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上师:净土法门之钥
2014/9/4   热度:346
华藏上师:净土法门之钥 (又名:净土心要) 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大持明金刚阿阇黎耶莲华金刚藏班智达吴润江上师口授 弟子左慧玲记录 净土宗来源,属密宗莲花部心要,在印度本有此法门,但未开宗。中国净土宗则 由东晋慧远法师看经发起。净土宗本有三经:《阿弥陀经》(小本)、《观无量寿经》(中本)、《无量寿佛经》(大本),其中以《无量寿佛经》之境界最高,《观无量寿经》次之,《阿弥陀经》之境界最低。《阿弥陀经》有段经文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慧远法师见此修行似甚容易,故发起念佛法门。 阿弥陀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口译,由其四大弟子关中四杰写成中文。原经名本是《十方诸佛称赞阿弥陀佛国土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因为经名太长,为求简短易记,方便流通,故其弟子善体经义,将其缩短为《阿弥陀经》改得很好。 而原经文中「执持名号」之「执持」二字是误译的,实当作「念持」,这是鄙人对照藏文经典所发现的。「执持」之梵文是「阿陀那」,是阿赖耶识之别名,此识之力执取维持善恶之业因及有情之身体,使不破坏。《解深密经》曰:「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成唯识论》曰:「第八识虽诸有情悉皆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成唯识论述记》亦曰:「梵云阿陀那,此云执持。」故知经文不当译「执持名号」,而应是「念持名号」,亦即口念心忆持。 下面将《阿弥陀经》之重点说明清楚:「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此「善根福德因缘」是指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特别要发起不生不灭之真心,否则徒然念口簧,不称善根。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念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心不乱」有两种境界,一是凡夫之一心不乱,此只能维持短暂之时间,靠此念佛定力,临终时感动佛来接引,但只能往生凡圣同居土;因未能发起菩提心,故後念即乱,然此时已到了化城,包藏在莲花中,唯有待将来时机成熟,方能花开见佛,慢慢成道。二是菩提心一心不乱,此境界较高,可净业往生方便有余土。 而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至为重要。因为吾人临终时,已逝去之六亲眷属,一定会来接引。吾人若与其打招呼说话,立刻会被其牵去轮回,所以念佛人之主观意志一定要强,不能随他去,亦不可与其多说话,而当对他说:「你跟我一起念『南无阿 弥打布打雅』,我们一起修行,先修成谁度谁。」同时,随行者在生时之业行,亦有三善道或三恶道之众生前来接引。天人来时,其所演奏之天乐旋律优美,仪仗庄严,天女亦十分美丽。欲界天有六层,上层天皆较下层天之依、正二报为殊胜,行者若心生贪恋,就会去做天人眷属。故临终一念非常要紧,应对外境不取不舍,一心念佛,天人来时,要彼随你念「南无阿弥打布打雅」;地狱众生来时,亦要彼随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并说:「我们一起修行,先修成谁度谁。」 如果因一心念佛,感动佛来接引,此时有一观念,行者不可不知--即佛来接引,亦不当随他去。因来迎之佛必是化佛,若随他去,必定往生阿弥陀佛之化土,此是带业往生境界,一定要落阶级。故临终佛来接引,不可随彼去,当求佛放光加被,令你安住甚深禅定,此是实报庄严土之境界。若禅定功深,自性现前,与法性打成一片,即能汇归毗卢性海,究竟涅槃矣。 原经中说有六方佛赞叹此经之功德,其实应是十方佛——即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再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共有十方。十方佛实同体异名异相,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皆是阿弥陀佛。若从法身立场讲,法界本无一佛;但因众生根器不同,当以何身得度者,佛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故又有无量无边之化身佛出现于世,佛法可说是非一非多的。我们的自性如同一杯水,法界性好比大海水,当自性、法性打成一片时,即如杯水倒入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无佛无众生,唯一大空自在而已。西方极乐世界其实有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但只有法藏比丘由大悲愿力化成凡圣同居土,其余皆只有三土——方便有余土(净业往生),实报庄严土(禅定安住),常寂光土(归毗卢性海)。化身佛是有始有终的,报身佛是有始无终的,法身佛是无始无终的。 净土法门是很难的,不唯鄙人如此说,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亦如是赞叹:「舍利弗,如我今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但後代行者,舍难取易,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成功;其实若只念口簧而不修心,是不能成就的,所以今日修净土者必须舍易从难,把握「净土心要」修才行。 念佛法门有五种:一、称名念佛。二、持名念佛。三、观像念佛。四、观想念佛。五、实相念佛。 一、 称名念佛——以生灭心念佛,只在形式上下工夫,有许多念佛的特殊形式,如数豆子念佛、数念珠念佛、数数念佛、以五音谱成旋律来唱佛等.这是中国净土宗一般修行的方式,但多不懂自性法门。如此修行,至高也只能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到那里虽能永不退转,但成道要一步一步慢慢来,会落品位阶级的。 二、持名念佛——即口念心忆持,口中念弥陀圣号,心中忆持弥陀之自性。即思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与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及一切众生之本来清净心皆是一体,无二无别。我们要恢复本来之自性弥陀,就能与弥陀一体,此是从性分上念佛。《金刚经》讲得很清楚:「『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当知著相念佛,永不见性,必须从性分修持才能成就。 三、观像念佛——观想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手持宝瓶,以菩提甘露遍洒三千大千世界,为行者灌顶。大势至菩萨眉心有一宝瓶以智慧光明清除行者罪业。阿弥陀佛手持莲台,向行者一抛,接引行者往生极乐。此是从相分念佛。但是知观像当不离性,性相圆融,才能成就。所以修观像念佛,必要有持名念佛的底子才行。 四、观想念佛——即依《观无量寿经》中十六种观法修行,此乃习定之法。观想时亦不可离性分,必要有持名念佛的底子,方能到实报庄严土;若著相,落生灭,就只能到凡圣同居土。 五、实相念佛——当依《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的修行口诀实修:「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谓「都摄六根」即先守六根自性,对外界六尘起灭不动于衷,本「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自性平等而住」之旨修行。观一切有形有相之人、物、境皆如梦如幻,此即假观;一切无形无相之内事悉皆空寂,此是空观;空幻一如,即是中观。当我们眼见色时,心中无色;耳听声时,心中无声;鼻嗅香时,心中无香;舌尝味时,心中无味;身触觉时,心中无触;意思想时,心中无法,此是不动心之境界。再进一步净六尘,即六根与六尘绝缘,彼此不句结,六根不被六尘污染,束六和合返流为一精明,摄用归体,自性即能现前,最後则能转识成四智,以上是前念不生之境界。所谓「净念相继」,即後念不灭,以第九清净识思维种种方便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修行,方能得到正定,此是最殊胜之净土法门。 此外,尚须特别聚精会神体会―凡未经发起菩提心而修观行及诸善行者,均属不如法。如《金刚经》所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应观法界性,即诸佛法身,法性非识境,故彼不能了。」以此因缘,凡专修念佛法门者,必先息灭生灭心,发起菩提心念佛,则庶乎近焉。 今天已将「净土心要」完全说明清楚,此是最圆最顿之甚深微妙无上心要,当今念佛修净土者应深自思维,谨慎选择,务必取法乎上,勇猛精进。上根者,此生即能还归常寂光土;中根者,则能直达实报庄严土;下根者,亦能净业往生方便有余土。 最重要者是绝不落中阴,不入化城。且此娑婆世界之人,有上半世善,下半世始发心者;有上半世恶,下半世始发心者。是二种人,若修密乘,均得一生即身成佛。以此界南洲,人身最胜,十方同赞。故西方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均合掌赞叹:「东方世界,人身难得,能一生成就。」故多发愿,愿生我国。在极乐世界,虽五大念咒,禽鸟林木,皆演法音,若云成佛,尚在遥远。故其国菩萨,每日均往十方,供养诸佛。此界虽浊,不如极乐,若能发菩提心,此心最胜,能一生成办,纵应堕地狱,亦能转而成佛,故诸佛均发愿加被。此土众生,成就最速,果能发心,则成佛殊不难也。最後希望诸位发起菩提心念佛,把握此心要修行,普愿见闻觉知,同成佛道。 吉祥圆满 佛历三OO四年民国六十六年(西元一九七七年)岁次丁已十一月廿九日 注: 「南无阿弥打布打雅」是「南无阿弥陀佛」之梵音,此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说之正确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则是中国人翻译的,故我们念佛当从佛所教授者。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