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释义一
2014/9/3   热度:385
前言 我们现今所见到的佛经,都是从印度传译过来的,《金刚经》当然也不例外。佛陀所遗留下浩瀚如海的教法,全部经论都被后人分门别类编辑成《大藏经》。在《大藏经》中,《金刚经》是属于大乘经典的般若部。般若部有很多经典,其中有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这部经卷帙繁多,文繁义广,受持不易,是诠释般若(智慧)的重要经典。《大般若经》中记载,佛在以下的四个地点讲有关般若的大乘经典: 一、王舍城灵鹫山:佛在灵鹫山多数讲大乘经典,《大般若经》大约一半是在此处讲。根据经文的记载,一些经典是在灵鹫山山顶说的,一些却是在灵鹫山的其他角落,如王舍城讲的;二、舍卫城;三、灵鹫山下的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四、他化自在天。 佛讲般若经典的时候,有时在人间讲,其对象多数是比丘;有时不在人间讲。而《金刚经》就是佛在人间的舍卫城所讲的大乘经典。此经是般若的精华、佛法的总刚,也可以说是修学佛法的眼睛。因为六波罗密中,般若是慧行,布施等五度是福行;慧行如人眼目,福行如人双足。学佛人必须以慧行领导福行,以福行庄严慧行;目足相资,福慧双修,直至福慧圆满究竟,然后成佛。不学般若,盲目进修,难免求升反堕,十分危险。 此经自鸠摩罗什法师译传中国以来,经过南北朝,到唐宋以后,很多人受持读诵讲说,注疏解释的人也特别多。其中,唐朝六祖慧能禅师因听闻有人读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经文,就开悟。本来达摩祖师最初来中国弘传禅宗时,以四卷《楞伽经》作为印心宝卷。自从慧能亲近五祖,传佛心印之后,《金刚经》就取代了《楞伽经》。后来,宋朝皇室,竟然将此经,作为度人出家考试科目之一。可见其弘傅之盛,远驾于其它大乘经典之上。 二、释经题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这八个字,是本经的总题。此经是以法、喻而立题:金刚是譬喻,般若波罗蜜是法,是智慧的全称,而且特指圆满的智慧。其中“经”,是通题,通于一切经。“金刚般若波罗密”七个字是别题,别于他经,这一部经不是《华严经》,也不是《法华经》。先讲别题: 金刚有二种:一是金刚石,二是金刚宝。 (一)坚固,体最坚,不易破坏,你想要以其它物品破坏它,是不容易的,它也不容易转化。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法器,称为金刚杵,不会被任何物所摧破损坏。 (二)明,性最明,因金刚石透明且能发出光明,照破黑暗。而且特别纯洁,你把它放在污秽的地方,也不会受污染。 (三)锐利,用特别锐利,能破坏一切固体物,而铁石等却不能摧坏它。 金刚宝,是菩萨宝冠上的饰物,由无漏功德所报得。我们在世间常随佛学见的宝贝有七种:金、银、砗磲、赤珠、玛瑙琉璃、玻璃。它们有自然的光泽,又非常稀有,如果得到这些宝贝,就会觉得自己很富有。同样,此经是经中之宝。 金刚石说它特别坚固不可破坏,只是说它特别坚固不易破坏而已,在《大智度论》说,它仍可以破坏,若把它放在乌龟壳上,以白羊的角捶击之,即可破坏的,仍可分割;唯独金刚宝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如钻石能刻动黄金,而黄金却不能刻动钻石。 南北朝时,真谛法师说:“般若之体犹如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般若之用宛如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他曾以六种金刚的颜色比喻般若(智慧)的体用:青色能消除灾厄,用来比喻般若能消除业障。黄色随人之所需,以喻无漏之功德。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火,犹如千日,光明遍照。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五浊流,到清凉池。无色,又名空色金刚,得之可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贪瞋痴等烦恼之毒。 总之,金刚是宝中之最,价值不可限量,喻说般若是无上法宝,功德不可思量。金刚是世所希有,喻说般若在出世法中甚为希有,所以此经以金刚譬喻般若: 以金刚的坚譬喻般若之体,体即是实相般若特别坚固不易破坏。浅显地说,若一个人在心平气和时,见到别人有纠纷时,他去作评论,他能公平地论说他们的是非,不偏袒谁,不会把真理掩藏起来,他能很公平地议论这件事,公平议论这件事,是可名为智慧,但若利害冲突是在他自己身上发生,他能否再公平议论这是非,若他公平地说,就会对自己不利,他为自己利益不受损失,他就不说公平话,他就说对方不对而保护自己利益,这样情形,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个人在评论别人的是非时,能公平地说话,可以说有智慧,但若为自己利益时,就不说公平话,因为贪烦恼会破坏他的智慧,这个智慧被烦恼破坏了,就是这个智慧不坚固,若智慧坚固,就不可破坏,他自己就宁可受损失也说真理,就是坚固不可破坏。 现在说般若是金刚般若,是指圣人的智慧,其心力坚固,不容易改变,而且在面对一切外境的时候,不容易被打败。我们现在常常遇到境界、挫折的时候,不论是家里的亲人不和、公司的人事不顺,或是事业的挫败,常常令我们心意消沉,甚至走不过来,所以现在自杀的人多,为什么?就是被逆境打败,心力不够坚强,一种混乱污浊境界出现时,他内心的烦恼一动,他的智慧就被隐没了,所以,凡夫的智慧虽有时很好,但是不坚固,不能称为金刚般若。 以金刚之明,譬喻般若之相,相即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能诠理解惑,照破众生无明烦恼闇蔽。同时,具足般若的人内心明净,清净透明,不容易去造作恶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点是凡夫最难做到的,所以儒家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踰矩。”但是儒家所说的不惑与佛教的不惑不太一样。如果我们具足般若的时候,内心是清净透明的,能看尽一切世间冷暖,世间一切的起起伏伏,看到别人起高楼,再看别人楼塌了,看别人如何升、如何降,这当中我们自己警惕,一清二楚,所以明净,甚至自己面临无常变化时,不易被情绪牵着走,能保持理智清明的心,做比较客观、无私的思考与抉择。 以金刚之利,譬喻般若之用, 这里宣说金刚般的智慧,也叫金刚心,如《大智度论》卷四五云:“一切结使烦恼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为风所倾动,诸恶众生魔人来,不随意行,不信受其语,嗔骂谤毁,打击闭系,斫刺割截,心不变异……诸虫采啮,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