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2014/9/4    热度:245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7月31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

  如来寿量品,越读我们就越能领悟如来佛祖说法的真实义趣。这一品寿量品,顾名思义,如来是久远劫早已成佛,到我们娑婆世界应化说法,演说救度我们众生慧命的无上妙法,当妙法说完了,佛祖也是应化入灭。

  为什么是“如来”寿量品,而不是“释迦佛祖”寿量品?我们知道“如来”是所有成就都具备的十大名号,或者叫作德号,这一品题目突出的是如来,如来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排在第一,也就是他最能够体现佛所成就的真实身份。为什么成佛?我们说佛、无上士、天人师,都还不直接,唯有如来才最能够代表佛所成就、所证得的生命真谛,了悟诸法义趣。如来,简单说,如是乘如实道,来是来成正觉,如来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这是佛祖之所以成佛,什么能标志佛的成就,佛的境界,也就是佛之所以成佛的标志,在这十个德号里面,如来最能体现。

  如来寿量品,强调了佛法的修行,就是完善我们每一个生命本来所具备的福寿两个方面。首先是发现,然后是恢复众生原本具备的无量福、无量寿。佛法无非就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释迦牟尼佛祖虽然给我们地球人示现了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但是实质上,他是凭借以往的愿力来到地球上,到娑婆世界为我们众生说法。他的生老病死都是应现、示现,就像演戏一样,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我们看戏就能够展示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整个生命过程,到最后死亡,这就是示现。如来寿量是不是就是八十几岁?像我们地球人寿命一样?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一种幻化的现象,如幻如化的一种现象。实质上如来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本性是如如不动,不受时空的局限。时间再怎么过,对证得生命真谛的大成就者来说,时间左右不了他,影响不了他,这就是如来寿量品的第一层含义。再有,如来也可以解释为,如是如如不动,来是不来不去,原本如此,如来就是原本如此,生命所拥有的,所本具的无量福寿,是原本具备的。

  我们说佛祖说此《妙法莲华经》的时间是佛祖晚年所说,佛祖快入灭之前所说,所以刻意强调一下如来寿量品。不要以为如来受生老病死,逃脱不了的一种所谓的自然规律的束缚。在证得如来境界后,这种所谓的自然规律只是一种示现,而不是真实。这一点很重要——福寿无量!之所以学佛,修佛法,佛法的实际功用、用处,他的意义,在我们生命活动中的现实意义,就体现在福慧两方面。佛是福慧两足尊,为什么在《法华经》里单列出了寿量品,而没有讲到福?这应该是佛祖的有意安排,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首先是时间对我们生命存在的重要,所以他提出了如来寿量品。向学无学人,后世弟子特别交待,要正确理解在如来境界上,不存在生老病死。另外我们说,如来跟我们众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应该说是如来不仅发现了自己的法身慧命,而且他完全把握,完全拥有了法身慧命。我们把法身慧命又叫作真身,相对于真身就是应化身,证得法身以后,从法身可以出化身。这就像佛法的体用,法身慧命是本体,化身是作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身,为众生说法。如来化身自在,百千亿化身都是很自在,任运自如的。

  我们众生之身,与如来相同之处是都具备一样的法身慧命,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他,或者是修学多年的行者已经认识到了生命的真谛,认识到真实生命,了解生命的实相确实存在,不受时空局限。但是没有完全把握。把握真身具体怎么说?我们知道法身慧命,是智慧之身,智慧成就。佛法的智慧是用般若来代替,般若智,不是我们现代汉语里的智慧的意思,我们大家都读过《般若心经》,《般若心经》是最简单地解释般若的经典。般若,简单说,戒定慧中的定慧,尤其是定,定就是如实地观照、观察,如实地观察生命的本质。观照,通过修观,通过修照,通过修定,然后定的功夫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上升到慧,定慧等持,从定上升到慧。像《般若心经》开始说的“观自在菩萨”,整个《般若心经》以观察的观开始,观是修般若的方法,离开观,般若就无从谈起。般若慧绝对不是我们的杂念妄心,杂念多、妄念多跟般若智慧没关系,般若慧是观照功夫。般若慧的成就才是法身的成就。我们为什么要念《般若心经》,不是说念念就完了,要知道《般若心经》的作用、意义、好处。用《般若心经》起般若观照,定慧等持,去发现每一个人所具备的,与如来一样不受时空局限的生命实相。去发现他、去肯定他,进而完全把握他,应用他,这是我们念诵《般若心经》的目的、作用。法身慧命就是般若成就,别无二途。

  我们在这儿说的是《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要强调般若经典?我们说般若是方法、是手段,而《妙法莲华经》是一种境界,是成就。般若是通往《妙法莲华经》佛之境界的途径,离开般若别无他途,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说的如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如来,虽然现在还不是,但是我们是未来的。现在已成就的如来,就像我们的佛祖,他也是跟我们一样的众生,怎么上来的?通过修般若。佛祖说般若说了很长时间,四十九年说法,二十二年说般若。这个是历史考证的,大家公认的。为什么说般若?众生跟佛比较,相同之处是法身相同,不同之处是报身、化身不同。甚至我们现在谈不上圆满报身,只能说是化身。为什么化身不同?佛祖化身是自在化身,虽然生来和我们人一样生老病死,但是佛祖住在真身,住在法身慧命上,化身对他无所谓,就像我们之中的有些人,只是愿力示现而已。我们众生还依赖这个化身,我们也算是应化身,但是我们这个化身并不是建立在真身的基础上的愿力化身,我们这是迫于业力,很无奈,在业力牵引下,业的化身,用其他宗教的话说“罪孽的化身”。有些宗教的话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愿力,都是逼迫而来的,是业力牵引。这就是佛的化身与我们众生业化身的不同:佛是愿力感召来到我们世间。众生和如来相同的法身慧命,是体,是根本。法身是本体,化身是建立在法身的基础上,我们只要把握好实相法身慧命,化身就是无所谓了。因为化身是一种示现,有人说他很虚幻不实,或者说是无常,这就是指的我们业力化身。我们要是忘失了法身,而只注重化身的话,或者叫作业报身的话,无有是处,背道而驰,远离了如来生命实相,解释生命实相用如来这个词最直观、最直接。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如其本来,原本如此。但现在还到不了这个境界,要体悟佛法,体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在佛祖来说,他是已经法身自在了,因愿力而来示现成佛,给我们地球生命作了一个表率和榜样,也叫作来成正觉。更重要的是如来通过示现,给我们众生指出了证得永恒生命的方法。乘如实道,就是体悟般若的真实之道,才能够证得正觉的法身,正觉的境界,得到不生不灭的永恒生命,无量寿。

  我们看宣化法师的解释:如来有二身,就是真身和应身。真身是法身,应身是化身,虽然名词不同,但是体用相同。应身就是化身,佛祖和我们地球世界的人一样,看上去也受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支配,但实质上他住在实相上,在真实上。举例而言: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应身好像水中的月影。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凡是有水的地方,只要清净无浊,皆能现出月光。可是水中的月没有去,天上的月也没有来。所以说如来是不来不去。水里的月亮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月亮在哪儿?在他的本位上,佛祖到我们世界来就像水中月应现来的,真身他已经证得如来果位,他住在生命的本位上——法身慧命。有人会问了,法身慧命的本位在哪儿?在什么方位?是不是指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为了方便众生的方便法,真正的本位在哪儿?还是要多体悟般若,《金刚经》上讲的生命的本位在哪儿?“应无所住”,这是金刚般若中最能体现佛祖发现的生命本位的一句话。“无所住”,或者简单说是不执著,这就是生命的本位,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还有如来有三身,刚才说二身(真身、化身),这里说如来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一是真身,三身中第一清净法身,就指的是法身,真身。第三是千百亿化身,化身就是应化身,为什么三身里面多了个圆满报身?真身是般若智慧成就,光有般若智慧,真身在哪儿呢?真身无形相、无所住,简直就像空中的无线电波一样,无形相,也没有质量,有能量没有质量,他虚飘着,法身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法身,生命自身的伟大就是无限时空、无量福寿,所以他可以涵盖整个时空,这就是法身、真身。但是这样就太玄、太神了,光有能量没有质量不能成为宇宙,大宇宙如果没有物质存在就不成其为宇宙。后面说只有空间,没有时间,这个世界能展现吗?不能展现。所以我们生命不仅有无限的能量,还有无限的质量,是作为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有圆满报身。真身也就是法身,是般若智慧的成就的体现,而圆满报身是无量福德,积功累德,具体说我们做的任何一件善事,有意义的事都会积聚起来,庄严我们的报身,转化为质量,转化为我们可见的报身,具体地展现在时空里面,显现出来。报身没有固定的,佛的圆满报身是非常的不可思议,以前我们打过比方,我们众生要想见到佛的报身,就像蚂蚁要想看我们人的整个形相,是不可能的。那我们众生的报身怎么理解呢?形相不尽相同,大体上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尽相同?因为心念、意念不同,外现的形相就有不同。相由心生,这句话最能说明报身的形相。报身是德成就,法身是智慧成就。要认识法身、肯定法身、真身,可以通过体悟般若,很快,我们参悟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彻悟、大悟,有一句成语叫作“恍然大悟”,悟就是见到了法身。这是快的,走的慢一点的,我们只要修学的路子对,方法对,这一生肯定能够见到法身,能够开悟,当生能够成就法身。我们的脑子一定比我们的脚快得多。而圆满报身当生肯定是完不成的,只有好的意念、好的想法,只有善心还不行,还要用双脚走出去,把善事落实了,这才是庄严自己的德报身,多生多劫,点点滴滴的积功累德。佛的报身在佛成就的十大名号中,最少后面这四个“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是指德报身的成就,而“如来、应供、正遍知”这些是指法身的成就。

  我们主要讲的是真身和化身,再细分,还有报身。但是为什么前面主要说的是如来有二身,真身和应化身呢?因为报身时时刻刻在变化,在增减当中。勤修福德、勤修福慧,报身就越来越圆满。我们要不勤修福慧、懈怠,或者是走反面的路子,做一些有损于自己福慧的事情,我们的报身就显得陋劣。报身就是相,相学,如来相、菩萨相、罗汉相、众生相、地狱相、畜生相都是从报身的角度讲。

  下面是这一品中,有人谈到的认识上的问题。

  有人问:“二乘是圣人,尚且不见佛不闻法;我们是凡夫,为何能见到华严经典?”

  答:“因为二乘人的机缘尚未成熟,所以不闻大乘法。我们能见到华严经,要感激龙树菩萨的恩典。我们在往昔种下善根,与大方广佛华严经结了法缘,所以今生得闻此经典。”

  我们能够听到《华严经》或者《妙法莲华经》确实是有宿缘,有前因的。有些人虽然修行多年,但是从没有完整地去体悟佛法,他也许还停留在小乘基础教理的程度上。我们虽然起步晚一点,但是一开始就能够从《妙法莲华经》这样的高度,我们的进步就很快。

  寿量品后面主要讲了一个譬喻的故事(详见经文),佛祖晚年说法都是用形象的讲故事的方式。一些修行人固执己见,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固步自封,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是井底之蛙,得少为足。修二乘,方便权法就认为那个是最高的,真正的、究竟的法他接受不了,认识不到。佛祖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讲这部经。佛祖将最能代表佛法经典的《妙法莲华经》放在晚年说,说完了,佛也就入灭了,看大家还珍惜不珍惜,重视不重视。一般人最后的话,肯定是最真实的话,要不然佛的常随众,多少年跟随佛祖的弟子,对佛祖很依赖,或者说他们听惯了佛祖二十几年说般若,后来说的就接受不了。

  这一品的大意,一是佛祖入灭不是真入灭,只是化身示现。他实质是住在无量寿,住在本位上。第二点就是如来的入灭,就会令更多的不能够接受本经究竟真实说法(不是权法)的人,引起珍重、重视,并接受他,从而能够真正走向大乘了义的佛的境界。至于逐字逐句地解释经义,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宣化法师的讲解,很详细的。

  要体悟常住不灭的法身慧命,更好地体悟《妙法莲华经》,最基本的般若经典《金刚经》、《般若心经》,另外再加上《六祖坛经》,要把这三部代表般若的经典能够悟一悟。这样在般若慧观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体悟《妙法莲华经》。这一品强调了法身慧命,真身、清净法身,法身是常住的,还有一个词是如来,如如不动,如其所来。佛也好,众生也好,有真身和化身二身。真身是本位,是原本、根本,是本源,化身是示现。如来有三身,众生也有三身,其中如来法身是相同的,其他的就有天上、地下,相差得非常悬殊。我们只要坚持积功累德,依据般若慧观,静则依据般若,动则依据如来的五戒十善这样具体的善心、善行,积功累德,就能够成就圆满报身。这样积聚资粮,就能够渐渐走向生命的大自在(法身)、大圆满(报身)。

  这就是寿量品的大意就说到这儿。

  问:这一品中提到“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这里的成佛指的是成就圆满报身佛吗?

  答:这一品如来寿量品,主要是指佛祖法身的成就,佛祖悟法身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前。成佛有福慧两个方面,或者是法身、报身两个方面。法身成佛,彻悟就象征着成佛,因为见到法身了,体悟到、认识到法身,对生命的实相毫不怀疑了,彻悟就是成佛,禅宗说的“明心成佛”,这个我们当生就能完成。我们说的即身成佛,就是指的法身成就。还有一个成佛说的是更圆满,法身佛是自在,体悟法身就拥有了自在,首先是寿自在,无量寿,不受时间的影响,百年以后到哪儿去啊?生命还会不会继续啊?这些都是大障碍,不自在。而悟到法身,时间上就自在了,无量寿。另外在成就法身佛的基础上,通过百千万劫的积聚资粮,不断地行愿,最后成就圆满报身。报身圆满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福慧双圆,真正的佛。要具备佛的十大德号,指的是福慧双圆。从这个角度讲,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够完成圆满报身。有一句话说“百劫修相好”,修圆满的相好就要百劫。

  问:应化身的能力和法身有关,是否还与报身有关?

  答:从彻悟开始就已经具备应化身的可能,但是彻悟初期,应化身的能力还比较小。因为从业力牵引的化身,叫作业化身,到愿力化身也就是德化身,这中间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彻悟是转换的开始,要有一个过程。在唯识经典上叫作“转识成智”,怎么转?就是悟,彻悟以后才是转识成智的开始,不是说废弃的识不要了,再找一个智慧出来,不是这样,他是在原有的识的基础上来一个转化。但这个转化最明显的,通过报身来体现,一点一滴都是通过报身来体现。彻悟以后,从业报身转向德报身的时候,业力牵引的不自在的报身转向自在愿力的化身,首先从报身起变化,从能量的角度,为了便于理解,借用物理学能量来描述,没有开悟之前,是在散能量,开悟以后是在聚集、收集能量。将能量聚集在一起,我们的身体,报身,有质量的,就会越来越殊胜,光度越来越亮,质量会越来越重。我们的报身就不断地充实,走向圆满。

  问:佛陀在世间几十年,佛陀是不是众生?

  答:佛不是众生,佛是和众生相对的生命境界,众生指的是六道众生,天人也是众生,地狱也是众生。

  问:众生是不是能够修成佛?

  答:佛陀过去是众生,成佛了就不叫众生,走出众生的圈子,超出六道轮回,从过去的众生,走向了生命最高的境界——佛。这里有一个大概念,就是无论是众生还是佛,有一点相同的就是都是灵性生命。我们把灵性就叫作法身、真身,佛和众生法身是相同的。有生有灭是化身,报身不能说是有生有灭。法身是永恒常住的,永恒存在的,因为他是原本存在的,世界万事万物形相各不相同,有的存在时间长,有的存在时间短,这都是指他所显现的外相。但是万事万物存在的背后,还有一个不生灭的东西,这个就叫作原本存在。原本存在在《华严经》境界上,就是不仅是灵性众生成佛,山河大地都成佛。因为都归到原本的本位上去了,这就比较难理解了。

  问:虚空中是否处处都有法?

  答:处处都有众生,处处都有佛。离开众生,离开佛,光说有法就不好理解了。法身是一种形象说法,称为身,这是古人的说法。但是在我们科技很发达的今天,法身换成现代科学名词就是灵性生命的能量,生命能量。生命能就是离不开生命,处处都在,处处有法身,就是处处有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有法身,因为这是生命的本源,每一尊佛都有法身,因为佛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生命,他大自在、大圆满。法身是无形相的,所以说他无处不在,倒不是离开了众生,离开了佛有一个物质化的法身,那是不可思议的,那是不好理解的。生命的能量,不只是纯能量,还带有生命信息,就像我们手机,无线电话一样,不光是能量,还带有信息。法身可以这样理解,是生命的本源。

  问:刚才您讲到般若,要观察,要如何才能妙观察?

  答:应该说是慧观,《般若心经》这部经以“观”开头,点明了般若内观。我们知道观是内观自己,照是照亮周围。般若慧观观注自我,或者说是观注生命,反观自我的方法,这是般若观,慧观。观照也称为慧观。妙观是《妙法莲华经》上面所说的佛的知见,佛开示了佛的知见,佛知见是般若慧观的大成就,他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妙法莲华经》上的妙法,开示给我们众生,令我们众生悟入。悟,首先是体悟,首先要认识,然后更进一步,从认识进一步到佛的知见。先有一个认识,唤起我们佛知见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强化意识,最后变成习惯,把我们凡夫知见换成佛之知见,这就是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妙观和般若观有所不同,所以《妙法莲华经》这个“妙”字,当年智者大师光讲妙这个字就讲了三个月,妙是佛的知见,佛的成就,而般若观或者慧观还是在路上、在过程中,妙观就已经在佛的位置上了,居高临下,高着眼,高起步,这是妙观。

----------------------------------------------------------------------------------------------------------------

更多法闻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