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八


2014/9/4    热度:253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八

  背景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八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丙二、有寻有伺等三地3 丁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我今当说。

  丁二、略说决择2 戊一、别辨相2 己一、界建立摄2 庚一、那落迦有情依处2 辛一、问

  问:何故焰摩名为法王?为能损害诸众生故?为能饶益诸众生故?若由损害众生,名为法王,不应道理。若由饶益众生,今应当说云何饶益?

  辛二、答2 壬一、明饶益4 癸一、标

  答:由能饶益,不由损害。

  癸二、征

  何以故?

  癸三、释2 子一、举教诲

  若诸众生执到王所,令忆念故,遂为现彼相似之身。告言:汝等自所作业,当受其果。

  子二、令脱苦

  由是因缘,彼诸众生各自了知,自所作业,还自受果。便于焰摩使者,众生业力增上所生,犹如变化,非众生所,无反害心、无瞋恚心,不怀怨恨。

  便于焰摩使者等者:焰摩使者非实有情,由是说言非众生所。此由众生业力增上所生,显现似有,名如变化。

  乃由此故,感那落迦新业更不积集,故业尽已,脱那落迦趣。

  癸四、结

  是故焰摩由能饶益诸众生故,名为法王。

  壬二、显差别2 癸一、忆宿命

  若诸众生,生那落迦忆宿命者,焰摩法王更不教诲。

  癸二、不忆宿命4 子一、标应教诲

  若有生已不忆宿命,王便教诲。

  子二、举其种类

  略有三种补特伽罗,生那落迦不忆宿命。

  子三、列释差别3 丑一、极愚痴

  一、极愚痴。谓生边地,不解观察,随诸恶转。

  丑二、极放逸

  二、极放逸。谓受欲者,于诸欲中增上耽着,不解观察,随诸恶转。

  丑三、极邪见

  三、极邪见。谓成就一切诽谤邪见,不解观察,随诸恶转。

  子四、结令忆念

  由彼不能自然忆念,故令忆念。

  庚二、傍生有情依处2 辛一、总标列

  复次,二因缘故,大海水咸。一、生彼众生福增上故;二、陆地众生一分非福增上故。

  辛二、释所以2 壬一、出福增上

  所以者何?由水咸故,非人所涉,生彼无量微细众生不被采害。

  壬二、简他非福

  又大海中,种种珍宝差别可得,由水咸故,陆地众生一分难得。

  己二、杂染建立摄3 庚一、烦恼杂染2 辛一、标说

  复次,烦恼杂染决择,我今当说。

  辛二、释义3 壬一、明建立5 癸一、标

  如先所说烦恼杂染义当知。

  如先所说烦恼杂染义者:谓如本地分中有寻有伺地,烦恼杂染施设建立应知。(陵本八卷一页540)

  此烦恼由五种相建立差别。

  癸二、征

  何等为五?

  癸三、列

  一、自性故;二、自性差别故;三、染净差别故;四、迷断差别故;五、对治差别故。

  癸四、释5 子一、自性

  云何自性?略有二种。一、见性烦恼,二、非见性烦恼。

  子二、自性差别3 丑一、征

  云何自性差别?

  丑二、释2 寅一、烦恼差别3 卯一、略标

  略有十种。见性烦恼五种差别,非见性者亦有五种。总此十种,名为烦恼自性差别。

  卯二、别释2 辰一、出体性2 巳一、见性

  见性五者,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巳二、非见性

  非见性五者,谓贪、恚、慢、无明、疑。

  辰二、辨行相9 巳一、萨迦耶见2 午一、标相

  萨迦耶见者,于五取蕴,心执增益,见我、我所,名萨迦耶见。

  午二、辨类2 未一、标列

  此复二种。一者、俱生,二、分别起。

  未二、随释2 申一、俱生

  俱生者,一切愚夫异生乃至禽兽并皆现行。

  申二、分别起

  分别起者,诸外道等计度而起。

  巳二、边执见及邪见2 午一、别辨相2 未一、边执见3 申一、标一切相

  边执见者,于五取蕴,萨迦耶见增上力故,心执增益,见我断常,名边执见。

  申二、明分别起2 酉一、明摄2 戌一、常见摄

  常见所摄边执见者,谓六十二诸见趣中,计度前际诸遍常论、一分常论,及计后际诸有想论、无想论、非想非非想论。

  戌二、断见摄

  断见所摄边执见者,谓诸沙门、若婆罗门七事断论。

  酉二、料简

  此边执见唯分别起,无有俱生。唯除即此先世已来,串习随逐边执见等。

  申三、指其差别

  若有分别、若无分别差别之相,如本地分已广分别。

  六十二诸见趣中等者:摄事分说:又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谓四常见论、四一分常见论、二无因论、四有边无边想论、四不死矫乱论、十六有想论、八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七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陵本八十七卷二页6558)今于此中,且说断常边见所摄诸论,如文可知。言七事断论者,即彼七断见论。如本地分中有寻有伺地说。(陵本七卷八页503)此中由依过去及现在世起分别故,名计前际。依未来世起分别故,名计后际。二无因论、四有边无边想论、四不死矫乱论,及五现法涅槃论,皆邪见摄,故此不说。

  未二、邪见3 申一、标相

  邪见者,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

  申二、辨类2 酉一、标列

  当知此见略有二种。一者、增益,二者、损减。

  酉二、随释2 戌一、增益邪见

  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此四见等,一切皆名增益邪见。

  此四见等者:此中等言,等取俱有相应等法应知。

  戌二、损减邪见2 亥一、标举

  谤因、谤用、谤果、坏实事等,心执增益所有诸见,一切皆名损减邪见。

  心执增益所有诸见者:此中诸见,既名损减,应不说言心执增益,疑是衍文,或此应置增益见中。

  亥二、别释4 天一、谤因

  无施、无爱[1],亦无祠祀,是名谤因。

  天二、谤用

  无有妙行,亦无恶行,是名谤用。

  天三、谤果

  无有妙行、恶行诸业果及异熟,是名谤果。

  天四、坏实事

  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亦无世间真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如是一切名坏实事。

  无施无爱[2]至名坏实事者:此中诸相,如本地分有寻有伺地一一别释。(陵本八卷十四页612)言乃至广说者,谓无正至、正行等还灭相应知。

  申三、明摄

  又此邪见,即计前际诸无因论、边无边论、不死矫乱论,及计后际现法涅槃等论所有沙门、若婆罗门。

  午二、总结摄

  当知如是萨迦耶见以为根本六十二见,三见所摄,谓常见所摄诸边执见、断见所摄诸边执见,及诸邪见。

  巳三、见取

  见取者,于六十二诸见趣等,一一别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威势取执,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虚妄。由此见故,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是名见取。

  能得清净解脱出离者:执此无间方便以为清净,名为清净。或执以此解脱烦恼,名为解脱。及执以此出离生死,名为出离。如广五蕴论说。

  巳四、戒禁取

  戒禁取者,谓所受持随顺见取、见取眷属、见取随法若戒若禁,于所受持诸戒禁中,妄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威势执取,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虚妄。由此戒禁,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是名戒禁取。

  巳五、贪2 午一、标相

  贪者,谓能耽着,心所为性。

  午二、辨类

  此复四种。谓着诸见、欲、色、无色。

  巳六、恚2 午一、标相

  恚者,谓能损害,心所为性。

  午二、辨类

  此复四种。谓于损己他见、他有情所,及于所爱不饶益所、于所不爱作饶益所所有瞋恚。

  谓于损己他见等者:损己他见是瞋依处,瞋依彼生,是名见瞋,此为初一。余三依有情起,名有情瞋,如文易知。

  巳七、慢3 午一、标相

  慢者,谓令心举,心所为性。

  午二、辨类2 未一、四种

  此复四种。谓于诸见、于诸有情、于受用欲、于诸后有处起。

  未二、二种

  又此慢略有二种。一、惑乱慢,二、不惑乱慢。

  午三、别释4 未一、于有情处慢

  于有情处慢者,谓三慢类,已如前说。

  谓三慢类已如前说者:如前意地决择中说: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三、胜有情,四、内取蕴,五、已得未得颠倒,六、功德颠倒。(陵本五十五卷九页4424)此中前三,谓三慢类应知。

  未二、于受欲处慢

  于受用欲处慢者,谓由大财、大族、大徒众等现在前故,心遂高举。

  未三、于后有处慢

  于后有处慢者,谓由计我当有不有,广说乃至我当非想非非想等,若动不动,戏论造作诸爱趣中,现前转故,心遂高举。

  未四、不惑乱慢及惑乱慢3 申一、约七慢辨2 酉一、不惑乱慢

  不惑乱慢者,谓于下劣计己为胜、于等计等而生憍慢。

  谓于下劣计己为胜等者:慢有七种,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今说初一慢名不惑乱慢。集论中说:慢者,谓于下劣计己为胜,或于相似计己相似,心举为性。(集论四卷十页31,676c)所余六慢名惑乱慢,亦如集论一一别释应知。

  酉二、惑乱慢

  惑乱慢者,谓余六慢。

  申二、约受用资具辨2 酉一、惑乱慢

  又由受用鄙劣资具,自谓富乐,名惑乱慢。

  酉二、不惑乱慢

  若由受用胜妙资具,自谓富乐,名不惑乱慢。

  申三、约计后有辨2 酉一、惑乱慢

  又由邪行,谓后有胜,名惑乱慢。

  酉二、不惑乱慢

  若由正行,谓后有胜,名不惑乱慢。

  巳八、无明2 午一、标相

  无明者,谓于所知真实觉悟能覆、能障,心所为性。

  午二、辨类2 未一、四种2 申一、标列

  此略四种。一、无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污愚,四、不染污愚。

  申二、随释4 酉一、无解愚

  若于不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所有无智,名无解愚。

  酉二、放逸愚

  若于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散乱失念所有无智,名放逸愚。

  酉三、染污愚

  于颠倒心所有无智,名染污愚。

  酉四、不染污愚

  不颠倒心所有无智,名不染污愚。

  于颠倒心所有无智等者:非我计我,是名颠倒。彼心相应所有无智,名染污愚,此即我执无明。离我颠倒,法执相应所有无智,名不染污愚,此即法执无明。

  未二、二种2 申一、标列

  又此无明总有二种。一、烦恼相应无明,二、独行无明。

  申二、随释2 酉一、烦恼相应无明

  非无愚痴而起诸惑,是故贪等余惑相应所有无明,名烦恼相应无明。

  酉二、独行无明

  若无贪等诸烦恼缠,但于苦等诸谛境中,由不如理作意力故,钝慧士夫补特伽罗,诸不如实简择、覆障、缠裹、闇昧等心所性,名独行无明。

  巳九、疑2 午一、标体性

  疑者,犹豫二分不决定,心所为性。

  午二、明建立

  当知此疑,略由五相差别建立。谓于他世作用、因、果、诸谛、宝[3]中,心怀犹豫。

  略由五相差别建立等者:于他世中流转作用,心怀犹豫,是名初相。如是于彼妙行、恶行差别因性及彼果性,于四圣谛及佛法僧,心怀犹豫,如其次第名后四相。

  卯三、广辨4 辰一、辨能缘3 巳一、标缘二种

  如是所说十种烦恼,亦缘事转、亦缘烦恼。

  巳二、释其差别2 午一、约自地辨

  谓十烦恼皆与自地一切烦恼展转相缘,亦缘自地诸有漏事。

  午二、约上下地辨

  下地烦恼能缘上地烦恼及事,非上地惑能缘下地烦恼及事。

  巳三、结不广说

  如是烦恼展转相缘,及下地惑能缘上地。于此处所余决择文,更不复现。

  下地烦恼能缘上地烦恼及事者:此上地缘,当知唯自分别所起名境,非彼下地烦恼亲缘上地,不同分界故。

  辰二、辨性别2 巳一、总辨二性2 午一、举萨迦耶见2 未一、俱生

  复次,俱生萨迦耶见唯无记性,数现行故,非极损恼自他处故。

  未二、分别2 申一、在欲界

  若分别起萨迦耶见,由坚执故,与前相违。在欲界者,唯不善性。

  申二、在上地

  若在上地,奢摩他力所制持故,多白净法所摄受故,成无记性。由染污故,体是隐没。

  午二、例所余烦恼

  所余烦恼,由此道理,随应当知。

  由染污故体是隐没者:谓彼俱生、若分别起萨迦耶见,由染污慧为其体性,故彼无记是有覆摄,名是隐没。

  巳二、广不善性2 午一、由起恶行

  欲界烦恼为诸恶行安足处故,多不善性。

  午二、由往恶趣4 未一、标简

  又不善者,具三因缘能往恶趣,余则不定。

  具三因缘能往恶趣等者:此说能往恶趣。恶不善法由具三种因缘,则定能往。所余烦恼非不善性,不具三种能往恶趣因缘,则不决定往生恶趣。

  未二、征问

  何等为三?

  未三、别释3 申一、第一因缘

  谓极多修习,殷重、无间计为功德,不见其失、不见其患,纵情而起,是初因缘。

  申二、第二因缘

  用此烦恼以为依处,由身语意,于诸恶行作及增长,是第二因缘。

  申三、第三因缘

  由此烦恼断他善品,授不善品,是第三因缘。

  断他善品授不善品者:谓如诸邪见者,宣说、开示、建立彼所说义,令他随转,由是因缘,断他善根、生他邪见故。

  未四、简非

  除先所作能往恶趣顺后受业。

  除先所作能往恶趣顺后受业者:前说三种因缘,唯约现法不善烦恼为论。然先所作能往恶趣顺后受业,非能定往恶趣,此不具论,是故除之。

  辰三、辨相应2 巳一、六识相应

  又十烦恼,七唯意地,贪、恚、无明亦通五识。

  巳二、五受相应2 午一、举于欲界2 未一、辨一一

  又于欲界,四见及慢,喜、舍相应;

  四见及慢喜舍相应者:于五见中除其邪见,所余四见及慢,喜、舍相应,由彼邪见下别说故。

  贪,乐、喜、舍相应;恚,苦、忧、舍相应;邪见,喜、忧、舍相应;疑,忧、舍相应;无明,一切五根相应。

  未二、明所说

  此据多分相应道理,其余深细,后当广说。

  午二、例上诸地

  于上诸地随所有根,即与彼地烦恼相应。

  其余深细后当广说者:如下分别:是诸烦恼,几与乐根相应?乃至几与舍根相应?名约巨细道理建立,令久行者了自他身种种行解差别转故。(陵本五十九卷四页[4]4793)其义应知。

  辰四、辨所缘2 巳一、有事无事别2 午一、无事

  又十烦恼,见所断者,名曰无事,彼所缘事非成实故。

  午二、有事

  所余烦恼有事,无事彼相违故。

  巳二、分取全取别2 午一、取一分事

  又贪与慢缘有漏一分可意事生,恚缘一分非可意生,是故此三烦恼一分所生,名取一分。

  午二、取一切事

  所余烦恼,通缘内外若爱非爱,及俱相违有漏事生,是故说彼名曰遍行,取一切事。

  又十烦恼等者:如下分别:烦恼,几有事?几无事?谓诸见与慢是无事,于诸行中实无有我而分别转故。贪、恚是有事。无明、疑通二种。(陵本五十九卷三页4792)今于此中粗相建立,总说一切烦恼,见所断者,名曰无事。所余烦恼修所断者,应名有事,不通无事,相相违故,非由分别起故。如下自说:见、修所断诸漏烦恼,当知略有五种所缘。一、缘邪分别所起事境,二、缘见境,三、缘戒禁境,四、缘自分别所起名境,五、缘任运坚固事境。当知此中,前四所缘皆非成实,故彼烦恼名曰无事。第五所缘其相相违,以彼修所断漏,缘自任运坚固事境,由是因缘,应名有事。文说无事,其义难通,疑是衍文。

  寅二、随烦恼差别2 卯一、总标

  若有随顺如是烦恼、烦恼俱行、烦恼品类,名随烦恼。

  卯二、别释3 辰一、随顺烦恼摄2 巳一、征

  云何名随烦恼?

  巳二、释2 午一、明建立2 未一、显差别2 申一、标列

  略由四相差别建立。一、通一切不善心起;二、通一切染污心起;三、于各别不善心起;四、善、不善、无记心起,非一切处、非一切时。

  非一切处非一切时者:如下自释:寻伺乃至初静虑地。恶作、睡眠唯在欲界。由是说言非一切处。非去来今定相续转,由是说言非一切时。

  申二、随释2 酉一、不定地摄4 戌一、通一切不善心起

  谓无惭、无愧,名通一切不善心起。

  戌二、通一切染污心起2 亥一、出体

  随烦恼放逸、掉举、惛沈、不信、懈怠、邪欲、邪胜解、邪念、散乱、不正知,此十随烦恼,通一切染污心起。

  亥二、明系

  通一切处三界所系。

  戌三、各别不善心起2 亥一、辨体相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此十随烦恼,各别不善心起。若一生时,必无第二。

  亥二、明界系2 天一、出唯欲界

  如是十种,皆欲界系,除诳、谄、憍。

  天二、简所说余

  由诳及谄至初静虑。憍通三界,此并前二,若在上地,唯无记性。

  此并前二等者:义显憍及诳、谄,在欲界系,不善心起;若在上地,性唯无记。由奢摩他力所执持故,多白净法所摄受故,义如前说。

  戌四、通善不善无记心起2 亥一、出体性

  寻、伺、恶作、睡眠,此四随烦恼,通善、不善、无记心起,非一切处、非一切时。

  亥二、别明系2 天一、寻伺

  若有极久寻求伺察,便令身疲、念失,心亦劳损,是故寻、伺名随烦恼。此二乃至初静虑地。

  天二、悔眠

  恶作、睡眠唯在欲界。

  酉二、定地摄2 戌一、出体

  又有定地诸随烦恼。谓寻、伺、诳、谄、惛沈、掉举、憍、放逸、懈怠等。

  戌二、明系

  初静虑地有初四种,余通一切地。

  未二、显所摄

  若杂事中,世尊所说诸随烦恼,广说乃至愁、叹、忧、苦随扰恼等,及摄事分广所分别,如是一切诸随烦恼,皆是此中四相差别,随其所应,相摄应知。

  及摄事分广所分别者:摄事分中,分别烦恼建立差别,如彼广说应知。(陵本八十九卷七页6737)

  午二、明依处4 未一、标

  复次,诸随烦恼,若在欲界,略于十二处转。

  未二、征

  何等十二?

  未三、列

  谓执着恶行处;斗讼诤竞处;毁犯尸罗处;受学随转非善人法处;邪命处;耽着诸欲处;如所闻法义,心谛思惟处;于所思义,内心寂止方便持心处;展转受用财法处;不相杂住处;远离卧具房舍处;众苦所集处。

  未四、释2 申一、总标

  此十二处以为依止,如先所说贪着,乃至随扰恼等诸随烦恼,差别而转。

  如先所说贪着等者:如前已说:若杂事中,世尊所说诸随烦恼,广说乃至愁、叹、忧、苦随扰恼等,及摄事分广所分别。一一烦恼差别应知。

  申二、别配

  谓贪着、瞋恚、愚痴,依初处转;

  贪着瞋恚愚痴者:此说三不善根,如摄事分释应知。

  忿等乃至谄,依第二处转;

  忿等乃至谄者:摄事分说:若瞋恚缠,能令面貌惨裂奋[5]发,说名为忿。内怀怨结,故名为恨。隐藏众恶,故名为覆。染污惊惶,故名热恼。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为欺罔彼,内怀异谋,外现别相,故名为诳。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取,故名为谄。(陵本八十九卷七页6738)此应准释。

  无惭、无愧,依第三处转;

  无惭无愧者:摄事分说:于所作罪,望己不羞,故名无惭。于所作罪,望他不耻,故名无愧。

  诳等乃至谋害,依第四处转;

  诳等乃至谋害者:忿等乃至谄中,已说诳依第二处转。今复说彼及余乃至谋害,依第四处转。摄事分中未释此文,其义难知。

  矫诈等乃至恶作,依第五处转;

  矫诈等乃至恶作者:摄事分说:心怀染污,为显己德,假现威仪,故名为矫。心怀染污,为显己德,或现亲事、或行软语,故名为诈。又说现相、研求、以利求利、不敬、恶说、恶友、恶欲、大欲、自希欲,如是一切皆此所摄。又说恶作,未见彼释。

  不忍耽嗜等乃至不平等贪着,依第六处转;

  不忍耽嗜等者:摄事分说:于骂反骂,名为不忍。于瞋反瞋、于打反打、于弄反弄,当知亦尔。于自诸欲深生贪爱,名为耽嗜。又说遍耽嗜、贪、非法贪、执着、恶贪,如是一切皆此所摄应知。

  萨迦耶见、有见、无有见,依第七处转。

  萨迦耶见等者:摄事分说:妄观诸行为我、我所,或分别起、或是俱生,说名为见。萨迦耶见为所依止,于诸行中发起常见,名为有见。发起断见,名无有见。此应准知。

  贪欲等乃至不作意,依第八处转;

  贪欲等乃至不作意者:此中贪欲,谓贪欲盖。等言,等取瞋恚乃至疑盖。摄事分说:于所应作而便不作,非所应作而更反作,如所闻思修习法中,放逸为先,不起功用,名不作意。又说[梦-夕+登]瞢、不乐、频申、食不知量,皆此所摄,说乃至言。

  顾悦缠绵,依第九处转;

  顾悦缠绵者:摄事分说:于所缘境深生系缚,犹如美睡,隐翳其心,是故说名不应理转。其义当此顾悦缠绵。又说心下劣、抵突、諀訾,今此略不具说,当知亦依第九处转。

  不质直性、不柔和性、不随同分转性,依第十处转;

  不质直性等者:摄事分说:欺诳师长、尊重福田及同法者,名不纯直。身语二业皆悉高疏,其心刚劲,又不清洁,名不和软。于诸戒、见、轨则、正命皆不同分,名不随顺同分而转。此应准知。

  欲寻思等乃至家生系属寻思,依第十一处转;

  欲寻思等乃至家生系属寻思者:摄事分说八种寻思,谓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亲里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轻懱相应寻思、家势相应寻思。如彼别释应知。

  愁、叹等,依第十二处转。

  愁叹等者:此中等言,等取苦、忧及与扰恼。摄事分说:由可爱事无常转变,悲伤心戚,故名为愁。由彼发言咨嗟歔欷,故名为叹。因此拊膺,故名为苦。内怀冤结,故名为忧。因兹迷乱,故名为恼。(陵本八十八卷三页6644)此应准知。

  辰二、烦恼俱行摄2 巳一、简自性

  复次,此五见是慧性故,互不相应。自性自性不相应故。

  自性自性不相应故者:五见自性,体唯是慧,由是说彼随一自性,与余随一自性互不相应。

  巳二、简相违

  贪、恚、慢、疑更相违故,互不相应。贪染令心卑下,憍慢令心高举,是故贪、慢更互相违。

  贪恚慢疑更相违故等者:贪、恚缘境,爱非爱别,是故相违。慢、疑缘境,定不定别,是故相违。由是因缘,互不相应。又复贪、慢亦互相违,如文自释,然不应说定不相应。如前已说烦恼相应。谓无明与一切。疑都无所有。贪瞋互相无,此或与慢见。谓染爱时,或高举、或推求。如染爱,憎恚亦尔。(陵本五十五卷七页4416)其义应知。

  辰三、烦恼品类摄2 巳一、总标

  复次,如所说诸随烦恼,当知皆是烦恼品类。

  如所说诸随烦恼者:前说随烦恼自性,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陵本五十五卷十页[6]4430)今指彼说,一一差别应知。

  巳二、别显2 午一、配释2 未一、遍一切起3 申一、标

  且如放逸,是一切烦恼品类。

  申二、征

  所以者何?

  申三、释

  于染爱时,多生放逸;乃至疑时,亦有放逸。

  未二、各别类生4 申一、贪品类

  贪着、悭吝、憍高、掉举等,皆贪品类、皆贪等流。

  申二、瞋品类

  忿、恨、恼、嫉、害等,是瞋品类、是瞋等流。

  申三、邪见品类2 酉一、诳谄

  诳、谄,是邪见品类、邪见等流。

  酉二、覆

  覆,是谄品类,当知即彼品类等流。

  申四、痴品类

  余随烦恼,是痴品类、是痴等流。

  午二、简非2 未一、标简

  唯除寻、伺。

  未二、释名2 申一、出体性

  当知寻、伺,慧思为性,犹如诸见。若慧依止意言而生,于所缘境慞惶推究,虽慧为性,而名寻、伺。

  申二、显义别2 酉一、寻

  于诸境界遽务推求,依止意言粗慧名寻。

  酉二、伺

  即于此境不甚遽务,而随究察,依止意言细慧名伺。

  丑三、结

  是名建立烦恼杂染自性差别。

  子三、染净差别3 丑一、征

  云何建立烦恼杂染染净差别?

  丑二、释2 寅一、染差别3 卯一、出种类2 辰一、标列

  谓如所说本随二惑,略二缘故染恼有情。一、由缠故;二、随眠故。

  辰二、随释2 巳一、第一义

  现行现起烦恼,名缠;即此种子未断未害,名曰随眠,亦名麤重。

  巳二、第二义

  又不觉位,名曰随眠;若在觉位,说名为缠。

  又不觉位等者:婴儿等位不善名言,名不觉位。若善名言,诸根成熟,名在觉位。

  卯二、明成就2 辰一、随眠摄2 巳一、举界道理3 午一、生欲界

  若诸具缚补特伽罗,生在欲界,成就三界烦恼随眠。

  午二、生色界

  若生色界所有异生,成就欲界被奢摩他之所损伏烦恼随眠,成就色界及无色界所未损伏烦恼随眠。

  午三、生无色界

  若生无色所有异生,成就欲界及与色界被奢摩他之所损伏烦恼随眠,成就无色所未损伏烦恼随眠。

  巳二、例随地别

  如界道理,随地亦尔。

  辰二、缠摄2 巳一、于自地

  诸烦恼缠,未离自地烦恼欲者,自地现起;已离欲者,即不现起。

  巳二、于下上地

  若在下地,上地诸缠亦得成就;非在上地,得说成就下地诸缠。

  卯三、释名系2 辰一、举具缚者2 巳一、举烦恼种类2 午一、问

  问:具一切缚补特伽罗,诸烦恼缠起灭未舍,是诸烦恼于何事系,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午二、答3 未一、简过去

  答:过去已系,故不名系。

  未二、显现在2 申一、由随眠

  但于现在,由此种类烦恼随眠,说名为系。

  申二、由缠

  若诸烦恼正起现前,亦由缠故,说名为系。

  未三、显未来

  于未来世随眠及缠,以当系故,亦不名系。

  过去已系故不名系等者:谓过去法因已受尽,自性已灭,故不名系。由过去缠,说名已系。无间为缘,为生余法熏习相续,是名随眠。如是随眠,是彼过去烦恼种类,于现在世随逐所依而不舍离,由是义故,说名为系。

  巳二、例诸余烦恼

  如此种类,当知诸余烦恼亦尔。

  如此种类等者:谓诸烦恼,于三世中或不名系、或名为系,有随眠、缠种类差别。如是余随烦恼,彼种类别名不名系,当知亦尔。

  辰二、例不具缚者2 巳一、例同

  如具缚者,不具缚者亦复如是。

  巳二、显别

  差别者,所余烦恼说名为系。

  所余烦恼说名为系者:不具缚者有六种别,谓诸有学,从预流果乃至第六阿罗汉向。随其所应,已断烦恼,不名为系;所余烦恼未永断者,说名为系。

  寅二、净差别2 卯一、伏烦恼摄2 辰一、问

  问:诸修行者伏烦恼缠,当云何伏?

  辰二、答3 巳一、标

  答:以修三种对治力故,伏烦恼缠。

  巳二、列

  一、了知烦恼自性过患,二、思惟对治所缘境相,

  思惟对治所缘境相者:本地分中声闻地说:净行所缘,谓不净、慈愍、缘性缘起、界差别、阿那波那念等所缘差别。如彼广释应知。(陵本二十六卷十九页2228)

  三、以胜善品滋心相续。

  巳三、释

  当知此是永断正见前行之道。

  以胜善品滋心相续者:本地分中声闻地说:护养定资粮处,成就戒律仪等一切善法差别。其义应知。(陵本三十卷五页2499)

  卯二、断烦恼摄2 辰一、约种类辨2 巳一、问

  问:诸修行者断烦恼时,为舍缠耶?舍随眠耶?由断何故,说名为断?

  巳二、答3 午一、标

  答:但舍随眠。以烦恼缠先已舍故。断随眠故,说名为断。

  午二、征

  何以故?

  午三、释

  虽缠已断,未断随眠,诸烦恼缠数复现起;若随眠断,缠与随眠毕竟不起。

  辰二、约三世辨2 巳一、问

  问:为断过去?为断未来?为断现在?

  巳二、答3 午一、标

  答:非断去来今,然说断三世。

  午二、征

  何以故?

  午三、释2 未一、非断去来今3 申一、非过去

  若在过去有随眠心,任运灭故,其性已断,复何所断。

  申二、非未来

  若在未来有随眠心,性未生故,体既是无,当何所断。

  申三、非现在2 酉一、由剎那不住

  若在现在有随眠心,此剎那后,性必不住,更何须断。

  酉二、由不和合起

  又有随眠离随眠心二不和合,是故现在亦非所断。

  未二、说断去来今2 申一、举道理

  然从他音、内正作意二因缘故,正见相应。随所治惑,能治心生,诸有随眠所治心灭。此心生时,彼心灭时,平等平等,对治生灭道理应知。

  申二、释彼断

  正见相应能对治心,于现在世无有随眠,于过去世亦无随眠;此剎那后离随眠心,在未来世亦无随眠。从此已后,于已转依、已断随眠身相续中,所有后得世间所摄善、无记心去来今位,皆离随眠,是故三世皆得说断。

  丑三、结

  是名烦恼杂染染净差别。

  从此已后等者:前说正见相应能对治心,有学位摄。从此已后,证无学果,名已转依,一切烦恼随眠已断。彼相续中,世间所摄善法、若无记法诸相应心去来今位,不为一切世间增上种子之所随逐,名离随眠。

  子四、迷断差别2 丑一、征

  云何建立烦恼杂染迷断差别?

  丑二、释2 寅一、略说2 卯一、举所断2 辰一、标

  当知略说有十五种。

  辰二、释2 巳一、举欲界系

  谓欲界系,见苦集灭道谛所断,及修所断,诸漏有五。

  巳二、例色无色等

  如欲界系,色无色系各五亦尔。

  当知略说有十五种等者:三界诸漏见断、修断,各说有五。谓依四谛,见断分四,于修断中总说为一,是故说五。如是三界有十五种。

  卯二、列迷谛2 辰一、欲界摄2 巳一、迷苦

  欲界迷苦有十烦恼。

  巳二、迷集等2 午一、举迷集

  迷集有八,除萨迦耶及边执见。

  午二、例迷灭道

  如迷集谛,灭、道亦尔。

  辰二、上界摄2 巳一、显别

  上界诸谛并除瞋恚。

  巳二、例同

  随迷次第,如欲界说。

  随迷次第如欲界说者:随四谛别,有四迷执,名迷次第。迷相是一,说如欲界。

  寅二、广辨2 卯一、辨差别2 辰一、辨2 巳一、见断摄4 午一、迷苦2 未一、征

  云何迷苦有十随眠?

  未二、释2 申一、别辨10 酉一、由萨迦耶见

  略五取蕴总名为苦。愚夫于此五取蕴中,起二十句萨迦耶见。五句见我,余见我所。是名迷苦萨迦耶见。

  五句见我余见我所者:集论中说:于五取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谓计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如是计受、想、行、识是我,我有识等,识等属我,我在识等中。于此诸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谓五是我见,十五是我所见。何因十五是我所见?由相应我所故,随转我所故,不离我所故。(集论一卷八页31,664c)此应准知。

  酉二、由边执见

  即用如是萨迦耶见以为依止,于五取蕴见我断常,故边执见亦迷于苦。

  酉三、由邪见6 戌一、谤无因等

  又诸邪见,谓无施等,乃至妙行、恶行业果及与异熟,是迷苦谛。

  戌二、谤无父母等

  又有邪见,拨无父母、化生有情,如是邪见一分迷苦、一分迷集。

  戌三、谤苦谛法

  又诸外道诽谤苦谛,起大邪见。彼谓沙门乔答摩种,为诸弟子施设苦谛,此定无有。如是邪见亦迷苦谛。

  戌四、计自在等

  又有诸见,妄计自在、世主、释、梵及余物类,为常、为恒,无有变易。如是邪见亦迷苦谛。

  戌五、计边无边

  又有诸见计边、无边,如是亦名迷苦邪见。

  戌六、不死矫乱一分

  又有沙门、若婆罗门不死矫乱邪见一分,亦迷苦谛。

  酉四、由见取

  若有见取,妄取迷苦所有诸见以为第一,谓能清净、解脱、出离,如是名为迷苦见取。

  酉五、由戒禁取

  若有妄取随顺此见,此见随法所受戒禁,以为第一,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此戒禁取,是迷苦谛。

  酉六、由疑

  若有外道于此诸见不定信受,亦不一向诽谤如来所立苦谛,但于苦谛心怀犹豫,此及所余于苦犹豫,是迷苦疑。

  酉七、由贪

  若于如是自所起见宝爱坚着,如此见贪,是迷苦贪。

  酉八、由恚

  若于异分他所起见,心怀违损,是迷苦恚。

  酉九、由慢

  若恃此见,心生高举,是迷苦慢。

  酉十、由无明

  若有无智,与此诸见及疑、贪等烦恼相应,若唯于苦独行无智,如是并名迷苦无明。

  申二、总结

  此十烦恼皆迷苦谛,见苦所断。

  是迷苦贪至迷苦无明者:此中贪、恚、慢、无明,唯取一分。依见迷苦起者,是故此说见苦所断。

  午二、迷集2 未一、征

  云何迷集有八随眠?

  未二、释2 申一、别辨4 酉一、由邪见2 戌一、辨5 亥一、谤因

  谓诸沙门、若婆罗门谤因邪见。

  亥二、计自在等诸恶因论

  又有沙门、若婆罗门,计自在等是一切物生者、化者及与作者,此恶因论所有邪见。

  亥三、谤无施受等

  又有邪见,无施、无爱[7],亦无祠祀,无有妙行,亦无恶行。

  亥四、不死矫乱一分

  又有邪见,不死矫乱外道沙门、若婆罗门所起一分。

  亥五、谤集谛法

  又有邪见,诽谤集谛。谓诸外道作如是计:如彼沙门乔答摩种,为诸弟子所说集谛,此定无有。

  戌二、结

  如是等见,是迷集谛所起邪见。

  酉二、由见取

  若有见取,取彼诸见以为第一,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是迷集谛所起见取。

  酉三、由戒禁取

  若于随顺此见诸法所受戒禁,取为第一,能得清净,广说如前,是迷集谛戒禁取。

  能得清净广说如前者:谓如见取中说,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此亦如是,故指如前。

  酉四、由疑等

  余疑、贪等,如前应知。

  申二、总结

  如是八种烦恼随眠,迷于集谛,见集所断。

  余疑贪等如前应知者:前说迷苦,说有疑、贪、恚、慢、无明。今说其相,当知亦尔。然此迷集,是其差别。

  午三、迷灭2 未一、征

  云何迷灭有八随眠?

  未二、释2 申一、别辨4 酉一、由邪见2 戌一、辨5 亥一、计边无边不死矫乱一分

  谓诸沙门、若婆罗门,计边无边、不死矫乱诸见一分。

  亥二、计现法涅槃

  又有沙门、若婆罗门,谓说现法涅槃论者所有邪见。

  亥三、拨无世间真阿罗汉3 天一、标

  又有邪见,拨无世间真阿罗汉,乃至广说。

  天二、释

  彼阿罗汉二德所显,谓断及智。

  天三、简

  此中但取谤断邪见。

  亥四、谤灭谛法

  又有邪见,诽谤灭谛,谓诸外道,广说如前。

  亥五、横计诸邪解脱

  又有横计诸邪解脱所有邪见。

  戌二、结

  如是诸见,是迷灭谛所起邪见。

  谓诸外道广说如前者:前说外道诽谤苦谛及与集谛,起大邪见。彼谓沙门乔答摩种,为诸弟子施设苦谛、集谛,此定无有。今说诽谤灭谛亦尔,故说如前。

  酉二、由见取

  若有见取,取彼诸见以为第一,广说如前,是迷灭谛所起见取。

  以为第一广说如前者:谓如前说,能得清净、解脱、出离,下亦准知。

  酉三、由戒禁取

  若于随顺彼见诸法所受戒禁,取为第一,广说如前,是迷灭谛戒禁取。

  酉四、由余贪等2 戌一、总标简

  所余贪等,如前应知,唯除瞋恚。

  戌二、别释相2 亥一、显瞋恚

  谓于灭谛起怖畏心、起损害心、起恚恼心,如是瞋恚,迷于灭谛。

  亥二、余例前

  余如前说。

  申二、总结

  如是八种烦恼随眠,迷于灭谛,见灭所断。

  所余贪等如前应知等者:前说迷苦、集谛,有疑、贪、恚、慢与无明。今此亦尔,唯除瞋恚迷相有别,余如前说。

  午四、迷道2 未一、征

  云何迷道有八随眠?

  未二、释2 申一、别辨4 酉一、由邪见4 戌一、谤无世间真阿罗汉2 亥一、标

  谓拨无世间真阿罗汉,乃至广说。

  亥二、释

  此中所有诽谤一切智为导首有为无漏,当知此见,是迷道谛所起邪见。

  戌二、不死矫乱一分

  又诸沙门、若婆罗门,不死矫乱邪见一分,亦迷于道。

  戌三、谤道谛法

  又诸外道谤道邪见,彼谓沙门乔答摩种,为诸弟子说出离道,实非出离,由此不能尽出离苦。佛所施设无我之见,及所受持戒禁随法,是恶邪道,非正妙道。如是亦名迷道邪见。

  戌四、计恶邪道

  又彼外道作如是计:我等所行若行、若道,是真行道,能尽、能出一切诸苦。如是亦名迷道邪见。

  酉二、由见取

  若有见取,取彼邪见以为第一,能得清净、解脱、出离,如是名为迷道见取。

  酉三、由戒禁取

  若于随顺彼见诸法所受戒禁,取为第一,能得清净、解脱、出离,是名迷道戒禁取。

  酉四、由余贪等

  所余贪等迷道烦恼,如迷灭谛道理应知。

  申二、总结

  如是八种烦恼随眠,迷于道谛,见道所断。

  巳二、修断摄2 午一、结前征起

  如是已说见断诸漏。云何修道所断诸漏?

  午二、略标别释2 未一、标体性

  谓欲界瞋恚,三界三种贪、慢、无明,由彼长时修习正道,方能得断,是故名为修道所断。

  三界三种贪慢无明者:贪、慢、无明通三界有,故作是说。

  未二、释差别2 申一、辨品类2 酉一、所断

  又彼烦恼界界地地皆有三品,谓下中上。

  酉二、能断

  能断之道亦有三品。下品之道能断上品修断诸漏,中能断中,上道断下。

  申二、显缘事

  又彼修道所断诸漏,于有漏事任运而转,长时坚固,于自所迷事难可解脱。

  辰二、结

  是名建立烦恼杂染迷断差别。

  卯二、辨所缘2 辰一、标列

  复次,即如所说见、修所断诸漏烦恼,当知略有五种所缘。一、缘邪分别所起事境,二、缘见境,三、缘戒禁境,四、缘自分别所起名境,五、缘任运坚固事境。

  辰二、随释5 巳一、缘邪分别所起事境

  此中若缘苦、集事境所有诸漏,是缘邪分别所起事境。

  巳二、缘见境

  见取、贪等见断诸漏,除疑,是缘见境。

  巳三、缘戒禁境

  戒禁取,是缘戒禁境。

  巳四、缘自分别所起名境3 午一、标

  缘灭、道境及缘不同分界境所有诸漏,是缘自分别所起名境。

  午二、征

  何以故?

  午三、释

  非此烦恼能缘灭、道,亦不能缘不同分界,非无所缘故。

  非此烦恼能缘灭道等者:谓此界地烦恼,于灭、道境及与上地不同分界不能缘实,名非能缘。唯缘分别所起名境,由是说言非无所缘。

  巳五、缘自任运坚固事境

  修所断漏,是缘自任运坚固事境。

  子五、对治差别2 丑一、征

  云何建立烦恼杂染对治差别?

  丑二、释2 寅一、略说四种2 卯一、标列

  谓略四种。一、相续成熟对治,二、近断对治,三、一分断对治,四、具分断对治。

  卯二、随释4 辰一、相续成熟对治

  如声闻地已具说,十三种资粮道,名相续成熟对治。

  十三种资粮道者:声闻地说: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善友性、若闻正法、若思正法、若无障碍、若修惠舍、若沙门庄严。如是等法,是名世间及出世间诸离欲道趣向资粮。(陵本二十二卷二页1892)如是一切,名资粮道。后广辩中,闻思正法总合为一,故成十三。

  辰二、近断对治

  如声闻地已具说,暖、顶、忍、世第一法决择分善根,名近断对治。

  暖顶忍世第一法者:声闻地说:诸根、诸力,渐修、渐习、渐多修习为因缘故,便能发起下中上品顺决择分四种善根。何等为四?一、暖,二、顶,三、顺谛忍,四、世第一法。(陵本二十九卷十页2436)如彼取譬,应知其相。

  辰三、一分断对治

  见道,名一分断对治。

  辰四、具分断对治

  修道,名具分断对治。

  寅二、广辨见修2 卯一、显对治2 辰一、圣者2 巳一、问

  问:升见道圣者,智行有何相?由几心故,见道究竟?云何当舍见所断惑,顿耶?渐耶?

  巳二、答2 午一、辨智行2 未一、标

  答:升见道者所有智行,远离众相。

  未二、释2 申一、离谛想相2 酉一、举苦谛

  尔时圣智虽缘于苦,然于苦事不起分别,谓此为苦取相而转。

  酉二、例余谛

  如于苦谛,于集、灭、道亦复如是。

  申二、缘真如理

  尔时即于先世俗智所观谛中,一切想相皆得解脱。绝戏论智,但于其义缘真如理离相而转,其于尔时智行如是。

  午二、明究竟3 未一、辨建立2 申一、举二道理

  建立见道由二道理。一、广布圣教道理,有戏论建立。二、内证胜义道理,离戏论建立。

  申二、说二究竟2 酉一、说有九心2 戌一、举九心

  依初建立增上力故,说法智品有四种心,种类智品亦有四心。随尔所时,八种心转;即尔所时,总说名一无间所入纯奢摩他所显之心。

  戌二、结究竟

  如是总说有九种心,见道究竟。

  说法智品有四种心等者:显扬论说:于内[8]共了、现见所知诸义境界无漏之智,是名法智。于不共了、不现见所知义境无漏之智,名种类智。(显扬论二卷十六页31,489c)如是二智,依四谛别各有四心,故成八心。本地分中声闻地说:从世第一法无间,起内作意;作意无间,随前次第所观诸谛,若是现见、若非现见诸圣谛中,如其次第,有无分别决定智、现见智生。(陵本三十四卷二十页2793)由是应知,此说无间所入纯奢摩他所显之心,即内作意;此说尔时八种心转,即于现见、若非现见诸圣谛中,如其次第,有无分别决定智、现见智生。如是奢摩他心,于尔所时相似相续,总说名一观四谛心,法、类有别,故说八种。总此一切,说九种心,见道究竟。成唯识说:此九种心名相见道,依真假说,世第一法无间生故。(成唯识论九卷十页31,50b)

  随尔所时,如所施设苦谛之相了别究竟;即尔所时,说名一心。

  如所施设苦谛之相等者:无常、苦、空、无我,名所施设苦谛之相。于苦谛相正觉了已,于能生苦集谛,及苦灭谛、道谛复正觉了,是名了别究竟。声闻地中别显其相。(陵本三十四卷十五页2776)

  酉二、说有一心2 戌一、毗钵舍那道

  第二建立增上力故,说有一心。谓唯依一证真如智相应心类,见道究竟。

  戌二、奢摩他道

  此中亦有奢摩他道,如前应知。

  未二、释究竟2 申一、辨得名2 酉一、辨2 戌一、所断

  又立二分见道所断烦恼随眠。一、随逐清净色,二、随逐心心所。

  随逐清净色等者:谓彼烦恼随眠,或时随逐色根,名随逐清净色;或随逐识,名随逐心心所。如前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说: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故。(陵本五十一卷十七页4123)

  戌二、能断

  由见道中止观双运,故圣弟子俱时能舍止观二道所断随眠。第一、观所断,第二、止所断。

  酉二、结

  是故见道说名究竟。

  申二、遮妨难2 酉一、遮非

  若言观品所摄诸智见断随眠随逐生者,应不得名对治体性。

  酉二、引证

  由此因缘,薄伽梵说:随信行者、随法行者入见道时,名为第六行无相行补特伽罗。非信胜解、见至[9]、身证、慧脱、俱脱,五得其名。由彼于灭住寂静想,是故说彼名住无相。

  名为第六行无相行等者:显扬论说七种贤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证,六、慧解脱,七、俱解脱。如彼别释应知。(显扬论三卷十页31,493c)逆次第数初二种人,入见道时,总合说一,名为第六行无相行补特伽罗。从是以后,已见圣谛。信胜解等五种补特伽罗,但由于灭住寂静想,名住无相,不名行无相行。

  未三、明对治2 申一、举喻

  譬如良医拔毒箭者,知痈熟已,利刀先剖,脓虽渐出,犹未顿尽,后更广开周回[(ㄇ@人)/齐]搦;脓出漉尽,未能甚净,疮门尚开,为令敛故,或以腻团、或以腻帛而帖塞之,如是渐次肌肉得敛。令义易了,故作此喻。

  申二、释义

  此中义者,如已熟痈,当知随顺见道所断诸漏处事亦尔。如利刀剖,当知毗钵舍那品所摄见道亦尔。如周[(ㄇ@人)/齐]搦,当知奢摩他品所摄见道亦尔。如脓,当知一切见道所断随眠漏亦尔。如疮未净、未敛,当知修道所断诸漏漏事亦尔。如腻团帛,当知修道亦尔。

  辰二、异生2 巳一、标无见道

  若诸异生离欲界欲、或色界欲,但由修道,无有见道。

  巳二、释得离欲2 午一、离欲界欲2 未一、释说名断

  彼于欲界得离欲时,贪欲、瞋恚及彼随法邻近憍慢,若诸[10]烦恼相应无明不现行故,皆说名断。

  及彼随法邻近憍慢者:彼谓贪、恚。或时慢与相应,名彼随法邻近憍慢。谓染爱时、或瞋恚时,近顺生故,以于受用欲处,大财、大族、大徒众等现在前时,心高举故。

  未二、释非究竟2 申一、标

  非如见道所断萨迦耶见等。

  申二、释

  由彼诸惑住此身中,从定起已,有时现行,非生上者彼复现起。

  非如见道所断萨迦耶见等者:此中等言,等取边执见等及疑。如是诸法,见所断摄。唯诸圣者入见道时,永断彼种,说名为断。世间离欲,唯伏修断诸烦恼缠,暂不现行,说名为断,是故有别。

  午二、离色界欲2 未一、随应例前

  如是异生离色界欲,如其所应除瞋恚,余烦恼,当知亦尔。

  未二、释非究竟

  自地所有见断诸漏,若定、若起、若生,于一切时若遇生缘,便现在前。

  卯二、辨麤重2 辰一、标列

  复次,略有二种粗重。一、漏麤重,二、有漏麤重。

  辰二、随释2 巳一、漏麤重

  漏麤重者,阿罗汉等修道所断烦恼断时,皆悉永离。此谓有随眠者有识身中不安隐性、无堪能性。

  巳二、有漏麤重2 午一、第一义

  有漏麤重者,随眠断时,从漏所生漏所熏发本所得性、不安隐性、苦依附性、与彼相似无堪能性,皆得微薄。

  与彼相似无堪能性者:烦恼相应,心无堪能,名漏粗重。彼所依身亦无堪能,名有漏粗重,似彼烦恼所作无堪能故。

  午二、第二义

  又此有漏粗重名烦恼习,阿罗汉、独觉所未能断,唯有如来能究竟断,是故说彼名永断习气不共佛法。

  癸五、结

  是名烦恼杂染由五种相差别建立。

  壬二、会诸经2 癸一、长行辨7 子一、欲贪摄2 丑一、烦恼欲2 寅一、问

  问:如世尊言:妄分别贪名士夫欲。以何因缘,唯烦恼欲说名为欲,非事欲耶?

  寅二、答2 卯一、辨6 辰一、由性染污

  答:以烦恼欲性染污故。

  辰二、由发事欲

  又唯烦恼欲能欲事欲故。

  又唯烦恼欲能欲事欲者:本地分中思所成地说:诸欲自性略有二种。一者、事欲,二者、烦恼欲。事欲有二。一者、谷。彼所依处,谓田事。二者、财。彼所依处,谓金银等事。乃至广说烦恼欲者,谓于事欲随逐爱味,依耽着识,发生种种妄分别贪。(陵本十九卷二十二页1688)此说事欲及烦恼欲,如彼应知。

  辰三、由生过患2 巳一、标

  又烦恼欲发动事欲,令生种种杂染过患。

  巳二、释6 午一、追求所作苦

  谓诸所有妄分别贪未断未知故,先为欲爱之所烧恼;欲爱烧故,追求诸欲;追求欲故,便受种种身心疲苦。

  午二、劬劳无果苦

  虽设功劳,若不称遂,便谓我今唐捐其功,乃受劬劳无果之苦。

  午三、防护所作苦

  设得称遂,便深恋着,守掌因缘,受防护苦。

  午四、受用所生苦

  若受用时,贪火所烧,于内便受不寂静苦。

  午五、失坏愁忧苦

  若彼失坏,受愁忧苦。

  午六、随念追忆苦

  由随念故,受追忆苦。

  辰四、由起恶行

  又由是因,发起身语及意恶行。

  辰五、由欲还起

  又出家者弃舍欲时,虽复舍离烦恼欲因,欲复还起。

  虽复舍离烦恼欲因者:谓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于非家,是名舍离烦恼欲因。由彼净信为因,作如是念:在家烦扰,若居尘宇,出家闲旷,犹处虚空故。

  辰六、由招欲苦

  又唯烦恼欲因缘故,能招欲界生老病死恶趣等苦。

  卯二、结

  如是等辈杂染过患,皆烦恼欲以为因缘,是故世尊唯烦恼欲说名为欲,非于事欲。

  丑二、分别贪3 寅一、出分别2 卯一、问

  问:能生欲贪虚妄分别,凡有几种?

  卯二、答3 辰一、总标列

  答:略有八种。一、引发分别,二、觉悟分别,三、合结分别,四、有相分别,五、亲昵分别,六、喜乐分别,七、侵逼分别,八、极亲昵分别。

  略有八种等者:本地分中思所成地,显示八种虚妄分别,谓生YIN欲所有贪爱。与此义别,勘彼应知。(陵本十七卷三页1462)

  辰二、引经言

  如梵问经言:引发与觉悟,及余和合结,有相若亲昵,亦多种喜乐,侵逼极亲昵,名虚妄分别;能生于欲贪,智者当远离。

  辰三、随别释8 巳一、引发分别

  引发分别者,谓舍善方便心相续已,于诸欲中发生作意。

  舍善方便心相续者:世间离欲定地作意,及彼护养定资粮法,名善方便。彼心相续不起欲贪,与此相违,当知退舍。

  巳二、觉悟分别

  觉悟分别者,谓于不和合不现前境,由贪欲缠之所缠缚。

  巳三、合结分别

  合结分别者,谓贪欲缠所缠缚故,追求诸欲。

  巳四、有相分别

  有相分别者,谓于和合现前境界,执取其相、执取随好。

  巳五、亲昵分别

  亲昵分别者,谓于和合现前境界,由贪欲缠之所缠缚。

  巳六、喜乐分别

  喜乐分别者,谓由如是贪欲缠故,希求无量所受欲具。

  巳七、侵逼分别

  侵逼分别者,谓由一向见其功德,而受诸欲,倍更希求。

  巳八、极亲昵分别

  极[11]亲昵分别者,谓为最极诸贪欲缠之所缠缚。

  寅二、显欲贪

  问:何故欲界诸烦恼中,唯显示贪以为欲相?答:若由是因,显示贪爱为集谛相;即以此因,当知此相。

  若由是因显示贪爱为集谛相等者:谓如下说,由二因缘,唯说贪爱为集谛相,即以此二因缘,当知唯显示贪以为欲相。

  寅三、显俱有2 卯一、问

  问:何故显示分别俱贪以为欲相?

  卯二、答2 辰一、明分别俱贪

  答:若此因缘令贪现前发起于贪,若此因缘受用事欲,总显为一妄分别贪。

  辰二、明分别欲相

  又有一分弃舍诸欲而出家者,仍于诸欲起妄分别;为令了知虚妄分别亦是欲已,寻复弃舍,故显分别亦是欲相。

  子二、贪爱摄2 丑一、问

  问:何故唯说贪爱为集谛相?

  丑二、答2 寅一、略标列

  答:由二因缘。一者、贪爱是愿不愿所依处故;二者、贪爱遍生起故。

  寅二、释所以2 卯一、辨依处2 辰一、辨2 巳一、愿依处

  所以者何?由彼贪爱于身财等所应期愿,为现摄受故,便起期愿。

  巳二、不愿依处

  于非愿处对治善中为非所愿,现摄方便故,便起不愿。

  辰二、结

  由此愿不愿故,生死流转无有断绝。

  于非愿处对治善中等者:此中义显有无有爱,能令生死流转无有断绝。前说于身财等起胜期愿,是名有爱,由彼发起后有希求故。此说于非愿处起不愿者,即无有爱,谓于诸有见多过患,不更希求当来诸有故。依无有爱造诸福行、或不动行,名对治善。然由彼爱非理所引厌离相应,是故不能证真出离。义如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应知。

  卯二、释遍起2 辰一、略标

  当知遍起复有三种。

  辰二、列释3 巳一、位遍2 午一、标所依

  一者、位遍。依一切受差别转故。

  午二、释所由

  谓由五门。喜和合故、喜不离故、喜不合故、喜乖离故、常随自身而藏爱故。

  谓由五门等者:此中喜和合及与不离,谓于乐受。喜不合及与乖离,谓于苦受。常随自身藏爱,谓于舍受。言喜和合者,谓法生时。言喜乖离者,谓法灭时。不合、不离,当知亦尔。言藏爱者,谓执藏为我,起我爱故。

  巳二、时遍

  二者、时遍。谓缘去来今三世境故。

  巳三、境遍

  三者、境遍。谓缘现法、后法内身而起,亦缘已得、未得境界而起。

  三者境遍等者:内身、外境俱为所缘,是名境遍。内身有二,一者、现法,二者、后法。依此二种,如其次第起爱及后有爱。境界亦二,一者、已得,二者、未得。依此二种,如其次第起喜贪俱行爱及彼彼喜乐爱。

  子三、离欲摄2 丑一、问

  问:何故唯说离贪瞋痴,心得离欲,不说离色受等烦恼事耶?

  丑二、答2 寅一、辨由五因2 卯一、显离烦恼4 辰一、由离胜

  答:由离于此,亦离彼故。

  辰二、由性染

  又诸烦恼性染污故。

  辰三、由多患3 巳一、标

  又即由此多过患故。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明所作

  若于其事起诸过患,当知皆是烦恼所作。

  午二、指前说

  是诸过患,如前蕴善巧中观察不善所有过患。

  如前蕴善巧中观察不善所有过患者: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中说:烦恼无有功德,有多过失。谓于缠位污心相续,广说如有寻有伺地。(陵本五十五卷十页4429)此指彼说应知。

  辰四、由可避3 巳一、标

  又可避故。

  巳二、征

  所以者何?

  巳三、释

  于诸事中,一切烦恼皆可避脱,非一切事。

  卯二、简非离事2 辰一、斥非

  又由修习不净观等诸世俗道,虽厌其事,入离欲地,然离欲地烦恼随逐,烦恼于心未得离欲。

  辰二、结正

  由此道理,唯离烦恼心善离欲,非离其事。

  寅二、略不说余

  于此处所余决择文,更不复现。

  子四、计我等摄2 丑一、问

  问:何因缘故,于诸经中,从余烦恼简取我、我所见、我慢、执着、随眠,说为染污烦恼品耶?

  丑二、答3 寅一、第一义2 卯一、标

  答:由三因故。

  卯二、释3 辰一、向邪行2 巳一、标配属

  一、向邪行故。谓我、我所见二种[12]。

  巳二、释所以

  所以者何?依止身见以为根本,便能生起六十二见;依托此故,于非解脱计为解脱,而起邪行。

  我我所见等者:摄异门分说:我、我所行者,谓萨迦耶见。言我慢者,谓即此慢。即彼诸缠,名为执着。即彼粗重,名为随眠。执着多分是诸外道,随眠通二。(陵本八十三卷十八页6332)

  辰二、背正行2 巳一、标配属

  二、背正行故。谓我慢、执着二种。

  巳二、释所以2 午一、不往问他

  所以者何?依止我慢、执着故,于此正法毗奈耶中所有善友,所谓诸佛及佛弟子真善丈夫,不往请问云何为善、云何不善。

  午二、不实显自

  设彼来问,亦不如实显发自己。

  依止我慢执着等者:谓依我慢,不往请问;及依执着,亦不如实显发自己。如是配属应知。

  辰三、退胜位2 巳一、标配属

  三、退胜位故。谓随眠一种。

  巳二、释所以

  所以者何?虽到有顶,下地随眠所随逐故,复还退堕。

  寅二、第二义2 卯一、出二障法2 辰一、标列

  复有差别。谓通达所知,于灭作证,有二种法极为障碍。一、邪行因缘,二、苦生因缘。

  辰二、随释2 巳一、邪行因缘

  邪行因缘者,谓六十二见。因此执故,于诸有情由身语意起诸邪行。

  巳二、苦生因缘

  苦生因缘者,谓不断随眠故。

  卯二、释二因缘2 辰一、标

  又此二法[13]有二因缘。

  辰二、释2 巳一、邪行因缘因缘

  邪行因缘因缘者,谓计我、我所萨迦耶见。

  巳二、苦生因缘因缘2 午一、标

  苦生因缘因缘者,谓初后两位不起正行。

  午二、释

  由我慢故,初不闻正法;由增上慢故,后不修正行。

  由增上慢故等者:此增上慢,义显执着应知。

  寅三、第三义2 卯一、举善说3 辰一、标

  复有差别。谓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有四种法为最、为上、胜极、胜妙、不共外道。

  辰二、征

  何等为四?

  辰三、列

  一者、于谛简择;二者、于己同梵行所,修可乐法;三者、于异论所不生憎嫉;四、于清净品能不退失。

  卯二、显恶说2 辰一、举四法2 巳一、略标列

  于恶说法毗奈耶中,有四种法,于此四法极为障碍。一、计我、我所萨迦耶见,二、我慢,三、妄执谛取,四、不断随眠。

  巳二、随难释

  由此因缘,虽到有顶,必还堕落。

  辰二、举二执2 巳一、略标

  又有二执。

  巳二、列释

  一、根、境执,谓执我、我所。二、展转有情执,谓我慢,计我为胜等。

  计我为胜等者:此中等言,等取计我为等、为劣应知。

  子五、欲为苦因摄2 丑一、问

  问:自有贪爱为众苦因,何故余处世尊复说欲为苦因?

  丑二、答3 寅一、标

  答:以是现法苦因缘故。

  寅二、征

  所以者何?

  寅三、释

  若于有情有欲、有贪、或有亲昵,彼若变异,便生忧恼等苦。

  子六、龟驼等摄7 丑一、说龟喻

  问:何故五盖说名为龟?答:五支相似故,能障修习如理作意故。

  丑二、说母驼喻

  问:何缘故忿说名母驼?答:似彼性故,由恶语者,于他言词不能堪忍增上力故,能障得彼教授教诫。

  丑三、说凝血喻

  问:何故悭、嫉说名凝血?答:由于虚薄无味利养而现行故,能障可爱乐法故。

  丑四、说机肉喻

  问:何故诸欲说名屠机上肉?答:系属主宰无定实故,能障无间修善法故。

  丑五、说狼者喻

  问:何故无明说名狼者[14]?答:似彼性故,障闻智故。

  丑六、说岐路喻

  问:何缘故疑说名岐路?答:似彼性故,障思智故。

  丑七、说轮围喻

  问:何故我慢说名轮围?答:似彼性故,障修智故。

  子七、贪瞋等摄2 丑一、问

  问:更有所余能发恶行无量烦恼,何故简取贪瞋痴,立不善根?

  丑二、答2 寅一、标

  答:发业因缘略有三种。

  寅二、释

  谓爱味因缘故,损他因缘故,执着建立邪法因缘故。此贪瞋痴于上因缘,如应配释。

  癸二、嗢柁南结

  中嗢柁南曰:

  欲爱离欲 计我等欲 龟母驼[15]等 及贪瞋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八

  --------------------------------------------------------------------------------

  [1] 「愛」,陵本作「受」,披尋記亦作「受」。(卷七原文為:「無布施、無愛養、無祠祀」)。

  [2] 「愛」,披尋記原作「受」。

  [3] 「寶」,陵本作「實」。

  [4] 「四頁」,披尋記原作「五頁」。

  [5] 「奮」,披尋記原作「憤」。卷八十九原文作「奮」字。

  [6] 「十頁」,披尋記原作「十一頁」。

  [7] 「愛」,陵本作「受」,披尋記亦作「受」。(卷七原文為:「無布施、無愛養、無祠祀」)。

  [8] 編按:顯揚論原文無「內」字。

  [9] 「至」,大正、陵本作「得」。

  [10] 「諸」,陵本作「謂」。

  [11] 「極」,大正作「樂」。

  [12] 「二種」,大正作「二種故」。

  [13] 「法」,大正、陵本作「業」。

  [14] 「狼者」,大正作「浪耆」。

  [15] 「母駝」,大正、陵本作「駝母」。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