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禅宗史》简评
2014/9/3   热度:312
《唐五代禅宗史》简评 田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新著《唐五代禅宗史》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唐五代是禅宗成立、迅速兴起的重要历史时期。很多被后世禅宗奉为“祖师”的代表人物的活动和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佛教和社会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然而迄今中国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唐五代禅宗成立和兴起的断代史专著。《唐五代禅宗史》的出版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中国佛教史和唐五代思想文化史的内容。 一、全书结构和内容 中国禅宗史从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禅宗兴起时期,隋唐至五代;二、禅宗兴盛时期,两宋;三、禅宗与佛教诸宗会通融合时期,元明清及以后。本书考察和论述第一时期的禅宗历史。 鉴于禅宗是佛教在中国广泛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自身有过一个比较长的酝酿时期。因此本书在结构上特地设立第一章着重介绍禅宗正式形成之前的禅经翻译和主要禅法;第二章介绍禅宗“史前”酝酿期从菩提达摩至僧璨的事迹和后世禅宗有较大影响的禅法思想。 此后各章介绍中国禅宗的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历史。唐朝的道信(580—651年)、弘忍(601—674年)在黄梅传“东山法门”,标志中国禅宗的正式形成;慧能(638—713年)从五祖弘忍受法南归弘传“顿教”禅法,神秀(?—706年)与其弟子普寂(651—739年)在北方弘传“渐教”禅法,形成南北二宗对峙的局面;经神会北上与北宗争禅门正统,唐末(9世纪后)借助朝廷的裁定,南宗取得正统地位,逐渐形成南宗独盛的局面,从中形成禅门五宗: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本书按上述顺序对禅宗代表人物与流派、著作、禅法思想、有关禅宗史书等进行介绍。 二、全书论述的重点 (1)重视考察禅宗形成与发展所凭借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结合对重要人物与流派、禅法思想等的论述,揭示禅宗的成立和迅速兴起是佛教适应中国社会环境的民族化进程的深入表现。 (2)除充分利用佛教史书、文史等传统资料外,尽可能利用最新发现的资料,其中包括敦煌禅籍、碑文、地方志、考古发掘文物等。对国外有关成果进行介绍,对有些资料进行必要的考证。在本书对禅宗“史前期”和禅宗早期人物和禅法的介绍中,利用了过去不为国内学者所知或未曾利用的资料。 (3)全面而概要地介绍唐五代禅宗史上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重要著述和思想、主要弟子;在论述他们的禅法思想时注意考察他们所依据的佛典及他们对此所作出的独特解释,并揭示他们对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吸收和发挥。其中对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南宗北上传法的神会、开创南宗新局面的马祖及其弟子、会通禅教的宗密,以及受南宗影响的剑南净众、保唐禅派和牛头禅派,唐末五代成立的禅门五宗等。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4)注意考察唐五代朝廷和中央、地方官员(所谓“外护”)与重要禅僧之间密切交往的情况。认为禅宗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得到藩镇节度使、中央委派的流动性的观察使、州刺史为首的地方军政官员的支持,五代时得到某些割据王国的优遇。 (5)对禅门五宗的“门庭施设”或门风的介绍,置于从整体上介绍各宗禅法之后,有意强调它们只是运用各宗禅法对弟子、参禅者传禅施教的手段和方法,并且考证其中有的是后世禅僧的附加部分,并不能代表各宗派创始人的思想。 (6)在撰写各个章节中,注意介绍外国,特别是笔者比较熟悉的日本的禅宗研究成果,并且根据情况加以吸收,而对其中有失误的地方则提出纠正。 (7)对于唐五代禅宗的重要史书,如近现代以来从敦煌遗书发现的北宗的《楞伽师资记》、《传法宝纪》、保唐禅派的《历代法宝记》,以及从赵城《金藏》和日本发现的禅宗灯史《宝林传》,从韩国发现的灯史《祖堂集》等,也设专门章节进行论述。 禅宗不仅在宋代以后发展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而且也传到日本、朝鲜、越南,对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本书的出版将促进对宋代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禅宗和其它佛教宗派的研究,为编写全面系统而内容丰富的中国佛教通史提供必要的准备和参考资料;同时为人们了解唐五代禅宗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提供方便,并为从事唐五代历史、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大学文科教师和学生提供新的参考材料。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