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32
2014/9/4   热度:174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32 何种情形下六度皆是妄说?何种情形下,六度万行皆具足一切圆满果德?六度就是佛陀的报身吗?我心即佛有什么问题吗?一念如何遍法界?回向如何遍法界? 从愿上必须要念念回向,念念之间持六度,四舍,慈悲喜舍,也就是六度这个体,并且对这个体要生起般若之信心。六度里以般若为根本,没有般若六度皆是妄说,六度不圆满故。通达六度,通达于般若,必定要了解六度本体的空性,空性就是佛心,佛心就是圆满,本来之德。一沾上边,就跟佛陀的德就相应了,就搭上佛陀的衣服了,搭着佛陀的衣服你就解脱了。所以呢,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解脱。回向你念念回向,只要你抓住般若,你六度皆当圆满,随便的持六度,都是解脱之体,在此世界,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发菩提心比较重的人,真实想出离的人,必须抓住他的衣服不放,如果你舍去他的衣服,那你就麻烦了。舍去般若就等于舍去了般若之衣,般若之衣舍,六度皆是妄说,那你就迷了。迷失般若,菩提心就没有了。所以呢,六度般若体,就是圆满五度。所以呢,我们,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佛心中本来圆满的德,就是报身。这个报身起什么作用呢?上会于佛乘,下令一切众生自然解脱,自然而然。所以只要你持六度,众生自然解脱。对你来说无所住,为什么呢?在你行六度的时候没有我执啊,你知道它是空的体啊,你布施给别人的时候哪有个布施啊,空的体啊,空的体是佛心,那全部是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所以呢,了解你这一念跟佛相应,没有一个我。佛就是绝对的佛,你不要说我心就是佛,没有一个我心,知道吧。所以呢,不管怎么样,回向里面,如果你通达这个智慧,其实你已经圆满果德了。普贤王菩萨就是,一切圆满。但是我们众生有无始以来的习气在,一边这边谈是佛的圆满的体,后面还要加一个我的这个尾巴,这叫做习气,有住。这个习气要把它断掉,一旦断了佛果现前,那时一根草拿起来你就得到解脱了,六度都已经具足了。回向位,一念把稻草拿起来,一念回向,就已经解脱了。为什么这一念遍法界,你了解它的实相了。但是你不了解这一念的回向,你不知道这一念本身就遍法界,你回向的时候有个我执在那个地方,回向里面有遮,到最后面呢要你悟那一念。但是如果不断的回向于法界,你就会获得一个次第的解脱,它有次第的解脱。所以华严境界它有次第的解脱。所以呢,十回向品,本身就回向于佛。八地菩萨才十回向,到了回向的时候就是回向于佛果了。回向佛果就通向于毗卢遮那佛。而这个十行跟十住还是在因位上面,在伏菩提心里面,还不是明菩提心。如果你回向果位的话,回向位就是明菩提心。从这个体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两种回向,建立愿体,回向都是愿。十大愿王,有一个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发愿,愿一切众生,一个众生没有成佛我愿未尽,那个愿都是为所有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 如何理解忍辱是一种安心的忍、信心的忍、具足的忍?忍辱当中的般若智慧是什么? 忍辱是一种安心的忍,是一种信心的忍,是一种具足的忍,并不是那个无可奈何的忍,没有办法的忍,那个苦忍,那叫不忍,那个忍的话不断的发起那个嗔恨心,在那个地方爆发,到一定的时候他就会爆发。就像那个抽刀断水水更流,你本来是想断那个水,结果水还把整个江堤给覆盖了。为什么这个江堤会翻呢?就是嗔恨心爆发到一定的时候,它就要破坝。我们心里面还有一个坝,你的嗔恨到一定的时候,你的极限到一定的时候,平时对佛没有信心,很听话的样子,实际上你心中还有不满之心呢,我跟你在一块建寺庙,我总一天我要报复,我现在听话,到一定的时候我才不听话了呢。 所以人他没有化解到自己跟般若相应,他跟那个事相上的忍,终究一天会爆发出他的本来面目。所以一个人如果跟佛心不相应,跟般若不相应,我告诉你啊,你这个缺点终究一天会爆发出来,你的本来面目。人老到一定的时候,迷惑的时候,你这种丑陋的状态一定会显现,不管你平时修得再好,如果你不断地用那种虚假不真实的心在修行,到年老来会全部表现出来。平时跟般若不相应,到老来百态齐出啊,最丑陋的事情,最耻辱的行为,都可以做得出来,为什么呢?年老了根本把握不了自己。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把握般若智慧。平时要对你自己所做的所有的善法生起无上的信心,生起佛的这种信心,就是般若之体,了知现前微浅之善法,就是般若之体,能念念相续更不可思议。如果你这一生中念念都在相续,或者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相续,德量都不可思议。问题你这一辈子根本就没有相应过,那就麻烦了。现在我跟你讲一下,你回家去马上就没有了,那就麻烦了。乃至于一天到晚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你还想什么呢?所以呢,修得很无奈。 那这样的人多不多呢?我估猜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这样。因为不知道般若啊。不知道你现在持戒、忍辱、精进充满欢喜啊。有人有欢喜,但是呢他不能跟般若相应,不能够了解这一念充满佛的信心,这个解脱体没有,他不能获得这种信心。不能当下获得这种信心。目前这样的人非常的少。所以呢,一定要在生活中去观察到,化解你的冤,变成无生法忍。有一念无生法忍也是不可思议的。何况你念念之间跟它相应呢? 何以说现在佛教像浮萍一样?浮在何处?观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儿?心经为何不是释迦牟尼佛宣讲而由观自在宣讲?如何才能将般若智慧纳于心而不仅仅停留在入于脑出于口的层次呢? 现在佛教可以说啊是像一种浮萍一样,浮动的,因为大家对闻经典,闻法思维的力量太弱。思维佛法的心量太弱了。我们就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啊念,不知道思维,缺少思维就缺少观照,有止无观,有止无观本身就是一种福报,缺少一个观,那完全是一个外道。现在不要观,只要一个止,现在把佛法止在那个地方,停在那个地方,所以大家对观不感兴趣。就是不去观察你生活中的行为,跟佛相应的般若智慧。不用般若来衡量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那你就麻烦了。所以这个是很可怕的,信门也要观,信门讲解脱,它也要观,这个愿里面,它也要观。如果回向法界,你有一个回向法界的真实相,也要观,如果你不观的话,观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与般若相应的那一刹那叫观,与般若不相应就不叫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要观自在,不能就自在就可以了,观的体是我们众生,为什么是观世音菩萨讲心经呢,不是释迦牟尼佛讲呢?般若心经为什么是观音讲呢,因为观自在很重要,自在本来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体,是金刚之体,但是呢,你要观这个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不观怎么五蕴皆空呢,这五蕴怎么空呢,就像你法王没有出来,那你的六贼就胡来啊,你就在妄的体上面,所以呢,不以光明破无明,那还有什么破呢,黑暗一片难道就这样的下去吗?把太阳拿过来一照不就可以了吗?这个拿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观啊,你没有拿出来怎么观呢?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观啊?这叫止,这不叫观,现在的佛法止在那个地方,如果你止在那个地方,你就完了。如果大家都以这个心来作为标准,佛法就是衰败的现象,佛教就不能进步。所以可以看出闻法太重要了。闻法令观,这个观太重要了,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整个佛法都缺少这个东西,所以呢现在佛法搞得都不像佛法了,因为都缺少观。所以经典大家也不看,闻法大家也不能够相续,般若智慧也不能够纳于心,等你把这个纳于心的时候,那你心里面那种解脱、自在、那种明悟,那种开悟的状态,就是不可思议的妙用啊。 你适合因位修道位修果位修?你适合信位修愿位修回向位修?哪种解脱更为殊胜一些呢?求观音、做观音、是观音各表何位修行? 就像我跟你们在一块混,那就混一天算一天,如果你这个东西没出来,那我就跟你两个混吧,看你吃亏还是我吃亏,黄泉路上我俩不会同伴,你往底下走我往上面走,我俩不可能同时在一条线上走。为什么呢?你不可能跟我这个般若智慧走啊,那你该到地狱的还是要到地狱,你该到边地疑城还是要往边地疑城走,谁都救不了你,真正的是谁都救不了你,释迦老子来也救不了我,他要救得了我他可以把我拉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他救不了我呢?没有办法,只有靠般若智慧。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要信,信与他的信相应,把你的信给搞出来。愿呢,要愿愿跟般若智慧相应,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六度要跟般若相应,必须要跟般若相应。所以呢可以看出这个很重要。所以呢,以愿来修行,也是从信的体来建立的。愿回向于十方,愿行六度波罗蜜两种。就像信也有两种,一个是信菩萨,以方便而度之,一个相信诸佛,诸佛而安之。阿弥陀佛究竟以解脱之。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和十方菩萨,信十方菩萨,他是众生的因位,相信诸佛,是方便,差别国土每个人的愿力不一样,到最后呢,归信于阿弥陀佛。所以你信阿弥陀佛也可以得到解脱,你信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得到解脱,相信菩萨也可以得到解脱,最重要的,是什么,你相信他的果很重要。你相信果的时候变成果位修行。如果相信因位变成因位修行。什么叫因位和果位呢?因位就是你自己在发心在修行,拜观世音菩萨啊,观世音菩萨又不知道在哪里,因为你没有闻到果啊,不知道这个佛菩萨在哪里啊,是有相是无相搞不清楚。啊,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啊,保佑发财啊,什么的,好像是在信佛,但是呢也不能说你不信,这是在因位,观世音菩萨确实知道,因为你每一动念佛菩萨都知道。但是呢,你在因位,你迷惑了,你被这个怀疑心,你被这份无明,你被这份疑惑,把你障碍了,所以呢,你没办法成佛。所以因位相信你自己,不可靠的。第二个,道位上的信,我自己做就是观世音菩萨,不做就不是观世音菩萨,而你自己怎么做,都有一个我见在那个地方。虽然你降伏一下你的心,但是你毕竟不是观世音菩萨啊,你还有一个妄见在那个地方。伏住了一下得到了一种清净,但是你还是不能解脱,因为果位没有现前故,果位上面讲,彻底的相信诸佛菩萨,所以从信位上来讲,一定要相信诸佛菩萨是真的,释迦牟尼佛是真的。我们为什么要相信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能摄诸佛故,那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诸佛,因为十方诸佛能摄无量菩萨故,那为什么要相信菩萨,因为菩萨能摄无量众生故。所以呢,无量众生被十方菩萨所摄,十方菩萨被十方诸佛所摄,十方诸佛被阿弥陀佛所摄,因为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相应,没有菩萨,佛呢是摄取十方之菩萨,因为佛没有众生可度,菩萨就是佛的这个莲花,菩萨摄取着无量的众生,因为菩萨在因位,本身跟我们众生是一样的。所以信到果的时候,才是真实信,信不到果的时候,不管是佛菩萨,都叫果德,都是果位上,一定要相信有他在,真的有佛在,从信位上面你一定要相信,真的有佛存在,有菩萨存在。不像愿位,愿位上就不一样了,愿位上面呢,相信毗卢遮那佛就是我的本来的自性,相信六度即是我自性的功德,佛菩萨都在我们自性中。没有佛菩萨,就是我们自性中的佛菩萨,也就是佛菩萨都在我们心中。他是不需要靠佛菩萨来接引,是你自己可以到,毗卢遮那佛直接摄你。直接把你摄取在信位、住位、回向位里面,这种种次第,六度本身就是你自性所摄取,就是般若所摄取,就是你本来的法性所摄取,是你的实相所摄取。为什么呢?你的六度就是诸佛本来的德啊。所以呢,回向、愿位它又是一种修法。跟这个信位的修法是不一样的。 哪种修法的解脱成就大呢?信位的解脱的成就力非常的高。为什么呢?它有大方便故。它又建立佛,建立了菩萨。但是呢愿位呢是次等,是中等,虽然还有遮止,但是呢以小事能建立大事,它是理事无碍的修法,事事无碍。一个事能建立无量事,在这个信心里面是无量的,但是呢事相上面呢是你只做了一件小事。一件事能建立无量行,那么说它还是比较好修。最后一个,就讲行而成佛。你像六祖大师,祖师再来,像这样的人,行位上面即佛。行位上面信,比如说,你现在闻金刚经,你闻到金刚经,了解法性,从你实际的行动,也就是说你直心观照,直接承担,以无住为体,以无念为宗,当下这个体里面所有的妄都舍掉,吃饭、穿衣、睡觉,这个体里面啊,非常的寂静,非常的清静,一切妄即真,妄的体啊,安住在真的体上面,妄全舍,没有妄了,所以呢,他走到哪个地方,都是清静的。看似妄,体是真,就是看到的好像有种种分别,对他来讲,这个体完全是真的,我坐在这个地方就坐在这个地方,我跟你讲话就是讲话,但是呢不留事迹,就像鸟飞过去不留下一迹,鸟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留下迹。 何谓妄?何谓体?观照在各种位次修行中的作用?观照由有变成无迹无住的时候会怎么样?当代修行中为什么和应该如何强调“信位解脱”? 所谓妄,就是鸟飞过去叫妄,所谓体,他悟到了无住、无念、没有我、没有迹,没有留下任何一个东西。像六祖大师,他的行为,我相信他也在一种三昧之中,像这样的人是古佛再来,是闻到金刚经获得这种信心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人。实际的修行,就是用你的行为,用你实际的行动,直接是实相,观照还有迹、还有住,你观照都没有了,完全是一个大实相现前。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呢,他到处都是圆满的。你讲持戒,他不要持戒,他根本就不犯戒了。他犯什么戒呢?所以一切对他来说都已经圆满了,没有过失,他不动念头了,无念啊。所以呢,他每天安住在无念之中。像这样的人是祖师再来。像这样的人当世做佛,现在就是佛,是世尊,是大丈夫,是天人师,有无量功德,谁对你恭敬都有无量功德。像这样的人,就像禅宗里面当下承担的体,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呢,我们要悟到这个体,也就是说,行位上面的信。释迦牟尼佛讲这三种法,我现在讲的这个东西,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完全在这里面,就是释迦牟尼佛离不开这个。可以这样说。不管讲的什么东西,都离不开这个,知道吧。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都是讲的这个体,所以呢,你在信门解脱,你必须要相信佛菩萨,相信国土,相信庄严。以愿解脱,你必须要相信六度和回向。信解脱就直指明心,见性成佛,所以剩下的所有的都是方便了。要想成佛的话,必须依此。如果对于般若不感兴趣的话,那另当别说。 降伏其心降的是哪个心?无所住了,是不是就已经降伏其心了?是不是只有到无住才算是降伏其心呢?有所住与轮回也是因果同时吗?伏心的境界是否究竟?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句话是须菩提上会于佛心,对下发起大悲心,在前面赞美于佛,为众生起问,所以须菩提啊,他称为大悲又是大智。大悲者,为众生祈法故,大智者,会于佛心故。因为须菩提对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后面已经讲到了,闻是经受持者,不是什么很难,但是五百世后的众生信者难,所以呢世尊要为众生开显。所以须菩提是智,他了解佛心,这里面也可以看出来。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云何住,要想云何住,就得降伏其心,不降伏其心,一切住皆是错误的。我们众生无始以来就是因为住,小乘、众生以什么住呢?我们现在以六道轮回生死之住,我们看到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住,看到法的时候以法住,看到出家人以出家住,我们老是有住,作为凡夫的话,肯定是有住,所以呢,看到佛陀的相好,恋恋不舍。就是住在那个地方。所以像阿难尊者,就是因为住了佛相,三十二相,所以被迷惑了。佛问你为什么要出家啊,他说我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好庄严,所以我就跑去出家了。阿难尊重被摩登伽女给迷惑了,当时被楞严咒给提回来以后,阿难尊者回家见到释迦牟尼佛痛哭流涕,他说世尊啊,他说我这么多年跟你在一块,跟着你听法闻法修行,为什么抗不住这种诱惑呢?所以世尊就问阿难,他说你为什么要来出家啊?他说我看释迦牟尼佛相好庄严,走路威仪具足,所以我就想来出家了。就因为他贪着相好庄严,贪心未断啊。(01:23:16)所以呢,他这一念心未断,就因为这一念心未断,所以他生死就没有断,自然会受妄所迷,妄的东西就会把他迷惑。说实在话,阿难尊者他有这种毛病,那我们这里的众生也照样有这种毛病,我们肯定比阿难尊者更要差,是不是?因为他有住故,有住的原因就是妄心未伏,如果你妄心伏住了,你的住自然无住,如果你妄心未伏,那你住的体都是假的。所以呢,先讲住,后讲伏,伏心即住,住即伏心。如果你真正的住了,你心肯定伏住了。从这里面可以讲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开悟了,已经悟了,已经住了,他应该妄心不起,他的妄心应该没有了,知道吧。如果通达般若,直识自心,或者是祖师再来,古佛再来,那你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不是祖师再来,不可以说你已经无住了。就像禅宗里讲,动不动就说无住,他认为无住就是外面事情都不要做,也不要闻经啊,也不要去做事了,看经典也不要去看,什么都不要做了,就是坐在那个房间里不出来就可以了。他认为降伏其心呢,就是坐着不动,然后参念佛是谁,他认为这个叫降伏其心。他如果不闻经,不知道妄在哪里,降伏不了妄,他住就不现前,以他的这个行为的话,以他这个住的行为,只要有住就有妄心,有了妄心就有幻觉,有了幻觉就会被迷,一旦迷了你到哪个地方都会迷。就像很多祖师,他没有伏住妄心,后来到天上去,还被天女啊、妙景啊、天上好看的东西,一下子就把他迷惑了。不讲那个妄景,我们菜好吃一点我们马上就感觉了。啊,这个菜好吃,那个菜好吃,这都是妄心。你想一想,这个菜好吃的那一刹那,在天上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妙景现前你不贪着吗?因为他自心啊,全靠自力啊,全靠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很容易把这个心给迷惑住。所以我们要不信净土,那是非常危险的,不信佛菩萨那是非常危险的。那么说从这个金刚经里面,如果你要是不信净土,又跟华严佛菩萨又不相应,不相信有过去的佛菩萨的愿力,因为净土法门相信佛菩萨的愿力嘛,倒底愿力有没有呢?愿力一定是有的。我们有古佛出世,你不能说佛出世、佛成佛了,他就没有愿力,愿力一定真实有。因为有愿力,我们才有解脱体。如果愿力没有的话,我们的解脱肯定是假的,是不是?如果愿力没有,那我们一定要跟金刚般若相应,达到无妄状态才行。不然的话,那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又是假的方便的,如果你跟这个降伏妄心又没有相应,那你的解脱还真实吗?所以呢,净土法门跟禅宗的区别在哪里呢?禅宗里不相信佛菩萨的愿力,他相信什么呢?什么佛菩萨的愿力,都是我们的心,极乐世界也是我们的心,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都是我们的心。净土法门的特色就是真的有佛菩萨,有这个愿力,愿力、国土都是真实的。 何谓阿罗汉的住?菩萨的住? 所以呢,我们人是执着于相,凡夫在没有伏住心的时候呢,都是有所住。只要你有住,就是凡夫,就会变成有住之体。你就应该知道,我们有妄心。第二个呢,像阿罗汉,他有住,他有几种住,清静住,苦无常无我住,因缘住,空的住,缘起有缘住,有法住,有名言住,有涅槃住,他也叫住的体。因为有这个住体,就是妄见,妄还没有断。虽然妄清静了,妄伏住了,妄微细了,无明还是没有断,因为他有妄体。妄一断,无明即断,无明一断,你就法身现前,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像般若心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明是假的,无明是没有的。如果你了解,全部降伏其心,无住之体,那么你无明已经断了。降伏妄心才能破除无明,可看出他有住,他的妄心还生、还在。像菩萨,像很多的菩萨,菩萨体他上有佛可成,下有众生可度,他虽然已经没有我了,但是呢他要发大愿利益无量的众生。他发愿行菩萨道,但是呢,他看到无尽的众生他发心要度他们,他有众生可度,他有众生住,有佛可成,还是佛住,所以呢都为住的体。只要有住就有妄心,有了妄心,他就不能称为菩萨,还有所住体。 何谓真住? 所以,世尊,云何降伏其心,很重要,最重要的降伏其心。如果降伏了其心,就是叫做云何住。怎么样的住啊,怎么样的降伏其心啊,怎么样的降伏其心就是怎么样的住。妄心断了,自然无住,无住为住,以无住为住,这是真住。这么个体。南摩阿弥陀佛!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