是清静体,就是法身、报身。在没有证量之前,会产生一个妄识,这个妄识并不是从肉团里出来,它本身俱足。我们要投胎的时候,是什么投胎呢?就是这个识。色跟心产生了一个执着的体。你说这个墙壁跟我们的心能不能讲话呢?能讲话,我现在讲话的声音就是从这里面出来的。我讲话的声音和整个的宇宙是一,声音无住故,里面产生识。如果声音跟无住这个法性是脱离的,这个中间就不会有妙用,就像水跟波脱离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个色跟无住是不会脱离的。你信佛不信佛,它都不会脱离。我们只是悟到了这个道理,然后你会于它的这个心,并不是说你得到了一个东西,是你悟到了它是一个尽未来际的本体。我们这个无住体里面,能生出妄识,一个妄识就是一个众生,有无量无边无际的众生,就是无尽的妄识。就是每个念头是一个妄识,刹那刹那很多的,妄识是不可住的东西。也就是说,众生是了不可得。大家说有多少众生啊?一刹那时间有九百个众生,佛陀一刹那时间有百万亿个众生,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的众生。尘尘刹刹里面都是众生,尽未来际无边无际的众生,这个众生太多了。众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呢?它是没有的,就是妄,妄在一切处,什么地方都可以建立妄,所以什么地方都有众生存在。所以众生怎么度得尽? 因为这个众生在,一个念头动了,第二个念头就动起来,第三个念头动起来,不断动,很多得念头就生起来了。由小的微细的念头变成大的。先是风吹一下而已,然后动念头,变成一个大念头,好像很大很大的念头了。我们人现在看到山河大地,那是一个很大的念而已。好像我们众生是一个人啊,其实我们的念头是很小的,因为变成一个身执,以为这个众生就是一个人。其实众生不是人,是了不可得。这个人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妄里面来。有无尽的妄,就有无尽的身。但是有了这个身体以后,重新对妄产生执着,所以重重无尽。 因为你住故,就生妄想。如果你不住,就空寂无成,刹那时间法身报身立即现前。色跟无住体相应的那一刹那,没有我,你这个妄念体断掉以后,整个世界那个众生就度尽了。一刹那断的时候,所有都断掉了。断的时候法界即断,生的时候法界即生。一生妄,一切妄现前;一断妄,一切妄即断,就是众生就已经度尽了。这个身转为什么身呢?转为智身,也就是法身、报身跟化身的体。化身无量觉,念念之间是觉,是清静的。法身是无住的。报身是遍法界的。 无所住的体,六尘本来无住故,根识尘本身无住,因妄而成真。 无所住体不断灭空。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是说不要色,是在色里面不住,是不断不灭,不要进入到断灭里面。所尘为境,尘里面是境界,一切境界不住。你现在用妄识看到这个尘,在这个尘里面,叫境,看到这个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境界如果不住的话,为所空。所空叫做情空。如果你在一切境界里面不住的话,你的这个情就空了。这是讲“所”。“能”就是识,就是你能见到的这个能为根,这个根不住为能空,叫识空。对于所、境界你不住,叫情,情不住,就变成法空。而在根识上面不住,智慧上不住,就变成智空。识空转智。根不住为能空,能所俱空。情空则生功德,识空则生一切智。这两种空叫两种功德,一种叫智功德,一种叫法界的功德。所以识空很重要,把识空掉了,能生一切智,把这个世界转为清静的法身,把心转为一切智。所以什么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生出清静之心,叫六尘生心。 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解。如是知,要明了法无所住,回复你自己本来的清静心。如是见,是佛见,不要以假为见,以真实心为见。如是信,如来真实解脱。如是解,就是如是修。无论是在任何地方修行,行住坐卧都不离这个,一直安住在无住体里面。我们心中有执着就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人本来清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我们老是以住心,大丈夫相不能现前,还不如一个小乘的教法。像缅甸那边,出家人一大排托钵吃饭,多么清静自在。吃饭后打坐,内观,观般若智慧,观无住之心,一心安住。常常经行,在路边经行。没事站在那个地方不动,安住法界,什么都不想,无住的时候整个法界已经清静了。在你意识中,法界就是我身,我身就是法界,你融到法界。 我过去在东林寺,在大殿里面念佛,我一站在那个地方,马上就入定了。敲木鱼的时候自己就忘记了。用功夫用到非常纯的时候,人完全是安住在法里,真正住在法里面,那个法跟你相应,成为一体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个我在。所以你站在那个地方,一站就是一天,因为这个法界的相是我相,没有我站了,法界就是虚空,是虚空站在这个地方。我的心是无住的,哪有我站呢?尽虚空是清静的,法界如是站,心无住,无住之站,那是什么境界啊?所以一站就是一天,不动,安住在法里面。站累了,走一下,再站一下。所以修到一定的时候,这个心住在法里面很自在的,所以跟法相应,跟般若相应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跟法相应,你跟法对立的,叫做妄识。一天到晚住在妄识里面,那是出家人的可耻之行为。现在我们出家人可悲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不是真实修行,不能真正的如法修行,讲是出家修行,其实跟法不能相应。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想方设法的安住在法上面。行是法之行。我们的种种变化,吃饭、穿衣、睡觉,都为行。这一切的行为,法就是我,我就是法。菩萨就是这样做的。我念佛的时候声音为什么很大呢?因为我感觉这个声音就是我自己的报身啊,我没感觉到我自己在做佛事啊,我的报身、我的声音都是我啊。感到整个世界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我自己啊。所以我站在那里拜的时候,我充满信心,因为没有一个我在做佛事。无住是法身,无相是报身,我完全是一个智慧的体,一直安住在那个地方,所以我做佛事非常的自在,没有什么动念头的。做一堂佛事做下来了,那真是在大自在体里面啊。如果你动不动动这个心,动那个念头,那有什么意义呢?动心跟法不相应故。做小偷的人,小偷就变成大偷,因为惯性啊。做一件事情做不到,做第二件事情照样做不到,第三件事情那肯定做不到。一件事情你不做,所有的事情你都不会做的。如果一个事情你肯做了,所有事情你都会肯做。所以要无住是当下,不是等到明天。有很多人说我明天再修行吧,这是太可耻的行为。就像今天的花虽美,但今晚有狂风暴雨,所有的花全部毁掉了,你明天再也见不到了。所以,没有明天,有明天永远还有明天,一定是在当下。你现在坐在这个地方,你住了没有?你要感受到你现在就没有我,这个身就是你的身,这个心就是你的心,无住就是你的心,这个世界是清静的。你一直安住在这个地方,现在就安住了。然后你走出去叫行,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行的,如如不动,不动这个妄识。一般情况下,他这个妄识是不会动的,阿罗汉还会动一下,他有戏论,我们众生不断的动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大修行人,不随意动,就是说不是真正的障碍了我,我不会动这个妄识的,要是你拿刀砍我,可能会动的,我的习气还在啊。妄心藏在我们心里面,每个人都有的,不能随意动它。 行,绕佛为什么走直角,不会为了省事转弯过去,就是要到边到位,就是要达到直接跟佛相应,就是到位的心。不走到位就会障碍你,因为你知道但是不做到位,老是留那么一点点,留得越来越多,到最后面就无所谓。所以人对法上面,为什么要行,平时就要训练自己走的时候,心要到位。这个形象导致于我们的心,如果你心很珍重了,做事脚踏实地,你已经证悟了,一切都不会障碍了,你不走也没有关系了。所以走是导致于我们的心。 住,我们站在那里,没有一个我站,法界就是你的站,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你的身体,所以不是你站着,是虚空站在那个地方,何等之广大啊,你的报身站在那个地方,所以阿弥陀佛身体是站着的,他常住不卧啊,安住一切众生,没有休息的时候。如果老是憋着自己难受啊,那是妄心生起来了,不如活动一下。 坐,坐是三昧啊,一切三昧现前。坐就是入定的意思,坐是三昧之意。一切法无住,得一切定现前,只要你无住,色三昧现前,声三昧现前。只要你无住,就是三昧。三昧就是坐,叫空照、寂照,你心已经寂灭了,你在大涅槃里面。相上面来讲,一切三昧,对你来说叫做照体,身体就像放光一样,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坐着而成佛的,大三昧现前,十方诸佛都是大光啊,就是你看到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大光。无住故,光遍法界;有住故,你光就小。这个无住之心,就是佛之果,没有障碍的。佛之果,就在你这个因心上面。 行住坐卧,卧,睡觉,大寂灭现前。你一卧是代表休息,是大圆满之意,法界众生皆成佛道,就已经圆满了。卧,是大寂灭,进入大涅槃。人睡觉的时候要想,我已经死了,我已经进入大寂灭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睡觉的时候要想着寂灭,想着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是麻烦了?佛陀常常在行住坐卧四大威仪的体里面安住,他无一时不在涅槃之中,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就是释迦牟尼佛无住之相。四大威仪是出家人的根本学。金刚经彻底的表露出来我们出家人的四大威仪的俱足,四大威仪的般若之行,一定要跟它相应。 若你无住,处处是宝啊,处处无非实相故,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鸟语花香皆是法语,这并不是说你现在的识里面看到的,跟般若相应才能生法身。在你了解这个法身以后,你看到这个虚空寂静的,寂静的体就是法身。这个法身的妙用,外面所有的都是鸟语花香,佛陀天天在跟我们在说法,说无住之法,说般若之法。跟般若不相应,嘴巴上谈,是毫无意义的。法身是无住啊,你不无住叫什么法身啊?就是你讲时就是清静之时,这个叫做与法相应;你讲的时候,你自己心都不清静,那你讲有什么用呢?你讲的时候正好表露出你自己的心,马上就有感受,就像想妈妈的时候你马上就流下眼泪一样,你要有这种感觉,不是嘴巴上谈的。一讲出来马上就没有我了。就像说葡萄马上就流口水一样。你讲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的清静,没有人我是非,叫断四相绝百非,这个体才是真实的,才是功用,才是修行。所以释迦牟尼佛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这种功德,不可思议之妙用。南摩阿弥陀佛!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