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煌: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2014/9/4   热度:323
郑振煌: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郑振煌居士讲述 明宣整理 绪 言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是很特殊的,虽然净土经典最初以梵文写成,来自印度,但是净土法门在印度并没有成为宗派,南传佛教没有净上的修行法门,藏傅佛教也没有净土宗,唯独在中国成宗,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传到韩国,照理讲,韩国应该有净土宗才对,可是净土修行在韩国依然没有成立宗派。佛教由韩国再传到日本,日本接受韩国佛教,也间接地接受中国佛教和文化,因此,在唐朝时日本派遣很多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佛教许多宗派便在日本植根,日本称净土宗为真宗,独立成派。净土宗的穴阿弥陀经》是千经万论所指归,佛教一切修行,最终都要归於净上的修行法门。 原始佛教即有念佛法门,佛弟子修禅定时可以念佛,念佛是十随念之一。随念是随时把一个观念、一个想法谨记在心,即为十随念。念的对象包括:佛、法、僧、戒、施、天、死、身、安般、寂止。因此,原始佛教就有念佛法门,那时念佛是属於静心的功夫,亦即修禅定的部分。将佛的功德名号忆持在心,便能使心安定,定心後即可观照一切诸法实相,增长智慧,不会被境界所转。 由於大乘佛教兴起,慢慢有净土宗的修行,而取代原始佛教的念佛法门。中国净土宗之成立,源自慧远大师,慧远的净上法门,主要是修禅定,由於众生根机越来越浅薄,很难从戒定慧三学修行成就,於是善巧方便的净土念佛法门,就慢慢普遍於中国。 净土理论提到,正法时期是戒成就,像法时期是定成就,末法时期则众生戒定慧三学都很难得圆满。佛法八万四千,净土法门能让众生当生成就,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没有办法如正法时期那样持戒精严,或如像法时期用功修习禅定。 如何修净土 何谓净土?一切法门既然归诸净土,则持戒法门、修定法门,也是导归於净土。是的,净土的要义,可以从事上和理上来了解。净,包括佛教一切宗派的修行要领,不但要自己的身口意清净,也要让生存的环境净化。 从事上讲:在因地修行净土非常重要,万物静观皆自得,静观才能得智慧,凡夫烦恼多,很容易受环境干扰,所以要有清净的环境,等到修行功夫越来越好了,就不容易受环境影响。身心五蕴清净则国土净,这就是创造净土。法藏比丘及历代诸圣贤,深知修行不易,发愿创造西方极乐净土,或盖道场接引众生,使其用功办道,修行成就。 从理上说:净土法门是佛教修行之最,一切法门都是修净土,土是不拣择的,能含藏,能生长,能包容接受—切万物。以有情众生而言,心,如大地—般,能够容纳一切即为心;心进入人身即为人,进入狗体即为狗,跑到某处即为彼方之现象,所以心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三世十方统摄於心,它能生长贪瞠痴慢疑恶习,也能滋长修持戒定慧功德;可以生阿罗汉的解脱心,也可以生菩萨度众之悲心,或像佛那般的悲智圆满。净土法门可以说是净心法门,众生都以为净土是阿弥陀佛的净土,那是因为众生执着,若从相与事上慢慢了解,再提升到理上的了解,就能掌握佛法的要义。 今天研讨的净土安心法门,是李炳南老师讲《华严经》时所开示的课程,分为总与别。别的安心法门,谈的是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这是回应修行过程中的艰难。因为末法时代环境污秽,众生怯弱,很难安定下来修行,因此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创造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乌托邦?是幻想而来的?如果还没有到达西方十万亿佛土,就不可否定西方极乐世界之存在,净土法门利、钝全收,三根普被,九品皆可往生。 穴阿弥陀经》是千经万论所指归,原始佛教的三十七道品修行提到五浊恶世,在《阿弥陀经》中也都看得到,大乘佛教的六度波罗蜜修行,在穴阿弥陀经》中更为强调。极乐世界依报庄严,其土众生皆阿鞟跋致,孔雀、鹦鹉共命之鸟,都是阿弥陀佛所化现的。因为在极乐世界尚无恶道之名,那里有恶道之实呢?这就如大手印,密宗的修行要身结手印。手印不是摆姿势,整个世界都是大手印,任何一切都是大手印。真理的呈现是自性、如来藏,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心所化现,是大手印、佛性的呈现。密宗的修行也可依穴阿弥陀经》来修行,「阿弥陀佛』四个字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意要观想是经中所强调的,因为临终时要忆佛念佛,一心不乱,才能往生极乐,《阿弥陀经》描述极乐世界依报庄严,这是要让我们产生观想、产生信心的。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愿意往生净土,即可到此修行,满一切众生的心。净土含摄一切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禅中之禅,只要依圣言量修行,当生即能成就。 信心最重要 为什么阿弥陀佛发大愿摄众往生是净土安心法门?原因是众生的意志不坚定,心没办法安住。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保证任何众生只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他一定不会拒绝。这种发愿可以安众生的心,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为证明,只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发愿,我门就可以心安,不必迟疑後悔自责自己根机差,不管修行够不够、惑业清净与否皆可往生,和其他法门是不一样的,其他法门要先积集福德智慧,才修资粮道及加行道,到究竟位圆满,才算破见思惑。一般修行次第,先建立知见,再断除烦恼障,而阿弥陀佛的修行法门,不管见思惑、尘沙惑破了与否,或是否具足资粮道,只要信愿具足,临终时一心不乱,一念乃至十念,阿弥陀佛就自动现身在临终者的面前接引往生。尤其末法时代众生的业障很多,不可能把戒定慧修持圆满,佛才开此特别法门,宣说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所发的大愿;;。在净土安心法门第六篇里,李老师一再强调,净土法门要以信心为首,也就是要深信阿弥陀佛大愿,信心具足就能够安心,死心踏地的修行。净土安心法门第五篇所谈的深心,即是决信,不改变信心,即使再来佛说现在有—快速法门,能使众生快速成佛,也不会轻易相信,这叫做决信,不改变的信心。 空有不二 修习佛法可从有门及空门进入,从空门进入则要修思辨、止观。如原始佛教先修戒再修定,用定的心来内观,参究诸法实相、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诸受是苦。不要轻信别人所说的法,唯有亲自参究体验。空门的修行方法,从疑入手。因此,从空门入手,就是观一切法相,了解诸法实相是无常,是苦、空、无我,因而,证得空相空性,证得空性以後,不执边见,唯持中道见。 从有门入手的,净土宗即是,深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愿,从现实的有,皈依三宝,即可安住心修行,但最後还是要离开有的执着,进入空性,不空不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有不二的中道见。 从有门入手,肯定弥陀大愿的存在,透过修行证悟空性,进入常寂光土,领会中谛,迷离空有的执着,了解空不异有,有不异空,而无明的众生却执着空与有。地上菩萨比地前的凡夫境界高得多,但还是属於众生,在佛的眼光里,地上菩萨还有尘沙惑、根本无明惑,一品一品的等待断除,是变易生死。证阿罗汉以前是分段生死,证阿罗汉以後是变易生死,虽然无色身生命—期—期的生死,但是尘沙惑还要一分一分的断除,因为尘沙惑就像尘沙一般地广大众多,断尽尘沙惑与根本无明,才算成佛。菩萨还有细微无明,微细到无法观察,如果没有佛的点醒,菩萨以为无明烦恼已净除。从有门入手,首要切心,生死在心,全修在性。生死事大,对一般无明众生而言,生死是苦的来源,是烦恼压力的来源;对修行者来说,可以从生死当中,证得灭苦之道及苦的息灭,人生没有比生死这件事情还要来得大的,有人说,四十岁以前拼生活,四十岁以後要拼生死,因为解决生死的问题,就能解决生活问题,但解决生活问题,却不一定能解决生死问题,因为身体、财产、子女,是带不走的。生死切心,因为生死根源在这颗心,在这意识之中。 性相相违 人为什么会生?因为有无明业力存在於意识之中,攀缘执着,想要表现心意识中的欲望。人为什么会死?有生必有死,大家追求长生不老,但是,想要长生不老是办不到的。解决生死问题,不是在身而是在心,要不生不死,一定要在心上用功,生死在心,全修在性,关键点就在性,性与相是相对的,相是有为法,性是一切万法不改变,称之为性,法相会改变,法性不会改变。相是苦、空、无我,证得性为不变、常乐我净,和相的无常苦空是相反的。 佛法有的从相上说,有的从性上说,想要了生死,就必须在性上体会。从相上去体会的是无常、苦、空相;从性上参究修行,可以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参究万法都不可能改变的真理。唯一能够让我们皈依的是自性,即空性、法性、如来性、真如性、佛性、心性。不管那种法门,最後都要明心见性,在性上体会,净土法门到究竟也在证得常寂光土佛性。末法时代众生,心性怯弱,很多烦恼和干扰,一辈子为了拼生活,很难把心安住,阿弥陀佛才发大愿,创造清净国土,这是清净修行的道场,让众生安心修行。 信心和深心 安心法门第五、六篇中提到信心和深心,没有信心,一切事情都办不成功。世间法也如此,若对自己的学业、事业,—点信心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道的源头,也是一切功德的母亲。何谓道?就是灭苦之道,信就是灭苦之道,众生为何烦恼不断?因为信心不够,怀疑佛经。修「有』这个法门,要从信入手,即使修空,亦不能无信,相信佛所说的教法,及善知识所开示的话,才可能参加禅修,参究止观,读佛经修行。尤其从有门入手者,更应该信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极乐世界是真是假?《阿弥陀经》含盖三藏十二部经义理核心。李炳南老师说,除非把三——十二部经读通,否则《阿弥陀经》是读不通的,《阿弥陀经》从头到尾都是佛所说的话,和其他经典不同。其他经典是佛与弟子,或弟子与弟子间的问答,不全然是佛所说。《阿弥陀经》是佛自性而说,将自己的修行境界,及所化现的极乐世界,正依报庄严,讲说出来,唯佛与佛才能够了解。佛修行圆满,所说的是圆融、圆顿、全体无碍的大法,众生很难了解,好像小学生很难了解大学教授所说的。所以对圆顿法门很难了解,也就很难相信,这种法门便称为难信易行之道,易行是上、中、下根都可修行这种方法,可是却很难信。在行之前,要先深心切信之後,才能笃行满大愿,在临终那一刻,由阿弥陀佛率诸圣众接引往生。 安心法门中提到发起深心(决信心)的要义,—、自身罪恶缠缚凡夫,表述众生无始劫以来身、口、意恶业造作无量无边,众生如受绳之困於无明惑业苦的轮回里,如果不承认自己不对,是不可能改进的;若不承认自己是具缚的凡夫,是不可能寻求解脱之道的。二、旷劫轮回不能出离,即使费很大力气,还是很难脱离轮回的。三、弥陀大愿摄众往生,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摄众往生,有些人会怀疑,真有那么好的人吗?须知法藏比丘发善心,行菩萨道,不诳语,成佛後自然不会食言。四、释尊说教绝无虚言,增强众生信心,佛是真实语者,戒定慧、六度波罗蜜修行圆满,不可以虚言。五、十方诸佛证劝苦心, 《阿弥陀经》里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六、依教奉行绝不会错,两千年来,那么多人依照佛的教法,修行净土法门而得成就。七、菩萨智不及佛说法,因为菩萨固然在广修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可是根本无明未除,不及佛的圆满。八、声缘不明往生之理,声闻、缘觉所修的是四圣谛、十二因缘,证得阿罗汉必须惑业清净,犹不知有一净土能够带业往生。而净土法门的殊胜,即使见思惑未断,亦能带业往生。九、异佛见解皆是魔说,如果与佛说法不同即是魔说,这是强调信佛之心不可动摇。 应如何行持?一、一心依佛所教,依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及净土经典所说修行,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就可以带业往生。二、决定奉行不变,有了信心并发愿决定奉行。三、纵使引其他经论,否定净土法门之殊胜,也不会改变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因为《阿弥陀经》是修行圆满者的教法。四、千万云不生者,众生各有意乐发愿,即使有千万人不想往生极乐世界,也不会改变初衷。五、唯增往生信心,增上自己的往生信心,随时做好准备,大限临头时也能一心不乱念佛,蒙佛接引。六、甚至诸佛再来,广说其他无量法门,也要确信净土极乐世界,终不改变信愿。七、我决不改此心,决不动摇已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之信心。 问题解答 问:释迦佛是否是阿弥陀佛? 答:佛佛道同,佛唯一的目的,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修行过程,法门固然有不同,但不同的法门却各有其趣入和归向,诸佛无差别。 问:临命终时,佛与诸圣众如何手执金台接引? 答:手执金台比喻佛放光。手执金台接引,实为众生方便说法。 问:净土宗在中国为何年代及何人倡导? 答:晋朝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白莲社,倡导净土念佛法门。 ------------------------------------------------------------------------------------------------------ 更多郑振煌居士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