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1 修止的九种心住


2014/9/4    热度:870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1 修止的九种心住

 

  目录

  (1)修止的九种心住

  (2)四种毗钵舍那

  (3)止观的四种所缘

  (4)七种作意和四谛十六行相

  (5)入出息念的十六胜行

  --------------------------------------------------------------------------------

  (1)修止的九种心住

  ◎修止也就是修定,有次第的九种心住。

  ◎经由九种心住,达成奢摩他。

  【九种心住】

  云何名为「九种心住」?

  谓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

  一、内住

  云何内住?

  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

  二、等住

  云何等住?

  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

  三、安住

  云何安住?

  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

  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

  四、近住

  云何近住?

  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

  五、调顺

  云何调顺?

  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瞋、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

  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彼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调顺。

  六、寂静

  云何寂静?

  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

  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

  七、最极寂静

  云何名为最极寂静?

  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

  八、专注一趣

  云何名为专注一趣?

  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

  九、等持

  云何等持?

  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配六力】

  当知此中,由六种力,方能成办九种心住。

  一、听闻力;二、思惟力;三、忆念力;

  四、正知力;五、精进力;六、串习力。

  一、由听闻力、思惟力

  初由听闻、思惟二力,数闻、数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于内境住;

  及即于此相续方便、澄净方便等遍安住。

  二、由忆念力

  如是于内系缚心已,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安住、近住。

  三、由正知力

  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调顺、寂静。

  四、由精进力

  由精进力,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最极寂静、专注一趣。

  五、由串习力

  由串习力,等持成满。

  【配四种作意】

  即于如是九种心住,当知复有四种作意。

  一、力励运转作意;二、有间缺运转作意;

  三、无间缺运转作意;四、无功用运转作意。

  一、力励运转作意

  于内住、等住中,有力励运转作意。

  二、有间缺运转作意

  于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中,有有间缺运转作意。

  三、无间缺运转作意

  于专注一趣中,有无间缺运转作意。

  四、无功用运转作意

  于等持中,有无功用运转作意。

  ◎当知如是四种作意,于九种心住中,是奢摩他品。

  ◎又即如是获得内心奢摩他者,于毗钵舍那勤修习时,复即由是四种作意,方能修习毗钵舍那,故此亦是毗钵舍那品。

  【附】得止的状况和进一步的修行

  一、加行阶段

  (1)初位

  先发如是正加行时,心一境性、身心轻安微劣而转,难可觉了。

  (2)中位

  复由修习胜奢摩他、毗钵舍那,身心澄净、身心调柔、身心轻安。

  即前微劣心一境性、身心轻安,渐更增长,能引强盛易可觉了,心一境性、身心轻安。

  (3)后位

  谓由因力,展转引发方便道理,彼于尔时,不久当起强盛易了,身心轻安、心一境性,如是乃至有彼前相,于其顶上似重而起,非损恼相。

  二、触证阶段

  (1)身心轻安

  即由此相,于内起故,能障乐断诸烦恼品心粗重性,皆得除灭。

  能对治彼,心调柔性、心轻安性,皆得生起。

  由此生故,有能随顺起身轻安,风大偏增,众多大种来入身中,因此大种入身中故,能障乐断诸烦恼品身粗重性,皆得除遣。

  能对治彼,身调柔性、身轻安性,遍满身中,状如充溢。

  彼初起时,令心踊跃、令心悦豫,欢喜俱行,令心喜乐,所缘境性于心中现。

  (2)心一境性

  从此已后,彼初所起轻安势力渐渐舒缓,有妙轻安随身而行,在身中转。由是因缘,心踊跃性渐次退减,由奢摩他所摄持故,心于所缘寂静行转。

  ◎从是已后,于瑜伽行初修业者名「有作意」,始得堕在有作意数:                    何以故?由此最初获得色界定地所摄少分微妙正作意故。由是因缘名「有作意」。

  ○得此作意初修业者有是相状:

  谓已获得色界所摄少分定心,获得少分身心轻安心一境性,有力有能善修净惑所缘加行,令心相续滋润而转,为奢摩他之所摄护,能净诸行。

  ○虽行种种可爱境中,猛利贪缠亦不生起;虽少生起,依止少分微劣对治,暂作意时,即能除遣。

  如可爱境,可憎、可愚、可生憍慢、可寻思境,当知亦尔。

  ○宴坐静室暂持其心,身心轻安疾疾生起,不极为诸身粗重性之所逼恼,不极数起诸盖现行,不极现行思慕,不乐忧虑俱行诸想作意。虽从定起,出外经行,而有少分轻安余势,随身心转。

  如是等类,当知是名「有作意者清净相状」。

  ◎已得作意诸瑜伽师,已入如是少分乐断,从此已后,唯有二趣更无所余。何等为二? 一者、世间;二、出世间。

  ○彼初修业诸瑜伽师,由此作意,或念:「我当往世间趣」;或念:「我当往出世趣。」复多修习如是作意。

  ○如如于此极多修习,如是如是所有轻安、心一境性,经历彼彼日夜等位,转复增广。若此作意坚固相续强盛而转,发起清净所缘胜解,于奢摩他品及毗钵舍那品善取其相,彼于尔时,或乐往世间道发起加行,或乐往出世道发起加行。

------------------------------------------------------------------------------------------------------------

更多林崇安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