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91修行摘要


2014/9/4    热度:153   

 HT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91修行摘要

   修行摘要—一             海涛  辑

  1.佛教在藏文中的意义为「内在的修行」或「内在的训练」。知道这一点后,我们才会了解听闻教法可让我们认知自己的缺失,也知道如何去消除它,知道真正的清净是什么样子。

  2.若我们能正确地学习,便不容易成为一个满脑子只懂得佛理而不知修行的人。

  3.许多修行很久的学子并没有真正获益,真正的原因是学子由于缺乏真实的愿力和虔诚,以致不够清净而无法获得圆满的加持,带来真正的证果。

  4.我们修行佛法,最主要的目的即是要获得了悟,开展佛性,而这也是佛陀最大的愿力。

  5.一切六道众生皆具佛性,但若谈到要证悟成佛的话,则人道众生的条件较具优越性。

  6.我们有两种人身,一是所谓的普通人身,另一则是殊胜的人身。殊胜的人身指的是一个人具有八种善缘和十种福报。

  7.开悟成佛是了悟到我们从不曾消失且本来具足的佛性。除了了悟我们内在的佛性外,其它并没有所谓称之为成就的东西。

  8.我们不应认为证悟是藉由修行始能获得的某样外在东西,或是置于别处某个地方的某样东西。

  9.为了了悟我们的自性,我们必须圆满两个目标,一是出离,另一则是证悟。

  10.修行佛法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开悟成佛,然后才能带领众生到达同样的境界。

  11.成佛之因乃完全立基于利他之心,也就是真正发愿希望能利益帮助他人的愿心之上。

  12.「祈求」的意义并非仅在希望求得自己的快乐,而不管他人的痛苦;「祈求」的意义乃是真心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如我们所享有的快乐和乐因,而其痛苦及苦因则完全由我们个人承担。

  修行摘要—二             海涛  辑

  1.我们此生在追求短暂目标上所做的一切,均只会带给我们痛苦而已,有时甚至还会赔上性命。

  2.一切我们所看到或感受到的东西均属无常,无一能永久存留,无一是永恒且坚固的。

  3.在一切事物中,以人的生命来说,它不仅无常,且寿长亦不一定,随时可以结束。

  4.人生短促,无暇虚掷,故应减少世俗的计划与蹉跎。如此修习无常观,这才是正确的修行所必须具备的。

  5.如果学习佛法仅停留在字义或教理上的理解,那么这将一点助益也谈不上。所以,我们要把佛法的教义溶入心中才行。

  6.佛菩萨常说轮回生死是毫无意义,但我们却视一切都似真实不虚的一样,心甘情愿地拼命付出。

  7.只要我们的烦恼和恶业不消,那么痛苦就永无止息之时。

  8.当我们活着时,我们的身体和心是结合在一起的,但在死亡后,它们就分开各走各的路了。身体变成一具尸体,而心则继续再入胎重取另一身体。

  9.在无明和业力掌控下的转世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轮回,一个我们不断重复受苦的轮转。

  10.一切众生的心的本质都由二种障碍所遮:一是烦恼障,包括贪欲、瞋恚和无明等;另一则是所知障。它是我们对主、客体之间的微细执着,导致认知流于二元分别的概念和想法。

  11.明心见性不是知道心的本质,而是心的二元分别执着已经停止。

  12.中道是一种心的开放状态,可助我们解开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明的状况。

  13.实践中道的行为有六种,它们是寡欲、知足、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完全的守纪律、不留连于欲望世界,以及不藉妄想寻求安全感等。

  修行摘要—三             海涛  辑

  1.只求自己快乐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忽略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也忽略了自己将会有什么业果产生。

  2.在我们能深切认知恶报的痛苦之前,我们依旧会不顾自己的感觉,继续造业。

  3.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必须以适当的法门来对治自己各种的烦恼。

  4.唯一消除我执的方法除了以止念、专注等修行的法门,以及菩提慈悲心的培养来做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一切日常生活的起居中随时保持觉醒,念念分明。

  5.将心住于其真实本来的面貌中,也就是心的一种清新鲜明或一种当下剎那的状态,完全离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想法和概念。

  6.我们的心本来也是光明无晦的,但由于受到烦恼和诸种心的造作所干扰,以致我们无法认知它。因此,首先我们要净化一切烦恼业障,才能获得究竟证悟的光明。

  7.专一是修行的关键所在。没有定力和专一,我们无法警觉到各种的烦扰和恼障,以致不停在轮回中流转。

  8.我们一定要培养专注不乱的心,才能意识到各种烦扰,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圆满。

  9.当我们住心时,要离于任何造作或依缘的念头。我们必须慢慢培养自然住心的能力,不随着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念头转。不受限或制约于诸如此类的念头,我们才能将心住于它本来自然的原貌中。

  10.我们认知心性的当下,要完全摒弃一切预期的想法和先入的观念。心性不需要我们对它做任何修正。

  11.正念与正知是心与生俱来的,而非某种必须向外追求的陌生事物。在发展正念与正知的过程中,心开始感觉到它自身的力量,以及只是活在当下的能力。我们已开始逐渐明白心本具的稳定力。

  修行摘要—四             海涛  辑

  1.为了生起正观,我们必须依于正确的见地、修行和行止而修。

  2.为了获得无上正观,我们必须精进止观之禅修。做为一位初机者,我们首先要修「止」,以为慧观的实证打下基础。

  3.若想培养心的定力,有两项因素我们必须注意到。首先身体的坐姿要正确,其次是维持沉稳的心。

  4.当看清心的活动状态,便能明白宁静安住的可能性。

  5.当我们禅修时,必须完全忘掉过去的一切回忆,过去的回忆只不过是我们对周遭之种种体验的一种执着。同时也应停止对未来的种种计划,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跟在浮起的念头后面跑。

  6.禅修的观念其实非常单纯。我们放慢生命步调,开始审视生活运作模式。我们必须先从「心」着手,然后「身」才跟着改变。

  7.这并非说我们一旦开始禅修,生命里所有事情都可迎刃而解,不会有任何问题。

  8.禅修不表示生命就此迈向快乐天堂,而是借着与心灵结为盟友,而开发人本具证悟特质的可能性。

  9.禅修时,我们会训练自己看清自身的弱点,并强化正面性格的力量。我们正在转化自己的基本认知,自然地改变自身与世界的连结方式。

  10.让心专注于呼吸上,便是学习正念与正知的方法。这有如小时候养宠物,经由照顾小生命而教导我们明白责任与慈爱。当我们长大后,就能将所学,应用在别人身上。同样地,我们将呼吸当成工具,以带领自己回到当下。

  11.正念有三项特质——熟悉、忆念与专注,我们不断培养这三项特质,便是在学习如何驯服那如野马般狂野不羁的心。我们运用呼吸的机制,锻炼自己的心专注于当下,以呼吸来熟悉心自然的稳定状态。

  12.活在当下是平凡无奇的,但它正是生而为人的重点所在。学习让自己活在当下,正是踏上修道之旅的开端。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