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筑瑰宝 佛教律宗圣址——古林寺塔林巡礼
2014/9/3   热度:418
明清建筑瑰宝 佛教律宗圣址——古林寺塔林巡礼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作者:詹天灵
古林寺塔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石子岗玉环山上,地属菊花台公园,是佛教律宗中兴初祖古心和尚安葬之地,古林寺历代祖师圆寂后也多建塔于此,鼎盛时共有大小墓塔四十余座,且隐于万竿翠竹之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塔林的历史渊源和佛教地位
律学以传持戒律为宗旨,大约在曹魏嘉平年间传入东土,经过数代僧人的翻译弘传,辛苦经营,奠定了传统律学的“四律五论”,并形成东塔宗、相部宗、南山宗三家鼎立的局势。后来,东塔、相部两系逐渐衰弱,唯有南山律宗传承独盛,绵延不绝。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禅宗的盛行,导致律宗少有人间津,元明之际,法系几乎失传,所有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悉皆散佚,且戒坛久禁,当时的僧人大多不学律守戒,堕为世俗僧。在律宗即将泯灭之时,佛教中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弘律者——古心和尚,开创南京古林寺,大弘律宗,足迹遍于江南,戒弟子数万人。他不但继承了隋唐以来佛教的奥义,且将戒律之传持发扬光大,元明以来一直埋没无闻的律宗因此而得以重兴,影响极为深远,被尊为“中兴律祖”,直到今天,僧人在受戒时还要称念古心的名号,足见其贡献之大。在古心的众多弟子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南京古林寺僧人和宝华山隆昌寺僧人,他们以弘扬戒律为己任,开坛传戒,宣讲律义,高僧辈出,是明清乃至近代最有影响的两大律宗派系,全国绝大多数的僧人都在这两处寺院受戒,古林寺更有“中兴戒律第一祖庭”、“天下第一戒坛”之美誉。作为古心和尚及古林寺历代高僧安葬之地,海内外律宗弟子们每年都会定期来此礼祖拜谒,古林寺塔林的地位和影响可想而知。
江南建筑艺术的宝库
佛塔是中国建筑中一个特殊类型,其高耸突兀,直插云天的艺术形象与序列整齐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人说:“塔者,梵语搴堵波,此云方坟,以之藏舍利,标记古师灵迹,示法不灭也。”
古林寺塔林内多为实心石塔,按其平面来分,有四方形、圆形、多边形、腰鼓形等;按其结构造型来分,有多层楼阁式、单层式、喇嘛式等多种。一般单个墓塔规制较小,高度约在1.5米至2.5米之间,与历代祖师塔一脉相承,故总体规模较大,在建筑上更加精细。石塔分地宫、塔基、塔座、塔身、塔帽、塔刹等数段,经投榫堆砌而成。石塔表面雕刻有花卉、动物、纹饰等图案,都是精美的高浮雕,线条活泼自然,风格细腻洒脱。石刻图案种类繁多,主要以梅花、兰花、鸟类、佛教吉祥图等为主,有的塔身还镌有麒麟、龙纹,这是根据僧人在世时修为和地位来决定的,个别墓塔还建有重檐式亭阁和塔志铭碑。古心律祖塔位于全塔林的中心,塔基三层,绕以青石栏杆,规制颇宏,塔身方形,上大书“大明诏启皇坛传戒钦赐珠衣中兴律祖赐号慧云古心馨公大和尚之塔”,左右侧书“传南山正宗第十三世,古林堂上开山第一代”。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雨花台一带几乎所有建筑都毁于兵火,古林寺塔林当然也在劫难逃,清同治、光绪年间虽有补葺,然旧观终究难复。解放前后,这里尚有完整石塔二十余座,“文革”中石塔多被推倒,除破“四旧”砸碎外,许多构件被附近村民搬回家去垫房基、砌猪圈,幸存构件已寥若辰星屈指可数。1982年以来,南京雨花台区文管会已清查出部分构件,其中有字塔身七件。1986年上半年,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了三座祖师墓塔,其中包括古心律祖之塔。此后的十余年里,在有关部门和佛教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塔林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和发展,石塔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共有十五座,塔林环境也进行了整治,新铺设了水泥地面,青石围栏等,已稍具旅游接待能力。
游人可以从南京安德门大街西行至石子岗玉环山,沿着碎石山坡向东而行约十米处便是塔林的入口,一座白色石坊树立眼前,上镌“南山律宗古林寺塔林”。拾级而上,座座梵塔印入眼帘,步行其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塔林之后,新建了照壁及矮墙,南北延伸形成塔院。照壁正中刻有古心和尚画像,南侧为古林寺历代祖师名讳,以示纪念。为了方便信徒们进行礼祖参拜,在塔林下两米处,还建设了祭台,约二十米见方,并设有白色大理石供桌,简单朴素。整个塔林在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的掩映下,显得典雅而静谧。
塔林周围的文化古迹
南京民间俗语:“出了南门尽是寺。”南京南郊佛寺便是当时这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个缩影。古林寺塔林本身便是佛教建筑,其不远处(玉环山下)还有一座天隆寺,是古林寺的下院,始建于明初,原名极乐庵,明宣德年间寺僧弘升上表奏请赐额“天隆极乐寺”。据乾隆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寺庙册籍记载,计开江宁所属十二寺,天隆寺名列第三。该寺原有金刚殿、天王殿、佛殿、毗卢阁等建筑,有基址12000平方米,田地山塘13000平方米,是南郊著名的十方丛林。古心律祖在世时,收有法嗣十余人,后分住全国各大寺院,“南到鼓山,北至燕京”,“相继弘扬律学,遍行汉地”皆古林之一脉。其中,古祖的第二法嗣便是天隆寺莲宗性相法师,古心圆寂后,他主持天隆寺,焚修塔院,礼诵《华严经》,寒暑不辍,四众推许,请弘法牒。性相以律严己,以谦下人“处卑弥光,声闻自远”,被尊为天隆寺重兴第一代律祖。日后,天隆寺历代高僧圆寂后,也多建塔于古林寺塔林内。清代,金山江天寺、宝华山隆昌寺都曾分灯于此,当时著名画僧髡残也隐居于天隆寺内。建国以后,天隆寺逐渐被拆除,现仅存当年的墙基和一些石础、青砖、条石等构件。
塔林之西,尚有古井玉乳泉和一棵百年银杏,皆是天隆寺遗迹。据传,玉乳泉水清冽甘醇,能治百病,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曾专程来此品偿泉水,遐尔闻名,井栏上刻有“玉乳泉”、“永乐十五年”等字样。靠近寺旁苗圃地有池塘,四周竹山云树倒映水中,别有一番景色。
据朱契《金陵古迹图考》记载,在天隆寺西南王家牌坊有蔡国公徐忠墓,当时尚存两块石碑,皆已残破,仅余巅质,神道侧有石坊残石,额曰:“蔡国公墓道。”天隆寺东南尚有一失考墓,当时存石羊,石马,武将各一对。此外,古林寺塔林之北有菊花台及抗日外交九烈士墓;西南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淳泥国王墓,它是我国在历史上与文莱友好交往的有力例证。
古林寺塔林所在的玉环山,景色优美,古木参天,枝柯交盘,山中盛产各类品种的翠竹,有佛肚竹、方竹、女儿竹等,在茫茫竹海中,塔林实为一处“净土”,当游人经行山中,无处不有幽静,在悠悠的竹韵松涛和婉转的鸟鸣声中,令人尘虑顿消,幽思无限。
参考资料:
《律宗灯谱》、《律门祖庭汇志》、《新续高僧传》、《雨花神韵从书》、《明代南京寺院研究》、《金陵古迹图考》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