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刚经》要义的一个简单整理
2014/9/3   热度:464
对《金刚经》要义的一个简单整理(伍栋英) 以下尝试对《金刚经》的主要义理作初步的简单整理。整部经文的主要义理可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各有三个重点。层次与层次之间有递进的关系,而同一层次的重点亦互有关联。整个义理系统包括菩萨对万法的洞见、无所执着的态度以及行菩萨道的取向。 甲、根本洞见 一、于法实无可得 任何事情都是「缘起无自性」的,即是「因缘和合」及「无常变易」的,亦即是「空」的──也就是具备「空寂性」或「寂静性」。在「空寂性」或「寂静性」当中,实在没有任何事情可得: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没有佛法可说,没有众生可度,没有菩萨,没有阿罗汉,没有众生,没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经中有关文句: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二、于法不说断灭相 虽然「于法实无可得」,但处于「因缘和合」及「无常变易」状态中的事情并不是没有的,我们仍可以为它们定立「假名」:我们仍可以说「实相」,仍可以说「善法」,仍可以说「第一波罗蜜」,仍可以说「忍辱波罗蜜」,仍可以说「般若波罗蜜」,仍可以说「三十二相」,仍可以说「众生」,仍可以说「凡夫」,仍可以说「心」,仍可以说「庄严佛土」,仍可以说「三千大千世界」,仍可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经中有关文句: . 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然而,即使我们可以为各种事情定立「假名」,但它们并非「独立自存」和「永恒不变」的「实体」。一切事情或现象都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及「缘来缘去、缘生缘灭」的。也就是说,它们本来就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此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经中有关文句: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乙、无所执着 一、取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我们仍然执着于「相」,那就是迷,就是凡夫了。而种种执着的背后,皆因有「我」!若没有「我」,又谁来执着呢?一旦有「我」,自然亦有与我相对的他人或其他众生。于是,我、人、众生及寿者全部都登场了。 经中有关文句: . 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 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 .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二、不取于相 如果我们能够不执着于任何「相」,那就是悟,就是佛了。「离相」、「不住于相」、「不取于相」或「不执着」,正是《金刚经》提出的修行要领!不过,这种修行方法是要以「缘起无自性」的正见作为基础的。 .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执着」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参与!我们仍然可以做各种事情,仍然可以参与各种活动,只不过以一种「无所执着」的态度来做和参与吧。这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 经中有关文句: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丙、行菩萨道 一、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菩萨所着重的,不是只为自己求解脱,而是希望帮助众生脱离苦海。然而,即使菩萨救度无数众生,也不觉得自己有救度众生。 经中有关文句: .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二、不受福德 在旁人看来,菩萨救度无数众生,福德无量。但就菩萨本身看来,却不觉得自己有任何福德,因为既然「无所执着」,又怎会贪取福德呢! 经中有关文句: .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三、受持及演说 如果有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并为他人解说,那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了。这不仅可成就无量功德,而且亦是行菩萨道了。 .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转自《现代禅》网站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