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思想研究:圆测与玄奘(杨照林)
2014/9/4   热度:305
玄奘思想研究:圆测与玄奘(杨照林) 圆测与玄奘 作者:杨照林 提起少陵原畔的兴教寺,人们便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此乃唐僧玄奘葬骨之塔寺也!然而对于玄奘塔之东(左)的小塔,知其来历者并不很多。此塔就是新罗国国王之孙——圆测的骨灰塔。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唐朝初年,朝鲜半岛有三个并立的政权:北部为高句丽,南部有新罗和北济。新罗和唐朝联系密切,在唐的帮助下,新罗后来统一了朝鲜的绝大部分地区。新罗在大唐长安的留学生很多,他们全面地学习唐代的先进文化。在长安研习佛教经典的新罗高僧,人才济济,有的回国后又二返长安。有的终生不归,老死于盛唐,圆测即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 圆测(613—696年)名文雅,幼小出家,唐贞观二年(628年)十五岁的他来到长安,拜名僧法常、僧辩为师,研习佛教经典。玄奘也是拜法常、僧辩习经,玄奘长于圆测十一岁,是为师兄。二人同师习法,可谓同学。贞观三年(629年),玄奘离开长安,西去印度取经。而圆测则留居长安继续学习经论。后来,圆测成为长安有名的高僧,被唐太宗敕度为僧后居于长安玄法寺。玄奘去印度取经,十七年后的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回到长安。回国后,先后于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及玉华寺等处,组织译场,翻译佛经。其中显庆三年(658年),长安西明寺落成,七月间,玄奘奉旨移居该寺译经。圆测等五十名大德,也奉敕居西明寺,助玄奘译经。显庆四年十月,玄奘译经队伍移至玉华寺,而圆测则留居西明寺弘法。麟德二年(665年),玄奘病逝于玉华寺,葬于白鹿原,后迁葬于兴教寺。玄奘去世后,徒弟窥基回慈恩寺专事撰述。圆测、窥基两人的唯识学在立论上存在分歧。窥基主张五种性说,认为人无佛性者,永远不能成佛。而圆测则认为五种性并非不变,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两派争论不休,后来圆测离开京城,隐居于终南山云际寺(今户县太平峪煤场西山顶),后又移至山外云际下院(在今户县庞光乡焦西堡),闲居静志八年,详究唯识学说。其后,复被邀还西明寺,继续宣扬西明派唯识学。此时,窥基则两度离开长安,去山西五台山宣扬慈恩派唯识学。永淳元年(682年)十一月十三日窥基卒于慈恩寺,葬于玄奘塔之西(右)。武则天当政,圆测颇受优待,每遇中外名僧论道,必邀圆测首位开讲。垂拱年间(685—688年)圆测受诏赴东都洛阳助中印度僧地婆诃罗译出经论十八部、三十四卷,武则天写序于各经之首。此时,新罗王数次上表,请圆测师回国,弘扬佛法。但因武则天垂情惜才,婉言拒之,是以未能回国而留居大唐。长寿二年(693年),圆测又应诏去洛阳助南印度僧菩提流志译经。证圣元年(695年),圆测再一次应诏去洛阳,助于阗僧实*难陀译经。然译事未终,即卒于佛授记寺,时为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七月二十二日,火化后葬于龙门香山寺北谷。弟子慈善分其一份遗骨,带回长安,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宋政和五年(1115年),同州龙兴寺僧广越,又取丰德寺东岭上测师遗骨一份,葬于兴教寺玄奘塔之东(左)。后人误以为玄奘塔东之小塔亦为玄奘徒弟。查玄奘、圆测两人同学一年,同寺译经一年。此外别无资料证明其为师徒关系。至于《僧传》中所言圆测“贿赂”门人,进而“偷听”玄奘宣讲新译的《唯识论》,并言“偷听”后,圆测即回西明寺,鸣钟召众,宣讲《唯识论》,以先声夺人。此说法可能系窥基门人伪造,据《中韩佛教一千年》所载,玄奘的《唯识论》是在玉华寺译出。玉华寺距长安二百余里之遥,何以能听完之后,立即回到西明寺鸣钟召众宣讲其“偷听”的经义呢?关于这个问题,汤用彤先生曾写有详文驳之。圆测乃唐时著名高僧,著述甚丰,有的已被译为藏文。他虽未能回新罗弘法,但他的学说却由其弟子道证传回朝鲜,他在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原载2007年1月16日《西安晚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