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大日经疏讲解 第19集
2014/9/4   热度:618
成观法师:大日经疏讲解 第19集 南无大悲毗卢遮那佛 主讲者:释成观阿阇梨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东密] 第五十三世三国传灯灌顶阿阇梨 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大毘盧寺 2011年3月4日 第19集 请和掌 南无大悲毘盧遮那佛(3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秒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放掌 今天我们又在继续讲大日经,还是讲序言部分,还剩下一点点没完全,接着今年四月二十二号所讲的,接着讲真言宗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叫即身成佛。这里我要做一个补充,也可以说是印证,因为这个说法依于因缘,不同的人你不能跟他讲一样的东西,尤其是极其显教根器的人你不能跟他讲深的密法,这个是佛的规定。那一年圆光佛学院的毕业生到这里来参访,关于密教他们列了一大堆的问题,我也一个一个的回答,其中他们曾经问了一个关于即身成佛是怎么样,他说:真的能即身成佛吗?这个问题是很关重要。我那时候答的时候是跟他答就是用智者大师的六即佛来答,因为六即佛就是六种佛:名字即佛、理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这几个即佛。我说如果依理来讲的话大家都是佛,众生皆佛,因为都是有佛性,理地上都是佛,这个是理,事相上就不一样了。 于理上来讲是众生皆佛,但是于事上来讲就不一样,事上来讲就不能说都是佛,对不对?你如果说都是佛,那众生为什么有烦恼,众生为什么有苦?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佛就没有生老病死,入于不生不灭的真如之地。而且众生事实上有贪嗔痴,佛没有贪嗔痴,而且佛在他的色跟心都是具足圆满,成就无量的福智,众生没有,色相也是很陋劣,心也陋劣,充满了烦恼、污浊、染垢,时时都在受苦。诸佛、佛如来念念都在受乐,在自心中享寂静之乐,虽然外现大悲度化众生,但他自心都是在禅定之中,永处那伽定,所以是不一样的。我虽然说理上是事,我们一点点也没有佛用,事实上其实都是众生相、众生用,所以我那时跟圆光佛学院的学生都是那样讲,这个可以说成佛嘛,如果是真言宗的即身成佛跟禅宗的见性成佛是很类似的,但是那个名称上是有一点点不同,境界上也是有所不同,但是禅宗的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跟密教的即身成佛,当然已经超过了名字是佛、理上成佛,而且应该是至少进入分证即佛的地步。也就是已经开悟的人,但不是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已经是究竟即佛,虽然没有大彻大悟的地步,但他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是有佛的一分。所谓的很多都具足,但就是规模小一点,可以这么说,依这个意义而解,经里面讲等觉如佛。 乃至于我们如果以更广大的意义,象涅槃经及华严都讲初发心即是佛,但这初发心是那种菩萨摩诃萨的初发心,他这个初步心已经全发了你懂吗?就好象我们和面他真的就发起来了,不是半发不发,你一蒸蒸不熟,他已经全发叫初发心。我们那初发心就是一点点的发心叫初发心,我们的初发心就是一点点,好象有一个菩提种子,但是菩萨摩诃萨的初发心是全面的,只不过他那个阶段性还不是最后阶段,他一下发就全发了。我不会打麻将,那不是有一个发,那是什么玩意,什么白板、红中,那个发跟这个发不知道有没有关系,不过这个菩萨的发菩提心,他那个菩提心是整个发出来,但还没有成熟就对了,第一阶段的发,所以叫初发心。他是面的,我们是点的,我们也是初发心,这不一样。 我们这个经藏有讲又叫初发意菩萨,因为我们发就是那么一点点意念,不过个一点点意念跟火柴一擦是一样的,那个火柴很快就烧完,除非你点到一点点东西,渐渐烧进去。所以那个初发心,众生的发心难发易退,怎么样退?因为只一根火柴而已,境界风一动就把它吹息了,大菩萨发心一发,因为是累劫所修,这整个面都已经揉的快熟了,所以他一发就是发了,你们揉面是不是叫醒面?他那个面是醒的,我们面是睡着的。 这就讲什么叫即身成佛,这个即身成佛,如果你要说菩萨的话,就是众生我们这个身,依《楞伽经》讲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众生身中,注意这个转字,他把三十二相一转转成六道相,入于三界的众生身中,所以这一个我是用来解释说即身成佛那个身是什么?那个身虽然是众生身,但是众生身依大圣最上意,他具有如来藏,如来藏就有三十二相,所以我们众生身中就有三十二相,但那个是什么?含藏的、隐藏的,所以我们那个三十二相用生物学来讲就是隐性的三十二相,不是显性的,就好象遗传因子不是有隐性、显性吗?我们这个三十二相自无始来就是隐性的,它是隐藏的,虽然是隐性的但是有没有?有,是隐性而已,不是没有。这一个诠释是非常适合的,不能说它没有显出来就说它没有,是有的。所以这个即身成佛就是你一初发心,然后那个心已经是菩提心,只是规模比较小,然后阶段比较低,渐渐的提炼发展,就整个转成是999纯金。提炼嘛,现在还有很多杂质,还有待提炼,所以五祖大师敲三下:米熟也未?米熟了没有?禅宗六祖大师就说:米已熟,犹欠筛在。还要筛一筛,筛一筛是什么意思?是要大师你给我弹一弹,指点指点。筛一筛就是你指点以后我照着修,就把杂质给去掉,我这个米就又熟又纯,变成纯熟的白米,那个就是成佛,这是究竟成佛。他现在可能是分证成佛,但不纯不熟,没那么熟,筛一筛就可以。 我那时候回答圆光佛学院的是那样讲,说:还不是真正的究竟成佛,而且我甚至讲,譬如都已经成佛,我问你六祖大师见性成佛,我们有没有称他为慧能佛?没有嘛,但是他的境界已经很高了,菩萨如佛,为什么菩萨如佛?因为心如佛,他的心跟佛一样;悲愿如佛,他的悲愿也是跟佛一样;志如佛,他的志向也是跟佛一样,什么?要度化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皆出离生死,皆能证到菩提涅槃,所以他志如佛。所以说菩萨如佛,如果依华严经讲菩萨摩诃萨初发心即成佛道,也是依这个意思而言。而不是说他出发心了以后就是真的是佛,具足三十二相,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可以放光动地,不是这样子,而是指这些,他证取的部分还没那么高就对了。我那时候因为佛学院的学生,他们对密教都不清楚,一般也不是很清楚,你如果没有这么深入的话,你还是没有办法这么清楚。 我现在再比较一下,比较密教的即身成佛,禅宗的见性成佛、即心是佛,净土宗也讲成佛你知道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十六观经。我们比较这三种成佛有什么差别?首先先看禅宗,禅宗是讲心性,见性成佛,是心是佛,或者说心即是佛,净土宗讲是心是佛,这样比较的结果你就会比较明了。禅宗是讲心性是佛或者是成佛,净土宗也是讲心成佛,但是唯有密教讲身是佛,这有什么差别?这有很大差别,这个心或是性,它可以通过,心是让你知、解、悟:知心、解心、悟心;知性、解性、悟性,所以佛讲这个显教这一部分,都是叫我们去知解悟。但是即身成佛,身是一定要到最后是证了,这个时候色心都成佛了,因为身都成佛了,所以色身都成佛,那你这个大菩萨心成佛的时候,身还没有证为金刚佛身,还没有成为金刚身,所以这是一点。身成佛是更加,就是完全的了,对不对?因为以禅宗来讲心成佛,但是外界,乃至自身还不是佛。你这里,心成佛,这个心成佛以后,心以及它业力都转了,转到后来这个心带动这个身,连身四大也被熏转成佛身,所以即身成佛身。身成佛是最完全、最究竟。还有一点你想性成佛了,谁都可以说;心成佛了也可以说,又看不到;你说身成佛了,那假不了,是不是?所以这个身成佛是最究竟、完全、圆满。 我们用唯识学来证明这个事情,譬如转八识成四智,第八识成为大圆镜智,第七识是我执,所以转成平等性智;第六识转成妙观察,前五识成所作,你看看,真正在度众生的是什么?成所作。真正在最后圆满一切的是什么?成所作。所以神境通是成所作,大圆镜你是照见而已,照见也不能度,只照见而已,你了解众生,但众生不能感受,不能受用,不过当然它是根本。平等性,那是你自己平等性,跟众生有没有关系?还是没关系,众生还是受用不到你的平等性,他不能真正直接受用。妙观察那更是,你只是妙观察,十方三世你都可以观察到,可是你不能真正用妙观察智去利益他。你真正要利益他成所作智,用这一些智合在一起,然后运作,所以我就写个Action,就好象导演Action,所以只有成所作能够这样子,它能够要把所作的事情都成办,OK!所以成所作一作完就是任务成功,所以我给它一个不是太适当的讲法,这三个智合在一起是我们拍DVD前制作而已。所以你就晓得这个即身成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色心都成佛,不能只不是说了算。你说你成佛,那到底是哪一个成佛?你说名字成佛,那我也成佛了,那不用说,理上是佛,我们都是佛,连狗狗也是佛。如果是事上成佛、即身成佛,那你就说好吧,你放个光动个地看看吧,然后放一束光照彻三千大千世界让我们看看,让我也能够看到不动佛国,是不是?这个即身成佛就是最究竟的。 即身成佛以我们这个就一般要修,要怎么样修?这次第就是第一个观想,先观想自己是佛,这个在密教里面有一个词,观想自己是佛——自成本尊,这个听起来是很吓人,我讲个比喻你就不吓了。这可能是无始修习的业力,我说我从高中开始一直想要当个学者,所以我常常鼓励自己就说把自己当学者看,把自己当学者看以后要以学者的程度来要求自己,所以不管你所读的一切书都要以学者的层次来要求自己,不是一个泛泛的读书人、不是一个泛泛的读者。以前人所说的要做第一等人,读第一等书,而且要第一等的读法。什么第一等读法?不是说买来一大堆书都看,都看了什么?都看了两三页,很多人都这样,所以我看书就不是都看两三页,我看书就给自己规定,一翻开来一定要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这本书没看完绝对不换另外一本书;即使另外一本书对我来讲也很有吸引力但是我绝对不去看它,我就要很忠心这本书,忠于这本书,就好象只跟这本书谈恋爱,不同时跟好几本书谈恋爱。然后看了第一次,很仔细看完,划重点,写眉批,都这样。不懂的马上划起来,然后查字典,中文的查中文的,英文的查英文的,最后整理笔记,抄这个重要的句子,佳句,有不懂的新学的抄起来;词不懂的也查出来,都抄起来,然后再看第二遍。第二遍的时候就只看画的重点,第三遍就看那些大题,接着就看自己的笔记,笔记不懂的就把它多看几次,乃至背起来,英文字背起来,成语中文的也是一样,也是把它背起来。我的笔记很多很多,都是这样作,而且我不求快,我不是以速度为成功,我就仔细、专心、而且都读进去,最后我甚至还写一个心得,我是写一个批评,所以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你们听我这样讲经,应该里面有一点点墨汁,那墨汁也不是一天可以磨出来的,我从高中开始这样读书,初中也读了,不过都是看那个流行小说,我们把它称为砖块小说,有人叫于其民,我还记得他有本长相忆,哇,这么厚,我记得当时的流行作家,我高中的时候就有琼瑶。 观想自己是佛就是自成本尊,你想要什么你就要常常想你自己是什么,然后用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你想要成为作家你就要以作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用梦想的、空想的;你想成为画家,常常想我就是画家,不是说我将来要当画家,这样永远当不成;我现在就是画家,所以我现在作的都是画家的事情,所作所为都是跟画画有关系,这一切都是美,都是如画,这样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画家,里里外外都是画家。音乐家也是这样,我上次讲过了,他里里外外他每一个细胞都是音乐家,他可以看到自己的细胞跳动就有音符,好夸张,不过很诗意是不是?事实是这样。修行者他每一个细胞都是修行者,所以他流出来的汗不是臭的,真的,因为他心不臭。我们心臭身也臭,所以流出来的汗当然臭了,那讲出来也是臭,上方是臭,下方也臭。所以自成本尊不是光是观我这个身是本尊,譬如我修地藏法门然后观自己是地藏菩萨,不是光那个形象而已,因为那个形象是怎么来的?那个形象已经是果报体了你懂吗?是果报体了,这个地藏身已经是一个Final,最后的一个成果了,所以你光是观他那个形象是不行的,你还必须要从这个形象逆推到他成为形象背后的因,所以将果求因。 我顺便跟你讲这个就是密教观想的秘决,我不小心透露出来,这样懂吗?你那个观想本尊,自成本尊,观想本尊是一回事,自成本尊是所有本尊观里面最高的一个。可是你本尊观只是观他的身相的话那就合着金刚经里面说:若人以色相见我、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为什么邪道?邪道不是说他怎么样邪,而是说不是正道,因为不正所以称为邪。明明政府规定说要走在大道上,你偏偏要走路间,那就是邪道。自成本尊是本尊观里面最重要,但是本尊观你不能只观他的色相,因为那个色相是他无量劫所修的总果报,你光模仿那个表相不会成的,你心观本尊,但是心观其相也要心效其因,要效仿他的因,因就是因心,所以要学他的心。那个因心是什么?就是从初发心发愿,乃至于修行,你都要发那个心去模仿他、效法他所行,要不然你那个只是表面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密法虽然高,但真正能修好的不是很多。因为基本上了解就不够,都是取它表面表相了,但是本尊相他是一个圆满相,你自己的任务是必须要推求到他的因,而且要效他的因,不只是慕他的果而已,我们要慕他的果但是不求其因,这是没用的。 那你现在本尊观如果是观一尊佛的话,第一个要用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本尊观所需要作的,或者说想要真正作佛成佛,所谓怎么样作佛成佛?第一个用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成就自己,一心想要成就与佛一般的悲智。所以你学密教的人不要觉得好神气我作本尊观,光是眼睛看一看而已有什么用?眼睛看一看,心里面想一想如浮光幻影,都不应心,更何况能够深入你的心,更何况能够所谓行深般若,所谓行深般若就是那个印象要进入你的心灵深处里面去,把你的整个心灵都用这个清净的法把它染着了,染了,所以你这个才叫学密。你看看这个有多么深、多么难,所以我修本尊观不是那么虚荣的事情懂吗?讲得让人家吓一跳,这样就完了,然后很钦佩,了不起了不起,哇,师兄你真行。最后就是一心想要成就与佛一般的悲智,这个是最重要,这个是终点站,这个就是本尊观。什么叫观?事实上观就是想,这个想跟想要那个想欲望又有关系,这个本尊观就是要激起你慕佛的相好,慕佛的相好是果,推而求其佛的悲智的因,成就这个色相的因,因此就转你的欲望,转你世间的染欲变成出世间的清净欲。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