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八集
2014/9/4   热度:391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八集 我们再看生住异灭这张图,来跟各位谈一个基本关键上的问题。 这个图事实上是很复杂的,他讲整个修行的状况,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这里有一个“生”,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这里叫萨婆若海,这里法身及法界,下面谈到法界观这个状况,来到这里。 我们是从实相上讲,他就很复杂,那么假如是从这个地方,禅宗的空性中来讲,那进入萨婆若海就几乎什么都没有,他不是什么都没有。 我们要跟各位再强调的是,昨天跟各位举例的现象,我们从初禅观里头可以发现生命存在的真,但是这一点很不容易掌握。 我举个例子你看,我们昨天讲的,小孩子他在玩,玩的很高兴,你把他的玩具拿走,他就生气,就哭,然后你不给他,再逗她,他又哭又闹,然后就马上眼泪鼻涕流下来,好了,你把他弄到某个程度以后,你再把玩具还给他,他还在生气,他不领情, 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撒娇了,他还是继续哭,你给他一个棒棒糖,哇!好高兴,因为玩具拿回来,因为他有哭,有吵有闹,就有糖果吃,你一给他,你再给他拨开,他马上塞进嘴里,连眼泪,连鼻涕通通弄进去,然后又要哭,又要笑。 你这个时候看到什么,你就看到他生命的存在,这个存在在矛盾中现前,在矛盾中会显现出来,可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你可以看到这个好美,这个美是在矛盾中产生的,生命的真你看到了,可是那一个是属于生命呢?你看得到吗? 这小孩子流着眼泪跟鼻涕,还是他的哭连笑,还是怎么样叫做生命,那一幕你看到的是什么,不管你是用照相,用录影还是用绘画,把他画出来,你是画出他的生命来 ,可是那张相片绝不是生命,那张图绝不是生命,那个孩子也不是生命,那个笑容也不是生命,可是生命在那里面,你有没有感觉到? 那时候你看到的生命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个时候生命存在的真他是浮现出来,可是你抓不到,摸不到,你感觉到他确实存在,可是那些相都不是,你会发现那些相其实是一个媒介,但那个生命的真你是不是得到了,所以只要你有这种粗禅观的觉知,你都可以得到,而且,任何人不减,要是你没有这种粗禅观的觉知,你根本看不到。 这一幕记得吧,应该你都有经验看到,而这一种在众相,这个叫诸相,诸相相即,就诸相的活动当中,对比会显现出来的,这个只是看到生命存在的真,那个(你就)看到法身,法身不可捉摸,法身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他会出现的,可是你捉摸不到,你说他是,我看到了,可是,你就拿不出来。 现在我们会透过绘画,雕刻,照相,小说文学来捕捉那种状况,那也是你心领神会的那个时候,那个是生命存在的真,而不是那个图像,这一点可以感受吧,所以说法身无形无相不可捉摸,但不是说没有,不是空无,不是虚无,所以那一相你不可迷,不可执着进去,一执着就失真,而你也不能说他不存在,这是粗禅观。 那么细禅观是指什么,指这个诸相在活动中,你的心那个能,去跟他那个所接触的时候的那一份轨迹,这叫心的轨迹。 你现在的心是被无明覆盖,看不到,你怎么样子能够看到无明覆盖的地方开始在减退,那么也能够感觉到生命存在的那个根性在起作用,在觉受那一个存在的存在,这两个是同时在进行的,这个叫做细禅观。 这个地方看到这两个,这妄心的轨迹跟真心的轨迹同时在作用,一个在消一个在长的这种状况,那就真正禅修的地方,禅修的迷人是在这里。 我们只知道禅很迷人,你不知道迷在哪里,你留意,差别就在这里。我们知道密很迷人,也迷在这里。可是你讲不出来。 初期,初禅观就是我们定义的那个禅修的部分,细禅观就是参禅的这个部分,微妙禅观是后来的部分,就后面的部分。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这个地方从禅的立场来讲,他是很单纯的,禅宗从这个地方讲空性的时候,不是指这个地方证得空性的问题,是这个地方空性的作用,空性不是死的,在本体心,本体性,本体念的作用之下,这里是活的生命,心是活的。 但是他这个心是指根性的心,不是识性的心,他没有经过这个相,到第一念的色受想行识,没有五蕴的运作,所以叫做五蕴皆空。那我们来到这里五蕴已经起作用了,不可能空了,他都不知道转了多少遍了,但是在这里五蕴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叫娑婆若海。 你在这个地方看好像这里很清静,什么都没有,因为你在这个地方容易弄错,你的生命修行会进入死寂。所以一死寂的时候,你在舒服禅你就掉进去了,有的比较好一点,就从触功德那边就一下子挤到色界天去了,这是比较好一点的。 但是我们讲的都不是这个部分,甚至你证了阿罗汉也没有用,还要再进到这里面,法身大士的领域,就这个地方你把他看成本来面目,就是清清静静的干干爽爽的,清清白白,什么都没有的话,这个地方还是错的。 他是很丰富的生命,所以我们把这个地方叫做生命的花园,他是非常灿烂的,是百花盛开的,不是像冰川一样,一片雪白,什么都没有,你就弄错了,这里是繁花似锦,百花争鸣的时候,你要留意 生命是这样同时存在的灿烂,所以也因为是这样的状况,所以才有十玄门,诸法相即自在门。 诸法、所有的法都在一起,然后很自在,我们是不能在一起,我们连两个人在一起都要吵架,你还怎么自在呀?诸法相即又自在,换句话说所有的花都在一起盛开,不相妨碍,这是生命的止于至善的境界,我们搞不清楚这种状况,我们以为这样子就是什么都没有的,不是,他什么都在。 所以法界,真理存在的范围里面叫法界。这个是非常殊胜的,他不是空无的,所以你在看到人家写好空灵喔,那是指什么,那是指他的心很浮躁,突然间去到一个六面上下两面再加四面全部是雪白,然后隔音设备非常良好的,他进到里面就非常空灵,那表示他的心境很复杂,他需要这样子沉淀一下,那不是生命的本来状态,那是一个休息状态,表示他非常疲惫,这样而已。可 是你会把那个空灵叫做最高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怨叹,我会被你们害死,你都胡说八道,你把你身心的疲惫获得一时的一块烧饼,或者一杯豆浆,你就认为是人间至美,你完全弄错了,不是。 生命的存在是如涌泉般丰盛,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他虽然是从空性上讲,而这个空性是像刚才讲的那种空性,各种状况在一起他的活动中显现出来生命的真,而不是什么都没有,你要留意到,什么都没有的那种诠释法是错的。 他只是说在这种状况中你不要泥,泥巴的泥,不要执着,你才看得到,看得到生命存在的本来面目,一个一个 ,这个地方你容易看成是空灵的死寂,你是弄错的,来到这个地方,法界观十玄门,周遍含融观这边,你又把他看成很复杂,你看成很复杂也不对。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地方我们给你提出来的这两个部分,一个是从空的这边来讲,一个是从存在的这边来讲,这两个是不同的,但是,他是一不是二,他不矛盾,他在这个地方告诉你,存在的现象他的活动状态是这个样子,他在这里告诉你的是他把假的全部放下以后所得到纯真的的情况。 从这里来看,是指他没有识性的污染,他是一片纯白的,但是在这一片纯白当中,他还是有作用的,他是很复杂的。 你知道吗,我们有一支瓷器叫瓷雕,那个瓷器上面他是白色的,纯粹都是白色的,但是那个雕刻,雕的非常好,你不能够说他白,他就什么东西都没有,不是,他还是繁花似锦。 就像这尊弥勒菩萨一样,他是白,白并不表示只有一块白色的石头而已,他也是雕刻的很好,你不能说他是白色的。 这一尊也是一样,你说他是水晶的就什么都没有吗,他还是佛像,不是雕刻的很好吗,你不能因为白,因为透明就它就不好,不是,他很完美的。他里面还是很完美的,所以我们都弄错了,你是认为一片白,那就弄错了,所以从这个空性上来讲,是不染识性所以叫空白,而在这个空白中其实他是很丰富的。 在生命真理的范围里头,他是很多彩多姿的,那是真的多彩多姿,不是假的,这个地方存在的是假的状态,所以他叫妄想,所以我们修行要先止住妄想,真才能现前。 所以在真现前的时候,有粗有细,有微有妙,那我们基本上从图像的表达上面来讲,这个是在微妙的范围里,所以我们这里叫微妙禅观。 但是你从单一这边看下来,以为没有识性生命就是枯寂的,那你就弄错了,生命不是枯寂的,生命是充沛的,是丰满的,你不要搞错了,所以真理的世界里,他是很灿烂的,跟你想象的是不一样的,所以绝对不要用你的大脑识性去误解佛法所探讨的真理状况,真理的境界。 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你不要那么死寂,修行修到最后像快死掉一样,动不动就是要死要死的,没有也好啦,好,也好啦,都快断气的感觉。 假如佛陀所要教我们的是这一套法,我看你最好是不要学了,佛陀在虐待我们,佛陀一定要把我们虐待的要死不活,人家弄个东西给你,也好,好吧,佛教徒都这样,世界还有前途吗?我们来学佛就是要灿烂,具有充沛的那种生命感,生命力,怎么会学到最后都是要死不活的,学错了,绝对学错了。 好,这个部分我们简单跟各位介绍到这个地方。那么禅修里我们真正要跟各位谈的,这个有一些东西我是等着出书的时候,再给各位谈。 我们再看开悟之路,这个地方要讲的,要跟各位做几个分辨,因为这两张,一张讲技术面,一张讲工程面,其实他们是相互的,现在前面的这个地方我讲过了。 现在我要跟各位讲的,你不小心会跑到这个上面来,这个地方叫四禅定,这里叫四空定,四空定是无色界定,四禅定是色界定,我们是在欲界里头,这部分我们要先跟各位讲清楚。 三界是指这三界,你在欲界里,就是欲望,欲望当中就加入妄想,会妄想,妄想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各位今天来,我们叫做有福报,有福报也就是说你欲望能够满足,因此妄想都能兑现,这个叫有福报。可是你知道,当你欲望不能满足,你的妄想不能兑现,你就开始扭曲。 我们在看各位,大家常常知道叫做看什么,看眼神,你这个人坐在那里眼睛这样子,我跟你说那个要拿去丢掉,那早就该晒成干,为什么会这样呢,眼睛都是撕不开,连在一起,为什么,因为你在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中,你一定有很多打压,被人家打压。 被打压的时候我受不了了,受不了了怎么办,要争,因为你不能还击,拳头比别人小,尤其是每次拳头出去那边都两根针,哇!不出击还好,忍下来嘛,一出击就被逮住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你的欲望不能满足,你在被打压的过程里,你会扭曲。 而你要知道,为什么你老是会失败,老是被打压,你大概不会反省自己,会反省自己的人,修行人,凡夫都不会反省自己,因为你过去造的业,你这辈子来,过去造的业这辈子叫先天不良,然后这辈子来你又投生到不好的地方,家教不好,叫后天失调。所以你有很多地方。 这个讲起来,事实上,你可以发现,真正的问题就是应对进退,应对进退不良,你就挫折感会很重,应对进退良好的人,那就是我们台湾的妈妈所常讲的一句话,我是生你缘,不是生你美,听懂吗?我是生你一个好人缘,没有生你一个说你一定要多漂亮,漂亮不漂亮没关系,人缘好就好。 我告诉你这是非常有人生哲学的,你人缘好,为什么人缘好,就是应对进退好,应对进退好,人家看你就怎么样,很甜,很可爱,那个应对进退不良的人,一来,你看这家伙不看比较好,所以你老是会被人家丢到角落去,一定丢到角落去,因为你一点就讨厌嘛,为什么人家看你会讨厌? 你会说,我就歹命,不是,你要检讨自己,我跟各位讲最好的方法就是拜忏。什么老是长官都不喜欢我,你发现长官不喜欢你,你就一百零八拜,可是你不这样想,所以年轻的朋友就有一句话,我们都年轻过,我们也听过人家讲过,他就爱撒娇,他就爱走后门,他就老板疼她,所以他....。又讲错,讲到台语去,他就会撒娇,他就会走后门,他就老板疼她,他就长得漂亮了,其实我比他厉害,厉害,人家为什么不喜欢你,你要了解到你真的比对方厉害,老板一定更喜欢你,为什么老板会不喜欢你,因为你在应对进退上面,人家看讨厌,你动不动,我就这样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这样又怎样,所以这不甜,不可爱,为什么,就来自于你的应对进退,看起来这些都不重要,但是他障碍你一辈子,而你不知道。 所以,你说这些东西洒扫应对进退跟修行无关吗,无关,当然无关了,但是他一定影响到你的人格性健全,影响你的人格性健全以后,你观,我看你要不要观,你就观不起来了,你无法起观了,这是一个关键处,非常严重的问题。 而今天绝大部分的年轻人,也一直在走这一条路,以往我们在家就一直教你,洒扫应对进退。 洒扫就是工作,工作的能力,你要对于工作的程序要弄清楚,你要做什么,程序先弄好,程序弄好了,一步一步来,那能够交代,不会应付的。 现在我们人不是啊,我们一问,你要干什么,他随便拿个理由来搪塞一下,为什么你知道他在搪塞,因为没有程序,处事的程序没有,你提出来的都是在搪塞。 你有处事的程序,我现在坐在哪里,下一步要做什么,你不怕人家问,人家一问,下一步做什么现在做到哪里,为什么怕人家问,当人家知道你做事是这样子,那句话就出来了,你办事我放心,当你办事老板会放心的时候,那你就知道下一步会怎样,升官一定升你,怎么会去升别人。 现在问题是你办事我不放心,这件事情虽然是你在办,我总要叫一个人另外再办一次,你想想看,升官有你的机会呀?要死有机会,是比较快,你的一生永远不会顺利,然后你会一直觉得说,我都做的要死,功劳都没我的,你做的要死,你本来早该去死了,这就是应对进退呀。 那也因为你这个地方不顺,所以你会一直戴面具,因为你要伪装自己,要不然不伪装不行呀,其实没有必要,所以我们现在从生命的立场来看,每一个人从业相现前的时候,那一种状况,不顺的状况一产生的时候,你就只有拜忏,就只有拜,透过拜忏,在反省,在检讨自己,有些东西因为你在盲点中,在阴影下你根本看不到为什么,你只有一直拜,你的业就会转,你会转的。 但你不做这样的忏悔跟反省的话,那个业一定会出现,这个时候不但有惊,更有风险,所以常常就有横死, 为什么要横死,为什么有些人都不死,你要横死,你为什么会横死,因为你业在那里,业不是不能改,绝对可以改,但你不改,而我们修行就有这个好处,我不知道他在哪里,不要紧,我就拜忏,这叫业寄法界,业把他寄放在法界里,身在娑婆,不要紧,随缘,所以会有惊无险,你假如业不寄放在娑婆,业要拦在身上,那就阿弥陀佛,百分之百中奖。业要来临,通通在你身上,完全兑现,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修行人有个好处,就是我可以转,不是逃避,真修行的转跟世间的那不一样,世间说怎么样,师父你帮我念一念,师父帮你念一念,念什么帮我消消业,师父帮你念你就消业,师父的业叫谁消,师父帮你念念,你业就能消,师父的业呢? 所以师父只是个助缘,可以告诉你,说这样你,你可以消业,回去你还是要自己拜,做功课也可以,不一定说拜,但是告诉你拜是最具体的行为,有时候做功课,你在应付,你本来就今天晚上没事,看电视又没好的节目,要不然就选举,要不然就吵架,不然大家都在骗人, 我为什么要去给他骗,只好诵经,你要这样靠这个诵经来消业,就比较难,你就干脆就拜忏。 因为拜忏是我看到业相,奇怪,老板这是我的工作我在做,怎么他也在做,为什么老板也交给他做,我告诉你,你趁早就赶快拜,对不对,因为你的宝座已经不保了,你知道吗,你这个位子已经两个人抢着要坐了,你要不要赶快拜,你又不忏悔,然后又哼!你什么意思,我的工作你为什么会分给他,你再去跟人家吵一架回来,你来半个都没有了,你要是知道有这种情况,赶快拜忏,然后我应该怎么样会更好,你会去反省,会去检讨,虽然你也是被盲点盖住,找不出答案,不要紧,但至少你在反省,在检讨,你的命已经开始在转,不一定会找到答案了,但是你已经在转了,所以你会有惊无险,你一直拜一直拜,答案都没找到,会有另外一个闲缺给你,干脆你到那边。 不要工作,就是有钱可领,那不是更好吗,那就因为你拜太多了。但现代人就不走这一条路,然后硬要大脑在那边分析,计较等等,那种挫折就会产生,而且会很痛苦,因为你各种灾难会一起到,所以我们看的很清楚,要各位,不是我看的很清楚,要各位看清楚,人生在这个世上,原因在哪里,因为前半辈子累积下来,就那么八个字,先天不良后天失调,先天不良就是你前辈子业,造的业因所以不良,后天失调就是这辈子家教,然后你又完全障住了。 然后现代的教育又是那种上帝已死,人定胜天,你就想凭着你那一个毛毛虫的力量,就一定要胜天,所以你这一辈子就痛苦,痛苦以后有几种现象产生,有几种现象,当然太多了。你扭曲以后,变化情况很多,但大致上可以看两个状况。 第一个,有机会你就要现出来,那么要现,有正向的现,透过工作一直去表现,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不踏实,透过表现,让你展现出来,好像你可以得到一点纾解,事实上,你那就像风筝一样,随时会断了不知道飞哪里去,因为你只有靠那个线,爱现,表现的现,只有那一条线在,那条线一断,你就没了,这是危险的状况。 另外一种,这个是好像比较正常,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他的风暴随时会发生,另外一种他也是一直在发泄,可是这发泄就有一点病态,而这病态比较容易看到的,有人会一张嘴巴一直念,不知道在念什么,像我这样细细念,一有压力他就一直念,嘴巴不知道念什么,人家不知道听不懂什么,他跟人家讲也没头没尾,就一张嘴巴一直念的,透过口舌发泄出去的。 另外还有一种是猛吃,一直吃,人家吃一个便当,两个便当就不得了了,他吃五个便当,六个便当还要再吃,人家说,你有病,不给他吃,不吃他也没事,要吃五六个照吃,为什么,因为他内心的那种不满情绪压抑,它已经扭曲了。 所以他要靠着吃东西来发泄,有很多人是怒吼,有的是唱歌,都是这种表达方式,这个就是扭曲的现象,假如没有的话,他会像落水狗一样,夹着尾巴躲在角落里,这个都是不幸,你要改变它,可以,但是他要能觉醒。 我们今天大家都在修行,都要学佛,你要觉醒这一点你才有救,假如这一点你不能觉醒,你会一直陷进去。 各位你要留意到,在坐的每一位都是有福报的,基本上你有百分之七十的欲望都能满足,偶尔有一点挫折,你还能cover过去,但是,你假如是有百分之七十不能满足,只有百分之三十,大概上厕所,吃饭,睡觉这三个满足,其他你都不能满足,当你这些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时候,你一定扭曲。 这个是我们各位你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的地方,因为离开我们这个范围以外,那些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不能满足的人太多,你要怎么样去教导他,这个就是度众生了。不是你要给他什么。 要让他心灵开朗起来,心境开朗起来,他的法身慧命才有救,你要告诉他,知道反省,当然没有学佛的人,叫他拜,这个很难,但是你可以给他几个教他多烧好香,这是一个方法,经过任何的寺院庙或教堂,懂得恭敬,恭敬总可以吧,你怎么表达都不要紧。 我看过一个老先生,很喜欢登山,到那个土地公,台湾土地公庙你知道吗,小小的,他其实站起来比土地公庙都还高,但是他一定脱帽三鞠躬,头低三次,然后帽子戴好,转过去向前走。 这样的一个老人,他寿命百岁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他对于即使那个小庙,小庙台湾话叫做小庙仔,不是庙,是庙仔,神明就神明,叫神明仔,他都那么恭敬,在他的嘴里,他绝对不会讲那个庙仔,他绝对不会讲那个神明仔,那个语调往上扬就是有一种轻视的意思,这种人不会,不会的话,他的恭敬心,他的心里一定很舒畅。 我们在劝人家,就是劝他做到这一点就好,你不要嫌人家庙小,神小,神小是因为物质少,并不表示他威神小,你要留意,所以你还是一样恭敬。我们都教人家,对于你看不到的东西,懂得恭敬,你要知道,对于你所看不到的,你懂得恭敬,对于法身慧命你就会尊重,因为那个你也看不到,这个就叫普度众生,不是讲什么大*轮,那个要等因缘,不是都做得到的。 当我们开始心存这样的境界,你的因缘会非常好,会非常好,你开始就留意到,自己也有一些盲点,你可以去突破,突破盲点你才有超越的可能。 所以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说,你想戒烟,想戒烟都戒不掉,不要紧,你想戒烟就对了,因为那不是盲点,戒不掉是因为你的习气,你可能尼古丁中毒了,或者酒精中毒了,所以你酒戒不掉,但是你想戒,这个每次喝酒都带着这个心,这习气实在没办法,很惭愧,告诉你下辈子你绝对是没有这个业,因为你这辈子你每一次都带着觉性在进行。 这个就没有盲点,所以没有盲点的缺点很好改,就怕有盲点的缺点你不知道怎么改,这个才麻烦,那你就要普劝,劝众生懂得悔改,能够拜佛,有在信的,愿意的,当然拜是最好当生可以受用,假如不信,他都还没有开始,那叫他对所有的宗教都懂得恭敬跟尊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是我们跟各位谈,这个基本你先有,这个是指你在欲界里头,因为欲望多,其实不是你有特别多的欲望,是因为你的业,使你的欲望不能满足,因此你扭曲了,这一扭曲你就有很多妄想。 我告诉你,你的妄想一多,一起的时候,这个麻烦就来了,妄想有两种,一种会冲动,会冲动就要付出行动,付出行动,最佳归处就是警察局,因为你的冲动,你付出行动,一定是犯了人家,抓去关,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因为冲动也没用,每次冲动每次都受伤,干脆就不要 ,这叫意志消沉,所以当你妄想在转的时候,绝大部分都在浪费生命能量,这个生命能量的浪费,你会发现他好像是精力透支,其实他也没做什么,为什么会一直透支精力呢, 就是他妄想过度,一直扭曲,扭曲他不能兑现,不能兑现就只好一方面他自己哀怨,一方面叹气,一方面自己把应有的能量要保存的或者要发挥的他自己抵消掉了,透过妄想抵消掉了。 这种人两大特色,第一个就是短命,第二个有怪病,很奇怪的病会出现,而且无药可救,因为他的那个思维会造成他的一种奇怪的病,那就看他的思维模式怎样,怎样扭曲他就产生怎样的疾病,而那个疾病通常会无救因为你不在正常轨道内,不管中医西医要治疗都是在正常轨道内,你在轨道外的病要怎么治,所以死都会死的很难看,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讲的这个欲界的一种特色。 那么在色界的人,你在触功德这边,挤过去进入禅定的人。他就到色界了,色界我们跟各位讲,色界是纯享受,而那个享受跟我们这里欲望的享受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欲界因为有识,所以吃是一种事实,其实你不吃,假如没有那种吃的意念,根本你就不会想吃,刚才讲的,那为什么他五六个便当还要继续再吃呀,因为他识,要他一直吃下去。 到了色界以后,吃的识没有了,所以他不会想吃,所以到极乐世界去也一样,他没有食识,所以没有吃的问题,你要留意到,你不修行你不知道,到色界以后根本没有这些欲望,他没有这些妄想,因此他那边纯享受,那纯享受是比忉利天的享受要好的。 忉利天这边还有一些欲望,你要留意,那么色界天他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形象,形色,因为他要有这个依,有依,他依外在的像,所以色界天的人,一律三十二相庄严,你放心,那鼻子绝对比你漂亮,但是,他缺八十一随行好,八十一随行好是要修功德才有的,不是修禅定的福报,禅定的福报只有三十二相,没有八十一随行好,你要留意这一点。 那么在这个时候,要解脱出三界,也可以,不是不行,方法跟我们这里的不一样,因为你在色界定里头他的六尘起作用跟我们欲界的六尘起作用不一样,所以你只能够在那个状况中,在色界的状况中,由色界的色尘去处理,你要用法尘处理很难。因为在色界定里头,法尘不起作用,你要留意到。 好,再来就是无色界,就是四空定,当你色界假如禅定一直在增加的时候,到四禅定就叫有顶天,有顶,看得到了,四空定是无色界,所以不在有顶的范围,他已经非想非非想处去了。 在这个时候他是靠想,想是一种思维状态,所以思想家们,哲学家们大部分都进入四空定,那些工艺师,大部分都进入色界定,这不一样,所以到了这个无色界以后,要出三界,只有透过法尘出三界。 因为他都在那边想,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想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都是在那个里头,所以他是透过这个部分去处三界的,但是你要没有真正的训练,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在哪里,你既然不知道你在哪里,你怎么出三界呢? 那到色界以后听闻佛法的机会没有了,大梵天还听得到,二禅定以上的几乎听不到,到了有顶天还有可能,有顶天就是摩西首罗天,就四禅天的天顶,那个地方还有可能,通常在这里面的人他在纯享受,他的反省能力不够,觉知能力不足,所以不可能修学出三界的法,当然有,那个机会不多,善根的关系,那你假如在这个基础上训练的好,到那边是有可能,在我们这里的基础不够的话,你到那里是没办法修的,这个叫做四禅八定,四种禅,四种定。 四种禅是色界定,四种定是无色界定,所以叫做四禅定,四空定,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以后,最高的还再进一个,叫做灭尽定,灭尽定就是全部都没有了。现在一般佛教徒杂讯当中的阿罗汉,是指证灭尽定,不是证四果的,那是四禅八定,到那个地方,自己入灭尽的一种定,这种定在印度来讲也算是修行成功的定,但在佛教的标准来讲,这不叫阿罗汉,灭尽定不能叫阿罗汉,但是我们的杂讯会把他混成一谈,认为阿罗汉就到灭尽定去。 所以我们刚才讲说这些修行人把学佛认为就是应该那个进入那枯寂状态,其实他就是把灭尽定当做成就,他才有那一种误解,才有那一种误解,这是错误的讯息,这样子加起来一共是九个,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第九的九次第定就是灭尽定。 而这个九个层次的进入,他有一定的程序,叫做次第定,就像我们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九楼,从九楼下楼梯一样,一楼一楼的下来,所以你一定一楼一楼的爬上去,一楼一楼爬下来,这个叫次第定,九个次第的次第定,这叫九次第定。 在这个地方你再进一步,就叫超越三昧,这个定就转入其他了,也就是我现在要到四空定,现在只要一坐,我就可以进四空定,我要出定,直接就从四空定跳出来,就好像我们搭电梯一样,直接就到十楼,十楼直接就到一楼,我不要经过二、三楼,通通不必,这个叫超越三昧, 超越三昧再进一步,叫做狮子奋讯三昧,狮子奋讯就是我要进去就进去,而且这个三昧后面有很多三昧,我不一定在这个禅定绕而已,这个叫狮子奋迅三昧。 下面还有一个叫做狮子频申三昧,华严经讲的所在的大定,是指狮子频申三昧,这个狮子频申三昧是在这个定中,你可以有一切活动,心定不动,心是不动的,但是生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心是不动的,这个叫频申,像狮子一直叫的意思,所以在世间乃至他入灭,他的心都维持不动,他会随着世间的缘转动,但是心不动,这个叫狮子频申三昧。 在狮子频申三昧里头,有无量百千万三昧在运用,这个是不同的,狮子奋迅三昧是你修定要进入大定之前的一个大成就,叫狮子奋迅三昧。 这个是我们要了解到你修禅定的时候要留意,到超越三昧之前,通通叫做共外道禅,狮子奋迅三昧以后是不共外道禅的,所以你想要获得狮子奋迅三昧,你必须要出三界,这不一样。 证阿罗汉十信位以后,你才有可能有狮子奋迅三昧,狮子频申三昧是法身大士以后的一种特别的运用,这个是我们在谈的,有些人是认为狮子奋讯三昧也是共外道三昧,那就不管了,不过狮子频申三昧,外道里面是绝对没有的,我们认为狮子奋讯三昧也是佛法中她修行的一种基础条件,可是假如把他归为外道禅的话,那是外道禅中的最高境界,这两个是有差别。 好,这个是我们提醒各位,在修学禅定的时候你要留意到,我们不教各位这些,是因为怕你进去以后会出不来,因为禅定里头,确实对于我们这种心思烦乱的人,或者心理已经极度疲倦的人来讲,禅定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恐怕你一进去以后你就不愿意出来了。 就像很多同修,师父,我要结婚还是要出家好,师父说,我看你还是结婚好,不过我很想出家,我说,那你就出家吧,不过.... 嗯....,那有不过的,都没有用,为什么,因为他只要一有感情生活,什么佛祖菩萨统统可以丢掉,那这个就表示他的心思还很烦乱,那么他找到一个避风港他就安顿了,那菩提心不会再出现,那你总不能够说我祝你早日离婚,因为他修有这种福报,所以这个不,跟这种情况一样。 你一有避风港以后,你就很难再走出来,想要投入这菩萨事业,投入菩提道里,所以我们提醒各位说,你在修学的时候,我们知道有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但是我们还是要出三界,才是我们的目标。 这就是我们一开始跟各位讲,为什么你要学佛,你要知道,佛陀到底要教我们什么,然后搞清楚,我到底要从佛陀这边学到什么,假如这些东西你不能弄清楚,你很容易迷惑,搞清楚佛陀要教我们什么,也弄清楚,我进佛门来,我到底要学什么。 这个图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从这边上来是要很清楚地走这一条路,出三界的,你不要从这里上去,所以就在这个地方,为什么我们参禅要设在这里,你要往这边走,要不然你会一直从这边走上来,这一般都没有留意到,我们有这个因缘,希望各位从这里来获得大成就,好,我们就跟各位讲到这里。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