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二)
2014/9/4   热度:767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礼敬支——恭敬礼拜,包括三门总礼、身的礼拜、语的礼拜、意的礼拜。昨天讲的是身口意三门同时礼敬,今天讲身口意分别礼敬。 2、身礼拜: 首先是身顶礼,主要是以身体来做恭敬礼拜。昨天讲过,以清净的身做礼拜,首先意(心)要清净。若是意(心)不清净,身体也不会清净。比如说不杀生,不偷盗,不YIN行,可以说是身清净,但若是心里不清净,虽然在表面上没有去做这些恶业,但实际上还是不清净。所以有恭敬心,心里清净是非常重要的。 身礼拜有低头、弯腰等很多种方式。显宗里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五体投地,一个是接足礼——直接把佛的足接到自己的头上。密宗里讲的全身着地,就是所谓的大礼拜。我们用身体做礼拜,是一种恭敬的表现。但若是心里没有真正的恭敬之心,看似很有礼貌地低头、弯腰或做大礼拜、小礼拜,那也不是真正的礼拜。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贤行愿的力量,以及自己胜解信的力量。“普贤”可以指普贤菩萨,也可以指一切菩萨。普贤菩萨的行愿也就是佛的境界。普贤菩萨在示现上是菩萨,但实际上是佛,所以他的行愿也就是佛的行愿,也就是佛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一切菩萨的境界。无论是在佛的境界还是在菩萨的境界里,都可以如是地显现。 “普现一切如来前”:在一刹那当中,像山河草木等一时映现在镜中一样,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时显现在眼前。在普贤菩萨的境界里,在一切佛菩萨的境界里,都可以时时这样显现。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佛刹土中极微尘数的佛在一瞬间可以显现在一个极微尘中。礼拜者自己也是,在无量无边的诸佛面前都可以显现一个自己。 佛有那么多,自己也有那么多,同时在做礼拜。这在佛的境界里是可以的,在菩萨的境界里也是可以的。这就是普贤行愿。你看,浩如烟海、无量无边的诸佛一瞬间可以显现在眼前。“哎呦,那么多佛,我怎么礼拜啊?”没有事,在每一尊佛面前都可以显现一个自己,自己也可以变现那么多,然后做礼拜。这多圆满啊!但是我们现在很难相信,很难做到。因为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像,是无分别的,以我们的分别念,以我们的见闻觉知无法想象,无法衡量。 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恭敬礼拜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没有分别的。若是“这边有佛,那边没有佛”,“在这边做礼拜,在那边没有做礼拜”,这就有分别了,这是我们的境界。在大殿里有佛,在家里没有佛;在佛堂里有佛,在厕所里没有佛。礼拜者自己也是,现在在山上,山下有没有我,在山下就没法做了。在寺院里有自己,在家里没有自己。很多人还担心:“我出去了怎么供佛,我家里的那些佛怎么办?没有人供啊!”“我也想把佛请到家里供上,但是我经常出差,没法供。”这都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境界。 为什么说不可思议?为什么说不可言喻?以我们的分别念,以我们的见闻觉知,这种境界不可思议,不可言喻,我们没法想像,它是超越的。若是你想不到,说不清,感觉不到,领会不了,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说“普贤行愿威神力”?你要相信普贤行愿。我们经常念“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它和“普贤行愿威神力”是一个意思。“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佛已经获得了三身的究竟果位。佛所获得的、所成就的这样一个真谛,就是诸法的实相和真理。“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一切法自性是不变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僧众”这里指得地菩萨,他们已经现量见到了诸法的实相和真理,而且没有丝毫的疑惑。 法性是不变的,本来就是这样。佛已经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与真谛,我们要相信。僧众虽然还没有获得究竟成就,但是已经现量见到了诸法的实相,就像哑巴吃糖块一般,尝到了那个味道,已经亲眼看到了,没有丝毫的怀疑。通过这三个加持成就所愿。加持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没法想,没法说,没法去感受和体会,但是佛已经证得了,菩萨已经证得了,诸法的本性与实相原本就是这样的,自己对此生起胜解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深信这样一个真谛,深信这样一个实相。这就是为什么首先要说“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贤行愿的力量,自己胜解信的力量,若是二者都具备了,下面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否则就很难。为什么呢?“普现一切如来前”,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时显现在我的现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以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身体,礼拜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佛陀。你看,一瞬间在眼前显现的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无量无边的佛,也是自己恭敬顶礼的对境。谁在恭敬顶礼?我在恭敬顶礼,我也有那么多身体,在每一尊佛前都有一个我,都在“一一遍礼刹尘佛”,同时在做礼拜。这样的景象不可思议!为什么说是“普贤行愿王”呢?就是这个原因。世间也可以有很多欲望,也可以有很多希求,但都不是这样的。而普贤行愿是超越的,所以它是愿中之王。普贤行愿不是普通的行愿。我们只要明白了,深信了,就不用到处乱跑,不用到处去找佛了。 佛在印度,在西藏?还是在哪里啊?其实,佛到处都有,你也到处都有。若是心到位,恭敬和礼拜也是恒时的,没有不恭敬、不礼拜的时候。我们真正明白了,深信了,佛处处都有,恭敬和礼拜也是处处都有。很多烦恼自然就没有了,内心自然就清净了。处处是清净,因为是佛;时时都清净,因为是佛。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 3、意礼拜: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于一尘中尘数佛”:在一个极微尘中,有十方三世一切极微尘数的佛陀。 “各处菩萨众会中”:这些佛也不是孤独佛,都安住在菩萨众会中,由无数菩萨围绕着。 “无尽法界尘亦然”:无尽法界的每一个极微尘都是如此。 “深信诸佛皆充满”:深深信解,在每一个极微尘中都充满了一切佛刹土中极微尘数的诸佛。 这是意礼拜。意礼拜就是要相信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这才是佛法,才是最究竟的佛法。要相信不可思议,才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如果你不相信不可思议,就得不到不可思议的加持。 密勒日巴钻牛角的时候,显现的是诸法最究竟的实相与真谛。他不是在玩神通。若是玩神通,他把自己变小钻进去,或者把牛角变大钻进去就行了。但是他没有!密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这是最究竟的佛法,是不可思议的。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这里讲的就是诸法最究竟的实相与真谛。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有的人看过很多遍了,但是没有看懂,没有看明白。只觉得猪八戒很好玩儿,孙悟空神通很大,唐僧虽然很清净,但有时笨了点儿,不够聪明,不够智慧。其实,《西游记》里讲的也是诸法的真谛。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出如来的手掌呢?他通过神通可以一下子进到龙宫里去,一下子进到天堂里去。但即使他的神通再广大,也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因为如来的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是一体的。这里面讲的就是诸法的实相。我们都看明白了吗?没有吧!你们现在学什么法都是这样,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都是这样糊里糊涂,就这样浪费光阴。我虽然没有太大的智慧,但是一看就懂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为什么没有跳出如来的手掌呢?这个时候,显现的就是一个真谛,一个实相,不可思议的境相。 就是要深信。若是你深信了,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若是你当佛的面,还敢做这些坏事吗?不敢吧!但是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怀疑啊!“说是这样说,但这是我自己的屋,是我睡觉的地方,不可能在这吧!”东想想,西想想;一会儿分别这个,一会儿分别那个;一会儿贪这个,一会儿恨那个。修法时摆出来的姿态很好,在表面上装得也很好,笑咪咪的,但心里都是胡思乱想,不是贪就是恨,不是傲慢就是嫉妒。佛是无所不知的,你心里想什么,每一个起心动念,佛都一清二楚。哪里没有佛啊?你的心脏里、头脑里都有佛。“一尘中有尘数佛”,不是一尊佛,是整个微尘数量的佛。自己相信了吗? 若是具有信心,具有善根,佛是无所不能的,佛是万能的。若是没有信心,没有善根,佛是无能的,什么办法也没有。若是你真的深信,佛是无所不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你深信了吗?没有吧!“哎呦,有违缘了,有障碍了。”给这个发发信息,给那个打打电话,今天用这个方法,明天又用那个方法,根本就没想到佛。若是你真懂了,深信了,心态自然就稳住了,自然就安住了。 为什么我经常说“风一停,沙自然就会落到地面上”?同样的道理,你一深信,心自然就安住了。不是要去控制念头,也不是要去控制思想。思想和念头要控制吗?有大海就有波浪,有心就有思想和情绪。互相都不影响。犹如大海不影响波浪,波浪不影响大海。若是你真深信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的心自然就安住了,自然就定了!还会那样飘忽不定吗?还会那样心慌意乱吗?还会那样手忙脚乱吗? 我们平时稍微有一点点违缘障碍,就心慌意乱、手忙脚乱了,“怎么办啊?完了!”一会儿祈祷,一会儿跑去算命。拜佛不行,就去找算命先生;觉得算命先生也不行,就去拜神;觉得还不行,就去走后门,然后又去送礼。不让你们东跑西颠、到处瞎跑,都不听。你的心定不下来,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懂得佛法。现在讲的这些叫佛法,你们还是没有懂。到印度去拜,到西藏去拜,到处去拜,到处去找,还是没有明白。找吧,能找到就好,希望你能找到。但是找不到吧!其实就在当下。不用到处找,不用到处拜上帝,不用到处拜高人。处处是净土,处处都有佛。“一尘中有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佛在眼前,一切菩萨也在眼前;佛在当下,一切菩萨也在当下。还找什么啊?还到处求什么啊?解脱是求来的吗?成就是跑来的吗?若是到处跑就能成就,那就跑吧!现在交通方便,有汽车、火车、飞机,想坐火箭都可以。 意敬礼,即意恭敬礼拜,就是要放下心态,要深信这样的究竟实相。如果你能深信,心态自然就放下了。不要飘忽不定,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 一心不是分别。其实分别和不分别也是一体的,体上没有可分别的,相上是有分别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但不是所有的法门都要去学。若每个法门都要去学,就叫分别。一精通一切精通,你把自己的法门修好了,把自己的心态修好了,一切都OK了,这叫“法门无量誓愿学”。如同昨天我讲的那个比喻,你怕扎脚,想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这个能实现吗?能找到那么多牛皮吗?即使找到了,能铺满大地吗?不可能的。其实你不用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自己做一双鞋穿上,就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既容易又方便。“法门无量誓愿学”也是,若是一个个地学,叫分别,那是愚痴的做法,不是智者的做法。若把一个法门修好了,把自己的心态修好了,一精通一切就都精通了,要深信这个道理。这是意礼拜。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语恭敬礼拜。礼敬诸佛、称赞如来。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对境也是无量无边的佛陀。在无量无边的佛陀面前,也有无量无边的自己,以微妙舌根发出无有穷尽的音声海,每一个音声流出无量微妙的言辞海。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尽未来一切劫,称扬赞叹如来的甚深功德海,对一切如来一一赞叹。所赞是一切诸佛的所有功德,称扬赞叹的对境是犹如烟海般的佛以及他们的眷属。 谁在赞叹?我在赞叹。赞叹者“我”也是无量无边的。每一个佛菩萨面前都有一个自己,也以微妙的舌根发出无量、无有穷尽的音声海。每一个音声流出无量微妙的言辞海,无穷无尽。 以什么方式赞叹?忆念这些佛菩萨的功德。他们从发菩提心开始直至成就菩提果之间的一切功德,比大海还要深广。佛在经中说,整个大地的微尘可以数尽,四大海的水都可以饮尽,整个虚空以尺子可以量尽,但是佛陀的功德不可衡量。即使世间那些根本不可衡量的东西都可以衡量了,佛的功德也无法衡量。阿罗汉通过自己的神通去说佛的功德,也说不尽;一地到十地的菩萨通过他们的神通力宣说佛的功德,也说不尽;哪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时说佛的功德,也说不尽。 我们要称扬赞叹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境界,所用的时间是“尽于未来一切劫”,不是千年万年,而是尽未来一切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时时都要忆念佛的功德,时时都要忆念菩萨的功德,时时都要忆念上师的功德,这样心的相续自然就清净了。若是这样,还有胡思乱想的余地吗?没有!要恒常忆念,即没有不忆念佛的功德的时候,没有不忆念上师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去忆念、赞叹佛和上师的功德。 赞叹也不仅仅是在口中说,而是要在心里忆念,生起欢喜心。若是能这样忆念,还会一会儿想家,一会儿想孩子;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的吗?不会的!“赞佛甚深功德海”,就这样以清净的身口意,恭敬顶礼赞叹十方三世一切如来。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当时普贤菩萨做礼拜的时候,“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我们就要这样发愿。“如此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穷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就要这样无有疲厌地去恭敬礼拜。这是当时普贤菩萨给善财童子讲的。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做赞叹的时候也是如此。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未来一切劫当中不断。虚空没有穷尽的时候,众生的烦恼没有穷尽的时候,因此我之赞叹无有穷尽。没有不做礼拜的时候,没有不做赞叹的时候,没有不起恭敬心的时候。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无有疲倦和厌足。 我们的法会只有十天,你看供灯组,尤其是修法组,累得、困得好像没有精神了,没法活了一样。这里说了,“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你们也就修了十天,还只是白天,一共就七八个小时,还是很轻松的。我们很多修法都是要昼夜念修,不能间断的。这个时候你们怎么办?可能法会结束了,你们就都要往生了。你看佛是怎么发愿的?菩萨是怎么发愿的?我们也要学普贤行愿,要这样做。 礼敬诸佛和称赞如来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两个愿,也是七支供里的一支——顶礼支。今天就讲到这儿。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