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修平:什么是三皈依?


2014/9/4    热度:270   

洪修平:什么是三皈依?

 

  三皈依,又作三归依、三归、三自归等,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一词的梵文Sarana,含有救护、趣向之义。在佛教里,佛、法、僧被尊为“三宝”,因此,三皈依也称皈依三宝。皈依是信受佛法、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成为佛教徒所必经的仪式。

  一、皈依佛。佛是“觉”义,以能圆满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意。佛陀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亲证诸法实相之后,本着先知觉后知的精神,在人间示现成佛,教导世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从而化愚成智,转迷为悟,最终离苦得乐,觉悟成佛。由于佛陀究竟圆满的觉悟境界和自觉觉他的功德妙行,因此名为佛宝。按照佛教的说法,在此娑婆世界成佛的是释迦牟尼,皈依佛,便是皈依释迦牟尼佛,同时也是皈依了由释迦牟尼所说示的十方三世一切佛。

  二、皈依法。法是“正”义,有任持自性和轨生物解两义,既指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也指认识的标准、规范、法则、真理和善行等。一切诸佛依法为师,皈依法是皈依佛法、正法,而非外道的邪法。佛陀的言教都包含在三藏十二部之中,有教法、修法与证法之分。众生依佛的教法,精勤修学,如法受持,终有一天,可以亲证佛所证、所说的真理,因此,佛法名为法宝。

  三、皈依僧。僧是“净”义。僧是“僧伽”的简称,意为“和合众”,指出家学佛的比丘与比丘尼的团体。出家人在同一信仰、共一目标的团体中,过着身和共住,口和无诤,见和同解,意和共悦,戒和共修,利和同均的清净生活,三业清净,享受平等,共证寂灭之理,所以名“和合众”。僧是出家修行、住持佛法、团结一致的集团,能够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作为众生的导师、人间的福田,有益社会,有利群众,因此被称僧宝。

  作为皈依的对象,三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佛证悟了法,对众生宣说,因而才有了佛的教理,如果没有佛陀悟法说法,便没有佛教教理,所以法是依存于佛的。佛是借着发现法、觉悟法、体得法而成佛的,因此,离开法,佛也就不存在了。僧是佛法的代表,是代替佛向民众说法的人,离开佛与法,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样,离开了僧,佛与法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法、僧的全体,而不是皈依其中任意一宝或哪一个具体的人。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并希望领受外来的助力,从他力而得到救济与启发;然而以皈依的深意而言,其最终仍是归向自己的自心自性,即佛在涅槃会上所教诫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六祖坛经》中也说:“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皈依三宝需要经过一定的仪式。佛在世时,皈依仪式非常简单。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佛初成道时,受商人兄弟供养,劝导二人“汝等二人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未来僧”。兄弟二人立刻宣言:“大德,我今归依佛、归依法……”,便完成了归依仪式。佛到鹿野苑度侨陈如等五人出家,世上随即三宝具足。

  佛教传人中国后,逐渐形成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皈依仪式。明末见月读体律师制定的《三归五戒正范》是近现代佛教寺庙举行皈依仪式的主要参考依据。它主要包括八个项目:敷坐请师、开导、请圣、忏悔、受归、发愿、劝嘱、回向。其中最紧要的部分是授受之时,皈依者应专注一心,三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作相关的观想。据佛教经论的说法,皈依三宝的功德非常殊胜,近则增长人天福报,免堕恶道,远则可以作为成佛的正因,终证佛果菩提。一般来说,皈依的同时还可求受五戒(也可他时另受)。皈依了三宝,就是三宝弟子,求受五戒之后,就成为佛教的在家众。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

更多洪修平教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