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24修行三胜妙


2014/9/4    热度:152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24修行三胜妙

  修行三胜妙—一            海涛  辑

  1.三胜妙——不忘胜妙前行菩提心,解脱分别观念之正行,以及最终功德的回向。

  2.修行要把握此三胜妙——不论行事大小、钜细靡遗。即使供养一朵花、一柱香、或绕行圣物时,初发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如此观想:「我愿行此善以清净罪障,并为众生的利益而积聚功德。」末了,将功德回向众生。

  3.前行指正确的初发心,由大乘广大的心量,和金刚乘甚深的心意中所发出。菩萨的广大心量,或大乘法教即是慈悲心。

  4.我们应思维一切如父母众生,正陷于轮回苦海中,我们要发愿:「愿我一人能救度一切众生,使其达到完全觉悟境界。」

  5.菩萨发广大慈悲心的原因,乃是大乘法教以利益无边虚空的众生为主旨。

  6.利他的想法根植于慈悲,而慈悲则由感激和爱悯一切苦难生命的情怀而来。

  7.菩萨的广大心量不只是慈悲心,还有愿心——热烈期望能利益众生,使其达到最高觉悟的心。

  8.一颗善心是一切幸福喜乐之泉源。假如一个人稍做努力,便都能具有这样的心,但最好还是要有菩提心。它是带着智慧的善心,也是强烈希求开悟,以引领众生出离痛苦至佛境界的心。

  9.佛的法教包括经教和密续。经教是一般性的开示,如戒律、慈悲等渐进法门;密续则直接在果上修持,也就是金刚乘的法门。

  10.当我们修习前行的菩提心时,包含了世俗(相对)菩提心和胜义(究竟)菩提心两种。当我们修习生起、圆满二次第的正行时,便能自观念的束缚中解脱。终了时,我们将功德回向,愿众生得诸喜乐。如此的修行,即融合了经教和密续。

  11.生起次第是修方便,圆满次第则修智慧。为了成佛,我们必须合并修此二次第,以了解相对真理(世俗谛)和绝对真理(胜义谛),达到究竟开悟。

  修行三胜妙—二            海涛  辑

  1.在六道中的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但他们不但不知如何能得到快乐,反而不停地种下轮回苦因。一旦我们诚心思维此事,怜悯和慈悲就会油然升起。

  2.人身来自我们的父母,这是一个浩大的慈恩。因为活着,我们才能修习佛法。

  3.事实上,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唯一的不同,只是时间先后而已。如果我们能如此观之,则对一切众生怎能不生起慈悲心呢?

  4.所有众生无一例外,都曾在某世中是自己的父母。我们必须想到如何利益他们,如何回报他们的慈恩。不只是对今生的父母,也对所有的众生。这种无偏袒的心态,对众生不起分别的心,就是无量的平等心,是四无量心之一。

  5.修行就是——仁慈、平等、不害一切生命,以利益众生为己任。

  6.善业有两种:有条件和无条件的。

  一、有条件的善业是指我们心有所想,或心存善念而去做。瞋恨也是有条件的,即是视情况而发生。有条件的瞋怒会摧毁有条件的善业。

  二、无条件的善业是法的修持,如清朗虚空,不易不坏。有条件善行如云,会被风吹散,而无条件的善行则如天空本身,不受风的影响。一旦我们回向并发愿,善业便不会被摧毁,一切就能圆满。

  7.有条件的善业做了之后,如果我们忘了回向和发愿,一旦发怒就会摧毁这些善业。

  8.如果我们将有条件善业转为无条件的,即「三轮体空」——无所行之人,所行之事,和所行对象等之念头——则此「三轮体空」即可确保有条件的善业永不被摧毁。

  9.三轮体空即不对做回向的人,回向的对象和回向的善行起任何念头,自然达到纯净的状态,此即永不枯竭如海的善业,在经典上称为「住空而行善」。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