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净社铭浅释


2014/9/4    热度:228   

蕅益大师净社铭浅释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

  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引言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从事何种职业,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除了他自身所具备的品学才干外,其平时能掌握机遇,运用诀窍,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从古以来,世间有许多不乏才智之士,往往因为没有碰到好的因缘际遇,以致终生壮志未酬,抱负难伸;但也有一些人虽然碰上了,却因为没有及时抓住它、掌握它,而把难得的机遇当面错过,到最后却落得一事无成,懊恼不已,这都是很令人叹惜的。

  我们学佛也是如此,佛经上常告诫我们释演莲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知道,六道之中,胎卵湿化,有无数芸芸众生。我们人类在这芸芸众生中所占的比例只是极少数的一族。而这一族居然称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称曰“三才”。所以,我们能够生而为人,本身就是一次极难得的机遇。如果我们不珍惜人生,不好好做人,反而糊里糊涂地生,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又糊里糊涂地不断造作恶业,不但糟蹋了这一生的人身,甚至连来生做人的机会也一并毁了,那岂不是愚昧人生最大的悲哀?

  然而,要怎样地去珍惜人生,好好做人?实在说,佛陀的全部教育,都是在教你做人的道理。不但教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且还教你怎样地把你自性中所蕴藏的无量智慧、无量慈悲、无量德能完完全全地释放出来,去发挥无量的作用,而成为一个充满真善美慧,毫无缺陷的人生。

  所以,生而为人,如果没有机会听闻佛法,修学佛法,那是人生最大的缺憾;如果有机会听闻佛法,而未能认真修学佛法,那是人生最大的损失,如果有机会听闻佛法而又能认真修学佛法,那是人生最大的福分。我们既得人身,又能幸闻佛法,有此殊胜的机遇,乃是多生多劫种植的善因,如果不好好珍惜,轻易地把它放弃了,那不但是一种暴殓,简直是自甘堕落。岂但辜负了佛恩,亦辜负了己灵。

  当然,学佛也不是一件简单易为的事。佛经浩瀚,法门繁多,如何正确地去理解佛经的义趣?如何正确地去选择适宜自己修学的法门?初学应从哪里入门?在修学过程中,遇到障缘怎么办?诸如这些,对一个初学者未免茫然。这里介绍蕅益大师所作的《净社铭》,我想正好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向导,修学佛法的指南。

  大师所作的《净社铭》,即: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

  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一、持戒为本

  我们平时常说:“学佛应从做人起。”意思也就是说,如果连做人都不能做好,那就没有资格谈学佛了。所以,学佛一入门,必须先受皈戒。而佛教里面的戒律,实际就是教我们做人。戒的含义,在消极方面是防非止恶,意思是说,凡是伤天害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恶事,凡是非法的行为都要防而止之,而做一个明哲保身,恪守本分的人。在积极方面却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谓恶事、坏事理所当然不可以做,而好事、善事却不可不尽心尽力去做。譬如大乘菩萨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有情戒。”做坏事造恶业固然是犯戒,而好事不做,善法不修也一样是犯戒。这样一来,只要你受了戒,你就非做好人不可。这便是戒律的作用。

  那么,怎样叫做持戒呢?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便是守法。不但佛教的戒律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以及你所服务的各社团单位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公约都要遵守。这样,你不但在佛门中是一个好弟子,在社会上也必然是一个好公民。

  我们皈依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师,以僧为师。如果不能遵从本师佛陀的教诲,如何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呢?所以,持戒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学佛的根本。做人如果不能处处守法,必为社会所不容;学佛如果不以持戒为根本,无论修习任何法门都不可能有成就。《萨遮尼犍经》上说:“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之身。”野干是畜类中的下等动物,而且满身又生疥癞。一个不持戒的人,来生连这样的身体都得不到,你想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大智度论》上说:“戒为一切善法住处。若弃此戒,虽山居苦行,饮水服气,著草衣披袈裟等,受诸苦行,空无所得。人虽贫贱,而能持戒,香闻十方,名声远布,天人敬爱,所愿皆得。”由此可知,无论做人也好,学佛也好,都必须以持戒为本。好比一株果树,根本无亏,长大之后,才能结出满树芳芬的果实。

  二、净土为归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学佛无论修学任何法门,都必须以持戒为本,这是共同的科目。《华严经》上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因为能持戒,可以避免我们的行为产生过错,而当我们不犯过错时,我们内心就不会产生烦恼和忧虑;当我们不受烦恼干扰时,我们的心就能安于平静与自然。从此善法和智慧就会在内心生起,有了这个因素,我们修学法门当然就容易成就了。

  说到修学法门,佛教大小乘法门那么多,各具其妙,而修学法门,只宜一门专修,一门深入。那么我们该选择哪个法门最合适呢?我们既不能判断法门之优劣,也不可能一一法门都尝试之后再作比较、拣别。所以,只能依据过来人的经验。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时的高僧,他的密因修证达何等果德,当然不是我等凡小所能知。但我们只要看看近代净宗泰斗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所著的《阿弥陀经要解》一书的评价,认为这部《要解》,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亲自为这部经作注解,也不能超出其上。由此可知,蕅益大师的知见,就是阿弥陀佛的知见。那么大师告诉我们选择法门当以“净土为归”,我们遵从大师的教诲,自然不会有差错。当然,你要是不放心,不妨抽出时间去阅读经藏,你就会发现,不仅蕅益大师教我们归心净土,实在是“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至于净土法门何以这等殊胜,在许多经论著述中都有详尽的介绍。我想,在这里就不必再引述了。诸如隋天台智者大师所著《净土群疑论》中说净土有三十益;唐慈恩大师所著之《阿弥陀经通赞疏》中说净土有十胜:宋永明大师《万善同归集》中说念佛具十种功德;明莲池大师所著之《弥陀疏钞》中以十义赞净土等等,读这些不朽著作可以使你信心倍生,愿力更切。如果你没有时间涉猎这许多著作,你只要把一部《无量寿经》读熟,那么,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净土法门之种种超胜殊妙,自然会在你的内心中呈现出来。到那时,不用别人赞,不用别人劝,你对修学净土法门也会直下承当,勇往直前。

  三、观心为要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我们通常称“信、愿、行”为净土三资粮,缺一不可。其实这三资粮中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念佛正行。因为唯有真正用功念佛,才能证实你是真的为了生死;也唯有真正用功念佛,才能证实你对净土法门是深信不疑的,对求生净土的愿是真实不虚的,而不是随众打混,凑凑热闹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一句佛号虽然至简至易,人人都能念,但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得有成就,念出真功夫,念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可也未必人人都会念。在这里,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观心为要”,可以说真正是把念佛用功的诀窍传授给我们了。念佛怎样观心,其工夫有深有浅。深的如实相念佛,谓观自身及一切法之真实相,乃无形无相,犹如虚空,而心佛及众生本来平等。如是之念,念念相续,则三昧现前。又如天台宗一心三观,谓观能念之心,当下了不可得,所念之佛,亦了不可得,这是“空观”;正了不可得时,而能所宛然,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这是“假观”;正历历分明时,而当处了不可得,正了不可得时,而又历历分明,这是“中观”。此种念佛作观的工夫,修成了即得理一心不乱。但对初学见理未真的人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还是用比较浅显的意思来说明。所谓观,即观照、观察,亦可以引申为督察、监护。即以能观之智,时时督察现前一念之心,是不是在念佛。所念之佛号,是不是念得字字分明,听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现你的心失了正念,即当收摄其心,回归念佛。所谓“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照迟。”能时时督察其心,及时纠正妄念,久而久之,妄念逐渐减少,佛号自然纯熟。

  所谓监护的意思,好比医生护理病人,必须及时查出病因病源,观察病情的变化,方好对症下药。念佛的人为什么不能至心念佛,老打妄想。大多病在对世事尘缘看不破、放不下。而许多妄想杂念皆因境而生,所谓触景生情。境有顺逆得失,情生喜怒哀乐。比如,正当你生活处于拮据困苦之时,竟在无意间得了一笔横财,而使你欣喜若狂;或许你平时最心爱的人竟忽然弃你而去,而使你痛不欲生。类似这样的情景很多,每一样不同的情景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都会干扰你平静的心,破坏你用功念佛。怎么办呢?这就必须对症下药。你的另一个自己--理智,如同监护人,应清醒地告诫你:世间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有得必有失,有合必有离,缘聚缘散,缘生缘灭,这是自然界必然的规律。就如你无意间得来一笔横财,安知日后不会给你带来一场横祸?所以,你不必欢喜太早。你心爱的人离你而去,这是缘尽缘灭,既然勉强不得,何不顺其自然。更趁此时斩断情根,舍离恩爱,正好了无牵挂地专心念佛。正如紫柏大师说的:“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不能动,死生境上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些许喜怒到前,阿弥陀佛便撇在脑后,如何能使得念佛灵验?果能于爱憎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佛,现前必得受用,临终必得往生。”此中勘验念佛工夫,实际也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观心之法。

  四、善友为依

  善友,就是善知识。善知识也就是最高明的老师,最亲切的好友。世间人无论学任何学术技艺,如果没有高明的老师给予启蒙指导,没有同学互相切磋,单凭自己盲目地摸索,想要达到登堂入奥的造诣,即使有可能,也是极其艰难的。学佛亦是如此,如果不依止善知识修学,而自作聪明,盲修瞎练,不但徒劳无功,而且还可能陷入邪途,求升反坠,那是很危险的。所以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要以“善友为依。”

  依善友有哪些好处呢?《华首经》上说:“有四法是善知识,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常能随顺教化。”这四法的意思是说,善知识能引导你修学最殊胜的法门,踏上美好的人生大道,趣入美好的人生归宿;善知识能及时纠正你的错误观念,阻止你的不端行为;善知识能在你即将退失道心时,及时劝导你,激励你,让你安住于佛法中;而当你的心境陷入极度烦恼困扰时,善知识能用种种善巧方便教化于你,使你的道业不断进步。你想想,我们能有这样的善知识提携,能有这样的善知识作依怙,何愁道业不成就呢?只可惜的是,末法时代,像这样的善知识己是寥若晨星了。能够遇上,那是你天大的福分。要是遇不到怎么办呢?我们只好依善法为友。所谓读圣贤书,与圣贤为友。比如我们每天读诵《无量寿经》,阿弥陀佛便是我们的导师,莲池海会众菩萨都是我们的益友,能遵从导师在《无量寿经》中的所有教诫,能把教诫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心与佛同,愿与佛同,行与佛同,时时与佛同在。现前即预圣流,临终何患不蒙诸佛菩萨接引,往生净土?

  结语

  《净社铭》虽只四句十六个字,然理精而义备,含意极具深远。本人所学肤浅,所以只能就浅显处略作解释。以供初学者作为学佛入门之参考。现把这四句再作概要的说明,即:

  做人学佛必须以持戒守法为根本;

  修学佛法必须以求生净土为归宿;

  行持工夫必须以观照摄心正念为要务;

  菩提道上必须以亲近明师善友为依怙。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