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序品第一
2014/9/4   热度:291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序品第一 序者,庠序,古代乡学,称为庠序。孟子梁惠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注“庠序者,教化之宫。”殷曰序,周曰庠。后人也把它通称学校。学校中有等级(校长、教授、讲师,)有宾主,(基本教师、客座教授)有问答。(常举行学术讲座,有问有答。)这都是学校中应有之内容。 又序复有次序、由序、叙述,三种解释。以本经为例,如是等五事(信、闻、时、主、处)冠于经首,即次序。佛放眉间光,天雨四华,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从而起发法华高会的大教,即由序。弥勒疑问,文殊作答,谓是佛欲说法华经的引头,即叙述。具此三义,故称为序。品者,梵云跋渠,此翻为品,把相同义类的文字,聚在同一段文字里,名为品。品有三种情况,或佛自唱,如梵网经心地品下卷,佛自唱位号云,“我今庐舍那,等”。或结集家所置,如大智度论所述,大品般若,本来只有三品。(一序、二魔事、三嘱累)或翻译人添足,如罗什译摩诃般若,成九十品。就本经而言,药王本事品是佛自唱,妙音观音等是结集家所置,梵文中诸品,原先就有的,并非译人所添加。 诸品之始,故言第一。 序品内容分三,初通序迹本两门,二别说迹门两门,三流通迹本两门。经分四释:一因缘,二约教,三本迹,四观心。始从如是我闻,终于作礼而去,智者大师皆以四意消释经文。今《会义》略说,或说三二一,明白经义即可。不段段皆用四释,因释过广,头绪纷繁,阅者不得要领,或使理解之智慧退损。过于简略,则经意说不周全。我今处适中而说。既不太繁,亦不太略,令经义易于明了。 因缘,亦名感应。众生无机,虽近而不见。若有其机感,慈善根力,虽远而自感通。感应道交,故用因缘释也。夫众生求脱苦,此机众矣。佛圣起应,应亦众矣,怎么处中而说?大经云,慈善根力,有无量门。略则神通。神通即应之异名,对感即名感应。设应虽众,不过于慈(善根力),求脱虽多,讵出于感。感应二字,作因缘释,即处中也。 约教,夫十方机感,旷若虚空,教法弥广,怎么处中而说?今娑婆国土,音声佛事,则甘露门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得解。依声教释,即是处中。 本迹,教有权实,浅深不同。将本望迹,机多教异。怎么处中?迹多虽广,论本唯一,掌握这个尺寸,何难处中而说。 观心,夫寻迹迹广,徒自疲劳。寻本本高,高不可极。如数他宝,自无半钱。但观己心之高广,扣无穷之圣应,必然逮得己利。(得其实益)故用观心之释也。 证因缘者,方便品云,十方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证约教者,方便品云,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大经云,粗言及软语,皆归第一义。证本迹者,寿量品云,今天人阿修罗,皆谓我少出家,去伽耶城不远,得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斯方便,导利众生。五百受记品云,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实自净佛土。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此则师弟皆明本迹。证观心者,譬喻品云,若人信汝所说,即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并诸菩萨。 今且约三段(序、正、流通)示因缘相。众生久远蒙佛善巧说法,令种佛道因缘。中间相值,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成熟之。今日雨华动地,以如来灭度而度之。复次久远为种,过去为熟,近世为脱。地涌菩萨等是也。复次,中间为种,四味调停为熟,王城法华高会为脱,今之开示悟入者是也。复次今世为种,次世为熟,后世为脱,未来得度者是也。以如是等因缘,故有序分也。众见希有瑞,向慕钦渴,欲闻具足道。佛乘机设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有正说分也。非但当时获大利益,后五百岁远沾妙道,故有流通分也。 次约三段(序、正、流通)示约教相。此序非为人天清升作序,非为二乘小道作序,不为即空通教三乘作序,不为别独菩萨法作序,乃为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作序耳。此正说不指世间为正,不指藏析空智为正,不指通体空智为正,不指别道种智为正,乃正指圆一切种智为正也。此流通非为世间作流通,非流通藏半字法门,非流通通教共字般若,非流通别独菩萨法,纯是流通圆满修多罗满字法门也。 次约三段示本迹者,久远行菩萨道时,宣扬先佛法华经,亦有三分上中下语,亦有本迹。但佛佛相望,本是无穷。今别取释迦最初成佛时所说法华三分上中下语。最初成佛语为上,名之为本。中间行化,助大通智胜、然灯等佛宣扬法华三分者,但名为中,但名为迹。何以故,前有上故,前有本故。今日王城所说(法华)三分,但名为下,但名为迹。 次约三段示观心相者,当约己心论戒定慧为三分。修行则戒初定中慧后。若法门则慧为本,定戒为迹。又:戒定慧各各作三分。戒三分者,初前方便(作受戒前种种准备),中白羯磨,后结戒竟。定三分者,初二十五缘具足。中正观。后历缘(行住坐观照)已约三分示四种相,当用此义,始从如是,终讫作礼而去,悉作四意消文。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