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6


2014/9/4    热度:192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6

 

  世尊为什么要开显般若?闻般若之力会得何妙用现前?不依般若之力会怎么样?以般若之力如何得性相圆融?

  世尊为什么要开显般若?因为众生无始以来,流转三界,不了知实相故,安住在妄心之中,不显般若不能显无住之心,如来自显,如来自己显出来的无住之心,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在世间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不开显般若,众生也没有办法认识到众生本来无住之心,就是我们现在的出家人再有大的智慧,如果你不说般若,众生见到你这个相,也不能够了知实相,因为众生妄执故;执著于妄见;不能开显;说般若的目的,就是起令众生生起无住之心一刹那时间就能够信受佛语,能得刹那时间供养无量诸佛,因为对无住生出信心故;刹那时间能出离三界苦海,为什么呢?因为无住能生诸法故,无住之心能生佛法,闻般若的目的,就是令众生起正确的知见,闻般若无非令众生进入正见;正知见,不要进入邪知见里面,因为众生无始以来,一个是贪嗔痴慢疑一个就是知见,我们无始以来的知见很重,一个就是贪嗔痴很重,闻般若令无住,刹那时间能离开贪嗔痴慢疑,无住进入佛的知见能离我见,顺存法意,顺存佛陀于法修行,如果你不了解无住,就有住之心,一旦有住就我见生起有我见没有办法进入正见。

  闻般若之力现生中能证无生,能亲见无量诸佛,能生无量净土,闻般若之力能除二边执著,就是空有执著;众生或执著于有,或执著于空;闻般若之力,一切法无住之心,是空有不二之法,因为不住有,因为你无住故不住空,不舍法故,不舍法是不住空,不住心是不舍有,不住空不住有,不离二边执法,闻到般若之力,令众生的心不会建立二边空有之法,令众生乘这个无住之念,无住之心上面建立的一些法成就,令众生得大福;得大慧,因为无住得大慧之力;无住之相得大福,有大福有大慧,大福大慧现前,则名诸佛;因为无住则生实相,无住则生清净,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无相,无相实相,所谓实相非相,非相即是实相,如来说实相即非实相,名实相,什么叫名实相呢?有大福故,有大慧故,什么叫非实相呢?无住故,因为没有住的心,是故你相大,你福大,你慧大,如果你有住,你相就小,慧就小,实际上没有慧。为什么呢?有住就生妄心,妄心里面哪有慧存在呢?哪有福存在呢?哪个福慧,有住就是妄见,有妄见就有四相,有四相就有三界,三界的本体本来就是虚幻的,如果你有住了,三界就生;三界一生,就无福无慧;无福无慧,只生妄见;所以我们一刹那时间,能信般若之力,能离开二边,进入佛慧,闻般若之力得体上,现量上的受用,因无住得清净故,因无住于法得法上……破法执故;得无住之心破心执故;因破心执得清净故,破法执,得庄严故;成就报身故;破心故,能得法身清净;现量上面能起妙用。

  如果不以般若之力,现量上的妙用就是妄见,以般若之力清净来自于法身,庄严来自于报身,所以此相此心现量受用,不以般若之力,你现量上的受用都是妄见;依般若之力,此相此心能遍法界故,能入法界故,入法界是心,遍法界是相,你的心入到法界,你的心在相里面,此相就是我心,此心就是我的相,心相一如,不二;彻底的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闻般若之力能起妙用,现量上可以妙用现前;所以体用现量得到大力;而闻般若之力,令我三心不可得故,为什么?现在过去未来三心因未闻到般若之力,没有我现在过去未来,现在是无住之心,一切众生心是我佛心,无住则遍法界,一切众生心我心故,那有现在过去未来呢?以般若之力,此心没有现在过去未来,此量也就是说法界是我心故,一切法界是我心,哪有我人众生寿者呢?就是说遍法界无体,现在过去未来无心,现在过去未来只是心量,法界是指相上来讲的,遍法界是相,都是我一个相,现在过去未来是我一心,一心遍法界;横者遍法界是从相上来讲,竖者三界从现在过去未来讲;现在过去未来是对心来讲,尽虚空遍法界是对相来讲,此相此心,此相是我报身相,此心是我之本心,一切众生心是我本心,一切法界相是我本心之相,此心是相中之心,此相是心中之相,心相不二故;就没有众生,没有诸佛;所谓诸佛就是无住之心,清净之体,三心不可得故,没有三心之体,要悟到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闻般若之力,得性相圆融;性指我们的心,相指法界;如果你闻到般若之力,不是在相上另外找性,见性见性相上悟体,就是见性;而你见性识相见相即体,见体即相,就是说在相上见到这个理,就是性;依这个性而见法界,叫做相;性相一如,不二故;所以呢性相圆融;圆也就是说无住,无住即圆;融就是法界融成一心,所有法界相是我一心中显,所有众生的相都是我一心中显现出来,这叫做圆融,圆融不二;所以呢性相一如;此名此相是不二的,也就是我们的心跟法界是不二的;圆融无碍啊;闻般若这个体,我们要悟到这个道理;所以故说般若。

  般若是性,布施是行;无住布施

  “是故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色布施”;“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前面讲“若心有住,则为非住”,后面讲“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菩萨是空有不二的法,菩提萨埵,菩提心空,心空无住,萨埵法空,心空法空,法空心空,光有心空没有法空就是阿罗汉,光有法空心上不空是众生的妄见,心上不空就是有住之意,所以心空是阿罗汉,法空是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不应住叫做心空,叫菩提,色布施叫法空,叫萨埵;不住色布施二相具足;就是说我们布施的时候,我布施钱到寺庙来,这个布施的心不应住,你住了这个心叫做心住,心有住就是凡夫;因为心有住,则你布施就不圆满;就不能获得法上的圆满。不离布施而无住故,则心法…就叫菩萨体,阿罗汉是心无住但是不行布施,我心对一切法不住,但是他不行布施;布施是对于行为上来讲,般若是对无住体跟般若相应,布施因为般若是性,布施是行,此行与法相应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利他的,但是不住是自利,布施是利他;无住之心是自利,而行布施就是利他,叫自利利他;自利者心空,利他者法空,心空,法空是谓菩萨;

  是以不应住色布施,色里面布施已经含摄了什么呢?因为前面已经讲过:般若为首,布施为行,忍辱为用;忍辱是来自于布施体,以无住为体,以布施为相,才有忍辱为用;如果你没有前面的般若无住之体,哪你的布施就是有相,有住就有相,有相就不能得忍辱,你忍辱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忍辱呢?因为有住故,有住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有三界四生生起,有了三界,那你忍辱就不会达到无生法忍;你这个忍只能是心忍或是法忍;无生法忍是以无住而生起的,如果你没有无住之般若体的话,不可能达到无生法忍,没有般若无住之体,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的……,色是代表一切法,布施代表行,布施是成就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你不布施不能获得五波罗蜜,你没有无住般若,那你持戒忍辱禅定都是有住之心,而有住就是人天福报,还在五蕴魔之中,五蕴魔里面所做的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就是五界,就五相生起,你无住色布施,那你的布施里面就没有我相生起.

  以六度波罗蜜为行,无住为性,忍辱为受用

  那你的布施一相上就能成就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无住故;在此世界做一切事情无住啊,能成就六度波罗蜜,是以六度波罗蜜为行,无住为性,忍辱为受用,你不能忍辱是由于有住故,由于没有获得般若故,“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怎么利益众生呢?也就是说令一切众生离相,真实利益是让众生生起无住之心,因为无住是成佛故,成佛三身就是法报化三身,一念无住之心成就在布施上面,因为你无住成就性故,因为布施能成就六度故,六度是对于利益众生,无住是跟般若相应,叫自利,无住行布施跟六度相应,而对忍辱。所以众生首先闻般若而行布施能得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圆满,无住是法身,六度波罗蜜是报身,现前得忍辱就是受用;法报化就现前了;忍辱就是世间呢,在这个世间才有忍辱啊,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五百世做忍辱仙人,这忍辱的受用就是化身,六度波罗蜜具足,无住行布施故,布施得菩萨庄严,那就是报身,它依般若故得无住就是法身,法身是忍辱之体,报身是忍辱之相,忍辱是化身是用,是以法报化现前故,为利益众生无非是令众生离相,如是布施。

  摄一切法只在无住

  什么叫布施呢?摄一切法只在无住,也就是说布施里面能摄一切法;布施就是利他,因为布施是舍就是空义吗?因为你能布施就是舍的意思,舍和空是相应的;所以持戒亦如是,为利益众生故,你为什么要吃饭穿衣睡觉呢?为利益众生故;你打扫卫生啊,做寺庙啊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因为利益众生,一切法止在哪里呢?止在无住;如果你有住,后面他会讲到,若你有住,则名入闇啊;则无所见吗?而你无住的话,就象见到太阳一样,可以光明遍照,所以我们在一切法,无住一切法而行布施,布施体里面布施就是无住之意啊,你想一想,持戒和不住持戒,不住持戒而持戒,不住放生而放生,不住行善事而行善事,吃饭不住而吃饭,睡觉不住而睡觉,你安住在不住体上面,你一直这样的安住着,一切法无住故,如果你真的是这样做的话,那能不清净吗?那你想一想;我们呢?住于法而行布施,持戒就住在持戒上面,忍辱就住在忍辱上面,布施就住在布施上面,放生就住在放生上面,常常对一切法生起住的心,却不知道无住之体。

  何谓无住?过去无牵挂(相)未来无攀缘(相)当下无著;何以无住是不可思议妙法?布施摄诸法,摄一切法只在无住。念阿弥陀佛如何无住?

  无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无住就是做一切事情心中常定,事情你叫我做我就做了,但是我心中没有一点点执著,无住就是对上没有牵挂,没有攀缘,对下是无为。我们众生呢对上面是攀缘,对下面有执著,有牵挂相就不是无为,有攀缘相就不是如来,如来是无攀缘相,无为是无牵挂相,你有牵挂你有过去的牵挂,你就有住,你一直安住在这个地方,昨天今天明天,你一直安住在无住的体上面就没有牵挂,所以众生有牵挂就证明你已经有住了,众生在攀缘的时候,证明你已经有住了,你攀缘就有取舍,你在牵挂就不是无为,无为是什么呢?心不住故,心不住为究竟故,就是究竟于佛,心不攀缘就是无舍于真如故;为什么在这个当下的法上面,没有一个攀缘相,当下所做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一切行为里面,你没有攀缘相,没有攀缘就是不取不舍;当下的体,没有取没有舍的体,不舍就是不离当下,不取就是不取妄见;你不住啊哪有妄见生呢?

  无取无舍也就是离名言相(离心缘相),即是真如,依真如实相而修行,这个体里面,不可思议的,这个布施摄诸法故,是在无住,所以无住是不可思议的妙法,所以我们念念无住,无住而念,不离念而无住,就是我天天念阿弥陀佛,但是一句也没有念,叫无住,我天天在念,不离念而无住,你不要离开念,离开了这个念另外有无住,那就是念上有住,有取有舍不叫无为,为什么呢?在一切法里面你心不住才叫无为;在一切法里面你有另外的无住体,那就是有为了;你有个无住的体,一切法本无住就是我心故,是法是我心故,所以呢念阿弥陀佛不离念而无住,不能离开这个念而无住,此念即我心此心即我念,念心不二;念的这个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个念的体就是我的心,我的心无念,无念而念,念到最后面呢,这个阿弥陀佛就是你的心啦,是不是;我的心有念吗?阿弥陀佛你口上不念了,阿弥陀佛出来,那个无念而念就变成念佛三昧了;所以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定的时候,无念而念,阿弥陀佛出来的时候,不是从你嘴巴上出来的,是你的心出来的,你心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变成你的心,我们平时口上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因为你没有无住你有住啊,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我是我,所以你跟阿弥陀佛之间呢是有一个相对的,相对体你就是有住了,所以你不断的把阿弥陀佛变成是你的无念体,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阿弥陀佛就是我的法界,你彻底的忘我了,阿弥陀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个叫做摄一切法只在无住,真正的到一定的时候,一切法变成你自己无住之体,无住之心,一切法变成我心故,所以应如是布施,我们应该学会这一点;

  如何见“非相”,“非众生”?如何顿破五蕴?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一切诸相,是我们现量上面看到的,是五蕴之身,而这些相是非相,怎么是非相呢?我们从根本上来讲,也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就是五蕴,五蕴就色受想行识,色就是色相,受有受相,受想行识;这是我们内相,外相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都叫相,而这相里面,只要你有住这个相,有住之心,我们不了解,中间产生识,有识变相,我们没有这个识,这个相就不会生,有了这个识并没有认为有个相在,所以不知道此相就是此根,此相就是此色,根跟尘体相一如;是不二的;如果你悟到了,一切诸相,皆是非相;五蕴因为无住则非相,非相,你无我在,你不执著于相,就是非相,因为根尘是不二的,如果你有相有住就生识,就变成有相,如果你悟到了,或者你证悟了,一切诸相则是非相,五蕴就顿破,五蕴我见就不会生起来了,有五蕴生起……

  你看胎卵湿化,因为人有二种,一种相是对于境,生是对于命,你看“一切众生则非众生”,生是对于无生来讲的,因为众生是无生的,相就是非相,相是非相,众生就是非众生;因为相不生,众生就不生;因为在一切相上面,你无住众生就不生;如果你相上有住,众生就生,众生有生就是胎卵湿化,就显现出来。胎卵湿化是境,什么境呢?就是三界,生识就是诸法,三界唯心,诸法唯识,一切法就是自己的意识在哪个地方,三界就是众生,是心,心不生则众生不生,识不分别就是识无住,则诸法不显,一切法不显,诸相就不生。所以我们在一切相上不生的时候,境就没有了,境没有你无生故,众生就不存在了;所以呢非相就是非众生,诸相就是诸众生,一切诸相就是一切众生,有相生就有众生生,对相上讲就是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一切相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众生:只要你安住在无生的体上面,非相现前,所以这里面是……所谓的非相,你看到的这个相,过去金刚经里面讲,看了我非我是名为我,也一样的,前面不是讲过吗?所谓山河大地,即非山河大地,是名山河大地;所谓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一切都是名为,实际上没有个实体;山非山,是名为山,那有山存在呢?如果你不断的破不断的破,到最后面没有了;如果细细的从唯识的观点上面破,你也了知此色无相,此音无相,因为都是缘起和合,有缘起,感受到有相,如果我慢慢破的时候,他相就不生了;如果这样的慢慢的破解的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把他辨别开来。

  在般若经里面只要你无住,心中不要执著,此相自灭,此相自己就会灭掉,为什么呢?一切相由我心受,我心不受相自灭,就是说昨天今天明天,三心了不可得,没有心住,心不住,此相昨天今天明天,心不受故,昨天吃饭,今天吃饭,如果你受就有相生,如果你不受,相过去了,也就不存在了;不在了,过去了,哪有相生呢?我们众生心不受,相就不受,因为后面讲:众生则非众生;因为众生是心来讲的,是识来讲的,此相就是法界,我们心跟法界是同时建立的,就是我们早晨吃饭,是我们一念于法界,法界为相,一念为心,此心不生,我们心不相续,此相就不会相续,我们心相续,此相就会在你的大脑里不断的在回忆,这种回忆的相是你因为众生有心,众生有识在哪个地方,所以就有相的建立,此相实在是没有相,所以从般若上面讲,也就是说互相依赖,根尘它是不二的,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由识把我们分开来了,其实,二相不离,根是树的根,色是树的枝,枝花叶全是外面的色相,

  根在哪里呢?根好比大树之根,我们众生只是一棵大树而已,有根有杆有枝有叶,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相,叫枝叶杆,眼耳鼻舌身意好比是根,谁能知道根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看到根了不就解脱了吗?如果你看到根就是解脱之相,因为根与枝叶杆是一体不二的,但是我们会分开来,说色是色,我是我,这个色是色我是我就是妄见,把色跟我分开来了,就象桌子跟凳子,这个凳子和木头,这个木头是为桌子的根,这个根呢就在桌子里面,离开木头哪有桌子可得呢?此相就在根……没有这个木头哪来的桌子呢?所以我们这个桌子根,摆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桌子以后呢,我们用它就知道我们执著了相,就不知道这个木头忘记了;忘记了木头就执著于……我们看到这个桌子就动念头,识,意识出来了,由识里面,啊,我看到这个木头,我看到凳子,我能看到的这个凳子,是因为我们有个闻信,认为我有个桌子存在,所以木头跟凳子,产生了对立,好象我们根跟尘是脱落开来的,事实上是没有的,根尘脱落就是你此识断之时,如果你的意识在凭空之中断掉的时候,那你就可以看到他的本性了,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以识为我,把识当成是我,不知道根尘是不二的;如果你识空,打七打七啊,你的识猛然灭掉的时候,你根尘就脱落开来,所谓的根尘脱落就是识空之时,你这个识啪的一下,断掉了,这个时候木头就是桌子,桌子就是木头,就是我的根就是尘,尘就是根,一刹那间你就进入到法界里面去了,那个是你自己本来面目,不生也不灭,不来也不去,不多也不少,不取也不舍,不离当下,不起妄见,不取是不取妄,不舍是不舍当下的真如;所以我们当下就是真如,所以如来无非是宣此相,就是我们根本故;

  所以我们要入到法界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利他其实就是自利,为什么呢?看到一切色是我心故,所谓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自己,如果你要是知道一切相是非相,哪有众生可得呢?众生就不存在了;众生就是“识”啊,我进入到一切诸相是非相,非相就是无住体啊,无住的话,你在无住的体里面,现在不住,过去不住,没有现在过去未来的心,没有一个独立的我识存在,有独立的我识存在,就有现在过去未来,你或者念佛,或者坐禅,不断的相续你哪一念,看看一念相应的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过去未来的心是非相,你现在要悟到这个道理,然后渐次……先要明心,然后不断的修行,才能见性呢?如果你不修行,怎么见性呢?我们不断的心要明了这个实相,然后你修的时候,了知现在过去未来是这个心的“识见”,是意识的知见,彻底的不要相信你“意识的知见”,了知法界就是我的心,所以把这个识给破了,在你修行的过程之中,没有众生的。

  所以看到众生非众生,则非众生跟即是非相,如果你前面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则非众生则非众生,一个“则”一个“即”,为什么不讲即非众生呢?这个里面有很大的妙意在里面。如果你前面一切众生即是非相,证明你已经无住了,一切众生则非众生,一切诸相还是相,就是没有无住,众生还是众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能够即非,如果你这样说:一切诸相即是相的话,那后面不会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应该说一切众生即是众生;肯定会这样说;所以则非众生这个“则”,它有双重意义:你一定要这样想,一切诸相即是非相,无住才能够进入到,一切众生则非众生;这个则字里面已经给你一个等号,就是说等待你前面的会,如果前面没有会,则另是一种意思,如果你前面会到本意,又是一种意思,所以呢众生呢,所以呢有众生之名则有众生之体,好象是众生,有名言;如来说吗?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是从名言来讲的,一切名言说相,就是说在名言上面说相,所以呢这个诸相,从这个,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都从无生中,只要你有相就生诸法,一切法生,也就是说,世间,地狱饿鬼畜生呢都是代表法,如果我住这个法了,真的有众生吗?真的有胎生吗?有卵湿化生吗?你这叫众生之见;你有这种住就麻烦了,有色吗?无色吗?有想吗?非有想吗?你有住了,就麻烦了;

  所以此相非相,一切处不住,就是不管修什么法,不应该住,所以呢,既然一切相不生,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则非众生。也就是相无住,众生则非众生就是没有众生可住,就进入一切空,空有不二,前面讲到“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也就是说我与众生都空故。

  如来的说法相、度人相、名言相、色相、行法相?如来的相的实相?空还是有?有还是空?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是破众生的……以为说:我们都空掉了,如来是不是也空掉了,没有证量了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包括如来的报身庄严,包括如来的大身,我相空,众生空,相空,谁来受呢?这样是不是没有受者了呢?所以如来后面开显,“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也就是说众生看到诸佛,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看十方诸佛现无量的清净庄严,这个相又从哪里出来呢?这个相是什么相呢?如来知众生疑,所以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什么是真语者?如来无所来无所去,真语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有无住之真心,佛性叫真如;开显众生本来无住之真心,身是遍法界故,心是无住体,就是开显众生的真实,有情无情皆有佛性,不管是有情的众生,还是无情的法界;因为法界不离心故,心不离法界故,说有情说无情,无非是众生的分别;有情即无情,无情即有情;你说我们的身体是有情还是无情?法界是有情还是无情?所以无情在有情里面,叫无住之相,有情在无情里面,就是无住之心;有无住之心能现无住之法界,为什么无住之心能现大福德呢?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