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文集:受五戒(心观法师)


2014/9/4    热度:1106   

 律宗文集:受五戒(心观法师)

   受五戒

  心观法师

  授五戒仪规

  一、预备工作

  提前摆好供桌、法座、本师像、香、花、碟等。提前统计好受戒人数,禀白法师。提前安排十位居士训练迎请仪式。受戒者提前进入大殿,对面立。维那大略介绍请师、  礼拜、问讯、长跪等仪轨。

  二、迎请和尚

  维那呼:  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一起向上排班。闻磬声至诚礼佛三拜。

  迎请和尚。问讯。(执香、花者封面立。)

  诸善男子、善女人一起向上排班,至诚顶礼

  和尚三拜。

  和尚云:问讯。

  众答:  依教奉行。

  维那呼:未后先行。(回到大殿,随从四人归位,二花供佛前,轨香二人立门两侧,第三遍“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上香。)

  三、和尚礼佛升座

  (举香赞,和尚拈香、礼佛、升座)

  香  赞:……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维那呼:诸善男子、善女人一起向上排班,闻磬声至诚顶礼和尚三拜。

  和尚云:问讯。

  众  答:依教奉行。

  推那呼:长跪、合掌。

  四、和尚开示

  和尚云:善男子、菩女人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昨天下午,已经向大家略略地讲解怎样感发戒体。今天,大家就要正式按仪式,虔诚、端正一心地秉受五戒。下面,先听我略为开导。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  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汝等当谛听!五戒是一切世出世间善法的根本。就世法来说,受持五戒就具备了作人的基本道德。儒家讲五常。仁、义、礼、智、信。世间的有识之士依此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佛弟子,秉受五戒,从浅的世间法来讲有类同之处:五戒第一条不杀生戒,相当于五常的“仁”;不偷盗称为“义”;不邪YIN曰“礼”;不妄语称为“信”;不饮洒是“智”。在安定社会、网维人纶方面,佛教的五戒和儒家的五常有相似的功用。但是,要知道,世间的仁、义、礼、智、信等五常只是止于世法,而五戒却具备了出世的功用。它可以转世间有漏的苦法成为我们解脱的无漏功德。五戒是超凡入圣的种子,近则为人天之因,是得人身的保障;远为成就圣道之本,郎成佛的种子。

  《善生经)云:“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大家都知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有生老病死,物质世界有成住坏空。如果想越度生死的苦海,就应当至诚一受五戒。佛法以五戒为基础,进而往上是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依之渐次修毕,就是从浅到深,次第地修学,受戒后又能够清净不犯,就能圆满尸波罗蜜,乃至圆满无上菩提,得证无上正等正觉。

  五戒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正如经中所讲: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房舍、卧具、饮食、医药四事供养,一个也不遗漏地布施满天下的众生,供养一百年,都不如一天一夜持戒的功德大。因为戒法遍通有情、无情境。昨天下午有讲,受戒时,缘一切情境、非情境上,发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通于一切有情,从人到牛、狗、猫等。在每一个有情身上都有持戒的功德。所以,受持五戒就是对法界一切众生实行了五大布施:如不偷盗,就是对所有众生进行了财布施;不杀生。就是对一切众生进行了无畏布施;将五戒功德广泛地向人宣说,就施行了法布施。因此,受戒以前,所行善法是有局限的;而受持戒法的利益是无限的,可以将有漏的报身转变成无漏的功德,这就是持戒行善与不持戒行善的不同,所以,持戒功德远远超过了前面所说的单单用四事供养满天下求生的功德。

  第一、懂得如何缘境发心。

  受戒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德。能否得到受戒的功德,关键还在于:受戒时能不能得到戒体。得到戒体才能在受戒以后依体起讲,任运止恶修善:否则,没有戒体,如何将有漏的报身转成无漏的功德呢?而获得戒体的关键则在于缘境发心。所以,第一点就要懂得如何缘境发心。

  戒法微妙,体周法界。也就是说,佛的戒法是依于一切境而制。如果不制戒,我们的恶心就无法收敛,一念嗔心,就不简择一切人、一切处,马上骂他、打他、杀他。如果一念贪心生起,为了饱亨自己的口福。就会不加简择,管他是鸡还是鱼,吃了再说。所以,恶心起时,通于一切有情。因此,佛的戒法也就依境而制。戒体从哪儿感发呢?还是从情境、非情境上发的。情境就是有情识的境,非情境就是微尘国土、山河大地等无情的境。

  为什么受戒时要遍缘法界一切情境、非情境呢?因为我们众生造作恶业的时候,是由于被现前的境界所迷惑。如起贪心要偷,偷就是境,能偷的是自己,所偷的是财物。既然恶业是依境而起的,同样,善戒亦从境而生。所以受戒的时候,须偏缘十法界情非情境,把以前所起的恶念、所做的恶法。现在用善念把它转动,转动的力量来自哪呢?来自我们所发的三种誓愿: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就是要把无始劫以来所作恶业,全部翻转过来,成为清静的善种子,种到八识田里。这善种子就是戒体,是成为圣道的根本。因为我们发的慈悲心遍于一切境,所以,得戒的当下,刹那之间,就将此凡夫有漏之身变成清净无染的法身。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只是种个善根而已。

  第二,当发上品心。求得上品戒。

  我们知道,受戒发心有三品:即上品心、中品心、下品心,得到的戒体也随之有三种:即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下品心只是为了自己,虽然想到要慈悲众生,但是却不去帮他,中品心,虽然也帮助他人,但却不能彻底地利益他。上品心,就是发愿勤修戒定慧,希望能够成就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而且依此引导众生证入涅槃,并且发令正法久住的心。居士也有维护正法的责任。如果能发这种心,就称为上品心。今受五戒,当发上品心,求得上品戒。这是第二点。

  第三、正作法时用心承仰。

  第三点,正做法时,一定要发殷重心,心境相应是纳受戒体的关键所在。因为五戒戒体于三归时感发,所以,正作三归法时会提醒大家,不可以散乱,要至诚恭敬、专注,用心承仰。如果稍微失念,打妄想,就会错过得戒的良机,甚为可惜。

  另外,由于五戒是圣道本基,因此,必须对受戒的人进行简择:如果曾经做过七种事,就形成受戒的遮障,不能受戒;即使受戒,此人也不得戒。所以,在授前,先依经律问遮难。

  维那呼:一起起立,顶礼三拜。

  和尚云:一拜

  众答:依教奉行。

  维那呼:长跪。

  五、具问遮难

  和尚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大家既然发心受五戒,现在,依《善生经》,先问遮难,

  方可为汝等授戒。遮难,就是如果做了以下的七件事,就成为受戒的障碍,也就是不许受戒。大家人多,自己不要欺骗白己,如果做了这七种事中的任何一事,“自己就悄悄地退出。如果不退,就说明是清净的。

  第一、是否曾经盗过现前的僧物?如果没有,就回答“无”:有,就自动退出。

  僧物有四种: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现前现前物、十方现前物。例如,盗常住常住物,常住常住物是常住固定的资产,“只供出家人受用。不许持出界外。如果偷盗,或非理侵损,就属于“盗现前僧物”。

  或者“盗十方常住物”。像我们出家人早斋、中斋吃的饮食,一打板,可以供十方的出家人食用,属于十方常住物。居士们来到寺院里亲近三宝,也要懂得怎样才能增长功德,怎样会丧失功德。凡是供僧的饮食,我们出家人都会问,除了供出家人外,通不通居士?如果对方说没有局,通出家、在家人,那么,这顿斋饭在家人可以吃。但是,如果供斋的居士说:我有局,专门需养出家人。这样,这顿饭钱居士就得自己出。一定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大家供斋的时候,都想着养三宝,从出家人身上培福,有时候不愿意供俗人。所以,戒律有制,供僧的物品只能出家人受用。如果怀有盗心,偷取了供僧的东西,这是不可以的。

  第二、是否在父母兄弟姐妹六亲中行过YIN欲欲?这也是遮止不可以的。如果有犯,必须用大乘法忏悔清净。

  八、忏 悔

  和尚云:  上来迎请三宝证明,现在,三宝慈光摄照我们每一个人。恐怕无始劫来乃至今生,我们所造种种恶业,障闭心源,不堪纳受。因此,在三宝前,大家要生大惭愧心,生大恐怖,念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苦,发菩提心,求哀忏悔。罪业消除,道器清净。方能如法受戒。

  忏悔的言词本来应该人家自己来说,但是恐怕人多,你一言,我一语,太杂乱,因此,随着我说来忏悔。也不要局千词句,因为广深忏悔文是古人德作的,所以,义理非常深广。或者依于《华严经》“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是忏悔的总纲。

  我们从于无始至今生,有没有作毁破三宝的事?不要说过去生,就是今生,我们是否毁坏过佛像,或不恭敬佛法?或者在善根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诽谤大乘经典。虽然今生我们没有直接杀害父母,但我们能否孝养顺父母?或者在僧伽蓝内做不清净的事,即污僧伽蓝。或者破坏别人清净的修行,或者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种种邪见,说没有因果。不亲近善知识,反去亲近恶友,违背善知识的教导。不仅自己作各种恶业,而且还教别人去做。或者我们做买卖,斗称欺诳……如是这些无量无边的罪过。如果有,都应该忏悔。既然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就随我来说:

  我弟子某甲(各称法名),从于慧始,乃至今生,所做一切罪业,有知无知,有疑无疑,令皆发露仟悔。

  维那呼:一起起立。

  和尚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随我音声作观,三宝慈光照摄头顶,使我所做一切罪业。在三宝慈光摄照下,一切罪业消除,随我音声如法作观。

  我弟子某甲(各称法名)。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破三宝,作一阐提。

  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杀害父母,出佛身血,

  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

  起诸邪见,拨无因果,押近恶友,违背良师。

  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妇是等罪,无量无边。

  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

  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耀我身。

  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维那呼:长跪,合掌。

  九、正受五戒

  ㈠、开示

  和尚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依于广深忏悔,相信我们的罪业消除了。在受戒前,再听我简单地说明五戒的内容及持犯果报。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心力,能受几条就受几条。

  第一条、不杀生:就是不杀害众生的生命,分杀人、非人等。若杀人就犯了根本罪。若杀非人,包括鬼神、畜生等是可以忏悔的。杀生果报:对众生妄自加害,死堕恶道。恶道苦受尽以后,再来为人,寿命短促、多病。

  第二条、不偷盗:不以盗心盗取别人财物,偷盗中,数盗僧物最重。盗五钱就犯根本,不够五钱,还是可以忏悔的。一钱的数量,随时代、经济情况的不同而判。盗,就是不与取,非理侵损。比如借人的衣服,应该好好爱护,故意不爱护,使颜色退落,或者损坏,也属于盗。

  偷盗果报:死堕恶道,再来为人,受贫困的果报。

  第三条、不邪YIN。不得与夫妻以外的面做不净行。

  邪YIN果报:如果YIN夫无度,好犯别人的妻子,死堕恶道。再来为人,妻不贞良,骨肉离散,得黄门、二根的果报。

  第四条、不妄语:心和口不一致,用虚妄不实的话欺诳他人。妄语分大妄语和小妄语两种。大妄语就是在修学佛法中,自己没有修到圣道。就说我已得圣道。犯人妄语擭重罪,其它虚妄不实的言语叫做小妄语。犯小妄语戒,可忏悔。

  妄语果报:死堕恶道,再来为人,口常臭秽,口腔癌等都是这种余报。你所说的话,不仅使人讨厌,而且,别人也不相信。

  第五条、不饮酒:就是不饮具有酒色、酒香、酒味,饮了以后能醉人的那些酒。饮酒有三十六种过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等。

  饮酒果报:愚痴,没有智慧。

  这五条戒中,前四条属性戒,从性体上讲,违背伦理道德。所以,佛制戒遮止弟子们作此等败坏伦理道德的事,如果作,便违犯佛的戒。但要知道,之所以称为性戒,就是不管佛制不制戒,作了以后,自然地要遵循因果的规律受苦果,一经佛制以后就成为戒,称为性戒。佛不制就叫做性恶,戒体上是恶的罪。不管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都不可以杀、盗、YIN、妄。

  饮酒戒属于遮戒,世间人并不以为是坏事,佛为什么还要制戒遮止呢?因为酒能乱性,使人不辨是非,失去理智,导致犯杀、盗、YIN、妄,及造作诸恶。所以,佛加以遮止。也就是说,饮酒戒从性体上说本不是恶,但是,饮酒后会使人失去理智,因此,佛制戒不许,称为遮戒。

  五戒中,如果受一戒,就称为一分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亲信男,优婆夷是亲信女的意思。也可以称为近事男、近事女,就是亲近、承事三宝。受持两条戒就名为少分婆优婆塞、优婆夷;受持三戒、四戒就称为多分优婆塞、优婆夷;受持五戒就称为满分优婆塞、优婆夷。

  受持一戒、二戒尚得人身,全持五戒,则人相具足,就不会受六根不具的果报,大家看看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心力,能持几条就受几条。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多受。受戒只是一个手段,持戒才是正顺解脱之本。因此,持一条成就有一条戒的功德。反之,受戒不能持,犯戒必定要受苦报。如果人家清楚了,现在就正式受戒。

  ㈡、正纳戒体

  和尚鸣尺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我今为汝等秉宣三归,正是纳于戒体的时候。

  汝等应于三宝前,发广大慈悲无损害心,遍缘法界情非情境,于一切境上发: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三种誓愿。由缘境发心,有此三种誓愿,尘沙的戒法就会注入到我们的身心中来。我们不是以这生死业报之身来纳受戒体,我们这小小的血肉之身怎么能纳受得了这甚深的大法呢?主要是通过观想、发心:作虚宝器量身,虚空有多大,我的身就有多大。以我的身心来收笼戒体,方能纳受法界的善法。于一切境上翻恶成善,境既无量,戒善也随之无量。如果戒法有形状的话,一进入我们的身心就会发出天崩地裂的声响。因为戒法没有形色。所以,我们好象没有感觉。但是,如果在缘境发心时真正发起殷重心,纳法于心,得到戒体,就能转无漏的凡夫身成清净的法身。

  所以,佛恩实在难以报答,即使粉身碎骨,也难报万分之一。现在,我们如法地纳受戒体,一切善法都集聚在我们的身心,这个凡夫的有漏身就成了善法聚。这是何等的庆幸!下面正式受三归,希望大家专注一心,如法观想。

  1、受三归法

  和尚云:善男子、善女人等。

  众  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随我语言,至心领受。

  第一遍:我弟子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维那呼:就礼一拜。

  和尚云:不要着急起来,现在随我音声作观。现在正是发戒体的时候,你们从内心里要发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的愿。观想:由于你的愿力,你现在发心造作的力量,法界善法翻恶成善,戒体震动。

  第二遍:我弟子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维那呼:就礼一拜。

  和尚云:好,第二道观想:还是发断恶、修善、度众生这三种誓愿。现在观想:以我身心的力量,将法界的妙善戒法收笼回来,聚集在空中,到自己的头顶上,如云如盖。

  第三遍:我弟子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为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维那呼:就礼一拜。

  和尚云:好,现在,遍缘十方法界情境、非情境上发断恶、修善、誓度一切众生的愿,观想:法界善法如白色的云彩,我们将它收笼过来,成漏斗形状,缓缓注入自己的顶门,再逐渐注入到自己的身心中。还满全身,在体内扩展。使自己的身心随着功德云扩展,再扩展,充满虚空。自己的身心与宇宙同体,清净光明。

  2、三结

  和尚云:上来正是三归纳法子心之时,再加三结作法圆满,汝当至心,随我语道。

  我弟子某甲,皈依佛竟,尽形寿为五戒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遍,就礼一拜,)

  我弟子某甲,皈依法竟,尽形寿为五戒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遭,就礼一拜。)

  我弟子某甲,皈依僧竟,尽形寿为五戒满分优婆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遍,就礼一拜。)

  四戒、三戒、二戒亦如是,只须改“满分”为“多分”、“少分”即可。(全体仍然保持长跪。)

  十、宣戒相

  和尚云:优婆塞、优婆夷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鸣尺云:受三归已竟,汝等已得戒体,再为宣五戒戒相,以便护持。我宣戒相时,第一遍必须逐个说,第二、第三遍一起说,因为人多。若能受持满分,则随我语,一一答:“能持”。如果是少分的,到不能受持的那条,你就不要说,应如实而语。

  第一、不杀生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二、不偷盗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三、不邪YIN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四、不妄语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第五、不饮酒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持否?     (众答:能持。)

  (问答三遍。)

  就像俗语所说,绳扎三道紧。佛制说三遍。笫一遍没听见,还有第二遍、第三遍,都是给自己一个警觉。能持的意思,就是在三宝前发持戒的誓愿。持戒才能得解脱,才能成佛。受戒以后,要尊重自己的誓愿,既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不可以在十方三世诸佛前打妄语,如果一个人反复无  常,自毁誓愿,佛不欢喜。最后,再提醒一遍:

  第一不杀生,乃至第五不饮酒,是满分(多分、少分)优婆塞、优婆夷戒,汝等能不能一一受持?  (众答: 能持。)

  和尚云:汝等今既能受持满分(多分、少分)优婆塞、优婆夷戒,佛制可蓄礼忏衣。它和出家人的衣,从名称和作法上都不一样。已受具足戒的僧尼搭的是福田衣,衣上割截成一条条的田相,每天都必须搭。而在家的缦衣就是一块在,中间不可以裁割,作成福田的衣相。而且,只允许在作佛事,或诵经、集会时穿,平常放在清净处。如果你们听清楚了。就要依教奉行,能不能依教奉行?

  众答:能依教奉行!

  和尚云:既能依教奉行,就随我念受衣的偈。各人双手捧衣,跟我一起念:

  我弟子某甲,善哉解脱服,叱咤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三遍  师父们教众人展衣、唱偈、披着。若没有衣,受五戒也得。待大家搭好衣)

  维那呼:至诚顶礼三拜。

  和尚云:一拜!

  维那呼:长跪。合掌。

  十一、劝嘱

  和尚云:优婆塞、优婆夷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宣说五戒戒相已毕,我今略示五戒功德,汝等当谛听。《善生经》云:“若人受三归五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五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意即:如果有人受持三归五戒,他所获得的果报不可穷尽。例如,举国人民在七年中往外运四大宝藏,运也运不尽。受五戒人的福德远达超过于此。)《校量功德经》云:“四大洲中,满二乘果,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受持五戒,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三宝胜故。”(意思是:四大洲中都是声闻、缘觉等证了阿罗汉果的人,有人尽形寿供养,乃至他往生以后,为他们起塔。此人功德比不上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三归五戒所获的功德。)汝等今已受戒,已经得了如是功德,应当珍敬则法守护。怎么守护呢?比如有人只剩一只眼睛,非好好爱护不可。亦如国王只有一位太子,他必然倍加爱护。又像正在渡海的人,船沉了,又不会游泳,必须借助救生圈一样。护戒也是如此,一定要小心谨慎。佛法戒海虽然深广,普摄辟生,唯下摄破戒之人。比如大海不纳死尸,戒海就是不能容纳犯戒之人。

  若于五戒中,犯前四重戒的人,更不得进增其它的戒。因为前四戒是根本戒,如果有所毁坏,就不能再受八关斋戒、十戒,也不能出家受具足戒,乃至菩萨戒都不许受。所以,五戒看似简单,却是一切戒的根本。大家一定要起殷重心,善自珍护,切不可儿戏。

  如果有戒障,就不能加法受戒。今天,大家有幸得受五戒,一定要记住今日受戒的不易。若不是大家过去生所植的善根福报因缘所致,就不会有今大如法地受戒,如果人家在受戒的时候,能加法观想,就一定能得到戒体。这是成圣作佛的根本,希望汝等,好自珍惜这颗种子,善自养护,切不可辜员优婆塞、优婆夷这个美名,应当好好尊重佛的教诲。汝等能守护奉行否?众答:能依教奉行!

  十二、开示进修

  和尚云:优婆塞、优婆夷等,既然汝等已经如法得到五戒戒体,每日要念五戒:不杀、不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以提醒自己不要有所毁犯。一旦有所毁坏,要到寺庙来,在师父跟前忏悔: “我优婆塞、优婆夷故杀生……犯五戒,今向师父发露忏悔,更不敢作。”若没有师父可找,要在佛前虔诚忏悔。

  受了五戒以后,进而可以学习受菩萨戒。这有一个过程,刚受了五戒,需要给自己调伏的时间,慢慢地真正成为持五戒的佛弟子。可以锻炼年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或每月六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锻炼吃斋。如果能久久地练习,慢慢学习五戒的开遮持犯。再往上进求,就可以做菩萨。

  受了五戒以后,还要学习五戒的开、遮、持、犯。佛制有止作二持、止作二犯。“止持”就是:凡是佛制的戒,不让你去做恶,你就不能做。“作持”就是:佛让你修的善,你一定得修,反之,如果让你止的恶你不止,一作就“作犯”;佛制让你一定要做的善,你不做,就成了“止犯”。例如,第一条不杀生,不是说自己不杀生就可以,要你不杀生是止,由止成持,还让你爱护生命,就是作持。比如路上遇到小虫,不是说我别踩着它,我绕道走,那只是止持;如果能把小虫放到路边。不让过往的人踩了,爱护生命是作持。要用心去体会。这些都必须通过学习慢慢熟悉,乍听可能不懂。所以,受戒后就要学戒、持戒。

  平常记住自己是优婆塞、优婆夷,即亲信男、亲信女,就要恭敬、供养三宝,做种种功德。第一奉事三宝,第二亲近善知识。随力随分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既要护持佛法,也要礼佛、念佛、诵经、敬僧护僧。

  以上所说,你们能不能如法地去做?

  众答:能依教奉行!

  和尚云:优婆塞,优婆夷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受三归仪式已毕,汝等当生大欢喜心,生希有想,愈增深信愈坚弘愿,出烦恼深渊,至菩提岸,现在,既然已经如法先受翻邪三归,继而又受五戒,要发坚固戒体,还要如法来发愿。

  十三、发愿

  和尚云:优婆塞、优婆夷等。

  众答:阿弥陀佛!

  和尚云:《阿含经》云:“设有善男子、善女人,不发愿而持戒者,得少许福田。此谓行愿相资,方成妙用。若修福业而无愿者,譬若五彩巧绘,文锦虽佳,不以胶和,终不堪久。亦如陶家瓦器,坯质已就,不经火煅,终不堪用。”是故我今授汝等三归五戒毕,当教汝等如法发愿。对十方三宝前,随我音声来发愿:

  我弟子某甲:至心发愿:愿此五戒功德,不堕三途八难。持此功德。惠施法界一切众生,皆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得闻佛乘。悟无生忍,证不退位,还入娑婆,化诸有情。亲观弥陀,永断生死。(就礼一拜)

  我弟子某甲: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礼一拜)

  我弟子某甲:愿我世世行佛遭,所化所过尽吉祥。众生好愿皆如意,依止功德悉具足。不思恶法止恶事,永离三途煮烧苦。恒常亲近三宝尊,尽未来际无休止。(就礼一拜)

  十四、回向

  和尚鸣尺云:妥五戒已毕,念偈回向。

  (和尚下座,礼佛三拜,受归者分班归位。)

  维那举: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一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憎,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十五、礼谢送座

  维那呼:礼谢和尚三拜。

  和尚云:礼佛一拜。

  众答:依教奉行。

  维那呼:迎请者出班,送和尚回寮。

  和尚云:免送。

  维那呼:诸善男子、善女人一起向上排班。礼佛三拜。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