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62


2014/9/4    热度:210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62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校量功德。这部金刚经如是说者,利益有多大?

  复次,又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闻到这部经典,能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这个说经的人是自性中的功德,

  随说,随就是随顺之意。就是这部经典到我们众生心中,产生了经意的开显,闻到这部经典,然后解开它的本意而实行者。也就是我们众生随顺般若,与行为,把这部经典开显给大众。

  当知,应当知道这件事情。我们这个能说的人,所开的这部经典,和它的经意。此处,有不可思议处。

  一切世间。世,30年为一世。间,是隔开之意。就是宇宙与空间,就是时间与空间。世,是时间的概念,一世、二世、三世,世叫做现在过去末来竖体。间,叫空,空是法界的意思,间是横遍的。世是竖着,尽未来际。

  天人,就是天上和人间,天人属于三界。阿修罗,也就是天龙八部。

  我们应该知道,有此经处这个地方就像有佛在,有塔在,有庙在。就是告诉我们,这部经典里面,有佛,一念无生究竟觉;塔,是代表法身,佛法证悟法身,法身庄严处;庙,庙里必有僧,是代表僧住,代表清静处。不管是任何一个地方,有说这个金刚经的人,有随行金刚经的人,看到这部经典的人,只要是这部经在,就如佛塔庙,就有佛在、有法在、有僧在,就叫三宝俱足。

  大般若经里面比喻,帝释宫里有个塔叫善法堂,帝释常常在此为大众说般若波罗蜜。但是有时帝释没有来,天众而来,天众就向虚空向法座上面作礼供养而去,如佛塔庙。就是说,看到般若塔或者这个经典,就像看到佛一样。

  这里面有三个体。前面讲到,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还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这个叫做如来功德不可思议。这部经典的本身,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比较量功德,不如四句偈功德等,这叫经。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这部经典,为他人说,这里面有自性三宝俱足。三千大千世界遍法界故,一念无住之心是佛宝。清静遍法界故,法界庄严是法宝。而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而得解脱,而福德广大故,是为僧宝。你思维这部经典,这里面它没有界限的。所以,佛法僧含在心里,叫自性三宝。

  “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就是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应该视它为三宝。证明三宝与十方世界,三宝的这个体本身与十法界是相应一体不二的。证明金刚经是十方所有众生的本心,不然为什么要礼拜呢?要恭敬呢?要供养呢?它相应故。

  如佛塔庙。佛,就是无住之心。前面讲的自性三宝,佛其实代表佛宝。如佛塔,代表法宝。庙“何况有人,竟能受持读诵”是为僧宝。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稀有之法,这是解脱法,所以这里面非常的圆融。这一个相上面有三宝,这三个体是佛法僧,但是每个体里面还有住持三宝、自性三宝、常住三宝。所以我们现在寺庙,你一定要认识到这部金刚经的体,你现在看到这个出家佛法僧,就是如佛塔庙。看到这部经典就像见到佛、见到塔、见到僧一样,随时随处随说是经,任何地方说这部经典的时候,要思维三宝共住的地方。佛,一切佛现前,是尽未来际;法,遍一切处。僧,是清静之体。住持之佛宝,是会于一切众生自性之佛宝。此处之法宝庄严是会于一切众生自性中的庄严,叫做法宝。此处的庙,叫僧宝。僧宝会于众生一切清静处,清静则生实相,所以众生的清静就是僧宝。一切众生心中本来俱备清静。所以,闻此经典,在闻的这个相上面,叫住持。此相与心相应故,而不了解此相,自性三宝也自然不能通达。了解自性三宝自然会对相上三宝生出无上的恭敬心。

  是故我们在讲金刚经的这个相,和你的自性是通的,是故应该要无上的恭敬。如果对法师在讲法这个相上面,认为我有自性三宝,外面的三宝跟我没有关系,这个就错误了。讲这部经典,佛与自性相应故,法与自性庄严相应故,僧与众生清静心相应故。所以,此体、此相,已经不可思议了。所以对此相生起自性,当下你就会跟本体实相相应。如果你在此相里面生出任何的思维、分别,都跟自性不能相应。证明自性三宝与我们住持的三宝是不二的。这里面自然会放下我们心中的一个思维的我执。因为我们有得失之心。不知道此相就是彼心。不知道此现在的三宝,就是我们的自性三宝。佛,究竟觉,就是我现在讲法的这个过程之中,无住体就是你的自性。自性就是你现在这个有住的相。那么你看到此佛此相此经典,则见此塔庄严,离此庄严之相,哪有你自性呢?你不要以为说离开这个相还有另外的法身可得吗?相只是无住而已,相上无住体还是相。什么叫无住呢?清静故。清静不是思,当下的一念,不动念就是无住,以无住为体,当下体就是无住体,无住就是有相,有相就是无住,有相而无住体,当下清静,就无念,而无念体就是三宝。所以三宝这一念就俱足了。所以我们在这里面吃饭、穿衣、睡觉,一切不动念头的这个当下的这个体就是三宝俱足了,所以佛陀要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在这个闻法的过程,是要解决我们一个生灭相。我们对这个身上的执着,我们认为有个理可得,不知道当下就是三宝的体。所以闻金刚这个体,在我讲金刚经的这个过程之中,三宝已经俱足了,要用这种心安住。

  后面不是讲吗?“何况有人竟能受持读诵”,何况有人,就是众生,竟能,竟是彻底的意思,能就是接受的意思,能是代表有勇猛力、承担力、大心的力量,受持,受是闻信接受。不能发大心,他肯定不能受,不能受就不能持,不能受持怎么会读诵呢?他会对金刚经没有兴趣。受持,当下空法不二观察,自性清静。在这个当下的体里面生实相,这个实相上面,本体无住,本体无念,当下清静,这个就是三宝。金刚经就现前,此人天天在读诵金刚经。什么叫读诵呢?如如不动。佛陀有大方便故,讲话非常的圆融。讲此讲彼啊,佛心会到我们的当下,不要我们去思维,彻底的放下你的思维,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个智慧真是广大啊。就是你现在当下无事。

  大声念阿弥陀佛不会心也没有用,当下的体就是,这个体的当下不要再妄心思维。这当下的体本来无住真心,这当下的体本来清静,安住此心,心不动摇,这个就是金刚经。这个相,不需要舍取之心,舍这个相而取那个体是有得失之心,舍相有住,是为妄见;而无舍无取真如体外另外的无住真心,也是妄见。当下寻思,也是妄见,无非是当下无念。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念干什么呢?要了知无念之体就是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是体,有念是相,体相一如,念念无执,心中没有任何的执着。此有念相是由无念体,这样的念法,念念是佛,念念是法身,念念是报身,念念是化身,念念是解脱体。所以,这念叫做般若之念。

  何况人竟能受持读诵。何况就是指听经的人能受持者,比我讲法的功德,比我讲法的这种利益,还要大。所以呢,此受持的人,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成就是果的意思,最上是究竟的意思,第一就是第一谛的意思,稀有之法,稀有就是佛再来,如果你懂得这个意思,就是古佛再来的意思。所谓古佛再来,就是尽未来际,没有一个“我是古佛”,所谓的古佛,就是你一念尽未来际都是一个佛心。大家念念是佛,并不是说“啊,我已经了解这个是空性了!”那就是佛了,是你与实相相应。我讲法不是法,我现在讲法没有用,一定要我受持,“何况受持读诵”,你听到了,竟,彻底的意思,能,发大心的意思。发什么大心呢?舍妄,生清静心,则生实相。什么叫实相呢?一切法皆是虚妄故,皆是无住故,皆庄严故,皆平等故。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心?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功德,平等的法性,平等的无我。在这个体里面,才是真正的,竟能受持读诵。如果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众生已度,不生烦恼。佛陀已成,不离生死。不住涅槃,烦恼不生,不住生死,誓成正觉。他不在生死里面,但是呢,也不住涅槃,这个是什么呢,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法无住,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人是不可思议。所以呢,听的人很重要,不是说的人。

  出家之人是佛弟子,说法之人是佛弟子,唯有竟能受持读诵之人是真实佛啊,真正的是佛!真正的学佛,不是有佛可说,有法可说,有家可出。完全是你会于般若之心,承担于佛,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呢,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不能够彻底地把你的妄心去掉。就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为不发心不能产生大力,勇猛之力。也就是说,对于成佛这件事情,他内心中还是无所谓。像这样的人,怎么会受持读诵呢?怎么会说一切法无住尽庄严呢?一切法无住之清静心呢?一切法当下无念无住呢?我们现在把无住变成无量的住,把无住变成有住,那就妄。天天绞力思维,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所以佛陀首先来示现的就是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次第乞已。次第,就是这家到那家,共七家,不生分别,不生好坏,不生善恶,次第而行。

  出家人有次第法,什么叫次第法呢?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所谓无次第,皆是平等故。无次第是建立在次第上面的,无住之法是建立在有法之中。离开诸法,离开此相,哪来无住?离开此次第,哪来平等呢?平等是建立在次第里面。我们什么时候才不次第呢?晚上做梦的时候不会次第,一会儿在南京,一转身怎么又跑到北京去了,一转身又到南京去了,这叫无次第,不知道怎么去的。上午吃饭心生欢喜,下午洗澡心生烦恼,今天走到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互不相应,不能够相续而立。一天到晚种种分别,这个叫做无次第,这边说的是这样的话,那边说的是那样的话,互不能够相应,互不能相应之体,叫无次第。

  什么叫次第呢?从这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你一个心过来,不变,就是清静的心,无思。走路就是走路,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你一直无住走过来,一直这样的很安静的走过来。所以吃饭穿衣睡觉,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没有事。包括后面会讲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以众生的心建立出来的,并不是佛陀认为我要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他的心量的本身的体。

  所以闻般若之法,关键要能受持读诵,我们不能受持读诵的原因,不能够发大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发大心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业障太重,应该如理忏悔。佛教认为,所做一切恶业,皆当忏悔。我们上早晚殿干什么?都应当忏悔业障。忏悔到佛菩萨放光来照你,佛陀放光来摸你的顶,令你的罪业消灭,不然的话,你不能获得清静心。第二种忏悔的力量,就是闻听般若生诸实相。就是闻般若心,把你内心的那些污垢的东西散掉,对般若生起信心。还有一个体,就是发大愿,我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要发无上之心,发菩提心。你不发菩提心怎么产生能呢?这个能就是菩提心里面出来的。如果没有菩提心,就没有能,能是一种力量之意。只有能才能够静,必须要有能才能够受持,能就是四种菩提心。

  了解人生之苦,生起出离之心,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来,想到人间的苦,人间的是非,你勇敢的把它断掉。我来干什么?来争名夺利吗?我的父母都不要,兄弟姐妹都不要,我跑庙里来出家干什么呢?我就是为了要出离苦海故。这个世界人情事海,冤难伸啊。这个世界的冤如海之深,人间的恨,如山之高。但是呢?你一个大勇猛之心,舍去不管,而生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什么叫舍去不管呢?不管是恨之山,冤之海,如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念生起的时候,这一切恨和冤,舍去不顾。不管什么冤到我身边来了,还是恨到我面前来了,因为我不为此事而生,因为我是为了出家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了知这是苦之本,是苦的冤气,就是这些东西把我带来。说舍,很容易,如果你在这个不舍的情况下很难,舍一念之间就可以。你不管在家里有多少亲戚眷属的苦,头发一剃,万事皆非。只要把头一剃掉,你就是一个清静的和尚,与世俗无染,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我当时在出家的时候,头发一剃掉以后,家里的事事非非,这些牵挂、烦恼,同时就没有了,从此以后再不管他事,世俗的缘被已经舍光了。

  第二,还要舍去我们内心里面的思惑烦恼。常常不断的思维,我既然把世俗相上的恨、冤、情都舍掉了,为什么还不舍去我们心中的冤、恨、情、执呢?一想起恨、一想起冤、一想起我们心中的执着和烦恼的东西,轻而易举的把它舍掉,因为我不为此事而出家。出家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我不为此事而出家,所以一下子就断了。如果你为此事,那不是跟俗人一样了?我出家的目的,我就是要舍去这个。只要你发心就可以啊,舍我心里的东西还不容易舍?任何一切事情,我一想到,我就想,噫,我来出家干什么?难道为这个事情吗?一下就舍掉了,很快的!舍这个东西,我们心中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拿出来以后,特别是我们闻到这个般若,对佛陀的般若心生出来,包括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反正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管什么冤啊、恨啊,不管它了,把我打死,把我骂死,我无所谓,我不管你的,我大不了跑到一个小庙里去住。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又不管别的事情。

  第三种,违缘。人在这个世界上面,有很多的违缘,违缘起什么作用呢?它会令我生烦恼,这个东西就是麻烦的事情。了知一切违缘是我修道之助缘,要有这样的菩提心出来。违缘是锻炼我的心智。我们心中是不是真的发了真实的菩提心了呢?把这些违缘当作是锻炼我们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菩提心,要生起感恩之心,一切违缘是我助道之缘,要生起法之见。一切善恶无非是妄想分别之果,善恶的体实在是清静无比啊。如果你不生妄想,不生分别,此法就是清静,清静是它本体。但是违缘在没有观照之前,你会把过去无始以来的习气把它勾引出来。但是我们生出一种大的力量,把违缘当作是助道之缘,不断的观察这个助道之缘。在我们生烦恼的时候,你立即觉,用勇猛的“能”,发起勇猛的醒悟的心。你就想,难道我现在还没有菩提心吗?难道我的这个道心还不坚固吗?难道我出离心还不够真切吗?内心中一激,我怎么还不能断除这种烦恼呢?我要想办法寻找善知识,或者用非常快速的方法和手段,断离这种恶境。违缘现前之时,我一定要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个问题。假设我建无量寿寺,我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一定在这里住不住,就像我在东林寺要跑出来一样。

  你知道我在东林寺怎么出来的吗?翻墙而出,因为没有解决我根本问题,因为我觉得我还有烦恼啊,我要找出来啊。我第一次是跑出来的。十二月下大雪,我步行到九江的,外面大雪下了一尺多厚,车子没办法跑了,过年腊月了,走到九江整个身上全部是雪,就为了逃跑故。因为烦恼啊,要找解脱啊,急迫的想求解脱的心。在九江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坐车跑到彭泽,住了一个晚上,东林寺就又派人去,知道我肯定到那个地方去,用车子把我拉回来。拉回来以后呢,没有办法了,第二天晚上我又翻墙而出,我怕人家见到啊,就不到彭泽去了,直接上大轮上重庆,直接到慈云寺亲近唯贤法师,在我心目中唯贤法师非常了不起,我想到那个地方去求解脱。跑到那边去,结果我看到有些不如法,那时候我这个心很勇猛啊,看那个地方有的穿在家的衣服,我都不欢喜。不知道为什么四川的出家人有的穿在家的衣服。后来我一转身,马上又回来坐车子,那时候车子很慢啊,我就直接从重庆坐火车到上海,然后到苏州,火车上站了两三天,腊月份那个时候那个车子上挤得不得了啊,我站在那个地方,一直站了两三天,两个晚上一个白天,站在那个地方,冷得要命哦。跑到上海,在上海又跑到苏州,为了求解脱故。

  烦恼生很正常,关键要有一个降伏烦恼的心。降伏烦恼并不是要把对方怎么样,是你自己不断的反省自己,我可以逃,可以寻找善知识,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转我们的业,不可以说你修行目的只是想得到某个东西,想得就麻烦了,有所得那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佛菩萨无得之体,但是我们很多障碍怎么办?消,不是得。为什么我们不能转烦恼为菩提?为什么我不能够将这个恶的相转为清净之相?把它转掉。

  在这个时代修行人越来越多了,终南山、五台山、云居山都有很多非常讲修行的人,都降伏了他们内心的烦恼,都发了大菩提心。最重要的降伏烦恼快速的力量的还是来自于般若,般若无住,有般若的力量你就达到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就能达到“忍”。声忍、无生法忍;都会现前。释迦牟尼佛做了500世忍辱仙人,以般若力量达到了忍,手被砍下来能够无丝毫嗔恨。你不能说我有般若了,我就不忍了。这跟般若不相应呢?般若的实相就是忍辱,这里的忍不是忍耐的忍,是般若之忍,是无生法忍;身体上的忍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真正的达到无我,我告诉你啊,那个身体是如幻如化的。我常常想这样的问题,那些小事情上为什么就这么不能忍呢?出家人既然打算去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老是会为了一些小事而生烦恼呢?对我而言这些都是小的不能再小了,根本不应该生起的东西啊。出家的目的是干么呢?是为了成佛,还是为了烦恼呢?我就感觉到这个烦恼为什么会生起来呢?我觉得真的好奇怪,其实是我自己没有把自己放低,应该跟老百姓一样,要不断的思维他的烦恼就是我的烦恼。现在要我想这些烦恼我实在没有办法想。

  这些小小烦恼在众生那里怎么就显得那么大呢?那么放不下呢?就是因为你这个般若没有建立,没有长时间的薰习;因为没有薰习,没有产生忍力,忍是善根呢,你善根不发起来的话,这个力就不能生起来,力是摧毁之意,五根五力才能生菩提分啊,如果你力不生出来,怎么能生分呢?怎么会有菩提分呢?一分菩提分就是一份清净啊,没有菩提分就没有清净体啊;那就是完全住在烦恼里边了;所以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先有五根,再有五力,再有七菩提分,才能生道啊,什么叫八正道分?正语正见正思维正定正业正命,正的体里面就是“无动于心”,释迦牟尼佛就是八正道分;八正道合在一起就是一尊化佛;八正道来自于七菩提分,七菩提分第一条是择法,七菩提分来自于什么呢?菩提分是清净体啊,你有一份显代表那是清净心里面发出来的,清净体是来自于力,摧毁力;如果没有力怎么摧毁呢?力来自于何方呢?力来自于善根呢;善根的根本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信;如果没有信根,就没有信力;没有精进根就没有精进力,没有念根就没有念力,没有定根就没有定力,没有慧根就没有慧力。你这个信、精进、念、定、慧都没有,菩提分是假的;菩提分一分也没有;前面的三个是自利的欢喜心,后面的三个是利他心;七种菩提分都没有,那就是彻底的凡夫,真的很恐怖的。

  我告诉你啊,现在很多人修行一辈子都没有的,连信根都没有;何况是力呢?这个根是从哪里来呢?发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放弃一切恶见,一切烦恼;就是我刚才讲的三种:第一、放弃世间的苦,放弃世间的恨,放弃世间的怨;第二、放弃心中的恨,放弃心中的怨,放弃心中的执;第三、放弃违缘观;这三个东西都叫发菩提心,之后进入伏住菩提心,伏菩提心就是清净心,而清净心后面,是叫明菩提心和出菩提心;念阿弥陀佛是在发菩提心中开始念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吗,你发菩提心不要怎么专念呢?一向专念就是舍弃一切所谓的苦及违缘乃至于恶的缘起,不发菩提心,念阿弥陀佛又有什么用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三辈往生中都叫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必须真正的内心里面发菩提心,想到极乐世界去,不是嘴巴上念一念;

  所以呢往生心就是菩提心,往生心就是一切不住,你打我骂我诽谤我污辱我,乃至于杀我,我都不计较,反正我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了;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大的小的我不起分别,反正我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了;什么儿子女儿孙子,凡正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我既然做一做,但是我无住,我心中没有一点住念,我就是要到极乐世界,就是念一声阿弥陀佛,只要你无住就可以了,你就是不念阿弥陀佛,只要你无住,你这辈子不住了,只要你念一声阿弥陀佛,你必定往生。如果你念一辈子阿弥陀佛,念得水泼不进,但你并没有真正发出菩提心,还是照样不能往生。为什么讲一念乃至十念就可以往生?十念只是代表十法界所有的众生而已。你能不能往生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往生的心。

  所以呢,这个发菩提心很重要。念阿弥陀佛你就能伏住,里面清净的心就出来了,因因感果,它是感召出来的。清净心是来自于无住体,只要你无住了,清净心自显,清净心则生实相,信心清净故则生实相,没有我执、无住就是清净。在金刚经讲无住,在净土法门讲往生,无住就是往生,往生就是无住;何谓往生?往而无生,生而不住,是谓往生。往是与不住相应的,生是跟无生相应的,往是净土的往,不住是金刚的不住;生是净土的生,在金刚经中讲无生。如果西方极乐世界有生的体的话,那西方极乐世界肯定不圆满;西方极乐世界是无生体啊,是无住相啊,无住相才能有无生体才能有庄严,才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庄严之相,如果有生有灭还叫庄严吗?所以跟金刚经是完全吻合的。金刚经果上圆则因上圆;从因地上的修行,因上有修就有住,有住果上就不得;果上无住,因上就无住,果上的无住心在你跟前现前的时候,你因上自然无住,自然清净了。只要你无住的果现到你当下来了,你的因就是无住体,就是清净相,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叫果位修行;金刚经也好无量寿经,全部是讲果位。

  讲菩萨法门都叫因位,金刚经是直接说果,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发菩提心才有伏住菩提心的清净心生出来,有了清净心才能够闻到般若,但是你闻到般若本身是从清净心里面出来的,如果你闻到般若不能生清净心,等于一点善根而已。我讲金刚经你不懂不能生实相,我用法布施,此人没有善根,他就得不到;得不到的人,听到金刚经就像看到空中之花一样,没有用。

  伏住菩提心,然后才是明菩提心;明菩提心是圣贤之德;后面才是出菩提心;还有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是独立的是佛。

  我们前面讲的无非是让我们了知实相,了知无生,了知无住而已, 16品之后就讲到实相修行,完全是进入到细品里面除我见问题;这个地方还是给我们讲一个道理讲法。“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世上第一希有之法”说这个人呢,福慧具足。何以能俱足?尽:彻底的无我了,彻底的接受诸法空相,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样的人他就福慧俱足。当知是人,一切德具足,法身清净,实相已经建立,福慧已经圆满。

  人有勇猛力,必有大智。能够安住在祖师面前的人,都是不可思议的大福德之人。

  金刚经乃成就果德之法,能闻到心里并受持金刚经的人,当下一念,是人为果位上的人,是人福慧具足,法报化都已具足,是人不是因位上的人,最上,只有佛就是最上。

  社会上有三种塔:化身塔,报身塔,法身塔。化身塔就是我们现在的分别心所做的。报身塔要靠你的智慧来开显,一切相都是一个宝塔,这叫做报身庄严,报身庄严也从清净中生;清净能生报身,能见报身佛;我们只要清净了,这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宝塔,这个宝塔是恒沙世界。法身塔是无相的,无住之心就是法身相。法身塔在报身塔里面,报身塔在化身塔里面;所有的十方世界,所有的塔变成一个塔,叫报身塔,到最后一个塔也没有了,叫做法身塔。法身塔是无相,报身塔是一相,化身塔是多相,多相一相和无相皆是三轮一体的,所以法报化都叫塔,佛身法身报身。

  舍利也一样的,化身舍利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人烧了以后的舍利叫做报身舍利。还有法身舍利不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不能用意识来看,彻底的超越了意识。报身塔就是我们烧出来的舍利,是清净心里面出来的,是智慧里面,无我相里面出来的,为什么世俗人烧不出来呢?因为出家人达到无相故。如果你不断地念金刚经,你将来一定能烧出舍利,因为你不断地会在上面啊。念阿弥陀佛也能烧出舍利。那些没有念几天佛的老太太为什么能烧出舍利花呢?因为他念佛而无住啊,他是无住体。如果你这边在念阿弥陀佛,那边在牵挂儿子孙子等等,你就是寺院大和尚不生智慧也烧不出舍利;有些人,这边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着,那边追逐名利,到社会上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还是唱歌跳舞什么的,什么行“菩萨道”“恒顺众生”等等,全是虚幻的东西,他不是无住啊。念佛生清净心才是无住啊,不是嘴巴上能说出来无住的,也不是嘴巴上能流出来清净的,其实他的行为都在有住之中。

  所以一定是以念佛无住而往生的,你不能这边念佛,那边有住,那不是变成日本净土真宗了吗!

  只要你无住就跟实相相应了,无住即清净,这个世界已经无住了,完全跟我没有关系了,你打我骂我都可以,这你就生实相了。你无论如何我都不烦恼了。不烦恼就根除了恨,根除了怨,怨恨没有了,就生功德吗。生功德,则这个世界就生清净相吗,清净相则生实相,这个都是有逻辑的。

  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这个叫做契机,我们认为看不到佛,其实佛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当下,佛法僧都在。

  无住之心,无为之相,本来的自性。

  从开始讲到现在,重点还是讲一个信,由于我们心很粗,我们只能闻,还不能解,闻信后只能得到一些粗枝名相,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后面有一个总持:就是这部经典“何名此经,云何奉持?”说心,众生没有心;法,这个世界非法,非心非法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真是假的呢?如果有这个名字存在,肯定也是假的,所谓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无量寿经中“立名无量寿”立名,名字是总持之意。把所有金刚经的本义,总持在一个名字上面,般若波罗蜜。般若表智慧,什么是智慧呢?心非心,相非相,非心非相这个体即是。般若有文字般若,建立文字以达闻思修,闻到以后,要达到思维。就像一个东西摆在这里我们要把他解开,解开以后,法界就现前。比如色,整个法界就是个色;声音,整个法界就是这个声音;香,整个法界就是香。你把心解开之后,色声香味触法全是一体,以后你就不会说这个相是相了,你会觉得法界就是这个相,这个相就是法界;以一相而现万相。这个佛像是干什么的,叫总持;总持是非相,不是名,如果要是名,要是真的话,那就变成实相,就是把妄变成真的了,你抓住这个东西不放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那你就完了。

  为什么呢?因为不能解故;你不解,你闻法偏执;执著了一法,就失去了一切法;立名,它是个总持之意。释迦牟尼佛分三段讲:第一段是信品,第二段是解品,第三段是证品。解是把这个般若从心里面帮我们解开,并不是从外面解。此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你不能说这个我有次第,次第法中无次第,无次第中有次第。你只有闻,而不去思,不能落于心故,就不能解;不能解,不能生清净,不能生清净,不能生实相,那就果德不能现前。从果修因呢?果上圆满,因上就圆满;果上不圆满,因上就不圆满;果上与因上同时进入圆满体。如果在相续的过程之中,证量上会得到一切法的清净,如果你不相续,法不清净,相续的体里面它叫次第;次第里面又无次第,所以呢,你不能说真的有次第存在,思里面是在闻的体里面,就是说信而相续,信达到我们的心而变成解,信就能解;信而无解不叫信,就像太阳出来了可以把冰给化掉,如果冰化不掉,那出来的一定不是太阳。讲解的时候,其实就讲信的体。信是解,解信就是行证,信解行证,信必有解,解必有行,行必有证。证的体呢?证而无证。你不要以为有证可得;证的体又是信的体,就是佛陀刚刚开始说的那个东西。所以此三就是一,一就是三。

  为什么呢?证的体是通达于信解行的,我们信解行那是我们的心,但是证的体里面没有我了;它完全是果德,果德里面它具足了信解行。信解行和证又是一回事。证的体就是菩提,而菩提通达于信、解、行。信是有解的信,此信又能令解;解是因信的解,此解又能观信增信。无信不能生解,不解非是真信。而行是信解之行,非独立之行,信、解的过程本身就是行的过程,是行的组成部分。当信、解、行达到无我时,即达到无行而行。又因行能生实相故,行必有证,即得无证而证,因为证的体里面没有我了。信解行是三,它又是一体不可分。所以我们要记住,如果你认为我已经信了,你一定则生实相,生实相的体就显现出来了,大功德聚就显现出来。但是呢我们显现不出来,证明你信未解故,那个冰块还没有化光,还在过程之中,你被化掉过程中我执习气慢慢被化掉,则生实相;但你看太阳是不变的,你又不能离开他,这叫解。所以你一定要解,一定要闻到心里面去;解、修然后再证

  从这个信的体里面来讲,佛陀讲从前面第一个众生本空,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度,哪有众生好度呢?众生本来就是空的,胎卵湿化三界,有想非有想,有色无色。什么叫色呢?是我们心想的,什么叫有无想呢?还是我们心想的。识为三界想为次第。外面的境由我心想,所有的境界都由我们的心想,心不想外面的境界就不存在;境由心想,种种差别,一切法唯心所生,哪有众生存在呢,都是我们妄想而已。妄想生出二相,就对立。什么叫二相呢?这边跟哪边叫做人相,我跟你叫人相,少了一个人就不成立,所以佛陀讲众生互相依赖,互相残杀,人跟人之间就像二个叉子,少了一个东西你就会倒下去,因为人不可能独立存在。我跟你之间,是因为二个互相依赖,如果一个东西没有了,另一个也就倒下去了,这个叫做人相;人相从哪里来的呢?我相是妄见,人相是境界,有我跟你的这个境,这人境从哪里来?从我们心里面出来,认为有人个你存在,有个我存在,没有你就没有我,都是互相对立的。

  什么叫众生呢?今天我靠着这个东西,明天我靠着这个东西后天我靠着哪个东西,互相靠,你靠我,我靠你;我靠昨天,我靠明天,我靠今天,就是你一个思维,你意识一断了,哪有什么众生呢?众生是意识里面的,不是身体真的有众生存在;我们心里面有个众生存在;众生在我们心里面出来的,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心。什么是众生呢?今天我给你讲话,明天给他讲话,都是我们心里面的众生。少了你我给他讲话,少了化我跟另外一个讲话,如果什么都没有呢?自己也就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人就没有了,我相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人众生寿者相全部没有了,有寿者相就计量,你不好我就喜欢他,有计量就产生寿者,一直找一直找,找就变成时间了,寿者就是计量出来的,所以我人众生寿者都是我们的一个心是一体里面变化出来的,一体生二相,二相生三相,三相生万相。如老子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都是一个心上出来的东西。我们不知道,闻性中生出万法,都是我们心中之法而已,明了的人就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我们的心而已,只是你心中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相生。所以你骂别人其实就是骂自己,打别人就是打自己,说别人就是说自己;说别人好就是说自己好,真正的是一个人啊!

  佛陀在比喻经中讲:众生众生互相依止啊,互不离身,是一个身体,是共一生命。一个生命里面共出了好多枝,当时看了以后我以为佛陀是安慰我们,叫我们互相不要吵架;现在我才真正清楚,从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真正的是一个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你无始以来伤害自己,你有恨有怨,恨怨原因来自于何?因为伤害自己才注入六道轮回,我们悟到这个道理后,不管是见到出家或是在家的任何人,都应该生起共一身的心,看到世界无非四相,人相我二个是对立的,众生相,我在选择;寿者相,我在计量;计量、选择、对立、我皆由一心显现,这一心就是四相,四相皆由一心;一心就是妄心,妄心一断,四相就断。所以我现在不要去找众生解脱的问题,只要你把我执我相给断掉了,所有的都断了,是不是?因为人相是依止于我相的,擒贼擒王,抓住了一心的问题,哪有贼不灭的呢?只要我们抓住无生了,哪会有贼生出来呢?贼就自灭;所以呢众生本空。南摩阿弥陀佛。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