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


2014/9/4    热度:254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

  寅五、业门2 卯一、征

  复次,业门云何?

  卯二、释2 辰一、标列二种

  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

  辰二、随别广释2 巳一、与果门2 午一、标列

  与果门者,有五种应知。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他增上果。

  午二、随释3 未一、与初三果2 申一、举不善业3 酉一、与异熟果2 戌一、释2 亥一、举杀生业道

  与异熟果者,谓于杀生亲近、修习、多修习故,于那落迦中受异熟果。

  亥二、例余业道

  如于杀生,如是于余不善业道亦尔。

  戌二、结

  是名与异熟果。

  与异熟果等者:此中唯约上不善业,说于那落迦中受异熟果。当知软中诸不善业,亦生傍生或饿鬼中,如前业位说故。

  酉二、与等流果

  与等流果者,谓若从彼出,来生此间人同分中,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增猛利贪,增猛利瞋,增猛利痴,是名与等流果。

  与等流果等者:此中诸相,如其次第,十不善业之所引发。果相似因,名等流果。

  酉三、与增上果

  与增上果者,谓由亲近、修习、多修习诸不善业增上力故,所感外分光泽尠少,果不充实,果多朽败,果多变改,果多零落,果不甘美,果不恒常,果不充足,果不便宜,空无果实。

  与增上果等者:外器世间一切有情共业所感。由业增上,此诸相生,名增上果。一一差别,如十不善次第应知。

  申二、翻例善业

  当知善业,与此相违。

  当知善业与此相违者:善业与果,亦有异熟、等流及增上别。然相相违,翻彼应知。

  未二、与现法果2 申一、略标列

  与现法果者,有二因缘,善不善业与现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

  与现法果等者:谓若作业或善不善,彼增上力略由二种。一、由欲解增上,于自所作心生欲乐及胜解故;二、由依事增上,于他尊重、或有恩所、或有苦所有所作故。

  申二、随别释2 酉一、由欲解2 戌一、标列

  应知欲解复有八种。一、有顾欲解,二、无顾欲解,三、损恼欲解,四、慈悲欲解,五、憎害欲解,六、净信欲解,七、弃恩欲解,八、知恩欲解。

  应知欲解复有八种等者:于中有顾、无顾欲解,依自所生。损恼、慈悲欲解,依他所生。憎害、净信欲解,依敬田生。弃恩、知恩欲解,依恩田生。

  戌二、随释8 亥一、有顾欲解

  有顾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顾恋其身、顾恋财物、顾恋诸有,造不善业。

  有顾欲解造不善业等者:谓由顾恋其身,或由顾恋财物,或由顾恋诸有,造不善业,是名三种增上有顾欲解。此中诸有,谓于现法生所依处诸所有事,即外四大及所造色。不能舍离贪着受用,是名顾恋。

  亥二、无顾欲解

  无顾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以增上欲解,不顾其身、不顾财物、不顾诸有,造作善业。

  亥三、损恼欲解

  损恼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损恼欲解造不善业。

  亥四、慈悲欲解

  慈悲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业。

  亥五、憎害欲解

  憎害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随一种尊重处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业。

  亥六、净信欲解

  净信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等,以增上品净信欲解造作善业。

  憎害欲解造不善业等者:起瞋恚心,是名为憎。起杀害心或恼害心,是名为害。尊重处事有多差别,谓师长等应知。

  亥七、弃恩欲解

  弃恩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所,及[1]随一种恩造之处,以增上品背恩欲解、欺诳欲解、酷暴欲解造不善业。

  弃恩欲解造不善业等者:此中酷暴欲解,谓起邪见乐作诸恶故。

  亥八、知恩欲解

  知恩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等,以增上品知恩欲解、报恩欲解所作善业。

  酉二、由事2 戌一、不善业2 亥一、标

  由事故者,若不善业,于五无间及彼同分中,亦有受现法果者。

  亥二、释2 天一、五无间业

  五无间业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

  五无间业等者:谓若作业,定堕无间大那落迦,当知此业名无间业。于中害母、害父、害阿罗汉,成就杀生究竟业道。破和合僧,成就妄语究竟业道。于如来所恶心出血,成就杀生加行业道,以如来身不可害故。(如俱舍论十八卷一页说29,93a)

  天二、无间业同分2 地一、列

  无间业同分者,谓如有一,于阿罗汉尼及于母所行秽染行。打最后有菩萨。或于天庙、衢路、市肆立杀羊法,流行不绝。或于寄托、得极委重、亲友、同心、耆旧等所损害欺诳。或于有苦、贫穷、困乏、无依无怙为作归依,施无畏已,后返加害,或复逼恼。或劫夺僧[2]门。或破坏灵庙。

  地二、结

  如是等业,名无间同分。

  无间业同分等者:谓不善业极上品故,当堕无间那落迦故,与五无间同种类故,由是说言无间同分。于中诸业不善增上,成极重罪,随应当知。

  戌二、善业2 亥一、举劝进等3 天一、劝进母等2 地一、举母2 玄一、举于具信

  若诸善业由事重故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母无正信,劝进开化,安置建立于具信中。

  玄二、例具戒等

  如无正信,于具信中;如是犯戒,于具戒中;悭吝,于具舍中;恶慧,于具慧中亦尔。

  地二、例父

  如母,父亦尔。

  母无正信劝进开化等者:谓以种种方便,于母若父未闻正法无正信者,能令生信。若毁犯戒,能令不犯。若悭吝财,能令惠舍。若有恶慧,能令弃舍,知正拣择。如是令自父母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是名劝进开化安置建立。

  天二、供养起慈定等2 地一、举于起慈定者

  或于起慈定者供养承事。

  地二、例于起无诤定等

  如于起慈定者,如是于起无诤定、灭尽定、预流果、阿罗汉果供养承事亦尔。

  天三、供养佛等2 地一、举于佛所

  又亲于佛所供养承事。

  地二、例于僧所

  如于佛所,如是于学无学僧所亦尔。

  或于起慈定者供养承事等者:此中慈定,谓慈无量。于定位中,普缘十方,安住无倒有情胜解,修慈俱心,故名慈定。从定心出,是名为起。又无诤定,谓能守护他烦恼行之所引摄无痴智见性,及彼相应等持诸心心法。(如显扬论四卷五页说31,498b)又灭尽定,谓不还果或阿罗汉,由止息想作意为先故,诸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是名灭尽定。如是等类补特伽罗,一切有情供养承事,由彼能为有情作诸义利及与饶益故。

  亥二、翻例损害

  若即于此尊重事中,与上相违,由损害因缘起不善业,受现法果。

  若即于此尊重事中等者:前说于尊重事起作善业,受善法果。今说于彼由损害缘,造不善业,受果亦尔。五无间业前已别说,此应除之,唯说所余。

  未三、与他增上果3 申一、标

  与他增上果者,谓亦由受现法果业。

  申二、释2 酉一、由佛等力2 戌一、举佛世尊

  犹如如来所住国邑,必无疾疫灾横等起。佛神力故,无量众生无疾、无疫[3]、无有灾横,得安乐住。

  戌二、例轮王等

  如佛世尊,如是转轮圣王及住慈定菩萨亦尔。

  酉二、由菩萨施

  若诸菩萨以大悲心观察一切贫穷困苦业天所恼众生,施以饮食财谷库藏皆令充足。由此因缘,彼诸众生得安乐住。

  申三、结

  如是等类,是他增上所生现法受业应知。

  与他增上果等者:此增上果从他所生,亦由自业所感,是故说言与他增上果。谓如佛世尊所住国邑,必无疾疫灾横等起。又如菩萨大悲行施,拔济一切贫穷困苦。由是因缘,彼诸众生得安乐住。此安乐住虽从他生,当知非不由自业感。由是说言亦由受现法果业。此业若无,彼果非有。如有颂言:见业障现前,积集损恼故;现有诸有情,不感菩萨施。(摄论三卷十二页31,148c)结文中说是他增上所生现法受业,亦具二义应知。谓是他增上所生,亦是现法受业所感。由是安立与他增上果名。

  巳二、损益门2 午一、举损害门3 未一、标

  损益门者,谓于诸有情,依十不善业道,建立八损害门。

  未二、征

  何等为八?

  未三、列

  一、损害众生,二、损害财物,三、损害妻妾,四、虚伪友[4]证损害,五、损害助伴,六、显说过失损害,七、引发放逸损害,八、引发怖畏损害。

  引发怖畏损害者:此依后三不善道建立应知。

  午二、例利益门

  与此相违,依十善业道,建立八利益门应知。

  寅六、业增上3 卯一、征

  业增上云何?

  卯二、标

  谓猛利极重业。

  卯三、释2 辰一、标列

  当知此业由六种相。一、加行故;二、串习故;三、自性故;四、事故;五、所治一类故;

  所治一类故者:谓所应治诸不善业,乃至寿尽一类相续,无损害故。

  六、所治损害故。

  辰二、随释6 巳一、加行

  加行故者,谓如有一,由极猛利贪瞋痴缠,及极猛利无贪、无瞋、无痴加行,发起诸业。

  巳二、串习

  串习故者,谓如有一,于长夜中,亲近、修习、若多修习不善善业。

  巳三、自性2 午一、依不善业辨

  自性故者,谓于绮语,粗恶语为大重罪;于粗恶语,离间语为大重罪;于离间语,妄语为大重罪。于欲邪行,不与取为大重罪;于不与取,杀生为大重罪。于贪欲,瞋恚为大重罪;于瞋恚,邪见为大重罪。

  午二、依善业辨2 未一、于三褔事

  又于施性,戒性无罪为胜;于戒性,修性无罪为胜。

  未二、于三慧事

  于闻性,思性无罪为胜;如是等。

  巳四、事

  事故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随一种尊重处事,为损为益,名重事业。

  巳五、所治一类

  所治一类故者,谓如有一,一向受行诸不善业,乃至寿尽无一时善。

  巳六、所治损害

  所治损害故者,谓如有一,断所对治诸不善业,令诸善业离欲清净。

  寅七、业颠倒2 卯一、征

  业颠倒云何?

  卯二、释2 辰一、标列

  此有三种应知。一、作用颠倒,二、执受颠倒,三、喜乐颠倒。

  辰二、随释3 巳一、作用颠倒2 午一、举杀生业道2 未一、于误杀2 申一、标颠倒

  作用颠倒者,谓如有一,于余众生思欲杀害,误害余者。

  申二、辨相似

  当知此中,虽有杀生,无杀生罪;然有杀生种类、杀生相似同分罪生。

  虽有杀生无杀生罪等者:此中杀生,由于余有情事,彼业现行而得究竟。此业非是圆满业道所摄,由是说言虽有杀生无杀生罪。然于余生感得寿量短促彼等流果,由是说有杀生种类杀生相似同分罪生。

  未二、于非情2 申一、标颠倒

  若不误杀其余众生,然于非情加刀杖已,谓我杀生。

  申二、辨相似

  当知此中,无有杀生,无杀生罪;然有杀生种类、杀生相似同分罪生。

  无有杀生无杀生罪等者:此中加害非实有情,由是说言无有杀生无杀生罪。然于余生感得外分光泽尠少彼增上果,由是说有杀生种类杀生相似同分罪生。

  午二、例不与取等

  如杀生业道,如是不与取等一切业道,随其所应,作用颠倒应知。

  巳二、执受颠倒2 午一、执无罪褔2 未一、标彼立

  执受颠倒者,谓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施无受[5],乃至广说一切邪见。

  未二、显彼执

  彼作是执:毕竟无有能杀、所杀,若不与取乃至绮语,亦无施与、受斋、修褔、受学尸罗;由此因缘,无罪无褔。

  毕竟无有能杀所杀等者:此即前业因中彼邪见相应知。

  午二、执褔无罪2 未一、于杀生

  又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众生憎梵、憎天、憎婆罗门。若彼憎恶,唯应杀害。杀彼因缘,唯福无罪。

  未二、于不与取等

  又于彼所起不与取乃至绮语,唯获福德,无有非福。

  若有众生憎梵憎天等者:此即前业因中彼法想相应知。

  巳三、喜乐颠倒

  喜乐颠倒者,谓如有一,不善业道现前行时,如游戏法,极为喜乐。

  喜乐颠倒等者:此即前业因中彼喜乐相应知。

  寅八、业差别3 卯一、征

  业差别云何?

  卯二、列2 辰一、体性差别

  谓有作业,有不作业;有增长业,有不增长业;有故思业,有不故思业。

  辰二、种类差别

  如是定异熟业、不定异熟业,异熟已熟业、异熟未熟业,善业、不善业、无记业,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施性业、戒性业、修性业,褔业、非褔业、不动业,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顺现[6]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过去业、未来业、现在业,欲系业、色系业、无色系业,学业、无学业、非学非无学业,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曲业、秽业、浊业,清净业、寂静业。

  卯三、释2 辰一、体性摄3 巳一、作不作业2 午一、作

  作业者,谓若思业,若思已所起身业、语业。

  午二、不作

  不作业者,谓若不思业,若不思已不起身业、语业。

  巳二、增长不增长业2 午一、增长4 未一、标简

  增长业者,谓除十种业。

  未二、征起

  何等为十?

  未三、别列

  一、梦所作业,二、无知所作业,

  无知所作业者:谓于所作有罪无罪,无有觉慧,无所知故。

  三、无故思所作业,

  无故思所作业者:如下不故思业释应知。

  四、不利不数所作业,

  不利不数所作业者:若非上品意乐之所发起,是名不利所作业。及于彼业不乐亲近、修习、或多修习,是名不数所作业。

  五、狂乱所作业,

  狂乱所作业者:谓由痴狂、心乱、痛恼所逼而有所作故。

  六、失念所作业,

  失念所作业者:谓于有罪虽有觉慧及有所知,而住忘念、住不正知,作不应作故。

  七、非乐欲所作业,

  非乐欲所作业者:谓所作业由他教敕,非自起彼欲乐故。

  八、自性无记业,

  自性无记业者:如下无记业释应知。

  九、悔所损业,

  悔所损业者:谓如造作不善业已,还即如法疾疾悔除,令还净故。

  十、对治所损业。

  对治所损业者:谓依世间及出世间诸对治道,或能损伏、或能永害彼彼种故。

  未四、结名

  除此十种,所余诸业名为增长。

  午二、不增长

  不增长业者,谓即所说十种业。

  巳三、故思不故思业2 午一、故思

  故思业者,谓故思已,若作业、若增长业。

  午二、不故思

  不故思业者,谓非故思所作业。

  故思业及不故思业者:谓先思量已,随寻思已,随伺察已,而有所作,名故思业。若异此者,即名不故思业。如下摄事分说。(陵本九十卷二页6792)

  辰二、种类摄15 巳一、定不定受业2 午一、顺定受

  顺定受业者,谓故思已,若作若增长业。

  午二、顺不定受

  顺不定受业者,谓故思已,作而不增长业。

  顺定受业及顺不定受业者:谓由此业定受彼果,是名顺定受业。又所作业不定受果,是名顺不定受业。又顺定受业,谓故思所造重业。不定受业,谓故思所造轻业,如下摄事分说。(陵本九十卷二页6793)

  巳二、已熟未熟业2 午一、异熟已熟

  异熟已熟业者,谓已与果业。

  午二、异熟未熟

  异熟未熟业者,谓未与果业。

  巳三、善等性业3 午一、善

  善业者,谓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业。

  午二、不善

  不善业者,谓贪瞋痴为因缘业。

  午三、无记

  无记业者,谓非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亦非贪瞋痴为因缘业。

  巳四、律仪等摄业3 午一、律仪所摄

  律仪所摄业者,谓或别解脱律仪所摄业,或静虑等至果断律仪所摄业,或无漏律仪所摄业。

  律仪所摄业等者:七众所受律仪戒,是名别解脱律仪。依止静虑及诸等至,伏断现行诸烦恼缠,是名静虑等至果断律仪。证谛现观,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是名无漏律仪。摄决择分广辩应知。(陵本五十三卷五页[7]4222)

  午二、不律仪所摄3 未一、标

  不律仪所摄业者,谓十二种不律仪类所摄诸业。

  未二、征

  何等十二不律仪类?

  未三、列

  一、屠羊,二、贩鸡,三、贩猪,四、捕鸟,五、罝兔,六、盗贼,七、魁脍,八、守狱,九、谗剌,十、断狱,十一、缚象,十二、呪龙。

  午三、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

  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者,谓除三种律仪业及不律仪类业,所余一切善、不善、无记业。

  巳五、施等性业2 午一、约法相辨2 未一、举施性2 申一、标列

  施性业者,谓若因缘、若等起、若依处、若自性。

  申二、随释4 酉一、因缘

  彼因缘者,谓以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

  酉二、等起

  彼等起者,谓无贪、无瞋、无痴俱行,能舍所施物、能起身语业思。

  彼等起等者:此中文应长读。当知体即是思。谓由此思,能舍所施物,能起身语业,如是故名能舍所施物能起身语业思。此思与无贪、无瞋、无痴俱时现行,是名无贪、无瞋、无痴俱行。

  酉三、依处

  彼依处者,谓以所施物及受者为依处。

  彼依处等者:当知此中有情数物、无情数物,一切总说名所施物。于有苦者、或有恩者、或亲爱者、或尊胜者,是其所施,一切总说名为受者。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五卷十四页2128)

  酉四、自性

  彼自性者,谓思所起能舍所施物身业、语业。

  未二、例戒性等2 申一、标随应

  如施性业,如是戒性业、修性业随其所应应知。

  申二、释差别2 酉一、戒性2 戌一、指同

  此中戒性业,因缘、等起如前。

  戌二、显别2 亥一、自性

  自性者,谓律仪所摄身语业等。

  亥二、依处

  依处者,谓有情、非有情数物。

  酉二、修性4 戌一、因缘

  修性因缘者,谓三摩地因缘,即无贪、无瞋、无痴。

  戌二、等起

  等起者,谓彼俱行引发定思。

  戌三、自性

  自性者,谓三摩地。

  自性谓三摩地者:谓四无量,慈悲喜舍是此所说,修福业摄故。

  戌四、依处

  依处者,谓十方无苦无乐等有情界。

  依处谓十方无苦无乐等有情界者:四无量普缘十方一切有情为所依处。此诸有情略有三品。一者、无苦无乐,二者、有苦,三者、有乐。三摩呬多地中广辩其相。(陵本十二卷十二页1013)今于此中,唯举最初,略无余二,故置等言。

  午二、约补特伽罗相辨

  又具施戒修者所有相貌,应知一切如余处说。

  巳六、褔等业3 午一、褔

  福业者,谓感善趣异熟,及顺五趣受善业。

  午二、非褔

  非福业者,谓感恶趣异熟,及顺五趣受不善业。

  午三、不动

  不动业者,谓感色无色界异熟,及顺色无色界受善业。

  谓感善趣异熟等者:谓业若感人天总异熟果,是名善趣异熟善业。于异熟中感有别报顺生乐受,是名顺五趣受善业。如是乐受从异熟生,或现缘生,随应当知。下非福业及不动业感果总别准此应释。

  巳七、顺乐受等业3 午一、顺乐受

  顺乐受业者,谓福业及顺三静虑受不动业。

  谓福业及顺三静虑受不动业者:福业总别能顺乐受,如前已说。下三静虑皆有乐受灌洒其身。能感彼地诸不动业,亦名顺乐受业。复次当知,此三静虑皆得建立名无动处。业能趣彼,得不动名。谓外欲等散动断故,立初静虑为无动处。第二、第三静虑中,后后所有诸动断故,当知亦得名无动处。如下摄事分说。(陵本九十七卷十八页7303)

  午二、顺苦受

  顺苦受业者,谓非福业。

  午三、顺不苦不乐受

  顺不苦不乐受业者,谓能感一切处阿赖耶识异熟业,及第四静虑以上不动业。

  谓能感一切处阿赖耶识异熟业等者:阿赖耶识唯是异熟,彼相应受自性唯舍,由是说言能感彼业名顺不苦不乐受业。又第四静虑以上诸地,舍念清净,最极寂静;能感彼业,亦名顺不苦不乐受业。

  巳八、顺现法受等业3 午一、顺现受

  顺现法受业者,谓能感现法果业。

  谓能感现法果业者:若所作业意乐增上、加行增上、良田增上,于现法中异熟成熟,是名能感现法果业。

  午二、顺生受

  顺生受业者,谓能感无间生果业。

  能感无间生果业者:若所作业于现法中异熟未熟,于次生中当生异熟,是名能感无间生果业。

  午三、顺后受

  顺后受业者,谓能感彼后生果业。

  谓能感彼后生果业者:若所作业现法次生异熟未熟,从此以后异熟方熟,是名能感彼后生果业。

  巳九、过去等业3 午一、过去

  过去业者,谓住习气位,或已与果、或未[8]与果业。

  谓住习气位或已与果或未与果业者:谓过去世业缘现行,熏彼种生,依自相续,当得生起,是名住习气位业。若于现法异熟已生,即此说明已与果业。若顺生受或顺后受,即此说名未与果业。

  午二、未来

  未来业者,谓未生未灭业。

  谓未生未灭业者:无明为缘,善不善业当得现行。简彼现在,名未生业;简彼过去,名未灭业。

  午三、现在

  现在业者,谓已造、已思、未谢灭业。

  巳十、欲系等业3 午一、欲系

  欲系业者,谓能感欲界异熟,堕欲界业。

  午二、色系

  色系业者,谓能感色界异熟,堕色界业。

  午三、无色系

  无色系业者,谓能感无色界异熟,堕无色界业。

  巳十一、学等业3 午一、学

  学业者,谓若异生、若非异生,学相续中所有善业。

  谓若异生至所有善业者:此中异生,唯说内法,彼相续中所有善业亦名学业。谓求解脱者所有善法,亦是有学义故。(如集论二卷十二页说31,670b)又非异生,谓诸圣者,此中唯说预流、一来、不还,有所应学名有学故。

  午二、无学

  无学业者,谓无学相续中所有善业。

  午三、非学非无学

  非学非无学业者,谓除前二,余相续中所有善、不善、无记业。

  余相续中所有善不善无记业者:谓除有学、无学,所余一切异生相续,是名为余。彼所有业,名非学非无学业。

  巳十二、见断等业3 午一、见所断

  见所断业者,谓受恶趣不善等业。

  午二、修所断

  修所断业者,谓受善趣善、不善、无记[9]业。

  谓受恶趣不善等业者:谓有见道所断法者,依彼诸见,起贪、瞋、慢及无明、疑,造不善业,当往恶趣;或迷谛理,修无想定,当生无想,谓为解脱;如是等类,皆名见所断业。由是差别,故于文中置有等言,等取善业、无记业故。

  午三、非所断

  无断业者,谓世出世诸无漏业。

  谓世出世诸无漏业者:此无漏业通世出世。谓若一切有学,唯出世法名为无漏。若诸无学,世出世法皆名无漏,以彼相续漏已尽故。

  巳十三、黑黑异熟等业4 午一、黑黑异熟

  黑黑异熟业者,谓非福业。

  黑黑异熟业等者:由非福业能感各别处所那落迦趣故,名黑黑异熟业。以彼业果异熟皆是黑品摄故。

  午二、白白异熟

  白白异熟业者,谓不动业。

  白白异熟业等者:由不动业能感各别处所天趣,故名白白异熟业。业果异熟俱白品摄,故作是说。

  午三、黑白黑白异熟2 未一、标所摄

  黑白黑白异熟业者,谓褔业。

  未二、释所以

  有不善业为怨[10]对故,由约未断非褔业时所有褔业而建立故。

  黑白黑白异熟业等者:谓由是业能感余处所有诸生,故名黑白黑白异熟业。由于是处有二业果现前可得,是故总说以为一业。此复云何?谓此福业有非福业为怨对故,乃至广说。如文可知。

  午四、非黑非白无异熟等

  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者,谓出世间诸无漏业,是前三业断对治故。

  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等者:此能对治前三黑黑异熟等业,令其永断,若未生者令不当生,若已生者令得离系,由是说言能尽诸业。唯出世间无漏业摄,简非黑品、白品感异熟业,由是说言非黑非白无异熟业。

  巳十四、曲等业2 午一、第一义3 未一、曲

  曲业者,谓诸外道善不善业。

  曲业等者:外道善不善业皆由邪见所起,故名曲业。如是邪见非内法有,是故不说此法异生。

  未二、秽2 申一、外道摄

  秽业者,谓即曲业亦名秽业。

  谓即曲业亦名秽业者:由彼曲业邪见所起,即此为依,障生功德,是故曲业亦名秽业。

  申二、此法异生摄

  又有秽业,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颠倒见者、住自见取者、邪决定者、犹预觉者所有善不善业。

  又有秽业等者:此说内法异生亦有秽业。谓有内法异生,于圣教中闻正法已,不如实解,执法为法,非义为义,是即名为于圣教中颠倒见者。或有异生,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常安住自见取中,是名住自见取者。或有异生,于一切法起无相见,拨一切相皆是无相,是即名为邪决定者。或有异生,于所闻法不生胜解,无清净信,是即名为犹豫觉者。如是等类诸所有业亦名秽业,污道摄故。

  未三、浊2 申一、外道摄

  浊业者,谓即曲业、秽业亦名浊业。

  谓即曲业秽业亦名浊业者:此亦唯说外道善不善业应知。

  申二、此法异生摄

  又有浊业,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不决定者、犹预觉者所有善不善业。

  午二、第二义2 未一、标唯外道

  又有差别,唯于外道法中有此三业。

  未二、释曲等名

  由邪解行义故,名曲;由此为依,能障所起诸功德义故,名秽;能障通达真如义故,名浊;应知。

  巳十五、清净等业2 午一、清净

  清净业者,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正决定者、不犹预觉者所有善业。

  清净业等者:谓由净信为依所有善业,是故彼业得清净名。

  午二、寂静

  寂静业者,谓住此法非异生者,一切圣者所有学无学业。

  寂静业等者:谓由已趣各别烦恼寂静,是故彼业得寂静名。

  寅九、业过患2 卯一、征

  业过患云何?

  卯二、释2 辰一、举七种2 巳一、标列

  当知略说有七过患。谓杀生者杀生为因,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现法后法罪,受彼所生身心忧苦。

  巳二、随释7 午一、能为自害

  云何能为自害?谓为害生发起方便,由此因缘,便自被害,若被系缚,若遭退失,若被诃毁;然彼不能损害于他。

  午二、能为他害

  云何能为他害?谓即由此所起方便,能损害他。由此因缘,不自被害乃至诃毁。

  午三、能为俱害

  云何能为俱害?谓即由此所起方便,能损害他。由此因缘,复被他害,若被系缚乃至诃毁。

  午四、生现法罪

  云何生现法罪?谓如能为自害。

  午五、生后法罪

  云何生后法罪?谓如能为他害。

  午六、生现法后法罪

  云何生现法后法罪?谓如能为俱害。

  午七、受彼所生身心忧苦

  云何受彼所生身心忧苦?谓为害生发起方便,而不能成六种过失,又不能办随欲杀事,彼由所欲不会因缘,便受所生身心忧苦。

  受彼所生身心忧苦中六种过失者:即前已说自害等是。

  辰二、指广说2 巳一、约犯尸罗辨

  又有十种过患,依犯尸罗。如经广说应知。

  又有十种过患等者:尸罗亏损由十因缘。谓由最初恶受尸罗律仪,乃至最后所受失坏。声闻地中广辩其相。(陵本二十二卷八页1911)由彼因缘,成十过患,是故此中作如是说。

  巳二、约犯五事辨

  又有四种不善业道,

  又有四种不善业道者:谓杀生、不与取、欲邪行、妄语业道应知。

  及饮诸酒以为第五。依犯事善男[11]学处,佛薄伽梵说多过患应知。广说如阐地迦经。

  癸三、生杂染2 子一、征

  云何生杂染?

  子二、释2 丑一、总标列

  谓由四种相应知。一、由差别故;二、由艰辛故;三、由不定故;四、由流转故。

  丑二、随别释4 寅一、生差别2 卯一、标列

  生差别者,当知复有五种。一、界差别,二、趣差别,三、处所差别,四、胜生差别,五、自身世间差别。

  卯二、随释5 辰一、界差别

  界差别者,谓欲界及色无色界生差别。

  辰二、趣差别

  趣差别者,谓于五趣四生差别。

  辰三、处所差别

  处所差别者,谓欲界中有三十六处生差别,色界中有十八处生差别,无色界中有四处生差别,如是总有五十八生。

  辰四、胜生差别2 巳一、于人中2 午一、总标

  胜生差别者,谓欲界人中有三胜生。

  午二、列释3 未一、黑胜生生

  一、黑胜生生。谓如有一,生旃荼罗家,若卜羯娑家,若造车家,若竹作家,若生所余下贱贫穷乏少财物饮食等家,如是名为人中薄福德者。

  未二、白胜生生

  二、白胜生生。谓如有一,生剎帝利大富贵家,若婆罗门大富贵家,若诸长者大富贵家,若生所余豪贵大富多诸财谷库藏等家,如是名为人中胜褔德者。

  未三、非黑非白胜生生

  三、非黑非白胜生生。谓如有一,非前二种生处中家者。

  巳二、于天中3 午一、欲界天

  又欲界天中亦有三种胜生。一、非天生,二、依地分生,三、依虚空宫殿生。

  午二、色界天

  又色界中有三种胜生。一者、异生无想天生,二者、有想天生,三者、净居天生。

  又色界中有三种胜生等者:初一唯外道异生,次一通一切凡圣,后一唯诸圣者。

  午三、无色界天

  又无色界中有三胜生。一、无量想天生,二、无所有想天生,三、非想非非想天生。

  辰五、自身世间差别

  自身世间差别者,谓于十方无量世界中,有无量有情无量生差别应知。

  寅二、生艰辛2 卯一、引经说2 辰一、举二量2 巳一、血量3 午一、标

  生艰辛者,如薄伽梵说:汝等长时驰骋生死,身血流注过四大海。

  午二、征

  所以者何?

  午三、释2 未一、举生象马等中

  汝等长夜,或生象、马、驼、驴、牛、羊、鸡、鹿等众同分中,汝等于彼多被斫截身诸支分,令汝身血极多流注。

  未二、例生人中

  如于象等众同分中,人中亦尔。

  巳二、泪量

  又复汝等于长夜中,丧失无量父母兄弟姊妹亲属,又复丧失种种财宝诸资生具,令汝洟泪极多流注,如前血量。

  辰二、例乳量

  如血、洟泪,如是当知所饮母乳其量亦尔。

  卯二、结应知

  如是等类生艰辛苦无量差别应知。

  寅三、生不定2 卯一、显不定4 辰一、于父母2 巳一、明算计

  生不定者,如薄伽梵说:假使取于大地所有一切草木根茎枝叶等,截为细筹,如四指量,计算汝等长夜展转所经父母,如是众生曾为我母,我亦长夜曾为彼母;如是众生曾为我父,我亦长夜曾为彼父。

  巳二、释无尽

  如是算计,四指量筹速可穷尽,而我不说汝等长夜所经父母其量边际。

  辰二、于苦乐2 巳一、举苦

  又复说言:汝等有情自所观察,长夜展转,成就第一极重忧苦今得究竟。

  今得究竟者:谓趣清净究竟涅槃故。

  汝等当知,我亦曾受如是大苦。

  巳二、例乐

  如苦,乐亦尔。

  辰三、于处所

  又复说言:我观大地,无少处所可得汝等长夜于此处所未曾经受无量生死。

  辰四、于眷属

  又复说言:我观世间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不为汝等若母,若父、兄弟、姊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若余尊重,若等尊重。

  卯二、显生量

  又如说言:若一补特伽罗于一劫中所受身骨,假使有人为其积集不烂坏者,其聚量高王舍城侧广博胁山。

  寅四、生流转2 卯一、征

  云何生流转?

  卯二、释2 辰一、约自身辨3 巳一、标

  谓自身所有缘起,当知此即说为流转。

  巳二、征

  云何缘起?

  巳三、释2 午一、嗢柁南列

  嗢柁南曰:

  体门义差别 次第难释词 缘性分别缘 摄诸经为后

  午二、长行释9 未一、缘起体3 申一、征

  云何缘起体?

  申二、释2 酉一、略说2 戌一、标

  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

  戌二、释

  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

  酉二、广显2 戌一、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2 亥一、征

  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

  亥二、释2 天一、辨相2 地一、辨2 玄一、受生义2 黄一、前际摄2 宇一、无明缘行

  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

  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等者:谓于过去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曾何体性?曾何种类?所有无知,是名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身语二业欲色界有,在下名非福,在上名不动;意通三界,若在欲界名福非福,在上二界唯名不动;是名身语意业福与非福不动差别。由感欲界爱非爱果,是故彼业名福非福;感上二界无动地生,是故彼业名为不动。如下差别中解。(陵本九卷十六页703)

  宇二、行缘识

  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

  由此随业识等者:新所作业能熏识故,识被熏已,名随业识。此为后有相续识因,能生后有相续果故。

  黄二、中际摄2 宇一、释生长2 宙一、生起位2 洪一、识缘名色

  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

  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者:执取自体所起我贪,是名内爱;乐着戏论起境界贪,是名外爱。将受生时,由彼二爱增上现行,故于生处喜乐驰趣而被拘碍。如前意地生相中说。(陵本一卷十六页80)由是此说正现在前以为助伴。

  洪二、名色缘六处等

  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

  在母腹中至差别而转者:此中因识谓一切种子识;果识谓异熟识。当知体即阿赖耶识,望义说别因果异名。果识生时,从其最初,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是名羯罗蓝位。从此以后,眼等诸根及所依处次第而生。如前意地已说。(陵本一卷十九页96)是名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又在母腹有八位别,谓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钵罗赊佉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如前意地释。(陵本二卷三页117)是名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

  宙二、增长位

  于母胎中,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

  宇二、辨业果

  尔时感生受业与异熟果[12]。

  于母胎中至与异熟果者:由相续识与所依身安危共同,色非色蕴和合俱转,由是说言与名色俱。生已增长,历处胎位、出生位、婴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乃至老年位,后后殊胜,由是说言渐渐增长。于尔所时,应知说名顺生受业与异熟果。今说彼业名感生受,义无差别,谓能感无间生果业故。

  玄二、流转义2 黄一、别释其相2 宇一、名色缘识2 宙一、标义

  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

  又此异熟识等者:此异熟识非谓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意说眼等六识名异熟识,从彼异熟之所生故,据实应言异熟生识。如下摄事分缘起中说。(陵本九十三卷二页6991)眼等六处是名六依,眼等六识依托转故,唯恒所依是此依义,故于文中说有必言。

  宙二、释依

  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

  俱有依根曰色等者:由根与识和合俱转,故说彼根名俱有依。此说眼等五净色根是名曰色。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施设此名为意根,前灭为依后法生故,是名等无间灭依根。唯心心所,非色蕴摄,是故曰名。以非色蕴不可现见,唯由语言之所呼召,令能生解,由是义故得名蕴称。眼等五识依色根转,意识依意根转,由是说言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

  宇二、识缘名色2 宙一、释色等名

  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

  又五色根至所余曰名者:色中有四差别:一、五色根,此唯清净色;二、根所依大种,即清净色根所依大种色;三、根处所,此谓清净色根不相离所造色;四、彼能生大种,即能生造色之大种色;如是一切,总名曰色。余非色蕴诸心心所,总名曰名。

  宙二、显识执受

  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

  黄二、结显互缘

  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

  地二、结

  如是名为从前际,中际诸行缘起生;中际生已,流转不绝。

  由识执受诸根等者:此中正显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识,唯此恒遍执受所依故。有漏诸行因果不断,是名堕相续法。此相续法名色摄尽。由阿赖耶先业所引,故能恒遍执受诸根;由能执受一切名色,因果展转相续不断,是谓流转。

  天二、料简2 地一、四生差别3 玄一、指依胎生

  当知此中依胎生者,说流转次第。

  玄二、简卵湿生

  若卵生湿生者,除处母胎,余如前说。

  除处母胎余如前说者:谓如前说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次第而生,乃至广说诸相差别,卵生湿生一切皆有,由是故说除处母胎余如前说。

  玄三、别辨化生2 黄一、欲色界

  若于有色有情聚中,谓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决定圆满而生,与前差别。

  若于有色有情至与前差别者:此说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顿具,非如胎卵湿生有情根次第生,由是故说与前差别。

  黄二、无色界

  若于无色界,以名为依,及色种子为依,识得生起;以识为依,名及色种子转。从此种子,色虽断绝,后更得生;与前差别。

  若于无色界至与前差别者:摄事分说:在无色界诸有情类,识依于名及色种子,名及色种依识而转。由彼识中有色种故,色虽间断,后当更生。如是名为此中差别。(陵本九十三卷二页6994)与此文同,然义更显。当知此义且依未建立阿赖耶识圣教而说。若已建立阿赖耶识,当知此说依色种子,色种子转,即彼阿赖耶识因分所摄,除彼识外,更无余种为因性故。

  地二、三业差别

  又由福业,生欲界人天;由非福业,生诸恶趣;由不动业,生色无色界。云何不生?由不生故,趣清净究竟。

  戌二、从中际后际生及彼不生趣清净究竟2 亥一、总征

  云何从中际,后际诸行缘起生?

  亥二、别释2 天一、从中际后际生2 地一、别辨2 玄一、中际摄2 黄一、明二果

  谓中际已生补特伽罗,受二种先业果。谓受内异熟果,及境界所生受增[13]上果。

  谓受内异熟果等者:领受自体业异熟生,是名内异熟果;领受境界业增上生,是名外增上果。如是二种皆先业引,名先业果。

  黄二、辨二因2 宇一、引因2 宙一、辨相2 洪一、能引2 荒一、明缘起2 日一、别显二支2 月一、无明缘行

  此补特伽罗或闻非正法故,或先串习故,于二果愚。由[14]愚内异熟果故,于后有生苦不如实知;由迷后有后际无明增上力故,如前于诸行若作若增长。

  月二、行缘识

  由此新所作业,故说此识名随业识。

  由愚内异熟果至名随业识者:谓于异熟果所摄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有受者所有无知,名内异熟果愚。即由此故,亦于当来后有生苦不如实知。由于后有不实知故,便于未来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未来为当有耶?为当无耶?当何体性?当何种类?总此说名后际无明。以此为缘增上力故,如于前际造作增长诸行,即于尔时行为缘故,熏变于识,识于现法随业而行,由是故说名随业识。

  日二、结说现法

  即于现法中,说无明为缘故行生,行为缘故识生。

  荒二、释识名2 日一、名因识

  此识于现法中名为因识,能摄受后生果识故。

  日二、名六识身

  又总依一切识,说名六识身。

  又总依一切识说名六识身者:谓随业识于现法中,约就一切相续为名,总有六识差别可得,说彼六识名一切识。即依彼一切识,此识总说名六识身。当知此中一切相续,所谓诸根。如下摄事分说。(陵本一百卷十五页7510)复次,当知此识名六识身是密意[15]说,体唯异熟,非异熟生故。

  洪二、所引

  又即此识是后有名色种子之所随逐,此名色种子是后有六处种子之所随逐,此六处种子是后有触种子之所随逐,此[16]触种子[17]是后有受种子之所随逐。

  宙二、结名

  如是总名于中际中后有引因应知,由此能引识乃至受一期身故。

  又即此识是后有名色种子之所随逐等者:缘起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当知此依当来生起次第,假说彼种有先后别,是故此中说名色等后后随逐,由此义显所引缘起。

  宇二、生因2 宙一、辨3 洪一、受缘爱

  由先异熟果愚引后有已,又由第二境界所生受果愚故,起缘境界受爱。

  洪二、爱缘取

  由此爱故,或发欲求,或发有求;或执欲取,或执见、戒及我语取。

  洪三、取缘有

  由此爱取和合资润,令前引因转名为有。

  由此爱故至转名为有者:爱有三种,所谓欲爱、色爱及无色爱。由有欲爱,故发欲求;由有色爱及无色爱,故发有求。取有四种,所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如下差别中说。(陵本十卷一页725)由此爱取和合资润前所引因,所谓识乃至受五法种子,令彼种子能有当生,能令生有将入现在,由是说言转名为有。

  宙二、结

  即是后有生因所摄。

  即是后有生因所摄者:前说境界受愚及与爱取,皆是后有生因所摄。

  玄二、后际摄2 黄一、约引因辨

  从此无间,命既[18]终已,随先引因所引识等受最为后,此诸行生,或渐或顿。

  此诸行生或渐或顿者:胎、卵二生诸行生时,名之为渐,由有生及等生趣起相差别故。湿、化二生诸行生时,名之为顿,由彼身分顿时起故。如下差别中说。(陵本十卷二页730)

  黄二、约生因辨

  如是于现法中,无明触所生受为缘故爱,爱为缘故取,取为缘故有,有为缘故生,生为缘故老病死等诸苦差别。或于生处次第现前,或复种子随逐应知。

  老病死等诸苦差别等者:内身变异,有老病死诸苦生;境界变异,有愁叹苦忧恼诸苦生,是名老病死等诸苦差别。如是诸苦,或有处所即于生处次第现前;或有处所虽不现前,然种随逐。由是当知,生为根本,诸苦相续;若证无生,苦乃永灭。

  地二、总结

  如是于中际中,无明缘行等、受缘爱等为因缘故,后际诸行生。

  天二、后际不生趣清净究竟3 地一、趣清净

  复有先集资粮,于现法中,从他闻音,及于二果诸行,若于彼因、彼灭、彼趣灭行如理作意,由此如理作意为缘,正见得生,从此次第得学无学清净智见。

  复有先集资粮至清净智见者:声闻地说:涅槃法缘略有二种,一、胜,二、劣。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及内如理作意。云何劣缘?谓此劣缘乃有多种,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乃至若依三摩地。(陵本二十一卷三页1821)今于此中,说彼劣缘名为资粮。先世已集,名为先集。于现法中,从他闻音,及与如理作意,当知是名修集胜缘。从他听闻依四圣谛教授教诫言音,是名从他闻音。既闻音已,依四圣谛如理思惟,是名如理作意。于中二果诸行,意说苦谛,由异熟果是苦自体,及增上果是苦依处故。彼因、彼灭、彼趣灭行,如次应知即后三谛。由此如理作意为缘,能正悟入苦唯是苦,集唯是集,灭唯是灭,道唯是道,是名正见得生。此中正见,加行位摄,观无所取及无能取正智生故。由此便能于四圣谛入真现观,证得有学清净智见,及能成就究竟现观,证得无学清净智见。有学智见唯名清净,无学智见名善清净,先后次第所证别故。

  地二、明永断2 玄一、辨断相2 黄一、标渐次

  由此智见,无明及爱永断无余。

  黄二、辨差别2 宇一、证慧解脱

  由此断故,于彼所缘不如实知无明触所生受亦复永断。由此断故,永离无明,于现法中证慧解脱。

  宇二、证心解脱

  若于无明触所生受相应心中所有贪爱,即于此心得离系故,贪爱永灭,于现法中证心解脱。

  由此智见至证心解脱者:此中无明及爱,即前所说异熟果愚及缘境界受爱。此由有学清净智见令永寂静,及由无学清净智见令永灭没,是故总说永断无余。如下摄异门分释。(陵本八十三卷二十三页6349)由无明爱永断无余,即于二果为所缘时,能如实知,不令贪爱,是故诸无明触所生诸受亦复随断。如是永离无明,说于现法证慧解脱;永灭贪爱,亦于现法证心解脱。由无明触所生诸受相应心中,所有相应贪爱烦恼,亦于其心得离系故。

  玄二、成经说2 黄一、由无明灭得无生法

  设彼无明不永断者,依于识等受最为后所有诸行后际应生;由无明灭故,更不复起,得无生法。

  设彼无明至得无生法者:此中成前慧解脱义。谓现法中,设彼无明不永断者,是则诸有无明犹未断时,所有识等受最为后诸行后际应生。由无明灭,依于后际识乃至受更不复起,由是说言得无生法。

  是故说言:无明灭故,行灭;次第乃至异熟生触灭故,异熟生受灭。

  黄二、由爱灭故得无生法

  于现法中无明灭故,无明触灭;无明触灭故,无明触所生受灭;无明触所生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如前得无生法。由此故说取等恼最为后诸行永灭。

  由此故说取等恼最为后诸行永灭者:此中等言,等取有及生、老、病、死、愁、叹、苦、忧。应知此永灭故,亦复说言得无生法。

  地三、辨涅槃2 玄一、有余依2 黄一、标义

  如是于现法中诸行不转;由不转故,于现法中,于有余依界证得现法涅槃。

  如是于现法中诸行不转等者:此中诸行,谓前所说无明触、受及爱。于现法中不流转故,说名不转。即此不转,名于现法中住有余依般涅槃界,是亦名为证得现法涅槃。

  黄二、释相2 宇一、显清净

  彼于尔时,唯余清净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乃至有识身在,恒受离系受,非有系受。

  宇二、显无生

  此有识身乃至先业所引寿量恒相续住。若寿量尽,便舍识所持身。此命根后所有命根无余永灭,更不重熟。

  彼于尔时唯余清净识缘名色等者:住有余依涅槃界时,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有余未尽,而得说名清净鲜白,非于当来内身能取能满故。名色与识更互为缘,杂染建立,如下自说。(陵本十卷十七页819)为简彼故,得清净名。乃至有识身住未灭,彼恒领受离系诸受,无有系缚。当知此离系受明触所生,彼有系受无明触生。彼受已灭,是故说言非有系受。

  玄二、无余依2 黄一、显证得

  又复此识与一切受任运灭故,所余因缘先已灭故,不复相续,永灭无余,是名无余依涅槃界,究竟寂静处。

  黄二、显能趣

  亦名趣求涅槃者,于世尊所梵行已立,究竟涅槃。

  又复此识至究竟涅槃者:受有二种。一者、所依麤重受,二者、彼果境界受。一一受中,各复有四。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七十七卷十九页5922)依此总说名一切受。由识与受任运灭故,是名无余依涅槃界。此命根后所有命根,是名所余因缘。先已灭故,余更不续,亦无余灭,是名究竟寂静处。常随涅槃,常以涅槃为其究竟,是名趣求涅槃者。若于诸佛自然通达八圣道支,究竟修习无复退失,是名于世尊所梵行已立。若复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究竟涅槃。

  申三、结

  如是已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又于中际,若流转,若清净;是名缘起体性。

  未二、缘起门2 申一、征

  缘起门云何?

  申二、释2 酉一、标

  谓依八门,缘起流转。

  酉二、列

  一、内识生门,二、外稼成熟门,三、有情世间死生门,四、器世间成坏门,五、食任[19]持门,六、自所作业增上势力受用随业所得爱非爱果门,七、威势门,八、清净门。

  谓依八门缘起流转等者:此中八门,与缘起初胜法门经中说义无别。彼经说有受用世俗境界缘起,谓缘眼色生于眼识,三事和合,便有其触,触为缘受,如是广说;即此第一内识生门。彼经说有食因缘起,谓求诸谷、田、种、水缘,发生芽等;即此第二外稼成熟门。彼经说有一切生身相续缘起,谓由能引能生诸分,引生一切所引所生;即此第三有情世间死生门。彼经说有一切生身依持缘起,谓诸世界,由诸因缘施设成坏;即此第四器世间成坏门。彼经说有任持缘起,谓由四食,诸根大种安住增长;即此第五食任持门。彼经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谓由不善善有漏业,施设三恶人天趣别;即此第六自所作业增上势力受用随业所得爱非爱果门。彼经说有自在缘起,谓善修治静虑为缘,诸修定者随所愿乐,如是皆成终无别异;即此第七威势门。彼经说有清净缘起,谓依他音及依自内如理作意,发生正见,能灭无明;无明灭故,诸行随灭;广说乃至由生灭故,老死随灭;即此第八清净门。此所说义,准彼应知。

  未三、缘起义2 申一、征

  缘起义云何?

  申二、释2 酉一、显甚深

  谓离有情义,是缘起义;

  谓离有情义是缘起义者:谓无主宰,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是名离有情义。

  于离有情复无常义,是缘起义;

  于离有情复无常义是缘起义者:唯法所显,然性无常,剎那不住,是名于离有情复无常义。

  于无常复暂住义,是缘起义;

  于无常复暂住义是缘起义者:法已生时,唯生剎那随转,是名于无常复暂住义。

  于暂住复依他义,是缘起义;

  于暂住复依他义是缘起义者:谓法生时,托众缘转,是名于暂住复依他义。

  于依他离作用义,是缘起义;

  于依他离作用义是缘起义者:依他缘生,剎那即灭,无动作故,无实作用,是名于依他离作用义。

  于离作用复因果相续不断义,是缘起义;

  于离作用至是缘起义者:此显因果相续流转,无有间绝,故作是说。

  于因果相续不断复因果相似转义,是缘起义;

  于因果相续不断至是缘起义者:此显种种因果品类差别,及显因果互相符顺,故作是说。

  于因果相似转复自业所作义,是缘起义。

  于因果相似转至是缘起义者:此显因果决定,不相杂乱,故作是说。

  酉二、明建立2 戌一、问

  问:为显何义建立缘起耶?

  戌二、答

  答:为显因缘所摄染污、清净义故。

  为显因缘所摄染污清净义故者:如说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此显因缘所摄染污义。如说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此显因缘所摄清净义。

  未四、缘起差别3 申一、征

  缘起差别云何?

  申二、释2 酉一、指经广说

  谓于前际无知等,如经广说。

  如经广说者:谓如缘起经说。

  酉二、别释句义12 戌一、无明差别2 亥一、约所知事辨3 天一、十九种无知2 地一、释15 玄一、于前际无知

  于前际无知云何?谓于过去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曾何体性?曾何种类?所有无知。

  于前际无知等者:此中无知,无明异名。谓由无明覆蔽真实,于所知境不能了知,故名无知。由于过去诸行无常法性不了知故,是名于前际无知。由此无知,起如是疑:疑我常住,分别过去为曾有耶?疑无因生,分别过去为曾无耶?疑自体别,分别过去曾何体性?疑生处别,分别过去曾何种类?自体别者,三界众生有四种得自体差别,谓由自害,不由他害;或由他害,不由自害;或由自害,亦由他害;或非自害,亦非他害;如是差别,如前界施设建立中已说。(陵本五卷七页344)今生处别者,谓三界五趣四生应知。

  玄二、于后际无知

  于后际无知云何?谓于未来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未来为当有耶?为当无耶?当何体性?当何种类?所有无知。

  于后际无知等者:此说未来名为后际,谓未来诸行当生法性不了知故,余如前解。

  玄三、于前后际无知

  于前后际无知云何?谓于内起不如理犹预,谓何等是我?我为何等?今此有情从何所来?于此没已当往何所?所有无知。

  于前后际无知等者:于现在世名前后际,待过去世是后际,待未来世是前际故。由此无知,唯于内身各别诸行起如是疑:谓从前际来,于诸行中何等是我?若此没已,往至后际,于诸行中我为何等?此说疑我自体。色等五蕴是名诸行,于此五蕴各别生疑,故作是说:何等是我?我为何等?又疑从前际来或往后际我之依处,故作是说:今此有情从何所来?于此没已当往何所?

  玄四、于内无知

  于内无知云何?谓于各别诸行起不如理作意,谓之为我所有无知。

  玄五、于外无知

  于外无知云何?谓于外非有情数诸行起不如理作意,谓为我所所有无知。

  玄六、于内外无知

  于内外无知云何?谓于他相续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怨亲中所有无知。

  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者:于自身中各别诸行,若五种清净色,若色依处,若心、意、识,是名为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六卷九页5277)于外器世间非有情数诸行,是名为外。于他相续各别诸行,有情数故,说名为内;非自身故,说名为外;由是差别,得内外名。由此能生内外等爱,及后有爱、喜贪俱行爱、彼彼喜乐爱,是故建立此三无知。

  玄七、于业无知

  于业无知云何?谓于诸业起不如理分别,谓有作者所有无知。

  玄八、于异熟无知

  于异熟无知云何?谓于异熟果所摄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有受者所有无知。

  玄九、于业异熟无知

  于业异熟无知云何?谓于业及果起不如理分别所有无知。

  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者:诸业谓因,异熟谓果,因果相属名业异熟。若于诸业唯有行性不能了知,而妄计度我为作者,是名于业无知。若于一切世间业因所起,妄计自在、作者、生者,而更计我为其受者,名于异熟无知。或更于业及果不能了知相应道理,妄兴诽谤一切都无,是名于业异熟无知。由是因缘,于生天等非正处中起妄胜解,归依敬信;当知此非处信,即是业等无知所生。是故建立此三差别。

  玄十、于佛无知

  于佛无知云何?谓于佛菩提,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

  玄十一、于法无知

  于法无知云何?谓于正法善说性,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

  玄十二、于僧无知

  于僧无知云何?谓于僧正行,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

  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者:二断、二智,名佛菩提。如下菩萨地释。(陵本三十八卷一页3097)听闻正法,初中后善,是名正法善说性。如下异门分释。(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2)文巧义妙,故名善说。若应理行,若质直行,若和敬行,若随法行,如是差别名僧正行。又自然觉悟相名佛菩提,觉悟果相名正法善说性,随他所教正修行相名僧正行,由是建立三宝差别,所谓佛宝、法宝、僧宝。于此三宝所有功德不生敬信,是名无知。如是无知,或由不思惟起,闻说功德不了义故;或由邪思惟起,于所听闻不善领悟故;或由放逸故起,耽着诸欲,不乐亲近故;或由疑惑故起,不生胜解,无净信故;或由毁谤故起,住自见取,诽谤功德故;由此无知,能生一切外道邪见,是故建立此三差别。

  玄十三、于苦等无知2 黄一、举于苦谛

  于苦无知云何?谓于苦是苦性,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

  黄二、例于集等

  如于苦,当知于集、灭、道无知亦尔。

  于苦无知等者:苦集灭道,是为四谛。谓苦为真苦,集为真集,灭为真灭,道为真道,义无虚妄,唯圣所证,故名为谛。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法尔无诤,名苦性等。苦是染果,集是染因,灭是净果,道是净因,于如是等不能了知,是名于四无知。此亦能生一切邪见,是故建立此四差别。

  玄十四、于因等无知2 黄一、辨因果2 宇一、举于因

  于因无知云何?谓起不如理分别,或计无因,或计自在、世性、士夫、中间等不平等因所有无知。

  宇二、例于从因所生诸行

  如于因无知,于从因所生诸行亦尔。

  于因无知等者:自身缘起是名为因,缘生诸行是名为果。若于缘起妄计为无,是名无因论者。或复计余为因而不称理,是名不平等因论者。如是二计,若于因起,是名于因无知;若于果起,是名于因所生诸行无知。由是道理,故言亦尔。妄计诸行无因而生,或不平等因之所起故,由此能生生天方便增上慢,是故建立此二无知。

  黄二、广染净

  又彼无罪故名善,有罪故名不善;有利益故名应修习,无利益故名不应修习;黑故名有罪,白故名无罪;杂故名有分。

  又彼无罪故名善等者:此显前二染净种类差别,皆彼无知所摄,与缘起经开合有别,故唯说有十九种无知。此中杂故名有分者,谓黑白分间杂而有,故名有分。如说黑白黑白异熟业是。余文易知。

  玄十五、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云何?谓增上慢者,于所证中颠倒思惟所有无知。

  地二、结

  如是略说十九种无知。

  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等者:六触处者,谓眼等根名为六处,缘触生时,名六触处。若于其时无明相应,无明为缘便生于行、行缘识等,由是能引生死苦果。若于其时无明不起,尔时与触俱生六处,虽缘六境而不生染,彼无明因永灭寂静,便无缘行、行缘识[20]等,如实通达沙门果证,如是名为于六触处如实通达。于此所证若未通达,妄自颠倒,谓已通达,是名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此中无知能生沙门果增上慢,是故建立。

  天二、七种无知2 地一、总标列

  复有七种无知。一、世愚,二、事愚,三、移转愚,四、最胜愚,五、真实愚,六、染净愚,七、增上慢愚。

  地二、别明摄2 玄一、征

  前十九无知,今七无知,相摄云何?

  玄二、释

  谓初三无知摄初一,次三无知摄第二,次三无知摄第三,次三无知摄第四,次四无知摄第五,次二[21]无知摄第六,后一无知摄第七。

  复有七种无知等者:愚三际故,此名世愚;愚内外俱,此名事愚;愚业果俱,名移转愚;愚三宝故,名最胜愚;愚四谛故,名真实愚;愚能生因及所生法,名染净愚;愚沙门果证,名增上慢愚。

  天三、五种愚2 地一、总标列

  复有五种愚。一、义愚,二、见愚,三、放逸愚,四、真实义愚,五、增上慢愚。

  地二、明别摄2 玄一、征

  前十九愚,今五种愚,相摄云何?

  玄二、释

  谓见愚摄前六及于因所生法无知;放逸愚摄于业、异熟、俱无知;真实义愚摄于佛等乃至道谛无知;增上慢愚摄最后无知;当知义愚通摄一切。

  复有五种愚等者:愚于一切所知境界,是名义愚;邪解为依,推求分别,是名见愚;希求生天,不修正行,名放逸愚;不正通达三宝、四谛,是名真实义愚;颠倒妄计得沙门果,是名增上慢愚。

  亥二、约能知智辨2 天一、异门差别2 地一、辨差别

  复次,无知、无见、无有现观、黑暗、愚痴,及无明暗,如是六种无明差别,随前所说七无知事次第应知。

  地二、显总合

  于后二无知事总合为一,起此最后无明黑暗。

  复次无知无见等者:若于不现见法不能了知,是名无知。若于现见现在前法不能了知,是名无见。若于不由他缘自实所证不能了知,名无现观。于其实事不正了知,是名黑暗。于不实事妄生增益,是名愚痴。于所知事不能善巧,是名无明。成就诽谤一切邪见,是名为暗。如下异门分说。(陵本八十四卷二十页6413)今于此中,无明及暗总合为一,故言六种。如其次第配七无知,义应准释。

  天二、所治差别2 地一、辨2 玄一、约三慧辨

  复有差别。谓闻思修所成三慧所治差别,如其次第说前三种。

  玄二、约三品辨

  即此所治软中上品差别,说后三种。

  地二、结

  如是所治差别故,自性差别故,建立六种差别应知。

  复有差别等者:闻慧所治说名无知,思慧所治说名无见,修慧所治说无现观,此约所治差别建立前三;软品无明说名黑暗,中品无明说名愚痴,上品无明说无明暗,此约自性差别建立后三;如是总有六种差别应知。

  戌二、行差别3 亥一、身行3 天一、征

  身行云何?

  天二、标

  谓身业。

  天三、辨

  若欲界、若色界,在下名福非福,在上名不动。

  身行云何等者:入出息风,名为身行。风为导首,身业转故。身所作业,亦名身行。由愚痴者先起随顺身业风已,然后方起染污身业。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六卷十八页4552)今说身行,谓即身业,其义应知。又此身业唯欲色界有,是故说言若欲界、若色界,不通无色界,以无所依身故。若在欲界,所起身业感五趣生,是故彼业名福非福。若在色界,定地所摄,是故彼业名为不动。

  亥二、语行3 天一、征

  语行云何?

  天二、标

  谓语业。

  天三、辨

  余如前应知。

  语行云何等者:寻伺相应,是名语行。由此为先,语业随转,故说语行谓即语业。

  亥三、意行3 天一、征

  意行云何?

  天二、标

  谓意业。

  天三、辨

  若在欲界名福非福,在上二界唯名不动。

  意行云何等者:受想相应,是名意行。由此为先,意业方转,是故此说谓即意业。色无色界皆定地摄,故说彼业唯名不动。

  戌三、识差别2 亥一、辨相2 天一、举眼识2 地一、征

  眼识云何?

  地二、释

  谓于当来依止[22]眼根了别色境识,所有褔、非褔、不动行所熏发种子识,及彼种子所生果识。

  天二、例余识2 地一、例同

  如眼识,如是乃至意识应知亦尔。

  地二、显别

  由所依及境界,所起了别差别应知。

  由所依及境界所起了别差别应知者:所依谓眼等六根,境界谓色等六境,了别差别谓眼等六识。此结前说眼识乃至意识得名应知。

  亥二、料简

  此于欲界具足六种,色界唯四,无色界唯一。

  此于欲界具足六种等者:欲界具有眼等六识。色界除鼻舌识,唯有余四。无色界除眼等五,唯一意识。

  戌四、名色差别2 亥一、别辨种类2 天一、名差别2 地一、辨相4 玄一、受蕴

  受蕴云何?谓一切领纳种类。

  玄二、想蕴

  想蕴云何?谓一切了像种类。

  玄三、行蕴

  行蕴云何?谓一切心所造作意业种类。

  玄四、识蕴

  识蕴云何?谓一切了别种类。

  地二、料简

  如是诸蕴皆通三界。

  受蕴云何至皆通三界者:受谓领纳,想谓了相,行谓造作,识谓了别,此说四蕴自相差别。为显蕴义,故说彼彼一切种类,由一类总略义是蕴义故。如是四蕴皆通三界。

  天二、色差别2 地一、四大种2 玄一、征

  四大种云何?

  玄二、释2 黄一、出体

  谓地、水、火、风界。

  黄二、料简

  此皆通二界。

  地二、所造色2 玄一、征

  四大种所造色云何?

  玄二、释2 黄一、出体

  谓十色处及法处所摄色。

  黄二、料简

  欲界具十及法处所摄假色;色界有八及法处所摄色,然非一切。

  谓十色处及法处所摄色等者:眼等五根,色等五境,名十色处。若一切时意所行境,色蕴所摄,无见无对,是名法处所摄色。此复三种,谓律仪色、不律仪色,及三摩地所行境色。(如显扬一卷十三页释31,484a)初二假有,后一实有。于欲界中具十色处,及有律仪、不律仪色,是故说有法处所摄假色。于色界中,十色处除香味二,故唯有八;法处所摄色有三摩地所行境色及律仪色,无不律仪,故非一切。

  亥二、总释体性

  此亦二种。谓识种子所摄受种子名色,及于[23]彼所生果名色。

  此亦二种等者:此谓名色亦如六识说有二种,谓种子名色,及彼种子所生果名色。此种子名色随逐于识,由是说言为识种子之所摄受。

  戌五、六处差别3 亥一、辨相2 天一、举眼处2 地一、征

  眼处云何?

  地二、释

  谓眼识所依净色,由此于色已见、现见、当见。

  天二、例余处2 地一、标随应

  如眼处,如是乃至意处,随其所应尽当知。

  地二、例差别

  于一切处,应说三时业用差别。

  亥二、出体

  此亦二种。谓名色种子所摄受种子六处,及彼所生果六处。

  亥三、料简

  五在欲色界,第六通三界。

  由此于色已见现见当见者:此显眼处于一切时恒为眼识所依,故说于色已见、现见、当见。唯恒所依为定量故,说心心所名有所依。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五卷四页4403)余一切处说三时别,准此应释。

  戌六、触差别3 亥一、辨相2 天一、举眼触2 地一、征

  眼触云何?

  地二、释

  谓三和所生,能取境界净妙等义。

  天二、例余触

  如是余触,各随别境说相应知。

  亥二、出体

  此复二种。谓六处种子所摄受种子触,及彼所生果触。

  眼触云何等者:眼所生触,是名眼触。当知此触非唯眼生,根境识三和合生故;眼根依胜,得眼触名。由此取境,成三差别,若好、若恶、若二俱非,似色显现,由是说言能取境界净妙等义。

  亥三、料简

  欲界具六,色界四,无色界一。

  欲界具六等者:眼等六触,欲界全,色界阙无鼻舌二触,无色界唯有意触应知。

  戌七、受差别3 亥一、辨相3 天一、乐受

  乐受云何?谓顺乐诸根、境界为缘,所生适悦受,受所摄。

  天二、苦受

  苦受云何?谓顺苦二为缘,所生非适悦受,受所摄。

  天三、不苦不乐受

  不苦不乐受云何?谓顺不苦不乐二为缘,所生非适悦非不适悦受,受所摄。

  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者:此中三受由三所显,谓受因缘、受自性,及受所摄。受因缘者,谓顺乐、顺苦,及顺不苦不乐诸根境界。受自性者,谓适悦受、非适悦受、非适悦非不适悦受。受所摄者,谓适悦受、非适悦受、非适悦非不适悦受所摄身心。

  亥二、料简

  欲界三,色界二,第四静虑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唯有第三不苦不乐。

  亥三、出体

  此亦二种。谓触种子所摄受种子受,及彼所生果受。

  欲界三色界二等者:于色界中,前三静虑有乐受及不苦不乐受,唯无苦受,是故言二。余文易知。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

  --------------------------------------------------------------------------------

  [1] 「及」,磧砂作「造」。

  [2] 「僧」,磧砂作「沙」。

  [3] 「無疾無疫」,磧砂作「無疫無疾」。

  [4] 「友」,磧砂作「支」。

  [5] 「受」,大正作「愛」。

  [6] 「順現」,磧砂作「現順」。

  [7] 「五頁」,披尋記原作「三頁」。

  [8] 「未」,磧砂作「來」。

  [9] 「記」,磧砂作「說」。

  [10] 「怨」,大正作「惡」。

  [11] 「善男」,磧砂作「善男子」。

  [12] 「與異熟果」,磧砂、陵本作「名色與異熟果」,大正作「名已與異熟果」。「名色」,韓清淨註:「依攝事分刪」。

  [13] 「增」,磧砂作「僧」。

  [14] 「由」,磧砂作「內」。

  [15] 「意」,韓清淨手稿作「義」。

  [16] 「此名色種子…此」共三十二字,磧砂作「乃至」。

  [17] 「觸種子」,大正、陵本作「種子觸」。

  [18] 「既」,磧砂作「即」。

  [19] 「任」,磧砂作「住」。

  [20] 編按:「無緣行、行緣識」,即「無無明緣行、無行緣識」。

  [21] 「二」,磧砂作「六」。

  [22] 「止」,磧砂作「正」。

  [23] 磧砂無「於」字。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