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兰州商学院问答
2014/9/4   热度:173
索达吉堪布:兰州商学院问答 『 2012年07月03日下午 』 (一) 问:我是高三刚刚毕业、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现在的媒体、网络中有很多色情内容,以女人的裸体为美;而现在人穿得也很暴露,能露的都露,让我很迷惑,请问您对这些怎么看? 答:在古代中国,乃至现在的藏地,一般人的穿着都相当保守。而现在人以暴露身体为美,应该是受了西方的影响。 但我认为,人体没有任何值得贪执的地方。不管是女人的身体,还是男人的身体,当你以佛教的九种不净观剖析时,再美的身体,也不值得贪求。只不过,人们的相续中都有“贪”的习气,所以就以此为美,以不遮不拦、吸引他人为美;而商家也抓住人的这一弱点,营造商机。 可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人还是会回归传统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现象多了以后,也就不希求了。以前,台湾、日本、韩国刚出现色情现象时举世震惊,而大陆很多城市也紧随其后,现在更是司空见惯了。然而,这终究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人一定要知惭有愧!否则,跟动物有什么差别呢? 还是古文化让人钦佩! (二) 问:我今年16岁。我见过很多佛教徒热心劝人学佛,但他们的方式让年轻人无法接受:他们常讲因果报应,我知道因果报应是合理的,但很多年轻人还是觉得这是迷信,不理解、甚至厌恶;而且,他们的劝导常带有强迫性,往往起了反效果。 年轻人喜欢文艺性的、轻松的东西,他们劝我们学佛时,一定要死板地按照经典去灌输吗?是不是可以像禅宗那样不拘一格呢?请您开示。 答:佛教的因果观念是真理,既然是真理,佛教徒宣讲它是合理的;别人不接受,是别人的事。当然,也许会有死板、教条的现象,讲起来只有一种方式,但并非所有的都是这样。 其实,佛教的教义是很丰富的。像藏传佛教中就有“十明 ”学科,在这十明当中,很多理念与当今的艺术、学术是衔接的;只要懂得运用,应该并不单一。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不论在东方、西方,大德们为了普及佛教教育,根据不同的根基和意乐,采取了种种善巧方便。并且,这些也都被很好地接受了。 你刚才说到“禅”,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过段时间,我也要去北京大学交流禅文化。一提到“禅”,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在寂静地方闭目禅修。但实际上,禅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住坐卧、上班休闲……时时处处都可以安住在“禅”的理念中——不离明心,也不障碍生活。 因此,佛教有很多道理,也有很多弘扬方式,不会死板。而你所了解的,可能只是个别情况而已。 此外,如果撇开形式,单就教育的内核而言,应该说,佛教的教育更具有进步性。怎么讲呢?你们也知道,现在一般的教育只重视分数,分数好,OK;分数不好,再优秀的人也不过关。一个分数高,又会说、会写、会面试的人,思想再糟糕、再低劣,也成了人才,哪里都进得去。但佛教不是这样。佛教选拔人才时,除了“讲、辩、著”之外,更重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像戒律、行持,等等。 可见,佛教的教育理念很广,也很注重实质。 (三) 问:我来自甘肃中医学院,搞的是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我曾经去过一些藏医院(门巴扎仓),知道藏医学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藏医学的情况? 答:藏医学是藏传佛教五明之一。我们学院叫五明佛学院,就是这个“五明”。五明有因明、声明、工巧明、内明、医方明,医方明就是藏医学。 现在藏医学在国际上很受推崇,而且,从配方到治疗都有独到之处。我读书时对藏医学就感兴趣,诊脉、配药,甚至亲自上山采药。藏地的药材资源很丰富,有句俗话说:“山上的所有草木,在高明的医师眼里无不是药。”所以,那时候我很想成为一名医生,不过到了佛学院以后,就没怎么学了。 其实,古代的藏医学,就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医疗技术了。青海的西宁附近有一所博物馆,以前我去过,那里陈列着几千年前的医疗仪器,非常精致。看着这些仪器,可以想象古代藏医学的发达。 而如今,这些都继承在门巴扎仓(藏医院)里。门巴扎仓,格鲁派比较多,宁玛派或其他教派也有相仿的研究机构,像我们佛学院就有,那里培养了很多医师,也跟卫校、高等医学院建立了合作。 时下的有些病,吃西药、中药效果不好的,看看藏医、吃吃藏药,说不定很有效。我生病时就喜欢吃藏药,没有副作用,效果也好。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的主要典籍,要研究的话,可以看一看。 (四) 问:我是兰大民族学院的藏学博士,感谢您的鼓励,才让我考上了这个博士。 我出身兰大的中国哲学专业。在中国哲学儒家的人性论中,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请问,如何以佛学理论观照这种“人性论”?一些学者在阿赖耶识上探讨佛性论,我觉得这肯定不究竟,能否请您在究竟意义上简单讲一下佛性论?佛性论与人性论的关系如何? 答:其实,儒家与佛教的思想,在某些意义上是相通的。比如,两家都认为有一种不可见的心性。 所谓“性”,有些学者比喻说:就像暗室中本来有物品,但没有灯来照的时候发现不了,而灯一照,就发现了。孟子、荀子讲“性”,深度不及佛教,或善或恶,形成两种观点;但在佛教看来,就究竟的本体而言,没有善、也没有恶,一切平等。 那该怎么融合这些观点呢? 首先讲本体。所谓本体,也就相当于万物的本源,在这个层面上,已经超离了善和恶。这一点在佛教中讲得最为究竟:世间的任何一个事物,山河大地、太阳月亮,黑与白、善与恶……这一切的一切,从本体而言都不存在,都远离戏论。 而在显现层面,佛教也讲人的本性为善。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有佛性,有佛性就可以成佛。关于佛性,《如来藏经》、《宝性论》里讲得特别清楚。学了以后你会知道,如果人性本恶,那无论你怎么努力向善的方面学修,终究还是会倒退。但历史上有成千上万的觉悟者,他们以自身所悟的智慧、所行的慈悲告诉我们:人的本性为善。 作为一切觉悟者的典范,释迦牟尼佛已经到达了善的最高境界;六祖等汉藏无数高僧大德,也都是最佳的追随者。所以,在显现层面,当心回归到本位时,便会如实显露它至善的光辉。禅宗讲明心见性,其实一见性,本具的善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应该说,在这些道理上儒教比较欠缺。我钦佩儒教中那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轨范,但在理论上,他们缺乏对来世的探索,缺乏对本体空性的分析,这一点很容易看得出来。 因此,一个既懂儒教又懂佛教的人,在比较人性论、佛性论时,如果能对佛教的胜义空性和世俗显现作些深入研究,那对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会豁然开悟的。 (五) 问:我来自兰州大学科学学院。佛教很重视师道,有一位堪布曾说:身边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弟子、普通人、非佛教徒,他们的语言、行为也会对自己有启发,所以“人人是我师”。但我也看到其他文章中说:初学者较容易生邪见,依止的老师少一点好,请问,这两种观点如何融合? 答: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个有修行境界的人,任何人的语言,都能看作是对自己的教导,并将那个人当成上师。比如,假如有人骂我,而我并不觉得是受了伤害,也不以牙还牙,反而把他的指责当作是很好的指点和教训,能做到这样,实际上他就成了我的上师。 但如果我没有这种境界,不仅是批评,赞叹也听得像嘲讽,那要我把谁当上师、当老师都很难;即使是我的老师,也不一定会认。像有些学生,一回寝室就骂老师,“他讲得怎么怎么……”,嘲讽老师的行为,把老师当玩偶,在这样的学生眼里,老师也不成为老师了。 因此,假如一个人能随着别人的指导再接再厉,随着别人的指责有错就改,不用问,你可以说“人人是我师”;否则,不要说所有的人,就算是你的老师,一个老师,也不一定能利益到你。 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境界不低,这有点像佛教里讲的观清净心。阿底峡尊者说过:“三人之中,必定有一个是菩萨。”这个比例很高,可惜我们发现不了,谁是?谁不是?不知道。但如果我有清净观,今天在座的,我都可以观成菩萨;但如果没有,那我可能觉得在座的都比我差,而且都是凡夫。 这两种心态当中,前者显然是有境界的;而后者的话,你们想想,生活中如果持这种心态,那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不会有快乐。 因此,在师道的问题上,关键看你的心里是不是认可对方,把他当老师。 问:以前我跟有些老师学过佛法,也看过他的书,但这些老师后来诽谤密法,那对这些老师,我该怎么看呢? 答:我也遇到过诽谤密法的人,但是他们诽谤密法,只是因为不了解。 其实,密法不是一个简单学问,也不是一般人能诽谤得了的。藏传佛教中有浩如烟海的大续部、大注释,如果哪位老师去研究,十几年下来,可能都不一定懂;一旦你懂了,肯定会瞠目结舌:“哎,以前我的思想太愚痴了!” 当然,不说大学老师或一般知识分子,就连弘一大师以及后来的个别大德,起初也不了解密法。不过,在他们看过密续及藏地大德的言教之后,都忏悔了。 因此,我能理解这些老师。因为环境和朋友的影响,加之没接触过密法,随随便便就诽谤了。不过,我倒希望他们能去藏地的佛学院,与那里的佛教徒辩论一场。到时候我当翻译,你们面对面辩论。你赢了,我们也认输;但如果连基本的因明三相推理都不懂,那就困难了。 所以,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先了解一下密法很重要。 问:佛教最重视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但对初学者而言,要生起稳固不退的信心又很难,您在这方面有没有比较好的建议? 答:要对上师三宝生信心,有两个途径: 一、依靠前世的缘分。前世学过善法、行持过善法的人,即生要生起信心是不难的,很自然。 二、依靠串习,多看前辈大德的传记,同时认真学习佛理。看传记,人就会被感染,会生起信心。而学习佛理,如《中观四百论》所讲的:如果你对佛陀所宣说的隐蔽深奥的事理有疑惑,学习无相空性法门,便可生起决定信解。 为什么呢?因为空性法门是最深的学问,世间任何智者无法依靠自力来了解,唯有佛陀才能洞察、宣说,因此,当你一旦领悟时,自然对佛陀以及上师三宝生起不退的信心。 问:以前法王说,能念一千遍《普贤行愿品》有非常殊胜的功德,让大家一起念。但现在法王圆寂了,我们是否还可以这样发愿念? 答:当然可以。 (六) 问:我是一名大二学生,接触佛教已有两年,但在专业课和佛法的学习中,总是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请问,我该怎样安排时间,多念些经和咒呢? 答: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因此,在学专业的同时,早晨、晚上或者空余的时间,都能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时,你可以多念经咒,也可以阅读经典。现在汉地对佛经的研究不够,《大藏经》只是摆着,没有人去深入研究,这一点很遗憾!因此,知识分子学佛,应该多看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留下的智慧宝藏,只要你去看,就会生欢喜,就会获得无尽受用。 (七) 问:请问,婚外恋有什么因果? 答:世间此类行为多之又多,至于它的果报,看一看《增壹阿含经》 、《善生经》 、《十善业道经》 ,就知道了。 (八) 问:请问如何破“我执”,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中抉择了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抉择时,从身体的各个部分——头发、牙齿、肢体……一一剖析下来,都不见有“我”;而“我”所耽著的一切法,也都没有自性,这样就破除了“我执”。这是最好的剖析理论。 或者也可以参话头。比如,禅宗让大家参“我是谁”、“念佛者是谁”,以此摧毁“我执”;藏传的密法中也有,比如“我在何处”、“往东方去的是谁”,有悟性的人参进去之后,最终就会开悟:噢,原来“我”和“我”所耽著的一切,本来没有;以前是错将“无”执为“有”、“无我”执为有“我”了。 当然,对这些道理,要长期研究佛教之后,才可以产生真正的信解。 现在汉地的学校,对佛教普遍比较重视了,有了研究机构,学生也多多少少有了兴趣,这从你们的提问也看得出来。本来藏民族是全民信佛的,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信心也不够,见解也不够,反而还不如你们了。对此,一方面我感到困惑,一方面,每次去藏族学校时也劝他们:“你们要好好研究佛教,从前我们的佛教是如何如何兴盛……” 不过,现在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感情和钱以外,什么都装不下,很悲哀!年轻人的悲哀!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烦恼也难免,但是,如果把人生的价值全部定位在这些方面,就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了。 所以我认为,在读书的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其他的,暂时来讲不重要。 (九) 问:感谢堪布在炎热的夏天给我们带来清凉的讲座。我是甘肃中医学院的,学的是中医专业。刚才您在讲座中提到了拜伦•凯蒂,让我觉得您的涉猎非常广泛。请问,您对她的《一念之转》看法如何? 答:她在写书之前,曾经遭遇了很多磨难,被家庭的烦恼困扰,还得了忧郁症……但她反复思索以后,醒悟到:自己此前的一切抱怨,都毫无意义!从此开始了放下自我、开导他人的快乐生活。 她经由自我观察而获得的醒悟,有些类似于佛教的开悟,只不过,她不是这么说而已。但我很认同她的理念。尤其是,在她的指导下,很多人都解除了痛苦,感情上的、事业上的,甚至是交不起房费这样的痛苦。能解除众生的苦,无论是什么行为,佛教都认可。 除了《一念之转》,她还有几本佳作,很值得看。尤其是年轻人,在你憧憬美好人生、追逐快乐生活的途中,提前准备一些面对痛苦的理念,很有必要。否则,痛苦一来,人就困惑了。 其实我写《苦才是人生》,也就是这个目的。很多人说:“你不该取这么个名称,佛教徒是要给人带来快乐和光明的,怎么能提‘苦’呢?” 但我半开玩笑半解释说:“其实生活的底色原本是‘苦’,你知道了,遇到它就不会逃避,会坦然接受;而一旦你接受甚至转变了它,也就不苦了。相反,如果你对快乐的希望过大,而现实中的苦又太多,就接受不了了,搞不好会自杀。” 因此,我对他们说:“书卖得好不好无所谓,‘苦才是人生’——这个名字我取定了!” 问:从古到今有很多宗教信仰,这些不同的信仰该如何融通、减少对立呢?请教您的看法。 答:在21世纪,不同的宗教之间,宗教与非宗教之间,我觉得互相理解很重要。 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任何一个人,你接受佛教也可以,不接受佛教也可以,我们很开放。但是,如果你不接受佛教,也不必一看到什么,就指指点点:“这些佛教徒怎么怎么……”在佛教徒这边明察秋毫,而在非佛教徒那边,天大的罪业也视而不见,这是有失公允的。当然,佛教徒也不该去攻击他人。 其实,但凡一个宗教,它能生存至今,它的悠久历史足以说明它的生命力,说明它有它的魅力。因此,应当给以尊重。当宗教与宗教、宗教与非宗教人士之间有了尊重和理解,甚至能相互学习时,人类才有进步。否则,如果水火不容,自己的宗教也不一定有生存之地。 因此我认为,理解胜过诽谤。 但就算是你要诽谤,比如诽谤密宗,那你至少得了解它,专门学个五六年,懂了再诽谤也不迟。当然,诽谤其他宗教甚至是非宗教的理念,也是一样的。不然,诚如莎士比亚所说:“不要侮蔑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将以生命的危险重重补偿你的过失。” (十) 问:我对空性法门特别感兴趣,请问该如何串习这一空性不二法门?由此是否可以证悟? 答:我们所见到的万法显现,它的本体是空性,但显现不空。而物理学家也认为:瓶子在显现上是瓶子,但本质上则是由分子、原子、夸克等组成,其实这也是一种空的认识。然而,对此该如何修证,物理学家没讲,佛教讲了。 佛教讲空,不仅有理论:一切万法不是实有,也不是否认实有的空,是离开二边的;而且,通过修行的确可以证悟。当然,这要经由长期的熏习。否则,无始以来串习的都是实执,可以说塞满了相续,短时间是拿不掉的。只有长久地串习以后,才能证悟。 而一旦证悟了,那在你的面前,万法显现是显现,并且非常明了,但对你而言,就像梦中的万事万物一样,不会有任何执著。 (十一) 问:请问该如何看待梦境? 答:人生就是一场梦,看待人生就是看待梦境。 (十二) 问:我是甘肃联合大学的一名老师。如果有条件,我想在学校开办一个灵修中心,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佛教,培养学生的慈悲心。但是我想知道,这样的灵修中心应该开设哪些课程?选择哪些书籍?举办哪些活动? 答:这种中心,跟禅文化结合就很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都有禅学社,华中科大也有心灵研究中心,你们要设的话,也可以从禅入手。因为禅对生活、对茶、对企业等的种种文化,都容易渗透。 课程上,除了禅的思想以外,藏传佛教的菩提心修法很实用。菩提心提倡利他,有了利他精神,人就变得宁静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浮躁、烦恼和焦虑,都是源于自我耽著,而有了利他心,自我耽著就弱了;为自己想得少了,烦恼和痛苦也就少了。当然,这方面的书籍很多。 至于活动,可以举办讲座。请一些有学识的老师,像西南民大有研究佛教及心灵的大师,其他高校也有许多老师对汉传文化、藏传文化有相当造诣,请他们来讲一讲,提升一下学生的道德修养,将来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利。 此外,如果整个教育导向上有些转变,就更好了。像最近兰科大、厦大、北大的老师们就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希望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传统的道德素养。这才是为学生的未来考虑! 有了这样的教育,找不到工作也是能生存的,否则,单凭分数要面对人生的许多问题,就困难了。 (十三) 问:我是西北师大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佛教、传统文化都感兴趣。我看过各种不同的书籍,但始终收获不大,请问该如何学习,才会对佛法、佛教有个完整的了解?收益更大?该怎么选择适合大学生的经典、书籍? 答:学任何知识,专注很重要。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能深入其中,那不说佛教,就是世间一般的文字,也不会有收获。 我在看书之前,常会先提醒自己:“这里面肯定有很深的意义,可能是我不懂的。”因此,看的时候很专注。哪怕只看一节,也会反复思索: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么说……而一旦心散乱了,就进不到它的精彩殿堂。所以,学佛法一定要专注。 对于想系统了解佛教的朋友,我常常建议他们:要深入了解大乘佛教,最好学《入菩萨行论》;要了解空性,最好学《中观根本慧论》或《入中论》;要了解藏传佛教的修行次第,那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如果能常年钻研这些教理,那我相信,你的身心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 (十四) 问:我以前看过《和谐拯救危机》这部纪录片,那里面净土法门法师说:现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灾难,水灾、洪灾、雪灾、地震……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类道德败坏、道德滑坡所致。 但我想请问:您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导致了这些灾难?说这是道德的问题,如何让人信服? 答:《和谐拯救危机》里面,讲这些道理的人是净土法门法师,不是我。所以,你要找证据,应该问净土法门法师,让他提供给你。不是我说的,凭什么让我来讲?(众笑) 如果你认为,因为净土法门法师是佛教徒,我也是佛教徒,所以我有责任讲出证据;那么同理,净土法门法师是人,你也是人,从人的层面来讲,你自己也应该来解释。这是因明的推理方法,你回去慢慢思维。 不过,佛经中确实讲了,人类道德败坏时,会出现各种灾难。但是不是100%来源于此呢?也不是。人的前世或之前所造的业才是主因,而现在的思想、行为等,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 问:那念经、念咒回向给受灾的人,真的能化解灾难吗? 答:如果认为不会起什么作用,这个不对;但如果认为绝对会起作用,也不敢说。 就像病人吃药,不懂的人认为,这个药要么就不起作用,要起作用就应该百分之百治好。但对医生来说,反而不敢肯定。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体质都不同,能治到什么程度,也要看情况。不过总的来说,吃药是有作用的。 同样的道理,为了化解灾难,念咒、行善、做佛事,有些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有些也不尽然,因为业太严重了,即使做了善法,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那还要不要做善事,寻求佛法的保佑呢?这个是要的,就像病人仍要看病吃药一样。 主持人:感谢上师!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下午的现场提问就到此结束。如果大家意犹未尽,可以通过网络和堪布的微博,继续与堪布交流。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尊贵的索达吉堪布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相信听了堪布的演讲,在座的朋友们对自己的内心、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愿堪布的话语就像炎热夏季的一杯凉茶,使我们内心得到清凉与安宁;更愿上师播撒的这颗智慧之种,在每一个朋友的心中生根发芽;愿我们大家携手共进,放下自我执著,发扬无私利他精神,共同拥抱更加广阔的天地! 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恭送索达吉堪布......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