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维摩经》注疏研究概述 (曾晓红)
2014/9/3   热度:552
敦煌本《维摩经》注疏研究概述 (曾晓红) 敦煌本《维摩经》注疏研究概述 曾晓红(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维摩诘所说经》,又名《维摩经》、《维摩诘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无垢称经》(以下称《维摩经》)。作为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性著作之一,《维摩经》虽未如《般若》、《华严》、《法华》等经成为诸宗派思想的主要经典,但却以独特的思想内涵为历朝历代的宗派祖师及研究者所关注。此经曾先后七译,在我国影响很大,经久不衰,南北朝时尤盛。 印度佛教东传中国,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译经成为中国人吸收印度佛教最基本的开端,经疏则是中国人理解、消化、阐发印度佛典思想的见证。探讨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或者研究佛教的中国化过程,经疏是不可忽略的材料。中国佛教的发展演变,宗派性极强,但对《维摩经》的关注则是一致的。各宗各派通过对《维摩经》的重译与注疏,消化、吸收这一经典的思想,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重新阐发,使得这一经典广泛普及。敦煌遗书中,留下了多达二十余种《维摩经》注疏,这些注疏的抄录年代从前秦到唐宋之交跨越多个时代,大多未为历代大藏经所见,且多是译者本人或其入室弟子为之注解,一来足见该经之受重视程度,二来也说明敦煌遗书中《维摩经》注疏的典型性。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缩影,梳理《维摩经》注疏的流传沿革,无疑是研究佛教中国化课题的一个线索,其重要学术价值,正如方广锠教授所说:“这些注疏,反映了我国古代僧人对该经研究的深度,是我们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依据。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些注疏中的绝大部分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赖敦煌藏经洞而被保存,这些注疏的被发现与被整理,一定能够对我国的佛教研究提供许多新的资料。” 敦煌本《维摩经》注疏的整理与研究,与敦煌学一起发端于上世纪初,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以1954年英国敦煌遗书之缩微胶卷的流通为标志,这一百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二大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初到1954年,这一时期学者们主要致力于收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介绍与整理;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今,由于英、法、中各国所藏敦煌遗书相继制作成缩微胶卷流通发行,各种图录纷纷出版,相关资料陆续公布,《维摩经》注疏的研究成果也更加丰硕。以下拟从目录、图版、释文、题记、研究五方面分类概括叙述。 一、目录 “敦煌学肇始之初,对佛教文献的研究就是敦煌学的重点之一”, 一些未入藏的佛教经典和注疏首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由于敦煌遗书中的《维摩经》注疏大多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关于《维摩经》注疏的文献整理工作也由此备受重视,对这些注疏的编目也即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学者李证刚(翊灼)较早关注到敦煌遗书中存有大量未入藏的写经。他于1923年发表《敦煌石室经卷中未入藏经论著目录附疑伪外道目录》编订了北图所藏敦煌遗书中未入藏写经目录,并按照经疏种类将零散的卷号做了归并,每类经疏后并附有简略的案语,文中著录了《维摩经疏》、《维摩经科要》、《维摩经义科》、《维摩经义记》、《维摩经肇注》、《维摩经集解关中疏》、《维摩经疏》、《维摩经俗文》等八种注疏,共涉及51号《维摩经》注疏写卷。 陈垣《敦煌劫余录》第三帙专门对所收集到的《维摩诘所说经》和经疏做了著录,共著录了《维摩经义记》、《维摩经杂释》、《维摩经疏》、《维摩经义疏》、《维摩经抄》、《维摩经解》、《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净名经关中释抄》、《净名经科要》九种《维摩经》注疏,涉及55号《维摩经》注疏写卷,著录内容包括写卷的千字文号、文字起迄、用纸、存行及品次,并写有附记; 在第十四帙的《绪考诸经》中,陈垣又考定出北图裳5、李20两号《维摩经疏》和文41《净名经关中释抄》3号《维摩经》注疏。 该目对北图所藏包括敦煌本《维摩经》注疏在内的佛教文献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整理,方广锠教授称之为“敦煌学史上第一部以类相从的目录”。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胡鸣盛先生为组长的原北平图书馆写经组编成《敦煌石室写经详目》(该目未刊),按照《大正藏》和《卍字藏》的分类,视敦煌遗书实际情况,分成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集部、涅槃部等26个部类,《维摩经》疏被归入第17个部类——经疏部中。 中国学者于1909年7月从伯希和处第一次看到了敦煌写卷,震动很大。伯希和在中国学者中引起的冲击波很快传到日本,引起了日本学界的极大轰动,包括《维摩经》注疏在内的一批未入藏佛教文献同样引起了日本学者的高度关注。日本学者除到世界各地广泛搜集敦煌写卷原件并照相影印出版,编目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成果集中反映在《昭和法宝总目录》中。从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九年(1922-1934年),著名佛教学者高楠顺次郎博士和渡边海旭、小野玄妙等主持编辑了《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100册,收入中国历代《大藏经》传统收录内容、日本佛教著述、敦煌写经及其他新发现的古佚佛典、图像,并编有《昭和法宝总目录》(以下简称《昭目》)3册,除入藏的“古逸?疑伪”部著录敦煌写卷18号共11种《维摩经》注疏外,该目还显示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号残缺的《注维摩经?卷一》,《昭目》编为0741,另外中村不折私人藏有一号北魏写的《维摩经疏》龙沙残卷,编号为0808。 1954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将所藏敦煌汉文写卷S.0001-S.6980号摄制成缩微胶卷流通。其后,日本东洋文库据缩微胶卷洗印出照片并装订成《敦煌文献录》,供学者研究使用。随着大宗敦煌遗书的陆续公布,关于《维摩经》注疏的编目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957年翟理斯(Lionel Giles, 1875-1958)《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以下简称《翟目》)出版。《翟目》著录了斯坦因敦煌搜集品中S.1-6980号和Or.8212/1-195中部分写本以及P.1-20号印本,分类新编为G.1-8102号(G.为“Giles”翟理斯的英文首字母,代表翟氏编号),共整理出包括《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押座文》在内的近60余号《维摩经》注疏,著录有写卷定名、外观、起迄、题记等内容。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斯6980号之后的佛教文献目录则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得以部分公布。1991年方广锠教授应邀赴英国图书馆为斯6980号以下的佛教遗书编目,著成《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8400号)》,该目著录了斯7703号《维摩诘所说经序》、斯8167号《维摩诘经讲经文》、斯8316号《维摩诘经疏》共三件《维摩经》疏,分项介绍了写卷的编号与名称、遗书外观、文献内容简介、名题、对照本同异、缀残、非主题内容、抄写年代、文字、附录、备注等11个项目,书后并附有题名索引。该目首次对英藏斯6981号后的部分敦煌写卷作了详尽披露,内容详实,体例严谨,不仅真实反映了写卷的文献价值,还从书法、收藏等角度,尽量反映了写卷的文物价值。 1957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购买斯坦因汉文遗书的缩微胶卷后,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缩微胶卷对斯坦因敦煌汉文遗书编制的目录——《斯坦因劫经录》也由我国学者刘铭恕先生编成。该目按斯坦因流水号,著录写卷题名、题记、本文和说明以及写本保存状况等,共收6980号,相关《维摩经》注疏也被悉数纳入其中。1962年王重民等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以下简称《王目》)收录了该目。《王目》分为总目和索引两部分,总目部分收录了《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简目》、《斯坦因劫经录》、《伯希和劫经录》、《敦煌遗书散录》四大部分的目录,共著录了《维摩诘所说经序》、《维摩诘经注》、《维摩诘经注解》、《维摩诘手记》、《维摩诘钞》、《维摩诘科要》、《维摩诘疏》、《维摩经解》、《维摩经集解关中疏》、《维摩经俗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诘经押座文》、《维摩诘经疏释》、《维摩诘经释序文》、《维摩五更转》、《维摩五更转十二时》等十六种《维摩经》注疏,涉及79号写卷,并附有详细的笔画索引。《王目》荟萃数家以成一书,是第一部总论性的目录,大大方便了敦煌学者。 王重民、刘铭恕等编纂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内容宏富,但由于空间局限,无法将英、法、中、日各处卷子对照参勘,许多标为“俟考诸经”、“残佛经”、“残道经”一仍旧目,对无名断片考出者很少。缩微胶卷印行后,台湾的黄永武博士在补正各种敦煌遗书目录和编制《敦煌宝藏》的基础上,于1986年9月编辑出版《敦煌遗书最新目录》(以下简称《黄目》)。该目利用缩微胶卷,参照比对,查补了《王目》中关于《维摩经》疏的一些缺漏,不仅考出了许多待考文献的名称,还对其中一些定名失误的文献进行了修正,其中补刘铭恕《斯坦因劫经录》续有发现部分:斯2432号,原标“维摩诘经疏释”,考为“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斯2496号,原标“释肇断序钞义”,考为“释肇序”;斯2552号,原标“维摩经疏”,考为“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斯2552号背面,原标“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考为“维摩经疏”;斯4834号,原标“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考为“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佛道品第八”;斯6192号,原标“维摩诘经”,考为“维摩诘经疏弟子品第三”;斯6391号,原标“维摩诘经疏”,考为“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斯6462号,原标“维摩诘经”,考为“维摩诘经疏”;斯6712号,原标“净名关中疏卷上”,考为“净名关中释批卷上佛国品”。《黄目》补王重民《伯希和劫经录》部分:伯2595号背面,原标“背为佛经注解,不知名”,考为“维摩诘所说经疏释”;伯2688号背面,原标“背为佛经,不知名”,考为“维摩诘经疏释”。 黄永武博士还发表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之补正》一文,对《王目》缺漏、定名失误等问题作了补充和纠正,其中包括对《维摩经》注疏的查缺补漏和定名修正。 师勤《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宝藏校补》则同时对《王目》和《黄目》作了校补,相关《维摩经》注疏也成为重点考察对象。 释禅睿编有《<敦煌宝藏>遗书索引》,该索引目录按照首字笔划排列,《敦煌宝藏》中的《维摩经》注疏由此有了详细的目录索引,大大方便了学者查阅。 俄国藏品,孟列夫先生主编《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二卷)》(以下简称《孟目》)分别于1964、1967年由苏联东方文学出版社出版。该目将佛教文献分为入藏经典、未入藏佛典、其他、汉文佛教著述、诗体佛教作品等五大类。“维摩诘所说经注释”作为《孟目》“汉文佛教著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共著录了12号《维摩经》注疏,其中上卷7号,编号1284-1289;下卷5号,编号2658-2662,该目对写卷定名、外观、存行、文字起迄等内容作了详细的叙录,对俄藏敦煌文献中的《维摩经》疏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与介绍。1996年施萍婷先生《俄藏敦煌文献经眼录之一》著录了《孟目》1289《维摩经义疏?卷第五》、《孟目》1473《维摩诘经讲经文》(尾题“维摩碎金一卷”)2号《维摩经》疏,介绍了写卷名称、首尾题名、题记、外观等项内容,对孟目有所补充。 1999年《孟目》由袁席箴、陈华平翻译出版,题为《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上、下)》,向学界详尽介绍了孟列夫先生关于俄藏《维摩经》注疏的研究成果。 法国藏品,除王重民先生编出《伯希和劫经录》外,1973年法国科研中心438小组敦煌研究组成立,开始编写《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目录》,《维摩经》注疏的编目工作也是其中之一。 这样,世界上四大敦煌遗书收藏地主体部分的编目均已公布。 日本藏品,池田温、菊池英夫、土肥义和等编有二册《斯坦因敦煌文献及研究文献中业经引用介绍的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初稿(非佛教文献之部?古文书类)》,其中涉及洪3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等数号《维摩经》注疏的介绍。 这一时期,散藏各地的《维摩经》注疏目录也纷纷公布。1975年香港新亚研究所敦煌学会编印《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敦煌卷子题记》首次披露了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书,其中共涉及馆藏号为004736《净名经关中释抄》、004737《净名经关中疏》、007534《净名经关中疏》、007535《净名经关中释抄》、007536《残经疏》 等五号《维摩经》注疏,叙禄内容包括写卷名称、撰著者、书写年代、存行、外观、内容起迄、参照本(即《大正藏》)对应行数、页码等,并附有馆藏004736和馆藏004737的图版。 1986年吴织、胡群耘发表文章介绍上海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的情况,涉及3号《维摩经》注疏,分别为上图编号812561元荣造《维摩经疏》、上图编号812443唐证圣元年写本《维摩疏》及上图编号812580唐写本《净名经集解关中疏》,著有写卷的名称、书写年代、首题、尾题、题记并附有形态及外观说明等内容。 1993年敦煌研究院施萍婷先生撰文披露了三井文库收藏的一号《净名经集解关中疏》,据介绍,该疏首尾均题“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第二”,有“张勋锡藏”、“张广建印”两方印记,编号为北三井108(025-10-39)。 2000年施萍婷、邰惠莉、陈雪静合著《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献叙录》对敦煌研究院所藏的敦煌文献作了叙录,涉及8号《维摩经》注疏,分别为敦研066号《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疏释》、敦研067号《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释》、敦研247号《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疏释》、敦研248号《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释》、敦研249号《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第七疏释》、敦研250号《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疏释》、敦研251号《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香积佛品第十疏释》、敦研252号《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菩萨行品第十一疏释》、敦研375号《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疏释》。该文著录了写卷的外观、书法、品名、存行等项目,还判定此8号写卷虽然疏释的品名各异,但实为同一经、同一形式、同一人书写。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学界关于《维摩经》注疏的编目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就,除前已述及的方广锠教授著成《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8400号)》外,2000年7月,敦煌研究院施萍婷、邰惠莉合撰成《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由中华书局出版。该目收入《斯坦因劫经录》、《伯希和劫经录》和《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简目》,是1962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本、1983年中华书局再版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收录范围的新编本,著录的大项目有序号、名称、题记、本文、说明等,是又一部总论性的目录。该目著录了《维摩五更转十二时》、《维摩五更转》、《维摩疏释前小序抄》、《维摩赞》、《维摩义记》、《维摩经抄》、《维摩经手记》、《维摩经义》、《维摩经解》、《维摩经俗文》、《维摩诘经十四品诗》、《维摩诘经名录》、《维摩诘经玄疏》、《维摩经疏》、《维摩诘经颂》、《维摩诘所说经序》、《维摩诘所说经疏释》、《维摩诘经品名录》、《维摩诘讲经文》、《维摩诘经注》、《维摩诘经杂释》等21种81号维摩经疏,目录更全面,分类也更细致,是关于《维摩经》注疏编目的又一部总论性著作。 二、图版 敦煌遗书散藏世界各地,对学术研究极为不便。自敦煌学形成之始,学者们或为加强学术交流,纷纷公布私藏写卷影印图版,或奔赴世界各地尤其是英、法两国收集资料,努力将其所藏的敦煌遗书照相并影印出版,敦煌本《维摩经》注疏图版也由此纷纷面世,大大方便了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早期图录主要是学者们游学访书所得。1935年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游学法国巴黎拍摄了63种文献,于1937年结集《敦煌秘籍留真》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卷,卷下第47号收录有伯2273号《维摩经义记》的尾部图版,该经尾题“维摩经义记卷第三”,据题记“大统十四年十月五?(下字迹不清)”,定为魏大统十四年的钞本。 1939年罗振玉《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收录了一号尾题名为“维摩诘经解卷第一”的《维摩经》疏图录。该写卷末附有印章一方,大字经文,双行小注,有题记“比丘智虞藏(?)供养经”等字样。 缩微胶卷的流通对《维摩经》注疏的图录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54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将所藏敦煌汉文写卷斯0001-斯6980号摄制成缩微胶卷流通。其后,日本东洋文库据缩微胶卷洗印出照片并装订成《敦煌文献录》,供学者研究使用。缩微胶卷和照片图录的出版,使敦煌本《维摩经》注疏的研究资料更加丰富,为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70年代,巴黎、北京所藏敦煌遗书缩微胶卷陆续拍摄完成,大英博物馆也将缩微胶卷增拍到斯8149号,大批敦煌本《维摩经》注疏也随之公布于众。 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敦煌写卷图录也在这时积极面世。1975年香港新亚研究所敦煌学会编《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敦煌卷子专辑》附有馆藏004736和馆藏004737两号《维摩经》注疏的图版。1976年潘重规编《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敦煌卷子》,馆中所藏的5号维摩经疏图录均收录在册,分别为馆藏号004737《净名经关中疏》、007534《净名经关中疏》、007535《净名经关中释抄》、004736《净名经关中释抄》、007536僧肇《注维摩诘经?卷五》。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英、中、法三国所藏敦煌文献的缩微胶卷相继发行,研究者可以相当方便地利用敦煌写卷资料。学者们根据出版的缩微胶卷比对照勘。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共140册,是根据缩微胶卷影印的大型图录。这套丛书前55册收入了斯坦因所劫斯1-斯7599号图版,其中收录的《维摩经》注疏图版有《维摩经抄(钞)》(S.1310)、《维摩五更转》(S.2454)、《维摩诘经提文书》(S.2661)、《维摩唱文纲领一卷》(S.3872)、《维摩经方便品略注》(S.3920)、《维摩赞》(S.4443)、《维摩诘不思议经释僧肇序》(S.4455)、《维摩诘经讲经文》(S.4571)、《维摩诘经疏释》(S.5972)、《维摩五更转十二时》(S.6631背)、《维摩诘经注(罗什本)》(S.1378、S.6284)、《维摩诘经疏》(S.0706、S.0721背、S.2552背、S.2688、S.6192、S.6381、S.6462、S.6583)、《维摩义记》(S.2106、 S.2732 、S.3878、S.4101)、《维摩诘经押座文》(S.1441背、S.2440、S.2440)、《维摩疏释前小序抄》(S.0914、S.1347、S.1513背)、《净名经集解关中疏》(S.1412、S.1482、S.1813、S.1983、S.1985、S.2113、S.2342、S.2432、S.2552、S.2596、S.2670背、S.2702、S.3475、S.3481、S.3765、S.3770、S.3773、S.4834、S.6218背、S.6391、S.6418、S.6503、S.6568、S.6870)、《净名经关中疏》(S.2701、S.6458、S.6580、S.6610、S.6713、S.6810)、《净名经关中释抄(钞)》(S.1357、S.2584)、《净名经关中释批》(S.2739、S.6712)等;第56-110册收入了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编号为北1-北8602号图版,其中收录的《维摩经》注疏图版有《净名经科要》(北1358、北1359)、《维摩诘经颂》(北1324)、《维摩诘经疏》(北1312、北1313、北1314、北1315、北1316、北1317、北1318 、北1319、北7266背、北8537 、北8538)、《维摩义记》(北1305、北1306、北1320)、《维摩诘经杂释》(北1307、北1308、北1309、北1310、北1311)、《维摩经俗文》(北8435)、《维摩经抄(钞)》(北1307背、北1323)、《维摩经解》(北1321背、北1322背)、《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北1325号至北1350号)、《净名经关中释抄(钞)》(北1351、北1352、北1353、北1354、北1355、北1356、北1357、北8539)等;第111-135册收入了伯希和所劫经录,编号为伯2001-伯6038,收录的《维摩经》注疏图版有《维摩五更转十二时》(P.3141V)、《注维摩诘经》(P.2214)、《僧肇注维摩诘所说经序》(P.3267)、《维摩诘经注(罗什本)》(P.2095、P.2339 、P.4088、P.4684)、《注维摩诘经》(P.2214 )、《维摩诘经十四品提要》(P.3600)、《维摩诘经言八众者》(P.2222)、《维摩诘经注(支谦本)》(P.3006 )、《维摩诘经注解》(P.2414)、《维摩诘经疏》(P.2032、P.2040、P.2049、 P.2122背、P.2202、P.2222、P.3055)、《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疏》(P.2335背)、《维摩诘经疏释》(P.2128背、P.2595、P.2595背、P.2595背、P.2688背、P.3198、P.3789背、伯3876背)、《维摩诘经押座文》(P.2122背、P.3210)、《维摩诘经提文书》(即智顗《维摩经玄疏》)(P.4695)、《维摩诘经讲经文》(P.2292、P.3079)、《维摩诘所说经释》(P.2191背)、《净名经集解关中疏》(P.2188、P.2191、P.2222、P.2481背、P.2595)、《净名经关中释抄(钞)》(P.2076、P.2154、P.2244、P.2288、P.2419背、P.2580、P.3432背)、《维摩疏释前小序抄》(P.2149、P.3488背、P.3736)、《净名经关中释抄(钞)》(P.2079)、《维摩经抄(钞)》(P.2275)、《维摩经手记》(P.2344背)、《维摩义记》(P.2218、P.2273)等;第136-140册收入了北京图书馆散藏的1608号写卷图录,编号为散1-1608,其中涉及《净名经关中释抄(钞)》(散0016)、《净名经关中疏》(散0544)、《注维摩诘经》(散0741)、F0101《维摩碎金》、F0252《维摩诘所说经讲经文》五号《维摩经》注疏图版。这套丛书自1981年至1986年历时五年出版完成,图版较为清晰,比较全面地收录了中、英、法等国主体部分的敦煌遗书图录,相关《维摩经》注疏也悉数收录其中,为学界研究提供了许多便利。 这一时期,陈祚龙《敦煌古抄文献会最》也根据缩微胶卷,辑录了中、英、法、俄各国所藏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敦煌写卷图版,涉及编号为中4737《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中4736《净名经关中释抄》、列F101《维摩碎金》、列F252《维摩诘所说经讲经文》共4号《维摩经》注疏图版。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敦煌遗书各收藏机构纷纷将自己所藏的敦煌写卷制成图录出版:1990-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出版,该图录中共收录了斯2440?1、斯2440?2两号《维摩经押座文》,斯3872、斯4571、斯8774三号《维摩诘经讲经文》和斯6580背《净名经关中疏卷上背注》、斯6631号背《维摩五更转十二时》等数号《维摩经》注疏图版。 由于《英藏敦煌文献》收录的主要是非佛教文献,另外《敦煌宝藏》公布的英藏文献图版有限,斯7599号以后的大量佛教文献图版至今尚未公布,而据方广锠教授《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S.6981-8400号)》,S.6981-8400号有斯7703号《维摩诘所说经序》、斯8167号《维摩诘经讲经文》、斯8316号《维摩诘经疏》三号《维摩经》疏,随著研究的深入,斯8400号以后更多的《维摩经》疏将陆续揭开神秘面纱,相信这些《维摩经》疏图版的公布会为相关研究带来全新的材料和视角。 1992-2001年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上海古籍出版社合编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献》,该图录共计17册,多为残片,已定名的前10册图录共有ф068《维摩疏卷第三》、ф101《维摩碎金》、ф102《维摩经疏卷》、ф165《净名经关中释批》、ф299《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ф252《维摩诘所说经讲经文》、俄дх00021《维摩诘经疏》、俄дх00352《维摩诘所说经注释》、俄дх00463《维摩诘所说经注释》、俄дх00464《维摩诘所说经注释》、俄дх00466《维摩诘所说经注释》、俄дх00832《注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俄дх01626《注维摩诘经卷第三》、俄дх01819《注维摩诘经卷第三》、俄дх0182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佛国品第一》、俄дх01828《注维摩诘经卷第一》、俄дх01840《注维摩诘经卷第一》、俄дх01861《注维摩诘经卷第三》、俄дх0186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佛国品第一》、俄дх01863《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佛国品第一》、俄дх01903《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佛国品第一》、俄дх02177《维摩诘所说经注疏佛国品第一》、俄дх02177号背《维摩诘所说经注疏佛国品补记》、俄дх0222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俄дх03266《维摩诘经疏》等25件《维摩经》注疏写卷,比较全面地披露了俄藏《维摩经》注疏的图版原貌。 1993-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联合编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共收录了近60件《维摩经》注疏的写卷图版,分别为伯2032《维摩经疏卷第五》、伯2032号背1《维摩经疏卷第五》、伯2040《维摩经疏卷第六》、伯2040号背2《维摩经疏卷第六》、伯2049《维摩经疏卷第三》、伯2076《净名经关中释批卷上》、伯2079《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伯2079号背《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补记》、伯2122号背1《维摩押座文》、伯2122号背2《维摩诘经讲经文》、伯2122号背3《维摩诘经疏》、伯2149《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伯2154《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下》、伯2188《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伯2188号背《净名经关中疏卷上补记》、伯2191《净名经关中疏卷下》、伯2191号背1《谈广释佛国品手记》、伯2191号背2《维摩诘所说经释》、伯2202《维摩经疏》、伯2214《注维摩诘经卷第四》、伯2218《维摩义记卷第三》、伯2222A背《维摩诘所说经疏》、伯2222B背《维摩诘所说经疏》、伯2222C背《维摩诘所说经疏》、伯2222D《净名经关中疏卷上》、伯2222D背《维摩诘所说经疏》、伯2222E背《维摩诘所说经疏》、伯2222F背《维摩诘所说经品目》、伯2244《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伯2273《维摩诘义记卷第一》、伯2275《维摩经抄》、伯2288《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伯2292号2《维摩诘经讲经文》、伯2335号背1《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疏》、伯2339《注维摩诘经卷第一》、伯2344号背4《维摩手记》、伯2414《维摩诘所说经疏释》、伯2414号背《维摩诘所说经疏释补记》、伯2419号背《维摩诘所说经疏释》、伯2481号背5《维摩经序》、伯2580《净名经关中释抄》、伯2595号1《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伯2595号6《维摩诘所说经疏释》、伯2595号背《维摩诘所说经疏释》、伯2668号背4《维摩诘经疏》、伯2688号背《维摩诘经疏释》、伯3006《维摩诘经卷下疏释》、伯3021号背《维摩经注解》、伯3055号1《维摩诘经注疏》、伯3198A《维摩诘经疏释》、伯3198B《维摩诘经注疏》、伯3210号2《维摩经押座文》、伯3267号1《维摩诘所说经序》、伯3267号2《维摩诘所说经序》、伯3432号背《净名经关中释抄》、伯3600号2《维摩诘经十四品赞》、伯3876号背2《维摩诘经疏释》、伯4684《维摩诘经注残卷》等,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法藏《维摩经》注疏的情况。 另外,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任继愈主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截至2007年4月已经出版了四十三册,编号为北敦00001至03200号,本书为大8开,上下两栏,除图版外,有总目、条记目录及新旧编号对照表,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全的一部大型图录,对敦煌遗书的文献研究、文物研究与文字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书150册将于今年全部面世,共计收录国家图书馆藏16000余号敦煌遗书,所藏《维摩经》注疏图录也将随之公诸于世。 除中、英、法、俄四大收藏主体单位外,一些散藏机构也纷纷效仿,将所藏敦煌写卷制成图录出版。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合作出版了《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图录,其中第二册著录了3号《维摩经疏》写卷,分别为北大D161号《净名经关中疏?卷上》、北大D162号《维摩经注释》和北大D245号《维摩诘经序注疏释》,该图录后还附有张玉范、李明权所写叙录,著录了写卷的名称、书写年代、外观、内容、存行等项目。 1996-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共同出版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第一册著录了一号题为《净名经关中疏?卷下》(编号津艺030/60.5.1706)的《维摩经》疏图版。该号写卷首残尾全,末有题记:“蕃中二年五月时期日于沙州金光明寺写迄 比丘利法”字样。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第三册著录有一号题为《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的《维摩经》注疏(编号上图130/812580)。 同年甘肃省文物局、甘肃人民出版社、甘肃藏敦煌文献编委会编《甘肃藏敦煌文献》,该图录著录有10号敦煌《维摩经疏》图版,分别为敦研066号《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疏释》(馆藏号277)、敦研067号《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释》(馆藏号278)、敦研247号《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疏释》(馆藏号472)、敦研248号《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释》(馆藏号473)、敦研249号《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第七疏释》(馆藏号474)、敦研250号《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疏释》(馆藏号475)、敦研251号《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香积佛品第十疏释》(馆藏号476)、敦研252号《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菩萨行品第十一疏释》(馆藏号477)、敦研375号《维摩诘经弟子品疏释》(馆藏号790)、甘博129号《维摩诘经注卷三》(馆藏号1064),书后另附有说明,对包括《维摩经》疏在内的所有写卷形态著有描述性的说明。 这些大型图录制作精良、装帧精美,尽可能地展示了包括《维摩经》注疏在内的敦煌写卷的细部特征,极大便利了学者的研究工作。 三、释文 释文是文献整理研究的首要工作,学界对敦煌本《维摩经》注疏的释文研究,首推罗振玉。罗氏《敦煌零拾》释录了三种“佛曲”,其中第二种卷末题“文殊问疾第一卷”,学界定为《维摩诘经讲经文》。 罗氏《姚秦写本僧肇维摩诘经残卷校记》则对敦煌写本中的一号僧肇《注维摩诘经》残卷有校释。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在敦煌本《维摩经》注疏的释文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大正藏》第85卷的“古逸、疑似”佛教文献中。《大正藏》的编著从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至昭和九年(1934年),由著名佛教学者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小野玄妙等发起,全藏共收汉文佛教文献2400余种,共整理出历代未入藏180多种文献,其中《维摩经》疏11种,分别为:S.2106《维摩义记》一卷,《大正藏》编为2768号;S.2106《维摩经义记》卷第四,《大正藏》编为2769号;S.2688《维摩经疏》一卷,《大正藏》编为2770号;未知馆藏处敦煌本《维摩经疏》一卷,《大正藏》编为2771号;P.2049《维摩经疏》卷第三、卷第六,《大正藏》编为2772号;P.2275《维摩经抄》一卷,《大正藏》编为2773号;中村不折藏本《维摩经疏》一卷,《大正藏》编为2774号;以P.2149为底本,S.1347为参照本录校的《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一卷,《大正藏》编为2775号;据S.2496录校的《释肇序》一卷,《大正藏》编为2776号;以P.2188为底本,S.1412、S.3475、S.2071、P.2222诸号为参照本录校的《净名经集解关中疏》,该疏由中京资圣寺沙门道液集,分上、下两卷,《大正藏》编为2777号;以P.2580为底本,S.2584、S.2739、P.2079诸号为参照本录校的《净名经关中释抄》,二卷,同为沙门道液撰集,《大正藏》编为2779号。而据方广锠教授研究,《大正藏》2770号《维摩经疏》实际为隋慧远撰《维摩义记》,《大正藏》误收;《大正藏》2775号《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与《大正藏》2776号《释肇序》本为一卷,《大正藏》误分为两种文献录文;《大正藏》2776号《释肇序》与《大正藏》2775号《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为一卷,正确定名应当为《释肇序抄义》。 《大正藏》是学术界首次对《维摩经》注疏的一次较全面的大型整理工作,尽管整理涉及的敦煌遗书覆盖面有限,录文尚有可商榷之处,但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自《大正藏》对《维摩经》注疏等古逸、疑似佛典系统整理之后,对《维摩经》注疏的专题释文研究也开始展开,日本学者在这方面同样成果卓著。龙谷大学西域文化研究会编《维摩经义疏——本文并に解说》系统介绍、研究了敦煌本《维摩经义疏》的情况。 佐藤哲英《维摩经疏の残缺本にっぃて》搜集整理了敦煌遗书中的《维摩经疏》的残缺本。 丘山新《<注维摩诘经>所引の“别本”にっぃて》考证了僧肇《注维摩诘经》所引用的“别本”释文。 平井宥庆对敦煌写本《维摩经》注疏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是日本关于《维摩经》注疏研究成果最多的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敦煌本?维摩疏释前小序抄》、《敦煌本?注维摩诘经序注释书》、《敦煌本?南北朝期维摩经疏と注维摩》、《敦煌本<维摩经义记>》、《敦煌本?维摩经疏と胜蔓经疏》等, 分别对敦煌本《维摩疏释前小序抄》、《注维摩诘经序注释书》、《注维摩》、《维摩经义记》、《维摩经疏》等《维摩经》注疏作了专题研究。臼田淳三《维摩经僧肇单注本》一文则主要关注了僧肇《注维摩经》。 80年代日本大正大学成立了敦煌写本研究会,该会组织学者集中研讨了敦煌本《维摩义记》,在《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年报》上连续刊载关于《敦煌本<维摩义记>》的校勘、疏释等研习成果。 1987年木村宣彰《注维摩经所引の别本につぃて》探讨了僧肇《注维摩经》中所引用的异本《维摩经》经文及注释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学者关于《维摩经》注疏的释文研究有所突破。方广锠教授主编的《藏外佛教文献》在1996年出版的第二册和次年出版的第三册文中,连载了黎明校勘整理的《净名经集解关中疏》。该文分卷上和卷下两卷连载,题解部分主要介绍了该疏的内容简介、研究价值和流传概况。卷上部分以斯2072+伯2188号拼合为底本,以斯3770、斯6503、斯6568、斯6580为校本;卷下部分以北新0293为底本、以斯6870、斯6418、北新1274+北新1143、北新0292为校本。该校释底本精良、校本丰富,力求在校记中全面反映各底本、校本的资讯,可补《大正藏》第85卷大段文字缺漏且错讹较多之憾,当属目前为止最为完备的《净名经集解关中疏》校录本。进入新世纪,池丽梅先后发表了《敦煌写本<维摩诘经解>》、《敦煌出土の<维摩经>僧肇单注本につぃて》,对《维摩经》疏中的《维摩经解》和僧肇的《注维摩诘经》作了释文。 敦煌本《维摩经》注疏中,《维摩诘经讲经文》(包括讲经文、押座文、变文等)因偈颂与长行相间的句式及特殊的文体而备受关注。据学者研究,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均为晚唐五代写本,共存斯4571、F101(尾题“维摩碎金”)、斯3872、伯2292、伯3079与北图光94、F252、《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影印罗振玉旧藏等共七种八号。除前已提及的罗振玉外,学界对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的释文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主要有:许国霖《敦煌杂录》释录了光94号《维摩诘所说经变文》和羽3号《维摩经颂》。 1932年向达发表《维摩唱文》和《维摩诘经讲经文》,校录了北图光94号《维摩诘经讲经文》写卷。 《敦煌变文论文录》附载有赵匡华、周绍良关于F101、F252两号《维摩诘经讲经文》的校录本。 王庆菽在与王重民、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等学者共同编撰的《敦煌变文集》中,对斯4571、斯3872、伯2292及罗振玉旧藏卷有校录。 周绍良《敦煌文学作品选》选录了F252等数号《维摩诘经讲经文》。 郭在贻、张涌泉、黄征《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校补》校补了包括《维摩诘经押座文》在内的5种佛经典籍。 郭在贻《敦煌变文集新书校译(上)》对《维摩诘经讲经文》有所校释。 张涌泉、黄征两氏合著《敦煌变文集校译》、《敦煌变文校注》也涉及《维摩诘经讲经文》的释文问题。 杨雄《<维摩诘经讲经义>补校》根据王重民、王庆菽、向达等数位先生编成的《敦煌变文集》,对斯3872、伯2122、伯2292、北图光94、《西陲秘籍丛残》(影印卷)等5号《维摩诘经讲经文》作了补充校录。 此外,项楚在《敦煌变文选注》一文中选注了一号原题为“持世菩萨第二”的《维摩诘经讲经文》。 之后项先生又发文《<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对自己所注的经文内容作了补充校释。 《<维摩诘经讲经文>新校》则是项氏关于《维摩诘经讲经文》研究的最新成果。 宁可《敦煌遗书散录二则》有北图光94《维摩诘经讲经文》的释文。 潘重规先生自1983年7月著《敦煌变文集新书(上)》开始关注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 1994年12月,潘氏又将多年研究成果结集为《敦煌变文集新书》,该著对敦煌遗书中的8号《维摩经讲经文》写卷作了释录。 其后,潘氏又著《敦煌变文新书订补》等文对有关校释做了订补。 周绍良、张涌泉、黄征《敦煌变文讲经文因缘辑校》校录了9种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共涉及斯4571、俄藏弗鲁格编101、斯3872号、伯2292号、伯3079号、北图光94、俄藏弗鲁格编252、俄藏弗鲁格编223、伯2122、斯2440、伯3210、斯1441等12号《维摩诘经讲经文》写卷,是继潘氏后关于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释文方面的又一力作。 四、题记 敦煌遗书写经题记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是解读古代社会生活、探索民俗信仰、判定写本年代、洞察写本渊源的重要资料,一些有明确纪年题记的敦煌本《维摩经》注疏写卷由此显得格外珍贵。学界关于《维摩经》注疏题记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一些关于写经题记的专门论著和一些利用写经题记进行研究的文章中。 关于《维摩经》注疏题记的专论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有:许国霖《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上、下)》,其中《敦煌石室写经题记》著录辰32《维摩经义记》题记:“释琼许大统三年正月十九日写迄”和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题记:“乙巳年三月二十一日比丘谈哲记”。 许氏还连续发表《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敦煌石室写经年代表》两篇文章,汇集了所见敦煌写经题记并据以定年,其中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辰32《维摩经义记》等《维摩经》疏在列。 1966年梅应运《敦煌石室经卷题记之研究》著录了包括《维摩经》注疏在内的部分敦煌写经题记。 1979年10月池田温在《三藏》第三、四期发表《中国古写本识语集录——五世纪以前》的论文,并于1990年3月由大藏出版株式会社结集出版《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其中著录了北图河99《维摩诘经杂释》、洪3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辰32《维摩经义记》、新1143《净名经关中疏》、新293《净名经关中疏》、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等数号《维摩经》注疏题记,是一部敦煌写卷题记的集大成性著作。1982年陈祚龙《敦煌学要签》出版,其中《敦煌古钞内典尾记汇校初、二、散编合刊》著录了斯2432《维摩诘经疏释》、斯2496《释肇断序抄义》、斯2106《维摩义记》、斯2732《维摩经义记?卷第四》、斯2701《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斯3475《净名经关中疏?卷上》、斯3878《维摩诘经义记?卷第一》、斯6418《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斯6503《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斯6580《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伯2079《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伯2222《净名经关中疏?卷上》、伯2273《维摩诘义记》、伯2292《维摩诘经变文》共14号维摩经疏的题记,间或加有按语。 马德《敦煌文书题记资料零拾》选录了日人滨田德海旧藏敦煌文书的部分题记,其中有一编号为Filn No.51(滨田旧号No.111)的“净名关中释批卷上”,该写卷有题记“乙丑年常兴记”,卷中矜有“木斋审定”印数方。由于滨田所藏未入《昭和法宝目录》,且几经辗转由井上书店和国立国会图书馆分别收藏,仅在日本学者的论著中零星提及,该文的发表为学界掌握敦煌文书(如《维摩经》疏)资料信息提供了很大裨益。 邰惠莉《关于北图敦煌写经题记》一文辑录了北图所藏的部分敦煌写经题记并有所分析,其中涉及淡76《维摩诘经抄》、姜9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两号《维摩经》疏的题记。 王素、李方《魏晋南北朝敦煌文献编年》著录了斯2106号《维摩义记》、上图散606号元荣造《维摩诘经疏》卷一、北图1305(辰32)《维摩经义记》卷三、斯2732《维摩经义记》卷四(首题)、伯2273《维摩经义记》卷一、斯2732《维摩经义记》卷四(尾题)共6号《维摩经》疏的写经题记并做了定年。 此外,季羡林先生主编《敦煌学大辞典》的“书仪?社邑?民俗?写经题记”部分,收录有普泰二年元荣写《维摩经疏》题记、辰年索游岩转写《净名经关中疏》题记、广政十年写《维摩诘经讲经文》三条题记。 利用写经题记进行研究方面,1943年董作宾《敦煌纪年》一文涉及北图辰32号《维摩经义记》题记。 1955年平野显照、中田勇次郎《中国古写经纪年录》涉及数号《维摩经》疏题记。 1958年芳村修基、土桥秀高、井ノ口泰淳《敦煌佛教史年表》著录有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洪14《净名经关中疏》、辰32《维摩经义记》等数号《维摩经》疏。 1987年周丕显《敦煌佛经略考》利用佛经题记等资料对部分敦煌佛经写卷进行了考证,其中一号写卷即北图生24《维摩经关中释抄》。 姜亮夫《敦煌经卷壁画中所见释氏僧名录》介绍了北图洪34号《净名经集解关中疏》题记中的“沙门法昙”、日本橘瑞超目录中《净名经关中释批》题记中的“比丘惠照”(题记为“蕃中甲戌年四月七日勘迄比丘惠照”)、北图姜94、生24、藏23卷和橘瑞超目录中的《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等号题记中的“沙门道液”、北图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题记中的“比丘谈哲”(题记为“乙巳年三月二十一日比丘谈哲记”)、北图辰32《维摩经义记》题记中的“释琼许”(题记为“释琼许大统三年正月十九日写迄”)。 1990年薄小莹《敦煌遗书汉文纪年卷编年》对有明确纪年的,包括北图新1143《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和辰32《维摩经义记》在内的敦煌汉文写经进行了编年。 梁丽玲《六朝敦煌佛教写经的供养功德观》涉及5号六朝时期的《维摩经》疏题记,分别为上博所藏北魏普泰二年东阳王元荣所造《维摩诘经疏?卷第一》、前秦甘露二年沙门静志所写《维摩经义记?卷二》、斯2106北魏景明元年比丘昙兴所写《维摩义记》、约五世纪比丘智真所写《维摩诘经解?卷第一》、西魏大统五年比丘惠龙所写《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五、研究 敦煌本《维摩经》注疏涉及写卷250余号、近20余种不同源流版本,并形成了佛教义理的疏释与俗讲体的讲经文两大迥然不同的文体。学界对敦煌本《维摩经》佛教义理方面的注疏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相关文献的写本介绍及文献整理、断代推年及撰著考辨、内容及思想研究、写本价值与评价等几大方面;而对《维摩经讲经文》的研究,则包括对其文体、文献整理、语言文字与文学领域等各方面的讨论。 敦煌本《维摩经》注疏除八号七种《维摩经讲经文》外,大部分是关于佛教义理方面的疏释,学界关于这些注疏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主要如下: 写本介绍与文献整理方面,王重民《记敦煌写本的佛经》提及斯6713《净名经关中释批》、致71和致72两号《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共3种《维摩经》疏的外观尺寸及存行情况。 陶秋英《敦煌碎金》著录了北图洪3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生24《净名经关中释抄》、藏2《净名经关中释抄》、姜9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等数号《维摩经》疏。 藤枝晃《敦煌写本概述》对敦煌写卷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介绍,其中涉及部分《维摩经》疏的研究,如辰32《维摩经义记》。 此外,刘进宝《敦煌学述论》 、吴其昱《敦煌汉文写本概观》 、周丕显《敦煌文献研究》 、黄征、程惠新《劫尘遗珠——敦煌遗书》 均介绍了北图生24《维摩经关中释抄》。文献整理方面,1994年释禅睿提交了在中华佛研所的毕业论文《秦译维摩经佛国品斟订探微》,该文统计显示,敦煌遗书中共存有《维摩经》注疏153件,对敦煌本《维摩经》注疏作了一次全面的专题性整理。 方广锠、许培铃《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共收集了15种《维摩经》注疏,并对每种注疏所包含的写卷号数作了统计和概要介绍,这是大陆学界首次对《维摩经》注疏进行系统的专题梳理。 关于《维摩经》疏系统性的文献整理成果还主要反映在两部辞典中,其一为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该部辞典对敦煌学界所涉及的各个学术领域做了细致分类,关于《维摩经》疏的词条均被收入“佛教典籍”部分,主要有《维摩经义记》、《维摩义记S.2106》、《维摩诘经杂释》、《维摩经疏?北昃26等》、《维摩经义疏》、《维摩经广疏》、《维摩义记S.2688》、《净名经广疏》、《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注维摩经》、《维摩经解》、《维摩经疏?北淡76等》、《维摩经抄》、《维摩诘经颂》、《维摩经十四品》、《维摩疏释前小序抄?释肇序抄义》、《注维摩诘经》、《维摩经注》、《注维摩》、《净名集解》、《维摩肇注》、《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净名经关中疏》、《净名疏》、《净名经关中释抄》、《净名经关中释批》、《关中疏释批》、《净名经科要》、《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碎金》、《维摩经押座文》等,这些词条除末三个词条为海客所撰外,其余为方广锠教授所撰,该部辞典另著录了3号《维摩经》注疏写经的题记内容(见“题记”部分),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敦煌遗书中的《维摩经》注疏概况。 其二为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佛教大辞典》。关于敦煌本《维摩经》疏的词条主要有《净名经关中释批》、《净名经关中释抄》、《净名经关中疏》、《净名经科要》、《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净名疏》、《维摩诘所说经义疏》、《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诘经杂释》、《维摩诘经注》、《维摩诘经颂》等,这些条目对敦煌遗书中维摩经疏的存号、作者等情况作了言简意赅的点评与说明。 此外,京户慈光《关于<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群》也对《维摩经》疏中的《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作了系统的搜集与整理。 断代推年及撰著考辨方面,福井康顺《上宫御制维摩经义疏の成立年代》考证了圣德太子所作维摩经疏的完成年代。 上山大俊《八、九世纪敦煌にぉけゐ“维摩经”诸注释の系谱》为八、九世纪的敦煌《维摩诘经》注疏写卷编制了系谱。 金治勇《维摩经义疏の成立にっぃ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维摩经义疏》的完成年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三桐慈海《罗什的维摩疏是道融的笔录》考定鸠摩罗什的《维摩诘所说经》注疏是道融笔录而成。 大鹿实秋《チベット维摩诘经テキス》也对《维摩经》注疏给予了高度关注。 针对学界关于《维摩经义疏》的争论,金治勇再度撰文《维摩经义疏撰述の问题をめぐつて》,深入探讨了《维摩经义疏》的有关撰述问题。 1982年至1983年,平井宥庆在《印度学佛教学研究》上先后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敦煌本?南北朝期维摩经疏の系谱》为南北朝时期的《维摩经》注疏制定了系谱,《敦煌本<注维摩诘经>の原形につぃて》探讨了僧肇《注维摩诘经》的渊源问题,《敦煌本<维摩经义记>考》则对敦煌本中慧远所著的《维摩经义记》作了进一步考证。 法国学者戴仁《敦煌和吐鲁番写本的断代研究》一文涉及辰32《维摩经义记》、羽3《维摩诘经颂》等数号《维摩经》疏的断代问题。 释果朴《敦煌写卷P.3006[支谦》本<维摩诘经>注解考》将P.3006号写卷推证为北方的道安造于符秦之时,底本为竺法护所译、聂承远笔受的最早的《删维摩经》,推翻了目前学界认为P.3006写卷经文为支谦所译,注文为竺法护所造的共识。 内容及思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引人注目。金治勇《圣德太子の维摩经义疏と天台の维摩经疏(文疏?略疏)との比较》对圣德太子所作《维摩经义疏》和天台所藏《维摩经疏》作了比较。 佐藤心岳《唐代にぉけた“维摩经”の研究讲说》研究了唐代关于《维摩经》及其注疏的有关问题。 臼田淳三《维摩经义疏にぉけゐ“上弘佛道?下化苍生”にっぃて》对《维摩经义疏》中的“上弘佛道?下化苍生”作了考辨。 谷川理宣《<注维摩经>(佛国品?方便品)僧肇注にぉけゐ中国的思考にっぃて》通过对僧肇《注维摩诘经》(佛国品?方便品)的研究,对其中所蕴涵的中国思想作了进一步界定与思考。 臼田淳三《注维摩诘经の研究》对《注维摩诘经》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桥本芳契《敦煌资料にぉけゐ维摩经——道液净名疏の俗信的特色》通过对敦煌资料中道液撰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的研究,指出该疏所具有的俗信化特色。 臼田淳三《ペリォ三00六番汉文佛典注释书断片をめぐって——鸠摩罗什译以前の维摩经注释书》对伯3006号写卷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菅野博史《净影寺慧远<维摩义记>の研究——注释の一特征と分科》对隋代慧远《维摩义记》的注释方法作了饶有兴味的研究。 平井宥庆《敦煌本北朝期维摩经疏にぁらゎれた思想》指出北朝《维摩经》注疏写本中存在着中国思想,并对这些思想进行了研究。 释果朴《敦煌写卷P.3006[支谦]本<维摩诘经>注解考》出版后,朱文光《敦煌写卷P.3006<维摩诘经>译注者之谜——从释果朴之推证看敦煌学涉及的学术面向》分析了释果朴的推证思路,并指出这一推证所涉及的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包括文物鉴定、法书学、目录学、版本学、校讎学)、语文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语汇等)等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 写本价值与评价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关注的是《维摩经》注疏对禅宗研究、敦煌佛教和中国佛教史的影响。筱原寿雄《敦煌の禅籍と矢吹庆辉》介绍了矢吹庆辉对敦煌禅宗典籍研究的贡献,特别提及北图生24《维摩经关中释抄》等《维摩经》疏的价值。 上山大俊《敦煌佛教の研究》著录了致72《净名经集解关中疏》、重20《净名经集解关中疏》、洪34《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帝86《维摩诘经杂释》、淡76《维摩诘经抄》、生24《净名经关中释抄》、为86等号《维摩经》注疏。 杨富学《敦煌文献对中国佛教史研究的贡献》探讨了敦煌文献在中国佛教史研究领域的贡献,其中介绍了北图生24《维摩经关中释抄》等写卷的文献价值。 《维摩诘经讲经文》是一种特殊体裁的《维摩经》注疏,学界关于《维摩诘经讲经文》的研究同样持续不衰,并主要集中在文体、文献整理、语言文字与文学研究四个方面。 文体研究方面,陈寅恪是较早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他在《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中,对罗振玉《敦煌零拾》中所收录的《维摩诘经俗讲》(即《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这一佛教文体的渊源流布及影响进行了考证和研究。 此后,向达《唐代俗讲考》进一步对包括《维摩诘经讲经文》在内的“俗讲”体裁进行了考辨。 上世纪80年代,王重民、向达等《敦煌变文研究》对敦煌变文写本的分类、变文释义、变文的发生、发展和转变、讲唱变文的仪式和方法等均有论述,斯4571、斯3872、伯2292、北图光94号、伯3079号、罗振玉旧藏等数号《维摩诘经讲经文》悉数被纳入著者的视野。 牛龙菲《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且谈变文之“变”》 通过对北光94、伯3079、斯4571等数号《维摩诘经讲经文》和其他变文的考察,不仅探讨了变文的来源问题,对变文之“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高国藩《论敦煌民间变文》关注的则是《维摩诘经讲经文》等在民间流传的变文。 程毅中《唐代俗讲文体制补说》补充说明了《维摩诘经讲经文》等俗讲文的体制特征。 金冈照光《讲唱体类》、伏俊连《关于变文体裁的一点探索》均对包括《维摩诘经讲经文》在内的变文讲唱体裁进行了探索。 萧登福《唐世佛家之讲经文与敦煌变文》、伏俊连《论变文与讲经文的关系》两文探讨了《维摩诘经讲经文》等佛教讲经文与变文的关系。 萧信雄《<维摩诘经>讲经文与注疏之比较研究》则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维摩诘经讲经文》与《维摩经》注疏的同异。 文献整理方面,戴密微《列宁格勒所藏敦煌汉文写本简介》简要介绍了部分列宁格勒所藏的敦煌汉文写本的情况,其中著录了F101和F252号两号《维摩诘经讲经文》写卷。 韩建瓴、邵红《<敦煌石室讲经文研究>内容述要》概要叙述了部分敦煌本《讲经文》的内容,其中涉及北图光94号《维摩诘经讲经文》。 项楚《<维摩碎金>探索》对弗鲁格编号101《维摩诘经讲经文》作了专题研究。 郭在贻、张涌泉、黄征《敦煌变文整理校勘中的几个问题》探讨了敦煌变文整理校勘中的一些问题,《维摩诘经讲经文》是其中的重要考察对象。 张弘《敦煌讲经文叙录》对敦煌本《维摩经讲经文》作了详尽的叙录。 何剑平《<维摩诘经讲经文>的撰写年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文献资料,考察了斯4571、弗鲁格编号101、斯3872、伯2292、弗鲁格编号252等5号《维摩诘经讲经文》的创作年代。 郑炳润《敦煌佛教故事类讲唱文学所见净土宗与禅宗》对《维摩诘经讲经文》等讲唱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禅宗和净土宗思想进行了考辨。 杨雅惠《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研究》 则广泛搜集并将学界关于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的有关研究成果撰写成综述。海客《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碎金》、《维摩经押座文》诸文作为词条收入《敦煌学大辞典》,对《维摩诘经讲经文》作了系统梳理和概要介绍。 文字研究方面,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对敦煌变文中部分文字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如认为《维摩诘经讲经文》中“乘”为第一人称代词,和“我”相同,并举出许多例证,为读者理解文意提供了方便。 袁宝《变文词语考释录》同样对《维摩诘经讲经文》在内的敦煌变文写本词语加以考辨,并作了释录。 郭在贻、张涌泉、黄征《敦煌写本书写特例发微》将敦煌写本殊异于今的书写特点归纳为十九个条例,并以《维摩诘经讲经文》等写本文字的具体书写为例,为敦煌写本的整理乃至其他古籍的校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黄征《敦煌变文疑难字词考辨》对部分敦煌变文如《维摩诘经讲经文》中的“鬼神挨”、“碧落、碧沼”、“英信”、“超详”等疑难字词进行了考辨,方便了研究者的阅读与理解。 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 、张涌泉《敦煌俗字探源录》 和《大型字典收藏敦煌卷子用字失误举例》 均对包括《维摩诘经讲经文》在内的敦煌写卷中的文字字义、用法进行了研究。 文学研究方面,金冈照光《敦煌の文学》研究了包括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在内的一些敦煌文学作品,探讨了敦煌文学的特点。 邱镇京《敦煌变文述论》对敦煌变文进行了概要性的论述,其中介绍了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 郑阿财《敦煌孝道文学研究(上)》探讨了一些敦煌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孝道思想,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也是其中之一。 张鸿勋《敦煌讲唱文学韵例初探》对《持世菩萨第二》和《维摩经押座文》等敦煌讲唱体写卷的文学音韵问题进行了讨论。 傅云子《敦煌俗文学之发见及其展开》通过考察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等民间讲唱作品,追溯了敦煌俗体文学的发现、发展过程。 潘重规《王梵志诗校辑读后记》中对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也有所涉及。 加地哲定《中国佛教文学》考察了部分中国佛教文学作品的特点,北图光94等数号《维摩经讲经文》也被悉数收入。 周绍良《敦煌文学刍议及其他》对敦煌文学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介绍了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 郭在贻《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也涉及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的介绍。 颜廷亮《敦煌文学概论》是一部关于敦煌文学的入门性著作,其中也介绍了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等作品。 曲金良《敦煌佛教文学研究》通过对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等敦煌佛教文学作品的辨析,研究了敦煌佛教文学的一些特点。 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则在隋、唐、五代的大历史背景中考察了燕乐、杂言、歌辞等文学形式,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等讲唱体文学作品被纳入其中。 杨雄《敦煌论稿》涉及北图光94等数号《维摩经讲经文》介绍。 张涌泉《旧学新知》收录了著者历年来关于敦煌写卷的研究成果,对北图光94《维摩经讲经文》等变文、讲经文的研究成果也一并收入。 何剑平《敦煌维摩诘文学中的金粟如来》专门探讨了北图光94《维摩诘经讲经文》等敦煌《维摩经》文学作品中的“金粟如来”形象,该文广征博引,考辨极为详尽。 何氏《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则是一部关于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的专题论著。 刘楚华《读<维摩诘经十四品诗>》不仅发表了对《维摩诘经十四品诗》的读后感悟,还将其与北图光94《维摩诘经讲经文》作了对比研究。 六、结语 百年来关于《维摩经》注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以上仅对相关成果作了粗略的罗列与评述,疏漏之处肯定还有不少。但从以上简单的学术回顾可以看出,关于《维摩经》注疏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仍有许多课题尚待研究者深入,比如敦煌遗书中,到底存在多少号《维摩经》注疏?这些注疏的大概情况又是如何?学界对这些问题虽然有所涉及但仍存争议。 摸清家底,是全面研究《维摩经》注疏的前提,因此对《维摩经》注疏系统专题文献整理仍是一个尚待进一步拓展的课题。 原刊《2007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