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 第五集
2014/9/4   热度:489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 第五集 我们今天再看21页,就外调的部分,我们来看看“临坐之前的注意事项”。 “修定的基本功夫是身要稳,息要畅,心要定,这个是三个要项”,我们在修行当中,身、息、心这三个要调好。大家要知道,这三个要合一,不是单独的,这三个是一致的,现在你这样看,你看不出来,告诉各位,身、息、心三者合一,那就是法报化一体的意思,法身,化身,报身合一的一种状况,现在我们是凡夫啊,看这些文字你也看不懂了。所以我们就说这三个要项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功夫。 “故行者与临坐之前应知,此会之时,不宜有令身躁之要件。譬如,吃的太饱,喝太多的水,吃太油腻的东西,太甜,太咸等等,足以影响身体状况的情形”。现在人麻烦在哪里呀,你看这些就知道了。那以前没有这些东西。 “又如吃冰”,刚刚吃了一桶冰淇淋,你现在一坐下去,那你就会很好看,那会要你好看,“吃补的东西,或者吃凉的,吃泄的东西,都太寒了,不是冰那种寒,是食物的那个寒,“皆应知其宜忌”,不是都不能吃,但是你不能吃太多。我们吃素的人怎么补,大概没有什么好补的了,吃荤的可能刚刚补了一只当归鸡,当归鸭来的,那就不一样了,那影响就很大,我们比较没有补的情况,但是你吃的太寒,太凉的东西都会有影响。 “其衣服宽窄,厚薄冷暖之宜忌亦应知”。“又光线,通风亦应知所调整”。这些我都只是跟你提一下,那你自己要能够了解,你不要坐在风口,这个当然是大家都知道,光线不要太强烈,这个都是我们所应该注意的。 “其次如暖身运动,拉拉筋骨了,深呼吸等等了,或者熏香礼佛恭敬唱赞等等,都是一个此一时代中,个人主义,自我主义,本位主义的习气下,行者更需要进行的谦下心,虔诚心,若有傲慢心,则定力不克矣!”这个都是自己应该要注意的,这些我们是很简单的跟你提一下,但是这里面的范围很广,我在这里跟各位提出来,是希望大家能够自己提醒自己,这个身、心、息三者,自己一定要能够调好,那么要调好他,那么周遭的就很重要。大家来听经,那可能匆匆忙忙的跑进来,那么坐下来那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时候,你内心的浮动不安等等,对你的影响你本身还看不到。 因为我们静坐,那时候在运作的是很微细很微细的工程,你息入息出之间,要照顾的很好,所以对于你自己身体上的一些突发状况,那就影响很大,平常你不感觉到怎么样,但是在这个地方他都可能发生这个问题。有些人吃了以后,人家一坐下来,他猛打嗝,那你想你在打嗝,你怎么进入状况呢?你说,你这样打嗝你的息就会很顺吗?那是绝不可能的事,但是这种情况却会发生,所以我们自己应该要知道。这都是有关的事,平常我们比较少注意到,但是你在这个地方一定要好好的处理好,尤其是要坐之前的暖身运动。这个一定要有,就坐了以后要先来个深呼吸,那你在家里的话那你可以先点香礼佛,假如还有唱赞等等,那也可以,但是他这个地方他不宜太长,这都是针对我们现在的习气所作的一种调整。尤其那刚强难化的心更需要注意。这是外调的部分。 其次是内调,“内调分三,就相上来讲,有调身,调息,调心这三个,然就行,这个行上的行,不是这个,行上言,这个行啊,就行法本身来讲,则有入相,住相,出相这三相,有这三者。 “行者与临坐前的外境一一调善,此时欲以入禅时,须善安身所得。今略言如下。 第一入相,入就是要进入了,也就是正身端坐。 “初欲入禅者,先“调身”,调身先依“毗卢遮那七支坐相”,前面的那些都准备好了,心里、身体,各种状况都准备好了,现在呢,就正式坐的时候。 第一个:“结跏趺坐”。七个部分一个一个要自己调好,“双盘,单盘,或金刚坐皆可”。我们基本上跟大家要求的是双盘了,要不然单盘也可以,金刚坐也一样,不管什么,这个你先坐好,这个详细的部分,我们后面还会再讲。 第二个“双手结定印”。定印是指这个样子,这两个手掌相叠,这个地方,很多人是把他说成这个样子,不是,这个拇指中间是平的,这两边是平的,轻轻一碰就好,也不要挤成这个样子。什么怪状都有。这样子就好,然后你要弥陀定印也可以,不过我们基本上是要求你这样子。那么,这个右手在上还是左手在上呢?我想都随你自己看着办就好,我没有要求到那么详细,那有的人说,到底是放这个样子还是放这个样子,那看你的拇指长度了,这个只要平平的相碰就好了,那么你这个指头会跑到哪里去,你这样他就变这个样子了,他是平行的,不是平行,他一定有他一定的位置,你注意,这个拇指两个中心相拄,这个样子叫吉祥拄了,提手旁一个主,中心相拄,这样一碰就好了,你不要挤到,等一下起来这个指甲怎么掉了,也没有人叫你那么用力啊,轻轻的一碰就好了,不要太用力,你不要表示你很精进,轻轻的一碰,这个双手是放这。那么放下来的时候,放在这个鼠蹊、骨间,这个手是放这样,你不要这样抬着,也没有人叫你这样坐着,那坐两个钟头下来你就知道他肩膀可以丢掉了。这个轻轻的放下,很自然的下垂,很自然的情况,你不要那么紧张的那个样子,没有人叫你虐待自己,轻轻的。 头要正,头正就不歪,那么这个时候一个重点就是收下颚,下颚一拉回来你就正了。不说变成这个样子,这样你一定在打妄想,像李登辉一样,这个收下颚,不要让他翘起来,变成扈斗,收过来,头固然是要正,不偏左,不偏右,你就把这个收回来。 脊要直,脊是脊椎,要直,肩要平,劲要正,这三个是连在一起,要不然你就会成为十字行了,肩膀是横的,脊椎是正的,这个眼平视,眼向前平视,不要向上,不要向下,有的是这样坐的,那也不行。叫你收下颚没有叫你把眼睛向下看,收下鄂,眼是向前平视,这个时候你眼帘要不要关起来,那随你,但是,眼睛睁的很大,大概比较容易打妄想,全部闭起来,比较容易昏沉,那你认为要怎么拿捏好,那就自己看着办,只告诉你眼睛向前平视。那在这个地方,大家打坐的时候,都一个人接一个人,你就注视前面那个人的这个领子的地方,我们一般来讲,你平坐的话,眼睛看前面,应该在三公尺远的地方,地板。那因为大家都坐的很近,所以你应该是看到他领子的地方,而不是看到他后脑袋那个地方,那这样的话就表示你们坐的太近了。 舌抵齿龈,这个舌抵上颚跟牙齿,舌头在下面,要稍微抬高一下,顶着上面牙齿的牙龈那个地方,也是轻轻的,你不要硬是要舌头在那边,在里面运动。 第七,“双腿跟臀部成三角点”。这个屁股坐下来你可以垫高,不管单盘双盘还是金刚坐都不要紧,但是这两腿跟屁股是成一个三角点,这样坐才会稳。你假如只是坐秀一下,那没有关系,那两点就可以稳住了,那你这个地方,尤其单盘的要注意,单盘,把一个腿放在另一个腿上的时候,那一腿放在上面的那一腿常常会悬空,悬空你一坐久了,你开始在注意鼻息的时候,你会忘了身体,忘了身体稍微不小心,你不要看说我才差一寸而已,到时候只要差0.5公分,这个腿突然间有一个震一下,那0.5公分可能就是百丈深坑。你会吓一跳,好像掉下去的那种感觉,我告诉你,当你嚇起来,那真的是嚇起来了,你一定要去留意到这一点,看起来是只有0.5公分那么一点点而已,可是当你身体突然间这样子,有一个那种感觉的时候,那你的脑部神经那种震撼,会非常的大,所以这一点自己要先调好,这个三角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叫做毗卢遮那七支坐相。简单的跟各位谈一下,后面,我们会再讲。 “如此坐相,能令身安稳,久久无妨。坐正之后,次当宽解衣带”,你坐好了以后,打皮带的要把他放松,“不得令其坐中松脱”。那么坐一坐裤子掉下来,这个要留意。“女众戴胸罩”应该要把他放松,不宜束的太紧。“欲坐禅时,所着内裤,不宜紧身。”这个你都要留意啊,坐在那边,等一下这边摇一摇,那边松紧带拉一下,那就表示你都穿的太紧了。 “其次当正身检查,先当手足自按摩”,你们要坐的时候,现在坐好了,七支坐相,衣服大概都调好的时候,那么这个手脚自己要稍微按一下,要坐之前才要按一下,你们下坐之前,更需要按摩,一定要让这个,尤其膝盖的地方一定要去按摩一下,当然你认为要按摩多久,你自己看着办,有的人筋骨僵化,有的呢,他的柔软度很高,那你稍微动一下就可以,但是不管怎么样,自己一定要调好。 “搓擦于关节处十余下”这个大致上看看就好,“后挺动全身肢体与关节,脊骨,然后挺正”这里面大概最重要的身体要这样移一下,你自己调一下,这个肩膀稍微动一下,然后放下来,那么我们巡堂的师父会跟你调整一下,有些人他平常就有那种职业性的惯性的歪一边,那你自己不知道,你不调他不歪,你越调他越歪,一坐好就这样了,人家说把这个调正,你调来调去都是这个样子,那就没有办法了,那这个就要人给你调了,就像我们要打香板一样,你坐正坐好,你一定要那个照相的师父给你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那你不知道啊,那是你身体上的惯性,所以自己动一下,然后自己检查。 怎么检查的我们看一下“挺正端直,令脊骨相对,头颈 皆正,鼻与脐对”鼻子跟肚脐要相对,两肩要轻松平正,如此不偏不斜,全身正住”。这个都是你自己要留意的。你要在入座的时候,我们巡堂的师父会跟你大概简单的提一下,那么你功夫越久,越提这个就越小儿科,所以自己就要知道要调整的好,我们打坐的人一坐下去,他有一定的模式,你自己的模式你知道吗?所以打坐的人他的习气,跟念佛人一样,所以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习气,我现在要来打坐,他自己的蒲团坐垫拿来,他不要坐道场的,因为你在家里天天坐那个,那个屁股坐下去的那个模子已经坐出来了,现在来坐道场是新的,那个模子没有了,所以他坐下去会坐不稳了,那你会有那个习惯,不要紧,但是你自己一定要调好,你坐下去一定要调好,服装也一样,你自己要调好。那僧众的这种裤子,裤管,我们虽然是不穿袜子可是你还是要绑带子,那袜套要解开,你不要绑在那里,现在我们大家功夫都不够,你都没有障碍,你知道吗,你功夫用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告诉你袜套是很大的障碍。所以现在要坐的时候,袜套就要先解开,那么大家最好,尤其是冬天你穿的运动服,运动服那个裤子是松紧带,你会用比较厚的,要比较厚松紧带就比较紧,那你要想办法,这个你要想办法,我们没有办法替你想办法。你不要束的太紧,你自己在这个地方要去留意,这个都是一些小技巧。 “再其次,深呼吸,开口吐去胸中郁气”,真的修行,包括持咒念佛,都一样,要开始静坐之前,这个这口气可是要吐一下,你不要吐到生病的那种吐法,所以这个吐都是很轻松的,这个胸口的一口郁气把他散发出去就好,不要通通要在禅堂里面散,散出来都是你们自己再吸进去,所以要进禅堂之前就要先有一个准备,在外面舒展一下,把这胸部拉一下,把这个气调一调,放轻松以后进来,坐下来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轻松。 “放气之法,不可急粗,绵密行之,一切秽浊乃至百脉气郁,皆随吐气而出,气尽闭口,由鼻纳清气,如是反复,直至身息调和”。慢慢的,这个都属于比较微细的部分了,你自己,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都不去注意啊,那你当然就没有这些,那你逐渐的用功以后,这种情况,他就会逐渐的浮出来,浮出来你也不用太执着,这个调整过程人人都有的。 “身体调和之后,自然闭口,唇齿相拄,不可用力”这个脸上的功夫你自己留意一下,一个是不要咬牙切齿,很用功,这个叫精进,你不要把这个地方守的太紧,同时,脸上的上半部也一样,要精进没有错,不是叫你认真成那个样子,都是要很轻松,所以我们打坐之前眼镜一定要拿下来,戴眼镜的一定要拿下来,这个脸部一定要先这样子,一定要先把这个自己解开,到耳朵,你要坐之前就应该要有这个动作了。不是要下座才有这个动作。要坐之前就要有,先有这个动作。这很麻烦了,学佛师父还要讲这些。我在讲都觉得不好意思,你听了之后不知道会不会不好意思,不过这些都要留意。 “令舌抵上颚,次当闭眼,三分慈眼用断外光而已。”我们叫做慈眼三分示众生,那么假如是三分,你这样轻轻的闭起来也不要紧,闭眼睛也不必要闭到那么痛苦,一定要把它..,那不是,你轻轻的,假如说三分慈眼,那你闭起来都不要紧,那意思就是说,让眼帘自然下垂就好了。 “如是检视端身正坐,犹如磐石,收摄四肢,不动如泰山,故曰”坐如钟”也,不宽不急,身心轻松,不可绷紧身心,是谓身调相。是谓行者出入禅定之时,调身之法。”大概这个部分你稍微留意一下,身第一个。 “调身之后次当“调息”,息有四相。”我们一个一个跟各位谈一下,四相就是风、喘、气、息。 “风相,鼻中息出,出入息有声”。这个是跟各位讲一下你了解这种状况就好,大概很少人有这种情形,不过你匆匆忙忙从外面赶紧来的话,那你坐下来就有这一相,这个叫风相。 “第二个是喘相,息虽无声,然息出入结滞不通”。通常都数一、二,三发生问题了,就是结滞不通,所以叫喘相。 “第三,气相,息不结滞,然息出入不细。”当然他已经比较通畅了,但是呢,不细,这个是我们一般人留意到自己鼻息的时候的一种相状,但是这个呢,我们经过训练,他会消失掉。 那就进入第四个叫息相。“无声,不结、不粗,出入绵密,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豫悦”。这个是我们一般讲的这个息,有静坐的人你就比较能够感受到这个状况,我们一般人是第三种,假如你整天都是喘相跟风相,那保证有病,通常的情况,一般人都是气相比较多。息相你感受不出来,可是我们开始静坐,你马上就可以进入这种状况,这是健康的情形。 “前三为不调相,息相为调相,行者若着风相,则身心不宁,若停在喘相,则身多毛病,若守气相,则易觉劳顿困厄,若遇息相,则心易住定中”。这里面大概就跟各位讲的很清楚了。 “行者于息不调相中,若欲调之,当依三法”。怎么调呢?“调风相”,就是最粗的这一相,先安心使宁静,放下身心世界,所以当你有这种情况,不宜现在就入座,就应该在外面,譬如我们外面椅子上坐一下,让这个喘的,那种急的情况,先把他摆平,你不要到里面去坐,人家里面平静无声了,那你一进来,那你就像鲸鱼一样,全部被你吵醒了。 “调喘相”,喘相呢,“放宽身体,以使情绪放轻松,务使心灵紧张”,这个是比风相来的微细一点,但是还是一样,自己要怎么样放轻松。 “调气相,观想气行遍毛孔肢节,越微越妙”,这个就直接我们要修行的时候,所以这一相你是可以入座的。 “调则障碍不深,障患不生,则心易定,心越细则息越微,此中不涩不滑,神情怡悦,是息调相,是名行者出入禅定时的调息方法”。这是我们鼻息之间的情况。 “调息之后次当调心,调心有二意,第一,调服妄念乱想,不令逾矩。心散意乱乃欲界众生之特质,故调伏妄念心思,使心意安稳,乃此界修定之初方便也,而断诸思觉,乃入禅调心之初相”。这里头我把他列了几个给各位参考一下。要调这个心的沉浮宽急,要到达适当的地方一共有四项,我们来看一下。 “治沉相”,所谓“沉相”就是精神涣散,提不起心意,精神不好”,这个叫做沉,一坐下去就一直沉下去了,很简单讲,这个沉相就是爱困,就昏沉,叫做沉相,这种精神不好,疲倦困顿,坐的时候低头弯腰垂颈,想睡则是,有没有这种情况,所以当你沉相发生几次,要调你调不起来的时候,那我看你还是出公差比较好,要不然你就要吃香板,这个部分自己一定要调,当你每次都发生这种状况,那就有问题了。 这个要怎么治呢,“治此沉相,那平时宜多补充综合维他命”。你常常会这样子昏沉,基本上你的生命能量非常不够,先从物理现象来,先补充营养,要补充营养,尤其僧众不要太迷信也不要太古老。一定要燉,买人参去燉哦,我告诉你再怎么燉,还是燉出综合维他命而已,所以维他命丸很便宜,人家也供养很多,你就勇敢的吃他几颗,但不是入座的时候吃,要按照那个规定量,每天要吃,你不要维他命丸不吃,一直吃黑枣,人参,乌骨鸡,那营养不会比维他命丸要好,那只是说你贪吃而已,所以为什么要补充啊,这是你营养不足的现象。 临坐之时,要治这个沉相,平常你就要注意了,那么“临坐之时,当系念鼻端”,这个是从正法修行上面来的,那你就是因为守不住正念,所以你才会昏沉,所以还是要再提醒你,临坐之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鼻息或者所缘之法中”。比如念佛,系住佛号,我们是数息观,那你就系心鼻端,“令心意集中,无分散意,如此两肩可治沉相”。两者同时来。 第二个治浮相,”所谓浮相就是精神亢进,精神饱满,此时心意浮动,精神抖擞”,一坐下来,哦,怎么妄想都出来,几年前,哦那个对,哦,他叫什么名字,想起来了,那你就完蛋了,不是叫你去想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呢?这个是心浮动,所以他浮动以后,“精神抖擞,心好飘动,心思不一”,不能专一,“身亦躁动,心念多缘”,坐在那里,人家都坐的好好的,这个脚突然翘两下,这个手动两下,这个手指头动两下,那这就表示你的身在躁动,心念攀援太多了。 “治此浮相”,要怎么治呢?那么,“平时宜少刺激之食物”,要吃少刺激的,如五辛,补品海鲜鱼虾牛羊肉等”,这些你都要少吃,僧众当然没有问题,你不会吃这些,但是在家众,你有没有常素我不知道了,你这些还是,身体太好,营养太丰富,多余的能量太多,要消一消,不要这些东西吃太多,尤其是身壮之士有此浮相,引宜注意,临坐之时,应少刺激性饮料,刺激性味觉视觉,刺激性饮料,我要打坐怕打瞌睡,康贝特P啦,现在什么牛很多,你不要猛吃那个东西,坐下来精神正好,坐在那边干嘛?胡思乱想,所以这个要留意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那有些人他病恹恹的,营养不良的,那个就不一样,因为他有沉相,那你有浮相,两个人对峙的方法不同,一个要吃,一个就是不能吃,那你不能够说师父说要吃,那我吃一个有什么不可以,你已经有浮相,你就不能吃,你是因为有沉相所以要吃,所以你不要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人是不同的调整方式。 “正坐之时,宜系念丹田,制诸乱念”,使得心意安定,这个有浮相的人,坐的时候,我们是注意鼻息,但这个时候的鼻息不要系在鼻端,有浮相的人要系在丹田,这个是我们在观息入息出的时候,以入的终点作为你那个数息观的制心一处的地方,那你假如是沉相的人,那应该是以息出的终点,就是外面的终点,但不要跑到外面去,通常系在这个眉间,或者是上面百会的地方,自己调,就是把这个注意点提高,那你就不会昏沉。那你假如是浮相,精神亢进的人,那就把那个注意力集中到那个丹田下面来,这是一个对峙的方法。提供给你做个参考。 “第三个治心宽病相,宽相为沉相不治,继续坐禅,而心意不举,自用功徒劳所现之相”。宽相就是比沉相,怎么讲,就是同一类就对了,但是呢,这个昏沉对峙不好,那你说他打瞌睡也不是,就是眼睛睁不开,那这样而已,那这个就是叫宽相,就是心意不太能集中,他坐也坐在那里,你说他睡觉他也没有,他就坐在那里,他就懒洋洋的样子,好像有点入定,那入定好像没有精神,不像入定,入定是很有精神的,你要注意哦,我们坐在那个地方,好像一块肉,那块肉又好像没生命,那个就是这种宽相,就是说脸上无光,你说他有病吧,好像不是有病,说他没病吧,可是皮肤怎么这样子,有那种感觉了,那就是宽相。“诸如,心志散漫,身好躺卧,口中多水,昏沉困顿”,你看他这个文章这样写,意思就是说口里多水,那你就知道他的寒气太重,身体太寒了。 “治此宽相,除先调理色身营养之外,临坐之时,亦当摄身急念,令心住息中,腰杆打直,以为对峙”,这种状况不能够弯腰,像这样坐着不行,一定要这样,挺胸出来,你才不会一直想要沉睡下去,这个都是对峙之法,基本上,这个都是营养不良的现象。像这种情况,那么你饮食上,就要多注意,要吃一点所谓温的热的东西,这个不宜再吃凉的寒的东西,泻的东西,这个沉相跟宽病的人要留意的。 那么心急病象,“急相,所谓急相,为浮相不治,急于坐禅,用功所生之病相也”。这个人就这么麻烦,有的就是要用功又没精神,有的就是精神太多了,要用功他也静不下来, 这个是很麻烦的,虽心浮而用功,致气上浮而不调,于此坐中,摄心用念而入定,使气上噎,致胸中疼痛”。“治此急相,当宽齐心,使气流不急不息,唯平时宜善调饮食,坐时使意不卑不亢,痛急之相自然除矣”。这种人,饮食多一点寒的,凉的这种东西,那换句话说,这个辣椒他不能吃了,那个宽相沉相的人啊,多吃点辣椒胡椒,这一类的。那么有这种浮相或疾病的人,那么就不宜吃这种东西,所以你自己要懂得,自己要善调,自己要调理自己。很可怜的,尤其是出家众,在台湾的佛教不知道怎么教的,都教的病恹恹的,然后呢,日常生活自理不调,就出了几个博士来乱调,那几个博士出的那种吃相,那种吃法,告诉各位你还是少碰他比较好,因为你一碰上那种吃法,你根本不在修行。整天就在搞吃的,你比农夫更像农夫,农夫还没忙成那个样子。 所以基本上饮食调理自己要注意。按照我们正常的情形就可以了,不必刻意的在去处理,因为你平常,自己不留意,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就有那些博士专家出一道药方,来处理你的事,你就被弄得什么也不是,这个方法你要注意。 “总之,行者出入定中,调不沉不浮,不宽不急,是心调相也。若有滑涩种等等之相,皆此准之。” “又初入定,乃从粗向细,身粗,息中,心微细,今调粗就细,令心安稳,此乃初入定之方便也”。这个调的时候先调身,身调好,再调这个息,调气,然后再调心,都是我们中国佛教传统的说法,我也这样写给你看了。但是我告诉你,先调身,再调息,再调心,这种讲法很符合逻辑,这种讲法是错误的,我先给你讲啊,我是告诉你我知道,但是这个是错误的,都是这样讲没有错,一千多年来,都是这样讲,那你要怎么调啊?告诉你,这三个是平行的。身要留意,息是我们用功的地方,然后呢,心自然就会带上去,各位,你有没有想过心是什么?你怎么调你说?心是什么?你根本都不知道他是什么你怎么调呢?所以我们要弄清楚,心怎么系?我告诉你,这里所讲的心,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要怎么调你说嘛,那你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你就把它集中啊,这很简单,但问题是你连注意力都不知道,你怎么去集中注意力?甚至那个关键在哪里你要弄清楚,这三个是平行的,有些人犯这边,有些人犯那边,你要懂得去调这些东西。这个都是修行的前方便,你要注意的,尤其这是出入相。这个三者怎么样,我们谈到正行你就知道了,现在还没有谈到正行,我简单跟你提一下。 这个入相,入就是进入坐禅的那个刚开始的那个阶段,你要调的部分,一个是在这入座之前要先注意的事情,一个是入座之后,那么这个时候开始要进入状况的现象,现在呢,是住相,然后你在坐当中要怎么办的这个问题,其实这些应该,到这个地方应该跟正行配合在一起了。那我们暂时不谈那个部分,看你这个时候心里有准备,到时候怎么处理你就知道了,你没有准备,到时候你就不好处理了。 “所谓住相是指一坐之中的身相息相与心相之谓,行者于一坐之中随宜,应该在三十分钟到六小时之间调适之”。要这样调适,我们一般来讲是三十分钟到一个钟头,坐不到三十分钟的不能算坐,那叫点一下而已,台湾话讲屁股都还没有坐热,那个不算坐,那么要三十分钟以上。通常在坐的时间你也不要超过一个钟头,因为你不是真的在练功夫的人,练功夫的人,那这样一坐,超过一个钟头的话,通常都两个钟头,四个钟头六个钟头这样坐的,为什么要两个钟头,一个时辰,坐一个时辰的,那我们不是,通常你就不要这样坐,一个钟头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一般坐香也不会超过一个钟头,那有些时候会调到一个半钟头,所以呀,你到这个道场来你就不要吹牛,说我一坐三个钟头,是啊,你坐的很好,那么好要干嘛?坐三个钟头又怎么样?你有开智慧呀,你有出三界呀,还是证阿罗汉了,要是没有的话,不要光讲时间长短,我们要重视品质,品质啊,你知道吗?你坐一个钟头的品质够的话,比那个坐六个钟头没有品质的好,六个钟头都没品质,就好像垃圾山一堆,一个钟头有品质,就好像银楼里面的金块,看你要那个还是要那个,要哪一个要你自己挑,所以你要先注意品质的问题。平常训练姿势,不宜一坐超过六小时,少于半小时则实无定功可言,所以坐太短了也没有意思,我告诉各位最好是45分钟左右是最好的,尤其初学的这个时间。 “于此坐中,摄念用心,应善观身息相三念之调和不调和,如有不调,当即调之”。这三个我们中国佛教是比较喜欢三个这样讲,但是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讲的原因,就一直讲这三个,这个就是法报化三身的训练了。 “当入座时,身息心三相如前调宜,然坐后,随时间之流展及摄心用功之力,身相必受习性,惯性,日常的活动性,或职业工作性的影响,而使身相受此物理习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故坐后一段时间,身相或有歪曲,或有仰低,或有宽急等等变化,行者虽摄心于息,亦当觉知。觉已随正”。感觉到坐歪了,就要慢慢调正,你要注意啊,我坐了半个钟头以后歪成这样子,你现在想到了,调过来,那我告诉你,你马上要进医院,当你发觉半个钟头以后歪这样了,那你要调的时候,要这样慢慢调,大概你要把他全部调正回来,也差不多要有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知道吗?我只是这样举例子,你不要,哦,马上调回来,你不是机器人,你也不是小叮当,你这个色身已经歪一边了,那你应该慢慢调回来,要不然你的肌肉神经会受伤,这个是告诉你要注意的一个要领。 那我们巡堂的师父,他是随时在提醒你的,你在道场里面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对不对,那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坐,尤其坐三个钟头的,那坐了三个钟头已经变成这样了,你知道吗?你不要看,那个九华山有那个无暇禅师,那个佛像,那个肉身,他坐坐怎么坐到这个样子,那不是孙悟空,那孙悟空还有肉身,那坐坐怎么手也伸出来了?为什么?他在坐的时候,他的惯性,你看他的手,他都放在这里,怎么会跑出来呢?那就是前面不知道哪一性就不知道了,习性,惯性,活动性还是工作性的影响,你知道吗。 当然那个故事现在讲的很美,有那么一次,那个大殿火烧了,都快要烧到他,就拜托他,师父啊,快啊,快要烧到你们了,他把手伸出来了,那个故事当然很美啊,你想想看,一个肉身坐在那里,已经坐化几百年了,那怎么火灾来,手还突然间会伸出来?那是讲漫画给你听,你还当真的,那是他坐的时候,入定以后,他的那种物理现象,他神经跟肌肉,他会舒展回去的。而且你一定可以看到,有这种变化通常会倾向右边,我跟你讲绝对倾向右边,请问那个人是左撇子,或者在农业时代都是右手动作多,所以右手的肌肉发达,他歪一定往右歪,你放心,那他要是左撇子的时候,左边的肌肉发达,所以他会往左边歪。那左撇子是比较聪明的人,比较不会入定,你放心好了,所以那个会入定,通常都是.....不要讲了。 所以这个我们自己看,“觉已随正”,他讲随正就是随时你要调正,但是不是叫你马上就把弄正,那你假如是没工夫的人,那不要紧,他坐在那里本来就打妄想,妄想妄到歪一边去,现在想到那马上调过来,那没有关系,可是你一直注意在鼻息上面就不能这样子调,所以这个真用功跟假用功你一看就知道,明明就这样,他突然坐起来,那就是假用功的你放心了,因为你守住鼻息,守住鼻息在调的时候要注意鼻息要调回来,这个要注意啊。 我们现在台湾佛教的观念,是一直认为只能守住鼻息,不能够有其他的那种想法,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讲正行你就知道,这个觉性跟定力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分开的,分开是不对的,你那种修法,我们大家因为都没有实修,也没有实修的善知识在指导你,所以你就,那个叫乱修了,你也一方面乱听,一方面也乱修,好在没有认真修,所以大家都不会出事,只是听一些杂讯而已。 所以这个,下面讲的“调正之时,宜徐而为之”,一句话很简单,你要慢慢调,慢慢调,“不可蹴而正”,马上就调回来,那你等一下神经就拉断了,“以防后患”。先跟你讲很清楚了,你不要到时候,师父啊,那个谁呀,他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那这个就是拉的太快了。你自己不知道啊。 “每令安稳,中无宽急,使身平正住直”。调色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都是你入座的时候,就是坐相的时候,已经开始在坐了,刚才入相不一样,这是住相,你已经坐了一段时间才有的。 “又于坐中,身虽调和,而气不调”,身调气不调,“或风或喘,或有气急之相,或有身中胀满之觉,当由前法治之”,按照前面的情况来调之,“随治之时,亦宜徐之”。对治的时候也要慢慢来,“不可一蹴而正之,以防后患之洐生。” “每令息道绵绵,如有似无,唯依数法,随法或止法而行之”。这个时候就看你的功夫到哪里了,就用你的法,数随止的法来调整,此中虽于三法中行,觉道仍在身息心中,不可乖越”。我们还是待在这个地方跟你讲,这个觉性的训练还是在的,因为这个都是讲前方便,我们还没讲到正行,讲到正行你就知道。 “不可乖越,而虽言”身息心“调相,亦仍在“数随止”法中调,非于法外调,亦非调外有行法”。这个调是在你的行法中调,并不是说,诶我要把身体调,那就是调身体,结果你的鼻息就丢掉了,那这样就不对了,你息入息出还是继续,不可中断,那个整个这个修法我是分两方面,我一般讲的这个数随止是从技术面讲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叫工程面,就心灵工程还是继续在推动,那么这个不中断,但是你在这整个运作当中,你感觉到身心,息有走偏了,那么你要怎么调回来,所以我们说是全方位的工程,他是整体性的工程,不是为了做一个其他通通给弄掉了,不是,他是整个通通同时进行,一方面要调,一方面法也在行,并不是为了调,那个行法就停了,不是。 所以这里讲“非于法外调”,不是法外有调的这一法,也不是调之外另外有行法,这个调的法跟行的法是同时进行的。那么行法当中,数法随法止法的技术是在运行没有错,但是呢,觉,觉性的工程,也一样在进行,他没有中断,我们现在这个学习当中,常常把这个部分给忽略了,而且把他一直并在一起,把他分开,认为是两个法,不是,这是同一个。后面还有很长,很长我们明天再讲。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