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慈观的修行


2014/9/4    热度:364   

 HT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慈观的修行

   慈观的修行—一            海涛  辑

  1.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法门。有一次,一群僧侣禀告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崇,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

  一、想要获得和平的人,必须正直、谦虚,懂得使用爱语;必须知道如何纯朴而快乐地生活,心平气和,不忮不求,不随着大众的情绪而起伏;不做智者所不赞同的事。(他应如是观想):

  二、愿众生快乐安宁,满心喜悦。

  三、愿众生安全与和平,不论他们是脆弱或强健,高或矮,大或小,可见或不可见,近或远,已出生或未出生。愿他们住于寂静涅槃。

  四、愿无人互相伤害,无人互相威胁。愿无人因愤怒或恶意而诅咒他人。

  五、我们应培育无边的爱,奉献给宇宙万物,有如母亲对独生子女的爱语呵护一样,浑然无我。让我们无边的爱弥漫上、下、左右的全宇宙。

  六、我们的爱没有障碍,我们的心了无仇恨与敌意。不论是行住坐卧,只要是醒着,就要在心中保持爱的正念。这是最高贵的生活啊。

  七、修行无边的爱的人啊!将超越生死,从邪见、贪婪、欲望中解脱,活在美丽里,证得圆满智慧。

  2.在诵念并修行《慈经》几个月以后,这些僧侣理解到那些不安的精灵所受到的苦难。结果,那些精灵也开始修行《慈经》,充满爱的能量,森林也因此恢复了宁静。

  3.佛陀也传授了慈观的练习法,帮助弟子修行与实践四无量心:

  一、若是你的心充满着慈,便将慈送往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然后住上送、往下送。

  二、接纳一切,不带仇恨、排斥、愤怒或敌意。慈之心何其大,它不可衡量地成长着,终将能拥抱全世界。也依此法修行悲心、喜心、舍心。

  慈观的修行—二            海涛  辑

  三、带着慈心,比丘渗入了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第四个方向、上、下、周遭、一切地方,接纳一切。他带着慈心渗透全世界,他的慈心宽广无涯、孕育成熟、不受拘束、不带仇恨或恶意。对悲心、喜心、舍心,也是如此修行。

  4.如果爱的能量够强,就可以把这股能量散送给十方的众生。可是,我们千万不要把慈观当成仅仅是观想而已。譬如说把爱观想成音波、光波,或纯洁的白云,缓缓地散开笼罩全世界。真正的云会带来雨水,声与光无孔不入,我们的爱也需如此。

  5.与人相处时,必须观察我们的爱心是否在场。坐着修行慈观只是个开始。

  6.有了修行,爱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涵蕴一切,拥抱一切。

  7.在学着以爱来看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清除心中的愤怒与仇恨。

  8.只要这些负面的心态还在,我们的爱就不算完美。也许我们会以为我们有办法理解、接纳他人,但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去爱。

  9.龙树菩萨说过:修行慈无量心时,你一定要谛观,以便面对愤怒和仇恨。

  10.在希望众生欢喜、平和而发愿的那刻,爱的能量也在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爱将渗透我们所有的受想行识;事实上,它们变成爱。

  11.龙树菩萨说:当我们希望十方众生欢喜时,慈的意愿也油然而生。这股想要去爱的渴望浸入了我们的受、想、行、识,在身、口、意中流露出来。

  12.自此以后,心、色不想应行法(既不属于心理也不属于身体的世间有为法),都会与慈相应,也因此可以被称为慈,因为慈是其根源。

  慈观的修行—三            海涛  辑

  13.这些心、色不相应行法在如今充盈着慈的意志指挥下,决定我们未来的行为。意志,是驱动我们一言一行的能量。悲、喜、舍的孕生也是如此。

  14.正念是让我们谛观色、受、想、行、识的能量,进而看清楚真正的需要,不致沉没于苦海中。最终,我们的心念、意志将充盈着爱,由那刻起,我们的行动也都会流露出爱。

  15.修行的目的不只是要在心念中燃起四无量心,也要在言行中把四无量心带到世界。

  16.《清净道论》的作者佛音告诉我们说,当禅观开始结果时,我们将会在身上,看到慈心的讯息:一、睡得更放松;二、不受梦魇骚扰;三、醒的时候,感到更轻松;四、不急不郁;五、被周遭的人、物保护着。

  17.在《增支部经》中,佛陀提到修行慈观的十一种好处。佛陀会讲修行慈观的好处以及不修的坏处,目的是为了要鼓励人们修行。

  一、修行者好眠。

  二、醒来时,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三、不受梦魇骚扰。

  四、广受喜爱,与众人相处时轻松自在。其他人,尤其孩童,特别喜欢与之亲近。

  五、亲爱非人类众生,例如:鸟、鱼、象、松鼠。可见或不可见的生命都喜欢与之亲近。

  六、受诸神护佑。

  七、不受火、毒、刀剑伤害,更不须特别防范。

  八、很容易就可达到禅观境界。

  九、容貌光明清净。

  十、过世时,心清念明。

  十一、往生梵天,继续修行,因为在此已有修行四无量心的僧伽了。

  慈观的修行—四            海涛  辑

  1.佛陀在《如是语经》中说,若是把在世所做的善行集合在一起,其功德也还不如修行慈观。设禅修中心、造佛像、铸钟或做社会服务,其功德都不及修行慈观的十六分之一。

  2.集天上繁星之光,仍不如月光的皎洁。同样的,修行慈观会比所有善行集合在一起还有益。

  3.佛陀说,就算僧侣只修行一弹指时间的慈观,就不枉出家了:「他不会在止禅上失败,他将能实现老师的教法。供养他的食物不会被浪费掉。没有甚么善行是比日日修行慈观来得大的。」

  4.慈观——引自《清净道论》:

  一、愿我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

  二、愿他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

  三、愿他们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

  四、愿我安全,不受伤害。

  五、愿他安全,不受伤害。

  六、愿他们安全,不受伤害。

  七、愿我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八、愿他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九、愿他们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5.修行慈观从自己(我)开始,在能够爱自己、照顾自己之前,我们对别人帮助不大。然后,才在别人(他、他们)身上修行:先从我们喜欢的人开始;之后是无利害关系的人;再来是我们爱的人;最后是那些一想起来就使我们痛苦的人。

  6.佛陀观察到:「世界上苦难最多的人,是那些有许多错误想蕴的人……,而我们大部分的想蕴都不正确。」

  7.佛教说,识蕴恍若有着千万般种子的田野,有慈悲喜舍的种子,有忿怒、恐惧、不安的种子,也有正念的种子。

  8.想要生活在和谐中,就要觉知到我们的倾向(习性的能量),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做到自我控制。

  慈观的修行—五            海涛  辑

  1.修行从爱自己开始——没有人比自己更爱自己。

  2.通常,我们都以为我们的苦难是他人引起的,例如:父母、伴侣、敌人。然而,出于健忘、忿怒或是嫉妒,我们会说出、做出一些事情,给自己或他们制造苦难。

  3.佛陀说:「人们常常以为他们爱自己。但,因为没有正念,他们的言语却给自己制造了苦难。当明白这点真理时,我们就会停止怪罪他人,不再把他们当成我们苦难的始作俑者。反而,我们会试着去爱、去照顾自己,并且滋润自己的身心。」

  4.引用《清净道论》来修行慈观,首先要平衡地坐着,让你的肉体和呼吸都平静下来,然后念道:「愿我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愿我安详、不受伤害。愿我了脱忿怒、痛苦、恐惧、焦躁。」

  5.坐姿,是修行慈观的美妙姿势。平平稳稳地坐着,不被其他杂事扰乱,让我们可以好好谛听真正的自己、耕耘对自己的爱、决定怎么对世界表达这份爱的最好办法。

  6.修行起于「愿我……」的渴望。然后,超越这丝渴望,谛观禅修对象的所有好坏——在这里,这谛观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想要去爱的意愿,还不是爱。

  7.修行慈观,不是自言自语,不是只是在那边念着:「我爱我自己,我爱所有的众生。」

  8.我们谛观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不出几个礼拜,爱的渴望就会变成一股深厚意愿。

  9.爱,会渗入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我们的身心都变得和谐、快乐、轻松,会安全度过一切伤害,了脱忿怒、烦恼、恐惧、焦躁。

  10.修行时,要观察在心中已有多少和谐、快乐、轻松,要注意你是不是在为意外或不幸感到焦躁,以及有多少忿怒、不安、恐惧、焦躁、烦恼在你心中徘徊不去。

  慈观的修行—六            海涛  辑

  1.觉知到心中这些感觉,自我理解便会加深:你的恐惧与不和谐如何使你不快乐,你也会明白到爱自己和耕耘慈悲心的价值,不要再活在害怕意外的泛泛恐惧中,而要观察你是怎样无时不刻地伤害自己,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点。

  2.修行谛观,不是只限于静坐的垫子上,而是要无时无刻、无地不行。活在正念中,是防止意外、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3.佛陀说过,一旦明白到这世上与我们最亲近、最珍惜我们的人就是自己时,我们就不会再以对待仇家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了。

  4.慈心的修行会化解任何想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意愿。

  5.忿怒会伤害所有的人,连自己也不能幸免。若是忿怒满怀,和谐与快乐便会杳如黄鹤,不见踪影。忿怒是所有智者都同意杀害的唯一敌人。

  6.佛陀列举七项放下忿怒的理由:

  一、瞋使我们丑陋。如果感到忿怒,便照照镜子、然后我们就会做些使自己更漂亮的事。这首短偈可以帮助我们修行:知道瞋使我丑陋,我以微笑来相对。回归自己,修行慈观。

  二、瞋使我们受苦。瞋使我们加倍痛苦,「就像正在被烤的虾」。

  三、我们会无法发展或兴盛。

  四、瞋使我们无法在物质上或是精神上昌隆,我们会失去现有的财富或快乐。

  五、我们会因为瞋而恶名昭彰。

  六、我们会失去朋友,因为他们会害怕被我们心中的炸弹炸毁。

  七、我们会变成饿鬼,无法加入清新、喜悦的僧团。

  7.除了上述理由外,微笑可以放松几百块小肌肉,使脸看起来更吸引人。

  8.谛观你心中的忿怒种子,谛观那些你认为伤害你的人。慈观能帮助我们理解两者,并且帮助我们抛弃那些会制造更多苦难的习惯性思考、习惯性行为。

  慈观的修行—七            海涛  辑

  1.我们会明白到,那个伤害我们的人,自己正在深受折磨。观想他的苦难,可以激起我们心中的理解和爱。

  2.心胸一放开,苦难便会随之而去。慈观的修行,将我们从自己的苦难中解放出来。

  3.不要陷在苦难的困境中,要立刻记起:自己是在代替一切有情经历困境。了解困境是由烦恼造成的,激励我们转化内心,发起慈爱、悲心、忍辱、智慧和其他的善心。

  4.修行谛观,使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将住于和谐、自在、安详。有办法做到自制的人不会被拖进忿怒的漩涡中。

  5.从谛观中得到的了悟,会保护他们的心灵和身体。谛观,就是慈悲喜舍的修行。

  6.爱,就是要接受真正的自己。「认识自己」是修行爱的第一个步骤。

  7.下面三项修行,是以《清净道论》为基础更进一步慈观修行:

  一、愿我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

  二、愿他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

  三、愿他们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

  四、愿我有能力认知、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

  五、愿他有能力认知、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

  六、愿他们有能力认知、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

  七、愿我学会识别、了解心中贪瞋痴的泉源。

  八、愿他学会识别、了解心中贪瞋痴的泉源。

  九、愿他们学会识别、了解心中贪瞋痴的泉源。

  8.只要仍旧拒绝自己,仍旧继续伤害自己的身心,就谈不上爱他人、接纳他人。

  9.你有权利让自己快乐、发挥慈悲,并去爱别人、接纳他人。

  10.我们要更进一步去关心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我们的敌人,因为他们给我们机会去学习安忍。

  慈观的修行—八            海涛  辑

  1.我们的心中都有些毒素,包括贪、瞋、痴。贪使我们追逐声色名利。痴是无知、不理解。除这三毒外,还有其他毒素,包括慢、疑。

  2.每个人内心那种不满足感和不对劲的感觉,这正是我们产生愤怒和瞋恨的根源,我们应该避免这种不快与不满足感的生起。

  3.爱怜、慈悲、耐心、宽容与宽恕是寻找快乐的唯一途径,生气、骄傲、纵欲与贪婪只会带给我们不快乐。

  4.产生快乐的因缘偶尔才发生,但造成痛苦的因素却极其多,如果我们不具备容忍力,那生命将会变得悲惨不堪。

  5.知道怎么保持一颗宁静、喜悦的心,言行就会散发出和谐及快乐,成为自己的真实朋友,许多人的益友。

  6.佛教讲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或补偿。我们慈爱他人是因为我们有爱心、有信念。你去实行,你不仅净化自己也净化人心,更增加了这世界的美好。付出关爱,其实你一无所失。

  7.慈观的修行可以使人产生爱和容忍心的能力,因为他们透过「不断地分享、关爱、包容与放下」的过程,来提升自己与他人。

  8.爱与慈悲是人类基本的质量,从佛教徒的观点看来,爱是一种希望帮助他人获得快乐的态度;慈悲是一种愿他人脱离痛苦的渴望。

  9.次第选择禅观的对象:首先,我们选喜欢的人做禅观的对象,再来是与我们无利害关系的人,然后才是我们爱的人,最后是我们很厌恶的人。

  10.在《清净道论》中,佛要我们先对我们所喜欢的人修慈,因为要将爱心赠予喜欢的人比较容易。

  11.真正的慈悲甚至会扩充到包容敌人,因为慈悲来自看见其他生命的苦痛,其中也包含了你的敌人。当你看见敌人受苦,即使他们曾经伤害过你,你都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