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你究竟是谁?
2014/9/3   热度:625
观音: 你究竟是谁?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来源:《新历史》2008年第2期供稿
在遂宁行走,空气中最多的文化因子莫过于观音崇拜。遂宁人说,这里就是观音道场,就是观音故里。
观音来自印度,连印度人自己都说不清楚观音的故里在什么地方,更遑论中国了。不过,一定要说遂宁是观音故里,倒也不算牵强,这里既有官方钦定的观音道场广德寺,也有民间自发形成的观音道场灵泉寺,而且均是千年古刹,道统悠远;遂宁人的日常生活里也早已浸透了观音文化的种种因子。
观音变性史
《红楼梦》第五十回里,李纨出了个谜语,谜面是“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中的一句”,最后让聪颖过人的林黛玉猜中了,谜底是“虽善无征”。意思是说观音没有传记,来历、生平已经不可考据。
印度佛教经典中对观音身世的说明主要有七、八种之多。从时间上来看,这些故事的发生都极为久远,往往被定位在不可想象的远古时代。从地域来看,也不发生在现实世界,而是在极为飘渺的佛国世界。就性别而言,这些身世故事里的观音不是王子,就是大居士或者奇异的童子,总之都是男身,很难找到女性的痕迹。
观音在印度的婆罗门神话和佛教神话里早已具备了各种善性因子,所以,在进入中国之后,观音菩萨也很快就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有求必应的慈悲善神。民间的观音信仰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大幅度上升,至宋代达到顶峰,有了“家家观世音”的说法。
观音信仰在民间的普及程度,可以从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里的一段描写中窥见:安公子的岳母张太太为了保佑女婿考中进士,向道教系统掌管文人功名的魁星老爷许愿。这一日听到女婿中了探花,就去魁星老爷面前谢恩,张太太磕头如捣蒜,可是,嘴里不断念叨的却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张太太丝毫没有觉得不妥,小说的作者也丝毫没有觉得不妥。
不过,在观音信仰迅速传播的同时,观音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北朝以前,观音大致上还继续保持着印度佛教中的“伟丈夫”的潇洒形象,早期的观音造像也多为男像。唐宋而后,观音的女身相逐渐多了起来。至宋元以至明清,更少有男身像。
观音的变性是一个漫长过程。从现存许多零碎史料中还能窥见其斑。
《法苑珠林》里说,东晋益州居士孙道德年过半百,尚无子嗣,经僧人指点,其妻一心诵念《观世音经》,不久即如愿以偿。女性,求子,观音在这里已经初现变成女性的可能。
《北史?徐之才传》里记载:北齐武成帝纵欲过度而得病,“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一美妇人……食顷,变为观世音”,可见在武成帝的心目中,观音完全可以是女性形象。
《天平广记》里也记载,一官宦之妻被神所摄,昏迷不醒,于是做观音像供奉,以求免灾。其妻不久就梦见被一名僧人所救,随即醒来。
如此也可知,早在魏晋时期,观音信仰开始大范围传播的初始阶段,观音就已经具备了转变成女性的可能和迹象。
隋代的观音石刻,已有女性装扮者,且面容多具东方女性典型的圆润之美。不过数量较少,男性观音形象仍占主导地位。
至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笔下的观音菩萨像,已是典型的女性装饰和女性神态。唐代敦煌石窟的观音造像,也已很难辨别男女,但莫高窟的菩萨塑像则明显呈女性特征,头作高髻,或者戴有花蔓宝冠,状如贵族妇女,庄重典雅;有些菩萨虽然嘴角描画有绿色胡须,但男性特征远不如女性特征突出和多样,故当时之人有言:“端庄柔弱似仕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宫娃也”。中唐著名人物画家周坊也曾绘画过“水月观音像”,是典型的女身观音,在当时曾风靡一时。
菩萨造像的女性化与唐代开放的风气、女性社会地位的空前提高不无关系。武则天以女主君临天下,自称弥勒佛转世,则更进一步推动了观音形象向女性化的转变。
但唐代女相观音仍未普及。《宣和画谱》里说,唐宋名手写观音像者甚多,但“俱不饰妇人服饰”,可见一斑。
五代至宋,观音造像已经由女相居多了。五代时期的数珠石刻观音,塑像肌肉丰满而极具弹性,充满了青春少女的魅力,素有“媚态观音”之称;宋代湖州铁佛寺的一尊站立式铁观音,身体呈“S”型,腰肢柔软,脸庞丰润,面容慈祥;宋代出现的鱼篮观音像,则做美艳女子形象。宋代话本里,甄龙友题《观音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将美丽的女性观音视为“西方之人”,可见原始的男身印度观音早已经不再为市井百姓所熟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观音也已经从天国的菩萨化为人间的美女了。
至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妻管道升根据此前早已流传的一个关于妙善公主的传说,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篇《观世音菩萨传略》,使妙善的故事更加完备,观音的女性化形象也进一步获得了巩固和发展。
在古印度佛教传统里,女性地位远不如男性。但观音在中国,却非但变成了女性,还获得了所有阶层的崇奉,很有一点意味深长的感觉。
观音崇拜的基本教义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崇拜的盛行恐怕和中国百姓所遭遇到的源远流长的灾难有关。但观音最终变成女性,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中国很早就有了女神崇拜的传统,这一点和印度是完全不同的。从最早的女娲造人、西王母,到炎帝之女精卫,到娥皇女英等等,都可为中国古代女神信仰传统的佐证。可以说,中国百姓对女性化观音的偏爱其实是与这种源远流长的女神信仰一脉相承。
传说背后的历史
在中国,有关观音来历身世,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妙善公主施手、眼救父的传说了。故事的梗概大略是:从前有一个国王,最爱他的三女儿妙善,一门心思想为她寻个好驸马,但公主却一心向佛,立志青灯黄卷。国王大怒之余,烧毁佛寺,迫害僧众。国王也因而得下重病,非得有少女献上手、眼,方可得救。公主闻讯,献出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自己也得道成佛。
妙善公主的故事有许多版本,最早可见于宋代朱弁的《曲洧旧闻》。南宋初年的张守又撰文对此大加赞颂,使之流传更广。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妻管道升的《观音菩萨传略》则进一步将故事具体化,细节化。
妙善公主的故事当然只是传说,但传说里也有历史。孝道在这则故事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佛教文化受到儒家文化的强力渗透的结果。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汉末中国人剃发出家者仍然极少,主要限于域外僧人,最初不多的一些中国僧人,则多是蓄发修行。究其原因,则和印度佛教的原始教义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之间的冲突有关。
儒家讲究忠孝之道,汉代更将孝道置于各伦理道德之首,视作忠君之源。佛教徒出家要求剃除须发,这是和儒家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信条相悖逆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却要求信徒不婚不娶。此外,当时的佛教徒们还严格恪守“沙门不敬王者”的信条,这也很容易被统治者视为无君无父的不忠之举。
所以,佛教在传入中国最初的一百多年里,发展异常缓慢。
女相观音的发展和送子观音的出现,不是简单的阴差阳错的结果,其实恰恰是佛教在中国碰壁之后,主动应变的结果,其最重要的着眼点便是“迎孝入佛”,将孝道纳入佛教的思想体系之中。送子观音的出现、妙善公主舍身救父的传说的出现,不过是“迎孝入佛”最明显的外在表现罢了。
遂宁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妙善公主的传说,民间有谣曰:“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到灵泉寺,二姐修到广德寺,只有三姐修得远,修到南海普陀山”,“三姐”就是传说中的妙善公主。灵泉寺与广德寺相距不远,彼此相望,各自给出的观音身世却完全不同,也许这就是官方和民间之间的区别吧。官方有官方的解释体系,民间也有民间的解释体系,后者可能粗糙许多,但却不减其虔诚 。
平民路线的胜利
汉文佛典里著名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地藏等几位。其中尤以观音、文殊、普贤最具盛名,在中国落地生根,各有自己的道场,佛教里并称之为“三大士”,再加上完全国产的地藏,共同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四大菩萨。诸菩萨中,除地藏之外,其余诸菩萨均随观音菩萨同时传入中国。
在佛教赋予诸菩萨的属性中,文殊菩萨的智慧、辨才均属第一,但自宋元以后,民间的观音信仰逐渐普及,在为“三大士”排位时,已不得不请观音居中,文殊只能屈居左侧。
实际上,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分别代表了佛教贵族路线和平民路线。观音在与文殊的“较量”中取胜,其实代表着佛教选择平民路线的胜利。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初入中国,立足未稳,在传播上,选择了走高层路线,力求获得达官贵人们的青睐。当时,政府里的高级知识阶层主要由清谈名士组成。清谈名士乐于探讨各种天地生死的哲学命题,佛家思想里有许多带有浓厚思辨色彩的理论,也很受名士们的喜欢,被纳入了清谈的命题之列。
当时流行的《维摩经》,就具有浓厚的清谈辩论色彩。具有高超智慧和丰富知识、而且家境富有的大居士维摩诘,对佛教思想研究极为精辟。释尊的弟子中没有谁敢再和他进行复杂哲学的辩论。维摩诘于是装病,引诱释尊的弟子前来探望,以便借机开展辩论。释尊洞悉维摩诘的想法,于是派了诸菩萨中,智慧与辨才均属第一的文殊菩萨作为使者,去探望维摩诘。文殊一到,二人就展开了激烈的问答。
许多佛寺都绘有表现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辩论的壁画。画中的维摩诘手持尘尾,凭几而坐,俨然是魏晋时代清谈士大夫的风采,与之相对的文殊菩萨也知识分子气息浓厚。
可以说,文殊菩萨的群众基础主要扎根于知识阶层。
相反,观音菩萨的群众基础则在底层草根。
文殊信仰在唐代开元年间达到顶峰,随后衰落,继之而起的则是观音信仰和地藏信仰,无疑,这和唐代晚期到宋元时代市民社会的大幅度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鱼篮观音: 一个有趣的个案
观音在中国有多种形象,送子观音、莲花观音、杨柳观音等等。在各种观音形象的流变过程中,鱼篮观音形象的出现和定型,是最具意味的。
鱼篮观音是比较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观音形象,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绘《鱼篮大士图》,是保存下来较早的鱼篮观音图像,图中观音衣着朴素,散挽着一头黑发,双目矍铄,鼻梁高挺,嘴如樱桃,手里提着鱼篮,完全没有了在圣殿正襟危坐的庄严。
明代宋濂在《鱼篮观音画像赞》序言里,曾详细交待过鱼篮观音的来历,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予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年,陕右金沙滩上有美艳女子,提篮鬻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余,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请赐《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半数,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唯马氏子能。女令具礼成婚,入门,女即糜烂立尽,遽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唯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及飞空而去。”
宋濂在故事里透露出了鱼篮观音形象的最初源头:马郎妇。
早在中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里,就已经出现了“马郎妇”故事的雏形,在“延州妇人”条下有这样的记载:唐大历年间,延州有一个纵YIN的女子,人尽夫之,“与年少子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最终死去,人们把它葬在荒芜的道路边。后有一胡僧来到此女子的墓前,焚香敬礼并赞叹,并告诉大家:“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众人开墓一看,真如胡僧所言,于是大家为她设斋,并为她建塔。
这个妇人与人“一无所却”的性行为,简直就是一个娼妓,然而,其真相则是“大圣”、“锁骨菩萨”。
这则故事没有明确点出妇人就是“马郎妇”,这一点在北宋叶廷圭的《海录碎事》中得到了补充:“昔有贤女马郎妇,于金沙滩上施一切人人YIN,凡与交者,永绝其YIN。死,葬后,一梵僧来,云,求吾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叶廷圭是北宋政和五年进士,由此可知,在北宋以前的佛教类传说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马郎妇”的传说。
到了南宋,志磐和尚的《佛祖统记》里,同样还是马郎妇故事,不过却改变了女主人公的YIN荡的行为,她以自己的婚姻为诱饵,叫人背诵佛经,她最终虽然嫁给了马郎,但刚入门就死掉了。这个故事已经和宋濂讲述的鱼篮观音的来历很相似了,但仍旧没有明确点明马郎妇就是观音。
到了明代,梅鼎祚终于在《青泥莲花记》“观音化娼”条下直接说道:“观音大士昔于陕州,化为娼女,以救YIN迷。既死,埋之。故如金锁不断”,“陕州即马郎妇也”。
在众多观音形象和观音故事里,鱼篮观音是最为独特的。这种以色设缘的方式,与娼妓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更多体现出了一种原始部族生殖崇拜。古印度人具有强烈的生殖崇拜意识,印度古代的文献典籍、绘画雕塑以及建筑物的造型上,都深深打上了生殖崇拜的烙印。佛教初入中国,也不免带有这种影响的标记。
然而,在中土文化中,这个如妓女般的菩萨是很难被接受的,于是在鱼篮观音信仰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从纵YIN到守贞这样一个转变。马郎妇的故事留存下来的同时,延州女子的故事则日渐消亡了。而这个过程,又与宋代理学家们对“性”的态度的大幅度收缩和倒退是同步的。鱼篮观音形象的形成经历了从娼妓到烈妇的转变,其实反映了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到佛教“以色设缘”的佛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观音化身为手提鱼篮的渔妇,从高高的神坛走向了世俗的民间,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相关的市井戏曲也应运而生。
明代内务府保留有元代《观音菩萨鱼篮记》杂剧,该剧题目正名为“布袋和尚救众生,观音菩萨鱼篮记”,剧中观音由正旦扮演,大略情节是:佛祖见洛阳府尹张商英贪恋荣华富贵,不肯修行,于是命南海观世音、文殊、普贤、弥勒尊者去点化张商英。观音化身为美艳的渔妇,张商英见到后欲娶之为妻,渔妇提出的下嫁条件是:看经、吃斋、修善。张商英佯装答应,二人成婚。但渔妇并不顺从张商英床第之求,张气恼之余,将她关在磨房受苦,还下令用白练勒死她,结果白练却自行断掉;张商英又罚她去花园受苦。文殊、普贤则化为高僧寒山、拾得,自称是渔妇的兄弟,劝说张商英为善学道,张终究不悟;弥勒又化为布袋和尚,请韦驮现身,张商英终于醒悟,皈依佛法,渔妇也适时现出了观音相。
在这里,鱼篮观音已经不再是单枪作战,而是得到了弥勒佛、文殊、普贤诸菩萨的鼎力协助,更直接受到了佛祖的指挥。
世俗的力量是强大的。手提鱼篮的美艳渔妇也成了市井文化中极具人气的形象,关汉卿的《望江亭》里,模样儿出众、有勇有谋的谭记儿,为了对付仗势欺人、而又异常好色的杨衙内,就把自己扮成了手提鱼篮的美丽渔妇,篮子里装着鲜活的鲤鱼,以美色作为诱饵,利用杨衙内好色的缺点,引诱他上当,从而骗取了他的势力金牌和捕人文书,既解救了丈夫的危险,也维护了自己的幸福。在这里,鱼篮观音与“美色诱惑”和“性暗示”仍旧脱离不了关系。
另类形象
除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和神通广大之外,观音形象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有趣的偏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等级制度严苛的国家,自然,民间信仰也不可避免地会把观音置于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中。于是,许多时候,观音向上要受到玉皇大帝、如来佛、甚至太上老君的管束,向下则可以支配各类鬼怪神卒。清代无名氏的《鬼神传》里讲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对夫妇,心地非常善良,平日修桥补路,布施贫人,但直到四十岁尚无子嗣。观音有心帮助,但却要将此情况“一一上奏天曹”,“玉皇观诺准奏,即遣天吏往太上老君求取广嗣灵丹两颗”。
在这里,观音想做点好事,还得向玉皇大帝奏请,观音最拿手的“送子”职责竟也交给了太上老君。
顾希佳《菩萨外传》里收录的另一则观音传说更有趣:“他(观音)在西方极乐世界里享有盛名。但到了后来,他就骄傲了,越来越自大,越来越目空一切。当童子向他报告有人对他的教法提出批评时,观世音一听,吃了一惊,心想:这个人能比我还高明吗?”
在这种心态下,观音对向他提批评意见的人自然不会客气:“观世音提起宝剑就追。追了没有多远,果然见前面有一个瘦道人在大摇大摆地走着,还不时地朝观世音冷笑。观世音一见,气上加气,追上前去,也不搭话,举剑就砍。”
在这里,观音完全以俗人的心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些方面甚至呈现出恶人的暴虐之气。
其实,观音所有的形象,都不过是百姓们的内心信仰外化出来的具体形象罢了。一部观音形象的演变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普罗大众内心的愿望史,他们愿意观音是女性,是慈悲,是马郎妇,所以观音是女性,是慈悲,是马郎妇。
小贴士:
交通:
遂宁地处川、渝之间,境内有数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其间,由重庆、成都启程走高速仅需1小时车程;铁路干线可直达成都、重庆、襄樊、武汉、合肥、南京、东莞等大中城市。同时,也可以通过水路和航空交通到达遂宁。
住宿:
遂宁市区宾馆酒店众多,从商务酒店到星级酒店数不胜数,尤以遂州路一带聚集了众多中档商务酒店宾馆,游览一天的你在那里定能寻到一家舒适温馨的理想住所。
特产:
遂宁最响亮的美食特产当属豆腐干,著名品牌“胡老七五香豆腐干”拥有数百年历史传承工艺,营养安全,实为餐饮佐食、旅游馈赠的佳品。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