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
2014/9/4   热度:195
梁乃崇: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 时间:2008年4月23日(周三) 地点: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处 主讲:梁乃崇教授 记录:张春美 整理:周雅容、羊忆玫 梁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参加听讲。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生命价值与生死观」。既然要讲的是生命价值,首先我要问一个问题:何谓生命?我们每一个人对生命大概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所谓生命,指的就是动物、植物,这些就是有生命的,我们人也是有生命的;至于石头、泥土这些物质,就是没有生命的,我们都是这样区分有生命和没有生命。但是我们如果再深入的考虑一下,假设我们做了一个机器人,一个非常逼真的机器人,那它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像这一类的问题回答就比较困难了。 ※有觉知能力就是有生命 我们对生命最主要的观察点:活的,就是有生命的;如果是死的,就没有生命了,这个我们大概都知道。那么,现在的医学,我们所谓的西方医学,又是如何定义死活呢?就是看还有没有脑波。如果用脑波的仪器来测,脑波没有了,那就是死了,如果还有脑波,那就是还有生命。所以生命的迹象,是用脑波来判断,至少医学上是这样判定的。 但是在还没有侦测脑波的设备之前,我们也会判断生命到底是活还是死,难道没有脑波侦测器,我们就不知道是死是活吗?不是,我们早就知道了,我们怎么知道的?用呼吸。但是,有人闭气闭得很长,难道说他死了吗?也没有死啊,所以,如此判断也未尽理想。 现在我提出一个看法,什么是活的呢?活的时候,是有觉知能力,也就是说,有觉知能力就是有生命。什么时候就没有生命呢?无觉知能力,就没有生命。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看的,或者应该说,我们最原始的看法,就是看你有没有觉知能力。有觉知能力就是活的,没有觉知能力,那就死了。 这个觉知能力是自己知道的,别人可以看你有没有觉知能力,你自己也可以看自己有没有觉知能力。有生命就是有觉知能力,无生命就是无觉知能力。 所以,觉知能力是生命的核心,是我们生命里面最重要的核心。 当我们了解这个的时候,我们省察一下自己的觉知能力,自己省察一下。我站在这里,你们看得到,我讲话,你们听得到,这就表示你有觉知能力,所以,你们是有生命的。当哪一天,你没有觉知能力了,大概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是没有生命、没有觉知能力了。 我们接着再来看觉知能力。大家注意一下,我不是说知觉能力,我说的是觉知能力,两者是不一样的,你们的感觉会不一样。如果说是知觉能力,这个东西好像在你身体外面,当我讲觉知能力,很清楚就是你自己,感觉是不同的。 到底什么是「觉知能力」?觉知能力是什么状况、什么情形呢?觉知能力是一个很基本的,每一个人都有的、很基础的一个能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只要你是活的,就有。有这个觉知能力,我们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能觉知」。当你「能觉知」的时候,必然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觉知」。注意哦!我们有「能觉知」的时候,必然有一个「被觉知」的对象。 这个能觉知是很重要的,它就是生命!就是在了解生命。我们现在就来观察一下。我站在这里,你们看见了,因为你们有觉知能力,所以能看、能觉知;我对你们来讲,就是被你们觉知的对象,就是被觉知。我讲话的声音,你们听见了,你们有能听的觉知能力,你们才听得到。我讲话的声音,是被你们听的对象,是一个被你们觉知的对象。「能觉知」、「被觉知」这两个东西是不同的,但一定是同时并存的,有能觉知、就有被觉知。但是「被觉知」,是不是觉知能力?不是。「被觉知」不是觉知能力! 我们再把它简化一点。「能觉知」我们就说「能知」;「被觉知」我们就说「被知」,那我们现在就知道,「能知」与「被知」这两个,是同时并存的东西,它们两个是关连的,但是不相同的。能觉知是「能知」,被觉知是「被知」。能知一定不是被知,被知呢一定不是能知,这个我们都非常清楚了。 那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被知,是被觉知的?只要被你知道,就是被觉知,很容易就断定。当你很清楚的知道,这是「被你知道的」,那就是被知,很清楚的就告诉你,它一定不是能知,这没有问题。既然能觉知是生命,那被知觉呢?对你而言,它就不是你的生命。你的生命是在「能知」,而被觉知,不会是你的生命。 这就很清楚了!我们只要把「觉知能力」仔细地剖析,就会知道生命在哪里呢?生命是在「能知」这里,「被知」不是我们的生命所在。这也很明确的显示,「能知」与「被知」就等于划分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关系,这是再清楚不过了。 ※生活中念兹在兹的全都是「被知」 知道了「能知」与「被知」之间的关系后,再来检讨一下我们的一生当中,实际是处在什么状况。也就是说,在「能知」与「被知」的区别中,自己是处在什么状况?虽然说生命是在「能知」,但我们大部分的人,注意到的竟然都是「被知」,「能知」这一边反而是被忘掉的。大家想想看!我们是不是这个样子? 想想看,我们每天想到的都是「被你知道」的东西。你每天最在意的,念兹在兹、关心的、烦恼的……注意力是不是全部都集中在「被知」?你曾经注意「能知」吗?没有,早就忘记了。可是,那才是你的生命,你把你的生命忘掉了,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被知──那个是没有生命的部份。 再说一次,被知是什么?就是被你知道的。你看!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要追求财富。财富有很多形式,有钞票、房子、汽车、股票,还有事业成就,这是「被知」还是「能知」?都是「被知」,大家重视的都是这些东西。除了财物之外我们也还要名;包括学历、身份、得了什么奖、被人家赞扬、被表扬,这个都是名。这些名,是不是被你知道的?那就是被知。名利之外,还要权,权是不是又是被你抓的、被你要的、被你用的东西,那也是被知啊!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很重视,但是不属于被知的,找得到吗?找不到吧!你所重视的、在乎的、拼死拼活要的东西,全部都是「被知」,但那里是没有生命的。生命在哪里?生命在「能知」这里。噢?那这么说来,我们是不是搞错了?如果我们很重视生命的话,这一路以来的追求是不是都错了?问题就在这里,大家都把注意力、把心力放错位置了。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生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却把最重要的忘掉了。 原来,把「能知」、「被知」这么简单的观念厘清楚之后,就发现一向都弄错了。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去管它,忘掉了,可是生命却在那里。 其实「能知」、「被知」的观念非常简单好用。为什么呢?什么是「被知」,很清楚的啊!只要被你知道的、被你听到的、被你想到的、被你摸到的、被你抓住的、被你控制的、被你影响的……那都是被知,非常明确。 而「能知」是什么呢?我到底有没有「能知」呢?因为被自己知道的、抓到的就不是,那「能知」在哪里?真的有吗?一定有。祂就是那个能抓、能听、能看、能想、能感觉啊!就是祂啊!大家还有一点怀疑吗?没有关系,马上就可以证明给大家看,证明每个人都有能知。 我站在这里,你们看见了,就证明你有能知;你有觉知能力,就证明你有「能知」。如果没有的话,我站在这里,你就看不见啦!你没有这个能看,怎么会知道我站在这里?所以,一定有。我们人,就是很奇妙,这个一定有的东西,却会把它忘掉;这个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就是不去看它,反而专门去看没有生命的东西,这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能知」,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被知」;如果「能知」和「被知」通通具备的话,那就是拥有全部了。如果你拥有「被知」而把「能知」忘掉,等于是放弃了一半,有一半被你忘记了;偏偏这一半又是生命,你把生命忘记了,那这就严重啦! 换一个说法,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也是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但我不分为「能知」、「被知」,而是把世界分成「心」和「物」──其实我们是常常这样分的,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不是属于「心」,就是属于「物」的话,那我们就再来和「能知」、「被知」比较一下。 我要问大家,你们觉得「心」是属于「被知」,还是属于「能知」?答案当然是能知,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心」就是属于「能知」。那「物」呢?就是「被知」了。再回头说,我们用「心」、「物」来划分这整个世界时,对「物」是很清楚知道的。但是,对于什么是「心」?感觉是模糊的,知道有,但是模模糊糊的。现在如果我们把「心」和「物」,就定义成「心」指的就是「能知」,「物」指的就是「被知」;这个时候,「物」还是一样清楚,因为「被知」是很清楚的,而能知做为「心」的代表的话,这个心就变得清楚了。 如果我们对「心」比较清楚了,那么,这个「心」就会受到重视;如果我们对心是模糊的,心就会被我们遗忘。因为我们不清楚,就会不重视;如果我们对心清楚了,那我们对心就会重视。这样子的话,就可以平衡「心」和「物」的重视。现在大多数人是不能平衡的,因为我们重视物,而没有那么重视心,所以「心」和「物」之间是不平衡的。 ※宇宙的四个层次 为了把这个事情说得更清楚,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我就把这整个世界再划分成四个层次。二分法太简单了一点,我现在把它划分成四个层次,就会更加清楚。这四个层次,我们还是看能知跟被知的关系。我这样的理论是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第一个,就是世界,这个环境、山川大地、日月星辰。第二个就是身体。我们的身体,不是别人的,就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身体。第三个,就是「识心」,识心是什么呢?就是想东想西的心,我们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也可以决定要想东或是想西。第四个就叫做「真心」,它就不是想东想西的那个心了,它是另外的一个层次。想东想西,是被你知道的,那是识心;谁在那里想东想西,「谁」是能想,那就属于真心。 我们把整个宇宙,就一个人的角度划分成四个层次:世界、身体、识心、真心。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个状况,我来问大家:世界指的就是这个环境,当然也包含这个教室,还有这些桌椅,这些笔,都是这个世界里面的,都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一部份。我现在做一件事情,我们把手举起来抓这个笔,这个笔被我的手抓住了。这个笔,是不是被抓的?我这个手是能抓,是不是?那这个笔就是被拿。这个笔,是世界当中的一部份;我的手,是我身体的一部份,所以,当这样子一抓的时候,在这里可以表达的,就是这个世界是被抓的,它是被知的;而我这个身体,是能抓,它是能知。所以,能知和被知的界线,是在我的这个手和笔之间。于是,我可以这样子划分,世界是被知的,身体是能知。不但身体是能知,身体、识心,一直到真心,都是能知。 这个状况,我们从能知和被知的关系来看,我这么一个动作,这个笔被我这样子一拿,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就在这里;整个世界是被知,而身体、识心、真心全都是能知。类似这种状况很多,像拍一拍椅子,脚踩一下地板,界线就都在这里。我站在这里,被你们看到了,对你们来讲,界线也是在这里;我对你们而言,是世界的一部份。我讲话的声音也是一样,我讲话的声音被你们听见了,这声音也是世界的一部份。能知与被知的关系,就在这里。例子多的不胜枚举,每一个状况都是这样子,几乎所有的状况,都在这里。 早上只要你一醒来,一睁开眼睛,全部都是。能知与被知的界线,都在这里。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全部都是这状况。我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的清楚了,只要是被我所抓、被我眼睛看到、被我耳朵听到的,都是在被知这一边。而这个身体,它是在能知这一边,识心和真心都是属于能知这一边。 好!到这里,我们就来做另外的一件事。大家跟我一样,先把眼睛闭起来。当你把眼睛闭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你是不是能够感觉从头到脚,整个身体都可以感觉到?好!当你的整个身体,都被你感觉到,你是不是赫然发现,你那个「能感觉」不在身体这里。整个身体是被感觉的,被你清楚的感觉到,而你的「能感觉」,不在你的身体这里,是在你的身体之外。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身体是被知的,不是能知,能知不在身体上。 ※生命在大脑、身体之外 如此,我们就知道一件事情。这个时候,身体和世界全部都是被知,而识心和真心,才是能知。这一个动作,就告诉你,你的感觉、你的能知,不在大脑。现在很多医学都认为,我们的生命都是在大脑,刚才那个动作,你已经离开了大脑,你的生命在你的大脑之外,你的能知不在身体上,不在大脑上,是在身体之外。你的大脑、你的身体,是被知的,它没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在大脑、身体之外。刚刚的动作,已经证明了这件事。 就能知与被知的角度来看,这一次它的界线现在是在身体与识心之间,身体和世界全都成为被知了,能知是什么?是识心和真心。只有识心和真心是能知。刚才做这么一件简单的动作,大家闭上眼睛,这样的感觉跟有些人濒临死亡的感觉是一样的。病人躺在病床上,医生、护士都在给他急救,但是他自己飘在天花板上看,所谓天花板上,就是在上面空间飘浮,感觉到「咦!自己是在那个身体之外的」,跟刚才眼睛闭起来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 你们就濒临过死亡了,就是这样子。大家以为濒临死亡的经验很难,不难啊,你们刚才就做过了,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是有意义的,告诉你身体是被知的、大脑是被知的,生命不在大脑和身体上,是在大脑和身体之外,非常确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就让你经验到了,这就证实了现在的医学说的「生命在大脑上,用大脑脑波的有或没有来决定生死」是错的。你的身体是被知的,生命不在这里。 这个东西一弄错,对生命的看法,整个就颠倒了。那就会做出很多不利于生命的行为,妨碍生命的行为。注意!不要弄错了。所以,这个地方是重点,是关键性的重要之处。 我们再来看识心的部分,我们说识心是什么呢?就是想东想西的那一个「想」。可是那个想,一样是被你知道,它就是被知。不但被你知道,还可以被你控制。你要想、还是不想,随便你,不但被你知道,还可以被你控制,它就是被知。这样子看,这个识心就是被知的。这样子的话,这个识心、身体和世界全部都是被知的,只有真心是能知了。 这个时候,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哦!原来这个识心被知道了,身体也是被知道的,世界也是被知道的。」当我们把能知与被知的界线,移到识心与真心之间的时候,那就是这个状况。只要你清楚的知道,想东想西的心,是被你知道的,界线就划在这里;你只要警觉这件事情,界线就划在这里。当你没有警觉的时候,那个界线不是划在这里的;你不知道这个想东想西的心,是能被你知道的,你没有这个警觉,你不知道,界线就没有划在这里。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世界一直都是被知的,可是身体和识心,有的时候是被知、有的时候是能知,变来变去,看你怎么采取。比如说,眼睛闭起来看身体,这时身体是被知,识心以上是能知;去注意想东想西的心,这时识心是被知,真心才是能知。当我们这么一做的时候,界线就变成这样。所以,身体和识心这一块,我就叫它「能知和被知的混合区」。世界,一直都是被知,所以是纯粹的被知。身体和识心不是,有的时候是能知、有的时候是被知。但是有一个特征,它要是属于能知的话,一定是跟真心在同一边,才可能成为能知。所以它成为能知的关键因素,是要受到真心的支持才变成能知,不然的话它不是。 这个区域,我们就叫它混合区。这个混合区我们要把它弄清楚,如果混合区没有弄清楚的话,我们常常会被搞混。在能知与被知的了解上面,就常常很困惑,怎么搞的,一下子是能知,一下子又是被知,当我们一弄清楚,这个地方就是混合区,那就很清楚了。 照这么讲,真心这里是不是也能够剖一半?有一半被知了,另一半是能知,可不可能?可能。这个部分的东西,只要被你感觉到了,被你知道了,它就是被知;如果发生了这个事情,那么,能知被知的界线就要移到这里了。但是能知的这一半,是不是又可以剖一半,又可以分下去?不管界线移到哪里,这样一半、一半的剖下去,万世不竭啊;但是,最后总会剩下一点点的能知。 ※真心没有办法被知 那我们来做一个规定,什么规定呢,只要这样子剖一半,说这里是被知了,只要这个事情发生,我就把这个部分归属于识心。这样规定的意思是,真心这里没有办法被知。这样就不需要一直剖下去,只要剖下去,被知了,那就叫识心,剩下的就是真心,这样就简单了。 真心是什么呢,真心就变成是「不可被知的能知」。它是能知,是不可被知,也可以说,它是纯粹的能知。这里面没有混合区,混合区全部都移到识心这边了。这个不可被知的能知,就是纯粹的觉知能力;我们的生命就是那最纯粹的觉知能力,也可以说,就是最真正的自己。最真正的自己,是不可被知的。 我们再来看。这个真心现在已经出来了,其实它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觉知,也就是生命的源头、基础,它是不可以被知的。它不可被知,但是它能知。所有一切的能知,觉知能力的源头,都是从这里来的。也可以说,生命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们的命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才是我们的命。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里写出来的真心,写出来的不可被知的能知,都不是真的。为什么?它被写了,它被知道了,这都是被知的,所以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呢?不可以被写出来啊!不可以被知道的、不可以被说的、不可以被想的!被你想到、被你说出来、被你听到、被你知道、被你感觉到,全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说不出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有句话:「言语道断」,一说,就不对了,就不是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讲经的时候说:「不可说」,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法。「不可说」,说出来都不是真的。《金刚经》说「不可思议」,意思就是说,「你去想,一定想不到的,因为你想得到的,都不是真的」;这就是真正的真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真心,也可以说,就是我们真正的生命,就是觉知,就在这里。 从刚刚这么一路讲下来,讲到后来讲到真心,哦!原来还是回到了原点。原来它是这么深,又是这么的原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而且每天在用的。 有了这样子的了解,我们再回头来看,所谓的「心和物」的问题。物就是这个世界,它就是纯粹的物;真心这里,就是纯粹的心。这个纯粹的心和物中间这个区域,就是心、物混合区,心和物在这里混合了。这么一看,就不难明白了,这个心和物的观念,也就清楚了。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不可被知的能知」这句话看出来,这一句话,就是在描绘这个真心;从这一句,就可以知道真心的一些特质。真心有什么特质?因为真心是不可以被知的,当然也不可被摸,也不可以被打,也不可以被捆绑,也不可以被约束、被左右。所以用佛法来讲,祂是解脱的,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它是自由的,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这一个价值,就是从我们的真心──「不可被知」的这个条件──得以知晓。再来,因为祂不可被知,所以不能够分辨;我们没有办法分辨祂的。我的真心、你的真心、释迦摩尼佛的真心,每一个人都有真心,这真心是无法被分辨的,是无分别的,你没有办法分辨;因为它是无法被分辨的,所以祂是平等的。所以在真心这个层次,佛与众生、佛与凡夫是平等的,帝王跟小老百姓是平等、没有差别的,圣人和罪人也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因为是不能分别、平等的,这样,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特质,就是博爱;自由、平等、博爱都是。除了这个之外,还有,祂不会死的,不会消失的,所以叫做不朽,祂是不朽的。什么地方会死?身体会死,识心会死,到了真心这里,祂不会死。世界会坏、身体会毁坏,识心会消失,这里不会死,也不会生。祂是不生也不死,这就是不朽。 ※洞悉生死始可超越轮回 释迦摩尼佛为什么会创立佛教?就是为了要解生死问题。一直到真心这个层次,才解掉生死的问题。生死问题解掉了,真心还在这里,生死是假的我,真正的我在真心这里,真正的我不会死,所以没有生死问题。真心还有一个特质,就是主动,或者我们再加一个字「主动权」,祂是主动的。 举例来说,像这枝笔是被我所拿住的;这个主动权,在我的手这边,还是在笔这边?一定是手这边,大家都知道。所以主动权在能知这里,这个不用解释,大家都清楚的,主动权在能知这边。那最终极的主动权,在那里呢?在真心这里。识心和身体的部份,主动权和没有主动权是混合的。但是世界,是没有主动权的。所有的主动权,最终极的主动权,全都在真心这里。这个世界没有主动权,也就是,物是没有主动权的,心才有主动权。 从主动权来看的话,能知是不是比较重要?被知是次要。很清楚啊!可是,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会为了这个没有主动权的被知,拼死拼活,把老命都拼进去了。是不是好像重点放错了?所以我们要记得,主动权是生命,也是生命的特质。 举一个例子,我们常常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小王子,被一个奸臣陷害了,这个小王子,长大以后一定会演一出「王子复仇记」,为什么?因为他有主动权啊。他是有生命的,虽然他弱小的时候,你可以欺侮他,但是,等他长大以后,他就会来复仇,这就是生命的特质。不只王子复仇记,连细菌都是一样,细菌也有生命,人类用药来杀它,它就会有抗药性,什么药都杀不死它。即使再发明新药,发明新药的速度,也赶不上细菌抗药性成长的速度,这就是生命。 像这些纯粹的被知,这些地板、桌椅,我怎么踩它、敲它,都没有关系;可是对待生命不能这样,小如细菌,都要尊重,因为它有主动权。我们连细菌都不可以欺侮,对人更要尊重。我们生命的价值,就是自由、平等、博爱、不朽、主动,这是我们生命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也就是真心的特质。我们对于这个生命的价值,要好好的珍惜。 接下来我们来看「生死观」。生死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对生死要怎么看待?刚才已经稍微提到了,现在的人,所认为的生死,全都是在讲身体的生死。我们认为,身体僵化了、不动了、没知觉,就死了;如果这个身体还能动,还有知觉,那就是活的,这是我们现有对生死的看法。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身体、识心、世界,尤其这个身体,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像刚才我们眼睛一闭,就知道这个身体是被感觉的。如果身体算是自己的话,也是假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自己是在身体之外。既然真我在身体之外,我们一般讲的灵魂,灵魂在哪一个部分呢?就是识心和真心合起来,这个地方叫做灵魂。那里面的识心还是会死的,还是会消失的,只有到真心这里,才是不朽的、才是不死的。而这个不死的真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只要被你知道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要记住这一点。比如说,身体长了一个肿瘤,这里痛那里痛,只要被你知道了,就不是真正的你。真正的真我,是能知道这个痛、这个肿瘤的我;这个肿瘤、这个痛是被知道的,被知道的就不是。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当他知道真正的自己,是在真心这里,而这个身体坏掉了,他会悲伤吗?不会的! 举一个例子,有人开车开了十多年,那个车子又老又旧,哪一天要把它丢了,换一部新车,是会哭哭啼啼还是高高兴兴呢?一定是高高兴兴。我没有看过任何一个人,换新车是哭哭啼啼的。而当一个人破旧的身体用了一百年了,要换一个新的,会哭吗?不会啊。什么时候会哭?除非是不知道有真心。认为一死百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是会哭的。 所以这个生死的问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一个认知。当然,我这样说,你们都可以理解;真正要做,那是很难的。要做到,是要经过修练的,没有修练做不到的。我以上所说,都是理解,光是理解还是不够的,你要下功夫,真正的实践,做到了,才能超出生死轮回,不会因此而痛苦。你就会像佛一样,佛有十个尊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个尊号,如来是什么呢,来自由,善逝是去自由,意思就是生死自由。如果还在生死轮回当中,生死是不自由、不解脱的。 修到一个程度,这个自由不是只有如来才能有,佛才可以做到;每一个人的真心都是佛,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你清醒了没有?还是真心是在迷当中?大家对于这个生死观,是要先了解,然后去实践,才能解脱。就算你实际上还做不到,观念上面理解了,也会减轻困惑、畏惧,生死轮回的问题也会减轻。 ※入解脱门出菩提路是为生命的意义 最后谈到「生命的目的」。大家会想,「唉呀!我们的真心,祂本来就那么好,我们为什么要淌生死轮回的浑水呢?」为什么?这里就要讲生命的目的。我们的真心是这么好、这么有价值,但是祂一入到生死轮回的场所,就昏了、就迷了,那些优点和特质,都出了状况。所以就会让你到生死轮回的这个场所来历练。 历练不成,就再留级、重修,不断地这样子来去。要到什么程度呢?直到觉醒。觉醒了以后,就变成如来、善逝,来去自如;生死轮回这个场所,难不倒你,那就OK了,就毕业了,就可以不来重修了。但是可以来做菩萨,来帮助其他还没有醒过来的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不管你们知道、不知道,不管你们懂不懂我今天讲的题目,也许有人听过,有人没听过,我的看法都是这样。大家对于生命,如果有了这样的了解,至少可以清楚明白的过日子。听我今天这样一堂课的话,对你们一定有帮助,但是要真正得到好处,是要去实践的。好!谢谢各位。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