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八)
2014/9/4   热度:321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八) 第三品 断净执品 第二品教导了断除乐颠倒执著的瑜伽方便。就是说,只要有有漏业报身,那么就不可能感受真正的安乐,只能感受苦苦、坏苦和行苦。而要获得真正的安乐,就必须厌弃这个业报身,厌弃轮回。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三品,是把重点放在对欲尘及贪欲的观察上,引导大家认识到五欲六尘是不清净的,不能带来安乐,根本不值得去生起贪欲。 那么这里所说的不清净,是有杂染的意思,比如被烦恼杂染的法,以及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体等,本质都是不清净的。因为有漏法是不清净的,所以它们也并不美好、并不圆满,不能带来百分之百的享受,是有害的,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等等。这里所说的欲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它们是世间凡夫追求的目标。因为这六境本身像灰尘一样,具有染污性,会染污身心,具有不清净相,所以被称为欲尘。世间人之所以追逐色声香味触法,就是由于误认为它们是清净的。比如在色中,有俊男美女、美丽的风景、豪华汽车、高档别墅、新潮手机、高档钻戒、高档服饰、高档的鞋帽等等;在声中,有流行歌曲、古典音乐、女孩子清脆的笑声、男低音浑厚的嗓音等等;在香中,有檀香、气味高雅的高档香水等等;在味中,有川菜、粤菜等各式美味菜肴等等;在触中,有夏天的凉风吹来的清爽,或者高档的沙发、席梦思等带来的舒适等等。 世间人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们觉得上面说的这些欲尘,自性就是清净的,是美好的,圆满的,所以趋之若鹜。很多所谓清净的事物,因为众人的追捧,甚至都变成了奢侈和昂贵的消费品,成了现代人追逐的目标,和用来炫耀的资本。 但是圣天菩萨接下来要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清净,完全是世间人的一种错觉,在这个有漏的轮回世间,它们的世俗真相,其实是不清净的,不美好的,追求它们,不会给大家带来真正的安乐。而且这些被妄执为清净的不净法,就像毒品一样,越是贪著,就越会上瘾,难以摆脱。因此,这些欲尘,对于一个希求真正安乐的众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是恰恰应该放弃,而不是应该去追逐的。 对于欲界众生来说,最贪爱的是男女间的情欲,这是修行人着重应该对治的。这个情欲,从狭义角度来说,就是世间人的性欲,从广义角度来说,也包括世间人追求的所谓爱情。在当年导师佛陀座下的弟子中,以比丘居多,比丘尼比较少等等的原因,所以佛陀着重传授了观女身不净的教授。后代祖师的讲法,也都遵循这样的教授。所以本品也着重以女身为代表,通过揭示人身不净,来帮助众生断除男女间的情欲。那么大家在学的时候,应该对照偈颂,同样地来观察男身的不净。对于其他像珠宝、时装等等的事物,凡是大家有贪爱的,也都应该一样来作如理的观察。另外,大家也都应该观察到凡夫自身的不净,这样可以断除缘自己身体而产生的我慢等烦恼。 对于凡夫修行者来说,如果过不了男女之欲这一关,也就是放不下“情”与“性”这两个方面,还耽著于爱情、性爱的话,那么这对他来说,就是修行路上很大的一个障碍,因此不可能产生对今世的厌离、对轮回的厌离、对众生的真正慈悲心、菩提心等等后续的修行功德。对治这个“情”和“性”,当然可以通过修习寿命无常、有漏皆苦等各种方便来实现,但是最契机的,就是通过正确无误地认识到人身的不净真相,断除掉第六意识中颠倒的作意,从而来对治掉贪欲烦恼。因此大家要深入闻思修这一品的修行教言,对人身不净,对非理作意的过患产生确定无疑的认识。 丙三、断净倒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其体;二、广明自性;三、障治摄义。 略明其体,略说了欲尘与贪欲的体性;广明自性,就是根据这两个体性,详说了欲尘的不净真相,以及有境贪欲过患,最后引导了对治的方便;障治摄义,说明了在同一个事物上,就有无常、不净、苦、无我四种自性。 丁一、略明其体 这一科有两个偈颂,第一颂说明了境的体性,揭示了享受欲尘不会产生有意义的结果,第二颂说明了贪欲的体性,揭示了享乐会增上贪欲烦恼。 下面先来看第一颂,这一颂是根据第二品中所说的有漏皆苦而进一步展开的。 有人想:虽然如是,一切有漏的有为法自性确实是苦,但是享受悦意境还是可以得到满足,因此,应当亲近五欲六尘之境。 答: 虽经久受用,境无穷尽际, 如恶医治病,汝身劳无果。 难词释义 恶医:指庸医,也就是医术低劣的医生。 无果:此处指毫无实际的意义。 颂文直解 虽然经过极为漫长的受用,然而于境知足的边际是无有穷尽的。如同请庸医治病,治疗时间再长,病也不可能痊愈。你对于所希望的五欲境或自己的身,再怎么受用,除了增长贪爱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意义。 释义 有的人这样想,年轻的时候,应该去追求男女的情欲,中年的时候,应该去积累财富,老年的时候,自然就会去学佛修行了。 那么问题是,追求情欲、财富等欲尘永远不会有到头的时候,到了中年、老年,只要没有对治掉非理作意,这些贪欲烦恼还是会存在。就像庸医来治病,他因为医术很低劣,不能对症,所以花再长的时间也治不好病。 为什么受用欲尘,不可能使贪欲止息下来呢?这是因为,产生贪欲烦恼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三个:烦恼随眠、非理作意和所缘。烦恼随眠,意思就是烦恼种子,而之所以叫随眠,有着很深的道理,因为它们随逐于人,眠伏于阿赖耶识中,所以叫随眠。就像睡着的猛兽,随时都可能醒过来害人一样,这些沉睡在阿赖耶识中的烦恼种子,也随时都可能会因缘成熟而损害众生。但是在未生起空性智慧之前,烦恼种子是无法根除的。另外由于因缘力,也无法避免出现所缘境,而非理作意,会将这些所缘境,执著为清净,因此去追求的贪欲,无法止息。所以圣天菩萨说“境无穷尽际”,就是说,对于有贪心的人,对所缘境是会一再地追求。 凡夫要对治贪欲,一是要尽量远离所缘境,这是暂时的办法;二是要断除非理作意,这是根本的办法。本品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到所缘境的不清净,来断除第六意识所妄生出来的执不净为净的非理作意。 在轮回中,大家都已经享受过无数次的欲尘,欲界天人的胜妙欲乐,色界天人的胜妙禅乐,无色界天人的无念境界,都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可以说,什么好吃的都吃过了,什么好穿的都穿过了,不单是人间的五欲六尘,就连天上的欲尘,大家也都享受过很多很多次了。天上的美食,比人间的美食要好上千千万万倍;天上的天衣,比人间的衣服要漂亮上千千万万倍;天上的宫殿,比人间的别墅要好上千千万万倍;天上的车辇,比人间的好车要好上千千万万倍。那么大家在享受了这些欲尘之后,满足了吗?现在还留有印象吗?应该是什么都已经忘记了吧!天人看人间的饮食,就像人看猪吃的猪食一样地不净,那么大家现在吃饭的时候,还会有以前做天人时的眼光,觉得这些饭菜不清净吗?实际上大家还是吃得很开心啊。这说明以前做天人的享受都已经忘记了,没有了结果。还有,从年轻人执著的爱情上说,你们前世已经经历过很多很多次,那么从中得到满足了吗?没有,这辈子还是会像一次也没有经历过一样,去生起贪爱。佛法中将世间人所谓的性生活称为不净行,在轮回之中,大家也已经做过无数次的不净行了,那么做了那么多之后,你得到什么收获了吗?除了造下业,增长了习气外,其他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也根本没有得到满足。这样一看,大家现在再继续去贪美食、贪时装、贪别墅、贪好车、贪爱情、贪不净行等等的欲尘,结果也都是一样,就是没有任何真实结果,不会满足的。所以把圣天菩萨说的“如恶医治病,汝身劳无果”这个道理,想深了,想透了,全然接受了的人,就会很轻松地放下这些没有结果、没有意义的欲尘,不会再找借口说等以后老了再去学佛,现在就会去闻思修行佛法,因为这才是真正有意义,会产生巨大殊胜果报的事情。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只猴子,披上了一张豹子皮,扮成了豹子,因此吓住了其他猴子。这以后,无论过了多长的时间,无论这只猴子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些猴子总能被吓唬住。这里的猴子,代表凡夫;猴子披了豹子皮,表示凡夫的不净身有了人皮的包装;披了豹子皮的猴子无论出现多少次,都能够吓住其他猴子,表示有人皮包装的虚假清净身相,总是能够迷惑住凡夫,只不过猴子们生起的是恐惧,而凡夫们生起的是贪欲心,在这点上不同而已。 又有人认为:虽然如是,但是从贪欲本身来说,它只要满足了,就不会再生起,就像人喝够了水、满足了后,就不再想喝水了一样,所以还是可以去贪著欲尘吧? 答: 如有依土虫,爱土终不息, 如是爱欲人,欲望增亦尔。 难词释义 依土虫:依靠泥土而生存的虫,如蚯蚓等。 爱欲:贪爱欲尘。 颂文直解 譬如,某些依土而住、以土为食的虫,它们对土的贪爱,根本不会停止下来。同样,贪爱欲尘的人,他们依于欲尘而生起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增长。 释义 一个人如果不放下贪欲的话,那他的贪欲就会没完没了地辗转增长,会变得根深蒂固,最后会变成一个全身都充满贪欲烦恼的人,好像贪欲已经装不下,都要爆炸出来了一样。再笨的人,也不能让自己得到痛苦,远离安乐,这是倒霉的做法。所以如果一个人相信因果、相信依智慧的圣道可以离苦得乐的话,何必去抓住这样一个像毒品一样的杂染不清净的东西呢? 这里圣天菩萨用蚯蚓等在土里生活的虫来作比喻,蚯蚓生来就贪爱土壤,它每天都在吃土,从生到死,从没有厌倦的时候。同样,世间人的享受,只会使得欲望增加,不会减少。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像苍蝇逐臭,苍蝇很贪爱臭烘烘的地方,原因是它觉得那地方很香,因此去了还要去;还有像平时说的狗改不了吃屎,也是因为狗觉得屎很香,因此吃了还想吃。另外还有像饮用海水来止渴,或者如同用油去灭火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享受欲乐,只会使得贪欲越来越增强。 在非理作意没有对治掉的情况下,遇到心里贪爱的美女、好车、手机、相机等的所缘境时,每生一次贪爱,就是一次对贪爱的串习,就会更加陷入贪欲之中,下次再次遇到时,将会引发出力量更大的贪欲。所以,贪欲等的烦恼,可以通过消除非理作意、树立正见对治掉,但从来不可能通过满足贪欲而对治掉。 《四百论广释》中说:耽著睡觉的人,就会越来越增上他的睡眠心所,耽著散乱的人,也会越来越增强散乱心所,耽著于不净行的人,也会越来越增加他行不净行的欲望心。 《四百论广释》中还说:在酷暑天,大地一片干旱的时候,一头鹿被正午的炎热所折磨,很想喝水,它见到远处的阳焰,以为是一条在流动的河,于是高兴地跑过去喝,但是到了后,却发现根本没有水,口渴根本没法消除。世间的欲尘,也像这个阳焰:阳焰是虚幻的,欲尘也是虚幻的;阳焰会让鹿飞奔前去,欲尘也会让世间人前去追逐;鹿每次都扑空,世间人也并没有从追逐欲望中获得什么;鹿再次见到阳焰的时候,依然会抱有很大希望跑过去,同样,世间人再次生起贪欲时,会更加贪求,前去追逐。 在这两颂中,略说了受用欲尘的过患、有境贪欲的过患。下面的广说,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引导,并在最后引导了断除贪欲的方便。 丁二、广明自性分三:一、明于境女断贪;二、明有境贪欲过患;三、明了达不净而对治之方便。 广明自性的三个分科,首先是引导以女性为代表的所缘境,本不清净,没有任何真实可贪之处,以此来断除贪欲;其次引导了贪欲带来的不是利益,而是损害;最后是教导具体断除非理作意的瑜伽方便。 戊一、明于境女断贪分三:一、断于境女色之贪著;二、断分别彼功德之贪著;三、断计彼为乐因之贪著。 己一、断于境女色之贪著 有的人想:有的女人确实很美,看到后令人赏心悦目,她们的纤细的手、修长的腿,都会让人迷恋,对于她们的贪爱,是不可能被断除的吧? 答: 一切诸妇女,稠密无差异, 色亦为他用,美女汝何为。 难词释义 稠密:指私处。 颂文直解 一切的妇女,无论漂亮与否,她们行不净行的私处却是一点也没有差异。而且她的色身美貌,其他人也都能一样看得到,那么将美女执为是你的我所,又有什么用呢? 释义 有贪心的男人,在生起贪心之后,以我执心的驱使,就想把漂亮的女人占为己有,认为以此就找到了永远的幸福,满足了一生的追求。这一颂告诫,即使你所贪爱的女人美丽无比,实际上你也无法对她独占。 偈颂中说,对于有贪心的男人,漂亮的女人能满足他两个需求,一是行不净行,二是欣赏她的美貌。至于行不净行的工具,就是她的私处,但无论女人漂亮与否,私处都能满足行不净行的需要,没有差别,所以这并不专门需要漂亮的女人;女人的美貌,则是走在大路上,人人都能见到,并不只是专属于她的丈夫。这样来说,即使娶了不漂亮的女人,他想行不净行的贪心,一样可以满足;他对女人美貌的贪心,可以在其他女人那里实现。因此有没有娶到漂亮的女人为妻,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这样来说,世间男人对于漂亮女人的耽著,想对其占有,就纯粹是他们第六意识的颠倒执著,是非常愚笨的想法了。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位丈夫嫌弃他的妻子长得难看,他的妻子回答说:男人行不净行的时候,是根本分不出漂亮和难看的。这位丈夫不以为然。于是妻子将豆汤盛在好几个碗里,丈夫吃饭时看见了,问这些是什么?妻子回答说:这些都是豆汤,我只是把它们装到了不同的碗里,有的碗好看一点,有的碗难看一点。丈夫问:那它们不都一样是豆汤嘛。妻子说:女人不论美丑,对于行不净行来说,也是一样的。这个譬喻中,对于喝豆汤来说,碗虽然不同,但是喝起来的豆汤都是一样的味道。同样,对于行不净行来说,女人的外貌,也没有关系。而认为有关系,只是男人心里的颠倒作意而已。 还有,一个男人见到了他人的妻子,心里生起了贪欲,想和她作不净行。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已经和那位女人联络好了,但是她家教很好,人很羞涩,因此不要和她说话。然后,在一个黑夜,他们行了不净行,但是他朋友安排的那位女人,其实是他自己的妻子。但是这个男人并不知道,就觉得很满足,认为没有女人能比得上她。这个公案说明,尽管作不净行的实际上还是自己的妻子,但是因为他误认为是那位他贪爱的女人,所以就获得满足了,由此可见,只要人的心态改变,就会得到了满足,这说明人们非理作意的力量非常大,而美貌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作用。 下面圣天菩萨进一步讲生起贪欲心的因是愚痴。 谁于谁悦意,彼由彼生喜, 犬等亦所共,恶慧汝何贪。 难词释义 第一个谁:指世间男人。第二个谁:指世间女人。 第一个彼:指世间男人。第二个彼:指世间女人。 恶慧:指固执低劣的见解。 颂文直解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认为某个女人很美,就会对她生起耽著,这是因为男人当时具有贪欲,所以觉得这个女人很漂亮。但这仅仅是他一种自我满足而已,并不是女人本身真的就很漂亮。犬及驴子等动物,在见到悦意境的时候,也都共同有如是的贪著,与这样的恶慧相同,你为什么还要贪著美貌呢? 释义 世间男人只会对漂亮的女人生起贪心吗?不是的,其实只要他们看顺眼了,无论美丑,对谁都能生起贪心。并且,同XING恋对异性根本就没有兴趣,反倒对同性会产生贪心。只要一个人的非理作意强,那么只要稍微有一些相似的所缘境,就能引起他的贪欲心,如果周围没有漂亮女人,他就会对长得普通的女人生起贪心,如果连普通的女人也没有,他甚至会对母猴、母猪、母象等所缘境生起贪心。当外境中什么所缘境也找不到的时候,他甚至会在心中浮现出法尘,也就是在心中想象出女人,以此作为所缘境,来满足他的贪欲心。这种很低劣的事情,狗、驴子、猪等动物也都会做,它们在发情的时候,就会对它们同类中的异性生起极大的贪心。 相反,一个人如果正见强,非理作意很少产生的话,那么即使面对大家普遍认为漂亮的女人,他也不会生起贪欲心。所以,这些证据充分说明,能引起世间男人贪心的,并不是女人的美貌,而是他们自己的愚痴和非理作意。 《四百论广释》中说:两个罗刹都觉得自己的妻子最漂亮,争执不下。他们前去一位出家人那里,请出家人判断谁更漂亮。出家人回答说:她们只在生起了贪爱的人那里,才是漂亮的。这是说,愚痴是贪心的因,而女人的美貌并不是贪心的因,女人即使再不好看,也会被愚痴、贪爱的男人执著为好看。因此人的美丑,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判断。一个愚痴心重的男人,就可能会对其他很多女人都生起贪心。 设问:虽然如此,但面容、身材等各方面都迷人的女人确实很稀有,这样的女人,谁见了都会惊为天人!难道不应该被她吸引吗? 答: 汝得端正女,原为众人共, 获彼汝觉奇,此奇实非有。 颂文直解 你觉得惊艳的女人,以前并不专属于你,而是大家都共同有份。现在得到了她,并耽著为我所,觉得得到她非常幸运、稀奇,但其实这就像得到一个众人共用的尿盆一样,实际上并无有稀奇之处。 释义 世间男人见到特别漂亮的女人,或者世间女人见到特别潇洒优雅的男人,都可能会产生很强烈的贪心,产生和对方永远在一起的愿望,甚至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和对方在一起。因此为能够得到对方,他们不惜付出全部代价,并为最终能够得到对方而庆幸不已。世间人也会把那些非常般配的人,说成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被特别喜爱的人,在遇到之前,是自由的。也就是说,谁都有可能和他(她)确立起男女关系。并且在现在的社会,受媒体等影响,小学生都已经开始在谈恋爱了。在正式结婚之前,一般人早就谈过好几次恋爱了。那么你现在所心仪的,正是之前被别人所舍弃的。因此得到对方,又有什么值得庆幸和惊喜的呢? 这一科的三颂,介绍了观察事物是否清净的三个步骤。第一颂从女人行不净行和美色的功能上,说明根本不需要去追求漂亮的女人;第二颂指出,所谓的漂亮不漂亮,是自己愚痴心作意出来的,其实并不一定漂亮;第三颂指出,即使是很漂亮的女人,在娶到她之前,是很多人都可以去谈情说爱的,因此漂亮的女人就是一个大众的、普通的人,得到她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大家对于男人、别墅、汽车等等认为是清净美好的人或事物,也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观察。 下面以高档轿车为例子,来用这三个步骤进行观察: 第一、汽车的实际功能,就是提供一个代步的工具,这个功能,是普通的汽车都能够提供的。从是否好看的角度来说,汽车的美观,是所有路人都能看到的,这不属于主人所独有。 第二、汽车是否好,各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尤其很多女性,对汽车并不好奇。某些人眼里非常高档的汽车,在那些女性眼里,只是一个会移动的铁壳子而已,所以所谓汽车的好坏,都是各人愚痴心和非理作意的作用的结果。 第三、汽车也不是自己能独自受用的,比如造车的时候,工人要装配、测试,修车时,工人要检验、修理,以及使用时要载客,因此得到它并不是稀奇的事。 这样观察之后,对于汽车的贪爱就可以被对治掉。对于其他凡是执著为清净、美好的人或事,大家都应该像这样运用偈颂所提供的观察方法,进行具体、详细的观察,以此来消除自己把不清净执为清净的颠倒执著。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