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人无我”


2014/9/3    热度:150   

  析“人无我”

  传宗法师

  造成众生苦痛的原因,则在于实“我”计执。我的定义是常一主宰,从我(妄执)的本性说,我是乐的;从我所表现的作用说,是自我作主,由我支配的权力意志。我到底是什么?从凡情所执的我来说,不外乎“即蕴计我”、“离蕴计我”二类,一般所说:我去、我拿、我喜欢,我想像、我作为,我认识等等。因为这些都是不离自己的身心——五蕴。所以一般的我执,都是执五蕴为我的。但是五蕴是和合体,且又是生灭无常的,苦的,这与“我”的定义是常一的、主宰的、乐的,正相矛盾。因此,说五蕴就是我,从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我们可以具体地分析一下,色、受、想、行、识五蕴到底有没有“我”。所谓色即是物质的根身,这根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成分和合构成的。分别具有“坚”、“湿”、“暖”、“动”的性质。如骨肉脏腑、血液、体温、气息等。即为四大种所造色的体现。地大成分构成坚性,故有任持的作用;水大成分就有湿性,故能凝聚不失的作用,火大成分就有熟变作用,风大成能起运动作用。四大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分类,可以说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四大遍一切物质界,彼此融会和合构成物质。人之色身也是如此。一旦这四大离散,色身也就坏失。如人死后,气息没有了,血液也停止循环,体温也就不存在了,接着津液离散,皮肉腐化,剩下一堆白骨,终究也要化为粪土,归还大地。故色身无“我”。

  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心里活动的精神现象,心里现象不如物质现象那样容易了知,要自己从反省的工夫中去理解。佛观察心理的主要活动分为三类:一受蕴,在我们与外境接触时,内心上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如接触到可意的境界时,内心起一种适悦的情绪,这名为乐受,接触到不可意的境界时,内心起一种不适悦的情绪,这即是苦受,另有一种非可意非不可意的境界,使人有一种不苦不乐的感觉,此名舍受。把一切所领纳的精神作用合起来称为受蕴。二想蕴:想是在内心与外境接触时,所起的认识作用,凡举思想上的概念以及对于外境的了解、联想、分析、综合,都是想的作用,把一切构划联想、概念合起来成为想蕴。三行蕴:行是造作的意思,与外境接触时,内心生起如何适应,改造等的心理活动,依之动身发语而成为行为。行是意志的,以此执行对境界的安排与处理。其他的心理活动,凡是受,想所不摄受的,都可以包括在这行蕴里,把一切内心的活动,善恶的行为归纳起来为行蕴。四识蕴:也是心里活动,是以一切内心的活动为对象的,就把主观上的受想行等客观化了,于此等客观了的受想行生起了别认识的作用。识一方面是一协精神活动的主观力,一方面即是受想等综合而成为统一性的。把各种心识合在一起成为识蕴。

  通过以上分析,若没有外境,内心的精神活动就生不起来。所以能起内心的活动,是因为有许多条件和合而成的,离开条件,精神的独一实在性就不可得。在这五蕴当中找个自我是没有的,有的不过是物质与精神现象所起的协调作用而已。若离此五蕴想找一实体的自我,是找不到的。身体是色,身心上的苦乐感是受,认识事物的形相是想,意志上所起的欲求造作是行,了别统摄一切心里活动是识。除此各种活动以外,还有什么是实体的自我呢?佛为破众生实我计执,故说五蕴无我。有部学者以为佛说五蕴无我,这个我虽是无的,而五蕴法是有情组成的元素,是实有,这是不知佛所说的密意。我执虽然除去,法执又转深,因此说“五蕴皆空”。五蕴中的自我固不可得,五蕴法的自身也不可得,因为五蕴法也是由因缘而存在的,由此所起的作用和形态都不过是关系的体现。如果五蕴的某一点是真实的,那末这就是我了。事实上真实的自我不可得,故五蕴皆空。但这种体观、作用与形态虽空,而幻有的作用还是存在的。如五蕴和合的身心有动身发语的作用,有身躯四肢宽长的形态存在。

  离蕴计我,这是其它一般宗教主张的,他们认为除五蕴外,别有是常是乐的微妙而神秘的我。有的说我与五蕴是相属的,以五蕴是属于我,是我的工具。我利用足就能走,利用了眼睛就能见;利用意识就能明了认识。有的说是相互存在的,如我比五蕴大,五蕴就在我中。五蕴比我大,我就存在于五蕴中。这些离蕴计我的主张,若以正理推求,决不能成立。因为离开五蕴就不能证明我的存在,不能显出我的作用,而众生执我,都是不离身心自体的。离蕴有我,那么这个我不但支配自己的身心,而且也可以支配他人的身心。这个我不仅是一身,而是多身了。事实上這様的我是不存在的。个人身心活动,不能带动他人身心的活动,故离蕴亦无我。我不过是依身心和合相续的统一性,假名施设而已。我本不出这二类,后来佛法中的犊子等部,执有“不即蕴不离蕴”的不可说我,这是误解世俗的施设我为自相有,“执假为实”的分别妄执。

  众生的苦痛不外内外两种,属于内自身心的,如生老病死等;属于外界引起的,如爱别离、怨增会、求不得等。这一切的苦难,根源都在众生把自己看成实有体性,大至一国,小至一家,互相斗争,苦痛丛生,这都是由于不能明白无我的道理。于是不借牺牲他人以满足自己。我这样想这样做,你也这样想这样做,于是彼此冲突,相持不下,无边苦痛就都跟着而来了。若知一切法都是由于条件和关系而存在,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赖而生存,则彼此相求,彼此相助,痛苦也就不生了。总之,若处处以自我为前提,则痛苦因之而起,我执为出生一切痛苦错乱的根本,由此众生在生死中轮回不息。若了达诸法性空——无我,则苦痛自息。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