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因缘经白话:贤愚经白话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2014/9/4   热度:408
贤愚因缘经白话:贤愚经白话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摘要:佛法中,戒律称为无上菩提之本,是长养善根,迈向解脱的基础。唯有真正认识到持戒对生命的作用,才能调动持戒的自觉性。 守持佛戒有无量功德: 第一、持净戒能令三宝住世。第二、持戒功德殊胜“犹如万物依于地,一切功德依于戒”,善法的功德,因为受持戒律,都能增长。第三、持益毁损。《地持论》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持戒所得。”第四、明了定慧是戒所生。第五、戒德高胜,是无为法,是五分法身香。能够显了不生不灭的法身本体。第六、持戒即是大施。它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第七、坚持净戒,增上往生净土品位。《观无量寿佛经》云,持戒念佛往生起码是中品上生。第八、受持戒律,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白话】 受持戒法的人,应当认真护持禁戒,宁可舍弃身命,也无论如何不要破戒。为什么呢?因为戒是入道的最初基础,是断除烦恼的妙道,是通往涅槃安乐的坦途。 如果守持净戒,计算其功德则无量无边。譬如大海无量无边一样,戒也是这样。犹如大海中有许多阿修罗、鼋龟、水性摩竭鱼等庞大众生居住,戒海也是这样,有许多三乘的伟大众生居住; 譬如大海中有许多金、银、琉璃等宝物,戒海也是这样,出生许多善法,有四非常、三十七品、众多禅定三昧等等功德宝;犹如大海以金刚为底,以金刚山围绕,四大江河流注到其中,而海水既不增多也不减少,戒海也是这样,它以律藏为底,以论藏山围绕,四阿含河流注到其中,(依然)湛然不变,不增不减。 为什么四大河流不断注入,大海却不增不减呢?因为下面阿鼻地狱的猛火上冲大海,海水因此蒸发,所以不增加;大江大河一直流入的缘故,所以也不减少。佛法中的戒海,由于不放逸所以不增加,由于具有功德所以不减少。所以应当知道,能够持戒的人功德很多。 佛陀涅槃后,当时在安陀国中有一位乞食比丘,他喜欢独自在静处安住,具足威仪。乞食比丘受到佛的赞叹,不同于住在僧团中的比丘。为什么呢?因为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储蓄积累财物,次第挨家挨户地乞食,随地露天安坐,日中一食仅有三衣,这些行为都是值得尊敬和崇尚的。 而住在僧团中的比丘,往往欲望很多无有满足的时候,积聚、存储,财物,贪得无厌又吝啬小气,嫉妒(他人),耽著己方,所以不能够获得大名声。那个乞食比丘德行淳厚,证得沙门圣果,具有三明六通,住于八种解脱,威仪安详肃穆,声名流传很广。 当时安陀国有一位优婆塞,敬信三宝,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喜欢布施,修习善法,名声遍布国内。于是,他恭请那位乞食比丘终身接受供养。 供养的福报根据因地的不同情况,感受也就不同:倘若请僧众到家中供养,则妨碍他们修道,而且一路上有寒热劳累的辛苦,所以后来受报时报时要费心思,出外寻求才能得到;倘若前往僧众那里承侍供养,以后享受福报时,便可自然坐享其成。这位优婆塞信心淳厚,因此置办了各种色香俱全的美味佳肴,派人给那位比丘送去,天天都这样。 沙门有四种情况,是好是坏难以明晓,就好像庵摩罗果的生熟难以判断一样。有的比丘威仪安详肃穆,步伐缓慢,目不斜视,可是内心具足贪欲、瞋恚、愚痴,破损戒律行持非法,如同庵摩罗果,外熟内生; 有的比丘外表行为粗放马虎,不注意仪态,然而内心具足沙门的德行以及禅定、智慧,如同庵摩罗果内熟外生;有的比丘外在行为粗鲁强横,破损戒律造作恶业,内心也具有粗大的贪欲、瞋恚、愚痴、悭贪、嫉妒等烦恼,如同庵摩罗果内外俱生;有的比丘威仪安详谨慎,认真持戒守护三门,内心也具足沙门的德行以及戒、定、慧、解脱等,如同庵摩罗果内外俱熟。 那位乞食比丘内外都完美无缺,就像上述最后一种情况一样。他德行圆满,所以十分受人敬重。当时国中有一个长者,信敬三宝。他有一个儿子,长者心想:“我打算让他出家,应当寻求一位良师来托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亲近善知识就能增长善法,亲近恶知识便生起恶法。 譬如风的本性虽然空无所有,但如果从旃檀林或瞻葡林吹来,风中便有妙香;如果经过粪秽粪便或腐尸吹来,风便带有臭味。又好像干净的衣服放在香箱中,拿出来便是香的;如果放在恶臭处,衣服就随着变臭。 亲近善友,那么善法就会日日增盛;亲近恶友,那么恶法则会增长。因此我现在应当把儿子托付给这位尊者,让他出家。”想定便去见比丘,说道:“我如今想让这个儿子出家,恳请大德慈悲接受,加以度化。如果不接受的话,便领他回家。”当时(这位)比丘用道眼观察,发现这孩子出家后,能够守持净戒,增长佛法,就接受了他,将其度为沙弥。 当时那位优婆塞有一个亲近友善亲密的居士朋友,请优婆塞和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全家的奴婢次日到家中做客。在出门的那天清晨优婆塞想道:“今天要去赴会,应当留谁来看家呢?如果我强行分派留下一人,就会耽误他得不到应得的那份供养。如果有自愿留守的,那样我赴会回来后一定以别的方式给予回报。” 优婆塞的女儿就对父亲说:“请父母带着奴婢们放心去应请吧,我可以留下来看家。”她的父亲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现在你留下来看家,这和我或者你母亲没什么区别。我们就不必担心家里会受什么损失了。” 于是全家都受请赴会去了。女儿便关紧门窗,一人呆在家里。优婆塞那一天匆匆忙忙,忘记了送食物。当时尊者心想:“时间快过了,世间人杂事繁多,也许忘记了派人送食物。如今我何不派人去取?” 于是告诉沙弥:“你去取食物。要好好摄持威仪,像佛所说的那样:到村中乞食,不要萌生贪恋,如蜜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你今天也应这样,到施主家中取食,需要收摄六根根,切莫贪恋色声香味触。若能守持戒律,一定能够修成道果。 像提婆达多虽然会背诵很多经教,但由于造恶毁坏戒律,结果堕入阿鼻地狱;像瞿迦利,由于诽谤大德而破戒,也堕入地狱;而周利槃特虽然只持诵一偈,却由于持守戒律的缘故,证得阿罗汉果。 还有戒律是趋入涅槃的大门、获得快乐的正因。例如婆罗门的规矩中,有设三四个月的长斋,恭请智慧高明、守持戒律、行持梵行的众婆罗门。由于是有选择性而不是普遍全都邀请,所以用仇留做成印,盖在被请者的手腕上。 有个婆罗门虽然会诵经,但品性不清廉,由于贪恋蜂蜜的甜味,便把印信全部舔尽了。次日来到会场,需呈上印信才能入座,这个梵志没有印信想进去。主事者问:‘你有印信吗?’他答道:‘我有,因为蜜甜的缘故舔光了。’主事者对他说:‘那你现在应该已经满足了。’于是不能与会。 这人由于贪恋一点甜味,失去了四个月中的香甜美味以及所有布施的财物、各种珍宝。你今天也是一样,不要贪恋小事,毁坏净戒之印,从而失去人间天上的五欲美味以及无漏三十七品、涅槃安乐等无量法宝。你切莫毁破三世诸佛的戒律,污染三宝和父母师长。” 沙弥接受教言,顶礼师足而去,来到施主家,敲响大门。女子问:“是谁?”他答道:“我是沙弥,给师父取食物。”女子心中欢喜,心想:“我的愿望实现了。”马上给他开门。 这个女子长得十分端正,容貌绝妙,年方十六岁。她当时欲火中烧,在沙弥面前做出种种妖媚姿态,摇晃肩膀,自顾其影,现出一副情欲强烈的样子。沙弥见了想道:“这个女子是患有风病、癫狂病、羊痫病吗?这个女子是不是被贪欲烦恼所驱使,想毁坏我的清净梵行呢?”于是严紧地摄持威仪,面色一点不改变。 这时,女子就五体投地,对沙弥说:“我经常渴望的事,今天时机已经到了。我总想对你有所表白,只是没有时机。想来你对我也一直有心思吧,应当满足我的愿望。我家中有很多珍宝、金、银仓库,就像毗沙门天宫中的宝藏一样,但是没有主人。请你屈尊做这个家里的主人,我就做你的妻子,对你供奉听你使唤。希望千万不要拒绝,满足我的愿望吧!” 沙弥心想:“我有什么罪过,遭遇这样的恶缘?今天我宁愿舍弃性命,也不能破毁三世诸佛所制定的禁戒。过去有位比丘误入YIN女家中,宁可跳入火坑,也不肯犯下YIN行。又有一些比丘被强盗劫持,用草绑起来,遭受风吹日晒、虫子咬食,但因为护戒的缘故,始终没有断草而去;还有一位比丘虽然见到鹅吞下了施主的珠宝,但为了守持戒律、慈心护生的缘故,甘愿忍受施主的怀疑和毒打也不肯说出。 又例如海船损坏之际,下座比丘因为守戒的缘故把浮板让给上座比丘,自己没海而死……难道说只有这些人才是佛的弟子,能守持禁戒,而我不是佛弟子不能持戒吗?难道说如来世尊仅仅是他们的本师,而不是我的导师吗? 譬如胡麻和着瞻葡花榨油,油也带有瞻葡的香味;如果和着臭花,油也随之变臭。我如今已经遇到善知识,为什么今天要造恶业呢?我宁愿舍弃生命,也绝不能破戒玷污佛法僧和父母师长。” 他又思惟:“我如果逃奔的话,这位少女欲心炽盛,定会不顾惭愧地追到外边拉扯、抓住我,并妄加诽谤。被街上人看见,仍然免不掉污辱。看来我今天只有在这里舍弃性命了!” 于是沙弥假意说道:“你关紧门窗,我先到一个房间中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之后才能顺从你。”女子就关上门,沙弥走入房中,关上门窗,找到一把剃刀,心中非常欢喜。 于是脱掉衣服,放在架上,双手合掌面向拘尸那城佛涅槃的地方跪下,立下誓愿说道:“我今天不是舍弃佛法僧众,不是舍弃和尚阿阇梨,也不是舍戒。正是为了持戒,我舍弃生命,希望来世投生,还能够出家学道,净修梵行,断尽烦恼成就道果。” 随即刎颈而死,血流如注,染红了身体。当时那女子奇怪他为何迟迟不出,走近门探看,见到门没开,喊也不回答,便想办法打开了门。结果看见沙弥已死,吓得面无人色,欲心顿时熄灭,又惭愧又懊恼。她自己拔头发,抓破面孔,在地上打滚,悲伤地哭泣流泪,昏死过去。 她父亲等人赴会回来,敲门喊她,女儿默然不应。父亲对此感到奇怪,便派人跳进去开门察看,结果见到女儿这等模样,问道:“你为什么这样?有人侵犯、凌辱你了吗?” 女儿默默无语,心想:“我现在如果说实话,实在太羞愧了。但如果说沙弥污辱我,就诽谤了善人,将堕入地狱感受无量罪苦。我不应该欺骗说谎。”就如实说道:“我在这里独自看家时,沙弥前来为师父取食物。我欲心炽盛诱挠沙弥,希望他能够顺从我。但他守戒不动心,想个办法一人进入屋内,自己舍弃了性命。我竟想用肮脏的身体毁坏他清净法器,造下这样的罪业,所以我很难过。” 父亲听了女儿的话,心中并不吃惊,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烦恼就是这样的本性。于是告诉女儿:“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你不必忧伤恐惧。”随即走入房内,看见沙弥的身体都被血给染红了,像栴檀木一样。便上前行礼,赞叹道:“善哉!你竟然能舍弃性命来护持佛戒!” 当时国法规定,如果有沙门在白衣家里死去,应当罚以一千金钱充公。于是这位优婆塞便将一千金钱装在铜盘上,带到王宫禀告道:“大王,我有罚金应当缴纳给您,希望您能接受。”国王答道:“你在我国中,敬信三宝,忠诚正直,恪守正道,言行无违。能这样做的只有你一人,有什么罪过需要缴纳罚金呢?” 优婆塞便详细陈述了上述事情,批评自己的女儿,赞叹沙弥持戒的功德。国王听过这事,心中极为震惊,更加笃信佛法,对他说:“沙弥为了护戒而自己舍弃生命,你并没有过错,怎么需要惩罚呢!拿着回家去吧。我现在想亲自到你家去供养那位沙弥。”于是敲响金鼓,把此事通告国人,前呼后拥地来到优婆塞家。 国王亲自入内,看见沙弥的身体像栴檀木一样红,便上前行礼,赞叹他的功德。然后用各种宝物装饰一辆高大的车子,将死去的沙弥运到一块平坦的地方,堆积众多香木进行火化、供养。 同时将那个女子打扮得绝世无双,安置在明显的高处,让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能看见。对众人宣说道:“这个女子长得绝妙无比,如此美丽,没有离欲的凡夫人谁能无有染有染污心呢?可是这个沙弥虽然没有得道,却能以生死凡夫之身奉守戒律舍弃生命,真是太奇特、太少见了。” 国王随即派人恭请他的师父,让他广泛地给大众演说微妙佛法。当时,所有与会者耳闻目睹此事之后,有的请求出家守持净戒,有的发起无上菩提心,无不欢喜,恭敬地奉行 附原经文: 沙弥守戒自杀品第十九 【经文】 持戒之人。护禁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何以故。戒为入道之初基。尽漏之妙趣。涅槃安乐之平途。 若持净戒。计其功德。无量无边。譬如大海无量无边。戒亦如是。犹如大海多有阿修罗鼋龟水性摩竭鱼等大众生居。戒海亦尔。多有三乘大众生居。 譬如大海多诸金银瑠[同“琉”]琉璃等宝。戒海亦尔。多出善法。有四非常三十七品诸禅三昧如是等宝。犹如大海。金刚为底。金刚山围。四江大河。流注其中。不增不减。戒海亦尔。毗尼为底。阿毗昙山。以为围绕。四阿含河。流注入中。湛然常尔。不增不减。 海何以故。注入不增不减。下阿鼻火。上冲大海。海水消涸。以故不增。常流入故。以故不减。佛法戒海。不放逸故不增。具功德故不减。是故当知。能持戒者。其德甚多。 佛涅槃后。安陀国土。尔时有一乞食比丘乐独静处。威仪具足。乞食比丘。佛所赞叹。非住众者。何以故。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储畜积聚。次第乞食。随敷露坐。一食三衣。如是等事。可尊可尚。 在僧比丘。多欲无厌。积贮储畜。贪求恡[ 同“吝”]惜。吝惜。嫉妒爱著着。。以故不能得大名闻。彼乞食比丘。德行淳备。具沙门果。六通三明。住八解脱。威仪庠序。名闻流布。 时安陀国。有优婆塞。敬信三宝。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布施修德。名遍国邑。即请是乞食比丘。终身供养。 供养之福。随因受报。若请众僧。就舍供养。则妨废行道。道路寒暑劳勤。后受报时。要劳思虑。出行求遂。乃能得之。若就往奉供养。后得受福报。。便坐受自然。是优婆塞。信心淳厚。办具种种色香美食。遣人往送。日日如是。 沙门四种好恶难明。如庵罗果生熟难知。或有比丘。威仪庠序。徐行谛视。而内具足贪欲恚痴破戒非法。如庵罗果外熟内生。 或有比丘。外行粗踈[同“疏”]。不慎仪式。而内具足沙门德行禅定智慧。如庵罗果内熟外生。或有比丘。威仪粗犷粗。破戒造恶。内亦具有贪欲恚痴法悭贪嫉妒。如庵罗果内外俱生。或有比丘。威仪详审。持戒自守。而内具足沙门德行戒定慧解。如庵罗果内外俱熟。 彼乞食比丘。内外具足。亦复如是。德行满故。人所宗敬。尔时国中。有一长者。信敬三宝。有一男儿。心自思惟。欲令出家。当求善师而付託之。所以尔者。近善知识则增善法。近恶知识便起恶法。 譬如风性虽空,由栴檀林,若瞻葡林吹香而来。风有妙香。若经粪秽臭尸而来。其风便臭。又如净衣置之香箧。出衣衣香。若置臭处。衣亦随臭。 亲近善友则善日隆。亲附恶友则恶增长。是故我今。当以此儿与此尊者令其出家。念已即往。白比丘言。我此一子。今使出家。唯愿大德。哀纳济度。若不能受。当将还家。尔时比丘。以道眼观。此人出家。能持净戒。增长佛法。即便受之。度为沙弥。 时优婆塞。有一亲善居士。请优婆塞及其妻子合家奴婢。明日客会。时优婆塞。晨朝念言。今当就会。谁后守舍。我若强力。课留一人。所应得分。我则负他。若有自能开意住者。我于会还。当别投报。 优婆塞女。即白父言。唯愿父母。从诸僮使。但行应请。我堪后守。其父喜曰。甚善甚善。今汝住守。与我汝母。正等无异。于家损益。心无疑虑。 于是合家。悉往受请。女便牢闭门户。独住家内。时优婆塞。是日忽忽。忘不送食。尔时尊者心自念言。日时向晚。俗人多事。或能忘不送食。我今宁可遣人迎不。 即告沙弥。汝往取食。善摄威仪。如佛所说。入村乞食。莫生贪著。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汝今亦尔。至家取食。收摄根门。莫贪色声香味触也。若持禁戒。必能取道。 如提婆达多。虽多诵经。以造恶毁戒。堕阿鼻狱。如瞿迦利。诽谤破戒。亦入地狱。周利槃特。虽诵一偈。以持戒故。得阿罗汉。 又戒即为入涅槃门。受快乐因。譬如婆罗门法。若设长斋。三月四月。请诸高明持戒梵行诸婆罗门。以拣择请。不得普故。仇留为封印请者怨。 一婆罗门。虽复诵经。性不清廉。贪蜜甜故。舐封都尽。明至会所。呈封乃入次。是梵志。无印欲入。典事语言。汝有印不。答言我有。以甜故舐尽。语言。汝今如是以足。便不得前。 复贪小甜。失四月中甘香美味。及竟哒嚫种种珍宝。汝今如是。莫贪小事破净戒印。失人天中五欲美味,及诸无漏三十七品,涅槃安乐无量法宝。汝莫毁破三世佛戒。污染三宝父母师僧。 沙弥受教。礼足而去。往到其家。打门作声。女问是谁。答言沙弥。为师迎食。女心欢喜。我愿遂矣。即与开门。 是女端正。容貌殊妙。年始十六。YIN欲火烧。于沙弥前。作诸妖媚。摇眉顾影。深现欲相。沙弥见已念言。此女为有风病、癫狂病、羊癎,病耶。是女将无欲结所使,欲娆毁我清净行耶。坚摄威仪。颜色不变。 时女即便五体投地。白沙弥言。我常愿者。今已时至。我恒于汝。欲有所陈。未得静便。想汝于我。亦常有心。当与我愿。我此舍中。多有珍宝金银仓库。如毗沙门天宫宝藏。而无有主。汝可屈意为此舍主。我为汝妇。供给使令。必莫见违。满我所愿。 沙弥心念。我有何罪。遇此恶缘。我今宁当舍此身命。不可毁破三世诸佛所制禁戒。昔日比丘。至YIN女家。宁投火坑。不犯于欲。又诸比丘。贼所劫夺。以草系缚。风吹日曝。诸虫唼食。以护戒故。不绝草去。如鹅吞珠。比丘虽见。以持戒故。极苦不说。 如海船坏。下坐比丘。以守戒故。授板上座。没海而死。如是诸人。独佛弟子。能持禁戒。我非弟子。不能持也。如来世尊。独为彼师。非我师耶。 如瞻葡华并胡麻压。油如瞻葡香。若合臭华。油亦随臭。我今已得遇善知识。云何今日。当造恶法。宁舍身命。终不破戒污佛法僧父母师长。又复思惟。我若逃突。女欲心盛。舍于惭愧。走外牵捉。及诽谤我。街陌人见。不离污辱。我今定当于此舍命。 方便语言。牢闭门户。我入一房。作所应作。尔乃相就。女即闭门。沙弥入房。开橝门户。得一剃刀。心甚欢喜。脱身衣服。置于架上。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自立誓愿。我今不舍佛法众僧。不舍和尚阿阇梨。亦不舍戒。正为持戒。舍此身命。愿所在生。出家学道。净修梵行。尽漏成道。 即刎颈死。血流滂沛。污染身体。时女怪迟。趣户看之。见户不开。唤无应声。方便开户。见其已死。失本容色。欲心寻息。惭结懊恼。自搣头发。分裂面目。宛转灰土之中。悲吁泣泪。迷闷断绝。 其父会还。打门唤女。女默不应。父怪其情。使人踰入开门开门视之。见女如是。即问女言。汝何以尔。有人侵汝污辱汝耶。 汝默不答。心自思惟。我今若以实对。甚可惭愧。若言沙弥毁辱我者。则谤良善。当堕地狱受罪无极。不应欺诳。即以实答。我此独守。沙弥来至。为师索食。我欲心盛。求娆沙弥。冀从我心。而彼守戒。心不改易。方便入房。自舍身命。以我秽形。欲坏净器。罪舋[ 舋xìn]若斯。故我不乐。 父闻女言。心无惊惧。何以故。知结使法尔故。即告女言。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汝莫忧惧。即入房内。见沙弥身。血皆污赤。如栴檀杌。即前作礼。赞言善哉。护持佛戒。能舍身命。 时彼国法。若有沙门白衣舍死。当罚金钱一千入官。时优婆塞。以一千金钱置铜案上。戴至王宫。白言大王。我有罚讁。应入于王。愿王受之。王言。汝于我国。敬信三宝。忠正守道。言行无违。唯汝一人。当有何过而输罚耶。 时优婆塞。具陈上缘。自毁其女。赞叹沙弥持戒功德。王闻情事。心惊悚然。笃信增隆。而告之言。沙弥护戒。自舍身命。汝无辜咎。那得有罚。但持还舍。吾今躬欲自至汝家。供养沙弥。即击金鼓。宣令国人。前后导从。往到其家。 王自入内。见沙弥身。如赤栴檀。前为作礼。赞其功德。以种种宝。庄严高车。载死沙弥。至平坦地。积众香木。阇毗供养。 严饰是女。极世之殊。置高显处。普使时会一切皆见。语众人言。是女殊妙。容晖乃尔。未离欲者。谁无染心。而此沙弥。既未得道。以生死身。奉戒舍命。甚奇希有。 王即遣人。往命其师。广为大众。说微妙法。时会一切。见闻是事。有求出家持净戒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