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五


2014/9/4    热度:260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十五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三

  壬三、谛摄2 癸一、颂标列

  复次,嗢柁南曰:

  如理摄集谛 得相处业障 过黑异熟等 大义后难得

  癸二、长行释12 子一、如理3 丑一、标智别

  若于谛智增上如理及不如理不如实知,不能尽漏。与此相违,如实知故,能尽诸漏。

  丑二、释智名2 寅一、名不如理

  当知此中,闻不正法,不为寂静、不为调伏、不为涅槃所起诸智,名不如理。

  寅二、翻名如理

  听闻正法,与上相违,当知如理。

  丑三、辨彼类2 寅一、不能尽漏2 卯一、辨2 辰一、出邪行3 巳一、由住恶法

  又于此中,住恶说法补特伽罗,于此正法佛、佛弟子真善丈夫,不乐瞻仰。于别解脱尸罗律仪、密护根门、正知而住,如是等类贤圣法中,不自调伏,不受学转。于诸圣谛,无闻思修照了通达。

  无闻思修照了通达者:入谛现观,名为照了,亦名通达。由尽所有、如所有故,随其次第。应知义如前说。(陵本九十三卷二十页7046)

  巳二、由起邪解

  又即于彼诸恶说法毗奈耶中,闻不正法,起邪胜解。于不如理,生起如理颠倒妄想;于不如理,不如实知是不如理;又于听闻正法如理,不如实知是其如理。

  巳三、由邪作意2 午一、略2 未一、辨差别

  由不知故,于诸所有恶说、恶解、有缚无脱、不应思惟颠倒法中,不能解了,而故思惟。于诸所有善说、善解、有脱无缚、应可思惟无颠倒法,所谓契经及应颂等,乃至广说,不能解了,而不思惟。如是亦名非理作意。

  未二、释非理

  由此作意不为[1]寂静、不为调伏、不为涅槃,故名非理。

  午二、广2 未一、出计实我

  又复听闻不正法故,依三言事增上缘力,显示过去、未来、现在计我品类。

  依三言事增上缘力者:谓依诸行,宣说过去、未来、现在,已未与果诸所有相,名三言事。以此为缘能起分别,是名增上缘力。

  即由如是增上力故,于三世境起不如理作意思惟。谓于过去,分别计我或有、或无;未来、现在,当知亦尔。

  未二、释其见处2 申一、辨相2 酉一、总标

  彼既如是不如正理作意思惟,或缘所取事,或缘能取事;此不如理作意思惟,或即[2]诸行分别有我,或离诸行分别有我。

  酉二、别辨2 戌一、即行分别有我2 亥一、辨2 天一、缘所取事2 地一、成常见

  彼于所计得决定时,若缘所取事,分别为我,或成常见,由此见故,作是思惟:我有其我,于现法中是实是常。

  地二、成断见

  或成断见,由此见故,作是思惟:我无其我,于现法中是实是常。

  我无其我于现法中是实是常者:彼计死后断灭,故作是思:我无其我,于现法中是实是常。然非不计有我,彼计若我体性一切有无,是则应无受业果异熟故。

  天二、缘能取事2 地一、计有我见

  若缘能取事,计有我见,分别为我,作是思惟:我今以我观察于我。或谓我我先有今无,作是思惟:我今以我观察无我。

  地二、计无我见

  或复即缘能取之事,计无我见,于现法中,以其无我分别为我,作是思惟:我今以其无我随观昔曾有我。

  亥二、结

  如是且说所取、能取差别五相,不如正理作意思惟五种见处。谓即三世所有诸行分别有我。

  且说所取能取差别五相等者:前说缘所取事,分别为我,或成常见、或成断见,有其二相;缘能取事,分别为我,或依我见、或依无我,有其三相;是名所取、能取差别五相。当知皆即三世所有诸行分别有我。

  戌二、离行分别有我2 亥一、标非理

  又复由于不如正理比度作意,离于诸行分别有我。

  亥二、明所计2 天一、出异名6 地一、能作者等作者

  彼谓如是所计实我,或自能作感后有业,名能作者;或他令作,名等作者。

  地二、能起者等起者

  或自能起现法士用,名能起者;或他令起,名等起者。

  地三、能生者等生者

  或自己[3]作后有业故,或他令作后有业故,感果异熟,名能生者。或自能起现士用故,或他等起现士用故,得士用果,名等生者。

  地四、能说者2 玄一、第一义

  或由自见、或由他见随起言说,如是或由自闻觉知、或由他闻觉知随起言说,名能说者。

  玄二、第二义

  或于妻子及奴婢等所有家属,随其所应施设教敕,令住其处,如是亦复名能说者。

  地五、能受者等受者

  或复当来业果已生,名能受者。或于现法诸士夫果已现等生,名等受者。

  地六、领受者及能舍续余蕴

  或于过去彼彼生中,造作种种善不善业,今于现法领受种种彼果异熟,名领受者。或有乃至寿量减尽而便夭丧,能舍此蕴,能续余蕴。

  天二、结邪执

  若异此者,既无有我,云何得成如上所说诸所作事。是名第六不如正理作意思惟所摄见处。

  是名第六不如正理作意思惟所摄见处者:前即诸行分别有我,说明五种见处。今离诸行分别有我,次第为论,故名第六见处。

  申二、释名7 酉一、名见处

  如是诸见,且说皆以萨迦耶见为其自性,能生其余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所有见趣,故名见处。

  酉二、名见稠林

  由能障碍能取真实微妙慧故,名见稠林。

  酉三、名见旷野

  损善法故,名见旷野。

  酉四、名见厌背

  劳役他故,名见厌背。

  劳役他故名见厌背者:见为根本,起惑造业,名劳役他。有多过患,为诸贤圣所厌背故,得厌背名。

  酉五、名见行历

  欲求、有求所行历故,名见行历。

  酉六、名见动摇

  诘责他论、免脱己[4]论而动摇故,名见动摇。

  酉七、名见结

  能善结构后有苦故,名为见结。

  辰二、明生苦

  习行如是诸邪行者,于现法中,未现前漏令起现前;既现前已,令依下品起其中品,令依中品起其上品。由此为因,生起当来老病死等一切苦法。

  卯二、结

  如是当知,由于如理及不如理不实知故,造作苦谛、集谛杂染。

  寅二、能尽诸漏2 卯一、出因缘

  与此相违,听闻正法,起正胜解。于其如理,无不如理颠倒妄想;于其如理,如实了知是其如理;广说乃至于应思惟无颠倒法,能正思惟。

  卯二、明断漏2 辰一、于见断

  由此因缘,于三世行并其所取及以能取,如实随观无我、我所。当于圣谛入现观时,于见所断所有诸漏皆得解脱。

  辰二、于修断2 巳一、标列因缘

  得此事已,于上修道所断诸漏,为令无余永断灭故,精勤修习四种因缘。何等为四?一、善护身故;二、善守根故;三、善住念故;四、如先所得出世间道,以达世间出没妙慧多修习故。

  巳二、随释差别4 午一、善护身

  善护身者,谓正安住,远避恶象,乃至广说如声闻地。

  远避恶象等者:声闻地说:又如所往,如是应往。不与暴乱恶象俱行,不与暴乱众车、恶马、恶牛、恶狗而共同行,不入闹丛,不蹈棘刺,不逾垣墙,不越坑堑,不堕山崖,不溺深水,不履粪秽。(陵本二十四卷十五页2051)是名广说应知。

  由远避故,于尽诸漏无有障碍。

  午二、善守根

  善守根者,谓正安住,于诸可爱现前境界非理净相,能正远离,如理思惟彼不净相。

  午三、善住念3 未一、标

  善住念者,谓住四处。

  未二、列

  一者、安住思择受用衣服等处;二者、安住能正除遣处静现行恶寻思处;三者、安住能正忍受发勤精进所生疲倦、疏恶不正淋漏等苦,他粗恶言所生诸苦,界不平等所生苦处;

  精进所生疲倦疏恶不正淋漏等苦者:勤修善品,劬劳因缘,发生种种身心疲恼,名疲倦苦。住于山谷、岩穴、稻秆积等空闲室中,如是处所疏恶不正,或居树下无覆障处,为淋漏、寒热诸苦之所损恼,是名淋漏等苦。下说:堪能忍受发勤精进所生众苦、诸淋漏苦、界不平苦、他粗恶言损恼等事所生众苦。(陵本九十八卷四页7337)与此义同。

  四者、安住于所修道依不放逸无杂住处。

  未三、结

  由正安住如是四处,名善住念。

  午四、善修习

  彼由如是善护身故,善守根故,善住念故,如先所得出世间道善修习故,于修所断所有诸漏皆能解脱,及随证得最极究竟。

  子二、摄2 丑一、遮异说

  复次,若有说言:此四圣谛唯是境界,或有其我、或有有情,缘此圣谛修诸善法。应告彼言:勿作是说。

  丑二、显正义2 寅一、出谛摄3 卯一、标

  所以者何?诸有无量世出世间善法生起,一切皆归四圣谛摄。

  卯二、辨

  当知诸法略有二种。一、能知智,二、所知境。

  一能知智者:能知唯智,名能知智。意遮无我及无有情,故作是说。

  卯三、结

  其能知智亦所知境,是故诸智俱行善法,无不摄在四圣谛中。

  寅二、广念住3 卯一、标义

  彼复修习循身念故,观品、止品所有善法,始修业地、已作办地总得生起。

  卯二、辨相2 辰一、略摄修念2 巳一、征

  云何名为修循身念?

  巳二、释2 午一、明所摄2 未一、住始业地

  谓若有住始修业地,如理攀缘若内若外诸大种色为境正念;或复由他爱与非爱增语、有对触现行时,如理攀缘触受、想、行及与诸识为境正念。

  爱与非爱增语有对触者:谓增语触及有对触,各有爱与非爱差别应知。

  未二、住已办地

  或若有住已作办地,如理攀缘诸所造色为境正念;或复如理攀缘作意,及彼所生受、想、行、识为境正念。

  午二、结得名

  如是一切,略摄名为修循身念。当知此念,或缘色身、或缘名身。

  辰二、广释差别2 巳一、始业地摄2 午一、释2 未一、生起观品善法2 申一、别征

  云何名观?云何生起观品善法?

  申二、随释3 酉一、出观名

  谓于内外诸大种色及所余蕴正决择慧,说名为观。

  酉二、释修想2 戌一、别辨相3 亥一、于外大种修无常想

  若有从初无倒修习分析聚想,于外大种,由观劫尽,修无常想。

  无倒修习分析聚想者:谓于内身如理分别,唯有色想,乃至唯有识想。不复于此总执有我,离一合想故。

  亥二、于内大种修不净等想3 天一、修不净想

  于内大种所合成身,由观唯食渐渐不净,修不净想。

  天二、修无常想及与苦想

  由观从爱所生长性,及于后际老死法性,修无常想及与苦想。

  由观从爱所生长性者:谓内大种所合成身,爱为生因,由是观察修无常想。

  天三、修苦无我想

  若于此身,一切愚夫,不能如实了知体是无常苦故,或执为我、或执我所。即于此身,具足多闻诸圣弟子,如实知故,无有所执,是即能修苦无我想。

  亥三、于受等法修无常想离贪瞋痴

  此无我想,由于其身唯有界想。

  由于其身唯有界想者:界谓六界。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声闻地说:若诸慢行补特伽罗,于界差别作意思惟,便于身中离一合想,得不净想。无复高举,憍慢微薄,于诸慢行,心得清净。(陵本二十七卷三页2254)

  有此想故,若复由他爱与非爱增语、有对诸触现行。言非爱者,即是手足、杖块等触。彼则于此及此为缘所有受等无色诸行,正观无常,离爱离恚,唯观有界。心缘此身正安住故,如是亦名远离愚痴。

  戌二、结略义

  如是所有分析聚想,于外大种修无常想;于内大种修不净想,若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于所生起受等诸法,依大种身修无常想,离贪瞋痴。

  酉三、结生善

  如是观品无量善法,始修业地,由正修习循身念故,皆得生起。

  未二、生起止品善法2 申一、别征

  云何名止?云何生起止品善法?

  申二、随释4 酉一、出所依

  谓由修习循身念故,以观为依,如理修止。

  酉二、释止名

  又言止者,谓于其内正安住心。

  酉三、辨善法2 戌一、举种种5 亥一、正修忍慈

  止品善法者,谓得如是正思择力攀缘锯喻沙门教授,于怨家所正修忍辱,又即缘彼无倒修慈。

  攀缘锯喻沙门教授者:谓彼沙门教授渐次方便,转上转胜,能令解脱,故喻如锯。

  亥二、尸罗清净

  既由忍慈所摄受故,戒得清净。

  亥三、无悔欢喜乃至得三摩地

  观戒净故,作是思惟:我今已于大师圣教微有所作。由是因缘,无所忧悔;无忧悔故,深生欢喜;广说乃至得三摩地。

  亥四、修四支摄不放逸行2 天一、未善清净

  彼于尔时,由静定心,乃至获得第四静虑。此三摩地行拘执故,未能双运无功用转,未善清净。

  天二、令善清净

  为欲令其善清净故,修如前说四支所摄不放逸行,发勤精进,无有怯弱,乃至广说。

  修如前说四支所摄不放逸行者:前说:由四支故,具足远离名善具足。何等为四?一者、无第二而住,二者、处边际卧具,三者、其身远离,四者、其心远离。谓于居家所生诸相寻思、贪欲、瞋恚悉皆远离,依不放逸防守其心。(陵本八十五卷二十页6480)是名四支所摄不放逸行。复说:又由五相发勤精进,速证通慧。谓有势力者,由被甲精进故。有精进者,由加行精进故。有勇悍者,由于广大法中无怯劣精进故。有坚猛者,由寒热、蚊蝱等所不能动精进故。有不舍善轭者,由于下劣无喜足精进故。此说发勤精进,无有怯弱,乃至广说,准彼应知。

  彼于后时,第四静虑清净鲜白。

  亥五、引妙舍等2 天一、念生厌耻

  若复为其静定爱味漂转其心,不能于定正舍而住,于灭涅槃不观寂静,彼乃依佛、或法、或僧深生厌耻。作是念言:我依如来大师佛宝,法毗奈耶善说法宝,无倒修习善行僧宝,为无所得,非有所得;是其恶得,非为善得。于萨迦耶爱藏而住,于灭涅槃不观寂静。

  天二、住观寂静

  彼由内心善调柔故,纔生厌耻,便能安住引沙门义平等妙舍,于灭涅槃能观寂静。

  戌二、摄略义

  生起如是止品善法,所谓忍、慈、尸罗清净、无悔、欢喜,广说乃至得三摩地四支所摄不放逸行,引沙门义平等善舍,观灭涅槃寂静功德。

  酉四、明所作

  彼于尔时,由二因缘多有所作。一、由其妙慧,于大师教为尽诸漏,能净修治第四静虑故;二、于萨迦耶,心增上舍故。

  午二、结

  齐此名为始修业地究竟成满。

  巳二、已办地摄2 午一、举善法2 未一、别辨相2 申一、观色无色

  从是已后,于所修习不生喜足,为欲趣入已作办地,修循身念。观造色身如草木泥,及彼所生余非色法,以如实慧通达缘起,能随趣入如实谛智。

  申二、起厌患等

  既得入已,依上修道,于去来今诸根境界,能起厌患,乃至解脱,能如实知我已解脱。

  能起厌患等者:此说智果渐次应知。行择摄说:云何厌?谓有对治现前故,起厌逆想,令诸烦恼不复现行。云何离欲?谓由修习厌心故,虽于对治不作意思惟,然于一切染爱事境贪不现行,此由伏断增上力故。云何解脱?谓即于此伏断对治多修习故,永拔随眠。乃至广说。(陵本八十五卷十一页6450)如是应知诸差别义。

  未二、摄略义

  如是名为已作办地修循身念所生善法。谓观色身如草木泥想,如是观察无色诸法,真实妙慧通达缘起,能随趣入四圣谛智。于修道中,能起厌患、离欲、解脱、解脱知[5]见。

  午二、名已办2 未一、显究竟

  齐是名为于大师教,以其妙慧,所应作事皆已作讫。所以者何?一切自义皆已究竟,从此已后更无所作,非于作已复须分别。

  未二、简退失

  若有作已余时退失,当更有作,此作虽作,非毕竟作。如诸异生,以世间道而得解脱。

  卯三、明摄

  此中若先始修业地有漏善法,若后所有已作办地无漏善法,如是一切随其所应,当知皆入四圣谛摄。

  子三、集谛2 丑一、有差别相3 寅一、标别

  复次,由四因缘,应正了知集谛所摄百八爱行。一、由内外差别故;二、由所依差别故;三、由自性差别故;四、由时分差别故。

  寅二、随释4 卯一、内外差别

  云何名为内外差别?谓由内外六处为依,起诸爱行。

  卯二、所依差别2 辰一、征

  云何名为所依差别?

  辰二、释3 巳一、标

  谓爱依止五种我慢。

  巳二、征

  何等名为五种我慢?

  巳三、释2 午一、总标我慢

  谓于我见未永断故,得有如是我慢现行,于其六处计我起慢。

  午二、别列五种3 未一、思我如昔及不如昔

  乃至未为衰老所损,诸行相似相续而转,作是思惟:是我如昔。彼若复为衰老所损。

  彼若复为衰老所损者:此下疑有脱文。应言:诸行不相似转,作是思惟:我不如昔。义乃圆满。五种慢中,此为第二。是我如昔,是第一相。我今美妙,是第三相。我非美妙,是第四相。我今变异,是第五相。并此第二,故成五种。

  未二、思我美妙及非美妙2 申一、辨成就

  或于一时成就好色,或于一时成就恶色;或于一时成就大力、安乐、辩才,或于一时乃至无辩。

  申二、出思惟

  彼若成就好色、大力、安乐、辩时,作是思惟:我今美妙。若违于此,作是思惟:我非美妙。

  未三、思我变异

  若为衰老所损败时,作是思惟:我今变异。

  卯三、自性差别2 辰一、征

  云何名为自性差别?

  辰二、释4 巳一、出二爱

  谓此五种我慢为依,发起有爱及无有爱。

  巳二、辨三品2 午一、明有爱别

  又彼有爱,软中上品差别而转。

  午二、简无有爱

  于其无有,由审思择方能起爱,非由意乐任运而住。是故于中,无有三品差别建立。

  巳三、释爱相3 午一、软有爱2 未一、出体

  当知此中,软有爱者,谓于当来愿我当有,即于六处愿我当有。

  未二、辨相4 申一、愿即如是

  即如是类愿我当有,于同类生有希求故。

  申二、愿异如是

  异如是类愿我当有,于异类生有希求故。

  申三、愿如今有

  若先自体是可爱者,愿彼相应,故造善业,作是思惟:愿我当有如是种类,如今所有。

  申四、愿异今有

  若先自体不可爱者,愿彼离隔,故造善业,作是思惟:愿我当有如是种类,异今所有。

  午二、中有爱3 未一、出体

  中有爱者,谓于无有不生希欲,为治彼故,愿我得有,即于六处愿我得有。

  未二、辨相

  如前所说,即如是类愿我得有,异如是类愿我得有。

  未三、结名

  如是一切,应知皆名中品有爱。

  午三、上有爱

  上有爱者,谓即如是行相差别,作是念言:愿我定有。猛利思求四种相爱,应知说名上品有爱。

  猛利思求四种相爱者:前说爱行有四种相。一、于当来,二、于六处,三、即如是类,四、异如是类。今此亦尔。起是行相,愿我定有,由是说言猛利思求四种相爱。

  巳四、广差别2 午一、依内处别

  此三[6]种爱自性差别,由有所依内处别故,说十八种爱行差别。

  午二、依外处别3 未一、例同

  于其外处,当知亦尔。

  未二、显别2 申一、举计我所

  此差别者,谓如于彼内六处中计我起慢,如是于色,计为我所而起于慢,谓于此色我自在转;如是乃至于诸法中,计为我所而起于慢,谓于此法我自在转。

  申二、指余随应

  余随所应,如前应知。

  未三、合结

  如是十八,并前爱行,合说总有三十六种爱行差别。

  卯四、时分差别

  云何名为时分差别?谓即如是三十六行,各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差别。

  寅三、总结

  如是名为由四因缘有差别故,爱行合有一百八种。

  丑二、无差别相2 寅一、总出爱相

  又于此中无差别相,凡诸所有染污希求,皆名为爱。

  寅二、广其异名11 卯一、名因

  又即此爱集谛摄故,说名为因。

  卯二、名流润

  津润性故,顺生死流而漂转故,名为流润。

  卯三、名著境

  于诸境界执着性故,名为着境。

  卯四、名痈根

  能与生已依五取蕴如痈病等所有众苦为因缘故,说名痈根。

  卯五、名流溢

  难制伏故,说名流溢。

  卯六、名纤缴

  微细现行魔所缚故,说名纤缴。

  卯七、名条斡

  上至有顶高标出故,说名条斡。

  卯八、名枯竭

  令无饱故,说名枯竭。

  卯九、名碍名覆

  又即如是所说相爱,缠众生故,说名为碍;由随眠故,说名为覆。

  卯十、名上耸名发起

  即由如是缠及随眠,成上品故,说名上耸;成其中品及软品故,说名发起。

  卯十一、名冥闇等3 辰一、释说3 巳一、冥闇

  若欲界爱,于所知境令迷惑故,说为冥暗。

  巳二、昏昧

  若色界爱,于所知境令迷惑故,说为昏昧。

  巳三、翳瞙

  若无色爱,于所知境令迷惑故,说为翳瞙。

  辰二、举喻

  如有三人,第一盲瞽,第二闭目,第三翳瞙微覆其眼。此中第一全无所见;第二少分似有所见;第三虽见,眼不净故,不覩真色。

  辰三、合法

  如是三爱,随其次第,冥闇、昏昧及与翳瞙,当知亦尔。

  子四、得3 丑一、谛证得2 寅一、标列

  复次,由五种相转*轮者,当知名为善转*轮。一者、世尊为菩萨时,为得所得所缘境界;二者、为得所得方便;三者、证得自所应得;四者、得已,树他相续,令于自证深生信解;五者、令他于他所证深生信解。

  寅二、随释5 卯一、所缘境

  当知此中,所缘境者,谓四圣谛。此四圣谛安立体相,如前应知。

  此四圣谛安立体相如前应知者:谓如前说:当知诸法略有二种,一、能知智,二、所知境。其能知智亦所知境,是故诸智俱行善法,无不摄在四圣谛中。其义应知。

  若略若广,如声闻地。

  若略若广如声闻地者:本地分说:出世间道净惑所缘复有四种。一、苦圣谛,二、集圣谛,三、灭圣谛,四、道圣谛,乃至广说。(陵本二十七卷十八页2305)是名为略。又决择分问答分别。(陵本六十七卷十四页5354)是名为广。

  卯二、得方便2 辰一、总标

  得方便者,谓即于此四圣谛中,三周正转十二相智。

  辰二、别释3 巳一、最初转2 午一、出菩萨

  最初转者,谓昔菩萨入现观时,如实了知是苦圣谛,广说乃至是道圣谛。

  午二、辨智相

  于中所有现量圣智,能断见道所断烦恼,尔时说名生圣慧眼。即此由依去来今世,有差别故,如其次第,名智、明、觉。

  巳二、第二转2 午一、出有学

  第二转者,谓是有学,以其妙慧如实通达,我当于后犹有所作,应当遍知未知苦谛,应当永断未断集谛,应当作证未证灭谛,应当修习未修道谛。

  午二、例智相

  如是亦有四种行相,如前应知。

  如是亦有四种行相如前应知者:谓圣慧眼及智、明、觉四种行相,义如前说。应知断烦恼故,去来今世有差别故。

  巳三、第三转2 午一、出无学

  第三转者,谓是无学,已得尽智、无生智故,言所应作我皆已作。

  午二、释智相2 未一、例同

  如是亦有四种行相,如前应知。

  未二、显别

  此差别者,谓前二转四种行相,是其有学真圣慧眼;最后一转,是其无学真圣慧眼。

  卯三、得所得

  得所得者,谓得无上正等菩提。

  卯四、令他于自深生信解

  树他相续,令于自证生信解者,谓如长老阿若憍陈,从世尊所闻正法已,最初悟解四圣谛法,又答问言:我已解法。从此已后,如前所说究竟行相,

  如前所说究竟行相者:谓如前说:已得尽智、无生智故,言所应作我皆已作。是即无学究竟行相。

  五皆证得阿罗汉果,生解脱处。

  五皆证得阿罗汉果者:谓阿若憍陈等五人皆证无学果故。

  卯五、令他于他深生信解2 辰一、转随转法

  最后令他于他所证生信解者,谓如长老阿若憍陈,起世间心:我已解法。如来知已,起世间心:阿若憍陈已解我法。地神知已,举声传告,经于剎那、瞬息、须臾,其声展转乃至梵世。

  辰二、释名轮等

  当知世尊转所解法,置于阿若憍陈身中,此复随转置余身中,彼复随转置余身中。以是展转、随转义故,说名为轮。正见等法所成性故,说名*轮。如来、应供是梵增语,彼所转故,亦名梵轮。

  丑二、谛瑜伽2 寅一、标列

  复次,于四圣谛未入现观,能入现观,当知略有四种瑜伽。谓为证得所未得法,净信增上,发生厚欲;厚欲增上,精进炽然;炽然精进,有善方便。

  寅二、随释4 卯一、净信

  言净信者,谓正信解。

  卯二、厚欲

  所言欲者,谓欲所得。

  卯三、精进

  精进如前,略有五种。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其轭。

  卯四、方便2 辰一、出彼二法

  善方便者,谓为修习不放逸故,无忘失相,说名为念。于诸放逸所有过患了别智相,说名正知。

  辰二、名不放逸

  此二所摄,名不放逸。于诸染法防守心故,常能修习诸善法故。

  丑三、谛建立2 寅一、喻谛相

  复次,苦谛如诸疾病;集谛如起病因;灭谛如病生已,而得除愈;道谛如病除已,令后不生。

  寅二、释边际2 卯一、出因缘

  诸有病者,诣良医所,但应寻求尔所正法。诸有良医,亦但应授尔所正法。是故更无第五圣谛。

  卯二、明宣说

  诸佛如来拔大爱箭无上良医,亦但宣说尔所正法。

  子五、相2 丑一、举十过患2 寅一、标

  复次,背圣谛智、不成现观,诸有沙门、若婆罗门,当知略有十相过患。

  寅二、列

  谓有胜义诸沙门等,意不许彼为沙门等;言亦不数为沙门等;于诸后有生等众苦,皆未解脱;于诸恶趣亦未解脱;堪能弃舍正所学处;不堪能证诸出世间过人胜法,所谓圣道、道果涅槃;向善趣故,堪能寻访除学无学余外福田;于超苦苦更不还果,无所堪能;于现法中究竟悟解、解脱一切有余依苦,无所堪能。

  于现法中究竟悟解者:此中无所堪能,说有二相。谓住于此,不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于现法中究竟悟解,无所堪能。或复不能得般涅槃,是名于现法中解脱一切有余依苦,无所堪能。

  丑二、翻十功德

  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不背谛智、成就现观,所有沙门、若婆罗门十相功德。

  子六、处2 丑一、总标

  复次,趣向谛智乐正觉者,应当了知依四圣谛增上缘力,得所依处、得、得方便。

  丑二、别释3 寅一、得依处

  应知是处,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净信出家,名得依处。

  寅二、得

  若四沙门果所摄受声闻菩提、若诸独觉所有菩提、若诸如来无上菩提,如是三种,当知名得。

  寅三、得方便2 卯一、释名

  如前所说三周正转,随其次第智、见、现观,名得方便。

  卯二、辨位2 辰一、第一义3 巳一、智位

  应知于入谛现观时,如实了知是苦圣谛,乃至广说是道圣谛,说名智位。

  巳二、见位

  从此已后,于诸谛中复有所作,应当遍知,广说乃至应当修习。由此观故,说名见位。

  巳三、现观位

  于无学地,如实解了我已遍知,我已永断,我已作证,我已修习,名现观位。

  辰二、第二义3 巳一、智位

  复有差别。谓诸无学尽、无生智所摄一切极解脱智,说名智位。

  巳二、见位

  即此无学极解脱智所引正见,说名见位。

  巳三、现观位

  从预流果乃至究竟,当知所有一切学慧,名现观位。

  子七、业2 丑一、总标

  复次,应知谛智略有六种作业及相。

  略有六种作业及相者:依下自释,作业及相有二三种,故成六种。初三种者,一、能灭众苦,二、能破大暗,三、能证不退。后三种者,一、自善决定,二、渐次集成,三、与喜乐俱。如判应知。

  丑二、别辨2 寅一、初三业相3 卯一、辨三种3 辰一、能灭众苦3 巳一、灭苦前行

  谓此谛智是能永灭众苦前行,如日将出,先现明相。

  巳二、正尽众苦

  正尽苦者,谓初见谛所断众苦。

  巳三、作苦边际

  作苦边者,谓阿罗汉所断众苦。

  辰二、能破大闇

  又此谛智是能对治大无明暗,如日光明能破世间所有大暗。

  辰三、能证不退

  又如有一,已证谛智,永断三结。从此无间,由失念故,暂为欲贪、瞋恚所染。彼于尔时,依不放逸入初静虑,由触谛智,得不还果。如是渐次,虽入非想非非想定,而与外凡有其差别,由已证得不退法故。

  卯二、结广大

  如是谛智有广大用、有广大果。

  卯三、随难释2 辰一、总名集法

  此中所有过去诸行说名已生,现在诸行说名正生,未来诸行说名当生,如是一切总名集法。

  辰二、总名灭法

  即此一切,由无常灭,或有已灭、或有向灭、或有当灭,总名灭法。

  寅二、后三业相3 卯一、自善决定2 辰一、别辨相3 巳一、不为他转

  又于谛智已证得者,如大石楼已善雕饰,八方猛风不能倾动,一切异论不能移转。

  巳二、不视他面

  所有悟解不假他缘。不视他面,彼将何说我当听受。

  巳三、不观他口

  不观他口,适出语已,寻我听闻、思惟、筹量、审谛观察。

  辰二、随难释

  诸他沙门、婆罗门者,当知即是诸外道辈。

  诸他沙门婆罗门者:此随释前不视他面、不观他口,二种他义。

  卯二、渐次集成2 辰一、标简

  又即一切四圣谛智渐次集成,名谛现观,非随阙一。

  辰二、举喻2 巳一、喻受用

  此谛现观犹如肴馔[7],诸圣弟子无上慧命皆依此活,如受欲者食用肴馔[8]。

  巳二、喻圆满

  苦等谛智阙余三智,如睒弥叶。当知余似娑罗枝叶,四圣谛智渐次集成一切圆满。

  当知余似娑罗枝叶者:娑罗枝叶,义喻渐次集成一切圆满。望随阙一,名为余故。

  卯三、与喜乐俱2 辰一、别显其相2 巳一、令极轻安

  又诸谛智与喜乐俱,觉真义故,能令身心极轻安故,名谛现观。

  巳二、超越二苦

  生那落迦中略有二苦。一、烧然苦,二、治罚苦。由阙谛智,获斯二苦;此无量生猛利大苦,由[9]圣谛智皆能超越。

  辰二、赞励应得

  如是谛智,假使因其烧然、治罚猛利大苦,于现法中一身灭坏而可得者,应生踊跃欢喜忍受。纵毁百身尚应欢喜,况乃唯一。

  子八、障2 丑一、明能除断2 寅一、标列障碍

  复次,若有为修圣谛现观,当知略有四种障碍。何等为四?一者、不信,二者、上慢,三者、待时,四者、放逸。

  寅二、别释断除4 卯一、于不信2 辰一、广三种

  言不信者,复有三种。一、于谛现观不生信解;二、于僧善行不生信解;三、于佛菩提不生信解。

  辰二、释能治3 巳一、于初不信

  为欲断除初不信故,世尊自引现量所证圣谛现观,告诸弟子言:我已于四圣谛理得现观故,证觉无上正等菩提。

  巳二、于第二不信

  为欲断除第二不信,故复说言:我昔与汝辈,长世久流转,由未正思惟、觉悟于真谛。我今与汝等,由正见通达;以通达为因,尽生死流转。彼因缘尽故,自今无后有,唯余最后身,住[10]持令不灭。

  巳三、于第三不信2 午一、出彼疑

  第三不信,于佛菩提如是相转:谓若沙门乔答摩种是一切智,何故有问一类能记,一类不记?

  午二、明除断2 未一、引佛说

  为欲断除如是不信,故复说言:我所觉法无量无边,譬如大地诸草木叶;为他说者少不足言,譬如手中升摄波叶;多分能引无义利故,少分能引有义利故。

  未二、释不记

  当知此中,非不知故而不记别,但由能引无义利故而不记别。

  卯二、于上慢2 辰一、明依处

  言上慢者,谓即于彼谛现观中起增上慢。

  辰二、显难断2 巳一、举譬喻

  为欲断除如是上慢,故复说言:如人在远以箭射箭,筈筈无遗,甚为希有。或复一毛析为百分,以毛[矛+赞]毛,端端不落;以极细故,是事复难。通达圣谛转难于彼。

  巳二、释所以

  所以者何?由即以其能取作意,还即通达能取作意,如是方有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无漏智生,通达谛理,是故此事最细最难。箭射箭筈、毛[矛+赞]毛端则不如是。

  卯三、于待时

  言待时者,谓于所作推待后时。为欲断灭如是待时,故世尊说:无坠人身甚为难得。复引盲龟以况其事。

  卯四、于放逸2 辰一、释彼相3 巳一、略标举

  云何放逸?谓略而言,若邪思惟、若邪寻思、若邪戏论,是名放逸。

  巳二、随别释3 午一、邪思惟3 未一、标得名

  当知若于不应思处而强思惟,名邪思惟。

  不应思处而强思惟等者:声闻地说:远离六种不应思处。谓思议我、思议有情、思议世间、思议有情业、思议果异熟、思议静虑者静虑境界、思议诸佛诸佛境界。(陵本二十五卷八页2101)由是此中,亦说有六强思惟相。如前处处皆已广说应知。

  未二、释其相2 申一、举不应思处

  谓或思惟:我于过去世为曾有耶[11]?乃至广说。于未来世,于内犹豫:我为是谁?谁当是我?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是没已当往何所?或思世间,谓世间常,乃至广说。如是或谓世间有边,乃至广说。或思有情,谓命即身,乃至广说。或思有情业果异熟,谓妄思惟此作此受,乃至广说。或复思惟诸静虑者静虑境界,或思诸佛诸佛境界,如来灭后若有若无,乃至广说。

  申二、释不应思惟

  彼由世俗、胜义善巧,于是一切二因缘故,不应思惟。一、非思惟所缘境故;二、由其事无所有故。

  二因缘故不应思惟等者:前说六种不应思处,除我、有情,所余诸处,名非思惟所缘境事。我及有情,名无所有事。如是略摄一切应知。

  若有思求非思境事,或有思求无所有事,如是一切皆无所得,唯有令心转增迷乱。

  未三、出过患

  若于此中不如正理强思惟者,虽有一类,由宿因力,或起厌离,或起厌离相应作意,缘实境界,于其中间暂尔现行,而复于彼见为过患,生不实想。如是思惟世间等法,能引无义。

  而复于彼见为过患生不实想者:前说由宿因力,于彼不应思处或能厌离,或起厌离相应作意,彼所缘境,名之为事。然由不如正理强思惟故,而复于彼所缘境界不了真实,见为过患,颠倒思惟,生不实想。

  午二、邪寻思

  邪寻思者,当知即是欲等寻思。

  午三、邪戏论

  邪戏论者,复有六种。谓颠倒戏论、唐捐戏论、诤竞戏论、于他分别胜劣戏论、分别工巧养命戏论、耽染世间财食戏论。

  巳三、总结名

  如是一切,总名放逸。

  辰二、明断除

  为欲断除此放逸故,如来亲自为教诲者,为堪受化补特伽罗,闻已速能断诸放逸。

  丑二、广由任持2 寅一、标列

  世尊弟子,为断如是圣谛现观四种障碍,由三行相任持圣谛。何等为三?一、由闻慧任持其文,二、由思慧任持其义,三、由修慧任持其证。

  寅二、随释2 卯一、由闻思慧2 辰一、别释其相

  此中闻慧如其所闻,能正任持是苦圣谛,乃至广说。又由思慧任持其义,谓诸圣者知其是谛,故名圣谛。

  辰二、料简谛名2 巳一、总明二种

  当知此中,由二缘故,得名为谛。一、法性故,由真实义说名为谛。二、胜解故,由即于此真实义中起谛胜解,说名为谛。

  巳二、别释圣谛

  一切愚夫,但由法性得名为谛,非胜解故。若诸圣者,俱由二种得名为谛,故偏说此名为圣谛。

  卯二、由修慧

  又由修慧,于诸谛中获得内证现量谛智,亦得证净。由是因缘,于诸谛实远离疑惑。谛智、证净更互相依,若处有一,必有第二。

  子九、过3 丑一、标

  复次,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于圣谛智而未相应,于诸圣谛未成现观,当知略有四种过患。

  丑二、征

  何等为四?

  丑三、释4 寅一、恶趣过患

  谓于能往下分恶趣生本行中,深起爱乐,造作增长彼相应业,由此颠坠生恶趣坑。

  能往下分恶趣生本行者:此中下分,所谓欲界最下劣故。生为根本诸有为法,名生本行。

  寅二、欲缠过患

  又于欲缠人天两趣,众多烦恼常所烧煮生本行中,深起爱乐,造作增长彼相应业。由此因缘,既生彼已,大生热恼常所烧然。

  寅三、色无色缠过患

  又于此上色无色缠所有相应,如前所说无明昏暗及诸翳瞙生本行中,

  如前所说无明昏暗等者:谓如前说:若色界爱,于所知境令迷惑故,说为昏昧。若无色爱,于所知境令迷惑故,说为翳瞙。如次配释色无色缠应知。

  广说乃至堕于生暗。

  广说乃至堕于生暗者:谓如前说:深起爱乐,造作增长彼相应业。是名广说应知。

  寅四、妄见黑暗过患2 卯一、标堕界

  又由退失受用境界、涅槃道故,于其中间,如生三种世界中间,堕在三种妄见黑暗。一者、常见,二者、断见,三者、现法涅槃见。由是因缘,坠堕三界,生黑暗处。

  卯二、显应知

  摄受如是自妄见故,邪无明暗所覆障故,不如实观如前五支所摄受断。

  如前五支所摄受断者:思所成地说:云何复名永断五支?谓阿罗汉苾刍,于五处所不复能犯,乃至广说。(陵本十九卷十七页1670)今指彼义,故作是说。

  由是因缘,应知如实显示诸谛。

  子十、黑异熟等2 丑一、辨造业3 寅一、黑黑异熟业

  复次,或有一类,于诸圣谛不得善巧,造作增长黑黑异熟业已,能感那落迦、傍生、鬼趣。由此业故,譬如掷杖,根堕那落迦,中堕傍生趣,端堕饿鬼界。

  寅二、黑白黑白异熟业

  如是一类,造作增长黑白黑白异熟业已,由此杂业,譬如掷杖,或堕恶趣不清净处,或堕善趣少清净处。

  寅三、白白异熟业

  如是一类,造作增长白白异熟业已,由此业故,生在五趣生死诸业所随逐处。寿尽、业尽,即还从彼色无色界没已退堕。五趣生死如五辐轮,旋转不住。

  丑二、明教说2 寅一、辨差别2 卯一、说世间道

  若有为他说世间道,乃至虽能上升有顶,当知此说,非第一义令上升教。何以故?如是上升非毕竟故。

  卯二、说圣谛教

  若诸如来所说圣谛相应言教,当知此教,是第一义令上升教。何以故?如是上升是毕竟故。

  寅二、简聪慧2 卯一、非第一义

  又若由得诸世俗智乃至有顶名聪慧者,非第一义说名聪慧,如前说故。

  如前说故者:谓如前说:非毕竟故。

  卯二、是第一义

  若由谛智名聪慧者,是第一义名为聪慧,如前说故。

  如前说故者:谓如前说:是毕竟故。

  子十一、大义2 丑一、喻谛智2 寅一、有差别喻

  复次,于其四种圣谛智中,初圣谛智能入圣谛渐次现观,譬如本足;第二谛智,譬如墙壁;第三谛智,如下层级;第四谛智,如上宝台。

  寅二、无差别喻2 卯一、如四阶隥

  又即如是四圣谛智,如四阶隥[12],能令上升大智慧殿。

  卯二、如四桄梯

  又即如是四圣谛智,如四桄梯,能令隥上解脱寂灭。

  丑二、辨现观3 寅一、出魔障2 卯一、彼令随转

  当知此中,有三种爱,譬如三枪,诸恶魔罗执持挠搅生死大海,令彼受生诸有情类随而回转。

  卯二、不随彼转

  如是三种魔罗爱枪,不能令彼三种有情随而回转。一者、劲锐,即是预流。二者、处中,即余有学。三者、逆流,道行圆满,随其所欲皆能造作。

  寅二、明尽苦2 卯一、辨余断2 辰一、举慢苦

  已见圣谛补特伽罗,永断所有慢所作苦、慢所成苦,由是因缘,诸苦少在,多分已断。谓诸有学及阿罗汉。

  辰二、例余苦

  如慢所作、所成众苦,如是诸爱身语意业贪瞋痴等所生众苦,当知一切皆少分在,多分已断。

  谓诸有学及阿罗汉者:如下自释:有学,最极七生人天苦在,诸恶趣苦皆已越度。若诸无学,唯有现法所依苦在,余一切苦皆已越度。由是当知,有学及阿罗汉,诸苦少在,多分已断。

  卯二、显譬喻3 辰一、喻慢苦

  譬如砾石及大雪山。如是诸慢所作、所成所有众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

  辰二、喻爱苦3 巳一、无色爱

  如大池沼其水盈满,于中沾引二滴、三滴,依大池沼水尚甚多。如是无色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

  巳二、色界爱

  如大陂湖,余如前说。

  余如前说者:谓如前说:其水盈满,于中沾引二滴、三滴,乃至广说水尚甚多。

  如是色界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

  巳三、欲界爱

  又如大海,余如前说。如是欲界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

  辰三、喻业等苦

  又大雪山,若诸金山,若苏迷卢及大地喻,又有六种砾石之喻,又泥团喻,余如前说。如是身业、语业、意业贪瞋痴等所生众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

  寅三、结义利2 卯一、标

  如是多苦已远离故,少苦在故,当知圣谛如实现观有大义利。

  卯二、辨2 辰一、有学

  谓诸有学,最极七生人天苦在,诸恶趣苦皆已越度。

  辰二、无学

  若诸无学,唯有现法所依苦在,余一切苦皆已越度。

  子十二、难得4 丑一、入现观身难得

  复次,若住是身入谛现观,当知此身最为难得。

  丑二、见圣谛眼难得

  又圣明眼见谛有学转甚难得。

  丑三、三所成慧难得3 寅一、标三种

  又闻思修所成妙慧亦为难得。

  寅二、配行相

  由此慧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如其次第,解了、胜了及以决了。

  寅三、释差别

  于解了时,能审分别;于胜了时,能生胜解;于决了时,于法入证。

  如其次第解了胜了等者:谓由闻慧名为解了,思慧名为胜了,修慧名决了故。

  丑四、善资粮等难得2 寅一、标列种种3 卯一、善资粮法

  又谛现观所有资粮善有漏法亦为难得,谓于父母识恩养等诸善业道。

  卯二、有暇圆满

  有暇圆满亦为难得。

  卯三、正见等法2 辰一、举初世间

  又有世间初正见等,乃至解脱智为后边十种正法,亦为难得。

  辰二、例通诸圣

  如是诸法,即是有学、即是无学。

  寅二、随释其相3 卯一、善资粮摄7 辰一、善识父母恩养

  当知此中,善知恩养所有士夫补特伽罗,如实了知一切父母皆应孝养。如是知已[13],于其父母勤修孝养,是名善识父母恩养。

  辰二、善知沙门若婆罗门

  又乐己[14]利所有士夫补特伽罗,于他有德一切沙门及婆罗门,如实了知是福田已,如其所应勤修供养,是名善知所有沙门、若婆罗门。

  辰三、善御家长等2 巳一、辨2 午一、善御家长

  又无贪惰所有士夫补特伽罗,于诸妻子及奴婢等一切亲属,如实了知彼既以我为室为归,我若有乐,彼亦随乐;我若有苦,彼亦随苦。如是知已,于时时间,正以饮食、衣服给赐,复以病缘医药摄受。

  午二、善能造作自他义利

  于彼义利自然勇励而为施造,非于一切求彼忆念。禀性忠平,好等分布,亦不YIN佚损费财宝。不于非处生毗奈耶,亦不非处而兴愤发。

  不于非处生毗奈耶者:谓不非理呵责治罚故。

  于诸耆长及尊重处,正善随转。

  巳二、结

  如是名为善御家长,善能造作自他义利。

  辰四、于此世罪深见怖畏

  诸所施为皆以正法,不以非法。于现法中他作恶行,深见过失,谓或杀、或缚、或罚、或退、或被讥毁;正思择已,终不现行。如是名为于此世罪深见怖畏。

  辰五、于他世罪深见怖畏

  又正观见造恶行已,于其后世感恶趣苦,及感所余匮乏等苦;正思择已,终不现行。如是名为于他世罪深见怖畏。

  辰六、惠施作福等2 巳一、辨2 午一、惠施作福

  又时时间能正受学施福业事,造作种种差别福行。所谓看病、事佛法僧、躬为执当,如是等类名作福行。

  午二、受斋学戒

  于一日夜乃至尽寿,所有尸罗能正受学。

  巳二、结

  如是总名惠施作福、受斋学戒。

  辰七、诸善业道

  十业道者,谓二三等差别宣说,乃至为令由闻思慧,于彼相应所有作意正多修习。

  谓二三等差别宣说者:处择摄中嗢柁南曰:五二与十三,四业为最后。(陵本九十卷一页6789)名于彼业差别宣说应知。

  卯二、有暇圆满

  又诸有情生恶趣已,难可解脱;生善趣已,速疾乖离。当知是名有暇圆满甚为难得。

  卯三、正见等法2 辰一、举正见2 巳一、辨生起

  又见谛故,无有差别正见生起。于过去世名已生起,于现在世名今生起,于未来世名当生起。如前所说若习、若修、若多修习,其义应知。

  巳二、简差别

  若世间正见,应随防护;若有学正见并其断果,应随触证;若无学正见并自离系果,应随作证。

  辰二、例余法

  如说正见,如是乃至解脱智,应知亦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十五

  --------------------------------------------------------------------------------

  [1] 「為」,大正作「欲」。

  [2] 「即」,鉛版等披尋記作「既」,韓清淨手稿無誤。

  [3] 「己」,陵本作「已」。

  [4] 「己」,陵本作「已」。

  [5] 「知」,大正作「智」。

  [6] 「三」,大正、陵本作「五」。

  [7] 「饌」,大正作「膳」。

  [8] 「饌」,大正作「膳」。

  [9] 「由」,大正作「向」。

  [10] 「住」,大正作「任」。

  [11] 「耶」,大正作「邪」。

  [12] 編按:同「磴」,石階。

  [13] 「已」,陵本作「己」。

  [14] 「己」,陵本作「已」。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