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三 显、密之别
2014/9/4   热度:756
海云继梦法师: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三 显、密之别 前面阐述的准提修法,乃属理的部分。理上所言,必须实际去进行。听了之后,光觉得好还不够,仅能满足六、七、八识的需要,下辈子便烟消云散,这叫「隔阴之谜」。所以,听了以后一定如理修行,你仅需保有一个信念:「我这样做对吗?与师父所言一致吗?我这样做,是否真能达到目标?」带着这份疑情与信念去做,生命品质绝对提升。 很多人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简单,至简至顿,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那当然可以呀!问题是念的人根本不知方法,也没搞清楚往哪里去。也有人说到兜率天最好,离我们最近,抬头就看得到,只要发愿就能去了。这话也不假,但绝大部分人无法肯定,虽然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然而是否真的能往生极乐世界,始终怀疑在心。 我们所说的,绝对真实,只要你秉着赤诚如实修行,同时带着疑情:「这样做对吗?这样修对吗?」一路修下去,生命品质一定提升,即使这辈子不成,下辈子也绝对成就,且生命品质更高,这叫「一生不克,三生必圆」。 很多人什么法门都修,可是却一面修一面怀疑。这样不对!应带着求证的心。摸索的时间或许看不出成绩,但生命品质将一路攀升,带着疑情去做就对了。疑情并非怀疑,而是警觉性。你带着警觉性去进行,不是盲目乱修,这两者大不相同。 准提法是密法,为何它是密法?到底有什么秘密?其实没有,但我们要了解显、密二者的差别。 显教有一则公案,世尊过去生的某一世发心修行,听到人家讲一句偈「诸法无常,是生灭法」,他一听非常高兴,知道无常是生灭法,可是偈子一般是四句,如今只存两句。另两句是什么?世尊为求此二句,到处寻找能人。后来他在雪山发愿:「只要有人能教导我偈子的后二句,不管是天、人、鬼、神,我愿意布施一切!」 有一鬼来到世尊面前问:「你能布施什么?」世尊答道:「只要能告诉我下半偈,我什么都可以布施。」这鬼很饿,想吃世尊的大腿和胳臂,世尊都布施给他吃了,世尊问他下半偈为何?那鬼惊道:「哎哟!我没有下半偈。」一溜烟跑了。另一鬼也来如法炮制,骗了他的眼睛及所剩的腿和胳臂,却说不出任何偈来。世尊感叹道:「我业障太重了,竟然要不到半句偈。天可怜见?十方诸佛菩萨能否告知?我愿舍身命供养!」说完便昏死过去。 这时仿佛有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下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世尊一听,坐起身来喃喃道:「诸法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世尊非常高兴,问道:「是真的吗?是谁?怎么不出来,让我好好供养你?」那声音答道:「诸佛菩萨与法相应,你有心求法必然可得!」世尊再追问是谁,只听空中的声音道:「从此去东方三十三亿恒河沙外的佛。」 这则公案显示,修道人只要具备至诚之心,不辞辛劳,没有算计之目的,亦不奢求或罣碍任何目标,诸佛终必与之相应。 这种修法是显教的标准,如法修行,抱持清净心,不预设目标、立场。真正的求道人不会暗藏其他目的,他发心供养即是供养,求道即求道,纵使被骗,因为内心纯正,亦不后悔当初为何未经拣别。真正有道者会示之以道,不一定需要供养,关键全在于求道者的至诚之心。佛法修行先看清这一点,此乃显教的标准修法。 密教也有一则很殊胜的公案。密教第一代祖师帝洛巴是印度人(「巴」即我们的「师」),他的色身入灭、圆寂百多年后,那洛巴出世。那洛巴一心想拜帝洛巴为师,人家告诉他帝洛巴已去世百余年,怎能找到他?但那洛巴不死心,认为到森林去一定找得到。 那洛巴在森林里找了十二年。终于有一天,看到有人在河里开肠剖肚,清洗肠胃,然后再放回身体里去。那洛巴心想:「这人了不起,我要拜他为师。」当这位清洗内脏的奇人上岸之后,那洛巴便很恭敬地陈述自己的各种因缘和想法,那人答道:「我就是帝洛巴。」接着,旁边化现出一座释迦牟尼佛像,那人穿好衣服坐下来。问道:「你要拜佛还是拜我?」 那洛巴道:「学佛,当然先拜佛。」岂知拜了三拜一起身,帝洛巴即道:「你跟我无缘,再见!」言毕,消失不见。那洛巴既懊恼又惭愧,于是一直忏悔,明白如果没有上师传法,如何得法?故应先礼敬上师。如此再等十二年,终于再度见到帝洛巴。 这次那洛巴终于通过考验,于是跟随帝洛巴修密法,长达十二年之久,最后得大成就。这则公案里讲的是诚心,但也非常重视仪式,要以上师为主,若无上师,就得不到法,光有佛没有用。密法非常重视这一点,故修密法对上师必须绝对恭敬,这是不可免的。 然后那洛巴再传玛尔巴,玛尔巴刚开始也拜了一位不怎么样的师父,玛尔巴说:「我愿全部皈依您,受您调教。」师父很高兴,可是其余弟子却反对道:「这人打妄语,骗人!」玛尔巴因此一再受伤害,后来他找到了那洛巴,接受传法而得大成就。那是他一心一意、诚心皈依三宝的结果。 密法一定得透过上师指导,不要管上师骗你与否。前面显教公案的二鬼,就是世尊的假上师。密教玛尔巴的前一位上师也是假上师。无论世尊或玛尔巴,他们都被伤害过,但最终都得正法。 求道人不必管上师如何,真诚付出最重要,不要做任何事都跟上师计较对错,这样一点实益都没有。你所争的或许不无道理,难道师父也不懂道理?问题是,你的道理只有自己通,别人宏观全局,你可能不了解。若一味坚持己计,大可出外占山为王,否则从师修学就得完全依止,其中毫无道理可言。师兄弟间的情况亦然,少争那些道理。修法不谈道理,那都是六、七、八识的东西,我们真正所需者,乃生命的东西,此是修法的至要关键。 后来第四代祖师密勒日巴的情况也雷同。他跟很多人学法,布施了所有财产,找到了玛尔巴时,已然两袖清风。玛尔巴要调教他,叫他去打工赚一锅的酥油,马马虎虎挣一些供养,然后又「修理」他好几年,叫他盖房子盖到皮破血流,但密勒日巴始终毫无怨悔,为了求道,一心一意依止上师。 相形之下,我们的要求简单得多,唯一要求不过是修法过程中必须绝对依照上师指导,不要自我发明。一如临帖,必须依法如实修行,先临摹和模仿,一切基本的先弄清楚、学起来再说。 修道的过程里,其间所经历的障碍、挫折、委屈愈多,成就便愈大,此乃基本原则。不要认为修道的路途平平坦坦,一般在外面的学习强调爱的教育,所以讲究尊重学生,经常探望学生,以了解其生活起居等,这是世间人的师生之情。 修道者的师徒关系并非如此,师父如果不好好整治徒弟的话,徒弟不会脱胎换骨。别以为师父应该对徒弟温柔体贴,吃饭时为你夹菜,上楼梯扶你一把,那都属世间法,如此对待,徒弟肯定不成才,难成就,所有贡高我慢都会跑出来。 修道学法在破除我执,把「我执」抓起来,然后破除掉。有时候随便一句话便被师父骂到臭头,大脑还一直想不透:「我那句话没错啊!」其实并非对错的问题,而是那句话一出,你的「我执」也跟着冒出来,师父开骂是要帮助你砍掉「我执」。 有人会认为,自己尚有自尊心和人格、面子。这些其实就是自我,自我愈强者,自尊心愈强。学佛就是要破除这个我执,因此会给你难堪,彻底毁掉你的自尊。 有人想展现自己的能耐,师父当场加以扑灭,真正的修行就在此处。不管讲得好不好,所说对错与否,站在世间人情世故的立场,老师总要安慰或鼓励一番。佛法不来这套,只要我执一出,师父的责任就是连根拔起,彻底摧毁,如此才能了生脱死。 「只要给我面子,让我心情好过一些,再多的捐献或供养我都给!」这种情况,修再多福报都是生死轮回,因为「我执」的根一直留着。因此,要找寻善知识,不要只找会说好话的,必须找严厉、修理人的,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但今天这类善知识并不好找,因为他们往往不是饿死,便是被打死。 学佛基本上和一般人的想象有很大出入。我们的周遭其实充斥着不少我执及自尊极强的行者,他们的表现方法众多,有的直接明着来,有的则是旁敲侧击。旁人看得清楚,但当事者不自知。我们本身一样,别人都对你一目了然了,你还难以看清自己。而善知识便是来破你的,指出你的自我蒙蔽之处,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密教和显教只是语言表达方式有别,然两者各擅胜场,各有其殊胜之处。中国显教的教法依止善知识的情况相当多。宋朝有位颇负盛名的沈禅师,南方有两位很了不起的禅和子想来依止,他们为了亲近禅师,无怨无悔。有一天他们打水给老和尚洗脸,老和尚故意把水打翻,并当众修理他们一顿,当时一百多位弟子在场,都看得出老和尚无理取闹,对二位远道而来的师兄弟打抱不平,禅师斥道:「仗势搞群众运动!」把他们都轰出去了。 虽然被赶走,两位禅和子仍偷跑回来,躲在屋外听经。过了一阵子,又被老和尚逮住,修理一顿后又赶出去了。然而,这两位禅和子还是不顾颜面偷偷回来听经。 几年后,老和尚打算退位,准备交出方丈一职,人人满心期待,结果出炉,方丈居然传位给他们两人的其中一名,监院则属意于另一名禅和子,大出众人意料。为什么?因为唯有去除我执者,才经得起这种训练与考验。我执尚在者,只要被骂,脸上一定很难看,明天不再来。这就是佛法教育与世间教育的不同之处。 世间教育的原则是,只要有人愿意学,就一再呵护、招呼来学之人,不断赞叹学生,想尽办法留住人才。社会知识的特性也是书愈读愈多,愈读愈深,不断积累知识。然而佛法并不如此。修行不再用传统的固有观念,如今社会教育所传者即此类旧有、传统的知识、思考方法与观念,凡此,皆不脱生死轮回的范畴。 佛法的训练就是生命的改造,他的训练大不相同,只要简单诵一部经、念一句佛号,天天阿弥陀佛,一念即数十年……。若是可造之材,毋需雕刻刀慢慢地琢磨,斧头直接就劈下去,当下便即「成材」了。佛法非常不一样!他透过简单的工具、媒介和手段,总之愈简单愈好;所谓简单即如钉子愈尖、愈硬,穿透得愈快,然后由此持续深化,穿透我们的生命。 所有宗教的修行率皆如此,愈简单愈好。念佛号最简单,效果却最大。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念不好?因为他们运用社会知识来分析南无阿弥陀佛的意义,说什么「南无」即皈依,「阿」字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无量觉、无量光、无量寿」。既如此,为何不念「皈依无量光」?其实,重点不在于分析,关键是以「南无阿弥陀佛」为媒介去穿透生命,如实认知生命的存在。 关于这种种修行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基本认知,否则会很痛苦。很多人进入佛门后,仍习惯运用传统旧有的方法求取知识,以满足种种欲望,要明白,那样根本就不是佛法修行。 什么才是佛法的修行?透过前面所谈的正行方法,一直用功持咒,从长咒到短咒,最后变成一个音出现,那个音会领导我们穿透生命的隧道与核心,这便是修行。我们全身都会因此起变化,色身、呼吸、吐口水、心念、意念都一一改变,这时会发现和何谓不可思议,慢慢体会修行如何超越大脑。我们不能以世间方式来理解修行,因为那是完全不同的认知领域。 我们已经明白佛法与世间法大不相同,也晓得密法和显教之间的差异,接着谈准提法在密教中的特殊地位。 准提法确实很特别,所有法都需要本尊、本尊的像,而我们看到的准提菩萨像与其它修法的本尊不一样,其本尊只是让大家看一下,而准提法的重点全在镜坛。镜坛是一面镜子,切莫把它拿来化妆、挤青春痘。我们藉由本尊准提佛像来观,但重点不在于观准提菩萨像的外相,所以说这本尊只是借看一下。 一般人认为观镜之时,必须将准提像看得很清楚,其实这只是移情作用,正所谓如有所思,夜有所梦,想看什么都会呈现出来,那是不对的。真正的观,是对着镜坛修法时,让自己内心的本尊现前,而不是外相的本尊。假设现在修十八臂,实际观的时候可能只出现四只手,这是愿力的关系,一切都相应于我们的愿力而出现。准提菩萨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六臂、三十二臂、六十四臂,也有千手准提,这些都与我们的愿力有关,而不是你看到什么就显现什么,那些都是颠倒妄想。 镜坛代表清净,准提就是清净,自性清净心在这清净的镜面上显现时,才叫修行功夫。自性清净在此展现,而非表现外在的那些东西,此为准提法特殊之处,有别于其他法门。镜坛、镜子是自性清净的代表相,必须从这里来了解,别太过自作主张。所以修准提法需要上师的指导、上师灌顶。有缘修准提法是福报,修法本身无其他特别限制,但求法修道的心则必须坚定。 一旦懂得准提法的独特和殊胜关键全在于自性清净的显现,则法本文字只是媒介,修法时,就是透过这些文字显现自性清净。 天衣也是清净之意,法本里所谈的种种庄严,不一定是要把东西挂得琳琅满目,关键在于透过这种种庄严,表达自性的殊胜。自性清净究竟为何?有些人以为如透明皎洁的玻璃。其实不单如此,清净能起无边妙用,我们就透过这种种庄严来表达这种种妙用。 法本是作为参考用的,有人主张法本一个字也不能念错,发音必须正确,还得抑扬顿挫,高低大小、长短调等都得注意。你固然可以如此要求,但真正重要的是文字背后所代表的「状况」。「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摩诃萨」只是一句符号,最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境界。你必须接受当此境界的讯号,将之转为自己的境界,才是成功的修行。否则,纵使将全世界的准提佛母像通通买回来挂在家里,也无法保证台风吹不垮房子。 真正的关键在于准提菩萨的清净境界!要将我们的内心转化过来,使之达到这种殊胜与清净。所以修法切勿着相或执着于文字上,这是总关键。 我们运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种种法义,例如透过文字来表达清净。前面讲的赞叹、称赞、迎请也是如此,都只是透过文字了解其法义。譬如「绀目澄清四大海」所表为何?我们常说「身相庄严」,如何才是庄严之貌?常言慈悲、精进,怎样才是慈悲、精进?是否手上、手指头和脖子上都缠上好几串念珠,才叫学佛的样子?其实,这些都只是外相,重要的是活出学佛的真正意义。 学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踏实去做,如果修法之余能环顾、观照周遭,落实「生活即修行」,那就更容易进入自性清净的领域。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