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与修行漫议


2014/9/4    热度:334   

念佛与修行漫议

 

  有些居士讲:归依时间虽不算短了,但不知何为佛?何为三归依,怎样念佛?怎样修?不念佛便罢,一念佛妄想即如走马灯一样;心潮澎湃,烦上加烦,不知如何是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尤其是一些老法师的开示,对我启发很大,结合个人体会,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愿能抛砖引玉,共同学习。

  我们归依了,首先要了解归依了什么?弄清归依的内涵和意义,否则,会很盲目。是的,信仰佛教和民间崇拜的神仙魔鬼不同;民间信仰的鬼神,似乎能够呼风唤雨,主宰人类的吉凶祸福,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而佛教的佛,是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园满的大圣人。并讲:“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只因执着,所以不现。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等。

  “释迦牟尼佛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唇,决定在自己的行为善恶和努力与否”,没有任何人能使我上天堂,也没有任何人能把我推入地狱。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所以,佛教不提倡民间用的算命卜卦来予测吉凶;佛教相信“因果”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就犹如种了杀人的恶因,必得偿命的恶果一样。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向善努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是指的佛、法、僧。之所以称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的意思。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园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的方法和道理,是指导我们修行的依准。如三藏十二部经典及祖师们的住解及开示等。僧宝是指六根清净,传承佛法的人,是我仃;的老师。

  所谓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就是信仰的入门。“归”是归投的意思,“依”是依托的意思。归依佛宝,就是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入正道。从不觉到觉。简单的讲是觉者,归依法宝就是依靠教义而求真理;从邪到正。归依僧宝就是依靠僧伽的引导而正信佛教,从染到净。归依三宝,就是要在三宝的启导之下,得到人生大道的指归——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称正八道。简单的讲,就是做到觉、正、净。

  觉什么呢?“觉就是要做到处处无我,完全为众生,任何一个事情,起一念为我的心,就是私心我执,起一念为众生的心,就利他大悲心”。所以,我们要消除处处为自己打算的心念,发菩提心,多做忘我利他的事。那么怎么去做呢?这就要依佛的教义、依佛的戒律,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乃至于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及菩萨戒,以戒的力量,使我们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问心有愧的事,绝不应去做,不应说的话不说,身不造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业,心不起贪、嗔痴。为防止这十恶,应天天修,时时修,使一切坏念、坏事、坏因缘,逐渐减少。同时也就逐渐做到由邪而正,由染而净了。

  念佛不断起妄想,对于居士来说也是常事,我们在世俗中生活着,工作、家庭、琐事以及经历着的或看着的一切,在不断地扰乱着我们;之所以受它干扰,也说明我们的修持工夫浅,还需不断地深入,好好念佛,不被境染。

  那么怎样念佛呢?智谕法师在佛七讲话中曾说: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要除掉一切世谷的烦恼,做到至诚恳切单提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还要把重点放在修心上。我们不是有早、晚课吧了早课是提醒我们归依三宝,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要以此为原则,晚课是反省,想想我们在日常处事中有没有迷惑颠倒,有没有邪知邪见,有没有起烦恼,如发现有过失就改过来,这就叫忏悔,忏悔是改过自新。天天反省、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叫做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肯把过失改掉,这叫做功夫。

  念佛法门,既园顿又方便,有烦恼立刻念佛,“念佛号烦恼息,烦恼自正好念佛”。念佛时也须用功观照,使每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念出来,以耳听自己的声音,不宜求快,最好用金刚念诵法,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这样既利于健康,又易于摄住耳杂,耳杂摄住了,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也就基本守护住了,妄想也就会慢慢地减少,心自然也就会逐渐的宁静安详,同时,耳杂用心回转仔细听自己的念佛声,“南-无-阿-弥-陀-佛-”,一字一字听的清清楚楚;只要至诚恳切,以介尔心念佛,当体就是园融法界。因为这念佛心,就是法界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由于心能造十法界,所以只要念佛,使能造佛法界。如此修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有所悟。

  佛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说,境的好坏,均是自心所现。心什么样,境就什么样,所谓“法界无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因此境由心现,心逐念成,起什么念,必成什么心,有什么心必有什么境。念地狱,就心现地狱,念饿鬼,就心现鬼界,念佛,当然心现佛境。所以经说:心想佛,心即是佛。心是因,所现的境是果;所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阿弥陀佛的法界身,和念佛法界心,同是一真法界。佛不过是自己心中的佛,自己的心也是佛的心;一念佛,就是自己的佛心念自己的心佛。

  “净土法门是以法界园融(法界的一切法都是相互融通的意思)为体。心是佛的心,佛是心的佛,将来见阿弥陀佛,是见心中的阿弥陀佛;往生,是往生心中韵极乐世界。”所谓法界园融体,作我一念心”。法界园融无碍体,就是自己的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世俗人,难免有求升官发财,求福求寿等愿望,但对念佛人来讲,不能执着,应该认识到“那是虚妄的,如过眼烟云,即使得了,还将复失,而且苦在后边”。佛弟子要好好学习佛法,相信佛法。如清定上师开示:“你学佛的动机和出发点在哪里?是在为你自己个人?还是为一切法界众生?有人说: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这句话虽对,但这只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苦乐的立场讲的;真正的说,我们学佛修行不是为我们个人,为个人修行功德比较小,范围少。我们修行是要为法界一切众生”。换句话讲,也就是要用忘我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佛学本身是一种内在的教育,是由信而求解,由求解而实践,因实践而获证;所谓修持、实践,也就是降伏烦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在学佛地过程中,佛弟子首先要变换自己的气质,除了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健康的身体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有自己的精神风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无论环境的好坏,总是尽量的念阿弥陀佛,用一声佛号系心,任何烦恼均会慢慢地消除。“清净心能除烦恼,是自力修,至诚心起佛号是他力修,念佛法门就贵在自他二力成就。

  我们若能万缘放下,至诚恳切单提一声佛号,现前当来,必得离苦得乐。万缘放下不等于不明辨是非好恶,也就是说虽明辨人我是非好恶,胆不为境转,不为境转就不生烦恼,心就清净,清净心才能一心念佛。就像广钦老法师开示的:“修行道路上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样的”;“修行不是争‘对与不对’,而是要有这样种工夫--做对了人家说你不对,你也能接受”。经上讲:佛门中唯有修心,没有别的事情”。只有修养道德,净化心灵,才能有心安理得的人生。

  一般人总是见他人是非,不见自己过错,这不是学佛人应有的。因此,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如果在念佛过程中烦恼减轻了,我见减轻了,是非心减轻了,那你就是进步了。对于他人的过错要起怜悯心,宽恕心,并以他做为镜子照照自己,警戒自己,不要犯他那样的错误。这才是修道心。

  佛弟子要报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度三有。所以我们除了爱教之外,还要热爱祖国;今天,我们祖国的建设日新月异,造福于人民,那么,我们除了为佛法修行外,更要为国家的“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众生的利益,常转*轮(佛的教法如车轮,能转凡成圣,能辗碎众生的一切烦恼,故称*轮)为正法久住,发心精进修学。

  广钦法师开示:

  “佛法——希望众生,不是在念经持咒,膜拜求福就可以;

  而是要在一一往内探求更多的反省、更多的智慧,以更多的慈悲心和谦逊心来化解尘世间的沉重负担,这就是无上的功德。”

  愿大家心存诚敬,尽形寿念佛,直至园成佛果。阿弥陀佛!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