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十六、看清自己,活在当下


2014/9/4    热度:746   

海云继梦法师: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十六、看清自己,活在当下

  十六、看清自己,活在当下 欲达心源净须知我相空 形容何虚实念虑本无从 豁尔灵明现翛然世界通真金开伏藏赫日出暝曚 试将心比佛与佛始终同“欲达心源净”,是讲目标,真正学佛人只要能够趋向于心地究竟的清净就对了,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清净的定义和境界各人所见不同,但是这个目标是正确的。国师告诉我们,若想要达到真正正确的究竟清净,第一个条件是必须要知道“须知我相空”。 学佛人在基本上一定要先破我相,能够破我相才能有办法破我见。这里讲的“我相”,假如以《金刚经》来讲,它不只是我相而已,还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我见”就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里是以一句做为全部的代表。想要达到心源清净最究竟的地方,必须先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乃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部分统统空掉,“空”是指空性。 通常讲破我相的意思是先破身见——人对自己色身的执着,破这一身的执着比较容易,破这一世的执着不容易(但是要先破)。破了这两个以外还要再破法执的部分,也就是企画性的见解和目的性的知见。对初学者来讲事先规画我要如何用功,如何……,我们非常鼓励,因为这会让他产生信心主动学佛;刚开始学佛有目的也没错,可是当学到某一个程度以后,若是目的性仍强的话,就会起烦恼。对于一个老修行来讲,若一再的规划早上作什么功课,晚上作什么功课,一直在做这种安排的时候,永远都是学前教育。真正修行是没有企画性的,假如能够经过计画安排而得成就的话,世尊早就帮我们安排好了。 强调不要企画性就是避免我们走人歧途;不要有目的性就是避免造成惯性。因为目的性强的人无法活在当下;企画性强的人修行一定会走入歧途。开悟是没有次第的,按照次第性(企画性)想要得成就的本身就是一种执着,文殊菩萨开示我们:“当执着生起时,正知、正见已消失。” “形容何虚实”,形容就是形相、事相的部分,不要管它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可以这样讲,但不只是有为法如露亦如电,连佛法都如露亦如电,只要是能有所依靠的,统统是虚幻的。什么叫虚幻?什么叫真实?当可以分辨为虚幻、真实的那个部分,它本身就是不真实。因此若有次第性或目的性,那就是不真实,如此又为什么要执着呢?所以只要有目的执着,就无法活在当下,只要有次第性的执着,绝对会走入歧途,在这个地方完全把你破除了。 “念虑本无从”,念是心念,虑是思虑,念虑是心念的作用,它本来也没有依靠什么,也不是跟随着什么,它也是因缘和合来的。我们不管做什么思考都是因缘组合的,只是背后的因缘我们并不知道。世尊说无量劫前是什么因缘而产生现在这种果报的时候,就是讲这个部分,你的念虑是怎么来的,世尊在这地方看得很清楚,不管是他自己或别人,我们自己看自己却看不清楚。 看别人看得很清楚叫后得智,看自己看得很清楚叫根本智。所以一个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要稍微留意这个部分,它都是因缘和合的。不要一直肯定这件事情应该如何、怎样,那是你的见解,别人可不是这样想。我们和人家常会有冲突,乃是因为彼此背景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思考的范围必然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念虑的部分,它并不是没有基础,它那个基础是因人、因事而异,所以说“本无从”。 “豁尔灵明现”,灵明是讲智慧的意思,一不小心,刹那间智慧开窍了,灵明现了。假如你对前面四句话都弄通晓了,你的般若智慧就会展现出来,当智慧展现出来的时候,倚然世界通。 “翛然世界通”,就是我们讲的进入第二生命领域,这时候是多重宇宙观,是一种多维度的生命现象。我们现在所看的都是单维度的生命现象,都是一重宇宙观,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正时间、正空间的方位,负时间、负空间的方位根本感受不到,所以若是有人告诉你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会以为那是真的吗?因为你没有那个能力了解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即使我现在这样跟你讲,你也会认为明天只是现在跨一步过去而已。由于每一个人都想要拥有那个能力,想要跨一步证到明天那边,由今天来发表明天的意见,所以一切痛苦统统产生了。 修行人告诉我们若要了解明天,不是从今天去超越到明天这一步,而是从未来走向现在。当从未来走向现在的时候,我们用另外一个术语来讲叫做负的时间观念。我们所既有的叫正的时间观念,都是从过去走向现在,再由现在走向未来;负的时间观念刚好是从未来走向现在,现在走向过去。从过去走向现在这个能力我们有了,从未来走向现在我们却没有能力,若能训练出来那就叫智慧神通,这都是修行来的,从智慧中来的。智慧开窍以后,整个宇宙观就能通达了,叫做世界通。 宇宙观可以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按照我们最新天文学的讲法;另一个宇宙观是指我们自己个人对生命现象了解的一种宏观。我们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微观里面,微观就是为了生存、谋生忙得不可开交,很惭愧没有时间可以好好修行,自叹业力很重没有福德。一个宏观的人对整个生命有整体的认识,就会放得下。当你把宇宙观打开以后,再来就是智慧的作用了。“真金开伏藏,赫日出暝曚”。“真金”真正的意思是智慧,“伏藏”是我们一向没有触及到的隐藏的宝藏。通常我们讲伏藏开发出来就叫开悟,只有般若智慧才能使我们开悟。这般若智慧使我们开悟,就像赫日(大太阳)从早晨暝曚(浓雾)中冒出来,必定会有一些障碍,也就是觉悟之前无明会先覆盖着。 各位是否感受到无明覆盖着我们?或者仅只是知道而已?不过这也表示你的生命品质比一般人高很多。有好多事情我们并不知道,但要去感受,无明是怎样存在?怎样作用的?这些都弄清楚的话,差不多就像水要开了,这时候只要一个因缘促成,就会开悟了。可惜通常我们都缺乏这种觉性,所以要懂得这个因缘,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都差不多,只是现在有一些牵绊,有一些信息上面的挂碍,所以没有办法去超越。把那些信息上的牵绊和挂碍丢到一边去,不要理它,我们的真金、灵明、赫日就会出现了,“翛然世界通”,像那大太阳从云雾当中跳出来一样,殊胜而又不可思议。 “试将心比佛,与佛始终同”。拿我们的心来和佛相比,从头到尾本来就是一样。可惜我们的生活就是从头到尾和佛不一样,因为我们都缺乏了“觉知”,要是具有觉知、感受的能力,那么就具备了趋向佛这个目标的条件,事实上这些我们都可以开发出来。 一个修行人要留意的是绝对不要急着这辈子一定要成功,“急”绝对不能成就。真正学佛只要是走在菩提道上,证果与不证果根本不重要,因为只要走在正确的菩提道上继续努力,你若不证果会到那里去?若是走错路又要怎么证果?关键只在于是不是在正确的途径上。所以我们只要走在正确的途径上,根本就不要目标了,为什么还要证果呢? 要求证果、成就那就是目的性,放弃目的性以后你就会四平八稳地往前进。当你一直要求证果的时候,比较心和计较心一定会出现,当师父告诉你某某师兄已经证果了,你会想:怎么不是我?证果是个人努力得来的,师父所以能肯定某人证果,那是因为他有某种使命在,所以才这样子确认他,要不然在古代,很多师徒之间的成就根本是不讲的。 你真的在道上努力,成果自然会出现;你是为了内心的清净——欲达心源净在努力,心源要净应该没有那些目的、成果、成就的挂碍才对,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有目的性,原因也就是在这里。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与佛始终同”,也就是已达心源净了,和佛一样心本来就是那么清净、不挂碍、不执着。 我们现在进到这地方,已经把凡夫的部分过滤掉了,剩下来是自己要超越、突破的部分。这个正确的心境、标准的心态要把它建立起来,不要贪、不要急,唯一要做的是检定一下。只要在正确的途径上继续努力就好,不要回头看,要留意的是有没有走偏了,这只是小修正而已,不是大问题。所以修行本身是个很轻松、活泼、愉快的一种状态。修行以后生活习惯应是趋向于善良、美好的,我们若是修到变成负担很重、压力很大,忙忙碌碌的话,那绝对是修错了,做功课也是一样。 《心要法门》今天就正式圆满讲完。前面说过,这篇论文是清凉国师超群绝俗的力作,不管在义理的阐扬与行持之穷究上,均是直捣修学之枢要——心地功夫,一针见血地直畅诸佛之本位。 我们陆陆续续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讲了这篇文章,无非希望同修们依循着古大德们的行径,亦步亦趋,战战兢兢,在内心刻下深深的烙印,将来在华严海会上一起同行同愿,祝福大家。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