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布施
2014/9/4   热度:293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布施 在佛学文化的修持中,带有数字的条目很多,比如“三福”(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六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三学”(戒、定、慧)、“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等。这些修持条目的设定,首先为佛学设定了较低的门槛,为初涉佛学的众生避免了望而生畏的踟蹰,更有利于佛学文化的广泛传播。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修持,大家不难发现,简单易学口诀似的条目里,深藏着佛陀智慧和佛学文化的光芒。这就是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感觉佛学就是学不完,学不尽,越学越有兴趣的原因。佛学有八万四千法门,对应娑婆世界的八万四千烦恼。当然,这“八万四千”不是具体的“统计数字”,是译文的表述方法,比喻很多的意思。如我们常说的“万水千山”、“日日夜夜”、“千秋万代”等等。 “六度”就是一门修持方式。 六度的释义和音释版本较多,意思相同又有微调。内容亦有多种概论,例如: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等。 亦释作: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 所谓彼岸即:清净的世界,能保持心态平衡的境界。 赵朴初先生对“六度”有一个简单明了的阐释:“度”梵语是“Pāramitā 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 我觉得这个解释可以诠释“六度”密要。我们就按这个“说法”探讨“六度”的问题。 所谓“六度”自然有六种方式,从今天开始我们一个一个的“浅释”,今天先说六度之“布施”。 布施,布己所有,施与众生的意思。目的是收敛贪心和贪念。 修学佛法为什么要收贪心?止贪念呢? 人类有两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缺陷,那就是骄傲和贪婪(贪心)。贪,五毒(贪,嗔,痴,慢,疑)之首也。 拜佛,让你用自己认为高贵的头俯下身去亲吻佛陀的脚,不失是一种驱除骄傲心的方式(假如你是用心去拜佛的话)。 布施,则是歼灭贪婪(贪心),这是迈向不二法门的第一步。 布施并不只是从你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放到另一个人的碗里那么简单。布施,并不完全是帮助别人,很多时候,布施是以帮助别人的形式来帮助你自己。以这种行为帮助你自己断除那些贪欲和无明幻觉。当你断除了所有的幻觉与无明,你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布施的深刻含义,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我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受益于布施。 布施就是让你放开曾经紧紧抓住的东西,不是你口袋里的,银行里的钱。你抓在手里的并不只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当然很多外在的东西也被你抓在手里,你有很多属于你的东西,“我的”桌子,“我的”车,“我的”钱,“我的”老婆,当这些我们认为属于我的东西变成别人的东西的时候,或损坏的时候,我们就会痛苦。因为你认为那是“我的”。有的时候,在饭店里别人误拿了你坐的椅子都会令你贪嗔萌动。其实,那把椅子你只是拥有暂时坐下而已。但这足以令你错误的认为那是你的了。就这样一个短暂的,临时的所有,你都不能放下,还能放下浮躁的心,去潜修佛法吗? 有一位居士,找我来参学。言语间,不无自豪的说起,在他的库房里存放着大量的珠宝古玩,并热情的邀我前去鉴赏。出于利乐有情之心,勉为其难的随他前往。 当一箱箱珠宝打开时,从这位居士的眼睛里立刻闪现出自豪,和艳羡贪婪的眼神。 我走进一个个打开着的箱子,指着里面的东西问道:“这么多的财富,都是谁的呀?他毋庸置疑的随口答道:“是我的呀,法师”。我又问:“它们在哪里”?他立马答道:“在金库呀”。 我笑了笑说道:“这不是你的,它在金库,金库拥有它,你只是拿自己的钱,在帮助别人保管,说到底,你就是个保管员”。 居士不解的看着我。 我又问道:“既然是你的,你咋还严加看管,加封条、雇保安的看着这些属于你的财宝呢”?既然是你的你咋还要如此的小心?你的?——还怕“归了”别人吗?” 居士若有所思的点着头,说实话,至今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我的意思了。 布施,就要铲除贪心。财宝是你的,又不是你的。这就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性对待这些所谓的财宝了。 如果你对你身边的任何事物(那些你曾经认为属于你的东西)都毫无执著,无论它们到来还是消失,怒放还是凋谢,你都完全不受影响,这就是最完美的布施。现在要你掏出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你最终能够抵达那种状态。 没有抵御贪心的愿望,贪心就会愈演愈烈地在你身上蔓延,这不但对你自己的身心有碍,终会耽误你一生的觉悟和心灵的提升,修佛也会变成一句空话。 做个这样的假设,你银行里的钱突然少了,你是不是和银行要讨个公道?布施了所有的人以后,情况就会改变。 无论谁从他身边拿走任何东西,都不会再生气,甚至根本不会注意这件事。因为你从未视那些东西为自己所有。事实上也是如此,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属于过你,你却认为有些东西属于你。你试图把他们留在身边,试图让他们保持原状,保持你喜欢的样子,但他们最终会背弃你。布施只是提前给那些终将离开你的东西自由,在它们自由的同时,你也会因松手获得自由。 有什么东西属于你,属于我们自己呢?什么也没有。身体应该属于自己的吧,那你不要让它生病,让身体长生不老永远不死,能办到吗?佛学智慧就体现在这里, 布施,似乎帮助了别人,实际是在帮助自己。帮助自己走出烦恼,走出苦难,走出自我。人人为我的前提是我要为人人——这是布施的一个方面。 佛学的布施大概包括三方面内容: 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财施”。 以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无畏施”。 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法施”。 做到这三大布施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佛陀也未要求我们在一夜之间就成为这样的人,他允许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和准备去实现布施。 我们可以试探性的先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东西,然后再试探性的放弃一些重要的东西。你无需担忧佛陀会要求你割掉大腿肉去布施,佛陀只希望你把吃剩下的食物布施给那些找不到食物的鸟、饥饿中的穷人。把多余的钱送给那些需要用它买食物的人。无论如何,这比割掉你的大腿肉更容易接受。不是吗? 需要注意的是,总有人用布施来满足自己的贪欲,拿出一百块钱的时候,想换回一千块,这样的布施并非真正的布施。布施是让你断除对自己所有物的执著,让你从自己的幻觉中解放。而不是让你成为更多人的主人——以这种心态布施,并非真正的布施。 布施是清净心灵的码头,从布施开始,你才有可能在释海中远航。 布施,是看破无常,世间的有色与无色都不会永恒,即不永恒,贪之为何?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