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选贤与能


2014/9/4    热度:350   

蔡礼旭:选贤与能

 

  把有德行、有才干的人推荐出来,他自己有德,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大家没听过吗?有,你们的表情好像没听过,害我想是不是要写一下(你们听得都入定了,我很难判断)。所以天地万物之间它都是相招感,善心感善报,恶心感恶报,谦虚的心就感正直的朋友,玩乐的心就感酒肉朋友来。一个有德之人,他就能感来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为国家服务,在《论语》里面就有彰显『选贤与能』的重要性。孔子给他的学生讲,办政治「举直错诸枉」,就是举荐真诚、正直的人,把一些小人赶紧让他离开,这样整个朝廷才是一个善的风气。《论语》里面就有讲到,「汤有天下」,商汤,商朝的始祖,商朝第一个皇帝,第一个天子,皇帝是秦始皇之后称皇帝,对不起。「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这是宰相,他非常有德行,一举伊尹,所有那些巴结谄媚的人统统赶快跑,他们知道混不下去了。有智慧、有德能的人说,伊尹出来了,我们一定要一起去为国家服务。所以他举一个贤德之人,感来的是无数志同道合的贤人。

  我们看每个朝代一开始,都是非常尊贤,都用非常有德行的股肱大臣。像周朝一开始用姜太公,在《论语》当中,孔子也有讲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说到大舜那个时候,在众人当中,将很有德行的皋陶举为大臣。这么有德行的臣子,他就会为天下老百姓去付出,而且会感来很多跟他有同样志向、德行的人,「有德此有人」。没有德的人,他见到这些有德之人,有的不好意思了,有的知道那就不能在这里谋私利,甚至于勾心斗角,在这种氛围之下就没有他的空间。这个时候很多有德之人就聚来为天下谋福。舜王那个时候,派大禹治理水利,派契负责教育的工作,派稷为农师,整个教导老百姓怎么耕作,这些都是有德之人,然后去照顾、负责国家最重要的工作。而且这些有德之人,他走到哪里就教化一方,那一方的老百姓都以他为榜样。所以在古代,都称这些官员叫父母官,用像父母爱子女一样的心来对待百姓。

  古人为什么他要十年寒窗苦读?他不是为了要去赚钱,去享福,他是能好好的领纳这些圣贤的教诲,然后懂得经世治民的这些道理,他才懂得去行仁政,去爱民。所以他深入这些经典之后,他也必须有一个官职,他才好去做这些事情,所以苦读是为了创造一个能够去服务人民的机会。这个心境很重要。而不是说谋一个位置去争名夺利,那个不是读书人的心境。就像我们曾经读过的了凡先生,他读书,公门好修行,所以他那个时候做宝坻县的县长,那他就可以去利益老百姓。而且他确实是尽心尽力,到了以后,了解实际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很不容易,所以他把田租给降低了,那这样老百姓的负荷就不会那么重。

  结果他本来都是发愿要做善事,那个时候他是发愿做一万桩善事。那时候他是县太爷,他的太太是县太爷的夫人,出去外面都有人接待,可能也怕给人添麻烦,就不怎么出去。所以他太太就皱眉头,以前还没有住在衙门里面(县太爷的府邸),常常还可以出去做做善事;现在每天都在房子里,要做善不容易,什么时候才能把万善给圆满?太太还满担心的。善心马上有感应,当天晚上就有天神给袁了凡先生讲,「你减田税、减税租,当地万民都受利益,所以你的万善已经圆满了。」从了凡先生亲身的体验,我们就知道,当官就有一个可以服务人民的机会。而我们今天假如是一个企业家,一个团体的领导者,底下的同仁,成千或者上万,我们能引领他们都学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他的家风愈来愈好,那是造福我们同仁世世代代的子孙,那这个功德就很大了。所以事实上,人心量愈大,这一生就能做更大的利民贡献。这里是「选贤与能」,找到这些重要的大臣,把事情办好。

-----------------------------------------------------------------------------------------------------------------

更多蔡礼旭老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