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思想研究:留学生眼里的留学僧玄奘
2014/9/4   热度:192
玄奘思想研究:留学生眼里的留学僧玄奘 留学生眼里的留学僧玄奘 小学时,我就很喜欢小说《西游记》和相关电视剧。读中学学了历史,了解到玄奘对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我更是钦佩之至。读本科学翻译,玄奘带着他的“五不翻”论又到了我面前。海外留学读硕士,这位孤征十七载,独行五万里,足迹遍于中亚、印度百三十国的法师成了我的偶像。可以说玄奘对我的影响在人生路上相当深远,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我的影响可以持续这么长时间,可以不断给我前进动力。玄奘法师的功绩和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财富,值得充分发扬。 玄奘为我国乃至东方佛教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印度就被公认为佛学集大成者,称为“大乘天”和“解脱天”,不仅从印度带回了佛经六百五十七部,穷毕生精力以十九年之功亲自翻译了七十五部,且创立了法相宗,日本新罗该宗的创始人道昭、圆测也是他的弟子。为其精神所感,自称太上老君后代的唐皇也称佛教为“圣教”,太宗称他“只千古而无对”,高宗称他为“国宝”,玄奘为佛教嬴得了政治地位。 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大使。他不仅带回了原汁原味的佛经和因明学,使因明学成为墨子之后我国逻辑思想的又一渊源;且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为梵文,传于印度。他还促成了大唐和印度的正式建交。制糖术也是当时从印度传到中国的。玄奘在中印两国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当时每年印度来的使节首先要拜会他们崇拜的大师。至今玄奘还在印度有相当影响。我曾问一位印度同学他们印象中最著名的中国人是谁。他告诉我,第一个是玄奘,第二个是周恩来。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描绘了高昌以西他亲践的一百一十国,传闻的二十八国,开扩了当时国人的视野,使他们更加了解世界。这部书也成为研究印度和中亚历史的重要史料。马克思说“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印度史学家阿里则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见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考古学家康宁汉姆说:“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玄奘)是唯一的亮光。” 在探险家斯坦因眼里,该书就是中亚探险的指南针,玄奘则是他得以全命的“护身符”。 玄奘不畏艰险困苦、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舍身求法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看到当时佛经译本纰漏多出,他就立下了“去伪经,求真经”的宏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忍饥寒,顶风雪,斗盗贼,“虽九死其犹未悔”,“历天险而志愈慷慨,遭凶贼而神弥厉勇”,“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为了完成取经译经宏愿,他不仅克服了这些应困难,且不为名利所动——高昌王和唐皇都曾以高官为饵,欲收为己用。海外读书时,每当夜深人静,尤其遇到难题时,我就听一听《取经歌》、《风雨行路难》、《敢问路在何方》、《取经归来》和《唐僧抒怀》等歌曲,心灵就会颤动,觉得自己条件比玄奘当年不知要强多少,没有理由学不好,而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宣传和学习玄奘的精神、重走玄奘之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玄奘勇于探险、开放进取的精神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必须之物,是改造宋明以降保守文化的有力武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心剂。开发玄奘之路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这些活动对我国与中亚、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关系也有促进作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